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OS 2 智能座舱,给你比你想要的更多

· Apr 20, 2023 333

智能网联时代,用户对智能座舱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不仅希望更多的功能嵌入其中,同时也对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能力、响应速度、场景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持续迭代和优化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为此,长城汽车打造了新一代座舱系统 Coffee OS 2,力求为驾乘者带来更加智能和更加便捷的用车体验。在功能上,Coffee OS 2 不仅支持多种交互模式,还融入了地图导航、影音娱乐、生态服务、场景引擎等多种功能,成为其征战国内智能网联市场的一柄利器。 智能座舱第三空间的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座舱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汽车智能座舱已经从最初的听听音乐,导航地图拓展到如今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第三空间。现在的智能座舱已经具备娱乐、工作、学习以及休憩等多种属性,而车机系统更是从最初的娱乐导航升格为人们的移动出行助手。从看电影、K 歌、车载专属的游戏甚至冥想,现在的智能座舱几乎无所不能。作为汽车智能网联的重要载体,车企在平移智能手机的功能属性到座舱的同时,也希望利用座舱这个较为独特的沉浸式场景打造出新的亮点。这样不仅能够大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有望在「 软件定义汽车」 的时代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而要达成更好的智能座舱的体验,就意味着车企需要具备自研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前期在硬件方面预留足够的冗余的情况下,后期可以持续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引入更多 APP 甚至在接入整个互联网生态上都能够掌握主动权。以 Coffee OS 2 为例,在硬件层面,其在配置了大屏、大算力芯片和高达 16GB 的内存外,同时其也部署了实现高速读写的存储协议以及可集成适配不同 AI 算法的千兆级以太网接口;在软件层面,其自研了框架层以及 APP 和 HAL2 个自研统一接口,可实现「N 种硬件配置+应用服务生态「。 Coffee OS 2 的三阶段思考 长城汽车的智能座舱工程团队将 Coffee OS 2 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分为三个逐次递进的阶段: 1. 获得用户信赖。车机系统最初且当下最为常用的功能还是导航以及路线规划功能。通过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导航信息,可以得到用户的信任。 2. 与用户的默契配合。在得到用户的信赖之后,和用户能否默契地相互配合,成为车机系统的下一个重要实现的目标。所谓默契配合,就是车机系统能够理解包括语音、手势、物理按键等多种交互方式,且能够给予较为智能且有温度的反馈。更进一步来看,车机系统需要通过车舱内布置的包括摄像头、麦克风、座椅压力传感器等主动提供服务。尤其是在检测到用户处在通话过程中、感到疲劳以及在节假日的时候主动进行问候。 3. 得到用户的认同。在这个阶段,智能座舱需要通过搭载的更多的功能来吸引用户,成为促成客户购买车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 Coffee OS 2 为例,其所具备的手机蓝牙钥匙,导航手车互联,语音场景全覆盖, 540°全景影像等,这些功能都极大地便利了用户的日常用车过程,并且让用户开始认同 Coffee OS 2 车机系统带来的更多价值。 通过三个阶段的递进深入,可以让用户感受到长城在智能座舱方面的产品力,并逐渐培养用户对 Coffee OS 2 的使用粘性,进而支持用户对整车产生依赖。就像很多习惯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其实让他们转换成安卓的难度是很大的。 Coffee OS 2——「 交付只是开始」 打造 Coffee OS 2,长城汽车秉持的是「 交付只是开始」 的理念。 由于 Coffee OS 2 是长城全栈自研的座舱系统,因此长城汽车掌握了从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的全链路话语权。这样后期在迭代更新时,不仅速度更快、频率更高,且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为了真正践行「 交付只是开始」 的承诺, Coffee OS 2 会通过 OTA 持续引入新的功能,让用户不断感受到新鲜感的同时,现有的很多功能都还具备继续优化和迭代升级的能力。 其中,语音功能相应速度可以更快,且识别更为精准,能够覆盖的场景和功能更多;导航功能可以在车道级导航的基础上,再增加道路渲染功能以彻底解决路盲症;而组队出行的功能,在增加驾驶趣味性的同时,也是越野用户提供郊野出行必不可少的配置;至于新能源地图,可以将最新开放的沿途充电接口位置和是否可供充电的信息提供给驾驶员,后期更是可以开放充电桩提前预约功能,避免驾驶员长时间的等待。 此外,Coffee OS 2 的驾驶员监控功能,能够把智能驾驶的灵敏度和用户的疲劳程度以及是否分心结合在一起。智能调节智能驾驶的反应灵敏程度,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保障。以高速 NOA 领航功能为例,当 Coffee OS 2 识别到驾驶员存在分心状态时,为提前进行预警,并在离开障碍物更远的距离时就开始进行制动。在进行驾驶员监控时,Coffee OS 2 还充分考虑到个人隐私的需求,拍摄驾驶员人脸的是红外黑白画面识别,且数据留存在车内不出车,并在使用前得到用户的授权。 未来,已经定义好了系统接口的 Coffee OS 2 还将推出应用商城,实现车机和手机之间的功能平移,把用户在手机端常用的应用全部移植到 Coffee OS 2 的车机系统中。此外,Coffee OS 2 还将打通车机与安全座椅、冰箱、香氛等交互,实现更加便利的控制的同时,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的 APP 也将和车机端打通,带来更加便利且闭环的用户用车体验。 车机系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从底层研发做起对于车企的挑战不小,但也唯有从底层自研做起,车企才能牢牢将未来优化升级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正如秉持着「 交付只是开始」 的 Coffee OS 2 智能座舱,会在今后给你比你想要的更多。

