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评车 | 从科技视角看领克 02,它能得高分吗?

· Jun 01, 2018 333

一辆让年轻人喜欢的车应该是什么样的,要有个性,要有激情,要有科技感,还要… 他们负担得起。现在市面上几乎没有能实现这么多点的车,有激情的,没科技,有科技的没性格,有性格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唉,想想都糟心。而这次的极客评车我们体验到的领客 02,是否能让我们在这些点之间找到平衡呢? 从第一眼的眼缘来说,它是属于有设计的,无论是车身线条,还是拼色车漆,再加上前后车灯的造型,你可以说它帅,也可以说它丑,但肯定会给你留下印象。 而从它内在的智能化来说。它的 CMA 基础模块架构自然名声在外,FlexRay 总线架构的 10MB/S 的通信速度和双通道通信的稳定性,要强于 CAN 总线。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能体验到和 iPhone 一样的康宁大猩猩屏幕上展现的各种功能。 而这些功能感体验下来也有一定的创新。比如语音助手在自然语音识别和多轮语音交互之外还有免唤醒词功能;还有适配在这块屏幕上的高德导航车机版;以及它自带的云端音乐库和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在同级车里算是有竞争力。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品牌的第二款车,领客 02 在一些方面还有还有待提高,比如它现在的语音还不够智能,在一些子菜单的操作上还需要提高。还有就是车机的反应还有待提升,可以这么说,它是在个性,科技和价格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让你在合理的定位区间内,得到一台比较理想的车。 总的来说,领客 02 在个性,科技和价格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在它的定位区间是一辆比较理想的选择。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跨界极客团带你看一看自主新造车品牌爱驰的 U5 ION!

· May 10, 2018 333

2018 北京国际车展上,GeekCar 邀请了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跨界极客」组成了跨界极客团,近距离了解了自主新造车品牌爱驰的概念车 U5 ION。 三位极客分别是: 陈腾蛟 – 轻客科技创始人 王硕 – 坏蛋调频创始人、《摩登天空》杂志生活方式主编、资深媒体人 王强 – 飞驰镁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看一看三位极客对爱驰的这辆 80%-85%的部分可以达到量产级别的概念 SUV 有着怎样的见解?

