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未分类

奇瑞瑞虎 8L 携实力宠粉 5 重礼开启预售,实力重塑家用 SUV 新标杆

· Jul 25, 2024 333

7 月 17 日,2024 奇瑞粉丝节在美丽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盛大开幕。在粉丝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车友会代表齐聚大草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粉丝团聚盛宴。活动现场,奇瑞瑞虎 8 家族新旗舰瑞虎 8L 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 14.77 万元起,并带来实力宠粉 5 重礼,全新瑞虎 8PLUS 也同台惊艳亮相。瑞虎 8 家族迎来两员实力悍将,助力更多家庭用户畅享美好悦己生活。 瑞虎 8L 将「 宠粉」 进行到底,5 重好礼诚意满满 作为仅次于房的第二大消费品,家庭用户购车普遍有着一颗务实的心,对于购车成本精打细算,对于用车场景更有着诸多向往。瑞虎 8L 深谙用户需求,推出实力宠粉 5 重礼,涵盖购车、用车多个方面。 其中,用户在预售期间交 2000 元大订,可抵 10000 元购车款,让利力度十足。与此同时,用户可享 8.8 元小订抽奖(100%中奖)。对于大订用户,在丰厚购车款的基础上,还可获赠 3000 元露营套装,并可至高享 15000 元置换补贴。此外,预售期间订车用户,可享整车终身质保(首任车主)。 以至高 36000 元权益礼包,助力用户轻松开启高品质用车生活。 智能舒享全场景,瑞虎 8L 一车满足多元需求 瑞虎 8L 定位 5+2 座智享大家庭 SUV,为悦家悦己的都市精英族而来。他们追求品质、张弛有度,需要一台车能够覆盖家人全面需求。瑞虎 8L 领创家庭智享大空间加十佳安全性能,致力于陪伴用户在多元场景中,不断探索美好生活另一面。 轻户外、文旅自驾、城市探索,都市精英族基于兴趣和社交催生出了全新的用车场景。瑞虎 8L 首先带来越级宽大的 5+2 座 12 种灵动空间,既保证了每个位置的宽敞舒适性,也能轻松装下钓具、天幕、滑雪板等户外装备,满足多种出行场景的装载需求。另外,瑞虎 8L 还拥有 0 重力一键舒躺女王副驾等一系列豪华配置,以及全面出众的 NVH 性能,用户可随时畅享极致舒适体验。大床躺平、萌宠撒欢、女王舒躺、全家欢聚,瑞虎 8L 让都市精英家庭每一次出行都倍感惬意,充满欢声笑语。 瑞虎 8L 动力、安全两手抓,无惧全场景路况挑战 要满足用户全场景用车需求,更需有强劲的心脏,方可从容应对各种路况。瑞虎 8L 搭载奇瑞自研的鲲鹏 2.0T 发动机,位居中国心十佳发动机之列,配搭奇瑞自研的孚祯 8AT,组成「 双十佳」 黄金动力组合。新车百公里加速达到 8 秒级,并具备高平顺、高效率等性能特点,在不同场景中都可带来优异驾乘表现。城市通勤,平顺静谧,让用户在车水马龙中可舒享自在空间,自驾远行,即使走入川西高原,瑞虎 8L 也能以强劲动力保障,让用户畅快驾驶,舒适乘坐。 与此同时,瑞虎 8L 配备全场景智控四驱,除了 3 种基础驾驶模式外,还提供 4 种越野模式,无论是泥泞、沙地还是雪地,都能通过强大的四驱系统,带来媲美硬派越野的全场景通过性,满足用户偶尔下道露营的需求。领先技术加持,瑞虎 8L 陪伴用户自在驰骋,尽情感受生活的多元色彩。 强劲性能之外,瑞虎 8L 更秉持将「 安全」 优先级置顶的造车理念,刷新同级安全新高度。新车基于全球五星安全标准开发,采用占比高达 85%的高强度钢和 21%的热成型钢,并配备了同级唯一远端气囊,加之多达 19 项的主动安全配置,以硬核安全为用户全场景出行保驾护航。 面向新一代年轻城市人群,全新瑞虎 8PLUS 登场 粉丝节中,瑞虎 8L 以越级品质赢得满堂彩,同时亮相的全新瑞虎 8PLUS 同样收获了用户的广泛关注。新车定位 5+2 座悦享新家庭 SUV,颜值与性能长板高筑,力求给予新一代年轻城市人群乐活新享受。 全新瑞虎 8PLUS 内外兼修,采用 Art in motion 自然韵动美学设计加自然环绕式座舱,兼具年轻精致风范与型动质感。同级最强的全栈自研鲲鹏黄金动力组合构筑性能基底,加上火星架构技术,实现性能、驾控、能耗全面领先。新车还将搭载 AI 大模型科技座舱,满足年轻用户对先进智能的追求。 始终打造高品质产品,携手用户共赴新生活 不辜负每一份信任,不怠慢每一份期待,瑞虎 8L 以 5 重豪礼实力宠粉,让用户享受到实打实的购车福利,并以全维度越级表现,让都市精英族不断拓展生活宽度。而家族另一位成员全新瑞虎 8PLUS,则为乐活当下的新一代年轻城市人群提供了超实力座驾,让生活更尽兴。 秉承「 以用户为中心」 的核心理念,奇瑞正持续为不同家庭用户带来高品质车型。随着两款极具匠心的新车到来,瑞虎 8 家族凭借高价值获得感将备受用户青睐,无疑将在家用 SUV 市场大杀四方。新的旅程已经开启,奇瑞将携手每一位热爱自己、热爱家人、热爱生活的用户,一同奔赴美好新生活。

走进「方博碳讨室」,看华为 DriveONE iTRACK 是如何让汽车开起来更「智能」?

