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价 10.49 万元起,BEIJING-X7 正式上市

· Jun 24, 2020 333

6 月 23 日,BEIJING 汽车全新战略车型 BEIJING-X7 正式上市。定位于纯粹致美空间 SUV 的 BEIJING-X7 将以纯粹空间、纯粹设计、纯粹科技、纯粹安全四大领先优势,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美好出行体验。 此次上市的 BEIJING-X7 燃油车型共 5 款,官方指导价 10.49 万元-14.69 万元。3 款 PHEV 车型价格也同期发布。 为了答谢用户对 BEIJING 汽车的支持,前 10000 名购车客户可享受 9.59 万元-13.79 万元的惊喜抢先价。同时,BEIJING 汽车提供了「3 年 0 息」 的金融购车优惠政策和最高 6000 元置换和增购补贴。首任家用车主还将享受终身质保和终身保养政策。 四大纯粹价值,为美好而来 纯粹空间: 作为同级最大空间 SUV,BEIJING-X7 拥有 4710*1892*1715mm 车身尺寸,以及傲视所有同级竞品的 2800mm 轴距。此外,同级独有的纯平后排地台、后排座椅 180°纯平放倒的 King-size 双纯平空间和同级最大尺寸的 Sky 巨幕全景天窗,以及全车多达 28 处实用贴心的储物空间,为用户带来同级最佳驾乘体验。 纯粹设计 :BEIJING-X7 基于「 大都致美」 全新设计语言,以中国原创设计赋予年轻消费者自信、进取的用车体验。同级独有的隐藏式智能感应门把手,强化科技感的同时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性能,实现 0.34 超低风阻系数。全系标配的银河系全 LED 大灯和进气格栅相得益彰,整体设计更加夺目。 纯粹科技:BEIJING-X7 开创性的将多样化、高智能化的数十种智能科技融入一车之中。FACE ID 智慧视觉系统可自动识别用户身份,并完成个人数据同步。通过语音+触屏,语音+人脸多种感知方式融合,使语音控制更人性化。同级独有的沉浸式三屏联动交互系统和全息触控方向盘,以智能科技带来纯粹出行乐趣。 纯粹安全 :BEIJING-X7 不仅采用高强钢笼式车身,比例高达 14%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更有同级少有的 L2 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同级罕见的 AR 全息实景导航,为用户带来「 导航画面即所见画面」 的真实体验。此外,APA 一键全场景自动泊车系统、360°随动 3D 全景影像以及 BSD 高清盲区影像监测等高端配置,全方位保障用户出行安全。 此次上市的 BEIJING-X7 搭载全新升级的 1.5TD 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138kW,最大扭矩 275N·m,匹配 6 速手动变速箱或 7 速双离合变速箱,采用专业团队和技术调校,动力性能可媲美主流 2.0T 发动机,百公里综合油耗最低仅为 6.6 升。加之全系车型标配的标准、运动、经济三种不同风格的驾驶模式,为用户带来更纯粹的驾控体验。 多项同级独有,年轻用户的不二之选 BEIJING-X7 在以四大纯粹价值为用户开启美好生活的同时,更以多项同级独有配置和众多高价值全系标配,成为同级最具价值之选。 BEIJING-X7 不仅全系标配一键启动、12.3 英寸中控屏和液晶仪表、全车 LED 光源、26 处空腔隔断,以及 CN95 级空气净化系统,并提供雨水感应自动关闭车窗、隐藏式智能感应门把手、带功放的 10+1 纯美音响系统、与豪华车相同的前杠导流口设计,承袭顶级豪车的专用雨伞收纳槽、温暖陪伴交互体验系统、带电加热的小牛皮全息触控方向盘、双 12.3 英寸联屏+触控屏的沉浸式三屏联动等多项同级独有高端越级配置,为中国 A 级 SUV 市场用户带来更具价值、更具竞争力的选择。 行业领先工艺,打造纯粹高端品质 作为 BEIJING 汽车首款战略车型,BEIJING-X7 采用行业领先的生产工艺和严苛质检标准。从国内顶级的全自动冲压设备,到 FFT 柔性 GATE 总拼和川崎 NC 定位系统,再到创造车顶 4.05 倍承压的高强度车身,真正将纯粹高品质融入到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的滚边和涂胶工艺,为 BEIJING-X7 带来比肩豪华车的隔音表现;行业领先的自动化内外喷工艺和 2K 清漆技术,将车身耐老化、抗腐蚀能力提升到同级最优。诸如此类,从冲压到总装的上百道质检管控措施,从源头确保 BEIJING-X7 最终呈现于消费者面前的完美品质。 … 继续阅读

