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设计为何五花八门?

· May 14, 2015 333

(本文来源:汽车之家说客平台,作者凌然)对于五月份上市的新车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上市新车最具有吸引。像跨国企业的诸多新能源汽车,开始以高新科技与设计取胜;而国内新能源汽车也在不断的推新,力求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这就表明,新能源汽车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使用,已经呈现出不同与以往的新格局。同样也需要看到,新能源汽车,尽管都是冲着新替代传统能源的制造而来,但设计上还停留在五花八门的阶段。特别是对企业来讲,更存在着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在新能源车市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新设计势必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推新设计,还处在各种尝试阶段,所以,这确实是令企业感到有些头痛的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设计的问题上,现在在国内外市场早已形成了变革的趋向,无论是过去以丰田普锐斯、通用沃蓝达为主的新能源车造型、还是宝马 i 系列为主的唯美设计理念,以及国内比亚迪为主的新能源汽车设计趋势,都使新能源汽车设计带来了更多的不同凡响。而这些设计,是否是未来的新能源设计的方向尚不好说,但已经出现的新变化,却是有目共睹的。到现在为止,新能源汽车设计也仅仅处在过渡时期,所以,对于消费者除了需要有耐心等待以外,只能够盼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广泛普及以后,新能源汽车设计才能够以成熟的面貌出现。 现有新能源设计为何是过渡阶段? 对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设计,虽然大家都已经认可了车身的白色与绿色,或许还会略带些蓝色,但从整体造型上看,仍然未对新能源汽车做出特殊的区别。无论是主流制造,还是后发企业,都基本停留在车身的固有形式。像丰田、通用等老牌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理解,还略带有变革的进行着设计;而像特斯拉、比亚迪等新生代企业,更是沿用着以往的设计,这就不能不使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呈现出各自为战的局面。这样的对待新能能源汽车设计,虽然不能区分出谁好谁不好,但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设计的过渡阶段,确实存在着不一样的设计特点的。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演变来看,新替代能源就是以不同的动力驱动模式来替代现有的模式,当然,除了双模动力所赋予的新能源汽车任务,仍处在相应的技术过渡阶段以外,电动车或氢能源汽车,已经全部改变了整体的技术。所以,市场也就自然需要新设计能够顺应发展涌现出来。然而,也需要意识到,新能源过渡阶段的技术仍旧占主导地位,所以,现在的新能源车设计阶段无论是允许百花齐放、还是企业个性的张扬,都是为了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设计作相应的铺垫。在这种情况下,那就看谁的设计更能够接近于代表新能源概念、看谁的设计更具有时代的引领特征,这才是目前情况下最为重要的。 新能源车设计未成形的关键在哪? 应该说,新能源汽车设计,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成了未来制造的一大新模式。但由于企业所设计的方向不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也就存在着差异化。所以,形成现在的新能源车设计的不同花样,也就自然而然了。虽然,这都是企业的行为,也都能够得到消费者的接受,但从长远来分析,这样的新能源设计的发展,确实是与企业的新认识不谋而合的。像宝马推出的美学新概念以及比亚迪推出的全新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对新设计的观念,宝马是希望新车能够做到引领、而比亚迪则希望新车改变设计印象,这都不能不说是企业应对市场的明智之举。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设计方面,比亚迪新车已经呈现出新变化的趋势。从最早的 e6 设计的初具新概念,到现在新车越来越从传统新车设计入手,显然是企业希望用新能源汽车设计解决企业自身的双重问题。一是可以用新能源车设计,推进企业自身的整体新车变化,并解决设计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用新设计适应国内市场具体需求问题,而不是用特色的风格让消费者重新适应,这不能不说是比亚迪的一举两得做法。如果,比亚迪这一招,能够对国内市场起到适应性设计的作用的话,企业完全可以循序渐进的进入创新设计领域,从而达到比以往更高的设计目标。 客观的讲,新能源汽车设计,应该是以不同于以往的崭新面目出现。而现在的情形,却是各式各样的新能源汽车都涌入了汽车市场之中。就连丰田最新型的氢能源汽车,也仅仅是沿用了现有的设计模式来推出,这难免不让消费者对新设计感到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就在于,新技术被市场的肯定、是需要时间来完善的,在这个时间段,企业完全可以让设计有崭新的突破。所以,在市场未普及的阶段,用什么花样的新设计都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企业还是需要对新设计有所准备,甚至在市场普及的前期,做好迎接新设计的准备,这才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否则,一旦新能源汽车替代了传统制造,我们的企业没有准备的话,仍然会处在落后的层面上,那才是最为遗憾的事!

