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汽品牌的背书下,车享平台如何实现创新

· Oct 31, 2014 333

上周末的深圳,2014 安卓全球开发者大会在这个「 硬件天堂」 如期召开,软硬兼施甚是良好。前一天还在和深圳硬件创业团队打成一片的 GeekCar 小伙伴,今天就转战到了满场开发者的安卓大会,而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次看似和「 车」 无关的大会上,原因还是因为有着上汽品牌背书的「 车享平台」,他们首次以开发者的身份参加安卓全球开发者大会,并选择在这里,展开车创享开发者社区平台第二期的招募活动。 我们先来看看车享平台上线以来交给我们的成绩单:自今年 3 月 28 日上线以来,上线经销商已经遍布 32 个城市,网络基本覆盖全国,日均 UV 已突破 20 万。这 32 个城市的上线经销商总计销售了 8000 多台车。与此同时,车享汇(车享平台的会员体系)成员已经突破 25 万名,预计至年底会员规模将达到 60 万。 「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这是在会后和上汽电商车享平台产品和研发部总经理许雄进行媒体群访时,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作为地方国资委下属的企业,上汽集团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表现非常出色,市场占有率也相当高,所以上汽集团的现金流是十分充足的,公司资金层面也是相当雄厚。而实际上,尽管车享平台的管理者都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人员,但刚刚开始「 拥抱互联网」 的上汽集团,其「 公司基因」 并不是很年轻,所以车享平台作为汽车公司进军互联网的主要手段和用力工具,从一开始就被上汽集团「 富养」,虽然在行政级别上,车享平台在上汽集团内部并不占优,但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从人员上,平台都获得了上汽集团的大力支持。 如果把车享平台单独看作是上汽集团的一个汽车电商平台,那未免太过狭隘。在我看来,除了汽车电商,车享平台现在正在做的是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当然,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能借助车创享开发者社区平台进行产品开发,一定是如虎添翼。无论是从创业资金、产品研发技术、品牌推广渠道等等任何一个方面,上汽集团都能给创业公司带来「 一步登天」 式的支持和帮助。然而表面看起来「 无私奉献」 的上汽集团,想通过车创享平台获得什么呢?车创享平台上的创业者们又能够给车享平台带来什么呢? 我想,对于勇于拥抱互联网的上汽集团以及车享平台来说,这些创新项目是他们的「 必答题」,而对于大体量的公司来说,自己做这些创新项目又未免冒了太大的风险,而且会投入过多的精力,所以搭建这样一个车创享的创业者平台,进行「 创新」 和「 资源」 的互补,也是一种相对明智和理性的选择。例如对于第一期车创享开发者社区平台活动中的一个有关「 主动安全」 的创业产品,许雄表示在今年年底车享平台的「 收官之战」 中,有可能将它作为一个会员的福利或者购车礼包去进行测试,甚至在某些 4S 店去卖卖看,如果效果好,就再继续往下进行,甚至上汽集团的风投部门可以进行投资。 创新者是不是一定要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或者帮助旧世界建立新世界? 在问到车享网会不会取代传统 4S 店时,许雄代表他个人观点抛出上面的问句。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在某些领域汽车销售确实不需要再依赖传统 4S 店的模式,例如新能源车、或者上汽和阿里未来要做的「 互联网汽车」,再比如在车享网上反向定制版的汽车等的。但许雄表示,即使在这个模式下,上汽或者车享平台也不会抛弃 4s 店而把这些工作全都自己干。毕竟除了卖车,4S 的工作还有之后的交付、售后保修、保养等等方面的服务。所以目前他们在这个方面不会进行「 打破式」 的革命。我想,上汽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上市公司所以不能打破传统,而只是比较谨慎地在思考。 从盈利方面来看,车享平台电商不把营收作为主要考量点,希望通过整合平台资源,打造用户全生命周期,跟车相关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对于车享平台来说,更大的考量点在于在平台上完成了多少辆车的销售、有多少信息给到经销商、解决价格透明度、能发展多少车主会员,以及增加用户粘度等。 「 上汽集团的烙印很深,但起步于上汽,要走出上汽」 除了电商和车创享开发者社区平台的招募工作,车享平台此次出现在安卓大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车享拍(车享平台全新打造的二手车竞价拍卖 O2O 平台)正式上线。对于上汽的二手车平台,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抱有一个质疑,就是车享拍和 4S 店之间有没有「 排他性」 限制。许雄毫不避讳地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他表示虽然车享平台有着很深的上汽集团的烙印,但他们领导的要求是起步于上汽,走出上汽。所以车享拍二手车平台在和 4S 店合作时并不具有「 排他性」,上汽的 4S 店肯定会上车享拍平台,但和其他的平台是公平竞争的;同样不仅仅是上汽的 4S 店,车享拍也有可能和其他的 4S 店合作。 对于被上汽集团寄予厚望的车享平台来说,当钱和资源都不是问题的时候,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以正确的姿势早日冲破那些有的或者没的枷锁,实现创新,并帮助上汽集团成功拥抱互联网?如何有效盘活 C 端用户,增加用户粘度?我们拭目以待。

