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当你游览景区时,给你导游的可能是一个叫做「高德」的 App

· Dec 31, 2015 333

前两天,高德在古北水镇正式发布了旅游导航产品——智慧景区。 目前,和高德合作的景区包括乌镇和古北水镇。高德产品副总裁陈永海表示,目前也正有别的景区正在和高德谈接入的合作。 什么是智慧景区? 所谓智慧景区,就是在高德地图 App 中,如果用户定位在合作景点,地图就会在侧边显示景区的餐馆、厕所、商店、活动、停车场、门票等信息,开启导游语音功能还可以通过 App 收听游览介绍。根据用户的数量,高德还会生成人群热力图,向用户推荐合理的游览路线。 在智慧景区这件事上,高德会提供技术、算法等服务,而景区则只需要提供需求(类似于甲方)。最先合作的乌镇和古北水镇本身在景区建设时,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例如,这两个景区都实现了免费 Wi-Fi 的全覆盖,也都有一套完善的线上服务系统(包括门票、酒店等预定)。 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之后,再去接入高德的智慧景区服务,这对于用户的体验提升就相对可观了。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对于那些配套设施不那么健全的景区,高德在合作中会遇到困难么? 对此,陈永海表示并不会。在智慧景区的实现过程中,高德对于底层数据生产、软件层面都有专业团队去做。智慧景区的基本服务不会受限于基础设施。如果配套设施越好,服务的想象空间也更大。 合作的意义 对于高德来说,智慧景区属于 App 生活服务中的一部分。不过,完善景区服务只是开头,在陈永海的规划中,还有各种出行场景(购物、航空航海等)都在规划中,也会慢慢实现。高德做这件事,也是为了完善自身定位的产品线,往 C 端用户的方向走的更深,这也是高德一直在做的事情。 旅游市场的火爆也让景区之间的相互竞争越来越明显,景区接入智慧景区服务,对于服务游客、提升形(bi)象(ge)、增加收入有着明显的帮助。乌镇和古北水镇的合作案例也成了吸引其他景区加盟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之前发布的「 声音战略」,还是这次的智慧景区,这都让我们感觉到,高德对于 C 端产品的规划显得有些「 与众不同」。不过这些战略都表现出了同样目的,高德想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体现差异性。仔细想想,高德还是挺会玩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难道这就是高德那款「重新定义汽车导航」的产品?