不能去上海车展?那就看看那些展车的设计草图吧

· Apr 23, 2015 33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greendesign)启辰 VOW 标致 308 R Hybrid   观致 2 SUV 概念车   奥迪 Prologue Allroad 概念车   奔驰 GLC Coupe 概念车   大众 C Coupe GTE   斯柯达新速派   广汽传祺 GA8   比亚迪 宋& 元   驭胜 S330 概念车   福特 GT     

终于,观致要「以退为进」

· Apr 21, 2015 333

「 中国」 是观致昨天在上海车展发布会活动上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推出的概念车「 观致 2」 也极赋中国元素。观致抛弃了曾经高冷的「 国际化汽车公司」 抬头,选择了实实在在的贴切名号「 中国品牌」。这不是意味着不再国际化,这是观致抓住了本质后的一次「 以退为进」。 「 中国的」 观致才是「 世界的」 我问过周围非汽车圈的朋友对观致有何印象,大部分表示知道这是一个很新的汽车品牌,甚至有一位朋友回答「 貌似国外的汽车牌子吧」。如果硬要高冷地做一家「 国际化汽车公司」,那么这是作死。放着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体量最大的汽车市场不去好好耕耘,反而让「 国际化」 成为阻碍观致前几年快速发展的障碍,观致之前走过的路想想也是醉了,真的醉了。 这次上海车展,观致终于搞明白了原来自己是一家中国汽车公司——「 观致汽车是一家创自中国、具备世界领先水准的中国汽车公司。」 今天观致汽车 CEO 墨斐和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孙晓东在发布会上轻松随意的问答、时不时加上几个富有「 中国特色」 的段子,让大家感受到了一家接地气的汽车品牌所呈现的状态。整场发布会的亮点有很多:让人放松的咖啡馆式展厅布置、不限量供应的咖啡甜点、观致员工自然休闲的服装、观致高层与观众近距离交流…… 当然还有发布的概念车「 观致 2」 SUV 插电混动概念车,车身的天青色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宋代的汝窑瓷,进气口、刹车卡钳、轮圈以及排气管上则点缀了朱砂红的点,这些都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与色彩。 上面是发布会的直观感受。观致在市场上慢慢已经开始了中国化的动作,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 70 多家观致 4S 店,2015 年这一数字将会翻番。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观致在本土加大了和互联网公司(比如易到)的合作。在和观致车联网总监白玲女士的聊天中,她也谈到观致未来会进行各种符合中国市场的尝试。 极力的突出中国特色其实也完全「 掩盖」 不了观致国际化的优势,多样性的员工、国际化的研发、互联网思维会继续对观致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突然发现「 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 这句话放到现在观致的身上太贴切了! 「 接地气」 的还有观致逸云 2.0 一出生就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时代,对于观致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能够以最新的思维和技术去构建自己的产品。「 车联网」 是观致一开始极为重视的一项核心技术,仍然记得观致逸云刚开始出来的时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什么是观致逸云呢?观致车联网总监白玲女士说「 不是技术,不是功能,而是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具体来说,观致逸云就是一个车联网系统,将车机、手机、云三者之间连接起来,其中云作用重大,成为了数据和控制的一个平台。观致逸云 2.0 的推出,在交互设计、内容上都根据用户调研和反馈做了很大提高,同时服务的 3G 联通网络流量目前还免费提供给车主用户,未来产品会按照「 互联网产品」 的速度进行各种更新和升级。 基于和微软云的合作,观致逸云 2.0 还推出了「 去接我」 的新功能,通过微信平台把位置发给朋友,这个位置就会下载到车机端,然后进行导航,同时朋友也可通过微信平台实时知道你什么时候到达。这是行业类第一家与微信平台整合的车联网,和宝马互联驾驶里面的 QQ 相比这也算是更「 接地气」 更符合中国大众目前的使用习惯。未来的观致车联网应该能有更多符合中国市场的内容和服务出现。 这一次,观致用「 敢于不同」 来为自己代言。「 不同」 不是高高在上的「 标新立异」、「 孤芳自赏」,「 不同」 不是不接地气的「 装逼作怪」。我更愿意把这个口号理解成一种勇气,理解成一种理智的「 雄心」。 2015 上海车展是观致拨开迷雾看清前路的一次「 宣告」,给大家了惊喜。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找到了方向还要「 绝知此事要躬行」。 送给崭新的观致一句话——「 脚踏大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日内瓦车展上最丑的五辆车