GeekCar「电音趴」之地图与导航(第二弹)

· Oct 31, 2014

《移动端导航和 PC 端导航的差异化》——庞欣(用户平台事业部,搜狗地图副总经理)从 1998 年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地图 go2map,到 05 年被搜狐全资收购,后来又独立于搜狐的搜狗地图,一直很执着地走自己的路,目标就是做与众不同的导航软件。 「 在车机端硬件占据很大优势时,移动端导航快速发展,占领更多的用户群,原因就在与软件」 汽车在硬件技术上的要求要超过手机很多,而且带给用户的地图可视化性要超过手机、GPS 定位精度也更精准。而且反过来看,安卓手机 GPS 搜星的问题对手机端导航的体验来说也是硬伤。但问题是,在车机端硬件占据很大优势时,为什么移动端导航还是快速发展,占领更多的用户群?其实就是在软件上。 车机导航学习成本高,设计和输入等功能实现都较为复杂和困难,即便是高端车的车主也有很多在车内会使用手机导航,因为车机导航的易用性太差。 「 未来在车联网方面在线导航会成为主流模式」 庞欣认为,这里主要是意识的问题。互联网接入手机地图和导航之后,会从用户需求出发,解决实用的问题。目前手机上主流是在线导航,在线收集用户渠道反馈信息,从而可以不断迭代产品。而车载导航更多是 B2B 的模式,开发的软件公司更多考虑的不是用户,而是车厂的需求。再加上目前车载导航以离线模式为主,很难接触到最终用户,在软件迭代更新方面都是非常缓慢。数据、软件方面的更新和升级都非常困难。 虽然离线导航的优势是没有流量的问题、不依赖网络的稳定性,但在车机导航本地端的计算能力和数据能力都无法和云端相比,随着网络资费下降,庞欣认为未来在车联网方面在线导航会成为主流模式。 「 面对 BAT ,即使像搜狗搜狐这样体量的公司,不走差异化的路也很难在市场很好地立足」 庞欣坦然,面对 BAT,即使像搜狗搜狐这样体量的公司,不走差异化的路也很难在市场很好地立足。而真正要做到差异化的确很困难,目前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就是简单地设置目的地进行导航,在用户层面很难感知所谓的路径优化计算,所以搜狗目前再做一些「 微创新」。例如根据所导航目的地所做的终点智能推荐(地铁站、机场最佳出入口推荐、根据不同场景选择最佳目的地等等);油量告急时推荐最近加油站、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推荐附近停车场等等。 搜狗认为,车载双机互联是未来可能是比较重要的车内交互模式,各个厂商的「 纯车机」 都比较封闭,即使像特斯拉这种拥有所谓「 互联网思维」 的车厂,车机也是不是全开放的。未来在汽车里面手机、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互联模式,搜狗未来会以语音为主导,有声的娱乐资源都会融入到整个导航、路况里面,例如搜狗语音、路况电台、搜狗号码通等等,为用户提供更实用的东西。《基于 LBS 的想象力》——吉伟(捷威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过去 12 年里,博湃汽车创始人吉伟一直在汽车公司,从事和汽车产品定义有关的工作,但他坦言一直没造出让自己满意的车,所以在去年 10 月 1 号开始自己创业,创立了北京第一家 O2O 汽车上门服务品牌「 易捷卡」,博湃则是专门服务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MINI 五大品牌的汽车上门保养服务商。而活动当晚,在座却只有很少的观众听说过汽车上门保养这一概念,这个概念相对于传统 4s 店保养在吉伟眼中,是一种全颠覆性的模式。 「 博湃基于 LBS 服务的两个基石是 OBD 和地图」 博湃发展的第一个基石是 OBD,博湃的 OBD 产品相对其他传统 OBD 产品有两个独特的地方:1. 传统 OBD 无法读取私有协议;2. 传统 OBD 没有线下应用场景。而博湃给用户免费提供可以读取私有协议的 OBD,先于车主发现车辆问题。这样一来解决了两个问题:1. 装机量限制的问题;2. 不同品牌 OBD 之间互相通信不畅的问题。而博湃的第二个基石则是地图,目前博湃已经植入了高德导航,通过高德导航可以预约上门保养服务。 畅想未来的 LBS 服务。博湃有关于两个创新点。首先一点是,传统的服务车是移动的,但服务点不动,但博湃上,车可以是不动的,而服务可以是移动的。第二点创新体现在 OBD 盒子上的颠覆,实现了很好的应用场景,解决了消费者的某些痛点;并且区别于主机厂和第三方推广的 OBD 产品,传统 OBD 产品在品牌间很难实现沟通,博湃的 OBD 解决了不同车辆品牌的沟通问题。 对于未来 LBS 服务的畅想 对于未来 LBS 服务,吉伟有三个畅想:1. 移动救援和移动维修服务。可以在平台上搜索最近的移动服务车辆,解决用户服务便利性问题;2. 闲置车辆、车位分享。(博湃的上门保养未来可以实现完全免费,并且车主对平台的信任成都高、联系性强,所以在博湃平台上推广车辆、车位分享的发展速度会很迅速);3. 顺风车计划。目前博湃在北京有 15 台车,未来每个月 2、3 辆扩张速度。打开博湃客户端,输入目的地查找,系统会自动匹配,上门取货、送货,例如未来可以通过博湃顺风车给怀孕的老婆送鸡汤等等。 关于这次活动的更多干货总结, 未完待续……