· Dec 28, 2015

上周,一位在深圳后装车机行业的小伙伴向 GeekCar 爆料,说高德和他们开了一个「 秘密」 的技术品鉴会,要把手机端的高德地图 App 移到了车机端。 联想到高德不久前在战略发布会上提出的 AMAP 战略,这应该就是其中的互联网车机解决方案——AMAP AUTO。 AMAP AUTO 为此,GeekCar 也向高德内部的小伙伴求证了几下,以下就是一些「 内部」 爆料。 高德 AMAP AUTO 确实已经开始和 B 端客户(包括前后装)谈合作,不过进度也仅限于把有意向的合作伙伴聚在一起,还没有具体的合作细节。在明年上半年,AMAP AUTO 会发布初代产品,也将会分别搭载在车机和整车上。 AMAP AUTO 会以怎么样的形式落地呢?这位小伙伴也向 GeekCar 做出了说明。简单说,AMAP AUTO 将会是手机版高德地图的车机版本。两者在功能上几乎是相同的,无论是实时路况、LBS 信息、导航语音包等功能,都会出现在 AMAP AUTO 上。 AMAP AUTO 会和手机版共享账户,用户可以在手机端将目的地发送到车机端,实现多屏之间的转换。 而高德之前提出的 A-LINK 的车机手机互联方案,则更多的会扮演过渡的身份。毕竟「 一个高德」 概念中,每个屏幕都是独立存在又互相联系的,互联方案显然与之有些违背。 在驾驶场景中,用户操作首先需要考虑安全。同时,车机屏幕比手机大,可以显示更多信息。因此在 AMAP AUTO 设计时,高德也专门针对驾驶场景做出了优化。 例如 AMAP AUTO 会在原有导航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极易偏航的岔口(比如高架桥、复杂路口)进行直观指示,减小误操作;在接近目的地时,屏幕上还会自动显示停车场信息;用户搜索加油站、道路名、停车场等地点时,导航将自动显示实时油价、双方向路况、剩余车位及收费标准等信息。 同时,AMAP AUTO 会通过联网之后,实时更新地图数据。车机内的离线地图的更新频率达到了半个月。 看完这些信息,我们大概已经了解 AMAP AUTO 大概的产品形态,也就是深度定制的车机版高德地图 App,在功能上接近手机版,在使用上更符合车内环境。 一直以来,高德给人的印象都是以 C 端用户为核心。所以从功能上,AMAP AUTO 确实符合用户在车内使用导航的习惯。再考虑到高德在手机端功能的完善和数据、软件、算法方面的优势,相信这会是一款不错的车机版地图导航 App。 有问题但想象空间大 但在落地的时候,AMAP AUTO 其实还存在一些疑问。 例如实时联网、数据更新功能的实现,还需要 AMAP AUTO 、硬件、运营商这三方去协商,毕竟联网费用需要有人承担。按照高德内部说法,AMAP AUTO 在合作中,会根据具体硬件进行适配,这些工作都会由高德完成。无论是前后装产品,硬件的差异性会让研发的复杂程度增加很多。 还有,为什么高德要把后装车机公司攒到一起做产品推介?这个意思应该是后装包围前装。整车的开发流程意味着 AMAP AUTO 不太可能非常快速的在前装落地,而且这和之前那些前装的高德导航相比变化太多,整车厂消化这种新的概念和技术还需要时间。这么来看,从后装切入就说得通了。 而且相比于百度、腾讯、四维图新等竞争对手全套的车联网产品,高德 AMAP AUTO 以 App 形式存在,很明显处于「 弱势」 地位。虽然在地图体验上高德会有一定优势,但这是否会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个也不得而知,毕竟用户现在用车机也不单纯是为了导航,还需要其他功能配合。这就需要阿里和 YunOS 在背后的配合,否则 AMAP AUTO 肯定会显得有些「 势单力薄」。 高德推出 AMAP AUTO ,显然不是单单为了扩展导航业务。在之前的战略发布会上,高德也透露了在高精度地图、ADAS、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布局。 这是否会和 AMAP AUTO 联系起来呢?答案在我看来是肯定的。深度定制的地图导航,如果配合高精度地图数据、车身传感器等、这不就是目前自动驾驶实现的部分基础么?不过这就使得导航和车必须深度结合(接入车辆 CAN 总线获取数据),需要高德和车厂、车机厂进行定制化合作。 虽然想的还有些遥远,但高德已经给出了一条相对清晰的路径,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说了不做 O2O 的高德地图,想要做什么?

