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等小米的「车家互联」?先来看看百度的吧

· Jun 28, 2021 333

一个月前,鸿蒙 OS 的发布让大家欢呼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家居……都成了万物互联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更早之前,自带了智能生态的小米官宣造车,更是让汽车与家里的小米空调、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拉近了距离,汽车似乎随时会变成指挥家里智能小家电的遥控器。 不过,万物互联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实现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软件系统与硬件的适配程度,系统自身迭代的成熟度,互联生态是否丰富,是否有人陪你一起玩,都是人-车-家互联在解决技术问题之外,不可忽略的难题。 纸上谈兵终究还是在开脑洞,在小米还没有造出汽车来承载它的「 车家互联」 梦想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深耕了 4 年的百度已经推出了他们第三代的新系统——百度智能互联系统 3.0。这次我们就亲身体验一下这个全新的智能互联系统,看看它跟燃油车东风悦达起亚智跑 Ace 配合的怎么样? 百度智能互联系统 3.0 有什么不一样? 这次升级的智能互联系统 3.0,主打的就是车家互联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车控家、家控车,让汽车与手机、智能家居互联。 在「 车控家」 方面,用户可以在座舱里对家中的空调、空气净化器等 400 多种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联动控制。在实际的体验中,我们喊出「 你好,小度」 唤醒语音后,就可以通过语音下达指令。比如说「 打开家里的空气净化器」,现场已经与车联通的空气净化器就自动开启;「 打开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就开始工作。对于空调、空气净化器之类需要「 预热」 的设备,在回到家之前能提前打开,让回家的时候地面干净、温度适合,还是很实用的。 除了这种简单的开关指令之外,在车里也可以定量的精细化调节智能家居设备,比如说「 把台灯调暗一点」,可以让家里的台灯变暗,远程改变夜灯的颜色等等。在车里调节台灯这个功能听起来好像用处不多,不过这种精细化的调节能力,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车控家的想象空间,比如远程调节空调的温度、湿度,调整扫地机器人的吸力,切换扫地、拖地功能….. 也许未来,这种精细化的控制功能甚至可以让车控家功能用在厨房这种安全要求极高的地方? 除了利用车辆控制家居外,百度还提供了「 家控车「 的功能,用家里的百度智能音箱远程控制智跑 ACE 的空调、车门、车灯等。