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汽车之死
回溯到几个月之前,戴森老爷子用一封内部信亲自了结了自己的造车梦。留下一众员工以及媒体原地懵逼:怎么这么有钱、有资源、有技术的企业突然就不造车了呢? 现在,老爷子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一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真相。 车造出来了么? 首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车造出来了么? 造出来了。 老爷子身后的就是戴森的车,内部代号:「N526」。从形体上来看,与此前专利图纸泄漏出来的车的样子很相像。这次,外形尺寸也被公布出来了,「 长 5 米,宽 2 米,高 1.7 米」,定位应该是大型豪华纯电跨界 SUV。 单从图片来看,这款车还是挺有设计感的。 几个小细节:采用目前主流的隐藏式门把手;2、采用电子摄像头取代传统后视镜;3、轮毂尺寸巨大,从车身比例来看至少有 22 英寸;4. 采用悬浮式车顶设计。 内饰的惊喜更多。整体设计很简洁干净,与特斯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整体的有层次感的颜色搭配以及空间布局,使得这台车看起来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陋。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副驾,分段式靠垫+「 棒棒糖式」 头枕,充满了未来感,且融合了人体工学设计,特别像设计师款家具。仔细观察能够看到,主驾座椅与副驾座椅又不相同,看起来包裹性不错。 主驾和副驾通过中央扶手进行空间划分,同时,副驾前方的仪表台被挖空,带来更好的空间表现,这一点设计还是挺奇特的,和目前所有量产车都不一样。看来,戴森是把做家电产品的细腻传承到了造车上。 戴森采用投影方式进行信息显示(猜测应该是很大块的 HUD),但没有相关图片流出。 内饰设计总结一下就是,充满了未来感。 而在性能上,这款车搭载两台电机,最大功率 400kW,最大扭矩 651N·m,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4.8 秒,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大家伙的重量达到 2.6 吨,能够做到这个成绩很优秀了。 值得一说的还是这台车的续航。 按照戴森的说法,满电可以跑 600 英里(基于 WLTP 工况),这个成绩相比现在特斯拉 Model X 的 314 英里,几乎翻了一番。这得归功于戴森自研的固态电池。 我想,戴森突然把这款车放出来,也是为自家固态电池造势,吸引其他主机厂的目光,为转型成为汽车供应商做准备。 你能够看到戴森造车确实是认真的,甚至于其中有很多理念设计和技术是超前的,那么,为什么「 造车新势力戴森」 会死掉呢? 戴森汽车的胎死腹中 还是从车开始剖析。 车上这些超前配置和性能参数是以高昂的成本为代价换来的。 根据戴森自己的统计,每辆电动汽车成本约为 15 万英镑(约 129 万人民币)。 这是其一大失误——没能做好成本控制,同时也表明,跨界造车可没那么容易。如果只是靠着一腔热血进入这个行业,却对行业的「know-how」 一无所知,最终的结果会和戴森一样,甚至更惨。 而且,以戴森卖家电的调性来看,这款电动车售价不会便宜。但问题是,在汽车领域,戴森只是一个「 入门学徒」,品牌知名度也不高,那么,多少人会买账还是一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戴森并不像其他老牌车企,有大量盈利的汽油车产品来抵消电动车的「 巨额亏损」。老爷子透露,为了造车,已经花出去 5 亿英镑(约 43 亿人民币)。 按照此前的时间表,这款车的量产节点是 2021 年。不说明年,单从今年来看,各家新老车企的电动车数量已经多到像下饺子一样。明年是个什么情况,我想已经不用多说了,那么,戴森电动车机会又在哪里呢?