采埃孚领先科技亮相上海车展,持续加码亚太市场

· Apr 20, 2023 333

4 月 18 日,为期十天的上海车展开幕。全球性技术公司采埃孚集团携领先技术参加本届车展,宣布将继续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基地,继续在华加大投入,以客户为中心,并与科技公司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在汽车产业生态系统中发挥越来越活跃的作用。 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博士 这是采埃孚集团管理层参加上海车展阵容最强大的一次,董事会六名成员中,有三分之二汇聚上海。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博士(Dr. Holger Klein),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 (Stephan von Schuckmann),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以及全球各事业部的多名高管与国内和国际客户、政府领导、行业合作伙伴和媒体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本次车展上,采埃孚集团展示了以数字化和软件为核心,在自动出行、智能出行、安全出行以及电动出行的尖端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除此之外,「 可持续发展」 也是采埃孚在本次车展期间的一大重点,展示了集团在再制造、绿钢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不懈努力。 采埃孚与中国一起走在全球科技前沿 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博士(Dr. Holger Klein)表示:「 在全球范围内,采埃孚下一代出行战略实施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中心,采埃孚集团与中国一起,走在全球科技的前沿。我们对中国市场有长期承诺,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采埃孚致力可持续发展,为气候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柯皓哲博士十分了解亚太市场。在 2023 年 1 月就任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之前,担任集团董事。柯皓哲博士于 2019 年至 2022 年常驻上海,其重要职责之一是负责亚太区业务。 柯皓哲博士回顾了过去一年采埃孚集团业务取得的重要进展。他说,2022 年,集团实现了 438 亿欧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14%。同时,采埃孚集团赢得了公司历史上最高的订单量。在线控转向和智能传感器的销售方面获得强劲增长;在高性能计算市场,车载高性能计算机「 采睿星」(ProAI)在全球市场获得 1400 万台的订单;在售后业务方面,采埃孚在数字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成功。2023 年,采埃孚业务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宣布与美国 Wolfspeed 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未来碳化硅半导体项目。 抓住时代脉搏 迈向电动化、软件化和自动化 本次车展,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 (Stephan von Schuckmann) 首次以亚太区负责人的身份在公众前亮相。斯蒂芬·冯·舒克曼自 2021 年以来,担任采埃孚集团董事。2022 年 12 月,采埃孚集团宣布,在担任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负责人的基础上,斯蒂芬·冯·舒克曼将负责亚太区和集团物料管理业务。他将常驻亚洲,以贴近并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他认为,亚洲充满了市场活力和成长机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第一大电动车市场。斯蒂芬·冯·舒克曼在电驱动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将助力采埃孚集团在亚太市场进一步开拓电动化业务。 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 斯蒂芬·冯·舒克曼表示:「 采埃孚在以中国为主体的亚太区销售额占集团全球约 25%,我们的计划是到 2030 年,将这一比重提升至 30%。我们的发展策略是『 在中国,为中国』。近年来,采埃孚全球技术多次在中国首发。我们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在帮助客户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壮大自己。」 未来,出行将朝着电动化、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三大方向进行转型和变革。