行业基因、梦想加持,「技术控」爱驰异军突起

· May 07, 2018 333

新兴电动车企业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大放异彩,从概念车到接近量产的概念车型,从品牌到工厂,甚至有的已经公布了首款车型的终端售价并且开始预售,可以说发展速度飞快。其中有一家企业值得持续关注,他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交付了两座工厂、打造出了两款车型。这家创造着行业速度纪录的企业叫做爱驰。 爱驰汽车的创始团队由来自上汽、北汽、沃尔沃、大众、奥迪等知名车企的高管构成,在 2018 北京国际车展上,我们访问了爱驰汽车的 CTO 王东晨先生和首席设计师罗冬飞先生,就爱驰的首款名为 U5 ION 的 SUV 车型和作为其量产和品质保证的 MAS 平台聊了聊。在对话中,我理解到,一家企业本身的基因和愿景,对其产品和企业战略思路的重要影响。 一台「 陆地行走的太空舱」 在爱驰汽车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这款即将量产的高品质智能电动 SUV——U5 ION。据爱驰汽车首席设计师罗冬飞先生介绍,U5 ION 的整体灵感和设计理念来自「 太空舱」。无论是从外观上选择太空灰颜色,还是犀利并且简洁的车身线条,都仿佛在营造一种「 未来感」。A 柱的位置往前探出很多,可以让整车获得较好的空气动力学姿态,前脸完全摒弃了传统格栅,非常饱满有力。 U5 ION 车型最大的亮点在于「 外摆门」 的设计,但此项设计并不会出现在它的第一款量产车型上。另一个亮点是全新的「 生物识别」 技术——通过毫秒级掌脉识别开启车门,与现在普遍的指纹识别相比,无论在安全性还是准确性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 展车的内饰设计更是秉承了「 陆地太空舱」 的理念,以「 悬浮」 为主要设计语言,诸如悬浮式的组合仪表板、触控中控大屏、出风口、中央扶手等等,这一风格未来将保留在量产车型中。超薄座椅、开放式的内饰众创点位和座椅上配备的「 定向私密」 音响系统,营造出了舒适和敞亮的舱内空间。同时,在车联网方面,爱驰汽车已经携手四维图新,将在导航、信息娱乐、车辆控制乃至电子商城、金融保险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可以说,U5 ION 是爱驰汽车用智慧出行温暖生活的诚意之作,正如罗冬飞所言:「 科技不是为了给人营造距离感,而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温暖。」 爱驰汽车 CTO 王东晨表示,目前展示的这台概念 SUV 已经有 80%-85%接近量产水平,现在正处于工程样车验证阶段。爱驰会装配出来超过一百辆工程车去经历碰撞、强度实验和底盘调教匹配等样车试验项目。据悉,U5 ION 或将于年底具备在上饶基地起步批量生产的条件。预计到明年第三到第四季度,U5 ION 将会实现量产交付。 一个纯电整车正向开发平台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整车架构和技术平台就如同产品的「 灵魂」,是技术最集中、最复杂的部分,并且会直接影响到量产车型功能品质、生产效率和企业最终的利润。有着传统汽车行业背景和经验的爱驰人,自然意识到平台的重要性。本届北京车展,爱驰汽车也展出了其自主打造的纯电整车正向开发平台 MAS。 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用相对低的成本,快速并且保证高品质地完成产品迭代尤为重要。这要求整车平台需要具有更强的可拓展性和适应性,这也是爱驰的首个平台得名 MAS 的原因。MAS 是 More Adaptable Structure 的简称,意为「 更具适应性的平台架构」。MAS 平台的轮距和轴距可灵活变动,未来能够以很快的速度、相对低的成本衍生出不同级别的各种系列车型,有很强的拓展性。