拥抱车联网的第四年,腾讯 TAI3.0 上车只要两个月

· Jun 24, 2020 333

今年,是腾讯发力车联网的第四年。 四年前,整个行业都充满了未知和变化。经过四年的发展,腾讯提供的车联功能由单一到丰富,由零散到模块化。同时腾讯作为车企赋能者,一边寻找更深的用户需求,一边协调与车企合作的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身边逐渐聚集了 29 家车企合作伙伴,比如长安汽车、广汽传祺、长城哈弗、江铃福特、理想等等,随着百余款具体产品一一落地,如今这些好朋友慢慢都变成了老朋友。今年,腾讯的朋友圈仍然会继续扩大,腾讯将与中国一汽、Honda 等车企展开合作。 今天腾讯智慧出行举办线上发布会,发布了生态车联网产品 TAI 3.0、全新一代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 TAD Sim 2.0,以及汽车云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下面我们来重点聊聊腾讯在生态车联网上的具体举措。 腾讯车联 TAI 3.0 上车仅需两个月 2017 年腾讯发布 AI in Car 生态系统;2018 年发布 TAI 1.0 汽车智能系统;2019 年将其升级为 TAI 2.0 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2020 年 1 月,TAI3.0 在 CES 上首发亮相,其中包括「腾讯爱趣听」、「腾讯随行」以及「腾讯小场景」。 整体来说,TAI3.0 的这些功能基于腾讯在 AI、云计算、5G、大数据的基础建设,结合腾讯的内容、服务、社交三大生态,依托腾讯安全保障和腾讯位置服务,用一个超级 ID 贯穿,最终将服务送到我们的需求面前。「腾讯爱趣听」是一个聚合了几家主流音频内容的车载应用。这些音频生态包括 QQ 音乐、喜马拉雅、企鹅 FM、微信读书及腾讯新闻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腾讯账号,实现车机/手机端的内容收听进程同步。目前哈弗 F5、长安 UNI-T 等车型已经搭载了这个功能,可以说它几乎能满足大多数用户在车内对音频内容的需求。「腾讯随行」是一套出行生活助手。它可以让我们在车上更安全、方便的操作联网功能。我们可以自主召唤这些生态,腾讯也会针对特定场景主动为用户弹出服务。这个功能是腾讯在车内进行服务找人的基础,它可以基于语音、LBS,以及场景引擎能力,让服务更符合驾车场景需求。 在我看来,这个产品可以简单概括为:腾讯开发的车载交互框架+腾讯云小微的全双工语音技术+腾讯超级 ID+无感支付+微信车载版+基于 LBS 主动提供的服务。 这里重点提一下腾讯云小微的全双工语音技术,去年我在重庆智博会上体验过。在嘈杂的展会现场和四门都打开的状态下,当时那辆车的语音表现,抗噪能力很强,支持打断,支持边听边说,当时确实是很惊艳的。(不过由于语音是一个长链路的功能,成就语音的角色有很多,腾讯也许只是其中一环)不难看出来,这两个产品是腾讯对两种车联能力的封装,使之成为可以快速适配的通用产品。之所以要打包这两种能力,也许是因为腾讯在与众多车企磨合后发现,这是车企需求比较大的两个方向。 因此,TAI3.0 最大的特点就是 开箱即用、配置灵活,可快速上车 。具体来说就是,它可以跨平台、跨终端,支持 Android、Linux 多系统,支持车企、开发者共建车载轻应用生态,而且它能实现「2 个月」快速上车。「腾讯小场景」是腾讯开发的一套跨 OS、云端轻量化、易开发、易适配的车载轻应用框架,也可以说是一个云端轻量化的生态开放平台。 