采埃孚在此次车展上重点展示了这三大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先解决方案。 电驱动是采埃孚的核心技术支柱之一,采埃孚能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完全本地化的电驱动系统。截至目前,采埃孚电驱动事业部在全球各地收到的订单总金额已达 300 亿欧元,为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的海内外各大品牌设计并制造驱动系统及零部件,并且从 2022 年起已开始在中国批量生产新型电驱动产品。 此次上海车展,采埃孚带来了下一代 800 伏电驱动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更高效的碳化硅逆变器、功率密度更高的电机和更轻量化的减速机构,所有组件都以最优方式集成在一个紧凑的单元上。而采埃孚创新的逆变器技术则具备更快速的开关频率和低损耗,拥有更高的传导性和耐热性。总体而言,下一代 800 伏电驱动系统在高效、稳定、灵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为行业提供了更出色的解决方案。 在软件方面,采埃孚将进入智能底盘的全新时代。采埃孚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将纵向、横向和垂直方向的底盘运动执行器进行全面组合,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各种功能提供整套系统。例如,已在路特斯 Eletre 车型上的首发面市的 cubiX 软件,证明了采埃孚在软件定义汽车动力系统方面的系统整合能力。采埃孚将以智能底盘为广大中国主机厂赋能。 采埃孚的技术可以在六个自由度内控制车辆,而无需与方向盘或制动踏板进行机械连接。在纵向控制方面,采埃孚的第二代集成式制动控制系统(IBC)自 2022 年开始在国际汽车制造商投产,并正在推广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横向控制方面,采埃孚的新型线控转向系统已经上市,其中包括与蔚来的合作。此外,采埃孚的后轮转向技术(AKC),已于 2022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推出的智己 L7 的车辆上搭载。对于垂直动力学,采埃孚的半主动减振器(CDC)在中国汽车制造商中广受欢迎,已取得了巨大成功。采埃孚更进一步开发了 sMOTION 全主动悬挂系统,并集成了 CDC 复原压缩独立的双阀技术(CDCrci),并已经获得一家全球豪华品牌的订单。 在本次车展上,采埃孚宣布,将在 2023 年为一家中国主机厂电动车型提供 coDrive L2+级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多车道变道以及领先的记忆泊车辅助功能,相应车型将于 2023 年在中国和欧洲市场先后推出,满足国内及欧洲 GSR 法规和 NCAP 要求。 该系统借助 Mobileye REM™技术首次实现高速公路领航辅助,使采埃孚 ADAS 及驾驶辅助功能进一步加强。同时借助天瞳威视泊车视觉感知能力,结合摄像头与超声波融合信息,通过采埃孚先进的横纵向控制能力实现泊车功能,为市场提供一个性价比极高的方案。 除系统解决方案外,采埃孚还可提供先进的硬件产品为客户赋能:4D 成像雷达在上汽飞凡项目中首发并已在 2022 年实现量产应用。4D 成像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水平角度分辨率高、高程角度分辨性能优秀、稳定性好等优势,支持 L3 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能显著提高汽车的环境感知性能,提高行驶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为了让客户更好地发挥 4D 雷达优势,采埃孚在行业内首次公开 4D 成像雷达开发平台、开发工具和带标签的数据集。数据集的开放补充了现阶段市场上 4D 成像雷达数据集的缺失,向客户展示了 4D 雷达探测的准确性及可应用场景,加速客户应用 4D 成像雷达的进程,客户也可以基于数据库信息,根据自己的算法开发新功能,全面提升客户的差异化竞争力,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效应。 采埃孚中国团队还研发了一套专注于自动驾驶及驾驶辅助开发的云数据管理平台。平台功能贯穿于整个 ADAS/AD 功能开发和测试的 V 模型,通过车-云、云-云之间的数据接口对接,对车端产生的数据进行数据血缘分析,以支撑各种 ADAS 算法和底层软件开发。该平台功能强大,包含了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训练、数据挖掘到数据注入测试等一系列服务,也可支持量产后影子模式下对性能的持续提升。 同时,中国团队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如与客户更密切合作的 Tier 0.5 模式,包括软件算法合作开发、数据闭环、数据管理、测试等,都将更好的赋能中国客户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 除了乘用车,采埃孚在电驱动和自动驾驶方面的先进技术解决方案也全面涵盖商用车领域。采埃孚将在其位于嘉兴的工厂引入最新的商用车中央电驱动系统 CeTrax 2 和电驱动桥等系列产品,进行生产和组装,以支持中国商用车制造商电动化转型的战略需求。 2021 … 继续阅读

