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三十年造车感悟,长城汽车「命悬一线」?

· Jul 14, 2020 333

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7 月 13 日,长城汽车正式发布董事长魏建军造车三十年感悟特别电影,这是长城汽车站在三十而立的特殊节点上,迎来的一场特殊庆生典礼,也是长城汽车对于未来三十年该走向何方的深刻反思。 在这部时长三分钟的特别电影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用「 反思」 代替「 庆祝」,用「 危机」 代替「 成就」,用「 命悬一线」 代替「 前途无量」,发起了一场关乎生死的思辨。 三十年风雨,长城汽车从偏居一隅的地方小厂,成长为连续四年年销百万的中国汽车领军企业。然而,长城汽车却发出能否挺得过明年的反思,这是魏建军作为长城汽车掌舵人,对于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成败得失的高度总结,是长城汽车的经营哲思。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此时此刻的长城汽车,既处三十周年的顺境,也临「 命悬一线」 的逆境。 正如魏建军在《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中所言,面对波诡云谲的前路,「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成功了,每一个成功的过去,都可能把未来绊住;如果,我们还看不到颠覆性的变化,那被颠覆的,一定是我们;如果,我们不敢冲破规则,那么规则很快就变成创造的牢笼。」 这次思辨是长城汽车作为中国汽车领军企业,对于未来撬动全球产业变革的一次「 以退为进」 的蓄势。伴随全球性经济下行危机与逆全球化趋势,长城的前行之路波诡云谲,充满挑战。而长城汽车要做的,便是以变应变,以推倒重来的信念轻装上阵,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直面未来。正如魏建军所言,「 没有退路,才见出路」。 站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惊涛骇浪中,魏建军领导的长城汽车正致力于从「 命悬一线」 中突出重围,秉持着「 向死而生创未来」 的坚定决心,用三十年的历史积淀,去迎接此刻的历史巨变,迎接下一个三十年!

汉能否撑起比亚迪品牌向上的大旗?

· Jul 14, 2020 333

距离比亚迪汉上市已经过去两天时间,但是关于这台车的讨论并未停止。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是犹豫了好久,因为关于这台车有太多东西可以讲。这次我们掰开揉碎,一起来看看这台车能否撑起比亚迪品牌向上的大旗。 还是先从车聊起。虽然这部分内容之前也提过了,但是还是建议你不要跳过。 下面进入正题,enjoy。 汉这次推了三款 EV 车型+一款 DM 车型。 相较于预售价格,汉 EV 三个版本(高配到低配)车型分别便宜了 500 元、4200 元、10200 元。这个价格在预期之内。 汉 EV 的最高配补贴前售价 299750 元,正正好压在 30 万的补贴红线上,显然是提前规划好的的。 汉的竞争对手是谁?在此前的静鉴会上,比亚迪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表示:「汉的对手很明确,就是特斯拉 Model 3。」在两天前的那场直播上,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再次挑明:「 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这次轮到我们出牌了。」 亮点 设计 这是比亚迪首次首次涉足中大型轿车领域。所以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全新的 Dragon Face ,让看腻了此前宋、唐前脸的老用户以及观望者都眼前一亮,这是比亚迪对自己的全新突破,显然突破成功了。 而在内饰部分,同样是全新的内饰风,灵感来自中国古代建筑,以「品」字型布局带来左右对称、关系分明又立体感十足的环抱式的感觉,同时仪表台采用真皮、真木、真铝等高级材质进行装饰点缀,落座后排还有「BOSS」 模式,满满的豪华感。 此外,为了这款车,比亚迪团队更是将大刀挥向 DiLink 车机系统,新的界面、新的 UI,并把车机(软件)与内饰(硬件)设计做了很好的联动,同时车内车外有很多小细节设计,能够很明显的感知到: 设计团队很用心 。 和我聊过的准车主们表示, 当初就是被汉的外观以及豪华的内饰设计吸引住了。 有意思的是,有一位准车主(选的顶配)直言:「 我不是因为电车(牌照限制),才选了汉,是因为看中了汉,所以想买一台电动车」。 这是来自用户的认可。 安全 汉是首款搭载「 刀片电池」 的车型。由于磷酸铁锂本身极其稳定的特性,使得「 刀片电池」 拥有高安全性的特点。通过改变电池单体的构造,提升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之兼具长寿命和长续航。 按照官方说法,汉 EV 的刀片电池可以实现循环充放电 3000 次、行驶 120 万公里。这一点,将有效缓解用户对于电动车长期使用后续航里程衰减的焦虑。再搭配上车主三电终身质保(12 月 31 日前购车),基本上解决了用户用车的顾虑。 此外,还有一个被大家容易忽视的点是, 汉的被动安全能力也很强悍。 其采用高强度车身设计,全车 43 处使用热成型钢(抗拉强度 1500 兆帕),用量超过 100 公斤,是中国量产车第一,是中国第二名的 2.2 倍,同时全系标配 11 个安全气囊。期待汉的碰撞测试表现。 而在汉 EV 四驱高性能版上,搭载博世 IPB 集成制动控制系统,再加上高附着力轮胎和布雷博高性能刹车卡钳的匹配,让汉实现 32.8 米全球新能源车最短的百公里制动距离,保证行车安全。 搭载车身动态稳定技术,配合由前奔驰底盘专家汉斯·柯克调校的悬挂系统,可以 80km/h 时速从容通过麋鹿测试,提升紧急避险安全系数。 说到这里,顺便把汉 EV 的性能说一下,高配版车型搭载双永磁同步电机,综合最大功率 363kW,最大扭矩达到 680Nm,百公里加速仅为 3.9 秒,进入 3 秒俱乐部。对比之下,performance 版的 Model 3 百公里加速为 3.4 秒,但是价格却比汉高出十多万。 显然,在这些传统项目上,比亚迪的表现如鱼得水。 华为 Hicar 上车 自从去年正式发布以来,虽然华为 Hicar 的消息不断,但具体落地项目一直没有确定的消息,甚至还爆出过车企偷跑爆料量产的各种小道新闻。 在比亚迪汉上,华为 Hicar 正式迎来了首发。双方在汉的合作还包括了全球首发 NSA/SA 车规级 5G 通信模组以及华为手机 NFC 钥匙。 不过这里还是主要聊聊 Hicar 的正式发布。Hicar 的本质还是一套手机车机互联方案。和我们更熟悉的 CarPlay、Android Auto 等方案相比,Hicar 会基于特定车辆软硬件进行二次开发,因此可以调用的权限更多。 在发布会上,余承东在介绍 Hicar 能力的时候,就强调了 Hicar 和车辆链接的能力。例如当实用 Hicar 功能进行导航时,手机就可以调用车载 GPS 更强大的能力来弥补手机 GPS 性能的不足。 通过 … 继续阅读