参考微信小程序 300 万量级服务应用,我认为腾讯小场景一定是丰富车内生态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过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大量第三方开发的可能,因为即便如此轻巧,它也要进行必要的适配,来符合车企的安全标准。 目前腾讯联合合作伙伴打造了 66 个精品小场景,包括 36 氪、贝瓦儿歌、阿哈路书、同程艺龙、喜马拉雅等等。前几天我们在由梧桐车联参与开发的全新奥迪 A4L 车机系统上就体验了相关功能。具体体验可以在我们公众号中关注车机评测专栏《奇妙车机情报局》。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车联还与哔哩哔哩达成了合作,结合 LBS、AI、车辆感知能力,用户在停车、充电等保证驾驶安全场景下,可以启动 B 站小场景。哔哩哔哩 (゜-゜)つロロし(· ◇ ·) 腾讯车联 干杯~ 体验才是王道 车联网发展了这几年,如今行业已经不缺落地产品,大家面临的新赛道是「体验」,所以腾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把用户的真实体验做好。 刚才提到腾讯小场景,我们之前也体验过不少落地小程序的车型(其他互联网公司开发),体验基本就是手机映射,甚至和屏幕尺寸都没有做适配,更不要说和语音、和其他功能联动起来。 在腾讯这次的发布会上,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表示,「腾讯将通过不同小场景间的组合、联动,发掘出更多跨场景的、连贯的服务体验闭环。」而且腾讯也有账号能力和支付体系,所以确实有能力把车底层的数据和第三方生态(比如线下服务)进行打通,这让我对 TAI3.0 基于小程序实现服务找人有了一定信心。 具体来说,以前没有车联网时,我们在车上感知世界只能依靠眼睛,感知半径,顶多是视距范围的几百米内。未来我们使用智能汽车,它将成为我们的「场景探针」,不断扩宽探测、感知这个世界的半径和维度。 比如我住在北京的东边,从来没去过西边,如果开车过去难免会觉得陌生,也会有所好奇。这时候,我的车如果能告诉我附近有什么新楼盘,房价是多少,有没有我可能喜欢的餐厅,有没有我办了卡的健身房,这样会让我觉得,这里似乎也并不陌生。 另外,我们也可以埋下一个「记忆胶囊」,它可能是可能是我一直想去,但是没时间去的博物馆、景区或者餐厅。未来如果我们再次经过这里,会出现一个提醒。 不过体验这个事儿,一次发布会说明不了什么,具体还是要看产品。据了解,仙豆与哈弗共同研发的全新一代智能网联系统将集成腾讯车联 TAI3.0,未来将在新款哈弗 F7 上首发。而且,哈弗全新一代智能网联系统将首次引入仙豆场景引擎,基于云端 AI 平台,融合仙豆规则引擎、车辆数据、行为数据、环境数据、生态数据和生态服务,实现用户的服务预判和智能推荐。 在这里,我们先对哈弗这款新车抱有一个期待,有机会我们会具体评测这套系统。 总结 从这个发布会来看,腾讯在出行产业的布局越来越深。最大的亮点应该是 TAI3.0 两个月就能快速上车,同时我们对首发搭载 TAI3.0 的新款哈弗 F7 也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TAI3.0 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腾讯在汽车联网上比较明确的思考和路线。以前我们常常说服务找人,如今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让这种服务伴随,不打扰用户,更安全、更自然,把用户体验做的更好。 最后,虽然这个行业仍然面临很多瓶颈和迷茫,但回过头看看过去这几年,也确实发生了很多实实在在的进步。我们期待腾讯未来联合更多车企和合作伙伴,为我们建设一个更加数字化的世界。

不到 40 万元,全新第六代探险者如何展现「新美式硬派」?

