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赛道,保时捷 Taycan 还能去哪?

· May 07, 2022 333

 近日,保时捷在旗下 Taycan 车型之上又推出了两款衍生车型, Taycan Cross Turismo 与 Taycan GTS,并在国内开启了预售。截至目前,保时捷已在中国提供 9 款 Taycan 车型,其中包括 7 种动力形式。 这是一种极为夸张的产品矩阵,在多种车身形式、多种动力形式和多种个性化选配的基础上,保时捷的确能给到用户「 极致个性化」 的产品。当然,压力再次来到了持币人群这边,毕竟选购一台心仪的保时捷的过程要比其他产品复杂很多。 想象一下保时捷车主选购 Taycan 的过程,与其他品牌车主不同的是,选定车型后,Taycan 用户还需要选择车身形式,此时你可以选择普通的 Taycan 和 Cross Turismo,除了 GTS 车型外,其他的动力形式都有两种车身形式可选。 接下来,你需要选择 4 种动力形式,4、4S、Turbo、Turbo S,这四种动力形式所对应的售价、动力、续航表现、百公里加速时间和最高车速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觉得 4 种动力形式还不够你选的话,保时捷还为 Taycan 的潜在用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Taycan GTS,GTS 这款车型的定位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在 Taycan 4S 的基础上,再加一个 S。其动力和售价介于 4S 和 Turbo 之间。 当前面这些问题都敲定了以后,你会发现这还只是前菜,接下来还需要在琳琅满目的选配中挑挑拣拣。原本选择 Taycan 并不需要纠结它的车身形式是四门轿车还是跨界旅行,而现在保时捷有给有钱人们出了个难题。 保时捷的玩法鲜有人能学会 你会发现保时捷的产品阵线拉的并不长,我们掰着手指头数下来,Taycan、Mancan、911、718、Panamera、Cayenne,所有在售车型加起来一共六款,还有你花钱可能也买不到的 918。虽然产品不多,但每款产品都会根据动力、车身形式而细分出大量的衍生车型。可以说保时捷是将车身形式玩得最溜的汽车品牌,没有之一。 最简单的例子,保时捷 911 光敞篷这一种造型就能拆分出三种形式来卖:最普通的 Cabriolet、经典的 Targa 和溢价最高的 Speedster。 除了 Macan 以外,保时捷旗下另外五款车型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车身形式,911 多到难以统计,Panamera 有普通款和 ST 列装款,Cayenne 有普通款和 Coupe 款,718 有硬顶版、敞篷的 Boxster 还有国内很难买到的 Spyder 版。 保时捷的玩法显然是榨干一款产品上所有的溢价点,并不通过产品本身来打入不同的细分市场,而是通过不同的车身形式来侵蚀不同的细分市场。 研发新产品需要的投入远比打造一款车身形式要多,当然,如果你觉得 Coupe 版 Cayenne 与普通 Cayenne、猎装版 Panamera 与普通版 Panamera 相比,只是在造型上做了小小的改变并不能说明问题,那我认为保时捷的做法在 Taycan Cross Turisom 上是最好的体现。 Taycan 是怎样一款车?首先是台电动车、四门轿车、如果选择 Turbo 或 Turbo S 那便被赋予了高性能和赛道属性,但你能想象到它会被赋予越野属性吗? 一款完全颠覆你对 Taycan 认知的产品 保时捷 Taycan Cross Turismo 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保时捷在 2018 年时发布的概念车 Mission E Cross Turismo。   保时捷在 Taycan Cross Turismo 上打造的核心产品卖点叫做「 多场景」,甚至能够适应轻度越野场景。在 Taycan Cross Turismo 上推出的四款车型均标配具有四轮驱动和自适应空气悬架的高科技底盘,在「Normal」(标准)驾驶模式下,离地间隙最高可较 Taycan 提升 30 mm。标配的砾石模式「Gravel Mode」 专为沙石和泥泞道路等轻越野地形设计,以确保动力输出和精准驾控,增强 Taycan Cross Turismo 在不平坦路面上行驶的适应能力。 在储物空间上,Taycan Cross … 继续阅读

