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的历史一刻:200 亿美元豪赌纯电动车

· Mar 05, 2020 333

1996 年,通用推出了其第一款纯电动车型 EV1,这在后来被证明是一款失败的产品,但却让通用赢得了「电动化先驱」的名声,而 EV1 也深刻影响了当时刚开始造电动车的特斯拉。 但是,当这个世界开始全面向电动化转型时,人们已经不热衷于讨论车企是否有电动化入场券,而是开始审视他们的纯电动车产品,这个时候,通用却缺席了。 他们起初的策略是全面布局多种电动技术路线,插电混动、轻混、纯电动,甚至氢能源。 但到了此时,通用意识到,应该押宝在纯电动这条赛道了。 3 月 4 日,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沃伦技术中心,通用向外界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纯电动野心:200 亿美元的大规模投入、全新的全球化纯电动平台,当然,还有 4 年 20 款纯电动车的产品计划…… 这个计划太过庞大,所以接下来,他们准备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向内部员工、经销商、投资者、分析师、媒体以及政府官员展示其电气化战略和相关技术路径。 在官方标语中,通用这样写到:「our electric future is now」 。 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 在电气化时代,如果继续沿用旧的燃油车平台,虽然缩短开发周期,但是却无法完全发挥电动车的优势。更好的办法是,开发电动车专属平台,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大众的 MEB 平台。 而支撑起通用如此庞大的纯电动野心的,也是一个全新的纯电动平台。 上面这张图,就是通用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按照官方说法,这个全新的电动平台将覆盖广泛的细分市场,包括皮卡、SUV、跨界车、轿车、商用车等。 和大众、特斯拉的电动平台类似,通用的这个平台也是采用电池平铺在底盘上的布局,但是不同的是,通用的 Ultium 电池采用模块化的布置方式,在底盘的横向和纵向上均可排布,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不同车型和不同需求灵活布置电池。 关于这个所谓的「Ultium」电池,还有这么几个信息点: 这个平台可以支持从 50kWh——200kWh 不等的电池容量,最高可实现 640 公里的续航里程和 3 秒的百公里加速; 搭载 Ultium 电池的电动车支持家用充电和直流快充。大部分车型将配备 400V 电池包以及 200kW 的快充能力。 电动皮卡将配备 800V 电池包以及 350kW 的快充能力。 在驱动系统方面,新的电动平台将配备通用自研电机,平台支持前驱、后驱、四驱、性能四驱等不同的动力方案。 今年 1 月,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在旧金山发布了 Cruise Origin 纯电动自动驾驶共享车,这台车,就是基于这个全新电动平台以及 Ultium 电池方案所打造的。 模块化的电动车平台,好处自不用说,可以大幅降低零部件的数量以及开发复杂度;不同车型的同平台开发,可以实现更多的零件复用,降低生产成本(与 Model 3 同平台的 Model Y,零件复用率达到 76%);除此之外,模块化开发还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开发以及推出的时间。 如果想和大众一样在短时间内形成「电动车集群化攻势」,那么一个足够有扩展能力的纯电动平台是必须的。 通用 CEO Mary Barra 的说法是:「 通用所建立的电气化战略覆盖多个品牌和细分市场,其规模经济效应可比肩全尺寸皮卡业务,且灵活度更高。」 电池成本目标:100 美元/kWh 电池占到电动车总成本的 1/3,能否有效控制电池成本,是决定通用纯电动攻势成败的关键。 通用的做法是,与电池供应商 LG 化学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和生产电芯,目标是将电池成本降至 100 美元/kWh,而这个数值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电动车可以与燃油车一战的转折点。 参考此前分析机构瑞银在 2018 年 11 月的拆解报告,彼时 LG 化学的电池成本在 148 美元/kWh,从这次发布会上来看,显然 LG 化学和通用还需要在电池研发和成本控制上继续努力。不过通用官方透露,新的电池中钴的用量较此前少了 70%,看来还是取得了一定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共研电池,不会仅搭载在通用自家的电动车产品上,未来甚至可以授权给第三方产品。 狂砸 200 亿美元,4 年 20 款电动车 从现在到 2025 年,通用将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投入 200 亿美元的资金和资源;到 2023 年,通用将推出 20 款电动车,并将在中美两国市场上发售,目标是到 2025 年,每年在这两个市场销售 100 万辆电动汽车。 目前都有哪些已知产品呢? 首先说说雪佛兰。2016 年,通用推出了纯电动车雪佛兰 Bolt,但它并没有如通用所预计的那样,和特斯拉 Model 3 正面竞争。以 2019 年销量为例,Model 3 全年 154836 … 继续阅读

我们还需要车展吗?