颠覆自我的极星 4,能颠覆市场么?

· Apr 20, 2023 333

今年的上海车展,大概是过去几年里「含电量」最高、热度也最高的一届。不论是传统品牌还是新造车,舞台的主角几乎都是电动车型。要在这里抓住大众的眼球,需要一款炸裂的车,或者一片火红的花海。 8 万株红色郁金香组成的花海,基本上可以帮极星展台预定热门打卡点的位置了;不得不承认,在设计和审美上极星还是有一套的,不论是展台的布置,还是在花海中全球首发的极星 4。关于极星 4 这款车,你可以点开下面的视频,让 GeekCar 带你详细了解一下。 在前段时间的媒体沟通会上,极星中国区总裁冯旦说,「2023 年才是极星的中国元年」。对于极星来说,极星 4 这款车是品牌元年打响主流市场的关键。不知道极星 4 能否帮助极星来一次「开门红」呢? 用「 不破不立」 的设计 ,迎战主流市场 作为一款中型轿跑 SUV,极星 4 身处目前国内竞争最激烈的主流市场,不论是纯电动车,还是传统燃油车。 这款车尺寸 4839mm*2139mm*1544mm,轴距 2999mm。如果单从尺寸来看,我们能从行业中找到无数同级别的竞争对手:Model Y、蔚来 EC6、理想 L7,甚至燃油车的保时捷 Macan、奥迪 Q5、宝马 X3、奔驰 GLC…… 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时,能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画风。 极星 4 这款面向主流市场的车型看起来没那么主流,这源于一些颠覆性的设计。 比如传统的轿跑 SUV 通常是给 SUV 加上一个溜背车顶,这个设计百试百灵。但在实际体验中,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和舒适性往往要打折扣。因此极星 4 直接重新设计了车顶曲线,让整个车从侧面看起来更低矮流畅的同时,后排的头部空间也更宽裕。 为了让后排的体验更好,极星 4 甚至直接取消了后车窗,将全景玻璃天幕延长到 1.29 米。对于轿跑 SUV 来说,这种设计,要比保留狭小的后车窗更显得通透,采光条件也更好。取消了后车窗,相应地标配了高清流媒体电子后视镜,方便驾驶员实时查看车后情况。 事实上这种设计也的确让车内空间更宽敞了。整车侧面虽然看起来低矮,但是驾驶位坐姿高 605mm;后排腿部空间有 937mm。 极星 4 整车还有一些细节设计,比如低矮的车头,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纯平玻璃无框车门、车尾后风翼和尾灯气流优化设计等等,这些延续了极星 Precept 概念车的设计不仅优化了整体空气动力学,也让极星 4 与同级别 SUV 相比线条更加流畅,颜值也更高。 要颜值 ,更要实力 对于一款 2023 年的豪华电动车来说,没有颜值是不行的,但是只有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来看电动车最关心的续航方面。极星 4 分为标准续航版和长续航版,分别搭载了 88kWh 和 102kWh 电池包。其中,单电机版的 CLTC 续航分别是 628km 和 709km;双电机长续航版 CLTC 续航 631km。600~700km 的续航,目前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场景的使用需求,也是目前主流电动车的续航范围。 在补能方面,极星 4 所有版本都支持 200kW 直流快充,支持双向充放电功能;标配的热泵系统,可充分利用环境热量,高效加热车厢和电池。 在性能方面,顶着赛道出身的极星,性能自然是不能忽视的重点。 极星 4 提供后驱单电机和双电机两个版本,单电机版配备 200kW 后永磁同步电机;双电机版配备 200kW+200kW 前后双永磁同步电机,两者都配备了转化效率更高的碳化硅逆变器。双电机版可能是极星品牌加速性能最强的一款车型,百公里加速 3.8s。 配合前 4 连杆、后集成式多连杆悬架,前后轴 50/50 重量分配,让极星 4 的转向和操控更灵敏。双电机版本标配了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能适应不同的路况自动调整车辆底盘的舒适性。 打破智能化的「刻板印象」「国外品牌的汽车就别提智能化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有了这样的印象。当中国逐渐成为智能化的主战场,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推出更贴近本土需求也更激进的智能化配置和功能,让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国外车企在智能化方面不了解中国人。 不过,在极星 4 上这种「刻板印象」开始被颠覆。以智能座舱为例,极星 4 车内配备了 4 块显示屏,包括 10.2 英寸仪表盘,15.4 英寸横向中控屏、14.7 英寸 HUD,以及 5.7 英寸后排中控屏。为了兼顾中国市场的使用习惯,极星 4 搭载了原声安卓操作系统和魅族 Flyme Auto Core 应用生态解决方案,用本土化解决方案来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前不久,魅族刚刚发布了 Flyme Auto 车机系统,为车企提供「Flyme Auto Core+亿咖通计算平台+主机厂研发交互体验」 的合作方式。在极星 … 继续阅读

拥有 SOA 架构的岚图,如何「追光」?