· Dec 05, 2015

在前几天的 T 圈大会上,俞永福又拿出了他的「 上半身和下半身」 理论来形容高德的故事。在这套「 俞氏理论」 中,上半身就是「 产品」,下半身代表「 数据」。在地图方面,高德既有上半身又有下半身。但俞永福还说了,他们真的不会做 O2O,虽然友军在狂干这个事。 高德有产品又有数据,不做 O2O 还是挺令人意外的。俞永福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因为高德是有自己的「 套路」。 不玩 O2O?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俞永福所说的「 不做 O2O」,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特别对他的这句话做了解释。「 做不做」 和「 有没有」 是两个概念,虽然高德说不做 O2O,但是他们还真的「 有」,比如你可以从高德地图内订到酒店。对于「 不做 O2O」,高德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高德的核心是地图,内部也没有 O2O 部门;二是因为高德还是打算成为「 平台」,不通过 O2O 变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其实对于不玩 O2O 这件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是,高德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堪称高频的 O2O 业务,BAT 谁也不会放弃,一松手就被对手抢了,比如最近的「 饿了么」 之争,盛传阿里会向饿了么注资。既然阿里巴巴肯定会向一家 O2O 公司注资,那么对于高德来说,还是静静地做地图好了。 那么只做好地图就算成功吗?对于目前的高德来说是可以的,原因跟前面一样,还是因为阿里巴巴的存在。在阿里系的生态中,高德更像是一个「 工具」,有一张好地图对于阿里的电商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淘宝、天猫每天产生三四千万个包裹,而物流公司需要对这些地址进行 POI(Point of Interest,信息点)进行验证。高德数据接入阿里之后,对搜索精准性帮助很大。这么一来,高德仿佛成为阿里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念念不忘的车联网 在俞永福加入高德后,高德变得更懂互联网了,似乎在向 C 端发力,但汽车业务也没落下。在 T 圈大会上,高德宣布与长安、吉利达成合作,他们研发的新一代导航产品会入驻多款车型。 虽然高德的汽车业务属于 B 端,但他们倒是用了 C 端的老思路:「 追求用户体验」,毕竟地图是最终面向用户的。连俞永福自己都觉得,现在的车机导航太难用了。在高德的路线里,对于车联网来说,「 导航互联网化才是第一步」。 高德是「 一张互联网地图」,那么这就意味着高德的车内地图要不断更新迭代了,并且还得是无线的,不然怎么叫互联网。更新是通过手机,还是直接车机连接云端,目前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更新必定会产生流量。 对于流量问题,韦东说「 根本不考虑」。他认为用户的需求会推动运营商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其实高德作为地图的提供商,应该也会从技术层面减少每次更新花费的流量。 在一款优秀的车机导航产品出现之前,人们还是倾向于用手机代替车机。而在高德未来的路线图中,认为手机屏幕和车机屏幕是「 长期共存,阶段互补」 的关系,但高德想把手机和车机的用户体验做得一致,并且实现功能上的互联(比如 Send to Car 功能),而不是简单的映射。 这也就是高德所定义的「 一个高德」,为了做成这个事,高德投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研发。关于这个项目,他们的内部代码是「AE8」。 可以期待点什么? 对于高德,还是有几点可以期待的。 首先是高德的高精度地图,他们的精度可以做到 10 厘米,明年年底可以覆盖 28 万公里道路,但是测绘成本也很高。高德目前是国内第一个获得高精度地图商业订单的公司,与他们合作的是上海通用。高德也在云端做了相应准备,比如交互算法。 其次,是上汽阿里的车内导航。毫无疑问上汽阿里的车会采用高德地图,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汽阿里可能在新车设计之初就拉来高德,那么导航的呈现方式是什么?仪表盘还是 HUD?这只能等上汽阿里新车发布了。 第三,是高德的新产品「 四屏」,即「 仪表盘、中控屏、后排两屏」。主要亮点在于后排的屏幕可以供乘客选择目的地,为司机设置导航。也许这在出租车、专车里用比较合适。 关于如何看待高德,最后要强调的,也是韦东说了好几遍的:「 高德是阿里的」。 你记住了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俞永福:汽车才是主语,互联网只是定语

· Dec 04, 2015 333

(本文作者: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兼高德集团总裁 俞永福)最近两年,汽车领域诞生了很多时髦的词: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车联网,意味着这个产业正在经历一些深刻的变化。场面很热闹,但我们需要想想:哪些会变化,哪些不会变化? 变化,起源于 2004 年的一个行业总结:从互联网的视角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四个中心以内——PC、Phone、TV 以及 Car,整体互联网产业也围绕着这四个中心在迭代。最近十几年来,我们最先经历的是「PC 中心」 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一种生活方式,延展出许多细分行业;第二,就是过去 8 年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的「 随身中心」,也就是智能手机革命、移动互联网,颠覆了许多原有产业格局,典型的例如卡片式照相机、MP3 的消失;第三就是传统客厅生活的中心——TV,从传统家电企业到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全力布局;最后一个中心就是汽车,从 Feature Car 向 Smart Car 进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十几年也是计算机屏、手机屏、电视屏、车机屏四块不同屏幕互联网化的交替演绎。 其中,我认为汽车将会出现 4 块屏幕中、想象空间最大的变化,围绕着导航、数据、金融、通信、操作系统等多个维度,会引申出一系列的产业跨界,每个新名词背后都将会出现史诗级的机遇。而要完成这种产业交接的基础,最重要的第一个变化就是通信,汽车将从单机走向联网。 这样的变化——汽车互联网,未来十年内我们将会共同经历。而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几种专业能力的跨界整合。我认为智能汽车会是三个产业的跨界:第一,传统的汽车产业;第二,地图导航产业;第三,互联网产业。这三个产业,分别代表着三种重要专业能力的积淀,交集在一起就是 Smart Car 产业。这里边每个产业背后的积淀我不展开讲,想强调的只是:汽车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有它很多方面的专业积淀,不是短期内可以快速被效仿的。换句话说,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再大,但用户对于汽车本身的安全、动力的专业要求是不会变化的——你不可能因为能在车里上网聊天,就对车本身的专业性能要求下降了。 当年特斯拉刚出来之后,我第一时间就拥有了一辆。使用下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互联网服务方面做得不错,但在汽车驾驶、车内舒适度方面,与其他专业的老牌汽车厂商相比,的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 互联网汽车」 这个概念的主语还是在于「 汽车」,「 互联网」 只是个定语。对互联网来讲,最重要的特性就是「 快」,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渗透,使用互联网方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让用户对你的服务和产品产生认知。但另一方面,主语才是我们能走到未来、走到终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对于智能汽车来说,在互联网的另一边,是传统的地图导航和造车能力。相比之下,这些业务转型的时候,或许会有比较慢的反应,但放在五年、十年的视角里看,其实这些所谓的传统行业才能保证你发展得更长远。 打个比喻,互联网能力是一个人的肉体,能让你跑得更快,而传统业务能力则是一个人的灵魂,能让你跑得更远。在发展互联网相关的跨界业务、例如互联网汽车时,千万不能让肉体跑丢了灵魂。 这就是在互联网地图这个行业,高德在过去一年多能保证自己增长率超过 100%的重要原因:我们对于传统业务能力的敬畏。作为国内唯一一家「 地图导航数据+地图导航应用+云服务平台」 三合一的专业企业,我们在大力发展汽车业务时,也明晰了自己的能力范畴和边界,只是专注于导航互联网化,同时利用背后阿里巴巴生态的电商、营销、云计算等资源,帮助合作伙伴的汽车实现互联网化,合作共赢。此前与本田的合作,最近与长安、吉利达成的合作都是这样的模式,我们负责互联网地图导航的部分,合作伙伴则专注于他们擅长的汽车设计、制造环节,希望能够创造出真正推动产业前进迭代的变量。 冷静地说,经过 PC、TV 及手机互联网的洗礼,到了汽车互联网,其实产业整体目前仅仅处于预热期,要真正爆发、进入高潮,至少还需要三、五年。所以所有智能汽车这个产业的参与者,是不是有发展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理准备,愿意把自己的根基和底蕴做得更扎实? 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能否跑到终点的关键。