同时,MAS 平台还能实现不同车型之间多达 50%以上的零件模块化通用,零件数量相比传统架构减少 20%以上。 高管们基于在传统汽车领域的积累和经验,在开发 MAS 平台之前,几乎分析了市面上所有的车身结构形式,在综合考虑灵活拓展性、成本、工艺、批量生产、品质保证等因素后,选定了「 上钢下铝」 的架构形式,而不是全铝整车架构。对此,王东晨表示:「 平台不是单一的追求,钢有钢的特性,铝有铝的特性,要考虑综合的成本投入、品质控制,乃至车型的价位,最终找出最合适的选择。」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MAS 平台底盘全部为铝制,由冲压铝、型材和压铸铝构成,大多采用航空级别的 7 系铝材,实现了 25%的轻量化减重,同时也便于灵活变化。上部车身大量应用了抗拉强度达到 2000MPa 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在钢铝连接上,采用了大量以往多应用于航空领域的自冲铆接(SPR)和热融自攻铆接(FDS)等工艺,高强度的车身与底盘通过这一方式结合,可以大幅提高车身扭转刚度。(一般来说,传统车辆刚度大约在 20000 以上,爱驰则可以达到 35000)。另外,悬挂避震上的连接结构件是连接整个车身、底盘的关键,承担了非常大的力量,要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实现较好的轻量化。因此,爱驰选择了高压铸铝工艺,不仅将结构件厚度减少到 3mm,同时保证了很好的韧性。 同时,爱驰也十分注重三电核心技术。爱驰自主研发了可从底盘下部安装的电池包,其能量密度将超过 160wh/kg。在目前展示的 MAS 平台上,爱驰应用的是博格华纳的电机和减速器,电控系统来自于博世和上汽合资企业做的最新产品。另外,爱驰目前也正在自主开发一个叫做 AI-PT(AIWAYS Powertrain)的三合一动力驱动系统,输出功率、扭矩可覆盖全系产品。对此,CTO 王东晨表示,目前为了赶上量产交付的时间进度,也是出于对用户负责的考量,爱驰的第一批量产产品将采用来自供应商的最成熟的、同时也是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做集成。未来,AI-PT 将成为能够支撑整个 MAS 平台系列产品的自主核心技术方案,爱驰将进一步根据其平台车型的空间、尺寸乃至前驱、后驱的方案,进行自主的规划。 截至目前,爱驰已经在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等方面,申请超过了 250 项专利,超过 150 项已经获得受理,更有 23 项已经获得授权。王东晨说:「 国家现在对创新技术专利的审批速度也在加快,还特别针对上海开设了专门的通道,就是为了支持我们这些创新、创业的企业。」 除了这款高品质智能电动 SUV——U5 ION 和纯电整车正向开发平台 MAS,爱驰汽车还在北京车展上带来了惊艳之作——全球首款赛道级电动跑车 RG Nathalie。这款跑车由以「 奥迪 quattro 之父」 享誉世界的爱驰汽车 CPO、德国子公司爱驰恭博总经理 Roland Gumpert 亲手操刀打造,零到百公里加速仅需 2.5s、最高时速达 300km/h、常规匀速续航里程可达 1200km。据悉,RG Nathalie 搭载一系列前沿「 黑科技」 未来将逐步用于爱驰汽车的大众化量产车型上。目前,RG Nathalie 作为量产定制车型,已经在海内外开放预定,并已产生订单。RG Nathalie 的诞生,可谓是爱驰汽车全球化视野的生动体现。   专业的行业基因和宏大的初心愿景,决定着一家公司的走向,也标示着最终成就的可能。从爱驰汽车的概念产品和技术平台可以看出,相对于「 造车新势力」 的称号,这家新兴车企更像是一家有着传统造车基因和成熟经验的企业。带着对汽车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和长远规划,爱驰汽车能否将电动汽车带入更多消费者的家中,最终实现对人车关系的重新定义,我们拭目以待。

