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巴士:当大家还在拼大巴时候,他要做平台

· Aug 24, 2015 333

如果只是看名字,你应该很容易就会把「 叮当巴士」 当作是又一个做通勤大巴的互联网公司,当然我也是。 不过在和他们的创始人刘瑞奇聊了聊之后,我才发觉他们要做的可能比单纯拼大巴的形态更「 终极」 一些。 两块业务 一主一副 1.B2B 包车 B2B 包车是叮当巴士的主要业务。 在刘瑞奇看来,目前的企业包车市场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传统包车方式价格不够透明,双方信息沟通不方便,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都能很好的解决。在叮当巴士的平台上,双方可以直接将需求(人数、时间、上下车地点等信息)和价格进行公开透明的交流,电子合同也能减少租车的流程。 有需求,但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切入点。 叮当巴士想要做的就是连接有大巴资源的租车公司和有包车需求的一方。价格由他来制定,大量的订单换来的肯定是租车公司相对较低的服务价格,将利润平摊到每一单业务(每单价格也不会太高,但能保证盈利),盈利模式其实很简单。 同时,叮当巴士还在仰光、琅勃拉邦、巴塞罗那、河内、法兰克福、首尔这几个国外城市提供服务,目前只承担酒店到机场的接送机业务。 叮当巴士 App 在 8 月 12 日上线,算上之前试运营阶段的「 熟人生意」,8 月份预计能够做到 1000 单,年底之前计划完成每月 10000 单的目标。目前,叮当巴士的合作商有新月、首汽等 5 家企业,能够提供服务的车辆大约在 1500 台。同时,叮当巴士也将京 A、B 车牌的车型进行了一些区分,京 B 车牌能进行旅游运输,价格比只能做企业通勤大巴的京 A 要贵 1 元/公里。 2. 班车信息平台 班车信息平台是叮当巴士的「 辅助」 业务。 刘瑞奇首先肯定了大巴出行的优势。他认为乘客选择出行方式受三个因素影响:时间、线路、价格。在大巴的属性中,三要素的排序是时间> 路线> 价格。也就是说大家上下班通勤,时间是最主要的因素,不迟到是关键;之后是大巴的路线,这部分需要考虑覆盖的上下车点,路程中可能遇到的拥堵路段;价格作为最后的影响因素,只要不是太离谱(稍贵于地铁公交),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通勤问题的方案。 但他没有选择做大巴业务,主要还是因为大巴的集客时间太长,一条线路通常需要 3~6 个月才能完善(上座率必须稳定且盈利),这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培养用户的习惯,处在创业初期的互联网团队很难经得起这样的持续消耗。 所以在叮当巴士的 App 中,我们能找到目前市面上很多的通勤大巴,例如哈罗出行、接我云班车等等。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信息都集中在自己的平台上,之后还会考虑将售票也在平台直接完成(开放 API 给企业接入)。当然,这件事看起来很棒,但实际落地要克服的问题还有很多(说服大家接入是关键)。 核心竞争力在哪? 当大家都在「 削尖脑袋」 进入通勤大巴市场,拼资源、路线覆盖率的时候,叮当巴士没有选择跟这些企业直接竞争,这或许跟刘瑞奇之前的经历有关。在选择 B2B 大巴创业之前,他曾在易到巴士以及 PP 大巴工作,见到了如此惨烈的竞争(至少易到的巴士业务已经销声匿迹了),如果再选择进入市场,可能真的不是太明智。 想要做企业包车和互联网大巴信息平台的策略看起来很美,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对于核心技术或大巴资源,叮当巴士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做平台这件事在我看来没有很高的技术和资源壁垒),你能做别人也能做。如果遇到巨头砸钱,以很高的价格将大巴资源进行垄断,那 B2B 包车的业务很难开展。 说到底,想要做平台,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是需要大量资本进行持续投入的。叮当巴士的优势还是在于现阶段还没有竞争,还有时间发展。 当然,这段时间应该不会太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共享大巴」行走江湖,也得靠用户体验

