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马+电动,十年之后,他们是朋友

· Oct 22, 2020 333

因为新冠疫情「跳票」整整五个月之后,HUMMER(悍马)的电动皮卡终于来了。 在昨天,通用汽车旗下 GMC 品牌正式发布了 2020 款 HUMMER EV Edition 1。停产十年之后,HUMMER 以电动的方式重出江湖。 十年真空期之前 不过,在聊 HUMMER EV 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简要回顾一下 HUMMER 的历史。 HUMMER,我们国内叫它「悍马」。它的主要产品,就是 H1、H2、H3 这三款车。H1 诞生于 1992 年,它最初是提供给美国军方的产品。1998 年,通用汽车买下了 HUMMER 品牌名称,然后推出了面向大众市场的 H1,以及两款基于通用汽车平台的全新车型 H2 和 H3。作为一个 85 后,在有着进口车得天独厚优势的天津,HUMMER H2 和 HUMMER H3 其实并不算是非常罕见。 H2 和 H3 都分别有 SUV 和皮卡版本,当然,在那个流行加长车的年代,动辄十米长的加长版悍马还频繁地被用于中国的婚庆市场。 悍马有着高大威猛的外形,在路虎揽胜和丰田陆巡之前,它才是社会大哥的标配。 但是,在中国,可能大部分对于悍马车的印象也就止步于此了,或者顶多再加上诸如「一脚油五块钱」这样的认知。 2009 年,来自中国的企业四川腾中重工试图收购悍马品牌,但被「有关部门」叫停,当时腾中给出的价格是 1.5 亿美元。之所以有收购计划,也是缘于母公司通用汽车于当年的 6 月 1 号向美国政府申请了破产保护。通用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试图剥离旗下品牌是顺理成章的,而之所以悍马被选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品销量的大幅下滑。 2006 年,悍马的新车年销量还维持在 7 万台的水平,两年之后,年销量萎缩到 1 万台以下。腾中重工收购失败之后,通用不得不停掉悍马的生产。 为什么是 HUMMER+EV? 好吧,现在让我们忘掉这些不开心的回忆。HUMMER is back。 通用汽车用电动化的方式复活悍马品牌,可能会让很多人始料未及,但仔细琢磨,还是挺合理的。换句话说,通用选择在 2020 年这个时间节点来复活 HUMMER,其实是一个好时机。如果再晚,美国人民对它的情怀会残余得更少,如果再早,让它以诸如大 V8 的形式复活,又意义不大。而现在,通用有了自己的纯电专属平台,正是要在电动车领域发力的时候,如果只是在旗下如雪佛兰、凯迪拉克等品牌里引入电动车产品,或许很难引起外界的强大共鸣,但如果把电动和情怀二字扯上关系,事情可能会变得不一样。不信你看看福特,Mustang+电动,故事就好讲多了。 但 HUMMER 真的有那么大的情怀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可以说 Mustang 是有情怀的,MINI 是有情怀的,但 HUMMER 呢?或许在美国会有人对它心心念念,但是在中国,知名度或许还在,但情怀可能真不多。 四个版本,8-12 万美元 还是来看看 HUMMER EV 这台车吧。 事实上,它这次是被作为 GMC 旗下的一个车型来复活的,而非独立的 HUMMER 品牌。这次上市的 Edition 1 版本,是 HUMMER EV 全系的顶配,2021 年年底投产。顶 Edition 1 的基准售价是 11.25 万 USD,而其他的三个版本,价格区间在 8-10 万 USD。 目前在 GMC 官网上,Edition 1 版本已经售罄。 从交付的时间逻辑看,最贵版本的交付时间最近,余下版本按照每年降低一级配置的逻辑交付。这也说明,在一开始,通用也只能依靠高价版本保证后续量产和研发,从而逐步完成走量的目标。对于重新复活的悍马品牌,这也是更符合盈利逻辑的方式。 千匹马力,强悍越野 和前一阵发布的凯迪拉克 Lyriq 一样,HUMMER EV 也是基于通用全新的纯电动平台打造,采用 Ultium 电池技术。(通用全新纯电平台)四个版本里,两个低配是双电机,两个高配是三电机。双电机版本 625 马力,续航 250/300 英里。三电机版本是 800/1000 马力,续航 300/350 英里。(350 … 继续阅读

Q3 财报:特斯拉又双叒叕创历史新高?