今年第三季度,最堵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

· Nov 25, 2015

在我们的印象中,首都就等于首堵,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上个季度中,堵王称号却花落别家。你们猜猜是哪个城市呢? 竟!然!是!济!南! 最堵是因为修路,以及北京的单双号限行…… 根据高德地图 Q3 交通大数据显示,本季济南高峰拥堵延时指数 2.01,超越了首堵北京,排名由上季度第四上升为第一,成为全国高峰时段最拥堵城市,可喜可贺! 具体排名看下图:   济南成为第一,主要原因之一是三季度济南修路比较多,造成部分道路拥堵指数大幅上涨。另外,北京阅兵期间 15 天的单双号限行,拉低了首都拥堵指数,保送济南荣登榜首。 今年第三季度,济南城区有多条道路同时施工,高德选取了受道路施工影响的周边 10 条主要道路进行对比,数据分析显示:与上季度相比 10 条道路拥堵延时指数分别上升 15.4%~45.7%,其中拥堵加剧最明显的道路是解放路、涵源大街双方向,与 Q2 相比拥堵上升了 40%左右,高峰期通过这些路段是畅通状态下耗时的 2-3 倍以上。大量施工对周边道路拥堵程度影响严重,让本来就拥堵的济南雪上加霜,由上季的第四上升为第一。 堵车就是烧钱 而拥堵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烧钱! 在「 堵车烧钱榜」 上,北京还是逃不过第一的命运。反而是济南,虽然在本季度荣登堵王宝座,但在「 拥堵烧钱榜」 中,却并未上榜。 这个数值具体是怎么换算出来的呢? 以排名最高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拥堵延时指数是 2.00,也就是说北京通勤族高峰每出行 1 小时,就有 30 分钟耗费在严重堵车上。北京月平均工资 6463(根据各地社保部门最近公布的上年度平均工资),折合到每小时,就是 6463/22/8=37 元(按每月 22 个工作日,每日 8 小时计算),那么北京因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就是 18.36 元,最后换算到月就是 808 元(18.36*2*22)。 北京的上班族,你们还好吗?除了北京,一线城市包揽榜单前四强,说明经济越发达、基本工资越高的城市,因拥堵造成的损失越大。 时间就是金钱,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首都人民早已习惯空气污染 拥堵和环境污染也息息相关。另一个万万没想到的就是,有些人已经开始慢慢习惯雾霾天了,说好的自强不吸呢? 大约是北京人民已经饱受侵袭,即使开启寂静岭模式也能勇敢前行。相比之下,西安的民众们在雾霾天,宁愿呆在家里。   这个数据是通过雾霾天气与正常天气用户出行量的变化比例,对 45 个城市周末出行情况(目的地为景区)与空气污染程度(AQI 指数)的相关性做分析,来判断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的忍受力。结果显示:在北京、南京的雾霾天气,驾车用户出行量比正常天气仅下降不足 3%;雾霾天的公众出行意愿依然很强烈,这说明公众对污染忍受能力极强。而在西安、郑州的雾霾天,驾车用户出行量比正常天气大幅下降 30%以上,出行意愿大幅降低,说明这些城市的居民对空气污染很敏感。 北京的同学们,为了下个季度不当第一,咱们还是少开点儿车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有了移动互联网基因「加持」的高德,想怎么玩好汽车业务?

