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把 AR 和导航搞到了一起,但是它离进入汽车还有多远?

· Dec 12, 2016

这两天,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公司 Magic Leap 的 demo 造假、由于产品无法小型化而搁浅的消息传的很厉害。虽然不了解背后的细节如何,但是我们也能看出,AR 技术的发展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迅速。 ps:AR 技术是指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能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 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叠加虚拟影像并进行互动。 事实上,我们已经能在手机上体验 AR 技术。比如任天堂发布的《Pokemon Go》游戏,也就是口袋妖怪的 AR 版本。人们通过手机摄像头,就能在实际场景中捕捉宠物小精灵。不过由于某些你懂的原因,国内的很多小伙伴一直都没能玩上。 手机里的 AR 导航 最近,你有一个新的途径来借助手机体验 AR 技术了:百度地图在步行导航里加入了 AR 模式。 简单说,当你使用百度 AR 导航的时候,手机摄像头会被开启,把拍到的街景实时显示在 App 中。通过 GPS、陀螺仪定位之后,就能确定你当前的位置和方向。最后,通过算法结合实景路况,能够把当前导航提示显示在路面上。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百度 AR 导航的实现原理不难理解。地图 App 只需要调用摄像头的权限,就能实时显示摄像头中的场景,之后,通过算法,就能把传统「 上帝视角」 的导航转化成 AR 导航进行显示。 我在公司楼下进行了简单的体验。从实际感受来说,由于 GPS 定位偏离、手机朝向不好确定等等问题,在刚开始使用 AR 导航的时候基本是找不着北的。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准之后,这个问题逐渐有了改进。 当然,在步行的时候,如果你完全按照箭头方向行走,那么撞墙、撞花坛都是可能发生的场景。不过总体来看,通过实景 AR 导航以及左下角的传统导航作为辅助,基本上能让很多人确定自己的大致方位和行进状态。 所以总的来看,百度的 AR 导航的确有一定作用。至少对于很多看不懂传统导航的人来说,更直观的界面总是有帮助的。 AR 跟汽车的结合 说到了导航,必然会谈到驾驶场景。在很多人的想象中,AR 技术在驾驶的时候,能够实时显示路况、导航以及周边建筑等等信息。 但是目前为止,AR 技术还没有和车辆很好的结合起来。 原因很简单,从导航功能来说,人观察外界需要通过车窗、挡风玻璃等介质。如果要实现 AR 导航,就必须从驾驶员的视角出发,把导航信息结合实际道路显示。不过由于目前的玻璃介质不能承担显示的功能,而类似抬头显示 HUD 等技术又没能实现全尺寸的投影,所以在显示技术上,AR 导航还不成熟。 另外,AR 导航对软件算法、硬件等都有一定要求,这些也都是目前没有实现的基础。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办法在汽车里体验到 AR 技术。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MINI 展示了驾驶用的 AR 眼镜,它就承担了显示介质的功能。虽然在实用性上没有太多亮点,但这个概念眼镜确实展示了 AR 技术未来的一个应用方向。 另外,刚才说到的 HUD,也能看做是一种形式的 AR 技术。当然,从实际应用层面看,尺寸小、内容固定等等都是目前的问题。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一定会向着「 真 AR」 的方向发展。 总之,显示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在最近一段时间里,AR 技术也确实越来越火热,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相关公司。当一项技术受到关注,并且有很多人为之投入的时候,那么这项技术的落地一定会加速。所以,到那个时候,AR 技术距离驾驶场景或许就没那么远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2.12:蔚来汽车产业基金落户武汉;宝马将在 2020 年实现全系电动化