· Jul 23, 2024 333

坐在副驾的零重力座椅上,一句「 你好 xx」 唤醒语音助手,立体环绕声的音响开始播放音乐,车机上无缝显示出你在手机上选择的最新目的地……就在你全方位享受智能化带来的舒适时,前方路上的一个坑洼、一个减速带,它所带来的一阵肉体的颠簸打破了驾驶的安逸;如果不巧遇到了连续的减速带,那真的就要迎来一次灵魂的「振荡」。 都说如今汽车已经被智能化武装到了牙齿,不过汽车的悬挂、‌制动,以及动力系统,似乎在一辆车「出生」的时候就确定了。想进一步摆脱颠簸的困扰?难。想让自己的车在底盘和动力系统上升个级?更难。 那有没有一种黑科技,能让自己汽车的动力系统也智能起来,通过颠簸路段时秒变老司机呢? 在最新一期华为数字能源《方博碳讨室》节目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种「黑科技」:它能让车辆过减速带时秒变平稳,让冰雪路面不打滑。这种让汽车开起来更「智能」的华为 DriveONE iTRACK 扭矩智能管家是怎么做到的?它在阿维塔 12 上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舒适+安全,汽车的终极诉求 当我们被智能化的创新体验吸引时,往往忽略了消费者对于基本需求的执着。比如,2023 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空气悬架配装量同比增长 137%,主被动安全系统的渗透率直线飙升。对于消费者们来说,新奇的功能也许是锦上添花,但对于舒适性和安全性,永远希望能有更好的体验。 不过,尽管如今空气悬架已经成为国内高端电动汽车的标配,主被动安全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依然有一些细节困扰,让大家在开车时没那么舒服。比如,通过减速带时,尽管小心翼翼地提前减速,但也难以避免颠簸;在地下车库的环氧地面转弯时,还要担心地面湿滑导致打滑。 之所以会有这些困扰,跟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脱不开关系。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动力响应更快,能迅速输出大扭矩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被称为「零百杀手」。但相应地,用原来那套传统的动力控制系统,来控制动力输出更快、更直接的新能源汽车,难免有点儿「水土不服」。 比如,当车辆在高速行驶,突然遇到湿滑路面或者减速带时,传统车身稳定系统需要轮速传感器检测轮胎状态,把指令依次传递给 ESC——VCU——MCU,由「大脑」MCU 发出指令调节扭矩,轮胎状态才能做出调整,整个流程下来需要 100 毫秒左右。100 毫秒的时间,对于时速 60 公里的汽车来说,已经开出 1~2 米了。如果是遇到湿滑路面,这 1~2 米的距离可能已经出现轮胎空转、车辆打滑的安全隐患。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让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更加的「眼急手快」:更快的发现安全隐患,更快的调整车辆、解决安全隐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华为 DriveONE iTRACK,用「眼疾手快」摆平坎坷 遇到减速带——减速——通过——车子颠一颠,这恐怕是很多人开车通过减速带时的步骤,尽管已经小心翼翼地提前减速了,后续的颠簸依然难以避免。 在《方博碳讨室》节目中,我们就看到一个类似的场景。方博驾驶着未启用华为 DriveONE iTRACK 的阿维塔 12 过减速带,不仅能感受到车里明显的颠簸,连玻璃杯里的水也摇晃洒了出来。 而开启华为 DriveONE iTRACK 之后是什么效果呢?从视频中看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玻璃杯中的水并没有洒出来,晃动幅度小了很多。对于坐在车里的人来说,颠簸感自然缓解了不少。 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是因为华为 DriveONE iTRACK 技术专门针对减速带场景的优化,当车辆在通过减速带时,车辆轮速波动降低 50%,颠簸的时间缩短 40%。这种改变就像给车加了一层缓冲垫,让通过减速带时的颠簸变得短暂且可控,车辆的起伏更加柔和、平稳,极大的减轻了颠簸带来的不舒适感。 华为 DriveONE iTRACK 技术的优化不只是针对减速带场景,在地下车库的环氧地面,摩擦力大大减小,也是车轮打滑、侧滑的重灾区;针对这个场景,华为 DriveONE iTRACK 技术也能根据行驶环境自主判断,精确调整扭矩控制,让车轮不出现明显的打滑现象,坐在这里会感觉到非常平稳。 为了让车辆能经受住减速带、环氧地面这些高难度场景的考验,车辆需要做的就是跟地面拼速度、拼精度:提前预判路面变化、迅速调整适应路面,才能够帮车主更好地控制车辆。因此,华为 DriveONE iTRACK 智能电机近端闭环算法,让感知路面情况——做出判断——调整扭矩整个流程时间更短、控制更精确。 具体来看,华为 DriveONE iTRACK 技术首先通过微秒级超精细感知技术,像千里眼一样,每秒 10000 次扫描路况,能及时发现前方可能出现的危险; 其次,直接把感知到的情况传递给「大脑」MCU,缩短了传统方案「ESC——VCU——MCU」层层递进的流程,让 MCU 可以 1 秒扭矩调节 1000 次,这个速度比传统方案快了 100 倍; 同时,底盘在快速感知前方的路况后,也可以提前主动控制扭矩的变化,让车辆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刚刚好。 为了让车辆在华为 DriveONE iTRACK 加持下,能够变成「老司机」助手,平稳驶过各种路面,不只需要一套华为 DriveONE iTRACK 技术,还需要根据驱动参数、整车重量、姿态一起磨合,找到最适合一辆车的的动力输出模式。 这种车辆与华为 DriveONE iTRACK 技术不断磨合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后续 OTA 升级推送给用户。相比于传统汽车出场即终局的动力系统,未来汽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也会随着软件升级而提升,让车本身也可以常开常新。 最后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都是一个困扰行业的问题,让汽车的动力域拥有更聪明的「大脑」和「四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华为 DriveONE iTRACK 技术无疑给汽车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主动思考的「智能管家」,让车提前感知潜在危险和不顺畅的路面情况,不仅能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能根据用户的开车习惯不断 OTA 成长。 同时,对于智能电动汽车来说,只有动力域的智能化,才能让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创新功能真正地与汽车结合,让智能化不只是汽车的附加值,而是汽车本身。

不卷了,会好么?