· Nov 03, 2015

自从俞永福接手高德,这个公司就一直在手机端发力,于是我们都知道了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在对着干。但是老高德的另外一块重要业务——面向 B 端的汽车业务,却随之被弱化,至少是在宣传层面。 最近,高德在汽车业务上的对手四维图新,以及在移动端业务上的对手百度,都在大力宣扬各自的车联网战略。也许是太久没发声,在这两个邻居的提醒下,高德终于想起来要聊聊自己的汽车业务了。 上一次听高德人讲这个话题,还是在去年 11 月份我们 GeekCar 的导航活动上。当时的高德汽车业务负责人还是杨永琦。整整一年过去了,老杨早就去了美国,接替他的人叫韦东,原来 UC 的高级副总裁。当然,也不全是物是人非,比如周频同学还在。 于是一场高德汽车媒体沟通会就在这种情况下办了起来,并没有发布什么新产品,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高德汽车事业部新老大的见面会。 「 一个高德」 战略 事实上,虽然普通用户在 App 端可能看不出高德地图的什么变化,但熟悉高德的人应该都会感觉到,以俞永福加入为界,高德被分成了老高德和新高德。具体到汽车业务,UC 出身的俞永福让同为 UC 出身的韦东做负责人,当然也是带着新思路来的。 高德汽车的新思路是什么?最笼统的说,应该是要走「 一个高德」 的路线,韦东说:「 高德汽车(会像移动端一样)专注于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务,以改善用户驾车导航体验为优先目标。」 俞永福试图在高德的汽车和移动端业务之间找到某种共性的点,去弥合高德曾经 to B 和 to C 的割裂感。 「 一个高德」 的思路反映在产品上的一个表现是,将来高德在车机端和手机端的导航,将会是基于一体化导航引擎开发的,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再分别进行优化,而车机端会充分吸收移动端的优点,加快车机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 高德想达到的目标也很简单,他们想让车机端至少有不输于手机端的使用体验。这其中就要解决目前车机导航的很多痛点,比如不能联网、数据更新不及时、没有实时路况、POI 兴趣点不够多等问题,而这些东西,在移动端 App 上其实都已经体验不错了。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把高德 App 上的服务能力和数据能力,想办法移植到车机上。 总而言之,在远期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高德想做的是让你在开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使用车机导航,而不是手机。 B 端业务的玩法 但是,想在车机端让 C 端用户爽,是绕不开 B 端的,也就是说,高德这样的地图厂商,其实是 B2B2C 的模式。生意是高德和 B 端去做的,那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既然由老高德变成了新高德,这个生意该怎么做?这包含两层问题,首先,高德自身有什么变化?其次,主机厂怎么看待高德的变化?毕竟你高德换了新老大,双方在业务往来上是需要再适应的。 在周频看来,过去高德作为供应商,更多的是按照车厂的需求去提供相应的产品,而现在因为积累了大量的移动端用户,他们更明白了 C 端用户想要什么,什么样的体验对于 C 端是好的,也就是服务 C 端的能力更强了,这是新老高德最大的变化。 而从车厂方面来看,过去的那种 B2C 模式已经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供应商的角色开始转变为合作方。因为高德也做 C 端,他们会帮助主机厂把用户体验做到更好。双方完成了从「 我让你做什么」 到「 一起商量做什么」 的转变。 周频说,这也是「 上半身+下半身」 那个梗的具体体现,服务能力+地图数据是他们面对整车厂客户时的优势。而在我看来,未来的整车厂一定是 C2B 导向的,现在这种供应商和主机厂关系的变化,其实也是 C2B 的表现。在这个关系里,高德这种公司并不仅仅是作为 B 端角色出现的,因为他们背后庞大的 C 端用户,他们更像是一个 C 端需求、意见的收集、整理者。 怎么做减法? 不能不说,阿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基因,补强了高德做 C 端的经验。但是,既然是在阿里的体系里,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所以在四维图新、百度这样的邻居们都开始规划车联网战略的时候,高德只能从「 专注做好导航」 的角度去讲故事。这也是当初阿里进入时,有些人不太看好的原因——他们几乎只能服从集团的战略规划,更多的去做减法,而不是加法。而在这个行业里,做减法(专注地图导航)意味着不能更多的去碰车联网、TSP 那些业务,只能老老实实的做地图供应商。 而高德似乎也没有过分强调阿里的资源对于自己汽车业务的影响。我问韦东,你们在提供产品给 B 端的时候,会不会把阿里的一些移动互联网资源打包提供给客户?他告诉我,如果车厂有需求,他们会去帮助,但是,「 打包是没底气的表现,真正需要提升的是用户体验。」 总之,高德的汽车业务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基因和汽车行业基因融合的过程中。至于到底能融合的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他们提出的「 联网导航」 的概念,也更多的是瞄准增量市场,同时需要车机供应商以及整车厂的配合,这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大量成果。那在隔壁都越来越强势的时候,高德怎么办?从 PPT 上来看,他们可能规划的是一个叫做 AMAP AUTO 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高德发布了「声音战略」,就能够打败「友商」了吗?

