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揽胜极光,如何诠释路虎家族的最新科技?

· Jul 01, 2019

当下,汽车的「科技」和「智能」不再只是新造车品牌吸引用户的一种手段,而是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趋势。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品牌正在向科技化转型,同时汽车智能的定义也越来越丰富。 一些换代新车也把智能、科技作为最重要的产品力提升点,比如今天要聊的新一代路虎揽胜极光。 上周五,我们在北京现代民生美术馆体验了新一代极光的实车,能感受到,路虎正在用它的方式定义自己的「智能化」。 那么,新一代极光都有哪些改变,又有哪些新功能? 路虎的智能化进阶 揽胜是路虎家族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系列车型,极光是其中一款,在它之上还有揽胜、揽胜运动版、揽胜星脉。 极光这次最大的改变就是中控的两块屏幕,可以说是之前揽胜星脉等高端车型的「技术下放」,同时还加了点儿新东西。 在中控区域的双屏布局上,上面是传统的中控屏,下面是控制车辆的屏幕。和市面上流行的大屏相比,新一代极光的两块屏幕算不上最突破的,但是从细节处能看出做工的精致。 两块屏幕的车机逻辑和之前几乎没有改变。 中控屏可以进行角度调节,有白天/黑夜两种模式,可以保留 10 人的个人习惯设置,可以自定义功能应用的顺序。 我们一直认为地图、语音和内容资源是一个车机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所以来聊聊极光在这三方面的表现。 极光的车机地图由高德提供,语音系统由路虎自研,这两项功能在现场不能体验,所以不好具体评价,不过据我们了解,语音交互目前还没办法做到控制硬件,比如打开车窗等等。在娱乐内容方面,极光的资源主要还是电台、蓝牙音乐,车机内没有引入第三方娱乐生态,不过好在它支持苹果的 CarPlay 和百度的 CarLife。 下边控制车辆的屏幕,可以控制车内的空调、座椅、车辆硬件(如车窗等等)以及驾驶模式。屏上的两个旋钮式路虎的特色交互模式,这两个旋钮控制的功能不一样,左边旋钮控制的功能多一些。 两块屏幕的 UI 色调干净清爽,但风格还是偏于传统。 不一样的地方是 ,极光搭载了 360°全方位车身影像系统,其中包括「全地形透视技术」。与市面上其他 360 度环式影像不同的是,极星的这个功能可以实现「透视引擎盖」, 驾驶员可以从中控屏上看到引擎盖下面的情况,这是之前任何路虎车型所没有的功能。 它是通过前格栅内侧和两个外后视镜下沿共三个摄像头来实现的。在城市道路下,如果遇到狭窄道路、落差较大的地库以及路障复杂的地方时,通过「透视引擎盖」可以看到车底的实际路面,及时避开障碍物。在越野状态下,如果遇到陡坡、缓坡等地形,通过「透视引擎盖」可以直接看到地形状况和前轮位置。 另外,还有一些新鲜科技,包括一个「流媒体后视镜」,以及第二代的「全彩 HUD」。流媒体后视镜的清晰度非常高,而且可以调节角度,调节亮度。全彩 HUD 的彩色效果一般,显示信息倒还是比较丰富,有速度信息、车辆行驶状态以及简易地图等等。 如何评价新极光的智能化? 总的来说,极光共有 5 屏交互:多媒体中控大屏、车辆控制大屏、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以及全彩 HUD。 交互方式有 5 种:触摸屏、路虎自研的语音系统、方向盘上的硬件、方向盘上的触摸感应以及旋钮。 中控上的两块大屏,功能应用比较常见,主菜单始终位于屏幕上,所以交互辑简单清晰,基本没有很深的层级,用户可以轻松上手。 在功能体验上,应用数量不算多,这次的引擎盖透视算是最大的亮点,高德地图车机版大家都很熟悉,互联网应用生态几乎没有,全靠苹果的 CarPlay 和百度的 CarLife。 在 UI 风格方面,车机有白天/黑夜两种模式,UI 配色简洁大方,界面布局比较传统,有一定的自定义空间。 总体来说,整套系统精致而传统,不过不太满足最新的流行趋势。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传统品牌和新造车品牌在造车思路上的区别。 极光的用户到底是谁? 科技化不是一个拍脑门的决定。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任何决策都是为了促进销量,而销量则与潜在消费者相关。 在路虎看来,他们认为年轻一代用户的喜好,不拘泥于一个机械玩具,它还要和科技感相结合,所以及时转型科技化是把握下一个时代的利器。 同时,近年来有数据显示,女性购车的比例持续提升,所以女性用户成为车企新的市场目标。 在活动现场,路虎公布了一些揽胜极光潜在用户的特质。根据路虎官方在今年 4 月从腾讯/头条/微博平台收集的大数据来看,这些用户更富裕,更年轻,且单身的女性消费者居多。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且单身的白富美」。 如果极光继续俘获年轻女性的心,这对路虎来说是个好消息。 总结 路虎给我的感觉,它是一个想要征服大地,向往着星辰和大海的品牌。所以它在定义科技化的时候,始终带着运动的野心,以及亲力亲为的使命感,围绕车辆的机械化方面注入科技的元素,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将车与中国优越的互联网环境相结合。 不过,汽车智能领域绝不坚持「一元论」。每个汽车品牌对「智能科技」的定义都不一样,这是我们最愿看到的局面。因为在行业发展初期,最好就是大家都发挥想象力,思考科技如何赋能汽车,以及用户到底需要怎样的汽车智能。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改变,从补贴退坡开启

