赛麟,可能是第一个把「超跑」用成形容词的品牌?

· Jul 22, 2019 333

7 月 20 日晚,赛麟品牌在鸟巢完成中国首秀。发布会现场,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赛麟的老板,都把能想到的最好的形容词用在了赛麟身上,但现在的它,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汽车消费者来说充满了新鲜感。 发布会的第一个信息点是「赛麟 S7 全新勒芒版」的亚洲首秀。赛麟 S7 可谓明星车型,曾在 40 多部好莱坞大片、累计 400 多部电影、电视剧和电子游戏中担任汽车主角。 赛麟汽车自 1983 年创立以来,凭借世界领先的动力总成、热管理技术、轻量化材料应用以及底盘和整车安全四大核心技术,在超跑与高性能车的研发与生产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在全球各大超跑赛事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过去 36 年间,赛麟旗下车型出战了 500 多次世界级比赛,获得了 246 次前三名,171 次最快圈速,133 次排位赛杆位,168 次冠军,19 次 GT 锦标赛年度总冠军,13 次超跑制造商冠军。S7 在世界超跑领域拥有极高的地位,但它的辉煌已经停留在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如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发布会上并没有就全新勒芒版的 S7 做过多介绍。 占据发布会最长时间的项目是,赛麟目前的董事长王晓麟博士讲述其与赛麟的渊源。 将赛麟品牌带入中国,让中国人可以感受赛麟的驾驶乐趣,王晓麟博士做到了第一点,而第二点,我们只能期待「 中国赛麟」 的表现了。 赛麟目前主推的有三款产品,跑车赛麟 S1,SUV 赛麟迈客和城市电动车迈迈。当赛麟 S1 在我面前开过的时候,着实被它的灯光吸引了:前大灯采用了与众不同的黄色日行灯,尾灯则是时下最流行的贯穿造型。动力方面更让人惊喜,其搭载了 2.2T 四缸发动机,可爆发出 450hp 最大马力以及 577 牛米的峰值扭矩,0 到 60 英里加速仅需 3.5 秒,极速可达 290Km/h,并且为中置后驱布局。 王晓麟博士多次提到,赛麟 S1 是款可玩性很强的跑车,而且面向大众群体,更要让人人都能拥有高性能跑车,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款车的售价。 如果说 S1 还有原来赛麟的风格,那其他两款产品就真的太针对中国消费者了。过去五年,所有汽车品牌都知道在中国最好卖的车型是 SUV,赛麟也不例外。因为是品牌发布会的原因,车型信息并没有做过多介绍。关于 SUV「迈克」,赛麟仅给出了两个数据,400 马力和 450 牛米峰值扭矩,单从数据上来讲已经非常亮眼了,不知道会采用什么样的电动总成。 至于迈迈,如果把它上面的赛麟 logo 遮住,随便找个路人来看都会觉得它是新势力造车企业出的产品。近几年来看,很多车企都热衷于造这种类似 smart 的小型电动车,虽然市场表现真的非常不好,但车企们还是前赴后继。就发布会上给出的信息来看,迈迈最大的亮点是由史蒂夫赛麟先生调教的底盘。 不得不说,赛麟 S7 真的是天然广告,「 超跑」 二字贯穿整场发布会。或许赛麟也是第一个将「 超跑」 用成形容词的品牌。通常来说,业内一般会从尺寸和配置方面给出一台车的定位,比如「大型豪华 SUV」。赛麟则非常另类,迈客的定位是超跑型 SUV,迈迈也是蹭了一波「 世纪汽车大师」 史蒂夫·赛麟的热度。王晓麟博士介绍 S1 的时候更是「 超跑」 不离嘴,但从尺寸和动力上来看,S1 的对手可能会是保时捷 718,而消费者是肯定不可能称 718 为「 超跑」 的。 虽然,吐槽的地方有很多,但我们更愿意站在一个相对中立的角度看这个品牌在中国的故事。 赛麟汽车(中国)由美国赛麟国际汽车公司联合国内多家企业和机构共同投资设立,注册地和工厂都在江苏省。赛麟 S1 从数据上来看是台强悍的跑车,同时赛麟拥有智能化程度极高的工厂,S1 未来会从中国生产销往世界各地,有望让世界消费者建立对中国制造跑车的全新认知。赛麟较互联网车企来讲仍然是传统造车企业,产品多数仍沿用内燃机,这一点会给消费者极大信心。评判一家企业的成功与否要看产品,检验一款产品则要靠市场,期待赛麟的后续消息。 不能否认赛麟在跑车界的地位和技术储备,但「 中国赛麟」 推出的产品,还需要赛道的检验和市场的沉淀。