· Oct 22, 2020 333

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了。其实在发布之前,就能预计到会有一个不错的表现。因为这个季度的表现太强了。 在这个季度,特斯拉共计生产 145036 台车,交付 139593 台车,其中 Model S/X 15275 台,Model 3/Y 124318 台。不管是从生产和交付角度来看,再次创下其「 有史以来历史新高。」 同时,随着如此高的交付量,也带来了现金流等 多层面 的记录刷新: 现金 ·第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 59 亿美元,达 145 亿美元 ·第三季度减去资本支出后的运营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达 14 亿美元 盈利 ·第三季度 GAAP 营业利润为 8.09 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 9.2% ·第三季度 GAAP 净利润为 3.31 亿美元 运营 ·车辆交付量、盈利和自由现金流均创纪录 ·三大洲三座新工厂建设按计划持续推进 ·2020 年 10 月启动 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内测第一阶段 毛利 ·毛利超过 27.7%,对比之下,前几个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5.4%、25.5%、22.5%、22.8%。这主要还是归功于规模效应之下的成本的降低。 在财报会议上,CEO 马斯克继续捞了一下此前立下的「 今年交付 50 万台车」 的目标,并表示,虽然今年的形势让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变得很困难,但是特斯拉依然会往这个目标去努。 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特斯拉在今年 Q1、Q2、Q3 的交付量分别为 88496、90891、139593(单位:辆),年底要实现 50 万交付,也就意味着还要交付 181020 台车,在生产方面估计也要奔着 19 万辆左右去了。 如果特斯拉年底按期完成任务,不管是生产还是交付,都将 再创其历史新高 ,emmmm,第一次觉得这个词这个廉价。 那么,特斯拉怎么来达成这个目标呢?马斯克直言,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是取决于当前 Model Y 以及上海工厂不断提升的产能以及更加高效的交付能力。 顺着工厂继续往下说。 目前 Fremont 工厂 Model 3/Y 的产能已经提升到了 50 万台/年,为此新设了一个涂装车间,同时安装了世界上最大的压铸机,升级了 Model Y 总装线。产能将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达到满负荷运转。根据研究公司 Cross-Sell 的报告数据显示,在特斯拉大本营,Model Y 的销量已经超过 Model 3 了。 至于上海工厂,Model 3 的产能已经提升到 25 万台/年,也就是说月产能已经做到超过 2 万+,目前国产 Model 3 的销量已经稳稳站到 1 万+台,再加上前几天特斯拉将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降至 24999 元,需求将进一步激发。所以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国产 Model 3 的内部需求基本不用担心。 那么富余产能要怎么用呢?特斯拉也早有对策。前不久,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启动整车出口业务,将国产 Model 3 出口到欧洲。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此前对于上海工厂的定位,马斯克是怎么说的吗?专供大中华市场,现在,直接开起了出口业务。马斯克的嘴,依然是骗人的鬼,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接着往下说。国产 Model 3 转销国外,将进一步提升特斯拉的毛利率。要知道,此前销往欧洲的 Model 3 都是产自美国。但是,中国产 Model 3 毛利率更高。 在今年 Q1 的时候,上海超级工厂的毛利率水平接近美国制造 Model 3 的水平 ,现在,因为采用成本更低的铁锂电池,Model 3 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就冲这一点,特斯拉第四季度的财报应该会更好看。 至于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进展,马斯克表示团队目前一直致力于神经网络和控制算法基础架构的重写。而这次重写将允许特斯拉 … 继续阅读

新车巡展,究竟展的是什么?

