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发布新车 U1,他们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特斯拉 Model 3」

· Apr 13, 2017 333

小牛终于开发布会了,这次和以往一样,小牛请来了媒体、经销商和粉丝,创始人 Token 依然很有激情,演讲 PPT 依然很有设计感。 说实话,小牛的发布会逼格可能要赶上某些汽车品牌发布会了。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新品「U1」,一辆能够上牌的电动车(符合国标),这也是小牛强调的卖点之一。 在发布会开始,小牛先放出了用户的「 差评」。看着满屏不带马赛克的吐槽,我倒是很佩服小牛的勇气,能这么干的公司还是少数。 能上牌!能上牌!能上牌! 先说产品,U1 看上去很轻巧,依然带有小牛 N1 和 M1 的设计元素,比如前大灯、刹车灯、覆盖件的轮廓等等。第一次见 U1 的人,起码能认出来它是一辆「 小牛」。相比之下,这是很多友商做不到的。Token 坚信,产品是设计价值最好的体现。 设计:U1 的理念是钢管决定车身外轮廓,即「 车架就是车身,车架就是外型」。对比一下同类产品,大多是用一堆塑料覆盖件将内部钢架包裹。U1 的轮廓看上去很简单,不像很多产品那样「 张牙舞爪」,然而这种「 简单又好看」 的设计才是最难的。 小牛的设计是最令人折服的一点,从 N1、M1 到 U1,小牛的产品起码能让你在大街上眼前一亮:「 看,小牛。」 对了,外壳可定制,比如下面这辆: 参数请看下面这张图: 60km、45km、40km,续航不算长,电机也不算强劲。在有了 N1、M1 和 N1S 之后,U1 的定位更像是一个买菜车,充电变得更频繁了,不过电池也变轻了,只有 6.5 公斤。 价格: 如果你要买的话,推荐 60km 或 45km 车型,因为这两款车除了续航更长之外,还有瑞士 Ublox 高性能芯片、空中升级功能和六轴传感器。 从性能来看,这就是一辆「 买菜车」。之前的小牛 N1 和 M1 储物空间实在堪忧,但 U1 截然相反。 U1 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全车身有 30 个改装挂点用来固定外挂配件,小牛希望 U1 是一个「 平台」。这些配件包括车筐、后靠背等等,当小牛设计副总裁 Carl 将 PPT 切换到下图这页时,大家欢呼了起来,太实用。不过,目测很快就有非小牛官方出品的「 淘宝货」。 防盗,U1 不需要机械锁,自带电子引擎锁 E-Motor Locker 锁,利用轮毂电机的扭矩将后轮制动。如果有人搬动车辆,U1 会给车主手机发警告。定位方面,U1 采用了第三代 CLOUD ECU 智能中控,车规级 GPS 芯片;MEMS 6 轴传感器,可以提供精确到 0.5 米的异动。总之,定位更加精准了。 上牌:按照国标规定,一辆能上牌的电动车起码要有可脚踩的传动机构(即脚蹬子和链条),极速 20km/h 以下。 小牛 U1 有链条,随车赠送脚踏,装上真的能靠人力前进。在你去上牌的时候装上,上完牌拆了就行。在出厂时,U1 的极速不超过 20km/h,同样是上完牌后可解锁限速。 下图即脚踏的安装位置: 在国标之下做出一辆好看的电动车,无异于带着脚铐跳舞。 售后,小牛有个自己的论坛,汇聚了很多粉丝,也涌现了不少用户的抱怨。为了解决售后问题,小牛在不断扩张自己的线下网络,下面是他们在接下来 12 个月内的小目标:  U1 之后的思考 U1 发布会上,Token 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小牛电动向牛电科技跨越的重要一步。」 看来,小牛也要做一家「 科技公司」 了,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电动二轮车公司。 现在全国小牛用户已达 22.3 万名,累计了 2.9 亿公里的行驶里程,依靠这些数据,小牛也在不断优化 FOC 控制器算法。另外,小牛当初的防盗定位技术,已经进化到了第三代。 联网+个人交通工具,让我想起了摩拜。这次参加小牛的发布会,我就是骑了一辆摩拜去的。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名小牛的粉丝,幻想着每天骑着小牛 N1 通勤。如果没有摩拜,这次去发布会之前我肯定这么想:如果有小牛就好了。 确实,摩拜等共享单车的出现,让人们又多了一种选择。受影响的不仅是各种平衡车、滑板车,还有小牛这样的电动化个人交通工具。满大街的共享单车,已经让不少用户放弃了「 拥有一辆车」 的想法,即使它是电动车。 在小牛的早期用户中,不少本身就是摩托车爱好者,每次发布会场外都停不少大排摩托。2 年前的 N1 确实是很惊艳的产品,不过最令人头疼的还是上牌问题,去年发布的 M1 面临同样遭遇。 在上海,前段时间相关部门叫停了 M1 上牌,这也导致已经购买的用户不能合法上路,小牛不得不宣布回购(用户也可以将 M1 换成 U1)。 在这种情况下,再做一辆续航更长、性能更强的电动二轮车,显然进一步缩小了自己的市场。U1 变得更轻巧,价格更低,同时更实用,扩大了购车的目标群体。另一方面,也和宝岛、爱玛等品牌直接竞争。 早期 N1 的出现,已经为小牛树立了不错的品牌形象。如今推出亲民版车型 U1,让我想起了特斯拉的套路:推出革命性的产品 Model S,立马研发下一款亲民车型 Model 3。 U1 同时也是小牛的一张「 底牌」,万一哪天相关部门真的开始整顿电动二轮车市场,禁止生产超标车,起码小牛不用慌。 其实我们也应该感谢小牛,让我们知道原来电动二轮车还可以是这样的。 … 继续阅读