在 3000 多米海拔的西藏林芝,我终于开上了吉利星越

· Jul 22, 2019 333

吉利星越是我非常想试驾的一辆车,所以当收到厂商的试驾邀请函时,虽然活动远在西藏林芝,并且从北京没有直飞航班到那里,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可能也是因为没去过西藏……)历经在成都的中转和两次延误,再加上在林芝的半天休整,我终于在第三天中午才坐到了星越里。 这次试驾的路线共 100 多公里,海拔从 3000 米到 4600 米,一多半都是山路,而且,试驾当天还下着雨,这个场景,对于车辆性能和媒体老师驾驶技术都是一块试金石。 三个月之前,我在成都静态体验过这台车。它是首款基于 CMA 架构研发的吉利品牌产品,在方方面面都可以说是目前吉利的旗舰车型,感兴趣的可以回顾一下 当时的文章 。 L2 级驾驶辅助功能 和其他几款吉利新车一样,星越也搭载了 L2 级驾驶辅助功能,它可以做到自动保持在车道中线行驶,并且自动保持和前车的跟车距离。从酒店进山,有一段高速公路,厂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让我们体验「高科技」的机会。 类似的功能其实我前几天刚在几何 A 上体验过,星越的这套系统和它差别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它的 HMI 交互。在那块 12.3 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上,可以像特斯拉 Autopilot 一样动态显示出辅助驾驶状态信息,包括车道线和周边车辆,同时,一些关键信息如跟车距离,接管提醒,还可以同步显示在 HUD 上,这是和几何 A 有所不同的地方。 这套系统的传感器由 1 个单目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10 个超声波雷达构成,因为车后部也布置了毫米波雷达,因此可以实现后方来车碰撞预警功能。当雷达检测到后车快速接近时,会给本车和后车司机发出预警,来提示碰撞风险。不过在这段高速上,其他社会车辆并没有给我们感受这个功能的机会。 GKUI 智能车机系统 星越 12.3 英寸的全液晶仪表搭配 12.3 英寸的中控大屏,这个硬件规格甚至超过了同样基于 CMA 架构的领克 01。 目前出售的星越车型和我们这次的试驾车,搭载的都是 GKUI 2.0 版本的系统,这可能和吉利当初的计划不太一样。GKUI19 版本被拿到了即将上市的博越 PRO 上做首发,所以这次就不重点说车机表现了。再过一段时间,星越车主应该就会收到 GKUI19 的 OTA 升级推送。 动态表现 换做是其他中国品牌新车,我不会对它的动态驾驶感受有太大的兴趣和期待,不过星越不一样,毕竟它是基于 CMA 模块化架构打造的,甚至 2.0T 车型实际上就是移植了沃尔沃那套 T5 动力总成。 再说了,换做是谁都会好奇,这辆车到底对得起「轿跑 SUV」这幅皮囊吗? 这次吉利带到林芝的车子有 1.5T+48V 及 2.0T 两个版本,不过大部分是 1.5T 车型,或许因为这会是星越的主销车型?我被分到的试驾车也是 1.5T 版本,大部队试驾结束后,我找了台 2.0T 车型单独开了个小灶。 星越的定位是什么?或者说,星越想卖给哪些人?我觉得应该是以家用代步为主,同时又想追求点儿运动感觉的那群人。 它开起来的感觉也确实就是这样,能感觉出来,工程师在做标定的时候还是希望它有些运动性的,但不能以损失日常舒适性为代价。 悬架总体来说比较扎实,不过在铺装不好的路面上,会让我觉得多余的细碎震动有点儿多了,没有开 2.0T 版本走同一个路段,不知道底盘的调校会不会和 1.5T 车型有所不同。 在 3000-4500 米的海拔上,星越 1.5T+48V 的动力总成不会让人觉得有动力不够用的感觉,毕竟也是能输出 177 马力的发动机。而 48V 混动系统的加持,也让这套动力的低速响应更快了。7 速 DCT 双离合变速箱应付快节奏的起伏山路时,换挡给我的感觉并不积极,尤其是降档,所以我在那段山路更多是用到了换挡拨片来手动控制档位。好在 1.5T 车型也提供了换挡拨片。 即使是山路相对激烈的驾驶,这台车的油耗控制的也不错,整个试驾下来,我们这台 1.5T 试驾车的百公里平均油耗不到 8 升。 另一个做得好的地方是隔音,这也是我问了一圈同行媒体后大家的共同感受。 至于 2.0T+爱信 8AT 的版本,我开了 20 公里左右,可能是开习惯了自己车的 2.0T+采埃孚 8AT,所以我更适应这台 2.0T 星越的驾驶感觉。238 马力的动力放在不到 1.7 吨的星越上完全够用,同时这个横置爱信 8AT 的表现也比较顺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工程师对高海拔路况有特殊标定,这台 8AT 在 80km/h 左右正常驾驶还是没办法升入 8 档的。 不过总体来说,二者搭配起来让星越变得非常好开,整体驾驶质感在国产燃油车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在 1.5T … 继续阅读