长城发布世界首款 9 速双离合变速器+热效率 38.3%发动机,年内量产

· Jul 14, 2020 333

7 月 14 日,「 极致芯生·极客对话」 长城汽车全新动力总成品鉴沙龙在长城汽车品牌体验中心举行。活动现场,长城汽车蜂巢易创传动系统总工程师格哈德•亨宁、长城汽车蜂巢易创动力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定伟以技术极客的身份,揭秘长城汽车全新动力总成的高能科技。此次展示了热效率达到 38.3%的 4N20 系列发动机和世界首款横置 9DCT/9HDCT 变速器。4N20 系列发动机、9DCT/9HDCT 变速器将于年内量产,并将在长城汽车旗下新车搭载。 作为长城汽车在发动机领域的新成果,4N20 发动机拥有高效率、低排放、轻量化、高性能等诸多亮点。借助电子水泵、350bar 中置直喷燃油系统、两段式 VVL 气门程、米勒循环等技术的应用,4N20 系列发动机热效率达到 38.3%,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在轻量化方面,研发团队从结构设计和材质应用两方面入手优化提升,最终使得 4N20 发动机整机重量同比上一代机型降低 10%。与此同时,4N20 系列发动机拥有出色的性能表现,可实现最大功率 180kW/(5500-6000)rpm,最大扭矩 385N•m/(1750-4000)rpm,并可满足国六 b+RDE、欧六 d 等排放法规要求。 此次展出的 9DCT 变速器是全球首款横置 9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采用集成电子泵设计、高度集成的电子模块设计、紧凑同步器设计等技术,实现变速器性能优化:承载扭矩提升 54%,轴向空间节约 5.8mm,平均重量降低 2.6%,搭载空间与量产 7DCT450 变速器几乎相同,单挡位换挡耐久高达 58 万次。 与此同时,长城技术团队在常规变速器的基础上集成 P2 模块,研发设计了 9HDCT 混动变速器——全球首款横置 P2 混动 9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在国标油耗测试中,相较主流产品,9DCT 变速器百公里油耗降低 7%,9HDCT 变速器百公里油耗降低 70%。(长城汽车全新动力总成——4N20 发动机和 9DCT 变速器)事实上,得益于多年来对「 过度投入、精准研发」 理念的坚持,长城汽车正凭借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不断改写着以往的产业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7 年量产至今,长城汽车旗下的 7DCT 变速器已经生产约 150 万台,并三度蝉联「 世界十佳变速器」。 长城汽车本着安全重于泰山的设计理念,以安全、稳定、可靠为开发宗旨。4N20 发动机从 2016 年开始研发到 2020 年开始量产,对 200 余种零部件进行单体验证共计 277 余项,整机完成四轮可靠性验证,试验标准均在国标的基础上加严 50%以上,可靠性试验总时长累计达 5000h 以上。同时 4N20 发动机搭载整车,通过了高原、高温、高寒、高湿、高腐蚀等充满挑战的测试和极限环境下的耐久试验。 4N20 发动机和 9DCT/9HDCT 变速器,在下半年量产后,将率先在长城汽车旗下新车型上搭载。

