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市值超过福特通用,但是传统汽车巨头们不会因此覆灭

· Apr 05, 2017 333

这个清明假期,被刷屏的当然是我朝的雄安新区,不过在汽车领域,特斯拉的关注度一点儿不比雄安差。原因是,本周一美股收盘时,他们的股票大涨 7.2%,每股收于 298.52 美元,总市值达到 486.3 亿美元。 这意味着特斯拉已经在市值方面超过了福特(454.7 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第二高的汽车公司,只比排名第一的通用少了几十亿美元,而放眼国内,我们的上汽集团在 A 股市场总市值是 2965 亿人民币,约合 430 亿美元。 而到了周二,特斯拉特斯股价继续上涨,突破了 300 美元/股,这也是特斯拉股价自上市以来第一次突破 300 美元大关,同时,他们的总市值一度超过了通用。 看上去,特斯拉取代通用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只是时间问题。 三个因素让特斯拉股价大涨 实际上,最近一周特斯拉的股价就一直在涨,按照一些分析来看,让特斯拉股票大涨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特斯拉公布了最新一季度的交车数量,数据显示,2017 Q1 特斯拉总共交付 2.5 万辆 Model S 和 Model X,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根据特斯拉今年 2 月发布的 2016 年报的说法,他们预计 2017 上半年向用户交付 4.7-5 万台车,这个数字相比 2016 年同期增长 61%-71%,很多人觉得这对特斯拉是一大挑战,不过从现在他们给出的成绩来看,目标很有可能如期实现。 二是上周腾讯 18 亿美元大量买入特斯拉股票,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有媒体戏称,「既然国内的新造车团队都是在模仿特斯拉,那腾讯干脆直接入股了特斯拉」。腾讯的入股,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信心不言而喻。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 Model 3 量产的推进。最近,关于 Model 3 量产车型的消息接连不断,Elon Musk 也好几次通过 Twitter 透露 Model 3 的信息,这让大家越来越清晰的看到这辆车的面貌,也让资本市场有了更多期待。 将来 Model 3 的量产,能让特斯拉获得巨大的现金流。据 Elon Musk 预计,Model 3 的毛利率将会达到 25%,按照 40 万台的预定量计算,假设每台车售价 3.5 万美元,这部分车的收入就将会是 140 亿美元。股价的上涨,和 Model 3 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随着 Model 3 越来越接近量产,或许特斯拉的股价还会攀升。 Elon Musk 也在推特里提到了自己对此的看法,他说,「Tesla is absurdly overvalued if based on the past, but that’s irrelevant. A stock price represents risk-adjusted future cash flows.」一次寓意深刻的超越 特斯拉成立仅 14 年,全球特斯拉保有量总计也不过 20 万台左右,目前公司仍然没有达到盈利状态……而它所面对的福特以及通用,都是百年车企,每年在全球的销量都达到百万辆的级别,年营业额在千亿美元的量级。 把这样的数据放在一起做对比,可能会让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特斯拉的市值能比肩福特、通用? 当然最简单的解释是,特斯拉预示了汽车的未来,而福特、通用这样的大公司,代表了汽车行业的过去。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特斯拉市值超过福特通用,就被赋予了非常明确的寓意。 这几天,前一阵非常火的一篇名为《四大汽车集团覆灭前夜》的文章又重新在朋友圈开始流传,和特斯拉的新闻放在一起,看起来有种「然而作者早已看穿一切」的感觉。 不应该否认的是,特斯拉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预示汽车行业的未来。面对这个变革的时代,通用、福特这样的大公司也确实不那么容易、也不可能立刻转身,将特斯拉那样的产品、技术实现商品化。但是,因此就下结论说汽车行业已经开始改朝换代,显然是有点不客观了。 特斯拉们的优势在哪儿? 看似在公司体量、业绩等各方面都不如传统整车厂,但是市值就是能高过他们,这样的新旧势力对比的缩影,其实不仅仅是特斯拉一家。 清明假期之前我在上海参加地平线机器人上海研发中心的揭幕仪式,会上,上海汽车创新港的负责人发言时提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前一阵,以色列的 Mobileye 被英特尔以 15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按照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 1000 亿左右,如果在传统行业里找一个参照物来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上海宝钢的总市值大约不到 1500 亿人民币。 虽然 1000 亿和 1500 亿只相差三分之一,但是双方的员工数量、固定资产规模等等,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Mobileye … 继续阅读