【活动预告】未来汽车「碰撞」实验室——未来导航带我们去哪儿?

· Oct 28, 2014 333

也许,你只想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需要地图和导航, 但是当旅行结束的时候,你需要找到回家的方向。 除了副驾驶不靠谱的男朋友,你或许需要一款靠谱的导航和地图。 那么问题来了,导航地图哪家强?(为了押韵也是蛮拼的…)从公元前 2500 年现存最古老的古巴比伦粘土地图,到夏禹时期中国的九鼎图,再到斯德哥尔摩科学家最近发现人脑中的「GPS 位置细胞」,人类从未停止对地图以及导航的探索。 从一开始,人类要像动物一样去辨识方向,因为方位直接关系着生存,迷失了方向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自然地改造,人类生理发生这变化,在慢慢丧失方向感。 人类生存的半径越来越大,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对于导航和地图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强。然而目前我们看到的地图和导航多多少少存在着「 不人性」 的方面,例如界面设计、硬件体验、语音提示等等,不同端口的体验也完全不同,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期 GeekCar 未来汽车碰撞实验室我们就一起就来「 破一破」。    活动地点: Lantern Club:工体西门向北 100 米(许仙楼餐厅后侧地下)100m north to Worker’s stadium West Gate(in the basement behind Xuxianlou Restaurant) 活动日程:10 月 29 日,星期三 18:00——18:45 暖场音乐+小电影 18:45——20:30 嘉宾分享 20:30——21:00 胡阿姨对话高德副总裁杨永琦 21:00——22:00 媒体专访高德执行副总裁杨永琦 分享嘉宾及主题(暂定):《如何以社会化导航为基础做互联网汽车》——   吕春维  (车托邦创始人&CEO)《在互联的世界里重塑导航》——  王强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服务部汽车行业与物联网首席架构师)《移动端导航和车机端导航的差异》   ——  庞欣(用户平台事业部 搜狗地图副总经理)《基于 LBS 的想象力》——吉伟(捷威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从车机到移动端看高德的变革》——  杨永琦(高德软件执行副总裁)想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们可以直接给 GeekCar 微信号留言:姓名+工作+手机号码+Email。 或给我们的邮箱留言报名:contact@geekcar.net

【极客评车】MINI 长大了,我们还爱他吗?