· Mar 04, 2015

之前的广州车展和底特律车展,我们都评出了几款看上去最漂亮的车型。这次的日内瓦车展,从设计角度评车的选题继续。 但是,今天我们想换个玩法,聊聊我们眼里日内瓦车展上最丑的几辆车。 奥迪新款 R8 R8 的丑,丑在前脸。其实新 TT 的前脸和前代相比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我花了好几天才适应这种风格。当时预想到了新 R8 也会按照新 TT 的风格走下去,但是这个预防针打的显然剂量不够,没想到新 R8 的前脸丑得那么惨绝人寰。 新 R8 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比老款更凶狠,这个可以理解,因为这是趋势。但如果说老款 R8 在凶狠中表现出了灵性,那么新 R8 的凶狠里就透着一股蠢劲儿。 前脸的各种线条勾勒出的轮廓,具有非常明显的图形化特征,而且前后大面积的蜂窝状格栅,清洁起来估计会非常费时间。 我同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这个前脸特别像《冰河世纪》里的树懒。而在我眼里看到的新 R8,充满了「 汽配城范儿」,奥迪能把 R8 做成这样,也是挺拼的。这不太像是一个大公司的作品。 做个对比:兰博基尼的 Huracan 虽然内在十分优秀,但是他们为了赢得销量,不惜牺牲品牌的「 锐利」 特质,让 Huracan 变得「 柔和」 了许多,而反观新 R8,它的目标受众能否接受这样的外观,还真是个问题。 宾利 EXP 10 Speed 6 有一个国产品牌,叫华泰,这个品牌能被人记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大面积的银色中网,仿自宾利,又胜似宾利,怎么看怎么不协调。 而当我看见这辆宾利的 EXP 10 Speed 6 时,这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但是要知道,我看的可是一辆纯正的宾利,而不是华泰。换句话说,宾利把一辆概念车的中网做出了华泰的感觉……(宾利的这个中网,还有向经典车型 Speed 6 致敬的作用,中网里隐藏了一个数字 6)丑的不只是中网,还有大灯。大灯是不规则的圆形,从灯的特写来看,很有科技感,不过那个不规则的造型,放在一辆宾利上,居然让我有一种「 这车很调皮」 的感觉。一个英国绅士调皮起来什么样,能想象出来吗? 当然,看一辆车不能只看前脸,还得看整体。但是宏观的看这辆宾利,又很容易把它认成是一辆阿斯顿马丁或者捷豹 F-type,尤其是从正侧和斜后 45 度的角度来看。 宾利 CEO 说,这辆车指明了宾利未来的设计方向……难道说,未来马丁、捷豹、宾利要变成一家人了? 三菱 XR-PHEV II 2013 年的时候,三菱曾经发布过一款叫做 XR-PHEV 的概念车,这次名字里加了个「II」,比之前的设计更加接近量产。 虽然这车是红色,但你完全可以把它认为是「 双色车身」。除了侧面以及引擎盖,这辆概念车的前脸和屁股被两坨黑色占领。如果你觉得前脸还能勉强接受的话,它的尾巴一定能让你崩溃:从来没在哪辆车上见过这么复杂的尾部线条,就像是把两三辆车摞在一起的产物。 再看看它的腰线:从尾灯下沿延伸开来的内凹设计像是为了做电路改造,把一面墙硬生生的开了个槽似的,总之挺疼的。 这辆 XR-PHEV 和三菱帕杰罗 PHEV 概念车有类似的设计语言,但是比帕杰罗更加锋利,对于年轻人来说,激进的外观符合这群人的口味,但是激进并不等于胡来。看看三菱现在的车型,再来看看这两款概念车,总感觉二者中间少了点什么,好像一下子要从 19 世纪跳进 21 世纪一样。三菱在设计上,大跃进的痕迹非常明显。 据说这个车的设计是由三菱里面资历比较老的设计师做的,并且水平还不错。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日本汽车设计师确实是集体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影响。 菲亚特 Doblo trekking 菲亚特在这次日内瓦车展上带来了 Doblo 车型的 Trekking 版本。Doblo 在车身形态上很特别,集厢货、MPV、旅行车的各种外观元素于一身。它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么干的结果就是,外观造型不伦不类。 但是,这并不是车型本身的错,比如大众的途观,性质跟 Doblo 类似,外观却并没有什么违和感,这次在日内瓦推出的新途安还比原来更漂亮了。可是搜索 Doblo 的图片就会发现,这车的丑是有传统的,不管是老款还是新款,概莫能外。知道了这个信息,再看日内瓦车展上的 Trekking 版 Doblo,反倒变得宽容了一些。所谓的「 人艰不拆」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非要给 Doblo Trekking 找到一些可取之处,我觉得应该是它的尾部。大面积的玻璃尾门显得挺时尚,但是从这个尾部,你绝对想不到它的前脸会是那个样子。再配上展车的那个小尺寸轮子,这个设计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道奇也有一款换标版的 Doblo,造型比这个还丑。不知道美国人开着这种车,心里会是个什么滋味。虽然同属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虽然两个品牌「 共享」 的车型还有很多,但是,从文化层面来说,美国人和意大利人对于车子外观的诉求怎么琢磨都不会是一样的。菲亚特和克莱斯勒能干出来这种事,估计也是受迫于残酷的竞争现实,但二者的品牌内涵是否适合「 车型共享」,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法拉利 Sergio 如果把 logo 抠掉,只看外观,你会认为这是一台法拉利吗?很遗憾,这么丑的车,还真就是一辆法拉利,它由宾尼法利亚公司基于 458 Spider 打造,限量 6 台。 458 Spider 其实还算是一辆很漂亮的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宾法把它变成了这幅样子。大灯相比 458 流于平庸,甚至两个大灯之间还被一条黑色装饰连了起来……同时黄色的车身也被很大面积的黑色涂装覆盖(好像还真不是碳纤维),整车外观给人一种割裂的感觉。另外下唇被独立出来,变得比原来更加尖锐。后部区域在 Sergio 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机舱盖变成了带有圆形散热孔的黑色覆盖件,像穿了双洞洞鞋,而且 458 Spider 上很性感的两道隆起也被弱化。 在宾法的操刀下,这辆车看起来居然比原来的 458 低档了很多。事实上,法拉利在 2013 年就推出了 Sergio 的概念车型,但是 2 年之后的量产版本和概念车相比,保守了很多,概念车上很多精彩的元素都没有被保留下来,比如虚拟挡风玻璃的设计。 至于这辆车被叫做 Sergio 的原因,是法拉利想以此来纪念 … 继续阅读

