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新能源市场拉开「价值战」,星纪元 ET 预售 19.9 万元起
4 月 15 日,「 在一起,去远方」 星纪元之夜暨星纪元 ET 预售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星纪元 ET 共提供纯电版与增程版两种,分别是 REEV 系列:Plus 19.9 万元、Pro 21.9 万元、Pro+ 23.9 万元,以及 BEV 系列:Pro 23.9 万元、Pro 四驱 24.9 万元、Pro 城市智驾 25.9 万元、Max 28.9 万元、Ultra 32.9 万元。 新车集奇瑞集团塔尖技术之大成,凭借超级续航、超级安全、超级舒适、超级驾控、超级智能五大全能产品实力,成就 50 万以内最好的电动大 SUV,刷新中国高端新能源 SUV 价值新高度,可城可野,一起奔赴远方。 秉承「 为用户而生」 的初心,星纪元 ET 也为用户准备了七重预售豪礼,包括【膨胀礼】2000 元订金抵 5000 元购车款,仅限 REEV 版型;【升级礼】免费升级 CDC+空簧(限 BEV 系列,不包含 Ultra 版型);【尝鲜礼】预售期间提车额外享 3000-8000 元现金补贴,REEV 系列补贴 3000 元,BEV 系列 Ultra 补贴 8000 元,其余均补贴 5000 元。此外,还有质保礼、救援礼、流量礼、积分礼,至诚至意让用户轻松享受购车的高品质体验与服务。 品牌向上,是奇瑞集团不变的使命。正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所说:「 将星途品牌打造成全球热爱的豪华品牌,成为最有竞争力的『BBA』,引领整个奇瑞集团品牌向上。」 为此,他还表示:「 奇瑞集团将聚焦『 向上升维』,减少『 向下内卷』,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勇于追求颠覆式突破,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书写新的章节,创造新的可能;另一方面必须老老实实做好质量、构建体系,打造品牌。以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双轮驱动,不断打磨出极致产品力,为全球用户带来超舒适高端新能源出行新体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 星纪元 ET 以车是家的延伸,为每一个爱家的人打造移动的家。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 CTO 高新华博士在预售会上表示:「 星纪元 ET 是奇瑞集团『 向上、向新、向未来』 的代表,是技术创新、体系创新、用户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 CTO 高新华博士 超级续航,多项实力遥遥领先 新能源续航里程与补能效率一直是用户最关注的痛点。星纪元 ET 作为星途高端新能源的重磅车型,集奇瑞集团 27 年造车技术之大成,纯电版最长续航为 760km,增程版综合续航里程超 1500km。 增程版采用奇瑞自研的行业量产最高 44.5%热效率增程专用发动机,额定功率 115kW,实现 1L 油发电 3.65kWh,WLTC 馈电油耗 5.2L/100km,以超低能耗定义「 黄金增程」。 纯电版搭载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420kW 的充电峰值功率,可实现充电 11.5 分钟续航 475km。即便在零下 20℃的低温环境下,SOC 从 20%-80%仅需 24 分钟,当 SOC 仅 20%时,峰值输出功率依然达到 280kW,高效超充缓解北方冬季补能焦虑。 超级安全,全维度安全守护 安全,你永远可以相信奇瑞!星纪元 ET 秉承安全基因,在拥有出色的 20 多项主动安全技术与全球五星安全标准的被动安全基础之上,并具备电池安全、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与电磁安全共 6 大超越期待的全维度安全防护,打造超级安全堡垒。 电池安全是新能源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星纪元 ET 从电池安全开发、设计到测试,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进行了远超国标的涉水、托底、燃烧、碰撞等日常电池安全测试,成为行业首个通过「NESTA 六维电安全」 认证的 SUV 车型,将新能源电池安全提升至全新高度。 车身结构作为保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新车采用占比 88%的高强度钢铝用料,配合一体化压铸后纵梁与超 11 吨车顶抗压,实现碰撞「 零变形」 的车身主体结构。 超级舒适,纵享超舒适第二生活空间 安全是底线,舒适是基因。作为中大型 SUV,星纪元 ET 秉承「 大空间/小公摊」 设计理念,有效舱内空间达 3.45m³,并配备 36 处储物空间与 1.57㎡天幕面积,可隔绝 98.5%红外线与 99.9%紫外线,全维奢享超大空间,超乎想象。 让舒适不止于空间,星纪元 ET … 继续阅读
全固态电池、无图纯视觉智驾,2024 广汽科技日引领智电新时代