· Dec 12, 2016

蔚来汽车产业基金落户武汉 昨天,蔚来汽车、蔚来资本、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以及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签约,他们将会打造蔚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并落户武汉。蔚来资本由蔚来汽车、红杉资本以及高瓴资本共同创立,总规模为 100 亿元。未来,他们还将在武汉建立一个蔚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除了自己发展,还想带着相关上下游企业一起发展,这盘棋好大…… 宝马将在 2020 年实现全系电动化 最近,宝马 CEO 克鲁格对外表示,宝马 i3 和 i8 两款车型只是一个起点,宝马将会在 2020 年正式实现全系电动化。他还讲到,宝马在推出电动车的同时,还将最大限度保留驾驶乐趣,电动机的加入将会为宝马旗下车辆带来一个全新的驾驶体验。 不知道电动 3 系开起来是什么感觉? 小米推出电动滑板车 今天,小米正式发布了一款电动滑板车,售价为 1999 元。这款电动滑板车属于米家品牌,整车采用铝制车身,重量为 12.5kg。节能模式下以 15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滑板车的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30km。此外,这款电动滑板车还拥有定速巡航和制动能量回收功能。 就想知道小米什么时候造电动汽车。 英伟达获准在加州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昨天,英伟达正式获得了加州政府的自动驾驶路试牌照,他们被允许在加州公开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英伟达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的决心路人皆知,今年的 CES 展会上,他们发布了 Drive PX2 自动驾驶平台,号称性能达到 150 台 Macbook Pro 的水平。目前,英伟达基于林肯车型改造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已经开始进行路试。 先买块英伟达显卡支持一发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英伟达获得加州无人驾驶路试牌照

· Dec 12, 2016 333

英伟达昨天正式获得了加州政府的授权许可,未来可以在加州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包括谷歌、奔驰、特斯拉、福特、通用、Faraday Future 以及蔚来汽车等车企,全都获得了加州政府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今后,英伟达也将加入到这一阵容当中。 令人吃惊的是,获得了加州政府的授权许可之后,英伟达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于是有人抓拍到了测试画面。 一直以来,英伟达都以显卡业务而闻名。而近几年,他们也开始在人工智能方面开始发力,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2015 年的 CES 展会上,英伟达发布了一套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计算机视觉平台,一年之后的 2016 CES 上,他们还推出升级版本「Drive PX2」,它的性能可以媲美 150 台 Macbook Pro。 今年 9 月,英伟达宣布将与百度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平台,随后,英伟达一直在私人停车场里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而在 Roborace 无人驾驶比赛当中,现有的测试车辆以及未来的参赛车辆就会用上英伟达 Drive PX2。 目前,加州已经成为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热门地区。只不过,美国其他州政府也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热门趋势。今天,密歇根州政府就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同时,公众在全自动驾驶汽车上市后,还可以购买和使用,汽车制造厂商也可以建立自动驾驶汽车共乘、网约车服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充完电霸占超充车位不走?Elon Musk 说这是病,得治!

· Dec 12, 2016 333

前不久,特斯拉宣布,针对 2017 年 1 月 1 号 之后下订单购车的车主,每年只提供 400 千瓦时的免费超级充电站充电服务,超出部分将收费。而最近特斯拉又宣布了一件事:他们将会整治滥用、霸占超级充电桩的行为。 今年年初,特斯拉就着手在开发一套充电报警系统。未来,特斯拉车主的电动车一旦充满电,充电报警系统就会提醒车主拔掉充电器然后驶离车位。如果车主依然占据充电桩和车位,报警系统将会每 5 分钟提醒一次。 最近,有一名叫作 Loic Le Meur 的法国车主就在 twitter 上向 Elon Musk 抱怨,总有一些车主在电动车充满电之后还占据着超级充电桩。而 Elon Musk 也回复车主,超级充电桩可以用来充电,但不可以用来停车,特斯拉很快就将处理这一问题。此外,甚至还有一些车主抱怨,例如 Tesloop 这样的电动车出租公司还将车辆停在充电站过夜。 在国内,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很多超充都是免费停车,这让很多车主在充电之余,也蹭了一些免费停车资源,尤其是那些建在商圈里的超充。 Tesloop 最主要的一条运输路线就是往返洛杉矶与拉斯维加斯之间,为了降低运输成本,Tesloop 一直都在利用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进行充电。今后,一旦发现 Tesloop 在长途路线上使用特斯拉的充电桩,特斯拉就将进行罚款。而例如 Teo 这样的出租车公司,则选择直接从特斯拉那里购买私人充电桩,以免影响公共充电效率。未来,随着特斯拉充电报警系统正式上线,滥用超级充电桩的行为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特斯拉车主越来越多,超充资源变得格外紧俏,长期蹭免费电的、蹭免费车位的,这些行为都被特斯拉看在眼里。这个提醒系统和超充收费的政策,对于改善目前的状况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当然,我们也得奉劝国内车主们,充电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其他车主的方便。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自动驾驶创业阵营又多一人:这次是前谷歌无人车负责人 Chris Urmson