· Jun 24, 2020 333

仔细看看,疫情期间发布了不少适合「 出去野」 的 SUV 车型。再仔细想想,等到疫情散去,开着一台能够越过山丘的 SUV 去放松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前几天,全新第六代探险者正式上市了,共推出 5 款车型,售价 30.98-39.98 万元。 先来看一下全新第六代探险者的一些基本参数: 车身尺寸为长 5075mm、宽 2004mm、高 1778mm、轴距 3025mm,定位为一款中大型 SUV; 搭载 2.3T 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 10AT 变速箱,最大输出 276 马力、峰值扭矩 425N·m,零百加速能力 7.6 秒; 全系提供 6 座和 7 座两种座椅布局,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 新美式」 硬派 全新探险者已经是第六代车型了,但此前在国内一直属于进口车型,第六代车型也是首次由长安福特引进国产。在全新第六代探险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些许「 前辈们」 的影子,但细节更加精致。 全新第六代探险者与海外版车型在设计方面基本保持一致,我们可以看到属于福特的美式硬派,也可以看到属于「 新美式」 的细节勾勒。 全新第六代探险者全系采用 LED 日间行车灯、大灯和尾灯,日间行车灯内还有着 Explorer 徽标加以点缀,LED 大灯支持自动远近光控制。 车身侧面腰线从前翼子板一直贯穿至车尾,加上前机盖两条有力的隆起,充分展现了全新第六代探险者的大气和厚重。 悬浮式车顶的设计再一次诠释了跟随时代主流的「 新美式」 豪华,让这款适合出去野的 SUV 车型也有了适应城市的一面。 硬派就是要「 硬」 全新第六代探险者基于 CD6 纵置后驱平台打造,提供纵置后驱和纵置适时四驱两种驱动形式。 发动机采用源自 2020 年度「 沃德十佳发动机」 之一的第四代 2.3T EcoBoost® 发动机,前后轴平衡配重比为 50:50,配合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铝合金前悬架和整合式多连杆铝合金后悬架,全新第六代探险者可以实现 5.9 米的转弯半径。 采用高强度笼型车身,最高强度可达 1,700Mpa,600Mpa 以上高强度钢占比达到 50.8%。 当「 硬派」 遇上智能化 全新第六代探险者根据车型配置分别搭载 6.5 英寸液晶仪表和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但在中控台全系搭载了 12.8 英寸的中控触摸屏,内置全新 SYNC®+智行信息娱乐系统。 SYNC®+智行信息娱乐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包含语音唤醒以及自然语义理解,可以实现包括导航、娱乐、空调、智能家居、服务、座椅、氛围灯在内的诸多语音命令。 全新第六代探险者全系标配福特 Co-Pilot 360TM 智行驾驶辅助系统,整车搭载 20 个包含雷达和摄像头在内的驾驶辅助传感器。包含了 IACC 全速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支持自动跟车以及限速识别。除此之外还包含 LC 智能领航辅助系统、带行人识别的 AEB 感应制动、LKA 车道保持辅助、带后方交通报警的盲区监测系统等等。 当启动 LC 智能领航辅助系统后,车辆能够自动在 0-180km/h 全速段保持居中巡航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准备好「 出去野」 了吗? 整体来看,从全新第六代探险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长安福特的诚意——在动力性能、智能化配置、安全配置等方面都做到了全系标配,并将一款中大型合资 SUV 的价格压到了 40 万元以内。 面对大众途昂、别克昂科旗以及凯迪拉克 XT6 等同级车型,全新第六代探险者会给对手造成不小的压力。 面对一款比较全面的「 新美式」 硬派 SUV,你准备好开着它「 出去野」 了吗?