「 家空车」 里用得最多的恐怕就是远程开空调这个功能了。在炎热的夏天,很多用户都会用手机 app 提前把空调打开,避免了上车时闷热的等待。在家里对着智能音箱说「 打开车载空调」,少了我们掏出手机、打开 app 的步骤。不过不知道这个功能是否跟智能音箱原本的功能打通,比如把开关车载空调的功能跟定时闹钟功能结合,当我要明天早上八点出门开车时,可以在睡觉前说一句「 小度小度,明天早上七点半打开车载空调」,避免了早上起床气+手忙脚乱中还要远程打开空调,这可能就彻底是「 懒人福音」 了。 除了车家互联,在智能互联 3.0 系统上汽车与手机的互联也加了些小 tips。 比如在车载导航里增加了「 小度接人」 的小程序,用手机微信扫码后,朋友发给我们的目的地可以直接显示在车载导航上,省去了把微信里的地址再输入车机的步骤。当然对那些原本就储存在手机里的地址,也能让手机微信与车机互联后,一键发送到「 百度地图车机版」,直接展示在中控屏幕上。 UVO 远程控制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解决出行相关的问题,接通 UVO 服务中心,可以协助车主进行车辆维修、保养预约等需求,比如像车主提供想要的加油站、停车场、餐厅等。 车家互联,汽车不能只是个远程「 遥控器」 为了简单的描述车家互联功能,常常有人把汽车描述为大型的遥控器。不过要想让车家互联真正实现,在车机系统里直接加一个「 遥控器」 显然是行不通的,让「 车控家「「 家控车」 变得实用、易操作,减少学习和使用的门槛,才能让车家互联不沦为摆设。 在这次的体验中我们发现,百度采用了语音交互来控制几乎所有车家互联的功能,直接说出指令就能控制,没有什么学习的门槛;语音控制也不会占用开车时的双手和眼睛。不得不说,在目前这个仍然需要人来开车的阶段,能在开车时使用、不耽误开车的功能,才会被更多的人用到。 为了支持「 人-车-家」 互联的语音控制功能,百度采用了全新的 DuerOS 语音识别引擎,支持主副驾驶双音区的语音唤醒和控制指令的识别。比如,在主驾驶唤醒语音时,双音区的语音识别系统不会被其他乘客的聊天内容打扰,就算后排乘客聊天时说了” 打开空调「「 播放音乐” 之类的指令,车机系统也不会被干扰;当副驾驶说「 打开家里的空调」 时,车机系统会准确识别,不会误判成打开车载的空调。 最后 智能座舱、智能互联的功能,常常与电动汽车、自主品牌、新造车联系到一起,似乎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容易被贴上不太「 智能」 的标签。这次百度车家互联系统与东风悦达起亚智跑 ACE 的合作,让我们看到科技公司与合资品牌合作、补齐燃油车智能化应用短板的新尝试。 车家互联,帮我们推开了智慧生活的大门,也让我们看到汽车不仅仅是汽车而变为移动空间的属性。面对车家互联这片广阔的蓝海,每家企业都在依靠自己的优势探索着:有的企业比如小米,自带智能家居生态,让汽车有设备可联、可控;有的企业比如华为,利用鸿蒙 OS 的优势,打通汽车、家电等不同设备之间的壁垒;而有的企业比如百度,则是利用「 更早出发」 积累的生态伙伴和技术经验,针对不同车企的需求模块化设计,将技术真真正正的落地,再将落地的技术带来的反馈迭代、优化。 毕竟,能落地的车家互联,才是真正的车家互联。