不好了!这些汽车公司又来 MWC 和手机厂商抢地盘了

· Mar 01, 2017 333

MWC(Mobile World Congress)是一个世界级的移动通讯展会,参会的一般都是三星、诺基亚、高通、华为这种公司。大家参展无非是带几个手机、VR 眼镜,聊聊最新的无线通讯技术。一般来说画风是这样的: 可是你知道吗,近几年,车企也爱在 MWC 上凑热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年,参加 MWC 的车企也不少,其中包括标致、奔驰、宝马和福特等公司。 标致 最有意思的就是标致,他们直接在 MWC 上发布了一款概念车。要知道,一周后就是著名的日内瓦车展,如此重要的概念车不放在车展上发布,有点令人意外。 标致可能是最热衷于搞概念车的车企之一,并且喜欢走激进路线。这次在 MWC 上,他们带来了一辆名为 Instinct 的概念车。 从外形上来看,Instinct 倒没那么太马行空: 关于这辆车的设计理念,标致概念车和前沿设计总监 Matthias Hossann 是这么说的:「 在未来,或许你能买到只有无人驾驶汽车,人开车甚至会是违法的。这种转变将会花很长时间,我们展现的就是这种转变的过程。」 Hossann 说,Instinct 和其他车不太一样,因为它是「 从里到外」 设计的。所以先来看内饰(以下图片来源于 The Verge): 第一眼看上去,Instinct 内饰就有满满的科技感。它的方向盘和踏板可以收缩(适应自动驾驶模式),中控是一块大屏,车内还有个 i-Device 设备用来调节氛围灯颜色和驾驶模式。 座椅是 3D 网格状设计,可以适应人体形状,提供更好的支撑(腰疼人士的福音)。 Instinct 的智能互联功能是标致联合三星打造的,车机整合了三星 Artik 物联网平台。比如,你戴着三星智能手表,手表监测到你刚健身结束,很累,上车后车辆会自动切换到自动驾驶模式。 所以,Instinct 并不是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有不同的驾驶模式可选。 至于外形,标致方面说它的灵感来自自己「 伟大的车型设计传统」,采用了大量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前进气格栅和尾灯有多种颜色的灯光。(这辆概念车大小和一辆标致 308 差不多)不过,这个外观,真的不能不让人想到法拉利 GT4 Lusso。 关于量产,标致方面表示不会早于 2025 年(目测量产希望渺茫了…)。标致 Instinct 在 MWC 完成首秀后,将会被运到日内瓦继续参展。 奔驰 和标致相比,奔驰展出的东西就没那么炸裂了,都是主旋律产品。他们带来的是戴姆勒集团的 CASE 理念,即 Connected, Autonomous, Shared & Service(互联、自动驾驶、分享和服务)。 既然是移动通讯展,奔驰就利用了很多新技术来让用户体验奔驰的产品,比如观众到展台可以使用 VR 设备来体验奔驰 EQ 概念车,或是奔驰 E 级 Coupe 中的 COMAND Online 互联导航服务。这样一来,就省得把实车运到现场了… 除此之外,奔驰还展示了面向 smart 用户的「ready to drop」 和「 ready to share」 服务。当然,要使用这两项服务,还得给 smart 加装通讯设备。 sm smart ready to drop 即后备箱快递,奔驰正联合 DHL 在德国科隆和斯图加特试运行。操作流程是,快递员先通过 GPS 定位找到收件人的 smart,然后使用一个一次性密码打开后备箱,直接把快递放进车主后备箱中。 smart ready to share 即汽车共享,smart 车主可以把自己的车共享给别人,同时收取一定费用。车主通过手机,即可为用车的人解锁车辆。这项服务将会在今年春天在德国某些城市试运行。 除此之外,奔驰还在 MWC 上展示了 car2go 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其实,在去年 car2go 就已经进驻了重庆,而在北京,戴姆勒也有类似的 smart 分时租赁服务,叫做 Car2Share。 宝马 有奔驰的地方,就会有宝马,这次 MWC 也不例外。 宝马这次改装了两辆 i3,用于演示 CoPilot 功能,即自动泊车。按下钥匙上的一个按钮,i3 就会自动进入车库。需要用车的时候,车能自己开出来。(有点类似特斯拉的召唤功能)有意思的是,宝马这两辆 i3 能够和苹果手表连接,用户下车后挥舞手臂(像赶鸭子那样),苹果手表感应到手势后,会向车辆发送自动泊车信号,车辆就能自动进入车位。(下图中的这位小哥,就是在努力挥动手腕上的苹果手表)从外观上来看,这两辆 i3 并未做太多改动,目前还不清楚使用了哪些传感器。 除了 i3 外,宝马还展示了 Vehicular CrowdCell 技术,基于过去的 … 继续阅读