小牛今天发布的新品 N1S,怎么看都让我觉得像 iPhone SE

· Aug 16, 2016

今天,牛电科技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第三款产品——小牛 N1S,也就是小牛 N1 的升级版。 在此之前,他们发布了不同于 N1 设计的 M1,而 N1 随之停售。不过,其实仍然有很多用户依然钟情于 N1 的设计,因为 M1 实在是「 太小了」。或许是这种怀念的感情太过强烈,小牛选择「 复刻」 并升级了 N1 车型。 N1S=N1+M1 和往常一样,小牛发布会的开头依然是谈了谈现在的交通如何拥堵,多么适合骑小牛出行。确实,在北京这种地方,开车不一定比骑电动车快。出行成本和情怀暂且不谈,可能大部分更关心的是,N1S 和之前的 N1 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一段来解释这个问题。 从外观上来看,N1S 和 N1 并没有两样。如果你不去注意车侧的铭牌,会很难区分出这两款车。那些买不到 N1 的用户不用失望了,而对小牛来说,沿用 N1 的外观模具,怎么看都是一个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理解不了的话,请参考苹果对于 iPhone SE 的处理方式。 再来说说内在。N1S 的标配,仍然分为都市版和动力版,续航里程分别是 80 和 100km,并且动力水平有所差异。小牛天猫官方旗舰店显示,N1S 都市版售价 4999 元;N1S 动力版售价 5999 元。动力版的电池容量为 26AH。 值得注意的是,小牛这次的宣传中出现了「 续航 140km」 的字样。一开始,不明真相的我们以为是他们大幅提高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实际是,如果你想要获得 140km 的续航,得去小牛官网商城里购买「 NIU N1 60V34Ah 大锂包 」,也就是一块重 10kg 的锂电池组,价值 3398 元,用它来替换车子的原配电池,实现这个续航数字。 其实在 N1S 推出之前,这个「 大锂包」 就上市了。「 大锂包」 对于小牛来说,代表了他们最高的电池水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140km」 的测试条件是这样的:「 都市版放置 60V34Ah 电池,骑行者体重 50kg,温度 40 摄氏度,速度 20km/h 匀速不间断骑行」。 而在人机交互和人性化配置方面,N1S 更趋近于之前发布的 M1,比如加入了转向灯自动熄灭功能、电子边撑开关、自动大灯等功能。 N1S 和 M1 一样,都摒弃了原来 N1 上面一些不太科学的交互设计。比如,骑着 N1 想要进入定速巡航状态,需要保持油门几秒钟,而 N1S 则像 M1 一样改为一个按键;N1 在切换动力档位时,需要转动一个旋钮,这在骑行的时候很不方便,N1S 也改为了按键。 还有一点:很多人更喜欢 N1 就是因为它可以带人。不过在 N1 上,如果你想要带人,要么俯身用手打开车身后部的踏板,要么后座的人坐上去之后用脚把它打开(需要一定技巧…),而 N1S 的后座踏板,只需用脚一敲就能自动弹开。 之前在评测 M1 的时候我们提到过,M1 的很多设计更趋近于汽车的交互思维,N1S 延续了这些设计,自然也在骑行体验上比 N1 更趋近于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骑行质感。 总体来说,对于那些喜欢 N1,但是苦于无处购买的人来说,N1S 的到来正是时候。 N1S=iPhone SE? 不过,看到 N1S,可能有些翘首以盼的小牛粉会有些失望,这种心情,大概就像看到苹果发布 iPhone SE:新品很好,但是不足以让人 exciting,甚至有「 换汤不换药」 的嫌疑。 而且,细心的人会发现,N1S 相比 N1 的起价高了 1000 块。之前有人说小牛卖 N1 基本是亏本,从 N1S 的这个定价来看,情况可能也确实如此。 所以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说 N1 是打开市场的产品,那么到了 N1S 上,小牛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得利润。在 N1 的基础上做 N1S,在研发、生产方面的投入会十分经济。 而从产品和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还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提升产品稳定性,降低故障率? 我其实是一个小牛的潜在用户,不过,在长时间混迹小牛论坛后,用户反馈的各种产品 bug 让我担心小牛的质量问题。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官方论坛看看,就会知道小牛用户遇到过多少种故障代码。 … 继续阅读