为何有梦想的整车厂都开始青睐「数据中台」?

· Jul 22, 2019 333

今年,但凡工作和互联网沾点边的一份子,应该都听说过一个词,叫「数据中台」。 很多人可能对它认识不深,但它背后的好处却是听了不少。比如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帮助企业沉淀通用能力,提升服务前台的能力,帮助企业分析未来的大趋势,思考更多的盈利模式…… 仿佛只有建设数据中台,才能搭建最有效率的公司架构。前几天长城在全域智慧生态战略发布会上就宣布,将在今年上线全新的服务中台和集团级的中台系统。 与此同时,更多车企也开始思考: 在信息时代,公司的架构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在聊为什么车厂开始考虑建立数据中台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数据中台」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数据中台是什么? 数据中台算是一个新的热点词汇。目前来看,从学术上来说,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我从几个专业研究大数据的公众号内摘取了一些作者对它的定义: 1. 中台基于前台和后台之间。在业务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它可以将公司业务沉淀出一套「综合能力」。它具备对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响应能力。 ——来自公众号《大数据》2. 所谓数据中台,即实现数据的分层与水平解耦,沉淀公共的数据能力。 ——来自公众号《与数据同行》3. 中台就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中台就是将数据加工以后封装成一个公共的数据产品或服务。 ——来自公众号《大数据》之前对大数据不了解的同学,看到这些定义可能会有些懵,下面我会将「数据中台」分解为 3 部分去解释,并用一个生活场景来举例,讲讲数据中台到底是什么,它能干什么。 数据中台可以分为 3 个部分:1. 数据融合 、2. 数据技术 、3. 数据业务 。(数据融合是将所有大数据放在一起;数据技术是将数据标签化,沉淀出公共的通用能力;数据业务是一个个的数据产品,是玩转数据的应用。)举例来说,假如你要开一个蛋糕店,第一步就是要买原材料,比如面粉/模具/糖/黄油等等(数据)。这里购置众多材料和工具的过程,在数据中台里可以算是「数据融合」。 店面开了以后,顾客(业务部门)会购买巧克力蛋糕/草莓蛋糕/抹茶蛋糕/冰淇淋蛋糕等等(各种业务应用),这些蛋糕每个都需要一个通用的蛋糕胚。 你(IT 部门)觉得自己每天烘焙的蛋糕胚口感都不一样,因为每次的原料比例有偏差,所以你决定将原料按照固定的配比(数据算法)装成一兜一兜的现成的配方,以后只要直接搅拌并放入烤箱,很快就能出炉一堆口感一致的蛋糕胚(数据产品)。 这样,蛋糕师就不用操心蛋糕胚的问题,只思考是做成抹茶蛋糕还是巧克力蛋糕(业务应用)就可以,这其实减轻了蛋糕师的工作量。 这里能够快速制作蛋糕胚的过程,在数据中台中里可以算是「数据技术」,将数据标签化,沉淀出公共的通用能力,以备前台的业务变化和再创造。 现成的蛋糕胚配方算是通用的「数据产品」,制作一个完整巧克力蛋糕/草莓蛋糕,算是落实前端「数据业务」的过程。 数据中台有什么作用? 通过蛋糕店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数据中台,相信大家对它的作用应该有一些思考了。在我看来,数据中台的作用主要有 3 个: 1. 节省人力资源,避免浪费珍贵的可用工时。 通过中台的能力,蛋糕店解决了制作蛋糕胚的问题,这算是解放了蛋糕师一定的生产力,减轻了一些负担。 在大公司内,节省掉这部分可避免浪费的工时,其实是省下了一大笔成本。 2. 增加员工的专业性。 既然不用学习基础的烘焙蛋糕胚,这意味着蛋糕师可以用心钻研如何让蛋糕更与众不同,比如更复杂的雕花技术,思考更多制作蛋糕的创意,这会增加业务的创新性。 而且在新人培养上也很有利,可以让新人蛋糕师有更高的学习起点。 在大公司内,每个团队的员工不用都重新研究一遍通用的技术,就可以有更多时间研究差异化的技术。比如一个线上打车平台,每个部门做的都是打车服务,但有的是快车,有的是专车,有的是顺风车,大家做好差异性的工作就好了。 3. 业务的协同性更好,用户的体验会更好。 蛋糕店里有 5 个蛋糕师,这 5 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想法。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凑巧有一天这 5 个人都只制作了巧克力蛋糕,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有一个中台,让双方互通有无,店面给客户提供的产品才均衡。 