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微型电车吉利熊猫 mini 正式上市  3.99 万元「认养」回家

· Feb 07, 2023 333

以熊猫之名,重新定义国宝级小车。2 月 6 日,吉利熊猫 mini 以一场沉浸式直播,宣告正式出道。熊猫 mini 提供 200km 和 120km 两种续航版本共 4 款车型,售价区间为 3.99 万元-5.39 万元。同时,吉利汽车为熊猫 mini 准「 饲养员」 送出双重认养礼:萌趣礼——2 月 28 日前下定耐力熊的用户可免费升级价值 1500 元的萌趣科技选装包,包含 8 英寸中控大屏+手机无线互联+倒车影像。   吉利熊猫 mini 诞生于吉利全新的智慧工厂,继承了吉利 20 年积淀的高品质基因。它肩负着重塑微型电车价值标准的使命而来,上市后将以超萌治愈力和越级产品力为新势代年轻用户带来更具品质、更加愉悦轻松的都市出行新体验。   治愈系萌主 以「 超萌力」 打造出街单品 熊猫 mini 定位为「 萌系纯电新物种」,是吉利汽车专为年轻人打造的「 国宝级」 微型电车。车如其名,熊猫 mini 采用熊猫式仿生设计,将「 超萌力」 刻入基因。大眼萌前灯、圆滚滚撞色饰条与熊耳后视镜组成国宝萌眼前脸,搭配 14 英寸萌爪轮毂,憨态可掬,可爱满分;同时 64 英寸全景天幕视野开阔,萌中有质。 内饰简约时尚,同样以「 萌」 为基调,8 英寸萌宇宙中控屏、9.2 英寸灵巧彩色仪表可爱与科技属性兼备,同时灵动中控按键、超萌力换挡旋钮造型精致,质感细腻;「 熊抱座椅」 将你一整个熊抱住,包裹度和支撑度极佳,乘坐感柔软而舒适;「 萌动岛储物格」 则如乐高般灵活可变,让你自由定义储物空间。 作为熊猫新物种,熊猫 mini 缤纷多彩,提供竹竹青、滚滚白和噗噗粉三种潮流车色,以及呆萌绿、激萌蓝、软萌粉三种内饰车色。 在「 萌文化」 盛行的当下,熊猫 mini 治愈系的可爱造型开创了微型电车市场个性造型的新品类,为年轻用户带来了功能价值之外的情绪价值。它将打破代步车界限,成为年轻人的出街单品。   从「 将就」 到「 讲究」 多场景升级出行体验 当下的年轻人对于消费有着更清醒的审视和反思,买车除了看重颜值以外,也越来越注重品质,熊猫 mini 正是专为解决微型电车市场的用户痛点而来。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著名的功能主义口号——少即是多,熊猫 mini 则做到「 小」 即是多。 首先,充电方式多,出行更自由。 大多数微型电车没有快充功能,让出行半径十分受限。熊猫 mini 200km 续航版本拥有同级独有的直流真快充功能,其充电功率为 22kW,可在商用快充桩极速补能,在 25℃常温下只需半个小时,喝杯咖啡的功夫,便可完成从 30%到 80%的充电,完全充满也仅需 68 分钟。可盐可甜,可快可慢,熊猫 mini 还支持家用充电桩和便携式充电枪等多种充电方式,无论你在家、在逛街还是在自驾游,熊猫 mini 总有办法满足你的补能需求。 第二,智能配置多,驾控更轻松。 熊猫 mini 拥有比同级产品更丰富的科技配置:手机 APP 远程控制功能可实现远程寻车、车况查询、剩余行驶里程查询、远程开闭锁、远程开关空调和远程解锁后备箱等;手机无感连接,首次扫码连接车机后,再次连接无需扫码即可互联。此外,熊猫 mini 还配备了电动车窗、由带轨迹线的高清倒车影像和两个倒车雷达组成的可视化倒车系统等配置,让驾乘更加轻松便捷。 第三,安全保障多,开车更安心。 熊猫 mini 继承吉利汽车的高品质基因,严格按照乘用车标准打造,满足我国碰撞法规以及电动车电池包碰撞保护的要求。在整车安全结构设计中,熊猫 mini 通过优化设计前防撞钢梁、配备侧防撞钢梁、优化电池碰撞防护结构、激光焊接车顶等打造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此外,熊猫 mini 还全系标配了 ABS 防抱死系统、EBD 制动力分配系统、主驾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接口、胎压报警等,全面的安全防护让用户出行更加从容无忧。 世纪握爪  「 萌萌联合」 治愈力翻倍 熊猫 mini 不仅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也为用户开启了与大熊猫的美妙之缘。2 月 6 日,熊猫 mini 上市之际,吉利汽车携手浙江省李书福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达成公益合作,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举行大熊猫公益捐赠仪式,认养熊猫宝宝「 翠翠仔」。通过此公益之举,熊猫 mini 与国宝大熊猫萌萌联合,组成萌主 CP,将为行业带来关爱自然生态、关爱用户安全的萌动暖色。   同时,吉利汽车将开启大熊猫保护计划:每增加一位熊猫 mini 用户,吉利汽车将携手浙江省李书福公益基金会向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捐赠 10 元的熊猫养护金。不仅如此,吉利汽车还将发起熊猫宝宝「 翠翠仔」 的全网征名活动,让更多人加入到关爱大熊猫、关爱自然的行列中来。未来,吉利汽车还将组织熊猫 mini 车主前往大熊猫基地探望熊猫宝宝、做义工等公益活动,让用户可以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大熊猫带来的治愈感。   为年轻人打造超萌力与硬实力兼备的产品,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与年轻人玩在一起,吉利汽车以熊猫 mini 提升了微型电车的价值内涵。对用户而言,选择熊猫 mini 不仅丰富了生活方式,更展现了从容自信的生活态度,同时带来从「 将就」 到「 讲究」 的出行方式升级。熊猫 mini 上市后,将成为微型电车市场首选产品,圈粉更多用户,掀起微型电车市场的全新潮流!   附:熊猫 mini 上市价格及权益 续航 120km … 继续阅读