4 月 12 日,以「 科技视界」 为主题的 2024 广汽科技日(GAC TECH DAY 2024)活动在广汽研究院举办。本次科技日聚焦智电前沿技术,推出了国内领先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以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这两项技术均计划于 2026 年装车搭载。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电磁悬挂、MLounge 祺迹头等舱、 MBoard2.0 祺迹芯智底盘、飞行汽车等多项广汽先进技术,充分展示广汽自主研发实力。 广汽集团以科技创新积累了显著的技术成果。图为在 2024 广汽科技日上举行的 2023 年度「 广汽集团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表彰 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领导,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以及境内外约 260 家媒体出席本次广汽科技日发布会。此外,还有约 200 家媒体及众多网友在线上一同见证广汽自研新成果的发布。 冯兴亚介绍广汽在汽车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 全固态动力电池取得重要突破,2026 年实现装车搭载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与续航里程、安全性等关键指标直接相关,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技术高地。目前,广汽集团初步打通了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已取得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突破,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三大核心优势,预计于 2026 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广汽埃安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李进讲解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 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与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新型纳米硅复合负极),全固态正极可达到 5mAh/cm2 以上的高面容量,进而实现了 400Wh/kg 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较于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提升 50%以上,使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 1000km。 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模型展示 在安全性方面,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高强致密复合电解质膜,使电池在 200°C 热箱测试中不发生爆炸,刷新了高比能电池安全新高度。此外,该电池在针刺、裁切、零下 78°C 干冰环境、90°C 高温热水浸泡等极端条件下测试均保持性能稳定,在穿钉、裁切等机械滥用条件下不发生热失控,显著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 在电芯容量方面,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通过尝试百余种材料方案和工艺方案,成功确立了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实现了大尺寸多层堆叠全固态电芯的制造,其容量高达 30Ah,远超当前行业最高水平(10Ah-15Ah),为车规级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广汽集团旗下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广汽集团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国内领先,全场景的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 汽车行业新一轮科技竞赛的主战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特别是自动驾驶成为竞争的焦点。科技实力强劲的广汽集团,在智能驾驶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拥有众多先进智驾技术,包括可完成极限空间泊车、一键召唤接驾、大曲率坡度跨层行驶的超级泊车,以及高速 NDA、城市 NDA、交通拥堵领航 TJP 等,在无人驾驶领域则已实现 Robotaxi 的示范运行。 本次科技日推出的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可应用于复杂多变全场景,与目前主流技术路线相比,它不仅不需要高精地图,更不依赖激光雷达,而是结合视觉传感器和行业顶尖的 AI 算法,像人一样感知世界,用更简洁的硬件系统就能实现覆盖范围更广的智能驾驶,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更自由、全场景的驾驶体验。 