· Jul 01, 2019 333

6 月 26 日,2019 新能源补贴政策过渡期正式结束,退坡比例超过 50%,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会迎来新一波的调整。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新的补贴方案: 1、纯电动车: 综合续航里程低于 250 公里的不予补贴; 综合续航里程低于 400 公里补贴统一为 1.8 万,大于等于 400 公里的统一补 2.5 万; 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补贴标准提高到 125Wh/kg; 2、插混: 补贴起步仍为 50 公里(综合工况); 补贴金额由 2.2 万降至 1 万; 3、正式取消地方补贴;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车企的举动是怎样的呢? 造车新势力 蔚来汽车 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政策福利,早在过渡期内蔚来就发布了购车补贴方案。 蔚来董事长李斌在其官方 APP 这样说道:请大家理解蔚来的产品都是真材实料,财报也能看到我们基本没有毛利,补贴退坡期的诚意我们尽力了。感谢大家支持! 蔚来的补贴政策截止到 6 月 30 日,也就是昨天,进入到 7 月,按照过渡期后的补贴政策享受国家补贴,也就是涨价。 小鹏汽车 对于补贴的到来,小鹏汽车在其公众号的海报上大大的给出了几个字:别慌,不涨。也就是说,现在购买现款 G3 不受退坡影响。活动从 6 月 26 日开始,到 7 月 31 日就会结束。 对于补贴的滑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补贴退坡对新造车企业一定是利好,我在 2018 年初的电动汽车百人会就专门呼吁过。会推动市场上出现更多好的,有差异的汽车产品;会倒逼整车厂和电池厂控制好成本;会极大降低新企业的财务风险,最终实现电动汽车和汽油汽车可以在价格上逐步实现一致。今天,还是智能电动汽车黎明前的黑暗,但是黎明已经不远了。 威马汽车 威马在官微上明确说明不涨价,并附言:有威马的人生,从不「 找补」。 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明确表示:「 威马汽车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市场的不同需求,暂不调整产品售价。」 零跑汽车 今年 1 月 3 日 S01 上市发布会上,零跑推出了「S01 2019 年保价计划」,补贴后全系售价从 10.99 万-14.99 万。此前,零跑在官微表示,6 月 25 日 24:00 之后,该计划正式下线,全系价格上调 1 万,也就是 11.99 万-15.99 万。 就在 6 月 28 日,零跑 S01 正式启动交付,按照此前说法,零跑要在今年完成 1 万台的交付,零跑汽车副总裁赵刚说,S01 的订单全国订单已经超过 4000 台。 传统车厂 比亚迪 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比亚迪公关总监杨昭表示,6 月 25 日之后,比亚迪全系新能源汽车终端指导价格保持不变。 广汽新能源 广汽新能源则在其官网给出「 后补贴时代选 AION 就对了」 的标语。炫 13.98 万元起,魅 15.98 万元起,和此前价格一样,活动截止日期至 7 月 31 日。 上汽荣威 在从上汽荣威 APP 咨询之后,官方给我的回复是:官方指导价并没有变化。 有何影响? 「 内忧」 和「 外患」 虽然说地补正式退出了,但是车厂们的主旋律还是「 缓冲平稳过渡」,价格上也尽量不做太大的变动,恐影响销量,但是最终价格上调一定是必然趋势。 应对这样的危机,传统主机厂有比较好的底蕴,相对来说也更有经验。但是造车新势力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好过。就目前来说,新势力们依然处于一个比较弱小的阶段,即便有些车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但是入不敷出,仍需要资本市场的血液补充。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环境也并没有那么好,造车新势力能够拿的钱也没有那么多了,而且拿到融资的节奏也在变慢。 资金依然是众多造车新势力的「 心结」。 今年 5 月,蔚来获得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亦庄国投」) 的 … 继续阅读