· Jul 18, 2024 333

价格战到底是「让车企更有竞争力」?还是「过度内卷导致粗制滥造」? 各家车企掌门人关于这个话题开始了无休止的口水拉锯战,就是谁也不敢先把桌子掀了,说:这价格战老子不玩了。 终于,车企们等来了掀桌子的。 7 月 12 日,「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几天后,已经演变成了「BBA 集体退出价格战」。尽管并没有公开的官方声明,不过 7 月销售预期下调、门店已经见不到 6 月的折扣,算是间接确认了「退出」价格战的说法。 一时间,还真有点佩服宝马的「勇气」:毕竟如今汽车行业苦于价格战,就像打工人苦于 996,敢怒敢言但谁也不敢停;一旦不打价格战,迎接它的很可能是销量上更残酷的数字。价格战一旦开始,就没打算给大家留退路。 不过,当看到「#宝马涨价后来看车的人变多了#」的热搜时,不禁有点儿懵:这还真成了半年降价鲜人知,一朝涨价天下闻。 既然这样,那价格战打的到底是什么呢?「退出价格战」,到底怎么「退」的? 习惯了自主品牌直营一口价的我们,看各家打价格战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官方宣布降价,相比起来传统车企 4S 模式下的折扣调整,委婉很多。 那这次宝马是怎么「退」出价格战的呢? 其实,豪华品牌一直有调整终端折扣的操作,新车上市前的清库存、热门车型供不应求,折扣波动常规操作。不过,今年的降价促销格外激烈。根据网上车主晒单的信息,官方指导价 35.39 万起的宝马 i3 eDrive35 L,6 月的裸车价可以到 18 万,几乎打 5 折;燃油车的宝马 3 系,折扣也接近 30%。 一般情况下,4S 店经销商卖车主要从车企拿到三部分的补贴: 固定返利、浮动返利(跟销售目标绑定),还有月度的销售支持 ,比如针对重点车型的补贴。 这个销售支持是影响卖车折扣的「大头儿」。 一般为了冲销量,厂家给一笔销售支持,有了这笔费用经销商就有折扣的空间。 这笔销售支持就是厂家调节 4S 店折扣的「杠杆」。 厂家资金支持——经销商降折扣——用户买车便宜——销量上涨,这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正向循环,唯一的输家就是车企:真金白银支持了折扣,但销量并没涨起来,岂不是双输?如果这还是个豪华品牌,折扣让大家觉得豪华品牌走下神坛了,「买涨不买跌」,那可以说是「三输」。 据相关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宝马相继两次向经销商提供销售支持,促成了近期宝马终端折扣大的局面。 从销量上来看,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多。这一系列的动作帮宝马上半年获得了 BBA 的销冠,不过在中国市场 37.59 万辆的交付了,同比还是下滑了 4.2%。比销量更重要的是,降价促销之下,销量只是微降,但利润下滑可能达到 15% 。 在如今现金流就是王道的全球大趋势下,不继续「放血」降价,情理之中。   停止「价格战」,然后呢? 对于现阶段的宝马来说,与其说是「退出价格战」,不如说需要重新考虑中国市场。 把时间往前推几年,BBA 的「C34」绝对是销量贡献主力,但如今这个领域是目前心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无论是价格,还是配置。 想通过价格战维持在这个领域原本的统治力,特别是用自家的电动车来竞争,消费者显然不太买账。不过,在燃油车领域,特别是 50 万级以上的豪华车领域,目前国内依然是豪华品牌燃油车的主力市场。 因此,调整销量目标、调整降价的策略、调整整车生产结构,是一套组合拳。 据媒体报道,宝马分别在今年 6 月和 7 月连续将批售任务下调 15%,来缓解销售压力,奥迪也传出了生产下调 20%的消息。 不过,如果销量目标连续下调后,还达不到目标,是不是会再次放折扣呢? 500 多天的价格战,谁赢了? 如果从 2023 年初各家车企纷纷降价来算,如今价格战已经打了 500 多天。这 500 多天的价格战,到底谁赢了? 如果从最近的新闻看,随着 BBA 退出价格战,自主品牌似乎收获了阶段性的胜利,可以用价格和配置「大杀四方」了。不过真的赢了么? 看一下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6 月是今年以来国内总体车市第一次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6 月乘用车市场销量 221.5 万辆,同比下降 2.3%。当然,市场下滑的主力是燃油车,新能源市场依然增长了 30.1%。(2024 年 6 月,国内乘用车产量同比下降 2.8%,零售销量同比下降 6.8%)但这反映了另一个问题: 有卖车需求的人会从燃油车转移新能源,会从价格贵的转移到价格便宜的,但这些人不会因为价格战而凭空产生。 况且,卖了那么多车,赚钱了么? 作为新势力中「卖得最好」的两个品牌,理想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36.45%,不过净利润下降 53.33%;赛力斯在今年一季度刚刚扭亏为盈,净赚 2 个亿,然后不久前买回「问界」商标又花出去了 25 个亿;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出海的代表,某家主机厂被员工爆料「896」、「只能见到早上的太阳」,换来的是同行一句:大家都差不多; 国内头部零部件供应商华域,一季度营收增长 0.56%,净利润下降 12%+;相比之下,主营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均胜电子,一季度还能收获 53.11%的净利润增长; 拥有 700 家 4S 店、3 万名员工的经销商巨头广汇汽车面临退市; …… 价格战之下,大家比原来都累了,都比原来卷了,但似乎除了买车的消费者,整个行业没几个赢家?问题是,消费者真的赢了么? 最后 这场汽车价格战,开始进入「垃圾时间」。 对于没占到领先身为的大多数来说:不降价不行,降价也不行。 在降价无法换来市场增量的情况下,降本只有极个别的头部能做到,那价格战就变成了自我流血之战,拼的就是谁血槽更厚。

为了把车买给年轻人,小鹏 MONA 走上颜值路线?