· Dec 12, 2016

自动驾驶领域从来不缺少大新闻,今天的主角是 Chris Urmson。这个前谷歌无人车项目负责人,从谷歌离职之后,成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根据 Recode 的报道,他们从多个信源获悉,Chris Urmson 成立的这家公司可能会同时涉足自动驾驶软件、硬件和数据的研发,这种「 打包方案」 的客户会是主机厂。不过,也有消息说,目前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还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总之 Chris Urmson 本人现在还没有做出任何评论。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正在为自己的公司四处挖人,苹果、Uber、特斯拉这种公司里的很多顶尖工程师有都已经和他有过接触。 据报道,Urmson 目前还没有进行融资,不过以他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资历,不管是筹建团队还是谈投资,应该都不是一件难事。 把时间推回十多年前,Sebastian Thrun 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而 Chris Urmson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当年 DARPA 搞无人驾驶挑战赛,这两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谷歌邀请 Thrun 加盟,创立 Google X 实验室。接着,Thrun 又邀请 Urmson 在 2009 年 2 月加入了谷歌。 Sebastian Thrun 2013 年,Urmson 接替 Thrun,成为了无人车项目的新任主管。这个从学院走出来的技术大牛,也终于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领域人尽皆知。 但是他的位子并没有坐太久。去年,谷歌邀请现代汽车的高管 John Krafcik 担任无人车项目 CEO,而 Urmson 则转而担任 CTO。很多人分析这个人事变动的时候都认为,这是谷歌对于无人驾驶思路转变的直接体现。由一个主机厂背景的人出任项目总负责人,可见谷歌是想加速这个项目的商业化步伐。 这不难理解:由一个技术大牛担任负责人,就势必是以研发、技术为主要工作重心,而在合作、商业化层面短期内看不到突破。说白了就是烧钱。而整车厂高管在这方面显然「 接地气」 很多,John Krafcik 来了以后,谷歌就和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了自动驾驶领域的深度合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整车厂出来的人,更明白整车厂想要的是什么,这其实涉及到技术路线的问题。谷歌那种直接做 level 5 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策略,和整车厂的商业化步伐并不匹配,后者都是渐进式发展,从低级别自动驾驶慢慢演进到完全自动驾驶,谷歌想做商业化,就必须「 放下身段」,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玩。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 3 月份的 SWSX 大会上,Urmson 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观点:自动驾驶车的真正出现,时间上可能比曾经预测的时间要晚很多,最长可能需要 30 年! 这让谷歌的同学吓了一跳,于是赶紧出来打圆场:Urmson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对于原计划的推迟,而是一种扩展。新的商业模式也并不代表谷歌在自动驾驶研究策略上会有什么变化。 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在很多时候是一个矛盾体,Urmson 在谷歌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从个人角度来说,公司空降一个整车厂的高管来当 CEO,自己「 被迫」 变成 CTO,这个落差估计也会让 Urmson 如鲠在喉。 所以,他离开谷歌几乎就是必然了。技术上的保证,加上领导过谷歌无人车项目的经验,对他来说,创业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尤其是当曾经的同事 Anthony Levandowski 创立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Otto,并且被 Uber 以 6.8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这对 Urmson 来说或许是极大的触动。 当然,问题在于,他是否从谷歌的经历里面领悟到了一些新的「 人生经验」,比如怎么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甚至金钱?而且,在谷歌的时候可以有很多资本去「 烧钱」 做研发而不用考虑太多商业层面的东西,但是自己创业做公司,就必需向商业妥协,他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了吗?不过,如果按照 Otto 的路径来看,被收购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今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Urmson 要是自己做,至少从技术上来说是有优势的。 据 Recode 的报道,Urmson 并不受什么「 竞业禁止协议」 的约束,但是如果他在做相关工作,也不能用自己在谷歌时写过的那些代码,而且,像 Urmson 这样的硅谷工程师会和雇主签「 专利转让协议」,如果他自己创业,以前的那些知识产权方面的东西都不能拿来自己用。另外,Urmson 还被禁止从老东家那儿挖人。但是,因为他的地位和魅力,谷歌也很难保证自己的员工去主动和他接触。 一个技术大牛能否做成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在 Chris Urmson 身上,这还是挺让人期待的话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密歇根州率先通过自动驾驶法律:涉及测试、应用、销售各方面