· Oct 22, 2020 333

「 巡展」 这种宣传方式在汽车行业已经存在多年,形式通常是厂家带着新上市的车型到各大中小城市人流最密集的地段进行展示,中间穿插一些互动抽奖的环节以吸引人气,比如以下这种: 对很多自主品牌或者合资品牌来说,这种巡展更像是「 展销」, 深入挖掘并精准锁定当地市场中有购买潜力的用户,有购买意向的用户甚至可以直接现场下订单交钱。不过对更多的豪华品牌来说有所不同,通过精心布置的巡展来提升品牌调性,制造话题影响力是更主要的目的,最终达到「 以展促销」 的效果,比如下图中的保时捷 911 和凯迪拉克 CT6。 不过最近的一场新车巡展让人有点意外。福特刚刚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纯电动 SUV Mustang Mach-E 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全国巡展,首站在北京世贸天阶举行,总共为期三天,从 10 月 16 日到 10 月 18 日。 之所以说让人意外,主要是因为这款车要到 2021 年下半年才会引入中国,现在甚至还没有开始接受订单。也就是说这是一场不以卖车为目的,这年头,这么实在的厂家实在不多了。「 既然不为卖车,那福特究竟要展什么?」 抱着这个疑问,大周六下午我坐 10 号线去了一趟世贸天阶。 展出现场是一个以蓝色为主的露天展区,远远的就能看见一座巨大的电马雕塑伫立其中,其造型动感十足,撑起了整体空间高度,十分抓人眼球。 靠近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Mustang Mach-E 车身的蓝色,在户外充足的光线与车身极具质感的材质衬托下,这款颜色既不会显得轻佻廉价也不会显得沉闷无趣,可以相当直观地给人以动感与「 电」 感。 外形设计上,虽然不如 Mustang 的经典 coupe 造型那么激进,但考虑到这是一款 SUV,这款车型还是尽量设计的具有冲击力。而且客观来说,福特的确把握住了 Mustang 的几大设计精髓,无论是柱状尾灯,鲨鱼鼻,还是长前盖与溜背的经典搭配,都在 Mach-E 这款车上得到了保留。这种「 肌肉感」 的设计语言所带来的冲击非常直观,你可以感受到它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它所想向用户传达的运动基因。 为了印证这一点,在展台的右侧,福特也在旁边打出了 Mach-E 的性能数据,不论是 0-96km/h 3.5s,还是 WLTP 工况 600 公里续航,Mach-E 的这个成绩也都足够优秀。 在现场能够听见 Mach-E 循环播放的声浪系统,据工作人员介绍 Mach-E 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为用户提供三种主题不同的声浪体验。一直以来,Mustang 那种踏过心口般的浑厚声浪都让无数车迷魂牵梦绕的存在。作为电动车来说,大多都会主打电机所带来的静谧性。不过这款车却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看出福特对于这款车对于 Mustang 血统的纯正性还是非常在意的。 而当天下午,展会现场也邀请了一支摇滚乐队前来演出,他们所演绎的曲目也正是对应了三种不同主题的声浪系统,重新改编之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个人观感,虽与大家所熟悉的 V8 声浪不同,但仍然能够带给用户燃油车时代引擎轰鸣的快感,这与其他所有强调科技范儿的电动车走的是非常不一样的路子,可惜不能上手体验一把。不过这次福特特别在现场设立了电音合成室装置,可以在现场录入人声与电音结合,扫码打印出独一无二的声纹明信片,也算是不错的福利惊喜。 整体来说,巡展真正所提供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与车辆本身的近距离接触。只有真正站在一辆车的面前时,用户才能体会到镜头之中所无法展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 Mustang Mach-E 这款车来说,只有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到什么叫「 颜值即正义」,修长且具有运动感的车身线条所带来的多巴胺分泌的愉悦感,是任何广角镜头都无法带来的。而福特为 Mach-E 度身打造的独特声浪,也只有在现场聆听才能体会这份震撼。 不过在明年下半年才引入中国的情况下,现在就进行巡展的背后或许还隐藏了福特的一些小心思。有媒体报道 Mustang Mach-E 的直接竞争对手特斯拉 Model Y 将有望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交付,而引入时间更晚的 Mustang Mach-E 可能担心会被先下手为强,于是更早的进行巡展争取「 种草」 更多用户。 总之对于 Mustang Mach-E 的初体验还是不错的,有点遗憾的就是没能坐进车内体验一下这款车的操控体验究竟如何,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亲自体验一把。