在超级碗「广告大战」里,福特也不忘安利一发「移动出行」

· Feb 07, 2017

想象一下如下场景:坐缆车被卡在半空、风筝被挂在书上、上房顶梯子倒了、篮球卡在了篮筐上、船坏在了湖中央、车在雪中打滑就是不动… 这种「 不上不下」 的感觉,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而福特则把这一系列「 不上不下」 的场景汇集起来,做成了今年他们在超级碗亮相的广告。在每年的超级碗广告大战中,各种酷炫的镜头铺天盖地,而福特这次则打了一张「 生活」 牌,但实际上却在宣传自己的「移动出行」计划。 这段广告全长 1 分 43 秒,在第 60 秒的时候才出现福特的元素。随着一辆福特皮卡把陷在雪里的车拉出,一切不再「 被卡住」,象征着未来人们出行更顺畅、无缝。在广告后半部分,福特则展示了一系列移动出行相关产品,包括 SYNC 3、Fordpass 移动出行 App、共享自行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新能源车等等,基本上所有和移动出行相关的组成部分,都被浓缩在了这则广告里。 对了,还有福特粉必看的福特 GT…… 欣赏一下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福特的下一个「五年计划」:13 款新能源车、7 亿美金建厂

· Jan 05, 2017

在今年的 CES 上,福特宣布了下一个「 五年计划」。 在接下来的 5 年中,福特将会在全球推出 13 款新能源车,并给出了其中 7 款车型的更多细节。这 7 款车型细节如下: 1. 一款全新打造的小型电动 SUV,将会在 2020 年前推出,续航里程约为 480 公里,由 Flat Rock 工厂制造,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销售。 2. 一款批量生产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商业化运营,包括分时租赁和专车服务。这款车最先在北美投放,相应的混动车型将会在 2021 年推出,由 Flat Rock 工厂制造。 3. 一款混动 F150,在 2020 年前推出,于北美、中东市场销售,在福特的 Dearborn 卡车工厂生产。这辆车还能给外部电器供电,充当大型「 移动电源」。 4. 一款混动野马,性能媲美 V8 发动机,还有更好的低速扭矩。这辆车在 Flat Rock 工厂制造,2020 年亮相,北美首发。 5. 一款插电混动全顺(Transit),2019 年亮相,面向欧洲市场。 6. 两款混动警车,其中一款在芝加哥生产,两辆车都会在福特芝加哥警车改装中心加装警用装备。 福特方面说他们的混动系统将会使用 EcoBoost 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不是自吸发动机。熟悉福特车的话你就会发现,以上新能源车型都是 基于原有的畅销车型打造的。 福特撤回海外投资,回归底特律 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福特宣布要在未来 4 年的时间里,计划投资 7 亿美金,在福特的底特律 Flat Rock 工厂新建一个先进制造中心,直接带来 700 个工作岗位。 我们前面提到的全新电动 SUV 和自动驾驶量产车,就是在这个中心打造。另外,野马和林肯大陆也会在这里生产。 其实我们前面提到的这笔钱,福特原本打算花在墨西哥。他们之前计划投资 16 亿美元,在 墨西哥 San Luis Potosi 新建一个工厂,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至于为什么把投资从墨西哥转移到美国本土,请看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这条推特(大概意思就是要把就业机会留在美国本土…): 其实在竞选演讲的时候,特朗普就炮轰美国车企在墨西哥建厂的行为,通用和福特纷纷躺枪。在听到福特在 CES 上的讲话后,特朗普又发了一条推特,大赞福特「 懂事」。 福特说他们很懂用户 除了宣布要推多款新车和公布新工厂计划外,福特还讲了讲他们有多懂用户。从 2005 年开始,福特已经在全球卖出了 56 万辆新能源车,其中 52 万辆在北美。 