· Apr 20, 2023

今年的上海车展,是自主品牌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年。各家车企都推出升级的新动作,或是推出新品牌新系列,比如比亚迪仰望、奇瑞 iCar、吉利银河系列;或是更新品牌元素,比如刚刚升级了品牌颜色和 logo 的岚图。这些改变都离不开背后技术的升级。 去年年底的技术开放日上,岚图发布了 ESSA+SOA 智能电动「仿生体」技术,对自家的软硬件技术做了全面的升级;这次上海车展上,首款搭载了 ESSA+SOA 架构的车型岚图追光正式上市。 作为一款起售价 32.29 万起的豪华中型纯电轿车,同区间的竞品可以说是强手如云。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底层技术和架构的支持,决定了岚图追光这款车的想象力。 可玩性最高的座舱之一 此前,GeekCar 的同事提前试驾了岚图追光这款车(《岚图,追光者还是孤勇者?》),因此在这次上海车展的展台,我的目光焦点落在了智能座舱上,最大的感受是:这可能是整个车展上可玩性最高的座舱之一。 大屏、语音、应用,是目前智能座舱不可缺少的三大件。因此,不少人觉得智能座舱看起来越来越同质化,但实际的体验往往千差万别,关键在于这些基础功能之下,座舱提供了多少可扩展的空间来优化体验。 岚图追光座舱内配备了 3 块 12.3 英寸屏幕组成的三联屏和一块车控屏。除了常见的语音、触控、按键交互外,还支持手势交互和生物识别两种交互方式。 在之前的岚图 FREE 上,就通过 ToF 摄像头支持左右挥动、上下挥动和前后推动 3 种动态手势;在岚图追光上,手势交互升级到了 5 种,更贴近我们日常手势的使用习惯,比如让车静音,只需要做个「嘘」的手势,车内就安静下来;想要拒绝蓝牙电话,只需比出手掌手势;比「耶」拍照等等。 而生物识别是通过传感器识别驾乘者等生物信号心率、肌肉电信号等,这样当系统进行疲劳监测时,不只是通过摄像头监测眼睛大小,也会结合生物信号判断,准确率更高。 岚图追光还搭载了一些一键化场景模式,除了常见的「小憩模式」之类的外,追光在后排老板座搭载了「一键隐私」模式,开启后,车辆会过滤电话记录、联系人、导航的搜索记录和行驶轨迹,并自动关闭车内摄像头和麦克风,确保用户信息绝对安全;「VIP 观影模式」可以一键放倒副驾驶座椅,与后排座椅组成贯通式的舒适沙发。 类似「一键隐私」「VIP 观影模式」这样的个性化功能定制,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同时调用车内摄像头、麦克风这样的硬件,车机系统中导航、通讯功能等软件,甚至配合音乐、氛围灯。让这些软硬件功能一键搞定,车辆需要有一个高度集中化、功能模块化的电子架构,也就是前边提到的 SOA 电子电气架构。 SOA 架构 ,如何拓展智能汽车的想象力 ? 随着智能汽车中软件重要性的提升,我们不止一次在汽车领域看到 SOA 的概念。什么是 SOA 呢? 汽车智能化的升级,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始简化,原本分散由上百个 ECU 电控单元控制的功能逐渐集中,由几个控制单元、域控制器甚至中央控制单元控制。虽然在物理上这上百个 ECU 的功能被集中到一个控制器中,但它们各自的功能依然需要独立。一个个最小的功能模块就像乐高的基础件一样,被抽离出来单独封装;它们既可以互不干涉地独立调用,也能在各自的系统中互相兼容。这种软硬件解耦的电子架构,就是 SOA 架构。 以岚图追光搭载的岚图 SOA 架构为例,岚图的中央集中式 SOA 电子电气架构将算力集中到一个中央「智慧大脑」,整车功能整合成前、后、左、右 4 个 VIU 控制器,并由 OIB 统一支配;这样既减少了线束的排布,提升了数据调配的效率与准确性,也将软硬件解耦。借助 SOA 平台,可以分别控制车上 1500 多项功能。 因此,在岚图追光上我们既可以单独调用某个功能;也可以利用 SOA 架构对整车 OTA 升级;更可以把这些功能组合到一起,组成类似「一键隐私」、「VIP 观影模式」一键放倒座椅这样的场景,来满足自己在座舱内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SOA 电子电气架构开放的统一标准接口,可以让车辆拓展不同外接硬件协同工作。基于 SOA 架构下的开发者平台,岚图开发出首款车载 3D 神经交互手环,可以通过微手势来控制车辆。 这些只是抛砖引玉,未来岚图 SOA 架构将在今年下半年上线开发者平台,将软件平台全面开放。在这个类似于汽车的「APP Store」中,会为软件开发者、硬件制造商提供统一接口,第三方开发者甚至普通用户都可以自行开发符合自己需求、提升用车体验的智能应用。 比如,家人过生日时,用座舱内的屏幕画面、氛围灯、音乐甚至香氛营造一个浪漫的氛围,打造「生日模式」「纪念日模式」;也可以根据日常的使用习惯定义功能。追光这款车,就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习惯去设置在车外隔空打开/关闭尾门车窗,甚至播放音乐的方式。 所谓千人千面的汽车,就是通过 SOA 架构,用软件来扩展汽车的想象力。 未来的座舱交互是什么样子 ? SOA 电子电气架构为座舱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技术和架构基础,那未来座舱交互会是什么样子呢?在这次上海车展展出的 i-Cozy 概念车上,我们能看到岚图对于未来汽车的想象。 i-Cozy 概念车取消了传统方向盘,取而代之的是超过 600 个多样化的服务接口,可以通过服务接口链接自己需要的外设,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布置、拓展座舱,这让整个座舱更像一个移动的盒子空间,有点儿家的感觉了。 由于取消了方向盘,座舱不再以驾驶员为设计中心,交互也更去中心化。除了目前岚图追光支持的语音、触控、手势、面部识别、生物信号识别等交互方式外,i-Cozy 的多模态交互可以将多种交互方式融合,提供更主动式的情感交互。设想一下,未来座舱内当你看向车窗说「 打开「 时,系统就自动将车窗打开;当你睡着时,系统自动将音乐的音量调低;当你吃着东西说话不清楚时,系统会根据你的状态、动作识别意图。这种类似人与人交流的默契,让系统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 最后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我们能够在座舱内体验到越来越多智能化的功能。衍生出来的问题就是:也许有些所谓的「 重磅功能」,并不被所有人需要;相应地,一小部分人的刚需却容易被忽略。 对于车企来说,分辨哪些功能是刚需,哪些功能是伪需求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将部分功能的定义权和选择权交给用户自己,是一种双赢的选择。SOA 架构就提供了这种能力,它就像一个舞台,车企搭台,用户自己来决定舞台上的演出内容。软件定义汽车的想象力,掌握在用户自己手里。