VOL.108:电动车辣么多,为啥你总是非小牛不可?

· May 23, 2016 333

这期节目中我们的设备一直处于一种随时要 GG 的状态,所以请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别把声音开太大!别戴耳机啦! 很多人都痴迷于小牛的外型,同时也被他们的科技配置所打动。但是真的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这个市场电动车那么多,真的就非得小牛不可吗? 其实说实话,论技术不一定谁比谁牛逼呢?但是小牛在这一局,偏偏就赢在了他们年轻的思维上!他们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希望骑什么样的车,并且花很多的功夫去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单凭这一点,小牛就一定会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可能很多成熟的电动车企业都非常不屑于小牛的小胜,但是不得不承认,小牛的高强度曝光也影响了传统电动车行业对于营销的固有态度。想知道这些企业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仔细听节目吧! 记得点赞打赏和评论哦! 本期人物介绍: Jesse——GeekCar 最帅记者(这个称号当然是他自己起的!)。这个外表正经的小伙子,内心非常的傲娇。当然,他性格里那些阳光可爱积极向上等等赞美的词,就不用多说了···之所以这么赞美他,主要是怕说得不好被他打···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新出行 | 骑过 200 公里小牛 M1 后,我来告诉你它是一辆怎样的车

· May 17, 2016

「 小牛电动」,从来都不是一个缺少话题的品牌,但我们今天更想聊聊它的新产品「 小牛 M1」。 最近,我们拿到了一辆小牛 M1,并和它相处了 5 天。在这 5 天的时间里,我去哪都会骑着它,替你们体验了各种骑 M1 会遇到的「 极限场景」。比如骑到 0%的电量、雨天骑车、骑 M1 带人,还有骑 M1 带人上天桥… 在测 M1 之前, 我也曾长测过 N1。从产品角度来说,这两款车「 性格完全不同」。 小牛 M1 都有什么不一样? 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牛搜集了很多来自 N1 用户的数据,设计出了现在的 M1。用创始人 Token 的话说,M1 更像是一个「 带点激情的更好玩的工具」。 一、设计: 作为一名外观党,先来看看它的颜值。直观上来说,M1 真的瘦了很多,更小的座椅,更短更窄的车身。车把更整洁,取消了以往 N1 上外露的刹车油壶以及外露的螺丝。同时,也取消了后座的踏板。经过一系列减重,M1 的重量处于 55.4-59kg 之间,挪车轻松了很多,但过减速带颠簸很明显。 在遇到不高的台阶时,你可以停下来抬起车头,再拧油门就能过去。M1 的离地间隙更高,不用担心托底。在下天桥的时候,如果是推行,比 N1 更加容易控制。之前推 N1 在下天桥的时候,车太重,很难把控好方向,跑偏了很难拽回来。 骑着 M1 在路上,有很高的回头率。在我停下来拍照时,一位蹬三轮的大爷还特地停下来,问了问我这是什么车以及多少钱,「 这车设计好,简单!没别的电瓶车那么复杂」。 我们在办公园区里抓获了一只野生 N1,把 M1 和它摆在一起, 就可以直观的看出来二者的外观到底有哪些差异: 二、动力系统: 动力方面,小牛 M1 只有两个档位,分别对应 23km/h 和 40km/h。关于限速,在小牛的论坛里有一个统计,有 35.44%的用户认为 45km/h 的速度是够用的,57.35%的用户需要更高的速度,其中 19.81%的用户是因为路况允许。 电池的设计也有了改观,增加了充电指示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在以前给 N1 充电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到底充了多少电。 M1 的电池、BMS 都是重新开发的,强化了电子防盗系统,甚至还增加了 OTA 功能。 三、智能化细节: 在 M1 这辆车上,引入了一些已有的「 汽车思维」 来设计,比如智能大灯、自动回跳的转向灯、双闪。这一点我很喜欢,虽然骑着是两轮电动车,但还是体会到了「 驾驶感」。另外,M1 的定速巡航设置成了一个按键。原来 N1 需要拧油门到一定速度,保持几秒钟。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说:M1 带有转向灯优先功能。意思是说,当转向灯处于双闪状态时再打转向灯,系统会自动切换到转向灯模式。这个功能也是从汽车上学来的,而且,甚至都不是每个车都有的配置,一般见于比较追求安全细节的某些高端品牌上。 智能车撑给好评,只有车撑收起时,再按下启动键才能骑。这样的操作逻辑,可以防止粗心用户忘记收车撑就骑走。另外,M1 的后挡泥板变成了双侧支撑,之前 N1 是单侧的,时间长了会有「 歪屁股」 的效果。(注意看下图右侧的 N1)M1 还有比较「 中二」 的一点,就是内置了 8 种转向音效,有青蛙叫,木鱼声,马蹄声等等。这也算 Token 的一点「 小偏执」 和「 恶趣味」,他说原本的音效调节方式,想做成「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你应该买哪款小牛 M1? 小牛 M1 的配置很多,分为 M1Lite、M1C、M1S 和 M1Pro,分别对应 50km、80km、100km 和 120km 的官方宣称续航,售价从 3299-6299 元不等。当然,各个版本配备不同功率的电机。我们拿到的是 M1C 版本。 不同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电池容量、电芯是否进口、屏幕材质、烤漆等方面。M1lite 使用的是国产电芯,M1C 及以上的版本,使用了松下、LG 化学或三星的电芯。M1lite 和 M1C 的屏幕是 HTN 普通材质、国产烤漆,M1S 和 M1Pro 是 FSTN 全视角 LCD、CMW 进口 PU 烤漆。 如果你对 M1 感兴趣,我们推荐你买 M1C 及以上的版本。M1lite(也就是乞丐版),科技配置基本没有,400w … 继续阅读

小牛从方变圆,圆方怎么看?