答案显而易见。 再回到那封内部信,关于为什么不再造车,戴森给出的理由是:「 在商业上并不可行」。现在看来,在停掉这个项目之前,老爷子已经盘算过造车的多种可能性,但是结果并不乐观。 成本、资金压力、前途未卜,这些都是戴森在造车这件事上面临的困境。 戴森造车,出师未捷身先死。 英国《金融时报》曾对戴森造车困境进行过这样的评价:「20 亿英镑的豪赌是这家家电制造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要么成功壮大,重新定义品牌;要么家财散尽,就此陨落」。 显然,戴森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相比于将整个家业葬送,壮士断腕、及时止损可能要来的更好一些。 你不得不佩服老爷子的勇气,当断则断。 事实也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这次,戴森老爷子以 162 亿英镑(约 190 亿美元)的财富总值登顶《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榜第一名。 开启新征程 虽然造车的事儿黄了,但是在戴森心里还是有一个造车梦。 即便刨除这些感性层面的东西,戴森也已经在造车上投入了 5 亿英镑。这钱不能白花,所以转型为汽车供应商,是戴森实现造车梦的另一种方式。 戴森将继续把资金投向新技术领域,包括固态电池、视觉系统、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这些将会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机会,必须紧紧抓住,我们的电池将会使戴森受益,并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新的方向。」这次原型车的亮相,可以看做 戴森给自己、给这些同样为造车付出努力的公司员工一个交代 :「 看,你们并没有失败,你们确实设计出了一台很棒的电动车」。 同时,为过去的戴森正式画上一个句话,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转型汽车供应商。 在造车上拥有一定经验是戴森成为汽车供应商的优势,但是想要真正进入到这个体系里,难度也不小。 汽车供应商不像家电行业那样,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挣得都是辛苦钱;而且汽车行业有汽车行业的规矩:作为供应商,你就是乙方,要尽可能的满足甲方爸爸(主机厂)的要求。 只有经受过「 磨炼」,才能真正「 获准」 进入这个圈子。举一个很知名的例子:彼时,宁德时代还不是现在的宁德时代,为了拿下华晨宝马的电池订单,创始人曾毓群带领技术人员生生啃完几百页的技术文档,才搞出合规产品,自此开启自己的进阶之路,并得到宝马的认可。 所以,戴森想转供应商,仍是一条不易之路。创业维艰,且行且珍惜。 文末,附戴森造车的时间线: 2016 年 3 月,英政府发布了名为「National Infrastructure Delivery Plan 2016–2021」的报告(类似英国版五年计划)。其中提到,「英国政府将会向戴森公司位于 Malmesbury 的工厂提供资金,来帮助他们研发电动车。预计投资规模将会达到 1.74 亿英镑,为当地带来超过 500 个工作机会,大部分是工程技术人员。」,戴森密谋造车的事件浮出水面; 2016 年 9 月,前阿斯顿马丁总工程师 Ian Minards 加入戴森担任汽车副总裁; 2017 年 3 月,戴森宣布联合 Google 和 Facebook,计划投资 25 亿美元,将位于 Hullavington 的前英国皇家空军基地改造成一个研究基地,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先进技术,包括电池和视觉系统的研究。 2017 年 8 月,戴森又挖了在阿斯顿·马丁供职 22 年之久的采购部经理 David Wyer … 继续阅读
一场 10 分钟的线上发布会,BEIJING 汽车都说了什么?