· Jul 15, 2024 333

最近,「 黄金螺旋线」 在汽车圈里存在感颇高,不少品牌都用 0.618 的黄金比例来量化自家车型的设计感,比如,小鹏的全新产品线 MONA M03。 最近,渲染了一段时间「黄金比例」的小鹏 MONA M03 开启全球首秀。作为一款为年轻用户打造的智能纯电掀背轿跑,MONA M03 第一次亮相主打的就是「颜值」,试图用颜值俘获年轻人的心。 因此,在 MONA M03 的首秀上,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 何小鹏也与造型中心副总裁胡安马·洛佩兹(JuanMa Lopez)一起,深入解读了小鹏 MONA M03 的设计创作理念和背后的技术实力。 AI 量化美学设计,为年轻而来 作为 MONA 系列的首款车型,小鹏 MONA M03 承载了小鹏汽车对于电动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全新思考。当下,20 万内的汽车市场占据了行业近乎一半的市场份额,中规中矩的 A 级轿车已经成为家庭用户的主流选择。 随着「 互联网世代」 的成长,年轻用户登上消费主场,消费需求也因此迎来新的升级。他们需要的不是中规中矩的代步工具、千篇一律的出行体验,而是可以兼顾颜值和科技感的时尚单品,可以彰显自我主张的个性标签。既要有一眼入魂的设计,又要久处倾心的智能科技。 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 何小鹏 创新一直刻在小鹏汽车的基因里,为了满足纯电时代下年轻用户「 好看又有趣」 的消费需求,小鹏汽车耗时近四年时间,投入超数十亿,打造出细分市场里中国第一台智能纯电掀背轿跑——小鹏 MONA M03。对此,何小鹏表示:「 小鹏愿意多花一点成本一点时间,为年轻人造一台「好看有趣」的车。」 胡安马·洛佩兹(JuanMa Lopez)在小鹏 MONA M03 首秀发布会上,世界顶级设计师胡安马·洛佩兹(JuanMa Lopez)也在加入小鹏汽车后首次公开亮相。从兰博基尼、法拉利到头部新势力,胡安马在艺术上追求前瞻突破的精神与小鹏汽车在技术上极致创新的追求不谋而合。活动现场,胡安马详细阐述了汽车设计的审美要素,以及小鹏 MONA M03 的美学基因。他表示:「 小鹏 MONA M03 是一辆属于年轻人的非常漂亮的车。」 小鹏 MONA M03 采用了全新的 AI 量化美学,不仅拥有经典漂亮的轿跑姿态,还配备了超大 AGS 全融合主动式进气格栅、电动掀背尾门、621L 超大后备厢等越级配置,0.194 的风阻系数更是让其成为全球最低风阻量产纯电掀背轿车,实现了艺术美感与出行体验的完美兼顾,稳稳拿捏年轻人「 掀翻世界」 的出行需求,成为同档位唯一的智能纯电掀背轿跑。 一见倾心,超跑比例彰显视觉张力 车身姿态作为轿跑的核心灵魂,决定了整车气场。经典的轿跑设计往往都拥有宽体、低趴的视觉重心,营造出贴地飞行的感受。小鹏 MONA M03 以量化美学对车身比例予以精心调整,打造出极致低趴的宽体轿跑姿态,拥有 479mm 的低质心、3.31 的长高比、1.31 的宽高比以及 0.47 的胎高比,车身比例一分一毫都恰到好处,散发出百万级轿跑的强大气场,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唤醒年轻人尽情驰骋的渴望,让人一见倾心。 在细节处,小鹏 MONA M03 处处讲究。整车线条科技感十足,前脸的「010」 数字星芒灯组与尾灯遥相呼应,颠覆了传统造型设计,极具优雅与高级感,「 二进制」 的概念既是对 AI 时代的致敬,也是独属于小鹏「 理工男」 的浪漫巧思。车头灯组内置超 300 颗 LED 灯珠,加之尖端的厚壁式光导技术,夜晚点亮后辨识度超高。 在配色上,小鹏 MONA M03 提供了 5 种方案,其中星瀚米和星耀蓝以优雅的低饱和度色彩,满足年轻用户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与风博弈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小鹏 MONA M03 惊艳的造型背后,是小鹏汽车深厚的技术沉淀,以及于突破极限的执拗追求。小鹏汽车希望通过技术的创新和不妥协,为年轻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既能满足他们对于诗和远方的向往,又能装下他们当下的生活追求。 20 万内的产品一般奢谈风阻,但小鹏 MONA M03 从设计之初,就将「 低风阻」 的思路融入制造工程中,全系标配超跑同款的 AGS 全融合主动式进气格栅,非规则的单叶片设计与外观造型浑然一体,能在不同的车速下,平衡风阻优化和电驱冷却需求,智能调节开闭。 小鹏 MONA M03 共计进行了 1000 多项方案分析,接受了 10 次、超 100 小时的风洞测试,实现了 15 项关键组优化,最终以 Cd0.194 的出色表现,成为全球最低风阻量产纯电掀背轿跑,百公里能耗降低了 15%,最高可提升 60km 的续航里程。真正实现了黄金车身比例与车内空间、理性技术要求与感性审美的兼顾,让驭风而行变得触手可及。 超大空间,满足全场景出行需求 一直以来,轿跑为了追求整车轮廓线条的流畅与美感,不得不牺牲整体的乘坐空间,导致美学与空间成为难以兼得的难题,无法满足用户全场景的出行需求。小鹏 MONA M03 打破了这一认知,以 4780mm 的车长和 2815mm 的轴距,带来了媲美 B 级别的尺寸表现,加之 … 继续阅读

正在被「抛弃」的激光雷达?