· Sep 23, 2015

去年 9 月 23 号,俞永福发布了「 新高德」 战略,宣布「 专注用户需求,专注做最好的地图导航产品,专注地图导航产品的技术研发,三年内无商业目标。」 一年后的 9 月 22 号,高德又宣布把「 声音」 作为未来一年内的全新产品战略方向。 突然就自信了 不过在这次的发布会上,高德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变得有些「 嚣张」 了,之前嘴里的「 友商」 也变成了指名道姓的「 百度」。 那高德的自信是哪里来的呢?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今天发布的「 声音」 战略就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因素: 1. 明星导航增加用户黏度 在声音战略上,高德采取用「 明星语音包」 作为导航语音的方式推广。之前发布的林志玲「 性感语音」 使得高德地图下载量超过平日的 6 倍;郭德纲的「 段子语音」 则帮助高德地图的新增用户速率提升 230%,每日活跃用户增加了 36%,App Store 排名也提升到了 TOP 2。总的来说,高德地图 App 在用户端越来越火了。 尝到了明星效应的「 甜头之后」,他们今天又发布了全新的「 周星星」 语音包(石班瑜配音)。想要用更多的明星语音选择来吸引更多用户。 2. 语音功能强化 高德推出了「 脱屏导航」 功能,就可以让用户在公交、步行、自驾等使用地图的场景中,尽量摆脱用眼睛去看屏幕的状态,用听力完成整个导航。 还有景区语音导游功能,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可以自动识别并播放相关景点的语音解说。 这么说吧,高德想要用声音让你尽可能的少看手机,这一点思路是对的。但怎么样把体验做好,我在这里还是先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这需要经过大量实际体验才能下结论。 3. 增加语义解析 这部分功能由高德和科大讯发联合开发完成,将语义分析整合进入语音搜索和控制功能中。 相比之前的语音功能,语义分析最大的提升就在于用户不需要精确说出关键词,识别能力增强了。例如在导航过程中,用户只需说出「 高德高德」 就能激活语音控制,说出类似于「 听不清」 这样的描述,高德就会自动将导航音量调高(Android 版已上线该功能,iOS 版还处于审核状态)。 这年头大家都在做智能语义分析,供应商也就那几家,所以技术门槛并不高(说白了大家都能做)。 所以对高德来说,真正能够影响用户的其实并不是技术原因,毕竟体验上的东西对于百度来说也并不难做,没有绝对的技术壁垒。反倒是「 明星语音包」 的概念已经成为了高德的「 特色」,能够更切近用户群体,体现产品差异性,这一点是成功的。 当然,高德在今年发布的「LBS+」 等战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较著名的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神舟专车等 App 都和高德合作了,与阿里的合并让高德不用担心资源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支撑高德这么「 自信」 的原因。 至于高德一直强调的数据层(百度没有自己的底层数据),这个已经说过太多次,再说就是疲劳轰炸了。 到底要争什么? 不过在我看来,未来地图导航厂商的竞争肯定不是局限在目前有些「 小打小闹」 的流量入口,导航软件 C 端用户使用率等指标(虽然很重要,但绝不是关键)。 高精度地图才是未来交通出行的基础。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等产品的落地都必须依靠高精度地图作为支撑。国外的图商 TomTom 和 HERE 都已经在研发相应的技术(很多都已经展示给外界了),国内百度的无人车计划也在稳步进行,最近发布的整个车联网平台战略是比高德领先的。 由于一些地图测绘数据关乎到国家安全,很难开放给国外厂商。所以对于高德、百度等国内图商来说,只有到那个时候谁能真正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才算是「 打败」 了对手(这一点没有底层数据的百度有先天劣势,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当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不禁联想到也是同一天,魅族和小米发布会「 撞车」 的事情(真的是苦了保安大哥们)。类似于这样的竞争在现阶段真的有必要吗?嗯,还是和谐社会最重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高德地图和微博合作了,他们想干什么?