5 月 15 日,北汽集团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会,一改国内车企发布会冗长拖沓的风格,北汽的这次发布会全程仅用时 10 分钟。那么,在这 10 分钟里,他们都发布了什么?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BEIJING 品牌」 正式定名「BEIJING 汽车」 2019 年 10 月,以中「 北京」 品牌为基础,北汽集团旗下「 北京汽车」 和「 北汽新能源」 联合推出了「BEIJING」 品牌,并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发布。经过半年多的市场测试,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宣布,「BEIJING 品牌」正式定名为「BEIJING 汽车」。与此同时,BEIJING 汽车广告语——「 美好,从 BEIJING 汽车开驶」 正式发布。(2019 年 10 月 15 日,BEIJING 品牌发布)全系产品换标「BEIJING」 新 LOGO BEIJING 的品牌 logo 于去年品牌发布会上推出,这次,北汽宣布,BEIJING 汽车旗下全系产品将更换为这个新 logo,北汽集团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表示:「BEIJING 汽车全系 8 款产品的 2020 款车型均已升级「BEIJING」LOGO,换标新车陆续到店。」新车预售 在这次发布会上,北汽还公布了最新车型 BEIJING-X7 的预售价格为 10-15 万元,即日起可在 BEIJING 汽车京东官方旗舰店预定。 这是一款燃油新车,从外观设计来看和北汽以往的产品有较大区别,官方称车型亮点包括人脸识别、主动语音交互、实景导航、一键泊⻋、L2 级自动驾驶等。 推出新能源车三电终身质保服务 在发布会上,BEIJING 汽车郑重承诺:对燃油产品提供「5 年 10 万公里」 质保服务,对电动产品实行「 核心三电终身质保」 政策,解除用户后顾之忧。同时,智惠管家 App 也已经全面上线,将为用户的用车体验提供极致便利。 除此之外,在服务升级的同时,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正式实体化为「 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北汽营销公司)。
荣威的「变身」,不只是换个车标这么简单
5 月 10 日,上汽荣威品牌通过直播形式举办了品牌焕新盛典,推出全新狮标和 R 标, 并带来新国潮智联网 SUV 荣威 RX5 PLUS、全球首款整舱交互 5G 量产车荣威 MARVEL-R 等重磅车型。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大型线上直播」,但深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荣威对于品牌和产品的一次系统性梳理结果。 先说「R 标」。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新能源。此前,荣威虽然有不少新能源车型,但是和荣威燃油车一样,都挂着同一款荣威车标。而现在行业的一个趋势却是「品牌分化」,不少的自主品牌都开始意识到,不应该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笼统地放入同一个品牌体系和营销体系,于是,我们看到了几何汽车、广汽新能源等「新势力」。 现在荣威推出 R 标,就是冲着这个目的来的。虽然没有新创一个品牌,但是,一个全新的车标,也足够带来和旗下燃油车型的区分度。 按照规划,荣威 R 标旗下将有旗舰 MARVEL 系列、轿车 ER 系列, 以及规划中的 SUV 系列。 而这次展出的 MARVEL-R,从名字就能看出,它应该算是 R 标系列下的重磅新车。不过,虽然有诸多新概念加持,从这台车的外观上还是能看到此前 MARVEL-X 纯电动车的影子。 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 R 标车型的新理念——「全部新车将采用「 可充、可换、可升级」 的全新电池架构、带来超长续航里程以及五分钟百公里的闪充体验、打造最安全的电池并提供高达百万的电池自燃保险, 实现模式领跑、续航领跑、安全领跑。」这里的关键词是「可换电」。我们第一次在荣威新能源车上看到这样的设计理念。具体的技术细节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不能否认,电动车补贴新政中对于换电模式的支持,给了荣威作此决策的动力。而某种程度上来说,补贴政策对技术路线的「区别对待」,也可以表明国家推动电动车发展的技术风向。 将来荣威车型是否会采用同规格的电池组?换电站网络布局如何推进?围绕换电技术会产生哪些新的商业模式?这都是我们在荣威身上有待观察的话题。 在渠道、服务方面,R 标车型也会和以往不同。按照荣威的说法,「R 标将着力构建荣威品牌服务新格局, 以客户中心、线下体验中心、用户在线体验中心为支点, 建立以体验为导向,数字化、有温度的服务体系, 为用户提供便捷、规范、透明、有保障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及权益。在渠道方面,R 标将推出 R Supercenter 城市旗舰店、R Center 城市中心店、R Store 城市商超店, 并通过在线体验中心与各地 R-Friend 合作伙伴协同, 实现全国范围的总部直营。」虽然没有明说是「独立品牌」,但很显然,荣威实际上就是按照独立品牌的模式来定义和运营 R 标车型的。 而在燃油车层面,荣威经典的狮标也「更新换代」,用上了现在最流行的扁平化设计。对于 90 后甚至 95 后用户来说,应该会更容易接受迭代后的车标。 或许一直以来,荣威都被「老牌英伦品牌」的标签所束缚着,这也直接决定了外界对它的一部分认知。而从这次品牌焕新盛典开始,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更加年轻化的荣威。对他们来说,这种品牌形象上的转变,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