看过了「苹果汽车」的效果图,你还应该知道是谁设计了它

· Mar 02, 2015 333

最近,苹果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造车的传闻也甚嚣尘上。一张苹果概念车的设计图最近又在网上流传了起来。很多人甚至以为这辆叫做 iMove 的概念车出自苹果官方,但事实上却并不是这么回事。 其实这辆车是由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 Liviu Tudoran 在 2010 年设计的,那时候的他还是一名在校生。随着苹果造车的传闻越来越火热,这个曾经的概念设计也再次被人挖了出来。不过即便是放在现在来看,这辆车的设计也绝对可以说是超前,也符合其 2020 年的设计定位。源自于 Macintosh 的灵感,使得整车充满苹果的设计气息。整车可容纳 3 人,车顶可开合。顶部的太阳能板也能为整车的仪表供电。车身材质内含可变色原料,车主可根据喜好随时变化车身色彩,使其外观更加个性化。 Liviu Tudoran 毕业于欧洲设计学院都灵校区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曾在博通(Bertone,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公司)实习,也在 Chris Bangle(宝马首席设计师)的未来交通工具(Future of Mobility)工作室工作。目前就职于东京的丰田汽车高级设计中心。这样的履历也足以证明他在专业方面的能力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他的设计也不仅仅于此。这几年也设计了许多酷炫的汽车。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些设计,了解这位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汽车设计师。

90 后汽车设计师带你看北美车展上的美国设计

· Jan 15, 2015

本文作者:陈腾蛟,GeekCar 外围作者,前汽车公司设计师,自行车创业公司 tsinova 创始人。 底特律车展是兵家必争之地,争规模,争技术,争设计。虽然没有洛杉矶车展那样时髦前卫,但作为美国三大车厂的主场,美国车还是要在自家门口争一争脸面的。 克莱斯勒现在已经被菲亚特收购,能真正代表美国出战的就只有通用和福特了。今年底特律车展上发布的「 海外」 新车的确有够分量,奥迪 Q7,讴歌 NSX,英菲尼迪 Q60 都是刷爆眼球的明星款。本土阵营将如何接招呢?通用和福特给出了各自的答案,这次主要玩情怀。 「 学生气」 的福特 GT 新福特 GT 事前没走漏半点风声,主张实用的福特在今时今日还在秘密坚持研发超级跑车,这种情怀堪比锤子。 这代 GT 应该是福特旗舰超跑的第三代车型,也是改动最大的一代。第二代车型的外形基本遵循了一代经典 GT40,简洁的大面,夸张的比例,再配上经典的双竖条眼镜蛇涂装,基本就是个复刻款。而这次发布的新 GT 变化就非常明显了,除了依然「GT」 的特征:保留朝天面的头灯,圆形的尾灯以及前倾的动势,其余的地方基本就都是极具时代感的设计了。老实说,作为一个设计从业者,我只能说他具有时代感,而不能说有未来感。车身大的结构穿插在以前很多学生作品里都有过类似的表达,前脸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总让我隐约想起 LaFerrari,尾部的元素过多导致线条稍显凌乱,排气的中置显得有些生硬。 总的来说,个人觉得新 GT 学生气比较重,出乎意料的设计不多,相比雪佛兰科尔维特少了几分成熟细腻。不过对于福特的情怀,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快点复活更多的经典吧。 老款福特 GT: Bolt 和 Volt 接下来是通用的环节。这次通用可谓野心勃勃,带来了多款全新发布的产品。 雪佛兰品牌的新 Volt 和 Bolt 是新能源战场上的武器,从比例上看,Volt 明显就是冲着普锐斯去的:高耸的车尾,前倾的 A 柱,营造了一种新能源车因为减少机构而获得更大乘坐空间的新比例感。但 Volt 的比例相对于普锐斯更接近于现在的轿车,因此应该会更容易被接受。饱满的侧面曲线,「 耐克勾」 腰线,新 Volt 的侧面更加灵动了,但个人还是更喜欢老 Volt 的直来直去,干净利索,更有科技感。新 Volt 的前格栅大部分被银色的肌理覆盖住,只留出极小的进气口。银色的肌理由一些赛博朋克的图形所组成,看得出来是希望往科技时尚的路线上走,只是这样的处理略显简单粗放,不过倒是美国人的风格。 老款雪佛兰 Volt: 而 Bolt 作为 minivan 看来是要跟 i3 来硬碰硬了。侧型的比例与前后灯的布局都与 i3 有几分神似,只不过 Bolt 比 i3 造型元素更多,更有活力。 Avenier 的「 美式豪华」 雪佛兰的设计整体偏年轻时尚,那么别克就要为传统美式豪华而战了。凯迪拉克作为豪华品牌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国际化路线,与美国豪华车的大镀铬宽车体垂屁股的设计是没有继承性的,别克才代表了美国豪放洒脱的豪华。Avenier 概念车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美国本土发布的别克品牌概念车,这与上海泛亚设计中心的「 未来」「 愿景」 等概念车意义有所不同,Avenier 是真正会影响别克未来量产车发展方向的车型。 Avenier 有一个非常后倾的座舱,长长的引擎盖,厚重的车身,昭示着这是一辆为后排乘客准备的移动官邸。腰线依然是 Riviera 上经典的双掠峰,不同的是裙线的设计在镀铬条的点缀下显得异常精致,裙线处饱满的光影与车身光影相交,形成一条 L 型的交线,避免了车体显得过于庞大臃肿。前格栅中间的横置镀铬条与日间行车灯在视觉上是贯穿延伸的,但并没有赶时髦地「 开眼角」,依然保持各自完整地形状,在现今无疑成了一种独特的坚持,反而带来了一些出乎意料的感觉。 尾部的设计我非常欣赏,座舱与后备箱做成一个体块,后轮包与保险杠连接在一起对座舱体块形成一个托举状的动态,这是对谍战片里经常出现的黑色别克老爷车的一种致敬,很好地继承了老别克豪华贵气的精神。而侧裙的光影一直延伸到车尾排气孔,整个设计显得极富逻辑,非常经得起推敲。 Avenier 是让人出乎意料的,虽然他造型上并没有多科幻,但他的这份坚持也足以让别克的美式豪华在这个追逐时髦的年代显得足够独特,足够迷人。 别克的 Riviera 概念车:   看过了这些现代设计,再来看看 GeekCar 前方记者在通用博物馆里拍到的经典美国车,新旧对比,感受可能会更强烈。  