比亚迪财报披露,股神失算了吗?

· Feb 07, 2023 333

不久前,比亚迪发布了其 2022 年的业绩预告:预计 2022 年比亚迪的营收 4200 亿元,归母净利润 160 亿元~170 亿元,同比增长 425.42%~458.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51 亿元~163 亿元,同比增长 1103.55%~1199.20%。 如此漂亮财报预期的是比亚迪在 2022 年气势如虹的销量。2022 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 185.74 万辆,成功登顶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其中纯电动车 91.11 万辆,插电混动车型 94.62 万辆。出口方面,比亚迪全年累计出口 55916 辆,同比增长 307.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2 年最后的几个月里,比亚迪的单月销量都在 20 万台以上,创造了中国乘用车行业的新历史。 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 2 月 3 日减持了 155.45 万股比亚迪股票,过去半年里已经减持了手中三成半的持仓股份。减持比亚迪,巴菲特失算了么? 巴菲特减持还是在路上 巴菲特的大规模减持恐怕是比亚迪在一路势如破竹的 2022 年唯一的「坏消息」。 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2008 年 9 月巴菲特以每股 8 港元,买入 2.25 亿股比亚迪股份,仅耗资 18 亿港元,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巴菲特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从去年 8 月开始,巴菲特就开始不断减持比亚迪。即便是比亚迪在去年最后四个月连续销量维持在 20 万辆,也没能阻止巴菲特的减持脚步。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资料显示,据港交所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 1 月 27 日再度出售了 155.45 万股比亚迪股份,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 226.32 港元,持股比例从 13.04%降至 12.9%,套现 3.5 亿港元。在过去半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减持的比亚迪的股票已经超过了 7300 万股,其持股比例也已经下降到了 13%以下。在巴菲特的大肆抛售下,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恒生指数大幅反弹,但比亚迪的股价较低位的反弹却明显弱于大盘的表现。按照巴菲特目前的投资逻辑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其依然将不断减持比亚迪的股票,调配头寸来布局其更看好的诸如传统能源这样的公司股票。毕竟俄乌战争的影响,会让全球油价在高位徘徊。 不过巴菲特的看空,并没有影响其他一部分人对比亚迪的看好。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瑞银。根据瑞银的报告,其将比亚迪在港股的目标价格从 345 港元上调至 350 港元,并给出了「 买入」 评级。毕竟放眼全球,现在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无论是在电动车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销售上能够和特斯拉较量一番的车企。 「 股神」 有没有看走眼? 从大环境来看,股神并没有看走眼。2023 年,可能是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最困那的一年,包括比亚迪在内。在刚刚过去的一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哀鸿一片,虽然比亚迪的销量依旧突破 15 万台,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去年年底连续数月突破 20 万的月销量成绩嘎然而止。 