· Jul 15, 2024 333

「激光雷达很差劲,他们会抛弃激光雷达,记住我的话,这是我的预测。」2017 年,作为智能驾驶纯视觉路线的头号拥趸,马斯克曾公开说了这样一段话;7 年之后,他当年的预测好像正在逐步兑现了。 近日,网上流传出小鹏将在今年四季度亮相的新车型上抛弃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路线,这款车很可能就是代号 F57 的 P7+; 在此之前,去年上市的极越 01 也选择纯视觉路线,没有搭载激光雷达; 前不久,在某家车企的内部交流会上,该车企的智驾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的系统完全可以去掉激光雷达。之所以还保留,一方面是为了 1%危险场景做安全冗余,另一方面是处于市场考虑。」三年前,刚在量产车前装市场落地的激光雷达,是汽车行业的香饽饽,是智能驾驶落地必不可少的「拐杖」,是各家车企宣传智能化的神器。那时的畅想是:只要 NOA 大规模落地,激光雷达市场必将迎来大爆发。 三年后,各家的 NOA 开始大规模落地了,激光雷达的装车量也的确爆发了,但是车企们似乎想要摆脱这个「拐杖」了。 为什么说车企在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 说车企们正在「抛弃」激光雷达,这个说法可能有点激进,毕竟绝大多数车企依然选择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为的就是那 1%的危险场景; 不过,要说车企们正在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恐怕是行业共识。 这种依赖的减少,首先体现在数量上。 三年前,各家车企对激光雷达的数量 PK 从两颗、三颗升级到四颗,目前主流车型普遍采用一颗激光雷达:比如,搭载华为 ADS1.0 系统的车型如阿维塔 11、12,都搭载了三颗激光雷达;后续升级 ADS 2.0 系统后,新推出的智驾版车型均改为一颗激光雷达,比如问界 M5、M7、M9 智驾版、智界 S7 智驾版等。    (三颗激光雷达的阿维塔 11 与一颗激光雷达的问界 M9)减少了数量的下一步,就是在没有没有激光雷达的情况下,让高阶智驾落地的范围扩大。 去年年中有业内人士透露,华为正在做无激光雷达版智驾系统;果然,今年年初的智界 S7 发布会上,ADS 基础版亮相,可以用纯视觉实现高速 NOA 功能。跟华为类似,小鹏、理想的无激光雷达版车型,也提供高速 NOA 功能。 高速无图无激光雷达、城区无图有激光雷达,是目前高阶智驾行业内的主流打法。 车企为什么要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呢? 车企之所以在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行业普遍认为是处于价格战的「降本」考虑,但更主要但原因是, 激光雷达的优势正在逐渐被其他传感器、算法、技术路线等追上。 一直以来,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射出的激光射线构成的点云可以直观地感知到前方道路参与者的距离和位置信息,且不容易收到强光(太阳光直射)的干扰。因此,相比于摄像头的 2D 感知,激光雷达具备 3D 成像能力、探测精度更高、探测距离更远,且适合夜晚等光线昏暗的场景,这些特性让激光雷达在应对遇到没遇到过的 Corner Case 时更有优势。 不过理想很丰满,激光雷达上车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发挥出理想中的作用,把激光雷达的点云和摄像头的图像融合后,是不是真的能做到 1+1=2,并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答案。 此前就有相关人士透露,早期激光雷达上车后甚至出现过加上激光雷达后,感知准确度反而降低的情况;目前,激光雷达也更多的被用在「校验」上。 比如,最近传出转向纯视觉路线的小鹏,其前智驾负责人吴新宙就曾在采访中表示,「 我们用激光雷达一直非常收敛。建图、定位、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没有什么关系,激光雷达最重要的是城市场景下各种障碍物的识别能力。」 也就是说小鹏的感知架构 XNet 中并没有使用激光雷达点云的信息,而是在 XNet 输出的感知结果后,利用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二次确认,提高感知准确性。(多传感器后融合模式)这就不难理解,各家车企为什么能如此迅速的「上车」激光雷达,有如此迅速的「下车」激光雷达了。 而且,随着新传感器、新算法和技术路线的改变,激光雷达的优势也有了 plan b 方案。 比如,从去年开始,各家智驾方案开始利用 BEV+Transformer+OCC 算法,能提升纯视觉感知的 3D 感知能力; 成本更低、探测效果更稳定的 4D 成像雷达,能提供较高的探测精度、距离和分辨率; 进入今年,智驾头部玩家转向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路线,也试图用生成式 AI 举一反三、甚至「举零反三」的泛化能力,来替代激光雷达应对 Corner Case 的优势。 这些 plan b 有的已经成熟,有的还不够成熟,但都给车企提供了新的、成本更低的思路。 NOA 落地来了,激光雷达的春天在哪? 2024 年绝对是国内高阶智能驾驶落地爆发的一年,如果从数量上来看,激光雷达也的确迎来了它的春天。 根据调研机构 Yole 的统计,2023 年车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攀升至 5.38 亿美元,同比几乎翻一番;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超过 90%的增长,国内的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速腾聚创、华为、Livox 占据前五的位置。 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禾赛,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 59101 台,同比增长 69.7%;速腾聚创上半年出货量 23.34 万台,同比增长 415.7%。 不过,如果抛开数量看营收,「春天」似乎还不近。 以在 ADAS 激光雷达市场并列前两名的禾赛和速腾聚创为例,禾赛在一季度出货量增长 69.7%,但营收同比下降 16.5%,净利润为-29.77%;速腾聚创营收 3.61 亿,净利润-36.51%。(过去各季度禾赛的营收和净利润率表现)之所以出货量暴涨,营收和利润反而下滑,跟激光雷达被不断下压脱不开关系。过去几年里,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的增长,似乎还赶不上价格下降的速度。 2017 年,当马斯克说出「 激光雷达很差劲」 的时候,外界普遍觉得特斯拉采用纯视觉路线是为了节省成本,毕竟当时激光雷达的价格高达五位数美元; 2021 年,激光雷达开始搭载在量产车上是,价格约 1 … 继续阅读