· Oct 20, 2014 333

本期极客:陈腾蛟,曾经的汽车设计师。标致,奥迪,日产,他都干过。脾性龟毛,口风毒辣。不对口味的事物一概不屑一顾,没有回旋余地。现已辞职创业,做起了 Tsinova 智能自行车。  本期评测车型:新款 MINI Cooper S(2.0T)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外观: 新迷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长大了。 他在保留迷你传统特征的前提下将曲面的软硬程度调整得更加现代,这样一款经典车型的换代设计是非常令人头痛的,基本上可以说怎么做功课都会挨骂。。。 但新迷你的确给我带来了惊喜。前日间行车灯的设计沿袭自 MINI  Rocketman 概念车,细节的倒角比一般车子都要大而缓和,而不是随大流地一味追求张力,这让新迷你的造型更精致,更值得品味。而我试驾的 Cooper S 型号的前保险杠加入了两个方形镀铬件,这让人联想起老拉力赛车的前雾灯,更具历史感。在我个人看来,这一代迷你的造型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换成我来做,我觉得我一定做不到这么好。 内饰: 新迷你的内饰基本沿袭了上一代车型的布局,一切追随圆形的元素。整车中控可以大致分成上中下三个控制区域:最上面是显示屏及音频控制区域;中间是空调温度调节以及车辆启动,和其他车辆控制区域;最下面当把下面是 i-Drive 控制区域,并且巧妙地把驾驶模式调节和档把结合在了一起,旋转即可切换。内饰区域布置基本符合驾驶者使用习惯。 中控屏幕面积非常大,易于使用。最大的亮点在中控屏幕周围的一圈光条,会随着你界面的变化而发生颜色的改变,不要以为这圈氛围灯就仅仅起到装饰的作用,实际上它的用途还是挺多的:车辆启动时可以显示发动机转速、调节音量时显示音量、倒车时还会随着后雷达探测距离后障碍物距离变色,起到给驾驶员提示的作用等等。 它在增添了驾驶乐趣的同时,营造了一个很好的驾驶氛围,我觉得这种人车互动的细节给人以一种心理成就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个设计。 档把很高,握感很好,场地赛车感十足。红色的启动按钮位置明显,拨动的时候有种启动高达和战斗机的感觉。 整个内饰的氛围还会随着驾驶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我觉得这是未来内饰设计应该追求的方向。 缺点: 1. 比较遗憾的一点是,这么大的屏幕居然不支持触摸。 2. i-Drive 旋钮的位置在中央扶手的下方,由于扶手过高、左侧手刹的阻挡,操作时手的位置不太舒服,这点设计上的欠妥有点遗憾。 3. 车内储物空间有限,除了两个杯架、杯架前 USB 线和 AUX 线缆下方的小格子、两侧车门的储物格、中央扶手箱内狭小的储物格,前排没有更多明显的储物空间。每次都要纠结手机放置的位置。 HUD: 我理解这个 HUD 更多的意义还是前面多了一块屏幕,你想看的时候还是需要切换聚焦点,而并不是自然地呈现在眼前信息。不过这样还是方便了很多,至少我在换歌的时候不用再把目光转移到中控屏幕上来,会减少因目光不集中导致的交通事故。 优点: HUD 上面的信息显示比较齐全,除了速度,还可以显示多媒体音频选择信息和拨打电话信息,此外最有用处的是可以显示导航信息,而且不仅是简单的方向指引,还有复杂路口方向指引和里程。 HUD 显示信息颜色会根据车辆外部光线明暗自动调节成白色和橘红色,以适应白天和夜晚使用。 缺点: HUD 的角度问题有待商榷,开车过程中平视基本只能看见三分之二的信息,只有把座椅调低才可以全部信息。 动力: 新迷你这台 2.0T 发动机带动 1.2 吨的车就是大马拉小车的感觉。它有三种驾驶模式:Green、标准、卡丁车。选择 Green 驾驶模式时,会显示为你节省了多少油量。选择卡丁车模式时,油门响应非常迅速,涡轮延迟很小,换挡也比较顺畅。加上灵敏准确回馈适中的方向盘,驾驶感觉真是十足的畅快淋漓。 再加上内饰对氛围的渲染,在城市里面穿行真的有种城市猎人的感觉。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开过的车里驾驶感觉最好的一台,时下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倍儿爽。 唯一不习惯的一点就是由于前挡风玻璃倾角很小,让玻璃离驾驶员的距离有些远,A 柱的位置也有些靠前,这让习惯了低矮前挡的人感觉车内空间有点过大,在一开始的驾驶中会有点心虚。不过很快就可以适应。 座椅舒适性: 座椅由于是筒形赛车座椅,所以包裹感非常好,但又不是那么密不透风,在刺激感与实用性上迷你做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手动的调节也没有什么不习惯,恰好符合了 MINI 年轻、运动的个性。 操作& 界面结构: 由于我本来就习惯了宝马的操作系统,适应迷你几乎不花费时间。这代迷你的中控按键跟宝马品牌一样是旋钮加周围子菜单按键。使用起来还是挺方便的。旋钮和按键的手感非常好,对于一个豪华车用户来说,这种对感官体验的控制是体现豪华车品质的核心。而迷你虽然外形另类,但在细节上做到了豪华车应有的品质。对此我点一个赞。 i-Drive 硬件操作区域由 7 个按键和 1 个主要旋钮组成,基本是移植了新一代的宝马 i-Drive 系统。旋钮可以进行五维操作,并且可以在表面进行手写操作。而问题也是宝马这代车子的通病,就是 i-Drive 旋钮上的触控面板过于灵敏,只要手指接触到面板,面板就会立刻做出反应,而汉字笔画比较多,中文输入就很困难。 和宝马的车机屏幕显示不同,MINI 的主菜单不是用菜单列表式的显示,而是更易懂和直观的圆形图标展示,正好和 i-Drive 旋钮方向相同,降低了学习成本更加直观易上手。 如果使用硬件按钮进入如导航、收音机等功能时,界面会自动进入到上次用户停留的位置。但是如果逐级返回了主菜单,下一次再通过主菜单进入各个功能的时候,路径就会很长。 屏幕的分辨率很高,色彩也比较细腻鲜亮。由于屏幕的角度比较垂直,我还没有碰到强光下阅读的情况。整体的可视角度很大。语音操作在方向盘上有快捷按钮,识别率蛮高的,反应速度稍慢,但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缺点: i-Drive 旋钮旋转方向和我的习惯正好相反。我习惯向右旋转是向下选择。 我的 WP 手机试了几次蓝牙连接都没有连通…… 对 iPhone 的支持比较好。进入手机连接界面要点击 5 次,稍微有点复杂,如果不通过手机下载迷你互联应用就只能实现电话功能,我觉得这应该在出厂时就预制好。App 上的互联应用倒是集成了微博等主流应用,但不是触屏的大屏幕使用起来还是比较麻烦…… 收音机& 多媒体播放 优点: 无论是屏幕下方换台、或是方向盘换台、或是 i-Drive 旋钮换台都非常方便,选择 FM 调频时,通过长按数字键可以将常听的几个电台进行快捷键存储。换歌时光标停的地方可以看到上一曲或下一曲的名称,十分贴心。 电话: 优点: 旋钮操作对于联系人选择非常快捷,通过⽅向盘上按键的两次点击即可进行快速的重拨。 缺点: 通过方向盘无法进行拒接,使用旋钮拒接电话较为复杂。 来电时车机和电话会同时响起,给⽤户带来一定的干扰。 文字、手写、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目前只能用在打电话,而且不支持自然语义识别,只能根据特定指令和车说话,而且反应速度和识别率上都有待提高。目前语音识别实用性不大。 i-Drive 旋钮上的触控面板文字识别率很高,写字潦草也能基本识别。但触控面板过于灵敏,只要手指接触到面板面板就会立刻做出反应。 最后,还是要给它一个情商和智商的评分: 智商给出 3 分,理由是「 中规中矩」, 情商给出 5 分的满分,理由是「 这车非常能调动乘客情绪」。