四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 May 07, 2022 333

五一假期已过,上班第一天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在前几天,国内各大新能源厂商纷纷发表自己四月份的销量情况,总体来说都呈现下降趋势,但也有部分企业能够顶住外部环境带来的干扰压力,给 4 月份销量成绩画一个完美的惊叹号。 「 蔚小理」4 月销量均呈下滑态势 说起新能源市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造车新势力里面的三巨头「 蔚小理」,但在 4 月份整体销量之中,蔚来、小鹏以及理想却均出现销量下滑。据销量数据显示:蔚来在 4 月份共销售 5074 辆,相比于 3 月份 9985 辆的销量成绩,销量下降 49.2%。 而小鹏 4 月销量成绩为 9002 辆,作为「 蔚小理」 里面最高销量的企业,销量却也呈现出下滑态势,相比于 3 月份 15414 辆的销量成绩,下降了 41.6%。 最后是理想汽车,当初号称一台车打天下的理想 one 本月销量成绩并不理想,整个 4 月份仅售出 4167 辆,相比上个月的 11034 辆,下降 62.2%。 对于「 蔚小理」 集体出现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首先考虑到车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故而无奈涨价,但除此之外,因疫情原因导致零件供应链波动恐怕也是一大因素,据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理想汽车供应链 80%分布于长三角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上海苏州等地,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导致该地区供应商出现无法供货甚至停工、停运,对理想汽车 4 月份销量产生极大影响。 不仅仅是理想,蔚来以及小鹏均受到供应链不顺畅所带来的影响,导致现有零部件库存消化后无法继续维持生产。蔚来汽车也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克服疫情所带来的供应链压力,并且目前生产正在逐步恢复。而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第二生产基地进展顺利,预计第三季度正式投产。 同样难受的是资本市场的表现:继理想之后,近日蔚来和小鹏也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最新的「 预摘牌」 名单。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网站于 5 月 4 日更新的《外国公司责任法案》的公司名单中显示(https://www.sec.gov/hfcaa),此次被列入「 预摘牌」 名单的中国企业共有 88 家,「 造车新势力」 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位列其中,截止目前被纳入「 预摘牌」 名单的中国企业已达 105 家。 这 88 家公司是第六批被列入名单的公司,此次被列入「 预摘牌」 名单的企业必须在 5 月 25 日申辩日之前向 SEC 提供证据,证明它们不符合退市条件,否则他们将被列入最终名单。而被列入最终名单的公司将被要求在三年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文件,如果未能提交,将在 2023 年年度报告披露后于 2024 年初摘牌。 所以在 5 月 5 日美股普遍大跌之后,当天蔚来的股价跌了 15%,在港股也跌了 12%,小鹏 5 月 5 日美股跌 13.5%,港股跌 9.3%,理想 5 月 5 日在美股也跌了 8.1%,中概股一片哀嚎遍野,市场急需一剂强心针。 比亚迪继三月后再登月销十万宝座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造车新势力们愁眉苦脸的时候,比亚迪凭借着自身优秀的产品力连续两个月取得销量破十万的耀眼成绩,彻底稳固自身自主品牌新能源龙头企业的地位。可以说,比亚迪当前正迎来最好的发展阶段,4 月份销量超过十万辆,共计 105475 辆,同比增长 136.5%,其中纯电车型售出 57430 辆,混动车型 48072 辆。截至 2022 年 4 月份,比亚迪新能源累计销售超过 190 万辆。 累计来看,今年 1-4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 39.5 万辆,去年同期累计 8.27 万辆,同比增长 377%。公司 1-4 月累计销量新能源汽车 39.23 万辆,去年同期累计 8.04 万辆,同比增长 387.9%。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4 月销量 4.8 万辆,去年同期仅为 0.89 万辆,同比增长 438.9%。1-4 月累计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8.95 万辆,累计同比增长 700%。 具体到车型来看,比亚迪各系列均有着亮眼成绩,其中比亚迪宋系列销量最高,达 25428 辆;比亚迪汉 4 月份销售 13421 … 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的苹果造车,还有没有惊喜?