在研究了 33000 名福特电动车车主后,福特得出以下结论: 88%的用户每天的通勤里程小于等于 96 公里,插电混动车型车主平均每次加油里程间隔为 1094 公里; 用户希望电动车续航里程约多越好,但里程焦虑会随着用户对车的熟悉度上升而减少; 80%的福特纯电动车车主每天都会充电,其中 60%的人会选择在晚上充电; 福特的纯电动车车主,加起来的充电时间达到了 940 万个夜晚(估算一下,平均每位车主充电时间达 300 多夜晚); 在用户选择换车的时候,92%的纯电动车用户还会选择纯电动车,87%的插电混动车用户还会选择能充电的车。 其实调查了这么多,上面都是美帝人民的数据,毕竟他们地广人稀,充电也方便。并且,大多数电动车车主可能还有汽油车。生活方式和用车观念,在客观上也决定了用户们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 新能源车受不受欢迎,除了客观条件之外,还有就是用户们的「 情怀」。福特的代表产品 F150 皮卡和野马,都是大排量代表,现在突然加进去电动机,用户会喜欢吗?对此,福特方面其实很自信,他们认为用户是很容易接受新技术的(tech-savvy)。 福特这次的新能源车计划,都是在已有车型上更换动力系统,而不是开辟一个全新的品类(除了那辆电动 SUV)。原本畅销的车型,突然换一套动力系统,还会继续畅销吗?谁也不能下定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就是福特给出的时间表有点滞后。福特全新电动 SUV 要等到 2020 年,比通用 Bolt 和特斯拉 Model 3 都要晚。在接下来的 3 年中,福特的新能源车并不多,主要是 Fusion Hybrid(即混动蒙迪欧)、C-MAX 混动车和电动版福克斯,直接竞争对手包括丰田、通用,想想就觉得竞争很激烈。 其实没有人会怀疑福特造不出来优秀的新能源车,只是这个市场变化确实太快。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 继续阅读

「GeekCar Daily」1.4:摩拜单车完成超 2 亿美金融资; 滴滴境外租车业务正式上线

· Jan 04, 2017

摩拜单车完成超 2 亿美金融资 今天,摩拜单车完成超 2 亿美金融资。此轮融资由腾讯和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领投,包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熊猫资本等上一轮投资方全部跟投。另外,新的投资方还包括 PGA、TPG 以及鸿海集团等机构。摩拜单车 CEO 王晓峰说,未来将进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 烧钱大战到底何时结束? 滴滴境外租车业务正式上线 今天,滴滴出行宣布,境外租车业务正式上线,滴滴前期将会使用安飞士(Avis)的车辆。目前,安飞士已经覆盖全球 1500 多个城市,共有 1000 多种车辆可以选择。用户通过滴滴租车国际版下订单,预定成功后就可以去安飞士门店支付费用,办理手续并提车。 滴滴这是要走向全球啊。 福特发布新款电动车计划 今天,福特 CEO Mark Field 发布了福特的新款电动车计划。其中已经确定了 7 款车型,分别为混动版 F-150 皮卡、混动版野马、插电混动版本的 Transit Custom(全顺)、一款小型纯电动 SUV、一款混动自动驾驶汽车以及两款混动警车。除了这 7 款车型之外,福特还准备在五年之内再推出 6 款电动车。 混动野马还会那么凶猛吗? FCA 展示全新车载系统 在本次 CES 展会上,FCA 展示了一款基于安卓 7.0 Nougat 系统打造的车载系统。通过全新车载系统,车主可以控制空调、收音机并且安装谷歌地图、谷歌语音助手等应用。未来,FCA 将使用全新车载系统来替代当前的 Uconnect 系统。 安卓粉在哪里? 特斯拉公布去年交车数据 昨天,特斯拉公布了 2016 年的全年交车数据。特斯拉 2016 年的总产量为 83922 辆,总交付辆为 76230 辆,其中交付量距离全年 8 万辆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特斯拉的公告显示,是由于 Autopilot 系统的硬件升级,造成全年交付量未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 Elon Musk 扣年终奖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福特发布新一代自动驾驶原型车,这一次头上的「犄角」不见了