没有人比 smart 更懂「新奢」了

· Apr 20, 2023 333

smart 品牌 25 岁了,在接下来的品牌岁月里,smart 都将「以电为名」去迎接这个崭新的时代。 smart 精灵#1 是 smart 全面转型后的第一款纯电作品,在开启交付后的四个月里,这款车已经卖出了超过 1.7 万台。这样的成绩对于「新品牌」的首款车型来说绝对是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 我一直在想,smart 精灵#1 凭什么能够在如此之卷的新能源市场上一炮而红。 思索再三之后,我的答案是定位,或者说是格调。 自 smart 精灵#1 出道以来,官方反复在讲一个所谓「新奢」的概念。新奢,这是一个看似包装味道极为浓厚的词,类似的词汇被很多汽车品牌频繁使用甚至说是「滥用」,所以在传播中很容易会让人产生一种抵触感。 可有趣的是,smart 用市场数据证明,它们所讲的新奢已经开始被很多人接受了。 凭什么? 在我亲身体会下,smart 主打的新奢并不是一句简单的产品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能够让用户感受到的品牌烙印。这一点,仔细看过 smart 精灵#1 这部车的朋友应该会有所共鸣。 这次上海车展,smart 的第二款作品精灵#3 迎来首秀,在仔细看完这台轿跑 SUV 之后,我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观点。 为新奢再做加法 如果说 smart 精灵#1 圈粉的是年轻的时尚群体,尤其是更为感性的女性车主,那么 smart 精灵#3 则是通过加入一些「刚硬」的元素去让产品向中性靠拢,收获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但万变不离其宗,精灵#3 依然主打新奢概念。 在精灵#3 在产品口号上,smart 又加入了「运动美学」四个字,串起来就是「新奢运动美学」。「新」意味着打破传统、「奢」传递的是一种高级感、「运动」则比较好理解,它代表着动感和激情。 一款车要想传递这些性格肯定是需要通过设计去进行释放的,在多种性格的表达上,精灵#3 基于新奢理念做了一些加法。 账面上看,精灵#3 车长只有 4.4 米,但轴距却做到了 2785mm,得益于「四轮四角」的设计,车子虽然在视觉上偏紧凑,但内部空间相当可观。 如果把一部小车做的「紧凑于外,宽适于内」,这也是 smart 品牌一直以来的强项。 精灵#3 整部车给人的感觉是优雅的,展车橙色的配色更是很好地将活泼时尚与高级质感同时表达了出来。这种「既有又有」的表达方式同样也体现在新奢与运动的平衡上,私以为精灵#3 对两者的融合感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动感的营造上,设计师更多地的是偏向于线条的勾勒。整车的走线是有肌肉感的,但这种肌肉感并不会像美系车一样「重口」,总体上更符合德系车的精致小钢炮的味道。 相对张扬的是车头「鲨鱼鼻」的造型和底部的 A 型宽格栅,有那么一些「小凶狠」的感觉。最能彰显精灵#3 轿跑 SUV 身份的是车尾溜背的造型和突出的顶部尾翼,配合大尺寸的轮毂和车尾扩散器,精灵#3 的的运动味道是强烈的。 外观既不过分张扬又要漏出狠意,同时还要保持高级感,这是精灵#3 在新奢基础上做加法的艺术。 和外观一样诱人的是「内在」精灵#3 在内饰的总体布局上并没有颠覆之前精灵#1 的设计,但细节之处却处处围绕「新奢运动」做了很多区别于精灵#1 的改变。 比如各种撞色缝线的设计、头枕上还特意加入了 smart 的标志、座椅更是采用了行业首创的铆钉设计、更为明显的是空调出风口都换装了奔驰的涡扇式设计。由此可见,精灵#3 通过这些细节的处置有意在向母公司奔驰的 AMG 靠拢,以此来彰显新车想要表达的动感。 除了通过这些硬件来营造运动属性,精灵#3 连软件层面的细节也没有放过。 原先精灵#1 采用的 Avatar 语音精灵助手的拟物形象是一只小狐狸,这一次精灵#3 则是引入了新的「猎豹」形象,奔驰的全球设计团队更是通过对猎豹原生形态的汲取与还原,专门为它打造了 40 个形象动作和 6 个专属动作…… 这种为了和新车的运动调性进行呼应的设计投入看似没有必要,但也恰恰说明了 smart 在审美上的执念。 私以为,正是因为这种对细节的执念,smart 才能够在市场上树立起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被 smart 新奢理念所打动的根本原因。 当之无愧的性能钢炮 从外观到设计,smart 想要打造的新奢运动美学是鲜明的,但想要把这种设计层面的感受在人心中变得更为具象,就必须得有实打实的机械素质去进行传达,毕竟车除了拿来看更需要拿来开。 直白点说,如果精灵#3 仅仅是一台「样子货」,那肯定是不够的。 据了解,目前推出的两款精灵#3 均为双电机版本, 峰值总功率为 315KW,峰值扭矩 543N·m,看参数应该和精灵#1 的 BRABUS 版为同一套动力总成。 当然,精灵#3 同样拥有 BRABUS 版,它在弹射模式下最快零百加速可以做到 3.6s,0-400 米 加速为 11.97s,这样的成绩比 BRABUS 版的精灵#1 还要更胜一筹。 除了动力上的炸裂,精灵#3 的「底层建设」也都向着驾趣出发。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全系标配前后防倾杆的硬件基础上,smart 联合奔驰团队对新车的底盘进行了 3 个阶段 5 轮调校。在官方的麋鹿测试中,精灵#3 … 继续阅读