USTWO:5 条重要的 HMI 设计建议

· Dec 30, 2014 333

之前我们 GeekCar 推出过关于未来车内 HMI(人机交互)的一些列文章(详情请参看「 形而下」 板块),有了之前关于车内 HMI 的设计趋势、车内 HMI 设计的一些特点和相关技术性细节的介绍后,今天我们为汽车制造企业和相关人员带来 5 条重要的设计建议。(都是干货,大家不要客气。)1  多团队协同设计 由于较长的开发周期和思维孤岛(竖井心理)影响着设计和工程团队,汽车制造产业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温吞吞地对待外界,甚至有可能「 沦落」 成为那些想主导车内环境的科技弄潮儿的陪玩配角。 为了避免上面的被动局面,汽车制造商们应该从最开始就联合外形设计、内部结构设计、内饰以及 UI 设计等众多团队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对于 HMI 和 UI 设计,就应该采用模块化的流行方式去取代今天那些分散不协调的方式。 相较于科技巨头们主导的「 互联网汽车策略」 来说,对于特定车款或者某系列的车型进行深度化的 HMI 定制是有很多好处的。这是因为物理的交互和电脑软件特征对于一个有意义的 HMI 来说非常重要,而不仅仅是软件层面上的。得记住这一点:在 HMI 的设计开发中,我们不能把用车体验中那些基础功能性的东西给「 砍掉」 了! 2 关心用户 除了上述所说团队协作打破思维孤岛外,汽车制造中还要从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不脱离用户。汽车制造者必须要情景移情,要时时刻刻站在用户的使用角度去思考。比如,你要尽可能地设定各种用车特定情况,然后对这个情况仔细理解后做出合适的设计。这样的场景除了平常的驾驶员驾车过程,还有驾驶员的非驾驶时间以及乘客情景。 3 用户体验:Less is More 现在,车内需要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增加了车的复杂性,使得用户的学习、肌肉记忆变得很困难。之前文章中提供的一些比如增加易读性、引入色彩编码、信息分组等等方式都能降低复杂性。 4 界面感觉注重细节 传统汽车制造者在开发汽车产品的图形用户界面时,非常不注重细节,通常让人感觉机械、冷淡、疏远、丑陋,他们并没有从外到内地去考虑一系列的因素。由于过度拟真的原因,车内缺少空间表达自己品牌的感觉。所以需要整体思考整个界面的色调,信息在屏幕上的展示位置以及硬件的位置布置,对这些要有很新鲜的视觉去审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时速表。 5 对于新兴技术要留有最大的可能性 车内 HMI 设计主要涉及到听觉和触觉。显示要集成其他类别的感官以及响应技术,因为软硬件的良好互动才能打造更好的车内 HMI。  (来源:ustwo)