U5 ION 携手 RG Nathalie 亮相北京车展,爱驰汽车演绎「温暖与速度」 |2018 北京车展

· May 05, 2018 333

北京车展大幕拉开,新兴造车企业爱驰汽车首度公布了旗下高品质智能电动 SUV U5 ION 对于设计、科技及品质的创新理念。此外,爱驰汽车首席产品官兼德国子公司爱驰恭博总经理 Roland Gumpert 先生携手其操刀打造的 RG Nathalie 电动跑车同时亮相媒体发布会,正式揭开了全球首款赛道级电动跑车的神秘面纱。 首次面向公众亮相, U5 ION 以温度定义汽车新生活 本届北京车展以「 定义汽车新生活」 为主题,旨在传递新能源、科技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而作为爱驰汽车的第一款量产车型,U5 ION 正是爱驰为实现清洁、智慧出行而倾力打造的温暖之作。在媒体发布会上,爱驰汽车首席技术官王东晨将 U5 ION 的创新设计诠释为「 用设计营造温暖」、「 用科技创造温暖」、「 用品质守护温暖」。 大弧度曲线车顶、修长的车身线条、太空推进器贯穿式一体化尾灯等至简时尚科技主义设计理念,将 U5 ION 打造为一款「 陆地行走的太空舱」,以同级别最小的风阻系数实现对速度的追逐。而在内饰设计中,U5 ION 悬浮式的设计理念,让车舱内部空间得到扩展。此外,U5 ION 搭载的独立外摆门、内饰「 潘多拉」 众创空间、AQIS 智能空气净化系统等多项配置,将消费者的生活化场景加入移动空间,让汽车成为品质生活的延续,为消费者创造温暖的拥车、用车生活。 作为爱驰汽车着力打造的核心领域,U5 ION 搭载着爱驰汽车最新的智能科技研发成果。最新一代的 ESP 车身稳定系统和 iBooster 智能化助力器,其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以及整车的系统集成和测试,都达到了行业最新水平,可以实现高水平的 L2 级自动驾驶,并可以支撑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毫秒级掌脉技术、生命监测和机能监测系统等,形成用户唯一的生命 ID「 基因锁」,并实时监测、呵护车内乘员状况;而行人交互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组成智能行车系统,更是借助智能科技,全方位保障行车安全;此外,集成式电驱系统(AI-PT)、干湿分离的热管理专利技术以及 AI-Power 续航能量包、自动无线充电系统等开创性成果,更是为行车提供无忧的续航保障。U5 ION 以智能、安全、无忧的智能科技实力,为消费者创造出温暖驾乘体验。 与此同时,致力于成为智能电动时代最具造车功力的破局者的爱驰汽车,始终秉持「 高品质」 的造车理念,以品质守护消费者的温暖拥车生活。基于 MAS 平台研发的 U5 ION 采用全球唯一的上钢下铝的结构设计、在乘员舱关键部位采用 2G 纳米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关键部位采用全球领先的高压铝铸件及航天级 FDS/SPR 冷连接工艺,使整车强度比传统车身提高 20%,在充分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而世界级供应商的优越资源和技术注入,更是为 U5 ION 提供了极高的品质保障。 设计惊艳,性能凶猛!全球首款赛道级电动跑车惊艳北京车展 在当天的媒体发布会上,爱驰汽车首席产品官兼德国子公司爱驰恭博总经理 Roland Gumpert 先生正式揭晓由他操刀打造的全球首款赛道级电动跑车的正式名称—RG Nathalie。曾经成功打造过超豪华品牌,长达五年保持纽北圈速纪录的 Gumpert 先生,为 RG Nathalie 赋予更多赛道基因以及爱驰在前沿领域的核心科技。 低矮凶悍的 2 门版跑车造型,最大化降低风阻;碳纤维材料车身及空间框架结构,使车身轻量化,最大化提升车辆加速性能。与此同时,RG Nathalie 搭载的量产市场独有的独立全时电动四驱技术,保持四轮独立驱动,增强了车辆在不同路况的操控稳定性。而专业级的防翻滚架,还能同时有效保护驾驶室,让驾驶者追逐速度的同时,不失安全性。 尤为重要的是,RG Nathalie 极具革命性地运用甲醇作为原料在线制氢,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在驾驶过程中随时可为车辆充电,实现了在常规匀速的情况下拥有 1200 公里的超长续航。对此,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 CEO 谷峰表示:「 我们的电动跑车不是为了刷圈速、没有续航里程的象征性产品,而是可以应用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的落地产品」。发布会上,谷峰还向媒体透露,这款全球首款赛道级电动跑车—RG Nathalie 即将量产,而且每辆均为纯手工定制。 从上海嘉定技术中心投入使用、上饶基地基建竣工到 U5 ION 全面亮相及 RG Nathalie 全球首秀,爱驰汽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完成多项落地创举,以「 爱驰速度」 展示着智能电动时代最具造车功力的破局者的雄心。作为全球首款赛道级电动跑车,RG Nathalie 又将在纽北创造怎样的辉煌,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跨界极客团来告诉你 BYTON CONCEPT 的体验如何?

· May 04, 2018 333

2018 北京国际车展上,GeekCar 邀请了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跨界极客」组成了跨界极客团,一起来体验一下备受关注的 BYTON CONCEPT 车型。 三位极客分别是: 陈腾蛟 – 轻客科技创始人 王硕 – 坏蛋调频创始人、《摩登天空》杂志生活方式主编、资深媒体人 王强 – 飞驰镁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看一看三位极客对拜腾的这辆无论从外观设计到内在的数字化都足够极客的 SUV 有着怎样的感受?对它的设计和操作又有着怎样的评价?      

拜腾的中国首秀,秀了什么?