疫情之下化挑战为机遇,宝马赢战「年中考」

· Jul 14, 2020 333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汽车行业的整合和数字化转型步伐。而在这场汽车行业大变革里,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当然是最值得关注的对象,但传统车企对这场变革的思考和态度,也同样重要。毕竟,目前来看,传统车企不管在体量还是销量层面,都可以说是汽车行业的绝对主流。 这两种势力有着殊途同归的目标,那就是电动化和数字化,但具体路径却大相径庭。宝马集团是被行业公认的传统车企转型先锋,他们如何看待自身和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近期采访中,从跨国车企的角度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思考和探讨。在我看来,以高乐所处的位置和立场,这次谈话已经足够坦诚。 宝马高效抗「疫」成效显著,业务恢复增长态势 话题的开始,当然绕不开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其他公司一样,宝马也因疫情中断生产,但高乐透露,中国的暂停期要远短于北美。2 月份,宝马在中国的工厂仅停工 2 周,2 月中旬开始复工复产,产能逐步恢,但而全球普遍停工 10-12 周。 受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前六个月呈现较大的波动,今年 1 月,宝马在中国的销量顺利完成了预期,但 2 月份的形势急转直下,前三个月整体来看,销量还是同比下降了 30%。而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形势终于好转,取得了 17%的同比增长。在高乐看来,政府刺激消费的种种举措,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是形势快速转好的主要原因。而在宝马自身,通过厂家的贷款和流动性金融支持疫情下的经销商合作伙伴,销售目标调整、款项预先支付等业务提振措施,经销商的信心才得以维持。 疫情也在考验跨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的附着力。宝马的行动与观点,一方面体现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对社会心理的感知,一方面也体现出因历史积淀而带来的战略定力。对宝马的业务恢复带来强劲助推的措施包括销售、售后、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例如,从 3 月份起,针对迅速回升的消费需求率先启动「焕新计划」,通过销售和售后政策以及金融工具支持市场回暖;从 4 月开始,宝马进一步推出以「蓝天白云,定会如期而至」为主题的品牌传播,以重振市场信心;而在「618」电商庆典中宝马更是实现了「厂商」联动的崭新尝试,将线上流量引至线下经销店,通过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诚挚的沟通方式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更立体的购车体验。 此外,高乐还表示,二季度的市场情况可能受到了一些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比如一部分第一季度被抑制的购车需求在二季度被集中释放。所以,今年下半年的销量情况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市场状态。问及对下半年的预期,高乐给出四个字:谨慎乐观。 立足中国,聚焦新能源和数字化战略 尽管新冠疫情带来重重困难和考验,但宝马对中国市场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不变。疫情新常态下,宝马越要坚定姿态布局未来,聚焦真正的客户需求。下半年,宝马将加快电动化和数字化进程,提供更多配备本土数字化互联应用的产品和服务,为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发展新动能。新能源是宝马今年的主旋律之一,今年下半年,宝马首款中国生产、全球出口的纯电动车 iX3 即将上市。 提到电动车这个关键词,特斯拉是必然会涉及的话题。这是一家和传统车企完全不同的公司,甚至很多传统车企人对特斯拉充满敌意。那高乐又是怎么看待特斯拉的呢?「特斯拉改变了大家对纯电动车不酷、不性感的观念,我们非常尊重特斯拉的成就,他们有非常革命性的想法和理念,并且确实是一路披荆斩棘,这些都值得尊重。他们的入场其实是一个好事,良性竞争会激励企业成长,好比没有奔驰这么优秀的对手,宝马也不会做的像今天这么好。对手的强大,才能带来真正的进步。」在高乐看来,特斯拉让整个行业开始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和汽车升级的必要性,但随着特斯拉开始进入主流市场,硬件质量和配套服务或许会成为它的短板。另外,特斯拉所擅长的「把车主当测试员」的软件迭代模式,也和传统车企把安全放在首位的大原则背道而驰。 随着汽车软件所占地位的逐渐提升,传统车企们眼中的「安全」,也从机械和行驶层面延展到了软件层面。必须承认,软件、数字化是传统车企的短板,宝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是立足中国。 