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星途 LX:工程师与艺术家造出的「智感美学」
星途的第二款车型 LX 在今年成都车展正式开启预售,12.79-15.59 万元的预售价格加上一个比较有冲击力的外观,让它成为了备受关注的「 星二代」。 这次,我在成都试驾到了星途 LX 试装车,对这辆车进行了场地及实际道路体验。 此前 Bernice 同学曾体验了这辆车智能化的部分功能,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复习一下这篇文章:7 种交互模式的星途 LX,车机系统到底怎么样? 而这次试驾,我将对星途 LX 进行一次更深的「 解析」。看一看,经过实际体验,星途 LX 的产品力到底如何。 先简单来看一下星途 LX 的部分信息: EXEED 星途是奇瑞旗下主打智能、高端、活力的全新品牌; 星途 LX 是星途的第二款量产 SUV 车型,车型定位为紧凑型 SUV; 新车基于奇瑞 M3X 平台开发; 长*宽*高(mm):4533*1848*1699; 轴距(mm):2670; 全系标配 1.6T 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配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最大功率 145kW,最大扭矩 290N·m,百公里加速 8.8s。 传统视角:首先星途 LX 是一辆「 车」 先从最基础的角度来介绍一下星途 LX 这辆车吧。 从星途 LX 的外观设计上来说,它可以算是「 比较好看」 的一款 SUV 车型了。 相比官方宣传的主打色橙色来说,我觉得我试驾的这辆灰色车更加耐看。 星途 LX 没有采用「 硕大」 的中网设计,而这种有些半封闭式前脸的设计在燃油车上也并不多见。 我试驾的这辆星途 LX 采用了双色拼接的内饰,一体式大屏由同是 12.3 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组成。 再加上两个分区空调调节旋钮、拨杆式换挡到触控板的设计,整体座舱的科技感还是非常强的。 车内空间表现不错,主驾以我的驾驶坐姿调整后,后排腿部仍有两拳的距离。 而且,后排地板的凸起也不是很高,后排乘坐 3 人也没有太多的影响。 我在场地内和实际道路均进行了驾驶,在场地内「 比较激烈」 的驾驶时发现,这台 1.6T 的发动机动力还是比较充沛的。 起步时的最高转速被「 保护」 在 1700 转,本来还想「 嘣」 一下试试加速来着…… 1.6T 发动机可以提供 197 马力,百公里加速成绩可以进入 9 秒内,对于这样一台 SUV 来说整体的动力性能完全足够了。 极客视角:前沿的智能化配置 智能座舱 说到星途 LX 的智能座舱,可不仅局限于两块 12.3 英寸的屏幕,而其背后的故事和技术还稍微有些「 烧脑」。 在软件方面,星途 LX 搭载了 Lion 3.0 雄狮智云系统,具备了语音助手、AR 增强现实导航、车家互联以及 FOTA 升级等多种车联网功能。这套系统由星途和百度合作打造,深度集成了小度车载 OS。 在硬件方面,这套智能座舱的开发与集成包含了星途、东软以及英特尔三方的合作,由英特尔提供 Apollo Lake 处理器作为「 硬件基础」,再由东软进行「 软件集成」,星途与双方进行「 研发、联调」,最终完成「 上车」。 英特尔 Apollo Lake 处理器主要规格数据: 基于 Goldmont 架构,并且采用了英特尔 14nm 工艺技术; 2–4 个 CPU 内核; 1.1–1.6GHz CPU HFM 频率; 1.8-2.5 CPU 内核单核脉冲频率; 2MB 高速缓存; 6W–12W 散热设计功率; 8GB 的 LPDDR4; 6 … 继续阅读
麦格纳的未来出行「科技树」
当提到汽车供应商,我们所能联想到的形象是刻板、理工气质,面向的都是车厂这样的 B 端客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整车厂和供应商的关系产生新变数,科技公司也开始参与到汽车产业的长链条中,与此同时,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们也必须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不再满足于只是在幕后输出,开始有更多的表达欲望与诉求,开始积极向外发声,寻找转型。麦格纳就是其中之一。 9 月 20 日,麦格纳在沈阳举办了「2019 麦格纳中国媒体日」,透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看到麦格纳对于自身角色定位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麦格纳是谁? 我们在量产车上看到的大部分「 黑科技」,其实大部分都是出自供应商(比如麦格纳)之手。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即便是现在自己的爱车里用着麦格纳的产品,但可能依然不知道它是谁。 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麦格纳。 麦格纳拥有超过 16.8 万员工,在全球 28 个国家设有 347 家制造工厂,92 个产品开发、工程和销售中心。具备整车工程和代工制造专长,产品能力涵盖车身、底盘、外饰、座椅、动力总成、主动驾驶辅助系统、电子、车镜及照明、机电智能和车顶系统,同时也拥有跨产品领域的电子和软件技术。 麦格纳是一家汽车供应商,不过它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出行科技公司。为什么给出这样的定位?麦格纳国际亚洲区执行副总裁 Frank O’Brien 这样说道:「 这与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它的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总体的市场以及经济格局造成了今天汽车工业所出现的现状,汽车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得像出行这样的新的概念,也开始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于是,在这次体验日上,麦格纳拿出了 30 多种技术进行展示,颇有种「 秀肌肉」 的感觉。 麦格纳的「 技能树」 在麦格纳给到的资料中是这样写的:「 只要你能想象得到,我们就能做得到!」 事实也确实如此。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麦格纳点亮了从零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装配的技能树。