百度 Apollo 获得全国首批 T4 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 Jul 01, 2019 333

7 月 1 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发布首批 T4 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总计 5 张,百度全部收入囊中,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获得此级别牌照的企业。据了解,T4 牌照是目前全国最高技术等级、最高标准、测试场景最难的开放道路测试资格认证。 ( 百度获得 5 张北京首批 T4 测试牌照 ) T4 是迄今北京市颁发的最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获得 T4 牌照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具备了在复杂城市道路自动驾驶的能力,其复杂程度远超 T3 所需应对的道路。与 T3 相比,T4 是北京市自动驾驶高技术水平的体现,是北京市务实推进自动驾驶的核心举措,也是对行业安全性设置不同门槛的重要方式。即便是同样的专项测试项目,T4 的场景复杂度也要比 T3 高。T4 增加了面向运行测试的专项内容,为探索产业运行测试做准备。T4 技术标准要求能够通过隧道、学校等区域,应对行人违章通行、施工路段绕行等复杂场景,车辆还要准确识别多种交通要素如潮汐车道、可变导向车道、路口左转待转、临时红绿灯等特殊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并可以正确实现无障碍通行。车辆还要具备超车能力,并具备坡路行驶,具备坡道停车和起步能力,误差要严格小于 15cm。不仅如此,在停车入库和侧方停车等泊车能力也需进行考核,车辆需要应对车库内行人和障碍物识别等细节场景。(百度 Apollo 路测车队)T4 牌照同样是最难获得的自动驾驶牌照,对技术要求非常高,获取牌照的考核流程也相当严苛,需经过多个环节的考核。首先,自动驾驶车辆需在北京目前面积最大、测试级别最高、测试场景最丰富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京冀)亦庄自动驾驶测试场进行不少于 5000 公里的测试,该测试场包括高速路、快速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多种场景,可以覆盖京翼地区 85%以上的城市交通场景。其次,车辆需要 100%通过 102 项场景覆盖度测试,比 T3 级别测试增加了 19 项高难度的复杂场景测试。然后,车辆需通过 T4 级别能力评估测试,在随机选定的 T4 级别考试路线上,车辆必须一次性完成所有评估内容的测试,任意一项失败则为整体评估不通过。之后,车辆的表现要通过专家组评审,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质量保证和测试体系、安全管理规范和执行、事故处置及应对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最终,通过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联席会审议,T4 级别自动驾驶牌照才得以发放。 目前北京市已成为全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里程、开放测试道路、覆盖场景综合能力最强的城市。6 月 28 日,北京市交通委、经信局、交管局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管理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区域性测试道路管理办法。北京市正在通过一揽子创新举措,包括即将开放的亦庄全区域自动驾驶测试区、正在建设的 100 平方公里海淀区自动驾驶示范区和顺义 135 公里测试示范区等,构建区域性、完整性的测试路网,为载人测试做好扎实准备,进一步推动全市自动驾驶发展迈向更深层次。北京市为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打造的领先政策法规及基础设施创新环境,不仅强化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创业,而且加速了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的速度,成为国内外的领先标竿。《2018 年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8 年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数据显示,百度 Apollo 以路测车辆数最多、路测里程最多、场景覆盖最全等多维度全面领先,测试里程占总测试里程 91%,是第二名 10 倍以上。 自动驾驶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百度是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共计百余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是国内获得牌照最多的企业。而此次获得全国最高技术等级、最高标准、测试场景最难的 T4 牌照,是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实力与技术水平的体现,也意味着百度已经具备规模化测试能力,为 Robotaxi 等需要城市复杂道路自动驾驶能力的项目落地做足了准备。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在自动驾驶时代,宝马依然拥有纯粹驾驶乐趣