这五辆车最漂亮——汽车设计师眼里的广州车展

· Nov 24, 2014

本文作者:陈腾蛟,前汽车公司设计师,智能自行车创业者。 与同期进行的激动人心的洛杉矶车展相比,广州车展着实让人感到寒酸。缺少首发的概念毒物就不说了,连 AMG GT,新 smart 这种已经发布多时的量产车都缺席。想八一八各大品牌最前沿的设计趋势看来已不现实,那就来聊聊一些我们能买得到的好设计吧。 第五名:凯迪拉克 ATS,老美的活儿也能挺细 凯迪拉克作为美式豪华品牌的代表,在经历了上一代车型设计上的短暂迷失之后重新找到了感觉。从「 艺术与科技」 向奢华精致的风格转变。让人惊讶的是,传统观念里傻大黑粗的老美居然也能把精致奢华风演绎得这么深入到位。 从 XTS 开始,凯迪拉克就有如焕然新生,把概念车 Ciel 上侧面车身简洁的单腰线,晶莹剔透的灯具设都推向了量产,钻石切割的手法也更加讲究,曲面的张力进行了用心处理,愈发成熟,具备了足以与 ABB 竞争的气质。 而 ATS 在紧凑运动型豪华车里是个后来者,面对宝马 3 系和奔驰 C 级,ATS 想找到机会实属不易。最开始我着实为他捏了把汗,很容易就会落得个讴歌 ILX 的下场。但最终发布之后,ATS 在设计上的精致到位实在是让人着迷。向后延展的纵向大灯少了生硬,多了动感,LED 的日间行车灯向下关联到雾灯,向后连接到腰线,体现了设计师清晰的设计思路。侧面依仗后驱布局,A 柱的位置靠后,C 柱非常厚实,整体比例非常和谐。后刹车灯的向外突出有如飞片,与前灯向后延伸的设计相呼应,模拟一种视觉延迟的效果,非常走心!跟传统印象里美国车的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相比,ATS 着实活儿细。与烂大街的宝马三系相比,老美的细活玩的一点都不差哦! ATS-L 不在讨论范围。 第四名:奥迪 RS5,德国人真轴 奥迪 RS 车系在中国是相对少见的。跟宝马 M 相比,RS 系列的宣传也相对少一些,它对高调的二代们来说,并不是个工体捡尸的利器。但讲句良心话,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原厂改装 AMG 和 M,RS 几乎是以一个全新车型的身份在开发, RS5 可以说是最鲜明的例子。RS5 除了前后保险杠的重新设计,大轮毂大尾排的换装,车身侧面甚至重新开模,重新设计了翼子板,让翼子板上的高光形成一个细长的扁椭圆,与奥迪经典 Quattro 车型相呼应,在外观上就体现了奥迪傲人的四驱系统。而且这样的设计让普通 A5 上有点无力的腰线有了中段下沉的理由。这种涉及到车身重新开模的设计是成本极高的,而奥迪为 RS5 这个销量微乎其微的车型来做这样的投入,真是佩服德国人的一根筋。 为了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惜代价,挺轴的。 第三名:DS 6,逼格之选 DS 是让人爱憎分明的品牌,有的人着迷于他天马行空的法式浪漫,有的人反感他稍显过度的细节设计(尤其 DS 5)。在行业内, PSA 被调侃为概念车设计公司,每每在惊艳的概念车背后总跟随着丑绝人寰的量产车。受限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和法国人独特的价值观,PSA 的量产车型总让人摸不清头脑,不是奇怪的定位(还是 DS 5,用 Van 来做豪华旗舰)就是诡异的功能(不能摇下后窗的 DS 4)。 但在第一波三款 DS 的尝试性投放之后,这个年轻的法国品牌开始找到了吸引实际买家的务实之道。这次车展上的 DS 6 作为一台 SUV,着实有法国美女的神韵。乍一看 DS 6,并不像 DS 5 那样珠光宝气,第一眼并不震撼,但绝对是第二眼美人。大小合适的体量,后置的座舱,视觉上就造就了良好的驾驭感。前脸的飞翼式格栅与尾灯上的镀铬饰件造就了一种悬浮感,悬浮式细节让视觉中心更加集中。 DS 标志性的大镀铬件在 DS 6 上被含蓄地做到了行李架上。行李架从 A 柱顶端向后延伸至后备箱最后链接至尾灯,这样的设计为 DS 6 这样一款 SUV 车型大大提升了精致感,少了野性,多了逼格,这对城市的小资们来讲是体现审美力的好选择。 法国车为什么突然变得顺应民心了?中国设计师功不可没。这台车是由标致雪铁龙上海研发中心主导完成,我的好兄长余子骞是 DS 6 的主设计师,我也有幸见证了这台车最后完成的阶段,那绝对是一段血泪史,没有随随便便的逼格。 第二名:奔驰 S 级 Coupe,不再鸡肋 S Coupe 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中国的车展上被围观了。广州车展上他又一次站在了奔驰展厅的中心。跟旁边换汤不换药的 S 级 Maybach 相比,同平台的 S 级 Coupe 展现的是奔驰想要从豪华走向奢华的决心。而它的前身奔驰 CL 可以说是奔驰全系中最没有存在感的车型,昂贵的售价与「 双门 S 级」 的简单改动不成正比,是个尴尬的鸡肋车型。每月个位数的销量让他比宾利慕尚还稀有。 这次的旗舰豪华轿跑之所以能在公众间造成强烈的反响我觉得设计上的惊艳是最主要的原因。侧面的轮廓线追随了 300SL,尾部与顶部交界线前提,营造了一种经典汽车的庄重感。尾灯将 S 级上垂直方向的设计改得扁平细长,横向发展,让车身宽大稳定。号码牌的下置留出了干净宽大的立面,让星徽更加突出。与对面展台岛国汽车内分泌紊乱的造型相比,S 级 Coupe 的优雅端庄从骨子里透露出不屑一顾的傲慢,就是有钱,就是任性。 第一名:沃尔沃 XC90,此时无声胜有声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来不缺好设计,沃尔沃与萨博都为我们贡献过精美绝伦的视觉享受。也许是由于北欧人对品质的过分执着,这两家公司都在经济危机中遭遇了动荡。如今萨博拜通用所赐,标识上已经没有了格里芬,而沃尔沃幸运地得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支持,脱离福特,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就被爸爸开着 XC90 接送。一晃眼十几年过去了,这货居然还在卖……而且居然没觉得多过时……而在长期的蛰伏之后,沃尔沃在去年为我们带来了 SPA 平台基础上的三款概念产品。托马斯英格尔斯与罗宾佩奇的组合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这次亚洲首发的 XC90 甚至比 … 继续阅读