目前麦格纳的「 技能」 主要集中在四个板块:车身外饰及结构、动力和智能技术、座椅系统和整车解决方案。在新四化浪潮的推动下,麦格纳也在寻找新的机遇。 去年 6 月,麦格纳与北汽新能源在江苏南京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技术合资公司与制造合资公司,将利用北汽镇江工厂资产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从事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新增电动车整车制造业务,这是麦格纳在新趋势下采取的举措。这一点并不意外。要知道,在汽车行业,它被称为「 代工皇帝」,像熟知的奔驰 G、MINI Countryman、全新一代的宝马 5 系、捷豹 E-Pace 等皆出自它手。 开展整车制造,麦格纳也有自己的考量。Frank 告诉 GeekCar:「 对于麦格纳来说,我们觉得其中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可以使得我们去接触更为前沿的生产技术,并且也可以更好地对目前的汽车四化技术进行整合,例如电动化、ADAS 等等,我们可以在整合方面积累非常深厚的经验,并且将这样的一套诀窍运用于我们的四大版块。所以这个业务对于麦格纳来说,是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得我们成为在业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整合经验的整车制造业务供应商。」 根据预测,到 2030 年,电(驱)动化的车辆总数将达到 7000 万辆,70%以上的车辆都将采用不同程度的电动化技术,可见里面蕴含的机会有多大。在这一块麦格纳同样有自己的布局。从微混、48V 轻混、插混以及纯电,麦格纳将高度集成的部件进行组合,搭建几十种不同动力架构,满足不同的电动化需求。而在国内,麦格纳已经与华域汽车组建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打造电驱动产品。(低功率电驱动系统)(混合动力双离合变速器)除了这些电驱动系统,麦格纳同样展示了他们的轻量化科技,包括创新的车身结构件以及热塑性尾门。 这里就体现出麦格纳「 代工皇帝」 在新材料方面的研发,以及车身和结构设计上深厚的技术专长。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复合材料尾门,麦格纳直接为主机厂提供这种整体的、装配完成的解决方案。按照 Frank 的说法,通过这种轻量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配合主机厂客户,降低企业生产复杂性,帮助客户提高能效。这其实也能说明一点:模块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以往供应商可能只需要提供单个零部件即可,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通过提供模块化的解决方案来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 在未来出行中,自动驾驶绝对是主角中的主角。据统计,到 2030 年,自动驾驶业务规模将达到 800-950 亿美元。对于这一领域的未来竞争走向,麦格纳动力总成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业务发展及战略合作副总裁李响给出的看法是这样的:「 自动驾驶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短期内还是从 L1-L3,L4/L5 从目前来看很多还是以概念化为主,系统复杂、成本昂贵,没法实现产业化。」 在这次活动上,麦格纳展示了基于视觉技术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高分辨率汽车雷达 ICON RADAR、域控制器和高度集成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对于客户来说,既可以模块化整体应用,也可以个性化单独定制,既适用于任何车型的平台架构,同样适用于各个级别的自动驾驶阶段。此外,麦格纳已经与 Lyft 建立多年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投资、开发、生产自动驾驶系统;加入宝马、英特尔和 Mobileye 自动驾驶联盟阵列,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我们能够看到麦格纳在自动驾驶上的策略:既要做好现有 L1-L3 业务,同时也在布局未来的 L4/L5。 在自动驾驶以及新的出行生态下,可以灵活配置的车内座舱空间也变得愈发重要,麦格纳也带来全新的车内座舱设计。李响说,麦格纳在中欧美三地进行了大量线上及线下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对座椅的体验感受与个人偏好,依此来打造创新座椅平台。不过这并不是新的技术,该构想早在 2018 年 12 月被提出。在活动现场我们也看到了麦格纳座椅业务的成果展示:在 2017 款林肯大陆上搭载的「 完美舒适型豪华座椅」——一款支持 30 向调节的前排座椅;采用 FreeForm 技术的座椅,不使用缝线但是依然有很好的舒适性,同时更易清洁。云感受一下: 而在场外,麦格纳则展示了其燃料电池增程式电动概念车 FCREEV,也能看到麦格纳对于未来电动化方面的一些思考,并没有完全押宝在一条路线上,而是多线并行,作为一家 Tier 1,对于技术的储备很必要。 同在场外的还有一台宝马 X3 展示车,用作麦格纳创新技术展示平台,演示了包括高清后视镜、灯带式门把手、智能进入系统、手势感应系统等诸多技术。 小结 在这次的体验日上,麦格纳展示了 30 多项创新技术,聚集在自动驾驶、电动化、智慧出行、轻量化四大领域,这些产品与技术与麦格纳一直强调的「 出行+科技」 息息相关。让我们看到麦格纳给自己的定位以及思考:出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技术形式,而是综合了包括 ADAS 和其他一些技术和理念的综合体。「 出行」 其实远大于产品本身,在生产上必须要有非常可靠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才能够支撑最终的先进产品落地。 看来,转型出行科技公司,麦格纳是认真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麦格纳在国内的第一个体验日,后续应该会变成其每年的常规活动,成为对外发声的一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