· Apr 21, 2016

今天,在牛电科技的新品发布会,有两件事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新的小牛—M1,变小了、变圆了;第二,我竟然在会场入口遇到了过气网红圆方和大仁。 「 圆方啊」 大仁还是一如既往地带着慈祥笑容,「 马上要发布的小牛 M1 是要变大还是变小,你怎么看?」 圆方拱了拱手:「 末将以为,牛电今年在上海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北京总部从 40 人增加到 200 人,常州的生产基地也从月产 2 万台扩张到 5 万台。以此类推,M1 应该会变大」 「 非也,非也」 大人一边捋着神秘的胡子,一边步入了会场。 大仁说,M1 灵魂已上线 再见到两位正好是 M1 出现在展台上的时候。「 大仁真乃神人也!」 圆方指着台上,「 这 M1 还真是比小牛 N1 小了不少,看上去更圆润,更轻巧,更短,不过感觉没有 N1 那么大气、稳重了。」 大仁点了点头:「 你感觉颜值怎么样?」「 继承了 N1 的『 天使眼』 一体式大灯,车体 A 面没有一颗螺丝,只由三块大型塑件组成,颜色扩展至红黄蓝白灰,而且用了三层漆面,还是很感人的。不过末将有一事不明,token 介绍的这个 soul line 是为何物?」 「 哈哈哈哈」 大仁先是智慧地一笑,「 本官以为,这一方面是小牛产品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另一方面,孟子有言— 四轮承载肉体,两轮承载灵魂,M1 带着这条灵魂腰线,你骑上去,滴,灵魂已上线。」「 啊……大仁所言极是。」 大仁说,M1 长度不够技术凑 「 圆方啊,M1 这长度你骑上去尚可,可妹子坐在哪儿呢?这和 N1 相比缩水的后座扶手和消失的脚踏板,摆明了就只能趴一条单身狗。」「 这……」「 其实简配的还不止这一点,M1 都市版和动力版的官方续航比 N1 各减少了 10km,电池移到了坐箱里,储物空间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甚至连 N1 上放水瓶的空间也因为瘦身消失在了面板里。」「 看来大仁并不欣赏小牛 M1 啊」 「 此言差矣,你看看此番定价。都市版和动力版和 N1 一样,依然是 3999 和 4999,续航只比 N1 动力版多出 20km 的 pro 版则高达 6299,至于首次登场的青春版,续航减至 45km,价格也只降低到了 3299 而已,其中,不是有隐情就是有蹊跷啊。」 大仁微微皱了皱眉,「 果然,M1 的技术肌肉还是很结实的:大灯采用呼吸式缓缓打开,避免闪到对面行人和车辆,结合陀螺仪的转向灯可以自动回位,并且集成了双闪功能;钛铝合金边撑在打开时自动开启驻车档;N1 上若隐若现的定速巡航功能也终于实现了,并且有了独立按键;电池和充电器经过了重新设计,新的电池包仅重 8.3kg,还首次提供 3 小时快充模式。」 圆方又是一拱手:「 大仁明察秋毫,圆方学习了。」 大仁说,牛电撩牛油技巧一流 「 圆方啊」 大仁开始起身往外走,「 透过这辆 M1,依你看牛电哪方面实力最强啊?」「 设计和技术?要不然就是互联网思维?」「 依本官看,恐怕并非这两者。乃是撩粉丝的技巧,你看看牛油们,哪一个不是被撩得不要不要的?」 「 你看,和草莓音乐节建立音乐合作计划,给牛油提供门票、接送大巴、专属互动区,这是充值逼格。」 「 你再看,发布牛油会城市徽章,叮嘱佩戴徽章的牛油骑行时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充值情怀。」 「 逼格和情怀都有了,根据论坛里牛油对于 N1 小毛病的抱怨在 M1 上做出修正,比如 N1 的挡泥板因为只有单边支撑,很容易歪斜,而 M1 的挡泥板默默换成了双侧支撑  。这,就是充值关爱了。这三步曲堪称教科书式的撩粉丝技巧,拿去撩妹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圆方的眼中不知何时竟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动「 那大仁,下个月朝廷发了饷银,咱们赶紧来一台吧。」 「 哈哈哈哈」 大仁捋着神秘的胡子进场,又捋着神秘的胡子离场,「 我啊,还是更喜欢 N1。」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同样卖 4999,众筹网站惊现「山寨」小牛