· Dec 30, 2016

前不久,通用汽车宣布,将会扩充旗下的自动驾驶车队,他们还决定在密歇根州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而最近福特也宣布,他们的自动驾驶车队同样会前往密歇根洲进行测试。此外,他们还展示了自己的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 造型更加常规 福特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依然基于 Fusion 混动车(国内叫作蒙迪欧)打造,相比于上一代车型,新款自动驾驶汽车将会使用全新的传感器套件以及自动驾驶软件。最重要的是,新一代车型的外形设计更贴近于常规车辆。下面三张图片分别是 Uber 使用福特 Fusion 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福特上一代自动驾驶汽车、福特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其中的造型变化: Uber 自动驾驶汽车的造型已经不需要任何吐槽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就像一个火星探测车一样,基本占据了车顶上的全部空间。 而到了上一代的福特自动驾驶汽车时,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已经不再像起初那样夸张了,但还是在车顶上留下了两个「 犄角」。 这一次福特展示的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则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与车身造型进行了进一步融合。摄像头被整合进了「 车顶行李架」 里(Fusion 车型原本是没有这个行李架的),而激光雷达则安装在了 A 柱上,距离后视镜不远。虽说这个造型依然与常规车辆有些差异,不过通过以上三款车型,至少可以看出,福特正在努力削弱自动驾驶设备对于整车造型的影响,他们也取得了一定进步。 自动驾驶设备得到更新 除了优化自动驾驶汽车的造型之外,福特也对自动驾驶设备进行了更新。他们在新一代 Fusion 自动驾驶汽车上使用了全新的计算机硬件和自动驾驶软件,传感器的位置相比于上一代车型也进行了变动。此外,新一代的福特 Fusion 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了两个激光雷达,虽说数量减半,但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上的激光雷达探测范围则扩大了 3 倍,达到了 600 英尺。 福特自动驾驶汽车的首席工程师 Chris Brewer 说,他们在这辆自动驾驶汽车的后备箱里安装了一套计算机硬件,用来处理车载传感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这台计算机每小时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为 1 兆兆字节。下面这个视频简单介绍了新一代福特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过程: 其实,通过福特前后两代自动驾驶汽车就可以看出,他们之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完成的布局已经收到了见效。今年 8 月份,福特联合百度对激光雷达传感器厂商 Velodyne 投资了 1.5 亿美元。福特还收购过以色列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公司 SAIPS,SAIPS 在深度学习、信息信号处理以及图像视频处理方面具备多个算法解决方案,这也帮助福特弥补了算法方面的不足。 此外,福特还与机器视觉公司 Nirenberg Neuroscience 达成过协议,Nirenberg Neuroscience 可以帮助福特在导航以及物体识别等领域建立机器视觉平台。最后,福特还曾投资过 Civil Maps,Civil Maps 拥有可扩展的新型 3D 测绘技术,可以帮助福特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环境下的 3D 地图。正是因为之前的布局,福特才能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持续发力。 福特已经准备在 2021 年将 level 4 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投入商用,新一代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将在 2017 年 1 月的 CES 上亮相。福特计划在明年将自动驾驶测试车队的规模扩充到 90 辆,此外,他们还准备将自动驾驶测试扩展到英国和德国等地区。在谷歌、Uber 等科技公司频频试水自动驾驶汽车时,一些整车厂也开始反击,至少福特已经开始证明自己的实力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朋友,30 多万的蒙迪欧,你要不要买一辆?