中国移动与轻舟智航联合发布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 5G 无人公交

· Oct 22, 2020 333

10 月 21 日,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的 5G 无人公交在苏州落地,由中国移动与国内 Robobus 领跑者轻舟智航联合部署。配合常态化运营时间,中国移动与轻舟智航也启动了该无人公交项目的早鸟计划,公开招募首批早鸟计划成员,可免费搭乘无人公交进行日常通勤。 区别于国内其他无人公交项目,在苏州高铁新城亮相的无人公交是在开放的城市道路上运行,且速度可达 20-50km/h。基于中国移动的 5G 网络和轻舟智航的自研技术,这辆名为「 轻舟无人小巴」 的无人公交车除了具备行人车辆避让、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红绿灯识别等基本功能,还能应对各类城市复杂交通场景,例如穿行人车混杂的路口、应对后车加塞、鬼探头等。 据介绍,苏州的无人公交项目将设置多条路线,覆盖高铁新城周边 9.8 平方公里区域,解决数万居民出行「 最后三公里」 难题。这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大的无人公交项目,也是唯一常态化运营的城市公开道路无人公交项目。 其中,苏州 Robo-Bus Q1 路于今年 7 月份发布,是目前国内路程最长的一条 Robo-Bus 体验线路。线路总路程超过四公里,沿途设置五个站点,途径十多个路口,穿行近十个人车混杂的地铁站、高铁站、办公区、居民区和商业区地段。接下来,轻舟无人小巴将在这条路线上循环行驶,进行常态化的载客测试运营。 为了保证首批乘客的乘坐体验,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轻舟智航联合中国移动推出了苏州无人公交早鸟计划,公开招募有日常通勤需求的普通市民,免费提供短途出行接驳服务。成为早鸟计划成员后,乘客在站点即可通过手机小程序查看车辆位置并扫码上车,十分便捷。 首批市民代表与 5G 无人公交站台合影 轻舟无人小巴设有 9 个乘客位和 1 个驾驶位,但坐在驾驶位上的已不再是司机,而是监控车辆正常运转的安全员,车辆的驾驶操作将由轻舟智航自研的无人驾驶软件系统完成。早期每辆小巴将配备一名安全员,在政策的指导下,将逐步去掉安全员。 5G 车路协同应用为城市无人公交护航 2019 年 5 月,中国移动便在苏州相城开通首批 5G 基站,并与苏州高铁新城共建 5G 联合创新中心,助力「 智慧相城」 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 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级 5G 车联网新基建项目、首批省级车联网先导区,苏州高铁新城 5G 智能网联先导区已经完成了一期总长 8.4 公里智能网联公共测试道路建设,正在开展的二期建设总长达 30 公里。 有了智慧的路,也有了 5G 的加持,自然少不了智慧的车。行驶在城市公开道路的轻舟无人小巴正是 5G 车路协同(V2X)的首选落地应用。一方面,轻舟无人小巴作为公共交通,行驶的路线是固定的,路端设备的建设范围及投入更可控;另一方面,路端设备的部署往往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而公交多人出行的属性意味着具备更高的社会效益。 乘客搭乘 5G 无人公交 基于 5G 的车路协同能为无人公交带来更强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首先,基于 5G 网络和红绿灯通信设备,轻舟无人小巴可实现多路口绿波同行,即在提前获得红绿灯信号之后,智能控制小巴的行驶速度,减少等待红绿灯的时间。或者在未来「 主动控制」 交通信号灯,做到延长绿灯或让红灯转绿灯,实现「 一路畅行」。 其次,通过 5G 网络,轻舟无人小巴可以实时获得远距离的道路标识牌、施工路段以及异常车辆等信息,在提前获知遮挡区域或前方区域的实时路况后,提前进行规划,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保证更优的乘车体验。 未来,还将实现特殊车辆优先,让轻舟无人小巴为执行任务的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警备车等特种优先车辆主动让行,提升特殊车辆在道路的通行效率。 大规模智能仿真实现无人公交高效部署 轻舟无人小巴是基于轻舟智航第一代 L4 自动驾驶方案「Driven-by-QCraft」 部署的。轻舟智航是一支始创于硅谷的全华人团队,创始人均是 Waymo(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公司)的技术骨干及海归博士,从事无人车行业近十年,是目前国内无人驾驶的头部企业。 公司核心成员都是来自 Waymo、特斯拉、Uber ATG、福特、英伟达、Facebook 等世界顶级自动驾驶公司和科技公司,实现了无人驾驶关键技术模块的全栈覆盖,在感知、仿真、运动规划、传感器与车载系统等领域都有深厚技术积累。 其推出的第一代无人驾驶方案「Driven-by-QCraft」 主要聚焦于城市公开道路中的固定路线中低速场景,旨在助力合作伙伴打造城市无人驾驶移动空间,助推城市交通向全面智能化、网联化升级。该方案可实现按需定制,在同类城市道路场景中高效部署,具备极强的扩展性。以轻舟无人小巴为例,从第一辆小巴出厂到上路测试,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5G 无人公交 之所以能保证部署的高效性,是因为轻舟智航在硅谷成立之初便选择了一条独特技术路径——将大规模智能仿真系统运用到无人驾驶各个关键技术模块中,同时借助可自主学习决策规划框架,将工程师时间转化为机器时间,逐渐形成一个无人驾驶方案的「 自动化规模生产工厂」。这有别于传统的无人驾驶车辆部署,不需要在真实道路上反复测试,而是借助智能仿真系统进行大量仿真测试,减少真实道路测试成本。 作为国内 Robobus 的领跑者,轻舟智航已在多个城市部署轻舟无人小巴。并且除了轻舟无人小巴,轻舟智航也正在将「Driven-by-QCraft」 方案扩展至智慧城市的其他落地场景。