· Feb 01, 2016 333

前几天,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我看到有人 po 出一辆电动车的侧面图。没有点开大图的情况下,我下意识的把它看成了小牛 N1。 不过,这其实并不是小牛 N1,而是一家叫做莫拉克的公司生产的电动车,产品名叫「 牛牛智能电动车」。从朋友圈信息来看,这辆车拥有蓝牙连接手机 App、一车一 ID、锂电池、100km 续航、GPS 定位防盗等功能,众筹价格 4999 元。 观众朋友们,这样的配置眼熟么?很明显,小牛可能是被人「 逆向研发」 了(小牛表示躺枪),而且价格和小牛动力版一样。不过,一张图片给出的信息量太少,我决定详细了解一下这辆牛牛智能电动车。 又是「 逆向研发」? 在某东众筹的页面,我很容易找到了这辆电动车。页面显示正在众筹阶段,已经筹集了 130 多万人民币。除了 20 辆 4499 的价格之外,牛牛智能电动车的众筹金额从 4999~6499 不等,直接对标小牛 N1 动力版。 先不谈性能配置,整辆车的外观透出浓重的「 抄袭感」。除了前脸的大灯和车身主体结构线条之外,我很难找出太多差异化的部分。相信大家只要不是因为营养跟不上眼花的话,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 再看性能、功能。这方面目前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无论是 App 连接查看车况、GPS 定位等等智能化的功能,都是很多产品上都存在的,没啥可吐槽的。 但硬件配置上,双方的差异就相对明显很多。例如牛牛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电机(最大扭矩大于 70N·m),这和小牛的博世电机(功率 110N·m)等配置就明显差了一截。 另外一个重要的部件——电池,莫拉克的这辆车选择的供应商是星恒锂电(联想控股),60V24AH,600 次充电循环,100 公里续航。从参数上来看,和小牛的 60V、26AH(动力版)差不多。不过莫拉克的产品使用的可能不是 18650 电芯,至少在星恒的官网产品列表里没有看到类似产品。 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三电肯定是最核心的技术,这决定了产品的性能。 传统厂商的「 逆袭」 在莫拉克官网,我发现他们的产品线基本覆盖了两轮电动车、滑板车、平衡车、三轮低速电动、三轮运货车等等各种品类,公司成立时间也有 13 年,位于杭州。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电动车的各项技术、装配等工艺都已经十分成熟,产线肯定也处于稳定状态。以这样的条件,莫拉克攒出一辆电动车的技术难度其实没那么大。 如果说存在最困难的部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肯定是外观。毕竟这类厂商的产品,往往实用性会优于美观性(或者说大家对美观的看法不同)。因此,模仿一辆市面上大家公认做的还挺好看的车,可能是最快也是最方便的解决方案。 所以如何打造一辆 4999 的智能电动车?对于很多没有核心技术或者优势的企业来说,显然不仅仅是抄个外观然后定价 4999 那么简单。 不过从这个案例也能看出来,传统厂商已经开始套用互联网公司的「 新产品」 外观来做自己的产品了,之前我们在上海也看到了仿造小牛 N1 的产品。 小牛号称要「 颠覆」 传统电动车,现在,那些传统电动车企业也开始「 反击」 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个人电动交通工具通勤日记(3)——小牛 N1 电动踏板车