全新一代迈腾引领中高级车市场焕新上市, 售价 17.99 万-24.69 万

· Jul 12, 2024 333

7 月 9 日,全新一代迈腾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迎来正式上市。全新一代迈腾提供 1.5T EVO2 及 2.0T 高功率动力,共推出三款车型,分别为 300TSI 尊享版、380TSI 尊贵版、380TSI 至尊版,官方指导价 17.99-24.69 万元。 上市期间针对首批全新一代迈腾车主推出四重好礼,包括:「 超级装备礼」,购买 300TSI 尊享版可享 10000 元购价值 19000 元的「 显眼包」,购买 380TSI 尊贵版可享 16000 元购价值 25000 元的「 大迈包」,前 1000 名购「 大迈包」 的用户加享价值 6500 元上市特别版装备包。「 保险无忧礼」,购车即享商业险免单至高 5000 元;「 用车无忧礼」, 购车即送价值 3699 元双保 Plus。「 流量无忧礼」,首任车主车联网终身无限流量权益,前 3000 名激活车联网车主再享数字礼包。除四重好礼外,更可以享受金融贴息、置换补贴、老客户增换购等支持,上市即优惠,购车更超值。 随着全新一代迈腾的下线,一汽-大众正式成为了国内首个达到 2800 万辆汽车生产规模的汽车品牌,这也是一汽-大众深耕中国市场 33 年来取得传奇成就的明证。为了回馈用户长期以来的支持,中高级燃油轿车均推出「 众享款」,迈腾 200 万辆众享款官方指导价 17.49 万元起,CC 众享款官方指导价 22.49 万元起,CC 猎装众享款官方指导价 23.19 万元起。 时代让迈腾持续 引领 全新一代迈腾以传承和超越为进化准则,专为追求「 理性进取」 的杰出人群定制。他们的底色是理性,有追求但是不盲目,热爱生活律己上进。一如品牌大使赵又廷在演艺生涯中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他们都在追求人生目标和成功的道路上,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这种高度契合,让赵又廷成为了全新一代迈腾精神的现实写照,也让无数「 理性进取」 的杰出精英坚定的选择了迈腾。可以看到,正是这种与用户的深度链接,让迈腾在十七年来,收获了 251 万车主的认可;同时,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也让迈腾持续进化至今。 全新一代迈腾品牌大使赵又廷 设计领航:Timeless 设计理念,迈向未来经典 全新一代迈腾采用了「Timeless」 历久弥新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一种超越今天、迈向明天的美学追求理念,用简洁而有力的线条,营造出独特的大气美感。这不仅是对德系经典设计风格的传承,更是对未来汽车设计趋势的深刻洞察。 外观上,全新一代迈腾前后整体采用贯穿式 LED 灯带,Logo 均可点亮。同级唯一的智能矩阵大灯,不仅可以实现弯道随动转向,还可以实现远光灯自动调节,增加了车辆的科技感和实用性。车尾的贯穿式尾灯采用了大众独有的平面光导技术,可实现三种彗星效果动画,大大提升了辨识度。 Timeless 设计理念 舒适领航:越级豪华二排,尊享舒适体验 全新一代迈腾沿袭了德系操控与舒适的极致平衡。新车基于 MQB-B 平台,进行了专属中国用户的调校,全系搭载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和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并通过对减振阻尼的持续优化,使得在减速带等特定工况下震动减少 25%。在声学打造方面,新车通过 69 个声包,30 个空腔隔音块滤噪优化车身结构,显著降低了外界噪音的侵入。音响系统采用了 14 个扬声器的哈曼卡顿音响,提供了清晰丰富的层次感。 哈曼卡顿音响 过往,对二排座椅使用多样化的需求一直被选择性忽视,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恰恰是用户最重要的痛点。全新一代迈腾深刻洞察到现代家庭和商务场景比重的提升,通过其极致的后排设计巧思,彰显对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尊重,全面强化了二排的乘坐体验。 在空间布局方面,全新一代迈腾尺寸达到了 4990mm 的长度和 1854mm 的宽度,轴距更是达到了 2871mm,让二排乘客获得了更加宽裕的乘坐空间。后排中央通道通过优化设计降低 47%,仅有不到一部手机的地台高度让中间座位的乘客,也能享受到同等的舒适体验。 越级豪华二排 全新一代迈腾利用人体工程学,依照中国人的身材比例和乘坐习惯,对座椅进行立体感包裹化改良。二排座椅电动调节、内吸式通风、加热以及 9 种个性化的按摩功能,以及专为舒适度和颈椎保护设计的云感头枕,都是对乘坐舒适度的深度思考和精心布局。 此外,迈腾全车配备了三区自动空调系统,确保车内每个角落都能保持独立舒适的温度环境,并提供一键暖手暖脚的贴心功能,从细节入手提升豪华感知。正是这种对细节的精心打磨和对乘客体验的全面考虑,使得全新一代迈腾成为了真正理解用户需求,提供超越期待豪华体验的先行者。 尊享舒适体验 智能领航:省心智能体验,放心智能安全 全新一代迈腾在智能化方面,领衔燃油车市场第一梯队。通过与大疆、高通、科大讯飞、华为在智能化方面的强强联手,实现了「 硬件+软件」 的全域进化。 全新一代迈腾采用了全新电气架构,带宽、通信速度、数据传输大幅提升,并支持 282 项全新扩展功能。采用 Linux+安卓的「 双脑架构「,保障了智能系统的流畅运行和高效响应。 在智能化座舱打造上,全新一代迈腾实现了多屏联动。主驾采用 10.25 英寸全液晶组合仪表,搭配 7.11 英寸 HUD 抬头显示,可以实现 AR 实景画面的无缝连接。中控大屏使用 15 英寸 2K 高分辨率大屏,轻松实现车内各类功能。为副驾打造的全贴合屏幕,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方案和优秀的视觉体验。 得益于 8155 车规级芯片的强大计算能力,全新一代迈腾相较于上一代车型算力提升 2.5 倍,车机使用更加流畅。与科大讯飞深度合作定制的 Avatar 语音助手,可以让用户通过简单的语音命令,轻松完成车道级导航、娱乐、车况、调整空调温度等操作。Avatar 可以在 20 秒内连续多轮次对话,更能精准识别各地方言,反应迅速,对话流畅,大大提升了便捷性。 多屏联动智能化座舱 全新一代迈腾搭载 L2+级的 IQ. 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拥有 … 继续阅读