· Apr 20, 2018 333

一台车、一个战略投资方、六个合作伙伴,和「one more thing」。 在年初的美国 CES 展上,拜腾抢在媒体日第一天,发布了其第一款接近量产的 SUV 概念车型 BYTON Concept,这台车在 CES 上抢足了风头。在三个多月后的北京车展前夕,拜腾把这台车带到了中国,完成了中国首秀。但这次抢风头的不止是这台车,作为「 根植中国,放眼全球」 的新造车企业,拜腾这次带来的一系列新消息着实抢了这台车的风头。 一个战略合作方: 在这台车亮相之前,拜腾还在发布会前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BYTON 拜腾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中国一汽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 BYTON 拜腾 B 轮融资,未来双方还将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作为首次国有车企入股并联手新造车势力,无论对于拜腾还是一汽集团,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于拜腾来说,一汽集团的战略投资不仅仅是在资金方面的支持,还会带来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资源支持。中国一汽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拥有非常深厚的资源和经验。本次与中国一汽的全方位合作,将为 BYTON 拜腾的产品落地提供有力支持。此次战略投资也为双方都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一台车: 说完这个重磅消息,我们再来看看拜腾的 BYTON Concept。 外观 BYTON Concept 的定位是一辆豪华智能中型 SUV,车身长 4.85 米,宽 1.96 米,高 1.65 米,轴距长 2.945 米,车身线条简洁流畅,比较年轻化。 BYTON 拜腾设计副总裁叶禀焕(Benoit Jacob)表示,这款概念车在设计方面的关键词是「 科技元素」。所以这款车有很多高科技的细节特征。 比如,该车前脸采用了创新的智能表情(Smart Surfaces),不仅承担传统的照明功能,还可以与用户和行人互动。当你走近时,你的 BYTON 拜腾会向你致意,并启动不同显示模式,告知充电状态等重要信息;在车辆两侧的 B 柱上,分别嵌入了三颗脸部识别摄像头,传统的后视镜也被侧方后视摄像头所取代,同时它还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隐藏式车顶天线等设计。 在量产车中,车辆尺寸、车灯和后视镜可能会根据法律法规作出相应调整。 内饰 除了外观,内饰也可以看出这辆车的设计理念。 BYTON Concept 车内配备了多块显示屏,包括取代了传统中控台的超大共享全面屏(Shared Experience Display)、驾驶员触控屏(Driver Tablet)以及后排娱乐系统的两块显示屏。 车内采用了独立可调节前后座椅,可以为车内每一位乘客提供个性化设置;前排座椅可以各自向内旋转 12 度,方便车内乘客的交流互动。值得注意的是,旋转座椅将应用到量产车上,BYTON 拜腾将是第一个将可将车内旋转座椅进行批量生产的企业。 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方面,BYTON 拜腾支持五种维度的人车交互方式,包括面部识别、触摸控制、手势识别、语音控制、和智能手机整合。 车内最具科技感的就是刚刚提到的多块显示屏了,在这里要指出,超大共享全面屏是通过五种手势控制,驾驶员触控屏是通过触摸控制,而驾驶员可以通过触控驾驶触控屏来远程操控共享全面屏,对车内环境进行设置,如温度、灯光及座椅调节。 另外,每个座椅一侧都配备有手机充电底座,可实现智能手机整合功能,与车内实现无缝互联。 BYTON ID BYTON 拜腾智能汽车用户体验副总裁丛浩仁(Jeff Chung)表示:「BYTON Concept 的内部空间和交互界面会顾及每个座位上的用户,而非以驾驶员为中心。」 这也是 BYTON ID 的核心理念。BYTON Concept 镶嵌在 B 柱上的脸部识别摄像头可识别用户信息,并基于用户专属的 BYTON ID 从云端下载用户资料、偏好及相关内容信息,使每一个座位都实现个性化配置。 BYTON LIFE BYTON Life 是一个连接应用程序、数据和智能设备终端的开放式数字云平台。通过内置的相关硬件,以及与用户的其他智能设备同步,BYTON Concept 可以主动跟踪用户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心率、血压的监测,并且同步健身数据,给出健身建议。 另外,它还支持用户时刻保持在线状态,支持视频通话、电话会议;支持从车外到车内的无缝切换,手机中正在播放的音乐或者视频节目,在用户进入车辆之后,都可以从上一次听到或看到的地方继续播放;支持 5G 通信时代,车顶隐藏式天线可支持最高 10Gbit/s 的数据传输速度,是目前普通家庭带宽的几百倍。 值得注意的是,BYTON Life 还拥有「 学习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它可以不断的更新,实现个性化设置。 自动驾驶 拜腾计划,2019 年首款量产车将具备 L3 级别的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 与此同时,BYTON 拜腾已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Aurora 达成战略合作,帮助拜腾实现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动力 2019 年拜腾量产车版本将提供两个版本的电池和续航选择:后驱版本采用 71kWh 的电池组,最大输出功率 200kW,峰值扭矩 400NM,续航为 400 公里;四驱版本采用 95kWh 的电池组,最大输出功率 350kW,峰值扭矩 710NM,续航可达 520 公里。在快充模式下,30 分钟可充满 80%的电量。 总的来说,在外观和内饰层面,这台车与 … 继续阅读