广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陈学文解读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 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在视觉识别上 具备三大领先能力,使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 极其精准地理解复杂交通道路的能力 。无论是匝道、隧道、弯道还是路口、分岔路等复杂场景,这套系统都能准确识别并理解道路的结构。 其次,超强的交通信号灯识别能力 。这套系统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各种信号灯元素的准确识别,包括信号灯类型、各种符号和色彩、读秒倒计时以及闪烁状态等。 再次,处理复杂多变场景的能力。 这套系统感知范围达到车前 150+米、车后 100 米,左右 50 米,是业界水平的 1.5 倍,感知类别除了车辆、行人、骑手、小动物等常见交通因素,更包括小推车、营地帐篷等不规则障碍物。 在决策和行动方面,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同样表现出色。 通过对动态交通物体的实时跟踪、意图识别和轨迹预测,以及数据驱动与专家规则协同的指挥大脑,凭借广汽首创的流体式时空联合规划技术,这套系统能够精准预判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作出合理、安全、高效的驾驶决策。此外,在泊车场景中,这套系统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最小误差可以控制到 5cm,能够实现行业最高难度的立体车位、窄车位泊车功能。 此外, 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 更具备持续学习进化的能力。借助自研的数据闭环和仿真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在仿真测试中不断迭代优化算法,实现自我完善与进化。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同时布局了主流的「 多传感融合技术」 和前瞻性的「 无图纯视觉技术」 两大技术路线,而且广汽两条路线都将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目前高精度地图的覆盖率只占全国公路里程的 6%左右,也就是说基于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在全国约 94%的公路段无法使用,而广汽两条技术路线都做到「 有导航就能开」。 广汽集团通过如祺出行推出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 作为自动驾驶持续迭代的重要基础,广汽集团正积极从多个维度打造数据闭环,已投资建设广汽云数据中心、广汽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等,同时通过如祺出行推出了涵盖数据标注平台 ONTIME Data Encoder、高精地图工具链 ONTIME MapNet、智驾仿真平台 ONTIME NexSim 三大板块的自动驾驶数据解决方案,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自动驾驶闭环迭代,助力广汽打造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引擎。 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研发成果惠及更多用户 一直以来,广汽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研发成果不断涌现,惠及更多用户。2023 年广汽全年自主研发投入近 84 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近 3200 件,其中发明专利约占 50%。截至目前,历年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过 450 亿元,申请专利约 18600 件,其中发明专利占 41%。 本次科技日广汽集团还展示了多项先进技术和人性化产品,包括电磁悬挂、MBoard2.0 芯智底盘以及飞行汽车等,以及为行动不便用户群体深度定制开发的传祺新能源 E9 福祉车。 此前,广汽集团的首款飞行汽车 GOVE 在 2023 广汽科技日上实现全球首飞,并于今年 3 月在广州 CBD 上空进行飞行展示,首次完成在城市公众复杂低空环境进行飞行验证,为广汽城市空中交通示范运行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 科技日现场展示的广汽首款飞行汽车 GOVE 广汽新轻商板块——祺迹汽车也在本次科技日正式发布,现场展示的 MLounge 祺迹头等舱支持 L2 至 L4 级智能驾驶,将在今年内量产;MBoard2.0 芯智底盘应用「 软件定义底盘技术」 实现舱驾分离,为人类探索美好的移动生活方式,持续构建新场景、新物种、新动能。 广汽新轻商板块祺迹汽车创始人肖宁发布广汽首代轻商架构 … 继续阅读
真环转、硬拆解丨奇瑞风云 A8 远航版发布会主打一个「较真」