从「卷质量」到「卷服务」,宝马是如何重塑用车体验的?

· Jul 08, 2024 333

卷价格、卷配置、卷流量,如今的汽车圈可以说是内卷的「 重灾区」。不过,对于消费者们来说,相比于白热化的口水仗,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下的功夫,才是真正提升用车体验的「 有效内卷」,也是各家车企修炼的扎实内功。 日前,宝马售后服务质量体验日在 BMW 北京运通嘉宝经销店圆满落幕。「 质量体验官」 们全方位体验了宝马「 责任为先,长久陪伴」 的服务理念和专业实力。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宝马致力于做有价值观、推动社会向前的有影响力公司。践行「 责任为先」 的核心理念,宝马客户服务以超越期待的高质量服务,长久陪伴,为 700 多万中国客户提供安心、省心、放心的用车体验。 始于驾趣,忠于责任 百年沉淀之下,宝马肩负豪华品牌的责任感,严于律已,对安全和品质的追求不设上限,售后服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主动式关怀服务的推出,宝马将服务从「 被动」 变为「 主动」:当车辆出现问题时,更早地、更主动地介入问题,主动提醒,把问题和风险排除在前端,确保客户保养无忧、事故无忧、维修无忧、故障无忧、救援无忧;一直以来的高标准严要求,让「 宝马严选」 原厂高品质的零配件和附件,耐用、可靠、安全。 在服务的时间轴里,宝马是一名长期主义者 通过持续不断的数字化升级,宝马打造从线上到线下的无缝客户体验,创新技术的使用让我们与客户更亲近,让客户感到更便捷。不论是在线预约服务、上门取送车,e 车间 「 聊天室」 里实时车辆维修保养进度,还是在线支付,一部手机就能随时远程「 控制」 流程。 线上数字化工具和线下服务流程无缝连接, 节省客户时间成本也是我们的关心的事。  专业与创新服务能力储备,让客户安心、省心、放心 宝马专业与可信赖体现在完善的经销商网络,更离不开专业、不断精进的售后技师和人才。全国覆盖 315 家城市的 700 多家经销商店和服务网点,是客户感知服务质量的触角和窗口。「BMW 网络领创项目」 的全国推广和创新升级,为消费者带来舒适暖心的服务体验。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支撑是高水准的售后服务队伍。创新形式的培训和售后技能大赛为宝马培养与选拔了 3683 名具备新能源认证的服务顾问,2433 名拥有高压电认证的技术人员,为新能源维修实力做出有力背书。 进入中国的三十年,宝马始终秉承「 责任为先」 是宝马的核心价值, 在市场动荡中保持定力,始终只做难而正确的事。 从 0 到 700 万用户,宝马的承诺始终不变,通过长期的有温度的服务,逐渐成为陪伴客户的「 好朋友」。

硬刚比亚迪,吉利神盾短刀电池有什么「黑科技」?