· Aug 19, 2015 333

我们一大早从北京的回龙观到亦庄,体验了一下共享大巴产品「 哈罗出行」。这次行程,从北五环外到南五环外,几乎贯穿整个北京城。 体验之后,该说说我们眼里共享大巴产品了。对于单一品牌的一次体验可能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是有些感受,在我们看来还是有代表性的。 不同环节里的不同问题 其实从买票开始,我就发现了不少问题。结合实际乘坐体验,我想完全从一个「 小白」 乘客的角度来谈谈遇到的这些问题和感受。 把整个乘坐流程分为几个步骤可能更容易看清问题。 1. 产生上下班的出行需求。 出行是刚需,通勤大巴作为其中一种解决方案,优劣势并存。 相比于地铁公交,大巴乘坐舒适性高并且不用换乘,价格稍高但也在承受范围之内。重要的是「 有座儿」。 我们体验的哈罗出行,从回龙观到亦庄只要 15 元,注册赠送的 6 张优惠券可以抵扣 6 次车费,其余品牌相同距离的价格也都在这个范围之内,相差不大(接我云班车是 13 元,新注册用户可以一分钱购买车票)。 但大巴的缺点也很明显,受路况、天气(例如大北京的暴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太多,如果遇上堵车等情况,基本没办法(地铁在这一点上有优势)。而且相比于地铁公交,我们体验的这趟线路,早晚都只有一班车,必须严格按照时刻表乘车,基本没有时间自由度可言。 2. 买票。 在这个步骤里,问题的核心是「 高效」。 目前,这类共享大巴产品主要有两种买票(预定)方式:微信和 App。哈罗出行的购票需要下载专门的 App ,购买月票的用户则会得到一张实体的票卡。在购票过程中,哈罗的 App 的体验并不比微信公众号好,用 iPhone 5S 选座位的时候,触摸有比较大的延迟。 其实,相比于下载 App ,我更倾向于直接用微信公众号订票。很多人的手机内存都不够用,为了买票单独下个 App,带来的却是并不完美的体验,有些得不偿失。而且,如果是使用月票长期乘坐的乘客,其实也没必要经常打开 App。 另外,在早上八点多的时候,我还能在 App 里买到当天七点多的车票,这一点很令我费解。不知道其他同类产品的 App 是否如此。 3. 乘车。 这部分包括乘车的便利性,以及意外情况下(例如错过班车、堵车)的应急措施。 我们到达始发站的时候,距离开车还有一分钟。司机师傅好心的等了我们一会儿,这点体验还是很贴心的。 但是在第二站,由于 App 里标注的上车地点不适合停车(桥下涵洞),所以司机师傅把上车点「 擅自」 改到了一百多米外的地方,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在第二站等候的同事没能够上车。 经过沟通,师傅还是在 300 米以外的地方停车等了他一会儿,但这直接反映出一个问题:上车点、行驶状态等信息不能很好的同步反映在 App 里,这对于初次使用、不明情况的用户来说,有些不够「 友好」,毕竟这种共享大巴不能像普通公交车一样设立站牌。另外,还是在 iPhone 5S 里,虽然可以实时查看车辆位置,但是会有闪退的情况。 在惠新西街站,车子快了 5 分钟,司机在约定位置等待到正点,关门出发,但是我们看到有位乘客一直在招手,还是没赶上车。对于这种情况,会有补偿措施吗?相信她在目睹车开走之后,内心的草泥马数量应该不止千万级了。关于误车、堵车等突发事件,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补救方案。 4. 关于平台、车辆等问题。 就哈罗同行来说,他们相当于把线下运营外包给了运输公司,车辆、司机都是由运输公司提供。本质上它是一个 O2O 公司,两个 O 能否提供水平相当的用户体验,其实是很考验运营方水平的。另外,线上线下能否有效协同也是需要考虑的,之前关于上车地点的那个 bug,在我看来就是这个问题的表现之一。 其实早在去年,就有很多公司开始进入这个创业市场,目前在北京地区主要有:滴滴巴士、接我云班车、嗒嗒巴士、哈罗同行、PP 大巴等几家做的还算不错,也有部分已经「 死亡」 了。 直到滴滴大巴在上个月的进入,共享大巴市场才开始被大家重视起来。从乘客的反应来看,也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人数才开始慢慢多了起来。 市场开始关注之后,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会被无限放大,体验过程中很多问题是之前并没有预料到的。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也会跟这些共享大巴创业团队聊一聊。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盘点:出行新领域,拼大巴市场全景剖析