从 1 月 1 日开始,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彻底退场,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还取消了混动车型的绿牌政策,这对于混动和纯电动销售比例 1:1 的比亚迪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尤其是国补的退场,毛利率不高的车企将不得不把这部分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2022 年年底,已经有不少车企宣布了涨价,这其中就包括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必然会影响消费者所作的决定。 从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了 30%。未来,在没有强有力政策刺激的情况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很难保持之前高速增长的势头,业内普遍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会从之前的 100%下滑到 30%左右。与需求增速下滑并存的,却是随着生产线扩建和不断完善下,供应的大幅增加。 无论是丰田、通用这样的传统合资车企巨头,还是吉利、上汽等自主品牌领头羊,以及集度、小米甚至起死回生的自游家,都有大量源源不断的新能源新品牌和新车型等待入市,这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就在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形式不容乐观的同时,2023 年的价格战也在刚开年就打响了。1 月 6 日,特斯拉在三个月内第二次下调了国产车型价格。其中,Model 3 的起售价格跌至 22.99 万元,Model Y 的起售价格低至 25.99 万元,在创下价格历史新低的同时,也让自己收获了大量的订单。马斯克甚至宣称特斯拉 1 月接到的订单是产能的 2 倍。 随后,问界和小鹏等品牌已经跟进,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车企跟上。把竞争拖入价格战,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乐见其成的事;不过对于每一家新能源车企来说,价格下调后压缩的只能说自身的利润空间。 对于比亚迪来说,在 2023 年增势放缓的市场,是维持涨价保利润,还是跟随友商降价搏销量,也许是必须作出的选择题。 减持之下,「迪王」波澜不惊 巴菲特有其自己的投资逻辑。单纯从目前的股价来看,即便比亚迪发布了史上最亮眼的财报,同时恒生指数也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但比亚迪的股价依然波澜不惊。投资看重的是未来的潜在的机遇,所以巴菲特的减持单纯从股票逻辑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股票市场与汽车市场的表现相关,却也并不完全一致。在过去几年里,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比亚迪自身,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当比亚迪以 185.74 万辆的年销量坐上新能源一哥的位置上时,为巴菲特带来了 20 倍以上的投资回报。而当新能源概念红利被逐渐释放后,巴菲特自然会去追求其他投资回报更高的领域,资本市场也需要比亚迪带来新的故事。 当然,比亚迪以往在三电领域和产品线上打造的护城河,依然可以支撑它在国内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可以高歌猛进,有这个坚强的销量成绩作为支撑,它就无需对巴菲特的减持做过多的担忧。巴菲特减持后,带来股价短时间较大幅度的下挫,在公司良好基本面的支持下,依然会有其他投资人源源不断在合适的价位来接盘。 其实除了乘用车业务之外,比亚迪的王牌和新故事还有很多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像电池业务、纯电动大巴、IGBT 功率半导体、储能设备等,这些领域期待有更多的成果让大家认识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之外的硬实力。 最后 当然,如今的比亚迪在资本市场依然有不小成长的空间,未来在汽车智能化、车载芯片、下一代储能技术等前瞻领域的持续投入,都有可能在不断提升比亚迪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为比亚迪带来下一次股价持续飞升的可能。而这些在研发和前瞻科技上的坚持不懈和积累,也在为比亚迪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橙皮书|语音交互:浮躁转向务实,死磕体验价值

· Feb 07, 2023 333