· Jul 05, 2024 333

汽车行业关于电池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每到夏天高温天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使得交通安全事故风险也相应上升。大家更渴望安全、可靠、性能优越的动力电池。 6 月 27 日,吉利正式发布了自研自产的新一代「 刀片式」 磷酸铁锂电池——神盾短刀电池正式。相比于目前行业中的「 长刀电池」,神盾短刀电池在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快充能力和低温放电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这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新的选择,也对目前行业主流的「 刀片电池」 提出了挑战。 神盾短刀电池究竟有什么黑科技,能硬刚「刀片电池」呢? 什么是神盾短刀电池?   短刀电池作为吉利自研、自产的最新一代「 刀片式」 磷酸铁锂电池,长度仅为 580mm,比长刀电池缩短了约 40%。 相比于目前的「刀片电池」,短刀电池的长度减少了将近一半,正负两极的转移路径更近,从而降低了电池内阻,电芯发热量减小,电池安全性和性能衰减自然更优秀。 与此同时,神盾短刀电池使用高强度、高热稳定性、高耐热膜片,具有高度稳定的分离器与安全电极配对,从而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此外,吉利汽车在电极表面应用了其自行开发的自熔技术,以在发生事故时阻断短路。如果电池在极端冲击期间被刺穿,铝箔层将融合到电池隔膜中,形成绝缘层,防止短路和热失控事件。 安全测试,「极 刑」考验 目前,行业内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标准汽车测试是单针穿刺测试,用单针穿刺电池来检测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神盾短刀电池的安全性,吉利给采用了八个单针穿刺测试同时进行,大大增加了在极端碰撞情况下受到的损坏量。在测试期间,它同时被八根钢针齐刺穿,每根直径为 5 毫米,并保持站立 1 小时,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此外,新的 EV 电池技术进行了 5.8 毫米(5.8×42 毫米)步兵步枪子弹穿透测试,没有热点火事件。   除了通过 8 针穿刺测试外,吉利还将新的短刀片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通过行业首次「 六极」 系列测试,包括海水腐蚀浸泡、极端寒冷环境、高频包装底部刮擦、26 吨超重滚动、单包装侧面碰撞和火灾烘烤。凭借新短刀片 EV 电池技术的专利网格框架设计、吸能腔、三层夹层夹层底护板、CTB 集成、热失控控制系统和多种其他安全功能,电池成功通过了所有六项测试。 吉利在指数级高于行业标准的条件下测试了新的短刀片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结果表明,新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经历过热失控、烟雾、点火或燃烧。此外,电池电极的绝缘电阻值和电池的密封条件保持正常。结果不言而喻,表明新的短刀片 EV 电池在最极端的条件下仍然安全可靠。 超快速充电和稳定的低温性能 新的短刀电池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上长叶片电池的高内部阻力问题。吉利的最新电池还使用长而薄的碳纳米管来创建离子传输的「 高速公路」,以及添加剂来提高薄膜的渗透性,使锂离子更容易在电极之间传播,从而大大提高了快速充电性能。 测试数据显示,在相同容量的刀片电池中,长刀片电池的 10-80%的 SOC 平均充电时间为 26 分钟,平均充电速率为 1.61C,使用新的短刀片 EV 电池技术,平均时间为 17 分 4 秒,平均充电速率为 2.45C。 此外,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新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比长刀电池具有强大的放电能力和更长的行驶里程。在-30℃的环境温度下,长刀电池的容量保留率平均下降到 78.96%,而新的短刀 EV 电池技术保持了其容量的 90.54%。 同时,在电池寿命上,短刀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以达到 3500 个循环,相当于行驶 100 万公里后,仍能保持电池的相对健康状态。 如果按照平均家庭用车每年行驶 2 万公里来算,神盾短刀电池可以用 50 年,这远远超出了一辆汽车的使用寿命,着实有点不可思议。 最后 从 4 年前亮相的「刀片电池」,到如今的「神盾短刀电池」,动力电池在向着能量密度更高、性能更稳定、安全性更优越的方向发展。「神盾短刀电池」的亮相不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可靠的电池选择,也帮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一条电池的护城河。

魏建军的周末之智驾游重庆:坚守安全底线,挑战智驾上限

· Jul 01, 2024 333

6 月 30 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自驾驶魏牌蓝山智驾版,以全程视频直播的形式,在重庆繁忙且复杂的路段上,真实的展示了长城汽车全场景 NOA 智能驾驶系统(以下简称:长城 NOA 系统)出色的技术实力。 重庆也被誉为「 山城」,以错综复杂的地形和多样化的道路闻名遐迩,众多的立交桥、陡峭的坡道和急转弯,也对 NOA 系统测试带来了更严苛的考验。这次测试行程全长约 35 公里,跨越江北、南岸、渝中三大行政区,从繁忙的旅游商业区到复杂的立交桥,从拥挤的市中心到地下的「 迷宫环道」,挑战难度不言而喻。 在直播实测中,长城 NOA 系统媲美驾驶经验娴熟的老司机,成功应对了各种复杂路况。而这一切,离不开长城汽车端到端大模型——SEE(安全——Safety、高效——Efficiency、体验——Experience)。SEE 实现了感知、决策、规控等环节的全链路一体化整合,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输入数据对模型进行联合训练,不再由规则定义驾驶行为,而是让模型像司机一样直接学习「 如何开车」。  对于此次直播成果,魏建军也表示:「 直播就是要展示真实的实力,长城汽车从来不惧挑战,敢于直面用户。对于智驾技术而言,安全、好用是重中之重,这会让大家的驾车体验更轻松,也是长城汽车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盘龙立交的技术挑战:提前识别,合理选路 盘龙立交桥作为重庆主城最大、最复杂的立交桥,包含 5 层、8 个方向和 20 个匝道。直播中可以看到,长城 NOA 系统成功提前识别匝道路口,并精准规划行驶路径。在车辆向右变道由主路进入辅路的过程中,长城 NOA 系统实时监测右侧来车,有效把控安全距离,并选择最合理的变道时机。这一系列操作,将长城 NOA 系统在复杂交通条件下的选道能力和路径规划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重庆江面 大桥的拥堵管理:有效博弈,顺畅通行 当车辆驶入江面上的大桥时,面对桥面的高峰期拥堵路况,长城 NOA 系统充分展现了聪明的变道策略和博弈能力,不仅能实时分析交通流量、车辆位置,而且迅速通过精准计算,最终无缝完成高难度并线操作。此外,长城 NOA 系统还能实时更新路况信息,动态调整行驶策略,尽最大可能保持流畅行驶。 渝中区的城市迷宫:平稳前行,灵活避障 进入渝中区后,长城 NOA 系统面临的挑战难度丝毫不减。渝中区有大量的狭窄街道和复杂的人车混行路况,长城 NOA 系统在这段路程中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可以与前车灵活的保持车距,在面对突然出现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时,也可以做到紧急避让。 解放碑地下环道的极限挑战:全面感知,高效决策 解放碑地下环道,不仅极其狭窄、昏暗,而且车道标识也很模糊,同时通信信号也不佳。但即使在这样的不利路况下,长城 NOA 系统仍然能够准确识别路牌和红绿灯,并「 脑补」 生成车道线,让车辆顺利通过这一同样具有挑战性的路段。 从 4 月 15 日保定长城 NOA 智驾直播,再到 6 月 30 日重庆直播,长城汽车不断向更高难度的智驾测试发起挑战,并真实的呈现给用户,在这次面对重庆的「8D 魔幻路况」 时,展示出卓越的适应性和灵活高效的处理能力。未来,长城汽车将坚持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智驾系统,让更多用户享受到由智驾带来的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