走错了会场,却读出了智能座舱的一个趋势

· Jun 28, 2021

令 Mr.Yu 没想到的是,在 6 月下旬造访全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居然一点儿也不热。另外一个没想到是,除了行业人士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智能座舱的真知灼见之外,机缘巧合之下还获得了一些额外的洞察。 上周,Mr.Yu 受邀参加了由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rporation,下文中简称中汽创智)于创立一周年之际举办科技节活动。 中汽创智是由兵器装备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和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共同出资 160 亿元设立的出行企业,聚焦于智能底盘、氢燃料动力、智能网联三大核心领域,定位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前瞻、共性、平台、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误闯了自动驾驶论坛的会场时,正赶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博士关于《汽车智能芯片驱动自动驾驶发展》的演讲。余凯博士幽默的演讲风格让 Mr.Yu 几乎忘了自己走错路了,于是饶有兴趣地驻足听完。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意外收获之一。 我们认为,这一页包含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内汽车芯片头部玩家对全球范围内友商竞品的认知。 回到智能座舱论坛会场,正赶上来自科大讯飞的行业专家分享座舱内智能助手。进一步来讲,是科大讯飞的 AI 定制化工具。 这套工具不仅可以生成人形角色,还包括: 非人形角色——像是大型体育赛事的拟人吉祥物,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 外设实体——有硬件外设作为交互终端的实体,如蔚来的车载人工智能 NOMI、物灵科技的早教机器人 Luka 系列等等; 抽象形象——如 Windows 10 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微软 Cortana,或拥有极高辨识度的百度小度的那双豆豆眼; Emoji——如果哪天聊天表情都有智能可交互了,想想会觉得颇具儿童邪典的意味。 这套有点像游戏中「 捏人」 角色创造系统的工具,作用是给到各类有 AI 产品和能力需求的企业,用作定制化开发。 显然,科大讯飞对于智能助手在智能座舱场景中的存在意义,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 一方面,以情感连接强调人车之间交互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强调服务的全场景可触达。 在随后的分享中,我们还见到了商汤的 AI 定制化工具。 商汤方面认为, 车载人工智能「 拟人化」 正在成为车内人机交互的必然趋势 。 从行业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从实体车载机器人到屏幕影像虚拟助手,再到全息投影虚拟助手,之间的关系并非逐级递进。 相反,主机厂和开发者会更多地基于品牌定位、车型价格、用户人群构成等要素去考虑,虚拟助手一水儿的 双眼面积相加占面部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二次元美少女形象,反而容易引起多数人的反感。 商汤甚至煞有介事地将虚拟伴侣运营商店方案,包括虚拟形象、表情、服装和动作的定制周期,也一并写进了 PPT。 不管是智能语音头部厂牌科大讯飞,还是智能视觉独角兽商汤,都制定了面向 B 端的 AI 定制化工具平台。我们有理由认为确实很多企业存在这方面的需求。 这里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包含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六大领域的复合学科。 回到我们的话题中,一方面 AI 平台企业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形象定制化和精细化的运营方案;另一方面,AI 平台企业不只提供形象设计定制,也会把各项能力做成插件,进而衍生出类似应用市场的生态。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基础层还是应用层,AI 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都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资金、时间与人才资源的持续投入必不可少。比起自研,选择与 BAT 这些布局久涉猎广的科技大厂、或是具备 AI 平台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对多数企业来说显然要更加划算。 这令 Mr.Yu 想起了曾颇有一段孽缘的微软人工智能,微软小冰——现在应该叫小冰了。2020 年 7 月,微软宣布将 AI 小冰的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 8 个月之前的 2020 年 11 月 24 日,微软中国与小冰公司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点打造面向 ToB 行业客户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商业化解决方案。首批解决方案覆盖 AI 金融、AI 汽车(划重点)及 AI 内容生产者三个垂直领域。 对于小冰以其它身份上车,GeekCar 曾在 2020 年的报道「微软小冰有了车载版?其实是这家公司干的」中有过相关介绍。 重点来了,2019 年小冰第七代发布会上,彼时还叫微软小冰的小冰团队推出了「Avatar Framework」 工具包,将唱歌、绘画等内容创造能力纳入其中。基于该工具包,使用者可以创建具备完整情感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助手、社交对话机器人、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 IP 人物角色等,并可驱动兼容的 3D 人物模型进行实时交互。 打个比方来说,小冰团队将人格化的 AI Beings 作为 AI 能力的出口。具体来讲,我们不会看到小冰团队推出独立的音频编辑软件,但在 Avatar Framework 工具包含了可以创作或演唱的工具。 图片来源:2019 年微软小冰第七代发布会   一晃两年过去了。 我们注意到,在最近的一次媒体采访中, 小冰公司 CEO 李笛表示,在既有方向上,小冰已经在和更多的车厂展开合作,包括一些造车新势力。 显然,小冰团队在试图建立一个 AI Beings 的流水线,将为各个行业提供 AI 能力支撑平台作为一种商业业态。 在这里我们看到,同样将输出 AI 能力作为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公司,小冰的风格比起科大讯飞和商汤来,要理想化那么一点点。后两者已经有自己稳定的业务范畴,小冰则在尝试将「 赋能」 各行各业进行到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了这么多,最后我们还是要将各方的利益点拎得更加清楚一些。 之于主机厂 … 继续阅读