· Sep 09, 2015 333

地图 App 终于和社交平台搞到了一起……这是我看了昨天高德地图和新浪微博合作发布会之后的第一感受。 据说,昨天北京互联网圈大大小小的发布会有十多场,在互联网同行的「 夹击」 下,高德和微博共同发布了一个「V 交通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很好理解,意思就是在这个平台上,会提供很多和交通有关的信息、功能,最好理解的就是像交通路况这种。 而关于这个合作,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高德和微博的账号是互通的,双方进行内容上的共享和合作。其次,这次不仅仅是高德和微博的双方面合作,同时也有各地的官方交通机构参与进来,比如武汉交管局、北京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等等。 如果要看这次合作的意义,其实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就行了。 高德和微博合作,对于扩大高德自身的用户规模、品牌影响力,是有帮助的。很多人说微博不行了,但是庞大的用户基数在那儿摆着,而且事实上微博也扮演着很重要的社会化媒体角色,和微博合作,高德品牌完全可以做到持续露出。在和百度地图的竞争中,微博的加入应该会起到正面作用。 当然,还有比这更重要的意义。 各地官方交通机构加入这个平台,也可以从这里获得更丰富的交通数据信息,和自己原有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互为补充。相比于自己建设信息采集系统,利用高德的数据,是一个更经济高效的办法,顺便还「 互联网+」 了一回。从平台角度来说,几个城市交管部门的加入,对于平台的形象和权威性也是一个提升。 另外,微博和机关部门,也是彼此重视的,很多机关部门开官方微博就是一个例子,微博自己也有处理 ZF 关系的部门,这种便利条件,对于高德来说,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城市交管部门的支持,最终的目的还是让交通数据变得更准确。 发布会上,高德一直在提「 智慧交通」 的概念,这次合作里的三方,其实都可以看成是「 智慧交通」 的重要构成要素。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高德在这个合作里都不吃亏,所以我倒是特别好奇,百度地图接下来到底会出什么招来应对?难不成要跟微信合作?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阿里汽车日的俞永福