电动时代的「高达战士」——宝马 i8 试驾体验

· Oct 13, 2014

两个月之前,一辆宝马 i3 来到 GeekCar,在短短几天的接触时间里,它的与众不同给我和 GeekCar 的小伙伴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会时常流露出对它的「 想念」。不过,我们更期待它的兄弟,那辆外观更加科幻的 i8 跑车。于是…… 我们终于试驾了宝马 i8。 在新浪汽车组织的「 未来新声场」 活动场地中,i3 和 i8 停在了一起。如果说 i3 是一个极尽「 卖萌」 之能事的「 大宝贝儿」,那么 i8 就是「 耍酷」 的型男。现场争相和 i8 拍照合影发朋友圈的媒体老师们证明了这一点。 跑车 i8 的「 高达即视感」 到现在我们还会时常想起 i3 的呆萌外观、新潮内饰、不太习惯的驾驶感觉。i3 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只「 后现代宠物」。(具体参考之前 Geek 评车:宝马 i3 可以定义未来吗?By 李志飞)而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宝马 i8 的外观,我想应该是一个「 优雅的高达机器人」。作为一个「 有童年」 的 90 后,机动战士高达是我们小时候最热爱的日本动画片之一,而拥有一个高达「 手办」 也是小时候的梦想。停在我身边的这辆 i8 外形就像高达,这和很多科幻片中流行的「 碎甲」 风格不谋而合,只是减去了一些侵略性,并加上了优雅的元素。i8 在一定层面上来说就是一辆「 碎甲」 汽车。现在一般的汽车是用「 块」 来塑造形体,而 i8 是用「 片」 来塑造形体。这种「 片材一片一片插接起来」 的汽车,很难做到「 有体量」 和「 成熟」,而且,用片材来塑造形体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困难性,需要考虑到利用「 负空间」 来造型,这在设计中是一种比较高阶的设计手法。宝马 i8 算是目前这种车型中最为成熟的一款。 其实这种类型的设计在很多概念车上早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在 2010 年,由 Bertone 汽车设计总监 Mike Robinson 操刀,为阿尔法·罗密欧创立 100 周年而设计的概念车 Pandion,它的外观造型其实比宝马 i8 还要更「 片状」,但宝马目前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把这辆 i8 进行了量产化。 宝马全新的设计理念将车身结构分为 「Life」 和 「Drive」 两个独立的部分。宝马凭借「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将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CFRP)材质的驾驶员座舱的量产化变为了现实。铝的使用和外层的热塑性材料的应用,使得车身酷炫的流线造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这种材料在装配的时候「 品控」 很难做,因为每一个零件中间有一定细微的差别,所以把那么多零碎的部件拼接在一起,品质的把控很困难,也是关键,这些都需要提高成本。从这点看来,i8 最强的技能还是体现在装配的工艺上。比如灯是不是渗水,这些部件如何保证密封性等等。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 i8 进行长期的驾驶评测,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待观察。 相对于酷炫如高达般的外观来说,i8 的内饰并没有给我惊艳的感觉,乍一看和其他的宝马车内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坐进它的驾驶舱,给我感觉最强烈的还是宝马尊崇的「 积极向上」 的科技感,而并不是传统跑车「 原始粗野」 的运动感。i8 内饰各个零部件的大小、疏密比例处理的很好看。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所有的内饰线条都围绕着中控屏幕「 旋转」,这很好地延续了外观的「 流动感」。不对称的内饰也用最直观的方式体现了注重驾驶的感觉,一切功能都围绕着驾驶员。而且, i8 这种流线感内饰是有节制的,不像很多概念车的流线感内饰设计,真的只有「 曲线」。 重新定义「 超级跑车」? 在我个人看来,宝马 i8 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 超级跑车」。 当天短暂的试驾活动也并没有过多地体验 i8 的性能,尽管 50:50 的前后桥重量分配使得 i8 有着很好的驾驶感受,但底盘并不是非常的「 跑车化」。当天试驾时,i8 的绕桩表现干净利索,出弯加速的感受也很自信。但从数据上来看,4.4 秒的百公里加速性能、250km/h 的最高时速,并不能和传统燃油「 超级跑车」 相媲美。和同价位的保时捷 911 turbo(3.4 秒 0-100km/h 加速、315km/h 最高时速)、奥迪 R8 5.2 FSI(3.6 秒 0-100km/h 加速、314km/h 最高时速)相比,宝马 i8 的数据略显尴尬。而且就在试驾 i8 的前一天,经常被人用来和它对比的电动车领军者  Tesla 也刚刚发布了 Model S P85D 车型,3.4 秒的 0-100km/h 加速也超出 i8 一大截。所以我更愿意叫他:「 跑车 i8 」。 但在未来,真的一定需要用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来比较,评定一辆车的好坏吗?在电动的时代,超级跑车的概念是否应该被重新定义?我想,答案在我看到 i8 实车并且按下启动按钮的一瞬间就已经有了。 在电动时代,把参数刷到一个新的巅峰不是什么问题,「 形式感」 才是未来人们消费和生活最重视的节奏。i8 注重的是「 形式感」,同样,这辆前卫跑车的消费群体也同样注重的是这种所谓的「 形式感」。或许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动跑车出现,或许在未来,触发车辆启动按钮时的发动机轰鸣声会被电流或音效声所取代,在那个时候再来回看 i8,或许我们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宝马设计师们的设计哲学。  