5 个人的例子不明显,但是有些大公司,少则几千人,多则十万人,这个沟通成本是非常恐怖的,所以有一个中台做协调,是非常必要的。 车企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台? 刚才近一半的篇幅在讲数据中台是什么,能干什么,现在我们回到本文的主角「车企」,思考车企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台,它建立起来有什么用。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谈:一个是对企业内部,一个是对 C 端外部。 对「企业内部」来说,数据中台可以作为一个协调管理中台,避免类似团队的重复建设,节省员工工时。 举一个反例:目前,大众品牌汽车旗下的软件操作系统分别来自 200 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大量的供应商做的事情很相似,他们都在做车机系统中的娱乐/导航/媒体等功能。 这其中就有大量重复建设的工作,而这些成本是可节省的。 对「C 端外部」来说,数据中台可以储存 C 端用户行为/习惯的大数据。车企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判断未来的一些大趋势,同时还能探索更多的运营玩法,从软件层面获得利润。 比如车企可以通过数据中台筛选出 95 后车主的行为习惯,或者 90 后女性车主的开车习惯,通过这些数据,能判断出很多趋势。 又比如车企接入了阿里的淘票票,车企通过自身导航的 LBS 能力就能收集到用户在某地打开了淘票票车载应用,并通过软件推荐购买了一张电影票,这其中就可以和阿里谈判进行利润分成。 另外,车厂要在当下建立数据中台,还有两个自身的原因。 第一是随着当前车辆智能化和 5G 的发展,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从中可挖掘的内容也增加了;第二是有了数据中台,主机厂和供应商对数据归属权的信任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缓解。 如此看来,完善的数据中台对车企来说,对内对外都有好处,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建立一个数据中台。 车企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台? 目前大致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依托 BAT 提供的服务搭建自己的数据中台,一种是车厂独立建设一个数据中台。 第一种方案很贵。 车厂可以依靠 BAT 背后的服务器、云服务以及一些通用的数据技术建立起一个基础的数据中台,然后车厂再建设自己的「数据技术团队」,针对内部业务打造更好用的数据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前台的业务应用。 第二种方案更贵。 车厂在软硬件上都得自己解决。首先要购置非常昂贵的服务器;然后建立自己的「基础设施团队」(包括技术团队/研发团队/组织团队),为自建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能力/管理和技术实践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资源调动能力;再然后还要建立自己的「数据技术团队」,针对内部业务打造更好用的数据产品,沉淀通用能力等等。 除了很贵,车厂自己想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台还很难。 就连软件经验丰富,且拿中台赚钱的 BAT,它们都只做更易摊平成本的通用产品,不做定制,车企在几乎没有任何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经验下,要建设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台,难度可想而之。 总的来说,这个投入很贵,这个过程很难。   哪些车企适合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台? 说到最后,什么样的车企适合在当下建立自己的数据平台呢? 在我看来它必备两点特征:1. 有钱。2. 非常有钱。 好吧,我认真一点。除了有钱以外呢,车厂还要思考自己是否有大量的数据基础,是否有「通用能力」可以沉淀,是否有建设中台能力的人才团队。 回到开头的蛋糕店的例子: 你是否需要蛋糕胚?你是否需要大量的蛋糕胚?你是否每天都需要蛋糕胚? 简言之,你是否需要通用产品?你的需求量大吗?你的需求频次高吗? … 继续阅读