目前,在数字化研发方面,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在中国数字化研发配备了大量资源:中国目前拥有宝马全球除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网络,拥有三个研发中心,1,100 名工程师。北京的研发中心主要方向是整车测试和本土化相关,上海负责数字化和互联开发,沈阳则主攻电池技术和工业化。 2. 自有的数字信息技术服务公司——领悦:它的目标是用一个 App 涵盖宝马整个生态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比如,未来车主有可能通过它来远程购买一个季节的座椅加热功能。当然,类似这种功能的实现,就需要上海的研发中心和领悦的协作,而整车也需要具备 OTA 的能力。 3. 最近,宝马和阿里巴巴宣布将在浦东建立联合创新基地,这个基地要做的创新孵化工作,也是围绕汽车互联和数字化展开的。按照计划,未来三年宝马将会支持 300 个以上的创业公司,这些孵化成果,肯定会转化成消费者看得见的功能,实现落地。 在宝马眼中,中国是汽车软件和数字化的「驱动中心」,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位,显然是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强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 虽然其他国家也有互联网巨头,但是高乐认为,国外的互联网存在「多生态」的现象,而在中国则是「科技巨头一统天下」的生态,比如一个微信,就可以覆盖全部的衣食住行。用他的话说,「中国数字化程度之高,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客户好像生活在另外一个星球。」身在中国,我们可能对此感触并不明显,但如果一个长居德国的人来中国出差,恐怕会十分认同高乐的这句话。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宝马要在中国投入巨大的研发资源。因为只有长期扎根中国、在中国生活,才能形成一种移动互联网思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这远非一两次到中国出差和调研就能做到的。 宝马坚定姿态布局未来,「选择的权力」背后的思考 刚才提到特斯拉,现在还是要说回电动车这个话题。高乐和宝马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给出了一个基本认知:和燃油车市场一样,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同样容量巨大。行业萎缩并不完全是因为客户需求的降低,而是因为行业洗牌。市场想要增长,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 但是,发力新能源市场,并不意味着宝马要放弃在燃油车市场的地位。高乐给出的理由是,「通过对市场的预测,2025 年,新能源车将占 25%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市场主流 75%仍然是燃油车。即使新能源市场份额扩至 30%,还会有 70%的市场属于传统车型。」并且,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存在比较强的地域性,在大部分 3-5 线城市,新能源车发展还相对缓慢。所以,现阶段,对于宝马来说,燃油车显然还是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市场。而在技术层面,高乐认为,特斯拉的优势在电芯工程设计,以此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但其他车企与特斯拉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另外,他认为电动车市场不会只有一种电池技术,最终可能会有三四种不同的电力驱动系统,新能源车型的选择更加丰富,市场自然会增长。而宝马强大的产品攻势已于年初展开,多款富有吸引力的新能源车型陆续投放市场,为客户提供「选择的权力」。 从三电角度来说,搭载第五代 eDrive 电驱系统的 iX3 确实挺值得期待的,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这台车在性能参数层面应该会比较主流。电动车并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特斯拉销量不断高涨,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没有机会。去年,宝马力压奥迪和奔驰,取得了豪华品牌销量榜的第一名。要解释宝马的成功其实并不难:在产品层面,有足够强的产品力;在研发层面,有足够强的创新力。在战略层面,有足够高的本土化意识和敏捷性。 但是这三点要做起来其实远没有说说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于一家德国车企巨头,它既需要对当下的市场有准确把握,又得对未来几年的行业发展有精准的判断能力。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度洞察和战略重视,宝马正在中国构建起世界级的创新集成和体系整合能力,将安全可靠的尖端科技融入今天和未来的产品与服务,在 2020 年以及更远的未来继续坚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