守护每个她,欧拉闪电猫完成国内首次主驾女性假人连环碰撞挑战

· Apr 20, 2023 333

4 月 14 日,欧拉闪电猫携手天津·中汽中心,成功完成模拟暴雨天气情况下,主驾女性假人十字路口连环碰撞挑战。这是国内首次以女性假人为主角的碰撞挑战,为新能源汽车安全测试领域带来了更高的标准。 从去年 10 月欧拉闪电猫成功完成国内首次电动车高速螺旋翻滚跌落挑战,到此次用优秀表现顺利通过以女性假人为主驾的碰撞挑战,短短半年时间,欧拉闪电猫接连完成两次车辆安全领域的「 高标准挑战」,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测试空白,更是体现了欧拉对更高安全标准的不断探索、精进。彰显了欧拉「 更爱女性」 的品牌初心。 主驾驶女性假人国内首碰,欧拉切实关注女性用车安全    在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场,女性消费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截止 3 月,新能源汽车国内累计销售 131.9 万辆。并且,据《2023 新能源汽车女性用户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女性驾驶员已达到 1.62 亿。然而,从燃油车时代过渡到新能源车时代,虽然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对于女性个体来说,仍存在较大的技术鸿沟。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汽车行业的技术、规则、标准等等内容都是围绕男性的需求制定的,碰撞安全测试使用的假人则都以男性身体特征为基准,忽略了女性与男性生理结构、驾驶习惯、坐姿等客观存在的差异。 有鉴于此,欧拉秉承安全第一、更爱女性的产品开发理念,致力于打造更高级别的整车安全,同时聚焦女性用户,增强女性用户的安全用车体验。本次挑战是国内首次以女性假人为主角的碰撞挑战,不仅是对欧拉闪电猫安全性的一次严苛考验,更是为整个汽车行业建立女性用户安全意识和安全机制、更好保障女性出行安全做出了标准示范,对行业发展具备里程碑式意义。 两阶段深入测试史上最难,欧拉闪电猫实力闯关成功 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在事故场景下,相同位置的压缩量、位移、加速度情况,女性受到更大伤害的概率会更高。比如女性遭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三倍,受重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 47%,受轻伤的可能性则高出 71%,死亡的概率也多了 17%。以往的女性假人用男性假人等比缩小的模式,并不能完全正确反映女性在碰撞事故中的伤害情况。 本次挑战主要模拟车辆涉水后在十字路口因路面湿滑而发生连环碰撞的场景。第一阶段涉水试验模拟车辆遇到暴雨或积水时行驶的场景,将测试的欧拉闪电猫浸泡在 30cm 深的水中长达 2 小时,此项着重考察车辆三电系统的防水性能。浸泡结束后,工程师会检查车辆是否有漏电或者无法驾驶的情况发生。最终,经历 2 小时涉水试验的欧拉闪电猫,没有发生绝缘故障,无任何故障码,可以正常上电行驶,第一阶段的静态安全试验满分通过。 随后,欧拉闪电猫转战第二阶段测试,挑战难度再次升级,车辆将挑战难度更高、风险更大的连环碰撞。测试车辆 A 为碰撞车,也叫子弹车,主驾安装女性假人,副驾安装男性假人。测试车辆 B 为被碰撞车,主驾安装女性假人,副驾后方安装 1 个儿童假人。相当于测试车辆 B 被撞击了 3 次,十字路口第一次碰撞,滑向电线杆造成二次碰撞,同时子弹车没有停下,继续向前挤压,跟进又撞击了第三次。 在这样的以 1.9 吨子弹车坚硬的前部,撞击目标车侧面,叠加目标车另一侧柱碰的极其严格的工况下,两台试验车都经受住了考验。子弹车 A 柱、前防撞梁结构完好,正碰表现十分优秀。