· Apr 23, 2015

「 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用 3 年完成了产业转型,汽车从工具汽车到智能汽车之路需要 10 年。」 俞永福说,「 因为产业链不同,手机大部分是标准品,而汽车不是。」 上海车展期间的「 阿里汽车」 日,俞永福首次以高德集团总裁、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 阿里妈妈」 总裁的身份做了《互联网+汽车》的主题演讲。从中,GeekCar 看到了「 鸡血」 和「 未知」,「 兴奋」 与「 紧张」,「 通用」 与「 专业」,「 大原则」 和「 执行」,总之这是一次让人兴奋,但仍然有一些隔阂的交流。中间大家相互调侃几乎都没有成功。 虽然是阿里汽车日,但是最终的采访具体还是集中在了高德融入阿里,以及高德的未来。 俞永福抛出了阿里巴巴对汽车产业链的布局:1. 打造汽车电商体系;2. 车联网应用体系;3. 互联网汽车产品。 只是,用互联网语言包装过的「 高德」 和原来的「 高德」 相比让人有点陌生,用很多通用逻辑来解释的高德战略,和此前专业逻辑演绎的高德有很大差异。而此前庞大的针对 B 端服务的体系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格局?这是外界对高德的好奇。高德能否从一家服务汽车公司的地图导航公司转型成服务用户的公司? 互联网的通用思维是,有了 C 端就有了一切。然而高德此前的 B 端生意占据了他们几乎 80%的收入、精力,包括人员构成。从大原则来说,有了 C 有了万事万物,但是转变基因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背后的人才结构、相互信任的成本都非常高。 产业升级的高德 在稍后的采访过程中俞永福给了高德的定位:高德就是满足用户出行服务需求和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的公司。而高德分成三大业务团队:一个围绕手机;一个围绕车机;还有一个围绕数据服务。高德要融入阿里巴巴集团,要做 3.0 的产业升级,变成真正的应用。 2013 年前高德创立的时候,是专业导航数据服务商(整车厂和整车厂制定的导航软件的合作伙伴),5-6 年前高德由数据服务商升级成数据加应用的服务商(数据+软件,高德 2.0 阶段),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后高德需要进入 3.0 阶段,要变成真正的应用,以「 服务」 为核心。高德现在是手机端地图和汽车导航地图两个业务平台并举,现在高德汽车导航业务比重仍然占 50%以上,对于仍要服务于 B 端这一点没有变,变的只是升级。 同时,对于汽车导航要求的精准性、输入输出等特性,高德在 13 年的自驾导航经验上会对产品有更深理解。比如公交导航,高德会以第一视角去考虑产品设计,关注公交导航用户需求的到站提醒、公交事实信息等。 当 GeekCar 问到未来车机导航地图数据是否会像手机端一样免费提供给车厂的时候,俞永福谈到了这是在高德从 2.0 到 3.0 的升级中,商业模式的探索。 他用了类比的例子来解答我们的问题,汽车厂商里面的 ABB(奥迪宝马奔驰)为了提供更好的车主服务而免费,并没有考虑很多货币化的东西,但是一些普通汽车厂商还觉得服务也是一种商品,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前者厂商汽车产品本身利润高所以关注点主要是后续车主服务,互联网里面硬件不挣钱靠服务的思维确实是一个未来趋势,不过汽车产品价值重的特殊性等原因暂时还不会是这种情况。 互联网+时代下更需要专业 总理说了句「 互联网+」,于是这个词就火了。互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都在这个新的工具下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谈互联网带来了思维上的延展和突破,俞永福则强调了各行各业的「 专业性」 仍然是最重要的元素。比如「 互联网+汽车」 那最后必然是因为汽车专业性到位才能赢得市场。对传统行业的敬畏之心,是互联网植入传统行业的基础。 拿高德举例,俞永福谈到高德就是一家地图公司,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地图数据的专业。比如声音,高德除了做导航的语音外,不会做声音的内容。音乐等声音内容会提供给所有的合作伙伴(如交通广播)。 在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的过程中,不同公司以不同的身份进入了 smartphone 的时代。俞永福在 2004 年提到过人生活的三个中心,分别是 PC、TV、随身设备(手机),现在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再增加 car 这一中心,未来的产业链会围绕这四个中心来发展。当然多屏链接和互动是必然,不过用户希望是一份数据,让链接更容易。 时代在变化,供应商的角色现在应该理解成为合作伙伴,大家都在面对一个新的时代。大家需要关心的是需求、个性化。互联网+商对应的是阿里,互联网+地图对应的是高德,互联网+移动对应的则是未来的互联汽车。 找到增量和变量,才是面对未来的好办法。而怎么找增量和变量,需要的是强悍的专业性。 阿里与汽车的「 际遇」 与其说阿里拓展业务范围将触角伸到了「 大而重」 的汽车领域,不如说是基于阿里的数据、阿里的云、阿里的生态等,汽车和阿里开始了一场有未来的约会。 俞永福谈到,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销售一定是线下到线上的趋势,汽车也会这样。所以阿里互联网汽车事业部门将会在汽车电商方面大力发展。这也是我们从淘宝、天猫电商平台结合汽车容易想到的:在阿里的生态圈体系中,淘宝将定位为最大的车主市场和线上汽车后市场,天猫则定位为最大的线上整车市场、最大的线上汽车首发平台,聚划算将会是最大的汽车团购和品牌时间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云端和前端的结合为阿里巴巴和汽车拉了一条姻缘线。汽车应用服务主要是阿里生态中为汽车尤其是未来智能汽车提供的应用服务,比如最强需求就是地图(高德),还有音乐音频(天天动听)等,互联网汽车产品是阿里的强大数据和云等能力去使汽车产品智能化互联网。 采访结束后,心中默念:「 今天的金句真多啊。」 大原则大方向都对了,现在就是捏好团队往前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