我们宠幸了一款后装 HUD ,但是结果让人失望

· Oct 10, 2014

HUD 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这个源自于飞机上的飞行辅助仪器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汽车上。许多新上市的汽车也把车载 HUD 抬头显示作为一个高大上的功能作为市场宣传点。而对于那些没有配备前装 HUD 抬头显示器的大部分市场存量车来说,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后装 HUD 可以选择。 如果我们在淘宝上搜索「 车载 HUD」,总共能搜索出 12 页的产品,而如果我们选择价格从高到低排列,那么出现第一个产品就是车载 HUD 中的「 高帅富」 先锋 SPX-HUD100 数字投影车载导航显示屏。最近正好有一位我们 GeekCar 的小伙伴投资了 3200 块大洋,入手了这个车载导航中的高帅富。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车载 HUD 到底哪家强?这款先锋的 HUD 显示屏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剁手?或者只是个坑爹的样子货?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测试一下。 硬件外观及安装: 喏,它就是长这个样子的了(如下图),这里就不做拆箱了。 实际上,想要把这货安装在驾驶员一侧的遮阳板上,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先根据车内遮阳板的厚度选择卡子(包装中赠送了三种不同厚度的卡子);然后需要通过螺丝把抬头显示器组装上去;然后需要调整角度;接下来调整好角度之后要拧紧螺丝;然后再用捆扎带绑紧。 由于这款 HUD 是要通过车内点烟器接口取点,所以最后还要进行布线这个步骤,而这款 HUD 的电源线很粗,所以还要自己另外购买电源线走线固定夹,并且要费点力气才能把够粗的电源线完美地隐藏在车内密封胶条下。 这款 HUD 整体分为主体、投射光源、投影屏、遮光板及电源线、手机连接线和遥控器。 这款 HUD 主要是通过光学投射原理,把信息投射到一块亚克力板上。这种方式的 HUD 就需要有良好的光学处理方法以及投影焦距、角度等。目前先锋日本官网有两款 HUD 产品,ND-HUD3 和 ND-HUD10,国内在卖的这款也是我们测试的是 ND-HUD10,去年 10 月份发售。ND-HUD10 和 3 不同,采用了比较廉价的 LED 光源和 DLP 显像方式,像素分辨率为 64800(水平 540X 垂直 120),而并不是 RGB 激光光源 202800 像素。性价比相对其他几款较高,而且重量较轻。但在白天阳光比较好的时候不太容易看清楚,放下遮光板的时候效果会好一些。具体请看下图对比。 和手机连接: 说到和手机连接,首先需要吐槽的是,手机和 HUD 硬件只能通过连接线连接,所以为了使用这款 HUD,除了连接点烟器的电源线之外,又要多出一条手机连接线。另外,说明书上说支持苹果、安卓、SD 卡。但目前只支持安卓手机连接。而且,获取地图导航软件的方式也很奇葩,需要让淘宝卖家传过来安装文件… 先锋这款 AR HUD 只支持先锋自己的 P-Drive 手机导航软件,数据提供商是高德软件有限公司,TTS 和语音引擎是科大讯飞。 另外,这款先锋导航手机软件还具备实景导航功能,如图,可以显示实景线路导航、车道识别、道路名称、预计到达时间及里程,以及前车距离。 实际使用体验: 首先需要通过手机先锋导航软件设定目的地,开始导航,随后导航信息则会同步到 HUD 上,在显示屏上可以显示路线、转弯提示箭头及距离、多车道信息显示、道路名称、目前时间、方向、高速路出口,并且可以通过遥控器选择四种显示模式,也可以通过遥控器调整显示屏亮度。但是 HUD 显示效果并没有宝马原厂 HUD 那么好,焦距和清晰度都不是最理想和自然的状态,驾驶时还是需要稍微向上调整目视角度才能看清显示内容。从图中可以看到,投射的图像信息并不是十分清晰。 声音提示和完整导航信息(例如路口转向的实景路况等)是在手机端呈现,这样一来还需要把手机架在驾驶员旁边,两个屏幕很容易分散驾驶员精力,也容易遮挡视线。 由于这款 HUD 并没有和 OBD 接口连接,所以只能显示导航信息,而无法显示车速、车况等和车辆有关的其他信息,这点先锋 HUD 不如 Navdy,后者通过 OBD 接口和蓝牙连接车辆和手机,省去了多余的线缆,并且可以获取更多的车辆信息。 GeekCar 观点: 总的来说,这款售价 3200 元的先锋 SPX-HUD100 数字投影车载导航显示屏确实有些贵,炫酷的外观或许可以提升某些高端 Geek 的逼格,但从实际的体验来说,并不足以担任起重新定义驾驶体验的角色。我们认为未来的 HUD 不仅仅需要在导航方面有好的体验,其他例如操作音乐电话的手势识别、有助于安全驾驶的面部识别,以及监控车道偏离、车距识别、行人识别等行车辅助系统的功能都有可能会集成到某一款产品中,目前也有一些公司在合作,在做把 OLED 软屏嵌入进汽车前风挡玻璃夹层。总之,好的车内智能硬件不应该让驾驶者手忙脚乱,而是应该雪中送炭。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车载 HUD 到底哪家强??问村长去!!