· Jul 17, 2015 333

(本文转载自 钛媒体)7 月 16 日,滴滴快的旗下巴士业务「 滴滴巴士」 将在北京、深圳上线。这意味着已经试运营了多时的滴滴「 直达班车」 正式「 转正」。而从整个拼大巴市场来看,滴滴其实迟到已久。在这个市场中,已有嗒嗒巴士、考拉班车等垂直创业公司在提供类似服务。 本文无意比较各家巴士业务的优劣,而是在盘点入局者的基础上,对比国外类似的巴士业务运作模式,来着重谈谈拼大巴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 入局者盘点 1. 嘟嘟巴士 背景:成立于 2015 年 1 月,隶属于深圳市乐途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刘逸洵。 融资:今年 6 月,嘟嘟巴士宣布已获得梅花、险峰机构 1200 万元的 preA 轮融资。据嘟嘟巴士 CEO 刘逸洵介绍,嘟嘟目前已经在深圳铺展 200 多条路线,覆盖科技园和华强北等重点 CBD 区域,在线用户达到 4.5 万,而且满座率均在 83%以上。 特色:周边游、机场快线 区域:深圳 票价:约 6-10 元 2. 嗒嗒巴士 背景:成立于 2015 年 3 月,隶属于深圳市六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瑞金。 线路:目前在深圳已开通 200 条上下班线路,覆盖 4 万多白领上下班人群。 融资:今年 5 月,嗒嗒巴士发布消息,项目融资进展顺利,公司在 40 天内顺利拿到 500 万的天使轮和 3700 万的 A 轮融资。 区域:深圳 票价:约 6-8 元 3. 考拉班车 背景:成立时间不明。隶属于北京考拉生活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敏。 模式:考拉班车有像银建这样大的在内的共 1000 多个供应商,而考拉班车当前的做法是租用这些车辆,提供出行服务。 区域:北京 票价:5-8 元 4. 哈罗同行 2014 年初,在北京中关村诞生。 区域:北京 特色:摆渡车 5. 接我云班车 2014 年成立于,隶属北京浩翔快线科技有限公司。2014 年 12 月推出 O2O 班车服务「 接我云班车」 产品 融资:2014 年 7 月,接我拼车获得策源创投、真格基金等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区域:北京 票价:约 2-7 元 6. 滴滴巴士 背景:滴滴快的旗下业务,此前已经历过滴滴「 直达班车」 的试运营。 区域:北京、深圳 票价:7-13 元 以上为目前主要的拼大巴入局者。当然,还有一些公司,由于资料搜集时间限制,尚未一一录入,还请谅解。 几个关键问题 1. 突然情况预案 与地铁不同,拼大巴市场里的班车无一不是地上行驶,这就使得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路面交通情况的复杂性而导致的迟到,以及车辆突发故障等问题。而以企业班车为主的拼大巴市场,主要做的就是为白领提供一人一座的准时上下班接送服务。一旦出现班车迟到或车辆故障怎么办,目前行业内尚无相应的突发预案。 嗒嗒巴士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首站迟到的情况下「 请乘客采用其他交通出行方式,嗒嗒巴士将补偿同等票价 3 倍代金券。」「 若遇车辆故障,乘客可打车上下班,考拉班车全部承担。」 如出一辙的是,考拉班车在服务承诺中指出「 若遇车辆故障,乘客可打车上下班,考拉班车全部承担」。 而像接我云班车等,在其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尚未发现有针对预案的解决方案。 这里的问题在于,让乘客自行打车上下班是最理想的解决问题之道吗? 大家都知道,每逢上下班高峰,最难的不是挤公交地铁,而是压根就打不到车。因此,上述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而突发预案实际上是一道 LBS 大数据和技术问题。国外的 Leap 就会实时地更新公交车经过的站点以及剩余的座位等信息。这一点,其实做起来也不难。 2. 上座率 既然做的是公共交通,上座率自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尽管现在整理公开的信息可以发现,目前这些拼大巴 app 的上座率大都在六成到八成左右。如此看来还好。但随着拼大巴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当线路出现同质化,行业竞争恶性化之际,上座率就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3. 体验问题 刚才提到的同质化问题其实不容乐观,随着像滴滴快的这样的巨头入局,线路设置的同质化不可避免。而这种情况下,除了沿用打车补贴这种战术外,用户体验上的差异化方才是个中关键。至于如何提升客户体验,可以是送每位乘客一瓶矿泉水,也可以是提供乘车中的增值服务,比如免费 wifi。当然,还有更多你想不到的打造差异化用户体验的策略,这个稍后本文会加以阐述。 4.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