做了 12 年的霸主,第四代汉兰达再立「标杆」

· Jun 28, 2021 333

6 月 25 日,广汽丰田第四代汉兰达正式上市,26.88 万元至 34.88 万元的售价涵盖了两驱和四驱两种版本的六款车型。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汉兰达在合资 SUV 领域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在过去 12 年的产销中卖出了 110 万台,这样的数据足以让它在细分市场中成为名副其实的「 霸主」,更有不少人愿意为其冠以「 神车」 之称。那么第四代汉兰达的到来能否依旧称霸细分市场?我想一定是必然的。 汉兰达,传统用户眼中的优等生 在任何拥有竞争的市场中,做到「 第一名」 的产品一定会成为「 众矢之的」 般的存在,汉兰达就是典型的例子。市场中合资中型 SUV 有很多,汉兰达作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存在保持着不败的神话。同级产品纷纷「 瞄准」 汉兰达,而汉兰达「 瞄准」 的则是市场中的消费者们。 对于传统用户来说,选择一辆 SUV 是因为其拥有更强的全能性,在装载能力和通过性等方面优于轿车的同时又不会像 MPV 一样被功能性所限制。这就是汉兰达能够在国内「 吃香」 的基础。 学生时代总坐在前排的那些好学生们,听话且成绩好能够率先得到老师们共同的认可,搭载丰田混动技术的产品就像这些好学生们一样,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消费者的心口相传。为了在保证车辆性能的前提下提升热效率,第四代汉兰达搭载了全新开发的 2.5L 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合第四代增强版 THSⅡ丰田混合动力系统,依靠 VVT-iE 智能电动可变气门正时进气系统、EFI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和 D-4S 双喷射供油系统等众多黑科技,实现 14:1 的高压缩比,让两驱和四驱版本车型综合工况油耗分别实现 5.3L/100km 以及 5.8L/100km。 在保证燃油经济性的同时,第四代汉兰达依靠 E-FOUR 电子四驱系统所采用的前后轴双驱动电机的设计,令其实现前后轴驱动力 100:0 至 20:80 大范围调节,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用车需求。对于早就已经是「 学生课代表」 的汉兰达而言,全新动力总成的使第四代汉兰达直接越身「 优等生」 行列。 对于车技不太娴熟的驾驶人来说,大尺寸汽车简直就是噩梦。「 揉库」「 窄路掉头」 等需要驾驶员多次重复的操作必定会影响驾驶体验。第四代汉兰达用高精度齿条并联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优化了上述问题,实现最小转弯半径 5.7m。搭载 TSS 智行安全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全方位的车辆监控以及主动安全保护,依靠科技配置让驾驶和通过性不受车身尺寸的影响。 历代汉兰达车型从驾乘到空间。整车给人的最明显的感觉就是「 舒适」,而这一点正是大多数传统用户选购家用车时的第一准则,毕竟足够大的尺寸让其使用场景以家庭为主。所以第四代汉兰达将舒适性再次提升,车内大面积采用软性包覆,整车配备支撑性、包裹感更强的座椅让舒适不再是「 前排专属」。 同时第四代汉兰达配备了 12.3 英寸彩色液晶屏以及 12.3 英寸彩色可触中控屏以及 10 英寸彩色 HUD 平视显示系统,可连携显示包括 TSS 在内等车辆行驶信息,在车机系统中融合生态服务功能,相比老款车型,科技化配置的提升让驾驶变得更加舒适且智能。 试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五座轿车满载情况的发生率能达到多少呢?日常使用中 7 坐 SUV 的第三排空间只是为了应急而存在,所以在广汽丰田汉兰达的历代车型中,我们都能找到五座和七座两种不同的版本,在第四代汉兰达中自然也不例外,拥有不同版本意味着它能为更多用户群体提供选择。 对于家庭用车而言,内部空间大才是实用主义的刚需。第四代汉兰达车身相比上一代车长增加 75mm,看似「 不小」 的加长中却内有玄机,其中轴距增长了 60mm 让第四代汉兰达真正抓住了实用主义消费者的心。 第四代汉兰达基于神奇且强大的 TNGA 平台打造,在此平台下的产品均能在安全性及驾驶感受上得到提升,第四代汉兰达搭载的 GOA 高刚性车身就是最好的例子,采用与第八代凯美瑞相似的「 日字环状」 高刚性车身结构,确保车身刚度及碰撞安全性能。 要知道 TNGA 是一个可以容纳近乎所有丰田车型的平台,这就意味着平台下的每一款产品都能缩短其产品研发周期以及扩大零件通用性。这样的优势有利于企业控制产品成本及产品技术分配。对于用户而言,企业精准控制成本能够直接影响到产品售价,平台的统一能够保证用户使用感受。这正满足了传统用户对于品牌力及产品可靠性的注重。 结语: 广汽丰田汉兰达的十二年,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与转型,新四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逐渐认可无疑是加剧了汽车行业的竞争。在我看来,第四代汉兰达能够在愈发复杂的市场中继续稳坐「 霸主地位」,一方面是其拥有过去 12 年来取得的优异销量和口碑,另一方面则是第四代汉兰达在丰田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全面混动,加上以用户为出发点的全面革新让其在市场中拥有极大竞争力。毫不夸张地讲,未来几年内,汉兰达一定还是那个「 最能打」 的「 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