· Jul 01, 2019 333

概念车,承载了一家车企对于未来的畅想。 在宝马集团#NEXTGen 未来峰会上,概念车也是主角之一。下面这辆名为「BMW Vision M NEXT」的概念车,在峰会上发布后,这几天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极大关注: 最近几年,不少人都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宝马所奉行的「纯粹驾驶乐趣」,是不是和即将到来的自动驾驶时代相悖? 其实在 2016 年,宝马已经通过那辆「BMW VISION NEXT 100」概念车给出了答案: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乐趣并不矛盾。那台概念车展示出的图景是,在完全自动驾驶状态下,方向盘可收回,同时你可以选择人工驾驶,甚至在「跑山」这种场景下,系统还会自动计算出最佳行驶轨迹,然后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完全是赛车游戏的既视感。 当然,给我们留下更深印象的,还是那台车如未来生物一般的造型设计。 而到了「BMW Vision M NEXT」上呢?按照宝马的官方说法,这台车「展示了宝马集团『 悦享』 和『 悦驾』 两种未来驾驶体验的设计理念」:「悦享」模式涵盖车辆自动驾驶时的所有体验,在这一模式下,车辆为驾乘者打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移动生活空间,可在车内通过互动交流和娱乐设施充分放松身心,释放自我,满足驾乘者的多样化需求。 「 悦驾」 理念则提供终极的主动驾驶体验。这也是我们想重点说的地方——在自动驾驶时代,宝马的「纯粹驾驶乐趣」如何体现? 这台车的造型设计虽然也很「概念」,但和「BMW VISION NEXT 100」相比,完全是两种风格。在它身上,多了一些冷峻的工业感,同时也能看到宝马经典车型的一些影子,比如 BMW Turbo: 比如 i8: 宝马在最近三年的概念车里,采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前大灯设计语言。经典的「天使眼」,将来会往哪个方向进化呢? 其实外观更有看头的是这台全新概念车的内饰和人机交互设计理念。 先看下内饰全景: 这和我们场景的概念车座舱有一些区别:没有所谓的贯穿式屏幕,更趋近于传统汽车座舱的样式,车门上的真皮拉手,也让人想起几十年前的经典车时代。整个内饰相当低调,明显是以驾驶为出发点设计而来的。 那它的人机交互是如何完成的?玄机集中在驾驶员前方视线区域。宝马把这台车划分了三个层级的人机互动界面。所有的控制选项和驾驶员需要的信息,都通过这三个层级,显示在驾驶员视野正前方。 第一层级:方向盘上的两个显示屏,用来显示驾驶参数的调整; 第二层级:方向盘后的两个透明曲面屏,用来显示转速、车速、能量管理、驾驶者心率等信息; 第三层级:前挡风玻璃 AR-HUD。 除此之外,宝马还引入了一个「专注逻辑」:车辆显示的相关信息根据车速自动变化——车速越快,信息显示的位置就会越集中,并且向着驾驶员视野的中心位置移动。 人机交互如何更好的服务于驾驶本身?当别的车企都开始挖掘车内其他乘客的人机交互潜力时,宝马通过这辆车,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思考。 对了,忘了说这台车的动力系统:和 i8 一样,它是一台插电混动车,总功率 600 马力,百公里加速 3 秒。前桥一台电机,后桥一台电机+四缸汽油发动机,也就是说,它具备后驱和四驱两种纯电驱动模式,纯电续航里程 100km。 这套动力系统,在我看来很像是 i8 的升级版,把 i8 的三缸汽油机替换成四缸,并且大幅提高纯电续航里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它的量产版本出现。 其实除了这台概念车,还有一辆名为「BMW Power BEV」的测试车也让我们很好奇。 从外观上看,这是一辆带着轻度伪装的 5 系(准确来说是 M550i): 有多「Power」?百公里加速不到 3 秒,整车总功率 530kW,峰值扭矩达到 1150Nm,这个动力水平已经远强于 M5 了。「BMW Power BEV」基于宝马第五代电驱平台打造,搭载了前一后二共三台电机,后轴还有电子差速器,可以单独控制后轴两台电机的功率输出,这可以极大提升车辆的弯道性能。 明年国产的宝马 iX3 纯电 SUV,也是基于这个第五代电驱平台打造的,不过那台车应该是单电机配置,不是极致动力性能取向。 不过话说回来,「带电」的宝马性能车真的会来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同样也是在 #NEXTGen 峰会上,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傅乐希先生(Klaus Frohlich)告诉媒体,宝马 M 部门将会推出采用插电混动方案的 M 车型,而在 2025 年之后,纯电动的宝马 M 车型,很有可能面市。 文章的最后,再讲个彩蛋:为了让安静的电动车不那么「无聊」,宝马居然找来了音乐大师 Hans Zimmer,为 BMW Vision M Next 创作音效,比如,当你踩电门时,车子就会发出一种听起来十分科幻的声音。 真是太会玩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