官宣丨 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定档「双十一」

· Oct 22, 2020 333

2020 年 10 月 20 日,「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 2020)」 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最高规格的国际交流平台——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 11 月 11 日-13 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召开。 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共同承办。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介绍了大会整体情况及筹备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公安部交管局科技管理处处长王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二级调研员张成、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学术交流处副处长王立波等领导以及 100 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北京市顺义区区委常委徐晓俊主持。 智能网联汽车是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汽车、交通运输等行业加速跨界融合变革的新兴产物,是全球产业创新热点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我国高度重视世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今年 2 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也从国家高度将智能网联汽车确定为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这都为我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召开本次大会,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战略部署,满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界交流、协同创新、示范应用的迫切需求。 经过两年培育,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已成为我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管理部门联动、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展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权威载体,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盛会。 本届大会以「 智能新时代 车联新生活 」 为主题,旨在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世界级平台,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全面开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在前两年大会基础上,按照疫情防控要求,2020 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进一步创新办会模式,在实现展览展示、论坛会议和动态活动三大板块协同联动基础上,呈现「 五个结合」 的特色亮点: 一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鉴于国外疫情态势,今年大会采取线下会议与云直播、云讲坛、云展览相结合的形式,邀请海外权威专家、重量级企业代表视频参会,提升国际嘉宾的层次和数量。同时,扩大线上直播广度,为更多受众群体服务,以提升大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主题峰会与特色活动相结合。 除大会主论坛外,还将重点打造 4 场主题峰会,2 场高端对话,2 场闭门会,1 场名家云讲堂。主题峰会分别为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计算平台与信息安全、自动驾驶与商用创新、新基建与车路协同,并将在大会闭幕式发布多项年度成果等。 三是国际与国内相结合。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一直坚持深化国内外交流和合作。本届大会不仅邀请国内外政要和行业大咖,通过线上或线下共话产业趋势与企业实践,而且通过重点打造国际合作圆桌论坛,推动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协同发展。 四是汽车制造硬实力与 ICT 软实力相结合。 大会旨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界融合生态,大幅提高 ICT 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参会比重,加速汽车产业与 ICT 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软件赋能汽车的巨大力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程,培育新时代科技创新增长点。 五是展览展示与现场演示相结合。 今年大会将打造全新「 线下+云」 双平台展览模式。除设立整车、关键零部件、自动驾驶科创企业集群、ICT 和人工智能、5G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等主题展区外,还将设立新基建和智能网联商用车展区、抗疫专区等特色展区。此外,自动驾驶演示体验活动将首次扩展到社会开放道路场景。 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全力打造更安全、更高效、更有价值的国际交流和展示平台,宣传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探索新标准、新思路和新模式,提振产业信心,引领未来出行方式和产业发展新生态。