· Sep 02, 2015

北京单双号限行了,但是电动车除外。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就找来了几辆电动车。一是为了解决限行期间的通勤问题,二是想看看,每天用他们代步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确切的说,我们找的这几辆车,应该叫「电动个人交通工具」,三个主角分别是云马 X1 电动折叠车, Tsinova(轻客)智慧电单车,以及小牛 N1 电动踏板车。 我司同事轮番「临幸」了他们,每个人都有话要说。聊了 云马 X1 和  轻客  之后,最后来看看小牛 N1(都市版)。 产品关键词:胡依林,李一男,定速巡航,3999 元,BMS 电池管理系统,博世电机,锂电革命,续航 80km,最高速度 45km/h…… 小牛 N1,一辆让人又爱又恨的车。 小牛的设计很美,我个人对它赞不绝口,辨识度也很高。骑在路上经常有人找你聊几句关于小牛的事,从年轻白领到西北拉面馆老板都有。对于小牛的硬件参数,网上说的已经很多了,不再赘述,重点来说说我对小牛的个人感受。 小牛的加速很快,实在是城市通勤的福音。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很强的加速能力才能虎口脱险,比如后面的大公共要靠站了……除了加速能力,「 定速巡航」 也是很科学的配置。在北京的胡同里,在长安街,定速巡航可以让我随心所欲地刷街。 由于电池组在踏板下方,小牛的重心很低,加上 80 公斤沉重的车身,骑起来很稳。于是,在过弯的时候你可以做出摩托车式的压弯动作,面对路肩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直接骑上去,骑起来还是很好玩的。 无论是设计,还是实际的骑行感受,小牛 N1 都很有 Geek 范儿。 需要提的一点是,小牛远比你想象的重,重的很难去推它。但我觉得它的重量也并不完全是缺点,因为太轻的车身会影响骑行感受。 做工细节方面,有一点必须吐槽,就是雨后螺丝居然会生锈。相对于我对小牛的期待来说,这一点是出乎我意料的。 总之,这次测评过后,我心中只有三个字:「 买买买」。 记得小牛 N1 电动车刚刚发布的时候,我还写了篇文章评论他们在发布会上玩弄概念和情怀,这次算有机会真正来一次在生活场景下的长测,我保留当时的意见,但用一句话来评价它,我觉得在我真实的生活场景中,N1 是一辆非常完整、实用、可靠以及耐看的电动车。哦对了,再加一句,实在! 我家距离单位 18km,和这次测评的其他几辆电动出行工具相比,N1 对于我来说是最实用的一个,满电的 N1 理论上完全可以跑三次这个距离,甚至更多。 由于上下班路况较好,我比较喜欢用 3 档 45km/h 左右的速度巡航,基本秒杀路上所有的电动车(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此速度下行驶一定要带头盔和风镜);但是在 3 档的情况下,这辆 N1 并不能完成我上班距离的三次行驶,跑更远的里程需要保持在 1 档(最高 22km/h)或 2 档(最高 36km/h)下行驶。如果你不在意速度,N1 的行驶里程达到 60km 左右是没问题的。 这里有必要表扬一下 N1 的定速巡航功能,我上下班的路况较好,所以通常是全速行驶,只需把油门拧到一定速度保持 5 秒,松开即可,N1 就会保持一个速度行驶,遇到刹车或者加速的情况定速巡航解除,完美解决了骑摩托车时右手酸痛的问题。 但是当我拧「 油门」 前段时感觉「 旷量」 较大,这点可能为了避免停车时误碰突然起步造成危险,但在骑行中,加速响应很受影响。 