未来 10 年,汽车的 10 种设计与科技趋势

· Sep 03, 2014

现在是汽车科技以及汽车行业的重要转折点:往后回顾是主导了一个多世纪的燃油、手动操作的汽车,往前展望则是充满想象力的电动、无人驾驶汽车。这一前一后之间的转变路径,是可以根据目前的概念车型、专利文件、技术报告等有迹可循的。那么我们未来的汽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的 10 种汽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答案。 外观设计与科技 未来的汽车应该有一些地方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它应该 足够紧凑 以方便在城市驾驶,但同时应该有 足够的空间 使得一家几口舒适的坐在车里。这款汽车的设计要富有动感和效率,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性别和个性的司机。我们设想的汽车,不仅是要有大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要和人(司机、乘客)有和谐的关系。相信这样的设计会让每个人都能够舒心的驾驶和乘坐。 理想汽车的外形应该是介于 Crossover(跨界风格)和 Sportback(掀背)之间:底盘比典型的 Crossover 要低一些,同时比 Sportback 宽(空间性好)。后门设计仍携带着过去的烙印,它依然可以赋予其时尚的,功能性的方式,来增加汽车内部空间。简而言之,紧凑而保持舒适的空间未来汽车的核心设计元素。 1 技术趋势:插电式电动/燃油混合动力(插电混动)关于全电动汽车的问题工程师们仍在努力解决:电池容量和充电时间的限制让司机只能在有限的驾驶范围内移动(GeekCar 之前的许多文章都有提到这一问题)。有些解决方案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有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有实质性突破。一个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且负担得起的解决方案是不太可能在 2020 年实现的,远距离的驾驶估计还是得依赖燃油动力。 一种可行的方案是通过插入式电动和涡轮增压燃油动力传动系统提供动力,前者每次充电能够行使 300 多英里的距离,而后者有利于高效率地进行长途旅行。Tesla 公司公开自己电池整体解决方案的相关专利,可有助于大力推进汽车电池的发展,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汽车公司如宝马、奔驰、奥迪等都强调柴油可用于高燃油效率的高速公路远途行驶:以宝马 328d 为例,能达到平均每加仑燃油 45 英里的燃油经济性指标,我们预计到 2020 年发动机技术和燃油本身质量的提升能够把上述指标往上再提升。 插电式混合动力是目前特别火爆,最近沃尔沃和斯巴鲁都宣布将未来 10 多年的重心放在混合动力产品上,其他汽车生产商也有类似的表态。这样的战略是合理且可持续的:短途通勤可以选择电动模式,而同时又依然可以用燃油模式进行长途跋涉。也许到 2020 年,目前正在研究的藻类生物燃料和其他先进替代燃料(如氢能源,酒精燃料等)的发展可以使燃油驱动的传统内燃机汽车依然是拥有广大的空间。(日本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计划以及近来 Tesla 引起的电动汽车热,究竟未来哪一个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还得看接下来的技术发展。)2  设计趋势:更宽,更低,更轻 近年来,汽车制造商一直通过降低汽车净重来努力提高性能和效率——提高「 功率/重量」 比。同时他们倾向于更低,更宽和更长的汽车形状,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内部空间舒适度和视觉吸引力。(较宽的形状增大了内部空间,低车身高度提高了空气动力学性能,轻质结构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功效。)未来汽车设计中,我们觉得应该强调这三点:车身更低、车体更宽、车重更轻。 其实上面强调的已经不是新的东西,但是他们确实代表了汽车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凯迪拉克在底特律车展上展示的 2015 年款凯迪拉克 ATS 双门轿跑车,就极力强调的「 更长,更低,更精简」 的设计重点。由于城市里面大量汽车平行泊车而需要占用很多空间,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这种「 空间占据」 就要避免 过长 的设计,如何做到这一点平衡将会是有远见的汽车公司都需要考虑的。 3 设计趋势:全景天窗 最近概念车设计的一个共同元素是全景天窗,用可扩展的天窗面板或窗口作为车顶。对于未来的汽车设计,车顶全景天窗的想法完全是大势所趋,之前的素描图如上所示。按照目前的消费选择性来判断,这样的车顶线条设计是不可能的,因为翻车事故及其他影响将使这样的设计选择方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玻璃技术已经迅速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需求,玻璃和高强度塑料大量被设计用于「 高使用频率」、「 重冲击」 的场合且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这样的全景天窗含有最先进的玻璃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延伸乘客座舱里面的视觉范围。此设计结合两边的车窗使得整个视角更加开阔,可以有效地防止侧翻等事故。当然它的设计必须要防碎,就像苹果最新的 iPad,使得天窗玻璃能够与像任何车身其他板件一样吸收冲击能量减少影响。 