目标车的主要承压部位,B 柱、门槛梁、上边梁都没有发生结构性形变,为车内乘客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间。两车的安全带自动预紧触发,主气囊、侧气囊、侧气帘快速弹出,很好的接住了假人的要害部位。其次整车无漏电、无起火、无爆炸,车门自动解锁、紧急救援系统主动外呼,给乘客预留了充足的应急逃生时间和机会。 欧拉闪电猫经受住了这一次的超高难度挑战。整车安全性能达成预期,为全车乘员提供了充裕的安全冗余和碰撞保护。 首开中国新能源车女性安全碰撞先河,欧拉闪电猫底气何来? 欧拉始终坚持「 高标准造车」,围绕「 更高标准」 的匠心制造,敢于不断挑战安全标杆,对车辆进行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严苛测试。以优异成绩成功通过 TOP Safety 国内首次主驾女性假人十字路口连环碰撞挑战,是对欧拉闪电猫造车实力与安全设计的最佳诠释,也足以说明欧拉闪电猫在主被动安全和用车场景方面为女性用户提供了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保护。 基础硬件安全方面,欧拉已经多次携手 TOP Safety 针对消费者高度敏感的电池安全和车身安全做出了全方位测试。2022 年 10 月欧拉闪电猫的四项超国标电池安全试验树立了行业安全标杆,而欧拉闪电猫按照中国 C-NCAP+欧洲 E-NCAP 双五星标准设计的笼式车身,高达 77.6%的整车高强度材料占比,并在热成型钢的结构应用上进行了仿真优化,A 柱和 B 柱均采用了 2000MPa 的热成型钢,B 柱内部增加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既「 强」 又「 韧」,这样的整车设计,使得欧拉闪电猫可以承受 10 吨的冲击力。结合先进的碰撞溃缩区与高强度座舱区优化设计,让欧拉闪电猫不断挑战安全测试标准,不断刷新中国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测试新纪录。 而在主动安全方面,欧拉闪电猫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整车全系标配 AEB 自动紧急刹车、LKA 车道保持系统、BSD 盲区监测系统,且支持手机 APP 一键自动泊车、360 全景影像等功能,超级感知能力和超强便捷让欧拉闪电猫成为了女性驾驶人能够轻松驾驭的安全、好开、舒适、智能的新一代纯电轿跑。 美国交通部 NHTSA 与联邦公路管理局 FHWA 一项统计显示,事故发生时,即使女性驾驶或前排副驾驶系上安全带,死亡可能性也比男性高 17%。维吉尼亚大学 2019 年一项研究也发现,他们将同年份车款、身高、体重、年龄等变因全部控制相同,但女性成员在前方碰撞,受伤机率比男性成员高出 73%。 对此,美国汽车医学发展协会的董事 Kristy Arbogast 博士曾发表言论:女性不是男性的简单缩小版本,二者身体结构不同,如果没有女性假人参与模拟测试,那么旨在减少人体碰撞伤害的各项车内安全配置和车身结构设计,对女性的保护就无法得到质的提高。 如今,女性驾驶汽车出行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然而多数的撞击测试报告中,受测试者皆为男性假人,这不禁令女性对车辆安全平添疑虑。今年 3 月,懂车帝发布的《2023 新能源汽车女性用户洞察报告》显示,在我国新能源车领域,女性群体偏好程度高达 66%,是男性的 1.5 倍。女性在购车决策中话语权的增长,更是需要有关机构和汽车制造商积极看待改变,并为之做出实际行动。 尽管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强制要求碰撞测试使用女性假人,但是敢于挑战、创新进无止境的欧拉,又一次走在行业前列,更懂女性需求,关注女性安全。相信在未来,欧拉闪电猫将继续用出色的整车安全表现,不断突破性能桎梏,为女性用户的无忧出行开辟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