  从用户视角来感知的话,车内智能语音的体验几乎是最为直接的。而这也是芸芸众生眼中,评判智能汽车是否「 智能」 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中国乘用车智能语音交互功能的搭载率高达 86%。所有人都看到了,优秀的语音体验已经是最具价值的产品价值属性之一,从 OEM 到供应商当然不会选择「 躺平」。行业上下也一直在语音领域持续发力,在你追我赶的赛道上越跑越快。 也许是某种心照不宣,也许是早已互通有无。2022 年,在车内语音的头部玩家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行业的新风向: 表现出更胜以往的务实,更关注强化核心能力来提升体验 。 春节前一个忙碌的工作日下午,我们与小鹏汽车 AI 产品团队的人们聊了聊。在印证我们观察到的车内语音趋势变化的同时,想要解开以往的一些疑惑,包括但不限于: 小鹏团队为什么坚持打造可见即可说功能、并持续投入资源深耕? 从业者们为什么不像几年前那样热衷于包装概念和技术炫技了? 当语音的天花板再次抬高自己 对今天的智能座舱来说,语音已经不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人机交互手段,更成为了串联起座舱功能与感知、提供差异化能力和服务的平台。这其中,一部分车厂选择了自研的道路,通过搭建符合自身定位的语音交互框架,把定义用户体验的主动权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这些,也是小鹏汽车一直在持续发力的。 即便还没有影响到全部用户的集体心智,素来以高水平智能化作为显著标签的小鹏汽车,也早已经通过高水准的智能语音体验和十分开放的应用生态,在市场和行业中建立广泛认知的同时,也收获了令人无法忽视的认可。 自从 2020 年小鹏 P7 上市并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全场景语音交互系统 1.0 下的连续对话、语义打断、可见即可说等综合体验,让小鹏的成为诸多友商追赶的目标。 还记得小鹏 G9 亮相的那段时间里,除了媒体同行和意见领袖们齐声惊呼「 语音天花板」 之外,我还留意到几位语音从业者的文章中,各自不同程度地对全场景语音 2.0 的新特性,尤其是全时对话功能表现出了关注。 升级后的「 全场景语音 2.0」 又带来了三个重点新功能:极速对话,全时对话,多人对话。在系统框架中,这三个功能都有自己的独立开关,确认打开后才能启动。 极速对话 :大幅度提升的唤醒速度和响应速度,共同组成极速对话功能。据官方信息所述,从用户的语音结束到界面动画有所反应会小于 300 毫秒。在小鹏汽车的官方推文中,曾略带凡尔赛地提到了有媒体在体验小鹏 G9 时,在连续对话模式下 1 分钟内完成了 40 个以上的指令。主观体验中,结合过往的测试经验来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拾音环境不同,无论同类车载语音还是家庭智能语音,小鹏 G9 在语音的各项反应速度上刷新了体验的认知。 全时对话 :打开全时对话的开关后,语音助手小 P 会进行持续收音,任何时候都不需要通过唤醒词来作为对话的起点。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可以直接说出指令并得到执行。如果因为表述方式不常见、或是小 P 无法确认是对自己下指令而没有得到响应的话,用户可以在 5 秒内补充说一个「 小 P」,而后小 P 就可以将刚才未响应的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和执行。 多人对话 :打开全时对话和多人对话之后,全时对话功能将会覆盖车内。如果车内是齐装满员的状态,每个位置的用户都可以交替或同时与小 P 进行语音交互,而不会造成互相之间的干扰。比如主驾乘员说完「 打开座椅加热」,副驾随后说「 我也要」 就能一并落实。类似于实现一种高级别跨音区多轮对话的效果。 从语音交互技术架构到语音基础能力,小鹏坚持自研的路线策略,也给予了自身最大程度上定义产品的自由。而这也被外界认为是小鹏在座舱产品层面最不可撼动的护城河。 某种层面上来讲,语音产品几乎是最容易「 踩坑」 的领域。功能的推出并不是终点,甚至说不上是个节点,反而更像个起点——从无到有,从存在到堪用,并不是一个概念。体验不好,用户们有限的耐心并不会允许他们多给傻傻的语音助手几次机会。 随着全车多音区识别、多人对话等功能的铺开,主驾人员已经不必再继续扮演全车唯一交互中枢的角色。具备良好的多音区识别能力,首先就对车内多音区接收和区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很长时间里,免唤醒的表现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劝退了不少有想法的产品经理:进之一分,会让车里多了一个完全「 莫得感情」 的话痨,用户每说一句话,都可能会收获到不明所以又不堪其扰的搭腔或误执行;退之一分,则有可能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车机屏幕背后的小小语音助手身在何处,到底是走神了还是「 离家出走」 了。 在行业普遍内卷的赛道上,不同的「 赛手」 们各自表现出了风格迥异的跑法:既有抢先首发再通过 OTA 优化的,也有为了保证体验谨慎打磨的,还有先「 做减法」、做好一点发一点的。不管是先发制人还是步步为营,这背后的选择无关对错,因为业务部门之间的实力与决策方式各不相同。 面对仍在膨胀的需求,行业的做法是—— 在小鹏 G9 上,我们看到全场景语音 2.0 传达出一种新的画风:更高效,更随意,更方便。 这背后少不了在这场采访中,除了「 用户」 之外最多被提及的群体——研发团队。 在对话反应速度这条赛道上的赛跑,就是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小鹏的研发团队以行业最高水平的反应速度为目标,一边补足自身的短板,一边通过流式处理优化在线服务的反应时间。