奔驰「渣男」实锤:刚和宝马分手,就跟英伟达好上了……

· Jun 24, 2020 333

6 月 24 日,奔驰和英伟达牵手,将使用后者的计算平台进行自动驾驶的开发。而就在 5 天前,奔驰和宝马刚刚暂停了相关领域的合作。 如果光从字面上来看,奔驰就是一个十足的「 渣男」。其实不然,在之前那份新闻稿中,奔驰就明示了这一点:「除了脱碳,数字化也是奔驰重要的主要战略支柱。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我们目前还在与汽车领域以外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其他可能性。」现在再看,这「partners outside the automotive sector(汽车领域外的合作者们)」 之一说的就是芯片巨头英伟达。 至于奔驰和宝马被暂停掉的合作,在发布会上,Källenius 表示, 更愿意将这段关系的状态定义为为「 暂停」 而不是「 结束」。暂时来说就是,虽暂停合作,不过双方目标一致,同为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 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如果到那个时候,彼此愿景、调性各方面依然匹配,那么,合作可能会再度重启。 至此,奔驰宝马合作告一段落,接下来开启奔驰英伟达合作新篇章。 全面搭载英伟达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今年 5 月,通过推出的 Orin 系统级芯片(SoC)系列和全新 NVIDIA Ampere GPU,英伟达对 DRIVE DRIVE AGX 平台进行扩展,使之做到从 L2 到 L2+再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全面覆盖,使得 制造商能够通过单一架构部署高性能 AI 系统,使其产品阵容中的所有汽车都可被软件定义。 而这次奔驰和英伟达合作的主角就是这个计算平台。双方将基于这个平台打造新的车载计算架构,共同开发 AI 和自动驾驶汽车应用,包括 SAE L2 级和 L3 级的功能以及自动泊车功能(最高可达 L4 级),并将新架构部署在下一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上,时间节点定在 2024 年。 新闻稿中有关于未来自动驾驶功能的描述是这样的:「 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是让汽车能够沿常规路线从一个地点自动行驶到另一个地点(有点类似特斯拉的 NoA)。此外,未来还会增加许多安全和便捷的应用。在汽车的生命周期中,客户都能够通过无线软件升级购买和添加各种功能、软件应用与订阅服务。」 凝练一下就是: 软件定义硬件成为最核心命题。 这里面可以解读的内容有很多。 激进又保守的奔驰 在这次的发布会上,英伟达 CEO 黄仁勋(黄教主)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Ola Källenius 两位大佬同时现身说法,此次合作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在这次发布会上,Källenius 大谈特谈软件定义硬件,这一点放在过去来说,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显然,奔驰已经意识到 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智能汽车,智能汽车的趋势一定是软件定义硬件, 所以他们想到直接采用英伟达这个全能平台做到一步到位。嗯,奔驰开始着急了,这是其激进的地方。 但是与此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奔驰骨子里藏着的那份克制。还记得落地时间点么?2024 年。软件定义硬件并不是一件易事,4 年时间,大概就是一代车型开发的时间。显然,在看到大众过于着急上马 MEB 平台、软件问题频出之后,奔驰很聪明的给自己留出了更宽裕的时间来进行新架构的开发。Källenius 在发布会上直言:「 和英伟达投入了很多精力共同探讨下一代汽车计算架构的目标和潜力。」 而采用新的计算架构、支持 OTA 升级,也意味着奔驰需要对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进行重新设计,由此前的分布式向域控制器甚至是中央计算式去转变。 这也是奔驰给出 4 年期限的原因之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当然,这个就是后话了。 为什么是英伟达?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 其实,奔驰英伟达的合作由来已久。 早在 2017 年 1 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奔驰宣布与英伟达共同开发 AI 汽车,据黄教主介绍,双方的合作早在 3 年前就开始了,也就是说,2014 年起双方就已经搭上线了。 2017 年 3 月,博世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人工智能 AI 技术,可大规模量产的自动驾驶平台产品。博世会推出基于 NVIDIA Xavier 的计算平台。 同年 4 月,戴姆勒和博世宣布结盟,共同研发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系统的软件和算法。彼时的目标是在 2020 年初推出适用于城市道路的 L4 级、L5 级的无人驾驶系统,但从目前来看,这个时间点定的显然太乐观了。 顺理成章,2018 年 7 月,博世、戴姆勒、英伟达三家达成合作,英伟达将作为芯片提供商提供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三方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技术。 梳理完这个脉络,关于奔驰英伟达的合作也就更清晰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英伟达在自动驾驶平台开发上的既有经验。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最早的使用者是特斯拉。而特斯拉又是软件定义硬件的最杰出代表,在与后者合作中,英伟达自然学到了不少,对于想要走软件定义硬件路线的奔驰来说,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可参考的宝贵经验。 而对于英伟达来说,深度融入到汽车行业是其一直以来的心愿,此前和特斯拉的情缘了尽,英伟达深感惋惜。在 2018 年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黄教主盛赞特斯拉的电动车好开,甚至表示「 特斯拉如果做不出自动驾驶芯片,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虽然后来英伟达的朋友圈扩大了很多,但是关系相对寡淡,没有太深的绑定,而这次与奔驰的深度合作则是英伟达的一大契机。 通过与奔驰的深度绑定,英伟达可以提升其在汽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有利于和其他车企展开合作。这也从侧面证明,黄教主此前将自动驾驶平台进行降维扩展的决定是正确的。相信这次合作之后,英伟达的股价也将迎来上扬。 最大赢家是? 那么,这次合作的最大赢家是谁? 是奔驰?还是英伟达? 都不是。 答案是:特斯拉。 很惊讶是吗?接着往下看。 今年 2 月,日经商业出版公司对特斯拉 Model 3 进行了拆解,得出的结论是: … 继续阅读