当我们定义智能座舱时,除了车机系统,还能谈什么?

· Oct 22, 2020 333

时至今日,当我们谈论智能座舱时,重点还常常放在车机系统上。 之所以会这样我猜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从开发的角度来说,解决一块屏幕的问题,总比解决整车电子电器架构的问题简单,所以车机系统往往是最先被改变的。二是因为车载大屏想象空间太大,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太多,又太容易出错被用户吐槽,所以这种热烈讨论的现象造成了一种假象:用户热衷于车机系统,用户亟需大屏。 但一番热闹后我们冷静下来,回到问题的本质,会发现在智能座舱这个话题上,我们还需要更多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我们定义智能座舱时,除了车机系统,还能谈什么。 1/创造车内新的生活方式 曾经的座舱,出于硬件和材料的限制,功能更多依托出行工具的属性来开展。但随着科技与座舱融合,车内外搭载了更多传感器,这就让整车有了看、听、嗅和思考的能力,这时座舱就有了更多想象力。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是,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满足需求,还要创造需求。所以未来智能座舱需要依托科技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创新的场景需求,以及科技背景下的全新生活方式。 比如特斯拉依托车外的传感器,推出「哨兵模式」,降低了车辆损坏或被偷盗的风险;特斯拉依托控制车内硬件,推出「狗狗模式」,解决了以往车内闷死生命的悲剧问题; 同理小鹏汽车推出「冥想模式」,让座舱不只是行车工具,更是小憩空间;广汽新能源埃安 V 推出「暴雨模式」「节能模式」,能够快速解决用户当前的困扰;上汽荣威 iMAX8 通过一个可以来回穿梭的小水吧,给 MPV 这种车型的一二排乘客交互带来了新的灵感…… 另外,随着车内应用生态和用户数据越来越多,依托大数据、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预判用户需求,提供相关服务,这种其实也是对车内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比如周一早上启动车辆时,语音助手主动提醒你下午两点在某地你与某人有一场会议;晚上回家停车熄火时,语音助手提醒你后备箱有快递别忘了拿;当你周六徘徊在道路上,前挡风会以 AR 的形式为你推荐附近的 live house 演出、狼人杀、展览或者美食、景点等等。 因此,针对座舱的属性和用户需求,依托科技和数字化的力量,创造更新的车内生活方式,是未来我们定义智能座舱的一种方向。 2/营造独特的座舱氛围 上面一点我们强调,要依托科技手段定义智能座舱,但并不是说要一味地堆科技配置。座舱氛围需要一个主题,科技功能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者是一种方式,座舱内的其他要素也要认真考量。所以我们更要思考整车内外饰的设计,要细节到线条、材料、灯光等等。 以往的座舱有自己营造氛围的方式。比如保时捷车上的圈速器,代表了它对纯粹性能的追求:大众迈腾车里的一块表,是身份和仪式感一种表达;宝马的旋钮,均匀有节奏的阻尼感彰显了可玩性和品质感。 如今,通过科技化的手段,座舱氛围有了更多表达方式。比如蔚来的座舱想传递温暖,下车时 NOMI 就会跟主人招招手;极星要传递纯粹和环保,就采用了简约的线条和可回收材料;广汽新能源埃安想突出社交属性,就推出了 ADIGO WORLD 生态养成类游戏,类似车载动森;小鹏 P7 想要突出自己音乐座舱的属性,就配备了丹拿音响和头枕扬声器,还使用了 AI 动态背景、律动氛围灯以及律动智能灯语…… 可以说,座舱内的每一块面料,每一针缝线,每一种颜色,任何用户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感受到的或实或虚的体验,都是座舱与用户对话的媒介。 我们能看到,现在很多车厂都舍得花钱给用户更多的配置和功能,而且什么设计火热来什么,什么交互方式新颖来什么,好像现在座舱设计也要蹭热点一样。