随着硬件水平的提升、算法的改进,ASR(自动语音识别技术)识别准确度得到显著提高。在用户说话的过程中,小 P 会以毫秒为单位实时预测即将提出的指令,才能在指令结束时,以迅速且流畅的反应来将语音指令落实。 而在全时对话功能的背后,小鹏团队设定了一系列几乎可以说是「 自我折磨」 的标准,比如全时对话的漏拒识率目标设定到了万分之几,比连续对话的标准高出上百倍…… 今天我们仍然无从知晓,研发团队在该功能推出之前的时间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硬仗。据了解,在全时对话正式推出后,线上检测到的落地效果,比最开始设定的目标要好上许多; 「 把方便带给用户,把难题留给研发。」 对谈中,受访的小鹏团队成员用一句简单的玩笑,对他们的工作理念进行了总结。 在语音体验的演化升级过程中,小鹏全自研的优势持续体现出来。看上去激进的产品策略并不意味着规划和研发的粗放。相反,和以往我们在小鹏 P7 上观察到的产品逻辑一样,背后是小鹏团队将误唤醒率、拒识率和漏识率等当做重要的考量指标,一边设定严苛的技术目标,一边以近乎偏执的追求去将这些目标一一实现。 就像对于「 可见即可说」 这一功能的坚持。在小鹏团队看来,作为一种高阶的语音能力,可见即可说功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在面对屏幕界面时,注意力和执行准确度之间的平衡问题,而无需动手。相当于把用户的意图和问题都简化为语音指令,而系统中所有的界面都成为了语音友好动作的帮助菜单。降低操作门槛和操作成本的同时,使用户对语音交互更加信任。 事实证明这是有意义的。国内相关调研机构的研究表明,小鹏车主普遍对于可见即可说功能拥有完整的认知,也更愿意在合适的场景下使用语音作为常用的交互手段。 其实,不光是小鹏,车载语音行业正在变得越发务实。 社交网络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大行其道的这些年,又有谁没看过几个跟智能汽车有关的段子?从相声贯口式的语音指令,到强调所谓的情感互动…不得不承认,这些确实为智能汽车在社会大众中传播、建立基本认知起到了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车载语音行业向外传达出来的,存在一种对于让语音助手擅长「 察言观色」 的热衷:恨不得每一句话都要考验 AI 的智商和情商是否在线。使用者的一句「 今天有点儿热」 不仅语音助手要立刻接话,懂得打开空调启动通风那只能叫基本合格,不再来几句赛博风味的嘘寒问暖恐怕都不能令人满意。 现在,让我们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就像是「 今天有点儿热」 这种语句,到底应该认为是指令,还是单纯的感性化表达?表达对象到底是对语音助手,还是车上其他乘员?是应该联动车内空调等舒适功能提供服务,还是按兵不动?因为会错意进而误操作的话,会不会反而让人哭笑不得、甚至觉得不堪其扰? 过分敏感反而会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这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处世哲学,AI 也应该深谙于心。 时间来到 2022 年。不管是产品还是宣发,车载语音行业上下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量产车型上的语音产品变得更加重视基础能力的强化。 交互的过程越来越简短和流畅;语音助手变得越来越能「 听得懂人话」,对指令的容错率也越来越高;更多地考虑到车内其他用户的使用方便,独立音区、随时打断、交叉指令等强调便利性的能力被不断强化…… 借用著名的奥林匹克格言来总结一下:更高、更快、更强。 以炫技为手段的 showcase 设置对传播固然有帮助,而车厂和供应商也渐渐清醒:炫技和基础能力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时髦和趋势之间的博弈。炫技不会产生传播之外的价值,能力才产生真正的价值。 小鹏团队认为,在语音产品上不应该过多炫技,长此以往会造成用户对产品预期的盲目提高,以至于进入怪圈:当品牌向用户盲目承诺得越多,用户的期待值就会越高;在实际使用中,用户的用法就越自由,越容易提出更具歧义化的问题;于是,车载语音助手遇到的边界就越大,相应面临的问题也越多,用户获得稳定体验的概率越受影响。 随着这种情况反复出现,用户对功能的信任会进入下滑曲线,乃至影响到对整车的信任。 简而言之,相当于既不容易带来实际体验价值的提升,还容易给自己挖坑。 令我们乐于见到的是,行业上下正在经历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般地「 大秀肌肉」,对核心能力与体验价值的关注更胜以往。 这是行业日趋成熟的标志。 结语 实际上,不只是小鹏汽车的团队成员,在被问到自家语音助手的终极目标时,所有受访的从业者都会指向一个方向: 类人,能够胜任智能座舱语音助手所应该承担的工作 。 不可否认,在之后的日子里,那些有关于车载语音的、浮躁但有趣的表达依然会存在下去。同时, 在产品层面,愈发务实的做法会延续下去,用户们能够从语音交互中获得的便利体验,会越来越丰富。 因为我们知道,有越来越多的语音行业从业者,正在将「 让用户有稳定使用的信任感」 当做他们工作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