· Nov 25, 2016 333

朋友,30 多万的蒙迪欧要不要来一辆? 什么?花 30 多万买蒙迪欧? 蒙迪欧不就是辆 20 来万的车嘛?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长安福特发布了 2017 款蒙迪欧,价格区间在 17.98-31.98 万元。所以,30 万的蒙迪欧确实来了。 好吧,那辆 31.98 万的 2.0 HEV 蒙迪欧,其实是一辆混动车型,另一款低配混动车卖 25.98 万元。 高配版 2.0 HEV 和低配版车型相比,多了一些舒适型配置, 比如方向盘电动调节/记忆、座椅通风/按摩、后视镜记忆等,以及主动安全系统。 从此,30 万元 B 级混动车阵营里又多了一个蒙迪欧。很明显,继丰田、本田和别克在中国推出混动车后,福特坐不住了。 福特的混动大法 蒙迪欧 2.0 HEV 和传统动力版车型外观并无太大区别,主要是多了几个 Hybrid 的标识,并且在人机交互上做出了相应改动。如果你只是想要个「 马丁脸」,买它还是有点不值。2.0 HEV 车型的出现,主要还是为了弥补福特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空白。 蒙迪欧 2.0 HEV 的混动系统包括一台 2.0L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最大功率 105kW,最大扭矩 175Nm;一台电动机,最大功率 92kW,最大扭矩 228Nm。与之相配的,是一台 eCVT 电控无级变速箱,使用的是行星齿轮机构。电池组容量为 1.4kWh,在广州车展上看它的实车能发现,电池组侵占了不少后备箱空间… 这辆车可以在纯电动模式下开,根据外媒的说法,它可以一直依靠电机加速到 100km/h。不过根据我的经验,纯电时速 100km/h 是你必须非常轻地踩油门才能达到的,并且持续时间不长。 官方给出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9.6 秒,只能说一般般。不过它的百公里油耗为 4.2L,和竞品处于同一水平。目前我们还未试驾过这款车,所以操控不过多评价。 其实在这辆广州车展上市的蒙迪欧 2.0 HEV,就是福特于 2012 年在美国本土推出的第二代 Fusion Hybrid: 第一代的 Fusion Hybrid 长成这样(左边是 2009 款,右边是 2010 款): 和第一代 Fusion Hybrid 相比,第二代车型的混动系统有了很大改观,比如 2.5L 发动机被换成了现在的 2.0L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效率更高,油耗更低,并且减少了 30%的介入时间;电池组从镍氢电池升级成了锂电池组,能量密度更高。 虽然混动版蒙迪欧上市时间比美国本土晚,但好在终于来了,并且来得正好。今年的混动 B 级车市场那么火,没它加入,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玩混动,福特也是老司机 2.0L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eCVT 的组合,让我闻到了丰田大法的味道。确实,它还真的能和丰田扯上点关系。我们都知道丰田把混合动力玩得很 6,但福特在这方面的探索其实不比丰田晚。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以下内容引用自 辣笔小星的文章 : 福特和日本爱信变速箱公司联合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要稍早于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申请专利。爱信的专利于 1995 年生效,专利号为 US5419406。而丰田的专利于 1999 年生效,专利号为 US5904631。 实际上丰田和爱信使用的技术理念几乎是相同的,就是之前提到的 eCVT 系统。如果按照正常的专利程序,丰田必须向爱信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但是在爱信专利的权利声明中偏偏提到了「 电机和减速齿轮同轴布置用来驱动左右车轮」,就是这个同轴「coaxially」 这个词局限了权利范围。 丰田将电机 2 设计成和发动机以及电机 1 同轴,而与减速齿轮即到车轮的输出轴错开不在一个轴上,绕开了爱信专利中提到同轴「coaxially」 概念。而通用雪佛兰的沃蓝达 Volt 使用的混合动力技术更是为了绕开专利,同时也为了更加灵活的输出动力,使用了多达 2 组行星齿轮和 3 个离合器,不过成本也相应的大大增加。 由此可见,福特在混动领域,也不是吃素的。 是时候来个对比了 如今,B 级混动车市场里,玩家越来越多,相信你也已经被各种宣传狂轰乱炸过了。我们不如把这几个车放一起做个参数的对比。和传统车型相比,混动车无非考虑这么几个问题:动力、价格、油耗、后备箱空间等,所以我们选了这几个数据: 从产品力和价格来看,这个细分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并且随着时间深入,还会有更多玩家入局。 不过,他们要面对的对手,不单单是其他品牌的混动产品,更是那些车型更广、价格更低的燃油车。或许等到明年年中,我们就能从销量数据上检验出这几款车谁活得更好了。但是总体来说,它们在现阶段还注定不是走量的车型。不过,如果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来看,「 有」 总比「 没有」 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 继续阅读