· Mar 05, 2020 333

由于新冠疫情在欧洲的「 意外」 爆发,日内瓦车展官方在前几天正式宣布取消今年车展。 此时,距离车展正式开幕还有 5 天。换句话说,原先还准备参展的车企、媒体等等,都需要对车展取消迅速作出反应。毕竟作为顶级车展之一,日内瓦车展对于车企来说是展示新产品、技术的重要平台,一旦取消会对全年计划有很大影响。 于是几天之后,「 日内瓦云车展」 开幕了。 很多预计参展的车企,都陆续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发布了原本计划在车展发布的车型或者信息。包括宝马 i4 概念车、奥迪新 A3、奔驰新 E 级等等重磅车型,也都通过直播的形式正式和全球用户见面。 车企转型科技公司失败? 但这次云车展,却让很多车企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在我看来,其中不少车企的表现是低于合格线的。类似直播卡顿、同声传译抢戏、内容流程过于古板等等,都是我在直播中看到的问题,随之产生的负面反馈相信很多人也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见到了,欢迎各家对号入座。 不过在这篇文章里,我并不打算把每个车企单独拎出来批判一番,没必要。 还是聊聊这件事的正面意义。 虽然很多车企被吐槽「 云发布会」 的效果不好,但换个角度看,留给他们策划一场线上发布会的时间很紧张。几乎只有四五天的时间,就需要从 0 开始做好内容、形式、技术支持等方方面面的准备,并且需要应对全球用户的同时观看。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组织一场面向全球的直播发布会,其中的流程绝对非常复杂。从决策到执行,中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所以这样的结果情有可原。 但是,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所有传统车企都好好思考。 大概从几年前开始,很多车企就开始宣传转型的计划,希望从传统车企化身为科技公司,提供出行服务而非单纯的售卖硬件。如果你持续关注着汽车行业,那对这样的新闻也一定不会陌生。 那么我们对科技公司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抛开具体的产品,我们感受到的不外乎这么几个点:数字化技术的大规模运用、更高效的协同工作模式、更扁平的组织架构、更简单的决策流程以及更灵活的运营思路等等。这些也都是我在谷歌、苹果以及亚马逊这些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日常操作中,能够明显感知的基因。 而传统车企在这个层面大多是缺失的,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是形象刻板、决策流程复杂、不接地气。 而在这次的「 云车展」 中,作为致力于转型科技公司的传统车企,有些甚至连最基础的「 保证直播流畅」 都没有做好,仅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转型显然是不合格的。 不过在这波各类车企齐秀「 生产事故」 的浪潮中,也有一股清流。比如 爱驰汽车,本来准备让联合创始人兼 CEO 付强在前线通过 vlog 的形式发回车展报道,但在他到达欧洲后几天才得知车展取消,略显尴尬。 不过爱驰汽车的反应还算迅速,付强随即被打造成了车展「 逆行人」 深入撤展现场,给我们展示了另一个视角的日内瓦车展。 究其原因,这类造车新势力的「 互联网造车」 基因或许起到了关键作用。能高效迅速地转换视角,也是他们和传统车企的最大区别。 回到我文章的标题。对于传统车企来说,疫情虽然导致车展被取消,但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在应对这类突发事件时,如果还保持着传统古板的做派,那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次是直播效果不好,下次又会是什么呢? 这类问题越早暴露,对于车企的经验积累意义也越大。 车企想要转型成科技公司,不仅仅是把产品打造的更有科技感,而应该体现在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而这次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这个变化,给正在转型的车企们狠狠的推了一把。做好准备的站稳了脚跟,摔了跟头的应该也能吸取不少教训。 线下车展还有存在必要么? 除了促进车企变革之外,日内瓦车展的取消,也开始让我们思考:传统意义上的「车展」,是否还有必要? 作为一个参加过很多次传统发布会以及车展的人,我印象中的线下发布会往往都会选择一个洋气的地点,从邀请媒体到活动执行创意都会花费很大精力。而一场精心准备的发布会,也承载了车企的巨大期待。 那么这次「 云车展」 之后呢? 先抛出观点:传统车展依然会存在,但车企可能会更重新思考线上线下的资源分配问题,以求更高效地完成宣传目标。 线上发布会的意义在于,我们熟悉的「 全球首发、亚洲首发、国内首发」 这类概念会逐渐淡化,全球所有用户都能第一时间接触到相关信息,车企的传播也能更集中。 其次,线上发布会能省去很大的线下执行成本,人力物力的消耗也会减少。不过在我们和一些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接触中也发现,虽然产品发布改成了线上,但是工作量并没有显著减少,他们依旧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来保证直播及后续传播效果。 但线下车展的优势也同样是线上发布无法取代的:媒体和用户能近距离感受产品细节,相比隔着屏幕,会有更直观的感受。针对不同市场和目标人群,车企也能设置不同的环节,用更丰富和多样化的形式来展现产品优势。 由于技术进步,车企有了更多展示产品的形式,而非仅仅是线下集会。作为一个长期出差的媒体人,如果能少跑一些耗时长效率低的发布会,我一定是支持的。 事实上,直播作为目前比较火的一种形式,已经在发布会、汽车销售等等层面入侵了传统的汽车宣发领域。而当 5G、VR 以及更多仍未知的技术应用进来时,发布会的形式一定还会有更多想象空间。 一次疫情、一次意外取消的车展,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空间。当科技开始以更丰富的形式和汽车结合,全面渗透到汽车的研发、宣传、销售甚至后市场领域,汽车行业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好玩。 汽车行业未来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这应该是需要全行业共同思考的一个长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