地平线:做边缘 AI 计算行业领军者之一

· Jul 22, 2019 333

地平线,国内一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想要做 AI 时代的赋能者。在 2019 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9)上,我们采访到了地平线的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黄畅,看看他对于 AI 以及自动驾驶的一些思考。 初创公司要有边界感 这一点是在采访中黄畅提的比较多的内容。何以谓「 边界感」?即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知道自己能力外延极限在哪里。 黄畅告诉 GeekCar,初创公司还是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有一个(产品)全链条的判断,并做好拿捏,知道哪些技术是自己擅长的并可以进行整合的,同时了解到需要自身整合能力的边界在哪里,然后将技术下放到行业内,满足行业需求,与别人成为利益共同体。 此前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的一段话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点:「 如果你又做平台,又在每个领域做垂直整合,AI 芯片上面有软件、方案商、产品商、集成商,你的业务就变成『 九宫格』 了——你在每个格子上投入的兵力一定不够,不足以在那个格子里成为市场最好的。」 如果做的过广,反而会过于分散,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黄畅坦言,地平线过去也曾经在某些单点上困惑过,是自己多做一点,还是让上游 or 下游的客户做多一点。但是在不断的动态调整中,通过观察自身、观察周围,逐渐找到了自己的「 特征性」 定位:不做垂直整合,要做平台赋能。 不做垂直整合,要做平台赋能 AI on Horizon,这是地平线的发展战略。地平线要做的是通过底层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进行开放的赋能,提供丰富的工具链,使其合作伙伴可以在其芯片上构建自己的产品、应用及服务。「 地平线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极致性价比、能效比的 AI 计算平台,尤其是边缘侧和嵌入式侧(云端目前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黄畅这样说道。 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之下,地平线将其自己定位为自动驾驶的 Tier 2,为 Tier 1 以及 OEM「 赋能」。黄畅告诉 GeekCar:「 相比于绝大多数厂商,我们要更开放,并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赋能式的平台」。 这一点其实我们也能看得到。(地平线 Matrix 1.7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基于其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架构 BPU(Brain Processing Unit),地平线于 2017 年 12 月发布了可用于 L2 自动驾驶的第一代自动驾驶处理器– 征程 1.0;2018 年 4 月,地平线推出了其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基于现有自主研发的芯片、工具链以及典型算法样例,地平线形成” 综合环境感知” 和” 多模人车交互” 车内车外智能化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地平线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多类别环境感知、众包高精建图与定位等方案。(智能后视镜)(网约车智能终端)(小米小爱触屏音箱)依托这些能力,地平线还打造了 DMS、AR HUD、Face ID 等基于视觉感知与语音技术的多种智能人机交互方案。 做边缘 AI 计算行业领军者之一 「 地平线的目标是未来 5-10 年在全球范围内做到边缘 AI 计算的行业领军者之一。这可能需要 2-3 代的芯片的迭代。」 这是地平线给自己未来的展望。虽然行业内将地平线定义为一家 AI 芯片公司,但是黄畅更愿意将之定位为 AI 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公司。 黄畅表示:「 与行业内的英伟达、恩智浦等厂商相比,他们积累相对比较深厚,这一点无法回避,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们正在非常快速的弥补相对劣势。」 今年 2 月,地平线获得由 SK 中国、SK Hynix 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与旗下基金)联合领投的 6 亿美元 B 轮融资,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这也是继 2017 年下半年获得由 Intel 领投的超过 1 亿美金的 A+轮融资之后,成立仅三年多的地平线再次获得重量级投资。可见资本市场对其的认可。 目前,地平线的合作伙伴包括合作伙伴包括奥迪、博世、长安、比亚迪、上汽、广汽等,此外与禾赛科技和首汽约车达成战略合作。 2019 CES Asia 期间,地平线与理想汽车在车内智能交互达成合作,宣布将为理想 ONE 增程式智能电动车配备「车载多音区交互技术」。按照余凯的说法,「 这意味着地平线的 AI 方案率先进入前装量产」。这也是地平线为合作伙伴赋能的成果之一。 接下来地平线将会有怎样的新动作,GeekCar 也将持续关注。