试驾缤越 PRO,感受「中国钢炮」的修行之路

· Jun 24, 2020 333

说到「 国产钢炮」,估计各位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款车应该是领克 03+。当国内各大车企深耕「 细分市场」 的时候,市面上各种换壳的 coupe 和 GT 车型如雨后春笋,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真正深入人心的只有将国民神车赋予性能标签的吉利。 在领克 03+大获成功之后,吉利更加注重主品牌下的车型发展,最近一年中面世的改款产品也有着不小的产品力提升。此次改款后的吉利缤越 PRO 更是打出了「 中国钢炮」 的旗号,如此看来「 国民性能」 是吉利为旗下车型定下的性格。 流畅比质感更重要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吉利除了准备了各款不同配置的车型,还专门为缤越 PRO 手动挡设计了一条小型的「 金卡纳」 赛道,如此纯粹的试驾设定在国产品牌中还是极为少见的,或许就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驾驶手动挡才能体验所谓的驾驶乐趣。 不过在我看来,体验手动版车型的赛道感受其实并不符合真实的用车场景,对于一台官方指导价 7.98 万的车来说,还是不应该过于脱离群众。所以刨除赛道中激烈的加速和走线,缤越 PRO 有两点驾驶特性是我比较满意的。 第一点是手动版缤越 PRO 所配备的六速手动变速箱。在小型手动 SUV 的区间内,大多数车是选用的是 5 速手动变速箱,而缤越的 6 速手动变速箱相较竞品是一大优势。多一个挡位代表它拥有更密的齿轮比,可以增加换挡的流畅度,挂入 6 挡时可以得到更低的传动比,所以高速巡航时的油耗也会有所下降。 实际驾驶起来,变速箱挡位清晰,将换挡杆推入挡位时几乎没有阻力,入挡非常顺畅,当然也没有那种所谓的「 吸入感」,毕竟面对一台指导价不过 8 万的车,除了流畅我也别无他求。 与 6MT 变速箱匹配的是 1.4T 四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 144 马力,最大扭矩 235 牛·米。虽然马力数据中规中矩,但这套动力总成在低扭区间的动力相应还是非常喜人的。 第二点是转向手感。当今的造车理念中,「 轻、快」 已经成为最「 政治正确」 的选择,虽然大家营造出来的转向的轻质感觉都大同小异,但缤越 PRO 的转向手感还是比较敏锐的,官方称转经过多轮调教,方向盘的虚位已经被控制在了 8°以内,并且灵敏度设定为每一百度 1.5 个 g。 经过一下午的试驾,这款手动版的缤越 PRO 在驾驶层面上并没有蹩脚的地方,即便是手动挡,也可以轻松上手,非常适合对驾驶有一定追求的年轻「 后浪」。 车机方面,低配的手动版车型采用的是 8 英寸全触控电容屏,内置 32G 硬盘、2G 内存、4 核处理器,内置了吉利的 GKUI 车机生态系统。 虽然是电容屏,但它依然可以保证非常高的使用流畅度,进行快速的左右滑动时,屏幕也没有较大的延迟和滞后。用户可以通过「 你好,吉利」 或自定义的唤醒词启动语音系统,可操纵媒体、空调和内置的高德导航。 电容屏的最大缺点就是强光下难以看清,最尴尬的时候莫过于看倒车影像的时候。但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8 万块钱,还要啥自行车啊」。 国民钢炮需要哪些特质? 