N1 稍庞大的体型和车重会给骑行者带来更多信心,座垫的舒适性简直了!骑起来根本不会觉得累,过减速带的时候也不用换屁股了。只不过这辆测试样车的后挡泥板显然不够长,下雨天骑回溅一后屁股泥(据说量产版已经改进)。 车身脚踏部分比较宽大,这就导致过弯动作大时有可能会蹭到左侧底部的车支子。刹车没有那么线性,灵敏但并不舒服。 不得不说虽然 N1 的外观并没有我想象当中那么惊艳,但是那颗头灯就可以赚足回头率,而且细节做工很好,很耐看。当然你无法用汽车和摩托车的标准去衡量它,但和大街上其他的电动车相比… 不说了,我去订购了! 小牛就是好! 可能是因为我有容易成为脑残粉的体质,我对小牛的感受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第一眼看上去,市面上的电动摩托车基本上都有着比小牛更复杂的车身线条和更繁多的色彩,但那种浓厚的「 杀马特乡村非主流风格」 实在难以和小牛的简洁明快相提并论。 全 LED 前后灯组,平滑简单的几何结构以及粗壮厚实的车体都有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尤其是这种看得见的稳重,会令人感觉这款产品制作扎实、驾乘安全。 上车之后立刻会感觉到减震系统下沉了一下,之后的骑行中也证明了它的确能有效过滤掉城市道路中常见的颠簸。车座软硬适中又相当宽大,即使坐上两个人还有足球场一样充裕的空间。 拧钥匙启动,LED 显示屏很有质感,装逼的同时还能顺便把信息显示得很全。车一走起,感觉就来了,首先是车重给人以十足的信心,过弯或者是左右倾斜扭转都会保持平稳的状态,即使单手骑行依然可以轻松稳住方向。 其次,慢得连风声都听不到半点的一档确实省电,足够我磨磨蹭蹭回到家;拨到三档,立刻让人觉得快得可怕,别说是秒路上的电动车,超过不少低速行驶的汽车也不在话下。虽然总是害怕自己下一秒就车毁人亡,但真是超级爽! 小牛打动我的主要就是帅和快,所以宽大的储物空间、设计合理的操作按钮、轻便好拎的电池、包括各种定位各种信息的 App 对我来说都只是锦上添花,毕竟作为电动车,好看又好骑就足够了。 那缺点呢?一开始我是拒绝说缺点的,因为真的不容易想到。通过深入「 挖掘」,终于找到俩。第一,重虽稳定,但也有缺点,当我不得不把车挪上路沿石一类的高台时,根本搬不动啊喂!只能靠开电门硬冲啊喂!托底难免嘎啦嘎啦心在流血啊喂!很容易冲过头撞树啊喂!第二,车能定位防盗,但是在这样一个瞄准细分市场、偷电动就偷电瓶的时代里,能不能把电瓶也装个防盗呢? 总而言之,上述两点小缺点根本挡不住我对小牛的爱,对我而言它就是电动车行业中的「 苹果」。 作为短腿星人兼胆小星人,我只有一句话:我!并!不!敢!骑! 就算你说:叔叔啊,腿迈开大胆往前骑,我也不可能骑一个比自己整整重一倍的车! 就算外观秒杀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我也不可能骑一个比自己整整重一倍的车! 就算大灯很骚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我也不可能骑一个比自己整整重一倍的车! 就算他们说这车骑着很稳,减震巨棒,我也不可能骑一个比自己整整重一倍的车! 你说我胆小?不不不,我就问你一句:那啥,车倒了,你来扶啊?(最终,我们用这三辆车进行了一次「 无差别」 竞赛,而且还有一个神秘产品加入,你问比赛结果?接着关注我们咯。)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Weekly」滴滴说,这周我要刷屏