美式豪华卷土重来?凯迪拉克全新 XT6 上市,售价 41.97-54.97 万元

· Jul 22, 2019 333

7 月 18 日晚间,凯迪拉克发布了全新豪华大型 SUV–XT6。作为凯迪拉克全球 SUV 战略的产品,XT6 将与 XT4、XT5 和凯雷德一起,构成凯迪拉克的 SUV 产品矩阵。 新 XT6 全系售价 41.97-54.97 万元,共推出 5 款车型,提供 5 种车身颜色和 4 种内饰颜色选择。 外观方面,XT6 的设计沿袭了 ESCALADE 凯雷德的经典大尺寸造型,整体呈硬朗简练风格。自 ESCALA 概念车问世以来,凯迪拉克全新产品线都沿用其设计特征,并且形成了家族式设计语言。和最近一两年的凯迪拉克新车一样,XT6 也提供风尚版和运动版两种不同的外观设计,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个性需求选择外观特征。运动版区别于风尚版,加入了凯迪拉克性能图腾 V-series 的风格特点,用熏黑外观件勾勒细节。 XT6 配备了主动式进气格栅。在冷车启动时,主动式进气格栅自动关闭,阻止气流进入发动机舱;在高速行驶或气温较低时,主动式进气格栅通过闭合阻止气流降低风阻,让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温度和气流环境中,提升燃油效率,降低油耗。 除此之外 XT6 还有更多空气动力优化设计细节。通过更平滑的车辆底部处理、后扰流板和 D 柱镶板,以及尾灯垂直边缘,有助于降低行车过程中的气流影响;行李架的交叉导轨也经过了优化,确保不会降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或产生额外的风噪。XT6 两驱车型的风阻系数 Cd 值达到了 0.363。 全车共采用 145 颗全 LED 光源,全系搭载智能矩阵式 LED 大灯。可在转向及前方会车时进行光源智能分配。 XT6 的车身三围为 5,056mm×1,964mm×1,780mm(毫米),轴距 2863mm。超过 5 米的车长已经十分接近奥迪 Q7,甚至超过了沃尔沃 XC90,不过,这两款车的轴距都在 3 米左右,XT6 与之相比略短一些。 XT6 的一大卖点是在同级别中唯一采用六座 2+2+2 布局。这种布局中,第二排为两个独立座椅,中间有过道,方便乘客进入第三排,这要比市面上其他 7 座布局的大型 SUV 进出第三排更简单快捷,同时也不用像七座车型一样两年一检。 同时,XT6 上市宣传中提到了「 座座平等」 的概念,这表明厂商开始关注第三排的乘坐体验,这也会是 XT6 核心竞争力之一。 动力方面,XT6 采用全新模块化构架开发的 2.0T 可变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有的 Tripower 可变气门管理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动力需求,智能自动调节发动机气门升程(高升程,低升程,零升程),使发动机可在「 四缸高性能模式」「 四缸经济模式」「 两缸超经济模式」 之间切换。此外,该发动机还采用了 ATM 主动热管理技术、35MPa 高压燃油直喷系统、全可变排量机油泵等科技,其最大输出功率为 177 千瓦,并能在 1,500-4,000 转/分宽广的扭矩平台内,输出 350 牛·米的峰值扭矩。同时 XT6 配备全新的 9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有望具备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低的燃油消耗。 操控方面的亮点配置还有 E-boost 电子助力制动系统、RTD 自适应减震系统、智能双离合适时四驱系统、全新 Active Yaw Control 智能主动偏航控制系统四驱运动。 内部较为亮点的配置,XT6 可选 Bose® Performance 至臻系列音响系统、三区空调带负离子空气净化等多项科技配置。 同时 XT6 拥有 20 余个声光学传感器和智能主动式巡航系统。另外科技配置还包括了夜视系统、HUD 抬头显示和流媒体后视镜。 车载互联方面,XT6 的车机系统可以实现 OTA 更新,有终身制每年 24G 免费车载流量,同时内置了丰富多样的车载 App,可定制 MyCadillac App。 目前来看,凯迪拉克 XT6 在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应是同为二线豪华品牌的大型 SUV,如沃尔沃 XC90、雷克萨斯 RX 七座版、英菲尼迪 QX60 和未来即将国产的林肯飞行家。在科技配置和车身尺寸方面,全新上市的凯迪拉克 XT6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