【酷玩儿】给你的摩托车装一个「定速巡航系统」

· Oct 09, 2014 333

什么是【酷玩儿】: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定速巡航这个功能在汽车上越来越普及,我们看看最近上市的那些新车,没有定速巡航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就连 ACC 自适应巡航也快成了汽车上的「 标配」,可是作为摩托车骑手的我来说,却还未享受到这个「 低配」 的待遇。到目前为止,市面上也只有少数高档长途巡航款式摩托车有定速巡航的功能,可以说在这方面,摩托车的科技含量要比汽车低得多。摩托党们长途出游时,除了要忍受风吹日晒雨淋、颠簸的路面、震耳欲聋的噪音,还有一直跟油门较劲的右手的酸痛感。而如今,一个狂热的摩托党 Geek 在和妻子结束了 15 个月的环球摩托车旅行后,发明了这么个小玩意儿。 酷玩儿: 与其说这是摩托车的「 定速巡航系统」,不如说他就是个「 小卡扣」,但就是这个叫做 ATLAS 的「 油门锁定机构」 可以简单、便捷地实现、并且随时解除摩托车的定速巡航功能。 ATLAS 的功能就像一个尾部带按键的圆珠笔。当你按下圆形的按钮,这个油门锁止装置就会利用其形状制造的摩擦力,固定住当时摩托车油门的位置;当再次按下这个按钮时,锁止器就会释放油门。 这个小卡扣设计简单并且实用,如图显示可打开半圆和螺丝可以让它适用于 7/8 到 1-1/4 尺寸的摩托车把手。而且 ATLAS 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宽度设计的特别薄,可以很好地安装在摩托车把手旁边的缝隙中,而且定速巡航设定按钮正好在右手大拇指可以按到的地方,无论你摩托车的油门在什么位置。 有话说: 如果我们搜索一下可以发现,这种摩托车油门锁止器目前在市面上还是有很多种的,但它们有以下一些问题: 1. 需要油门把手旁边更宽的距离;2. 给某款摩托车特殊定制,并不适用于大部分车型;3. 有些产品安装需要在把手上打孔;4. 很容易拆解并被偷走;5. 开启并关闭锁止功能不够简便。 而 ATLAS 油门锁止器(或「 摩托车定速巡航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当然,你可以说摩托车上的定速巡航系统「 不安全」、「 多此一举」 等等,或者你就是很享受骑摩托时右手的酸痛感,好吧,那一定是因为你的摩托车后面没有坐着个漂亮姑娘。总之,这位摩托党 Geek 把一个小工具做的有良好的体验和设计,他的创新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怎么买: 目前这款摩托车油门锁止器正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最低 69 美金你可以在明年五月份获得一个 ATLAS「 摩托车定速巡航器」。(好吧,外加国际邮费 45 刀…)求报道: 你们手里如果有什么好玩儿、好用、好败家的车载用品,或者一切和车、驾驶有关的硬件、软件愿意和大家分享,对于这种够酷、够极客的小伙伴,我只想说四个字:请联系我!!!!!! 联系方式:sid@geekcar.net