一汽加速电动车布局,战略投资 BYTON 拜腾 B 轮

· Apr 20, 2018 333

4 月 20 日下午,新兴造车企业 BYTON 拜腾在其中国首秀发布会开始前,与中国一汽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中国一汽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 BYTON 拜腾 B 轮融资,未来双方还将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具体的投资金额尚未公布。 此次协议的签署,算是首次国有汽车企业入股并联手新造车势力,无论对于拜腾还是一汽集团,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于一汽集团来说,在这个汽车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中,需要迅速实现自我创新和突破,这也是徐留平上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以来的态度和目标,拥抱造车新势力、战略投资拜腾汽车对于一汽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大胆的尝试,相信未来在新能源电动、人机交互智能、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领域的产品策略、技术和商业层面,拜腾能够给一汽集团输入很多新鲜血液。 对于拜腾汽车而言,一汽集团的战略投资不仅仅是在资金方面的支持,还会带来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资源支持。中国一汽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拥有非常深厚的资源和经验。本次与中国一汽的全方位合作,将为 BYTON 拜腾的产品落地提供有力支持。此次战略投资也为双方都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自年初 CES 展会拜腾概念 SUV 的首秀之后,拜腾汽车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其中包括中国一汽,而此次投资确认速度之快,表明了双方之间相互的认可和迫切需求。目前拜腾汽车的 B 轮融资尚未 Close,具体信息将在下个月公布。