把扫地机器人变成代步工具?可以,这很福特

· Nov 04, 2016

如今,要想完成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你可以选择共享自行车、XX 平衡车或者 XX 电动滑板车,当然还能腿儿着。而车企呢,虽然是造车的,但同样在为大家想办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事,要不然他们怎么向「 出行服务提供商」 靠拢呢。 最近,福特直接在集团内部搞了一次「Last Mile Mobility Challenge」,翻译过来叫「 最后一英里挑战赛」,就是想让员工们集思广益,设计出自己心中的个人交通工具。结果,大伙儿热情还真高,挑战赛共收到了来自员工们的 633 份作品。 扫地机器人?滑板车? 最终,Kilian Vas 的作品脱颖而出,他是一名工程师,做了一个名为「Carr-E」 的小车,它长下面这样: 从外观上来看,Carr-E 神似一个扫地机器人,而它的体积又和轮胎相当,正好能放进一辆福克斯的备胎槽。它的最大承重是 120 公斤,续航里程是 22 公里,极速 18km/h,通过遥控器来控制。既能载人,又能拉货。 怎么用?当然是人站在上面了……下面视频给你详细解释; 它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 和汽车一样是四轮设计,还用上了汽车上的超声波雷达! Carr-E 的设计者 Kilian Vas 说:「 我特别想设计出一种装置,但不仅限于普通滑板。福特是一家车企,同时也在向出行公司进军;另外,我们的 Henry Ford 老先生也致力于变革人类交通,这两点都激发了我的灵感。」(应该给这个员工多发点儿年终奖,接受采访都像在做 PR)另外,值得一看的还有 TriCiti,它是福特欧洲做车身结构的三名工程师的作品。它同样可以载人、载货,也可以折叠起来轻松放进汽车后备箱。TriCiti 的续航里程为 30km,极速是 20km/h: 好吧,其实就是一个折叠电动三轮车。 除了上面介绍到的两种个人交通工具外,还有一个终极版的: eChair 电动轮椅,它的作者是福特比利时 Lommel 试验场的工程师,它能够以全自动的方式把自己装进后备箱里。 不过,这些产品目前仅仅是原型,福特暂时还没有把他们量产出来的计划。当然,如果来自群众的呼声特别强烈,他们应该会考虑的。 买大车送小车,可能吗? 车企热衷于未来出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次福特直接在公司内部发起了一次新造车运动,就是为了畅想一下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but,这么做的意义在哪儿? 我们都知道,车企的本职工作和最大盈利点依然是造车。无论他们做了多少智能出行项目,都是围绕车展开的,这次福特的「Last Mile Mobility Challenge」,算是对个人交通工具的一次尝试。在有了成熟的个人交通工具产品后,就可以搭配整车出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 出行解决方案」,和其他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其实除了福特之外,其他车企也想过买大车配小车的点子。比如,当年本田为了卖 City 车型,还同步研发了 Motocpmpo 摩托车,它重 42 公斤,搭载了 2.5 匹的发动机,大小刚好能放进 City 的后备箱,俗称「 本田小板凳」。 有意思的是,City 的热卖并没带动小板凳的销量,后期小板凳大批挤压。反而是小板凳停产之后,才火了起来。(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另外,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奥迪基于 Q3 打造了一款「Connected Mobility Concept」 概念车。在车的后保险杠内,有一个「 抽屉」,可以放下一个电动踏板车。它既能当做电动踏板车使用,也能帮用户载货,通过和智能设备连接,可以自动跟随用户前进。当然,也是没有量产计划。 如果你想到了其他一些例子,欢迎补充~ 相对于现在汽车的产品形态来说,这种买大车送小车的概念还是有点「 超前」。即便是现在车企想把个人交通工具加入车内,恐怕我们还得等上几年,因为汽车的研发流程非常复杂,周期较长。不过一向「 求稳」 的车企会这么干吗?不一定。 还有一个问题:往车里加这么大一坨东西,占用的空间太大了。我们前面提到的 Carr-E 是放在了备胎的位置,但是如此一来备胎就没地方放了。如果非要以「 前装」 的方式加到车里,或许大空间车型才更配得上它们。 其实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个人交通工具,在很多人看来,车企这么干就是多此一举。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个人交通工具的不同理解和应用场景,即使真的有某个车未来会搭着个人交通工具一起卖,恐怕也是众口难调,很难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不过,看见车企们在尝试不同交通工具组合出行的可能性,我们还是应该感到开心才对。 对了,买大车送小车这种套路,其实我们国内的汽车经销商们反而走在了前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汽车供应链重构的新案例:跳过一级供应商,福特直接和 QNX 合作了