· Dec 12, 2016 33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Vehicle Trend」密歇根州长 Rick Snyder 12 月 9 日签署了四项法案,使其成为美国首批由州政府颁布的详尽的自动驾驶法律。法案内容涉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使用、销售,旨在让密歇根州紧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步伐、占据领先地位。 Snyder 选择在位于迪尔伯恩市的汽车名人堂(用以纪念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签署这批具有重要意义的法案。他表示,这批法案将开启密歇根州的大门,迎接更多的自动驾驶汽车研发活动。「 这并非单纯是立法上的竞赛,而是要本着安全优先的原则,制订完善、明智的法规,为创新活动打造良好的环境。」 法案规定: 准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密歇根州的道路上行驶,公众在全自动驾驶汽车上市后,即可购买和使用; 准许自动驾驶卡车车队以预先设定的速度结队行驶; 准许汽车制造厂商建立自动驾驶汽车共乘、网约车服务; 准许不配备驾驶员的完全无人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测试,并应用于汽车厂商的共乘和网约车服务。 根据这项法案,一旦自动驾驶技术完成测试并经过认证,即可向公众销售自动驾驶汽车。密歇根州交通部表示,法案将测试和认证的权力划分给了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虽然法案内容涉及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销售,但对于如何向公众和经销商提供自动驾驶汽车使用培训,并未做出相关规定。「 特斯拉事故让公众和从业者意识到,了解车辆的功能和特性至关重要,密歇根州法案并未明确规定如何让用户熟悉这项技术,但密歇根交通部表示,州相关机构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为技术研发企业提供协助。 法案中还提到,将成立密歇根州未来移动委员会 (Michigan Council on Future Mobility),其隶属于密歇根州交通部 (MDOT)。该机构将负责监管车联网的发展,并监督对车联网所生成数据(事故信息等)的使用等。 这批法案内容详尽,汽车厂商为此深受鼓舞。他们认为,法案中有关不配备驾驶员的无人驾驶汽车可用于网约车服务的规定,为其开发自动驾驶技术铺平了道路。 通用公司称新法案「 将使密歇根州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 但其并未透露是否计划在密歇根州开展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通用公司与 Lyft 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雪佛兰 Bolt 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车队,计划将其用于网约车服务。尽管通用公司目前正在加州和亚利桑那州测试 Bolt 自动驾驶汽车,但该公司希望在两三年内就能通过 Lyft 的服务在公共道路上展开测试。 福特公司计划在 2021 年建立不安装方向盘和踏板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网络,用于经营共乘或网约车服务,并希望自动驾驶汽车的销量至少能达到每年 10 万辆以上。福特表示,没有新法案,这一切都无法在密歇根州实现。福特总部位于密歇根,在四季分明的环境中,自动驾驶车队可以随时展开测试。 法案准许谷歌等科技公司在密歇根州道路上测试和运行不配备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汽车。但值得注意的是,法案仅准许汽车制造厂商在密歇根经营自动驾驶汽车网约车服务。苹果、Uber 和谷歌等仅制造了汽车雏形、但并未销售过汽车的公司被列为自动驾驶技术厂商,除非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研发汽车,或其汽车雏形得到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的批准,开始销售符合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机动车辆安全标准》的汽车,否则将无法使用自动驾驶汽车在密歇根州推出类似于 Uber 的网约车服务。 但一位谷歌公司的代表指出,根据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记录,其自动驾驶技术部门已经被认定为汽车制造厂商。 关于如何被认定为汽车制造厂商,具体要求如下: (A) 法人在美国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并且车辆经过认证,符合联邦现行的所有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B) 法人的自动驾驶汽车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并配备测试驾驶员的情况下,在美国公共道路上行驶的总里程至少达到 100 万英里; (C) 法人具有保险、担保合约或公司自保的正式法律文件,最低保额为 100 万美元,并需要按交通部要求提供相关保险、担保合约或公司自保的证明。 Snyder 新签署的法案能有效修正密歇根州现有的机动车辆法规,为密歇根州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扫清由政府造成的障碍。 今年 9 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呼吁汽车厂商按照 15 项「 安全评估标准」 自愿向监管机构提交自动驾驶系统的详细信息。相比于加州监管机构打算强制执行联邦安全评估标准的计划,密歇根州的法案与联邦《自动驾驶政策指南》存在更多差异。(封面图为密歇根州州长)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