【酷玩儿】我是一个「带把儿」的加油桶

· Oct 08, 2014 333

什么是【酷玩儿】: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或许对于现在的你来说,给自己的汽车加油并不是一件难事,更多的时候也并不需要自己动手来做。但让我们看看最近的新闻:一辆崭新的限量保时捷 918 在美国的加油站加油时,因为加油枪没有及时跳枪,溢出的汽油流到高温排气管点燃整辆汽车;深圳两改装车因进行倒油操作,发生爆炸…世界各地每天因为加油这件简单的事情而引发的危险事故一件接一件。就算是没有发生危险事件,加油时溢出的汽油撒到路边的花花草草上也是不好的。所以对于一些摩托车骑手、改装车爱好者、或者长途自驾越野爱好者来说,拥有一支额外的、易用的加油桶也是必不可少的。 酷玩儿: 我们今天发现的这款 Surecan 汽油桶就是各种桶中最另类的一支:它,是个带把儿的汽油桶。 来自 North Ogden,UT 的 Brad Ouderkirk 自从 2004 年制造出第一款木质模型,直到今天,他们整整花费了 10 年时间(好吧,这效率也是醉了…),如今他们终于得到了想要大规模量产的加油桶,就是它——Surecan。这款加油桶是由 6 层聚乙烯材料制造,避免了燃油渗透,不锈钢的弹簧钢、铝制铆钉、氟橡胶密封等等材质保证了它的耐用性。目前 Surecan 加油桶分为 2.5 加仑和 5 加仑两个规格。 从外观上看,这款油桶和其他普通油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个易弯曲定型、带螺纹形状的管口。我们之前看到的加油桶无非是在油桶口套上一个橡胶的加油管,虽然可弯曲但形状不易固定,在加油时不容易对准油箱。还有一点和普通加油桶不同的是,Surecan 在油箱提手前方,有个类似加油站加油枪的黑色触发扳手,用大拇指按下即开始加油,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倾倒加油桶给爱车进行加油。这样可以轻松地控制加油量,并且避免加入过多的燃油导致燃油溢出。 有话说: 这玩意儿显然不是每个司机车主必备的车用物品,但作为一些摩托车车主来说,可以避免给摩托车加油把汽油洒到外面的尴尬局面;对于长途越野自驾爱好者来说,也可以增加十几升的备用燃油储备。虽然加上国际邮费合五百多块钱的价格实在有些难以接受,但对于那些就喜欢自己动手给自己爱车加油的土豪们来说,五百块钱装个「 把儿」 也值了。 友情提示:拿着这个「 带把儿」 的油桶给爱车加完油时,别忘了「 抖一抖」。 怎么买: 这货目前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37 美金可以得到一个 2.5 加仑的 Surecan 加油桶,还有另加 15 美金邮寄到火星。哦对了,最快能拿到它的时间是明年 2 月份。 求报道: 你们手里如果有什么好玩儿、好用、好败家的车载用品,或者一切和车、驾驶有关的硬件、软件愿意和大家分享,对于这种够酷、够极客的小伙伴,我只想说四个字:请联系我!!!!!! 联系方式:sid@geekcar.net

谁动了我的汽车?——听汽车黑客聊聊汽车网络信息安全

· Oct 05, 2014 333

还记得几个月前的 SyScan 网络信息安全大会会场的 Wi-Fi 密码是「No Hack,No Security」。如今破解特斯拉似乎成为了各个网络信息安全大会的「 标配」,黑客们也都摩拳擦掌在汽车破解上面发力。 在这个车联网「 泛滥」 的时代,汽车网络信息安全被大家提上了紧急日程,未来的智能汽车是否是安全的?如何才能更安全? 这期 GeekCar fm 请来了硅谷信息安全公司 Visual Threat 创始人、汽车安全专家严威博士,从汽车网络信息安全的环境、汽车目前的安全威胁、聊到黑客入侵汽车的几种方式,以及传统燃油汽车和新型智能电动车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区别,最终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汽车安全的建设性意见。 无论你是小白、砖家、还是黑客,听听准保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