· May 07, 2022 333

苹果的造车计划,可以说是汽车行业的 500 集连续剧《意难忘》了。 两个月前,知名分析师郭明錤爆料苹果造车停摆、团队解散;两个月后,苹果造车又有了新消息。 5 月 3 日据外媒报道,此前在福特负责安全和车辆工程的资深高管德西·乌卡舍维奇(Desi Ujkashevic)正式加盟苹果汽车,冷却了一段时间的苹果造车又「 活」 了。 自从 2014 年「泰坦计划」公布至今,苹果的造车计划已经经历了 8 年时间。8 年间 5 度易主,几次起起伏伏。从 2014 年电动汽车的萌芽期,一直到如今电动汽车开始迎来爆发,苹果的汽车还依然处在萌芽当中。有人说是因为内部冲突和领导权争夺,有人说是因为产品定位的不确定性,有人说是苹果有意控制节奏…… 苹果造车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不得而知,不过新高管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此前苹果汽车停摆的传言。而这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所具备的,也许正是目前苹果造车计划落地所急需的。 2021 年,泰坦计划的前任项目执行主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离职,苹果手表和健康软件负责人凯文·林奇(Kevin Lynch)领导汽车项目,「缺乏汽车背景」也成了部分人唱衰苹果造车计划落地的原因之一。 如今加盟的乌卡舍维奇可以说汽车经验丰富,作为福特前全球汽车安全工程总监,乌卡舍维奇自 1991 年开始在福特汽车工作,曾负责多款车型的内饰、外观、底盘和电子元件工程,参与了福特新电动车的研发工作,在处理监管问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好能帮助苹果公司克服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原型车所面临的监管障碍。 有了新鲜力量的注入,关于苹果汽车的猜想也多了起来。 苹果汽车:「 盲人摸车」 尽管泰坦计划经历了 8 年时间,大家甚至对于团队高管的人来人往都了如指掌,但是苹果却从来没有正式通报过造车的进展,一切都在大家的想象中:球形车轮?像鼠标一样圆润的车身?像 Cybertruck 一样棱角分明的造型?没有车窗?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这些通过专利或者爆料人只言片语推测出的碎片,让大家想盲人摸象一样,一点点试图拼凑出 AppleCar 的样子。最近新「 碎片」 又来了。 「10 万美元高端电动车型,对标 Model S」 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苹果不打算推出平价的电动车,计划将 AppleCar 定位在售价 10 万美元以上的高端电动车市场,与特斯拉的 Model S 竞争。 从以往苹果的产品来看,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耳机、手表,「平价路线」都不是苹果的第一选择。就算最近两年推出了平价版的 iPhone SE 系列,也是在原有手机市场增量趋于平稳后,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而采取的尝试。因此,对于苹果的第一辆车来说,主打高端电动车路线就成了情理之中。   我们常常质疑苹果造车是否太拖沓,要到 2025 年才能面世的汽车是不是太晚了?如今看来,2025 年面世的苹果汽车似乎并不算晚。 不同于现阶段竞争激烈的中低端电动车市场,苹果瞄准的 10 万美元以上这个价位,无论是在目前的美国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不算一个竞争激烈的区间。特斯拉 Model S,同在美国的 Lucid,BBA 等几家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车型,都是苹果汽车未来要面临的对手。这里除了已经上市近十年的 Model S 外,其他几家并没有「抢跑」太久,2025 年也正是众多传统车企推出下一代旗舰电车型的时间节点。 同时,相比于现阶段智能软硬件「 近身肉搏」 的中端智能电动车市场来说,对于 10 万美元以上的车型来说,对于体验细节的打磨、品牌基因的刻画也许更重要。 「 车身或采用大量高阶钛金属」? 根据爆料,苹果汽车未来可能会在车身采用大量高阶钛金属。 把钛合金大规模用到车身上,在之前的量产车上还没见过。钛合金这种质量轻、比强度高、耐热性强的金属,固然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但是价格并不便宜,也不利于复杂工艺的加工。 因此之前只在部分发动机、排气阀、刹车卡钳等小型零部件上看到。或者,在价值 6000 万美元的限量超跑 Volcano Titanium 的车身上采用钛合金。 所以,苹果如果想在自家车身上大规模采用钛合金,难道已经解决了钛合金原材料的成本问题?还是说,有什么非用不可的理由呢? iPhone 化身为汽车钥匙 另一个关于 AppleCar 的碎片传闻就是将 iPhone 化身为汽车钥匙,实现无钥匙进入。这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功能,早在去年宝马 5 系上已经搭载了苹果的 CarKey 功能,支持无钥匙进入,捷尼赛思和起亚的部分车型也支持 CarKey 功能。对于苹果自家的汽车来说,有什么理由不用这个功能呢? 自动驾驶会是第一辆 AppleCar 的重头戏么? 自动驾驶可以说是目前全行业最关注的焦点,也是苹果泰坦计划公布以来的焦点,围绕着自动驾驶系统,苹果正在打造一系列的软硬件生态,包括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据说它由能够处理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要求的神经处理器组成,芯片在高功耗时可能需要复杂的内部冷却系统。 正因如此,「没有方向盘、没多刹车踏板的自动驾驶汽车」也成了大家对于苹果汽车的想象。 不过关于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展,远比想象中更慢。库克曾经说:苹果将自动驾驶视作所有人工智能项目之母,也是实际工作中最困难的项目之一。这一点从上路测试中也能看出来。 自从 2017 年以来,苹果一直在加州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根据加州交通管理局 DMV 公布的 2021 年度自动驾驶行驶里程和接管数据来看,2021 年苹果参与测试车队的规模 35 辆,平均接管里程仅 20 英里。与我们熟悉的自动驾驶玩家 Waymo、Cruise 等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理想。 因此,对于即将在 2025 年见面的苹果汽车,要想在第一款车型上将玩全自动驾驶作为掀翻牌桌的王牌,恐怕不太现实。   苹果的代工模式,能否在汽车上延续? 一路伴随着苹果造车进展的,是对于苹果汽车代工的猜想。 在手机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上,苹果一直采用的是代工这种轻资产的模式。与此同时,果链上两家重要公司富士康和立讯精密布局汽车行业,也让这种猜想加剧。 5月4日,有媒体爆料称,苹果很可能委托鸿海(富士康母公司)来负责其汽车的组装生产,2025 年或甚至是 2024 年底。鸿海集团代工的传闻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比于苹果究竟是否会选择鸿海集团代工,我更关心的是 被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熟练使用的代工模式,在汽车领域是否依然行得通? 在电动汽车领域,代工并不是新鲜产物。早期的小鹏与海马,蔚来与江淮,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动车新玩家们进入的门槛。不过如今这种代工的合作模式似乎有了变化,小鹏结束了与海马的代工合作,选择自建工厂;蔚来则与江淮成立合资公司,加深了双方的绑定。 现阶段的电动汽车处于大规模的研发阶段,各项产品标准并未完全统一,各车企之间的核心数据仍然是机密,这使得智能电动车的代工需要用更深度的合作来绑定,而不仅仅是一手交技术、一手交产品。 因此,无论未来苹果汽车的代工究竟花落谁家,这种合作关系可能都要比 iPhone、iPad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