· Jun 07, 2015 333

从周一开始,滴滴就开始了一周的刷屏进程。6 月 1 号,顺风车正式上线了,然后隔天就被北京的有关部门进行了联合约谈。对于滴滴来说,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有关部门开始对专车公司动手了。当然滴滴也没有闲着。在 4 号那天,滴滴首先宣布了和北汽的合作。双方在车联网,无人驾驶,新能源以及企业用车四大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同时,「 周一免费坐快车」 活动也取消了。这两点可以看作是滴滴对于约谈事件的表态,想要给市场信心,也向政府表明态度。 在儿童节那天,李一男和他的「 小牛」 电动正式发布了。这辆吸引了行业内无数目光的产品,由于李一男的「 主角光环」 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不过产品发布之后,反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 酷炫」。售价 3999 以及 4999 元,也没有触及大众的 G 点。考虑到锂电池的成本以及整体用料,这样的定价算是物有所值。这么说吧,小牛电动应该是一辆好用的车,但不适合装逼。 本周的硬件除了大件的电动车之外,也有小而美的智能手表。出门问问发布了 Ticwatch,这家以语音技术起家的公司终于发布了自己的硬件。当然在我看来出门问问的核心还是 Ticwear 3.0 的操作系统,硬件只是为了更好的为整个软件服务。纯圆的表盘加上黑下巴的消除,仅从外观上就比 Moto 360 有着不小的优势。再加上感人的 999 元售价,性价比可以说是极高。中文交互的优势也是对于中国用户最大的吸引。趁着苹果表正在教育市场的时候,Ticwatch 也给了用户以更低成本去体验这个还算是「 新兴」 的智能硬件。 易车和观致也发生了一些关系,当然结合的点还是在卖车这一块,叫做「E-观致」。易车在汽车电商的路上越走越远,观致也想在卖车的有着更多尝试。合作模式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观致会将观致 3 五门版的独家销售权交给易车电商,售价也会是 9 折优惠。用户也可以利用微信预约试车再决定购买。可以说这种模式将线上销售的优势完全体现了出来。对于销售疲软的观致来说,这次合作是一种新的尝试。而对于易车,也是电商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和探索。 从 6 月 1 号起,北京的纯电动车开始不限行了。Elon Musk 也在最近拜访了北京市长王安顺,这可能会促进特斯拉在北京免摇号的进程。以北京用户的消费能力来说,仅凭不摇号其实就可以促进特斯拉的销量。或许现在已经有很多揣着钱的人,就等着北京政府正式宣布这个消息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发布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附录中的《试制样车技术要求》。这个表格在技术指标方面列出了三大块的要求:动力、轻量化、经济性。不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微型电动车,这份要求的制定对于这些造车企业的要求都更加细化了。这对于规范市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促进了车辆质量的提升。 这周五,北汽提出了「 卫蓝众享 A+ 计划」,整个计划涉及了三个领域,分别是分时租赁,电动物流以及充电桩。究其本质,这也是新能源车相关的不同应用角度。用户通过这个计划,能从不同的使用情景直接体验电动车的优势。选择从这些点来切入,北汽想做的也很简单,就是把车更好地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