说到中国自主品牌的「 性能之路」,那可真是蜿蜒曲折,更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往事。当然,吉利能够完成今天的蜕变也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我们这次试驾的缤越 PRO 既然敢打出「 国民钢炮」 的旗号,想必吉利一定是有备而来。 如果说低功率手动版的缤越 PRO 可以为日常出行增添活力,真正被冠以性能标签的应属 1.5T 高功率版车型,而这个动力的车型也要比 1.4T 的车型配置更高,并且多了诸如:黑色车顶、碳纤维后视镜、运动包围、尾翼、四出排气、黑色轮毂这类的外观套件,样子属实「 唬人」,那么驾驶表现能否撑起这美丽的皮囊? 我只能说多了些令人惊喜的细节,虽然很多方面仍然有提升空间,但价格摆在这里,控制成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先说说高功率版车型的驾驶体验,相较于 1.4T 车型,1.5T 多了 EPS 电动助力转向,所以在弯道里的方向表现更具质感,不再是单纯的轻,回正更积极且力道适中,这些特质在赛道中激烈驾驶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高功率版搭载的 1.5T 发动机,最大可以输出 177 马力和 255 牛·米,匹配一台 7 速 DCT 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 1.5T 是三缸发动机,但在 NVH 的把控上依然处于同级别前列的位置。吉利方面专门为高功率车型准备了百公里加速的环节,可见对于这台车的动力还是非常自行的,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它日常代步场景下的平顺表现。 对于四出排气这项配置,很多人是非常排斥的,甚至觉得有些「 汽配城风格」。虽然缤越 PRO 上的四出排气有些做样子的感觉,但出人意料地是,改款后的缤越 PRO 高配版上可以选装排气阀门系统,开启阀门后排气声浪变得非常沉闷,仿佛在一瞬间又加了 5 个汽缸。不过,我还是要提醒未来的缤越 PRO 的车主们,如果你选装了阀门,轻踩两脚就够了,如果你大幅度原地轰油门,过了三千转排气声音就会被打回原形… 因为排气阀门系统还没有正式面向大众市场,实验版的车型将阀门和限速功能集成在了同一个按键上,导致两项功能不能独立使用,不过吉利方面表示如果量产带排气阀门的车型,一定会有独立的控制按键。 内饰方面,改款的缤越 PRO 取消了全黑、棕黑,高配车型有红黑赛车内饰配色,并配有运动座椅。除了一些勾勒性能的配置和外观组件,缤越 PRO 还配有电子换挡机构,这对于一台定价十二万左右的车来说,已经非常良心了。 相较 1.4T 低配车型,高配的缤越 PRO 还多了许多科技配置。首先是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其中包括全速域 ACC、限速标识识别和自动泊车。其次是基于 GKUI 车机生态系统打造的智能座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以通过 App 完成的远程控制功能。 最后来聊一下空间。缤越 PRO 虽然定位小型 SUV,但基于 BMA 平台打造的它依然拥有非常高的空间利用率,我个人身高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