· Nov 01, 2016 333

今天,黑莓旗下的 QNX 宣布与福特达成合作,未来双方将一起推动 QNX 系统与汽车进行结合应用,双方还会在自动驾驶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疑惑,一家落魄的手机厂商和整车制造商究竟能擦出什么火花?不过仔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这两家公司的合作计划还真挺有玄机。 说起操作系统,也许你会随口说出 Windows、Android、iOS 等名字。不过,对于 QNX 系统你可能还是会感到一点陌生。QNX 系统于上世纪 80 年代正式诞生,2004 年,音响设备巨头 Harman/Kardon 收购了 QNX 系统。而到了 2010 年,QNX 系统又被交易到了黑莓手中。QNX 系统是一种类 Unix 实时操作系统,目前已经被认为是 X86 平台上综合性能最好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在汽车领域,QNX 系统被广泛采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时、稳定、可靠、运行效率高,而这些特点恰好与汽车行业的需求符合。因此,QNX 得到了整车制造商的青睐,就不足为奇了。包括保时捷、宝马、奔驰以及丰田等厂商全都采用了 QNX 系统软件(通过一级供应商)。此外,德尔福、大陆、电装以及爱信等零部件供应商也使用 QNX 系统搭建汽车电子平台。 使用 QNX 系统,OEM 厂商们可以设计汽车数字仪表盘、车联网系统、HUD、ADAS 系统以及自适应巡航系统等等。 说回福特和 QNX 的这次合作。其实,双方的渊源早已有之,此前,福特车上所使用的 SYNC 3 车载系统就是基于 QNX 系统打造而成的,这也让福特弃用了微软的平台。而这一次,福特选择不经过一级供应商,直接与黑莓合作,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挖掘 QNX 系统的技术潜力,甚至为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做好技术准备。 QNX 系统稳定性、实时性的优点,也正好适合自动驾驶的开发。 黑莓 QNX 系统负责人 John Wall 说,QNX 系统已经通过了最新认证,无论是自动驾驶系统还是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公司都有能力为整车厂提供高质量的软件服务。此外,他还讲到,未来 QNX 位于加拿大的技术团队将与福特对接,福特未来也将采用 QNX Neutrino 工业操作系统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研发。 有意思的是,QNX 系统的创始人 Dan Dodge 在去年离开了 QNX,随后他就加入到了苹果并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研发。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次合作的意义就在于双方突破了传统的供应链体系,即绕过了一级供应商。这种重新整合供应链的行为,在最近一两年屡见不鲜,比如汽车厂商和以往的二级供应商的直接合作,又比如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的合作。 自动驾驶和电动化的到来,是这种现象频发发生的诱因之一,而之前的类似案例,也多集中在这两个领域。可以肯定的是,产业链的重构,在未来会越来越频发的发生。而宏观来看,这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又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汽车行业供应链重构史。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