比如我要上双联屏,要上 90s 的全双工语音,要上 AR 导航,要上透明底盘,要上手势交互、人脸识别、车家互联、小程序等等。 功能是全上了,但它没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所以很多座舱的体验都是零散的,用户感受不到这些功能带来的感性层面的价值。 所谓主题,我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既然手机有音乐手机、拍照手机,电脑有商务本、游戏本,那智能座舱也是可以有主题的,随意发散一下就能想到比如旅游座舱、美食座舱、游戏座舱、星空座舱、睡眠座舱等等。 上次在 GeekCar WorkShop 上,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负责人龚在研曾表示,未来智能座舱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手机已不足以成为我们的灯塔,我们需要从文化研究、建筑设计等更多领域汲取养分。这句话我非常认同,这说明智能座舱还有很大延展空间。 因此,我们不应该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在花钱砸功能之前,要想明白自己要传递什么。 3/产品是否有与用户对话的能力 第二点我们强调车厂要想明白自己要传递什么,其实是说座舱产品本身要有和用户对话的能力。 曾经的座舱受到材料和功能的限制,产品自己没有太多表达能力,更多可能需要广告的力量,去传递某些形而上的标签。但到了智能车机时代,座舱会逐渐拥有更强大的表达能力,以及更多的表达形式、媒介和出口,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定义产品,向用户传递某种精神和态度,甚至影响到品牌形象。 比如长安 UNI-T 有察言观色的功能。当它发现用户在打电话时就会自动降低音乐音量;用户开始抽烟就自动打开一点天窗;用户看一眼屏幕屏幕就会被点亮;如果车机发现用户疲劳驾驶,就会物理刺激驾驶员。可能很长时间,用户都记不住它有哪些功能,但用户能记住这个座舱懂我,还会在合适的时机帮我,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蔚来的 NOMI 能让用户感到温暖;特斯拉的驾驶辅助让用户认为它很极客;小鹏汽车的音乐座舱让人耳目一新;威马汽车的付费仪表皮肤让人感到创新…… 这些都是产品传递理念的正向案例。 而且有时候,这种形象不一定非得是完全正面的,或者高冷的,有些搞怪的恶趣味有时也能拉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某年的圣诞节,特斯拉推出的彩蛋是放屁模式,它可以通过转向灯操作和左方向盘滚轮制造出放屁的声音,这被称做当年圣诞节最好的恶作剧工具。 因此,科技加持下的座舱产品,是可以承担广告作用的。关键是怎么定义功能,怎么让用户自主抽象出一些形而上的标签。如果用户没有感受,那就是产品自己不会说话。 总结 今天的话题是,当我们定义智能座舱时,除了车机系统,还能谈什么。我给出的答案有三个方向,分别是从生活方式出发,从环境氛围出发,以及塑造产品与用户对话的能力,基本是功能、感官和价值三个维度。当然,产品定义也离不开实现路径,底层基础架构是定义个性化座舱的前提。 另外,这里并不是说车机系统本身没有价值,而是未来经过时间和市场验证,如音乐、导航这类的功能会成为每个车机系统的标配,所以产品要形成差异化,必然不能只在车机系统上下功夫。 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说,汽车说到底还是辆车,其他花里胡哨的功能都不重要。但我的观点不这么悲观,目前我们正处在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加强它基本的移动工具属性外,还要挖掘座舱的其他功能潜力。我相信所有好用的智能化功能,用户用过,习惯就很难回来了,而且是用的越久粘度越高。 因此,智能座舱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未来我们可以从文化研究、建筑设计等跨界领域汲取灵感,而且 90 后、95 后和 00 后是会为设计和创意买单的一代人,这代表产品有潜力,市场同样有潜力。总之,这个行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