4 设计趋势:双门 紧凑的尺寸从根本上决定了这种设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司机要放弃四门车的功能。车的外形的确是双门造型,但完全包含了四门车的全部功能,这些都部分得益于它的外开式双门设计。最近的城市轿车如宝马 i3 和本田 Element 都是类似的对外开式车门,这种设计在达到了四门车的功能基础上还能减少占据的空间以及额外的重量。这已经成为了概念车越来越普遍采取的方式,到 2020 年前你将会看到更多这样的车门的出现。 5 设计趋势:高效 且「 霸气」 的车 头灯 「 霸气」 的头灯是一款精心设计的跑车的标志。有些品牌如奥迪已经把握了这一趋势——强调高效率,高输出的照明技术。未来汽车将分享这些特质,用一组极富「 侵略感」 的高效率 LED 指示灯,尽可能多的展示汽车的「 态度」。传统的车灯只是在行驶中提供必要的安全信号,缺乏其独特的性格 。 6 技术趋势:再生(回馈)制动 制动耗费了大量的动能,因为从数千级的动量到一个停止的状态,大量的动能会散失掉。之前工程师们已经发现怎样获得此动能并把它存储作为新的用途,这种技术被称为再生制动(回馈制动)。再生制动已经在火车、踏板辅助自行车和一些汽车上面应用了多年。今天,只有少数电动车利用这一点(特斯拉车型有用到此技术),但它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汽车包括各种电动汽车将会普遍拥有再生制动这一技术。 7 技术趋势:外部摄像头 /传感器阵列 无人驾驶汽车不能单独依靠软件进行行驶,外部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是必要的,以提供汽车的计算机所需自动驾驶的信息。这种技术演进早已开始跳出「 科幻」 层面 ——很多车辆都在加入这种配置。摄像机和传感器安装在进气格栅、侧反射镜、后端等各处来捕获有关从各个视角的道路信息。汽车如 ATS Coupe 和奔驰 S550 均采用了摄像头和传感器,提供道路信息辅助司机驾驶。甚至有些自动驾驶汽车将拥有强大而复杂的一整套摄像头和传感阵列,它们捕捉到了驾驶的各种数据后传递给无人驾驶软件,最终实现汽车自动驾驶。 内部技术 8 技术趋势 :抬头显示 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将会是信息显示的主要位置。用抬头显示(HUD)技术,驾驶员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关汽车和周围环境的信息,而无需考虑把眼睛从前方的路面移开。所有行驶的信息,包括车速、导航、安全警示灯数据都可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最大限度的使得驾驶变得方便且安全。 很庆幸的是这项技术完全不会显得那么遥远——现今已经有诸如此类的硬件设备提供此类服务(如 Navdy 车载抬头显示设备)。随着汽车更加自动化,最后达到完全无人驾驶的程度,HUD 技术将变得更加有用。不管是主动(人工)驾驶和被动(自动)驾驶,汽车以后都会标配 HUD 系统。系统可以在传统驾驶模式下彻底关闭(当驾驶员紧握方向盘看向前方路况的时候,HUD 将立即关掉显示变得透明),也可以开启辅助驾驶(屏幕显示导航和安全信息),或者在完全自动驾驶模式下激活全套的屏幕和相关应用程序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性。 9 技术趋势 :语音控制操作系统 这一年,苹果公司宣称其 CarPlay 为下一代汽车的操作系统。CarPlay 把 Siri 带入到汽车上,提供语音激活「 语音-响应系统」 功能用于控制汽车的媒体和导航。到 2020 年,CarPlay 系统将被设计来承担更多重要的任务:可以想象一下,声控系​​统可以控制大部分的汽车功能。司机可以口头控制车辆的所有非基本功能。驾车时,口头命令如「 保持速度 55 公里/小时」 来控制定速巡航,「 亮远光灯」 将激活远光灯,并且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司机可以说出一个地址,汽车将自己导航行驶到该地点。基本的媒体和导航系统都可以通过语音来控制,到 2020 年,一些汽车的其他功能都能够通过语音控制来实现。国内的「 科大讯飞」(之前 GeekCar 也有过介绍)也在汽车语音控制上做着相关的工作,我们相信未来汽车的语音控制系统是一个大的趋势。 10 技术趋势:(完全无人)自动驾驶 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将会比我们大多数人所想来得还要快。事实上,目前许多车辆都内置有可用的辅助驾驶系统。很多车辆都可以以设定好的速度行驶,并且保持车道,自动跟车。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系统将会成为各个汽车生产厂商基于共享的硬件标准之上的纯粹软件技术,就像今天的移动手机操作系统一样。 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将是无人驾驶系统的必备(上面第 7 条已经谈到),而汽车甚至可以没有传统的挡风玻璃和方向盘,这一设计将会使得这一想象最终变为现实。它的设计允许驾驶员有了区别于传统的驾驶体验:驾驶员可以在路上长时间休息,并且可以在某些时刻接管对汽车的控制权。 这 10 个趋势代表了汽车未来 10 年发展一些清晰的方向,让我们能够提前洞悉这些改变,也对汽车的未来有了更多的遐想。好的汽车设计和技术,连接着过去和更遥远的未来: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将会不断地给我们惊喜,当然 geeker 们也在纷纷加入到改变汽车未来的浪潮中。一言蔽之,对于汽车的未来,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能够做的可以很多! 你希望看到的「 未来汽车」 是什么样的呢?Geekcar 也很知道你是如何「 塑造」 自己的未来汽车的,快来跟 GeekCar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