福特新一代福克斯终于来了,但是 00 后还能继续买单吗

· Apr 11, 2018 333

说起福克斯,我想在座各位 90 后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并没有要强调 90 后马上就要「 奔三」 了),至少对于 90 年的我来说,福克斯是当年刚上大学拿了驾照第一台考虑购买的车型。当年那台有着欧洲运动车底盘特性的美国两厢小车最辉煌的时期曾经月销超过 3 万,在过去的 13 个年头里,它在华销售累计超过 260 万台,为福特在中国形象和地位的确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就在昨天,全新一代福克斯在重庆完成全球首秀,依然主打年轻运动,并且附带了更多的科技配置,那么即将 18 岁的 00 后是否会像当年的我们一样,愿意买单呢?我们通过产品来分析一下。 首先,这是一台「 强调中国消费者需求」 的车型,在设计之初就重点考虑满足中国消费者,并且最终在重庆长安福特的工厂生产。外观设计见仁见智,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会出现有两种极端的回答。现款最大的区别在于:1. 前后灯使用了 LED 光源;2. 轴距加长了 53mm,轮距拓宽,四个轮子更加接近车身的四角。 无论好看与否,新一代福克斯的空气动力学表现还是很好,两厢车风阻系数 0.273Cd,三厢车风阻系数 0.25Cd。轴距的加长自然也提升了内部空间,后排乘客的膝部和腿部空间分别提升了近 50mm 和 70mm。另外,后视镜也采用独特设计,使得高速行驶一侧车窗打开时有效降风噪。 而首次亮相的新一代福克斯 ST-Line 在外观上自然要比普通版更加「 顺眼」:为优化进气效率而采用的大开口蜂窝状全黑前进气格栅、ST-Line 车身下部包围、尾部扩散器、18 英寸运动轮毂、后扰流板等。高度也比普通版降低了 10mm,此外还有定制的短弹簧、避震。此次最大的亮点在于此前没有的三厢福克斯 ST-Line 版本。 内饰也有一定变化。使用了 E-Shifter 电子旋钮式换挡,节省了更多的空间。8 英寸的多点电容触控屏内搭载了 SYNC 3 车载连接系统,除了支持 Apple CarPlay 以外,还支持百度 CarLife,无缝连接智能手机,意味着有更多的应用可以被兼容到这台福克斯当中。 另外的科技配置,包括无线充电技术、在后视镜旁边预留给后装行车记录仪的 USB 供电接口、具备 4G LTE 无线热点功能,最多支持 10 台设备同时接入、带 PM2.5 过滤的座舱新风系统,在停车及锁车的状态下也能进行空气外循环。福特一定在国内消费群体做过市场调研,这些配置在这个级别车型上出现,还是挺良心的。 另外全新一代福克斯还匹配「 福特派互联」,通过手机应用可以定位车辆、查询车辆状态、远程锁定/解锁车门、远程启动等等,未来还将升级更多应用。 除了车内的人机交互和科技功能配置,这台福克斯令我感觉比较惊艳的一点在于,首次搭载了福特 Co-Pilot360 智行驾驶辅助系统。硬件方面,新一代福克斯车身周围装配了 12 个超声波雷达,挡风玻璃前方装配了 1 个单目摄像头。这个系统包含四个主要功能: 1. ACC 全速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和智能领航辅助系统。可以理解为,包含车道保持功能和全速自动跟车功能,能够实现 2s 内「 跟停再启动」,不过目前只能在单车道实现; 2. 一键泊车辅助系统。通过一个按键实现垂直泊车和侧方停车,并可以实现全自动出库辅助,但具体体验如何还需要真实测试; 3. 智能感应制动保护系统(带行人识别功能)。在速度为 5-80km/h 的范围内,可以识别行人并自动制动,在全速状况下可以识别车辆并实现自动制动; 4. 智能交通标志识别。可以识别限速和禁止通行标志。 还记得去年夏天参加福特在上海嘉定汽车城测试车的活动,当时福特正在根据国内路况做相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测试工作,这个功能在新一代福克斯上首次搭载还是比较出乎我的意料,不过也可以看出福特想要加快 L2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在量产车上的普及速度,让更多的消费者更快地体验到便捷性。据福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 2019 年福特 Co-Pilot360 智行驾驶辅助系统将会搭载到更多的福特车型当中。 当然,聊福克斯不得不提发动机性能和底盘表现。全新一代福克斯搭载全新 8 速自动变速箱,全新的 1.5 升 EcoBoost 发动机扭矩和燃效分别提升 10%和最高 12%。当然,这套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的表现如何,包括换挡策略和底盘表现,还要等到实际测试体验时候才能给出答案。 如今,随着进口车型价格下调和自主品牌产品力的崛起,合资车型的市场确实正在被迅速压缩,2017 年福特在华销量相比 2016 年下滑 6%,其中长安福特销量下跌 14%,而进入到 2018 年这种下滑势头貌似并未停止。福克斯作为福特在华的主力车型,此次带着诚意满满的配置而来,算是肩负重任,不知能否为福特的「 中国 2025 计划」 开个好头。 而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00 后能为这款全新福克斯买单吗?问题在今年下半年就将会有答案。从目前自主品牌产品力提升的速度来看,福特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不再为试驾犯愁!GeekCar 带你体验福特 x 天猫超级试驾!

· Mar 28, 2018 333

买车前的试驾是不是你最愁的一件事? 听说现在只要刷脸就可以开走一辆你想要的试驾车! GeekCar 先带大家体验一把,看看这样的试驾是否能让你心动!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