高速失速不安全、结构用料不可见?混动家轿用车痛点,奇瑞风云用一场「 较真」 的上市发布会全部击破。 2024 年 3 月 30 日,「风云 A8 较真测试暨远航版发布」活动于中汽股份综合汽车试验场盛大启幕。奇瑞风云基于混动用户出行「 痛点」,以 2 大「 真刀真枪」 的实测直播,与用户共鉴奇瑞风云技高一筹真功夫;更着手消费者多元化出行需要,以 1 场「 较真」 的上市发布会,推出「 十万级唯一 1.5T 长续航混动家轿」——风云 A8 远航版,其中标准型 10.99 万元,舒适型 11.99 万元,豪华型 12.99 万元。奇瑞风云车主购车权益也再度加码,开启「 惊喜 5 重礼」。 购车至高享价值 27000 元惊喜 5 重礼: ①置换礼:至高补贴 8000 元 ②质保礼:免费赠送价值 16000 元整车+三电终身质保 (首任非营运车主) ③充能礼:免费赠送价值 3000 元充电桩及安装服务(首任车主自购车之日起 1 年内)④流量礼:享 2 年免费娱乐流量+终身免费基础流量(首任车主专享)⑤省心礼:终身免费道路救援+尊享终身车辆 FOTA 升级 龙腾飞跃乘风起,扬帆远航听龙吟。这不仅是一场较真混动价值标准的新品发布会,见证了奇瑞风云与用户价值期待的双向奔赴;更是一场「 实测较真、技术较真、价格较真」 的较真大会,在发布会现场开启了业内首例高环高速不失速耐久测试「真环转」,以及业内首次发布会上的拆车评测「硬拆解」,并通过全程直播与用户一起较真「 超能混动新家轿」 的综合实力。 混动业内首例高环 耐久测试「真环转」风云 A8 远航版以技术底气,较真混动失速「 顽疾」 万籁俱寂风云起,技术难题岂足云?随着混动市场的不断发展,混动高速失速的问题频频出现,不仅影响用户日常出行体验,更威胁到用户的出行安全。针对这一用户痛点,奇瑞风云第一个正面应战混动失速「 顽疾」。「真环转」测试现场,风云 A8 远航版走进中汽股份综合汽车试验场高环跑道,在 180km/h 的时速下出色完成了连续环跑 1 小时的魔鬼挑战,并通过现场「硬拆解」拆车直播展现其卓越表现背后的技术优势。 唯有技术层层较真,才能造就技术好车。风云 A8 远航版征胜「真环转」在于三大秘籍:动力要「 真」 好、操控要「 真」 稳、安全要「 真」 行。首先,动力不好不敢「 转」,风云 A8 远航版搭载的第五代 ACTECO 1.5TGDI 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第三代 DHT 无级变速箱,通过集成米勒循环、增压中冷、双 V 斜级高效双电机等诸多行业领先技术,在实现卓越节能表现的同时,造就了其持续强劲不失速的动力性能。 其次,操稳不好不敢「 转」,风云 A8 远航版还通过搭载最新一代 IPB 制动系统,增强前轴侧倾刚度等底盘强化举措,实现了操控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兼具兼优。最后,安全不行不敢「 转」。新车高强度钢使用率高达 80%的超高强度笼式车身,最高 10 气囊等丰富的主被动安全配置,也成为风云 A8 远航版直面高环长测的强大底气。 在权威机构、专业媒体及用户的共同鉴证下,风云 A8 远航版成功完成了实测挑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信息科技 (天津) 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军雷,还向奇瑞汽车颁发了《TOP Grade 顶级品质挑战证书》,验证了新车在安全、动力、操稳等多方位的硬核实力。 混动业内首次发布会上拆车评测「硬拆解」风云 A8 远航版以品质自信,较真看不见的「 细节」 看得见的不必多言,看不见的才值得较真。自今年 1 月风云 A8 上市以来,奇瑞风云始终在聆听来自用户的声音,深知用户对续航、品质、安全的高要求。因此,混动轿车必须较真每一个工艺细节、每一处结构用料的品质。 在看不见的细节上较真,才能造就品质好车。在发布会上,奇瑞风云还通过「硬拆解」,毫无保留地展示了鲲鹏超能混动 C-DM 系统中混动专用三大件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将风云 A8 远航版在全球五星安全标准下的结构优势,以及整车隔音隔热等品质细节的精湛工艺,直观地展现在媒体及用户面前。敢于在发布会现场直播拆车,也展现出奇瑞风云在真正关乎用车体验的地方铆足劲、下足本,让每一辆车都是全球标准的品质叠加。 超能混动风起东方,扬帆远航再启新程!此次全新上市的风云 A8 远航版,不仅延续「 超能混动新家轿」 高节能、高性能、高安全、高智能的卓越体验,更以区别以往的「风字型」前脸设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较真实测,才有未来;较真技术,才跑得远;较真价格,才能交朋友。回首 2023,奇瑞连续 12 个月跨越式增长,全年销量增长 52.6%。龙年开年,奇瑞又以 13.8 万辆的成绩强势夺魁,一举拿下 2 月销量榜首。奇瑞从第一台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做起,到今天的一路高歌远航,靠的就是「 理工男」 烙印在骨子里的「 较真」。未来,奇瑞风云仍将用技术自信、品质坚持和真诚务实厚道的品牌理念,引领技术平权的汽车新时代,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迈向更高的巅峰!
别研究了,小米汽车的作业,车企抄不来
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北京合生汇的小米之家门店变成了「环球影城」,蛇形的排队警戒线、单行线的指示牌,想近距离一睹小米 SU7 的芳泽,先排队半小时起步。 除了我来的这家门店,在网上随便一搜,全国各地的小米门店基本上也都被看车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北京合生汇 B1 的小米之家)(图片来源见水印)跟我一起排队的,既有「 没打算买车,来看看雷总第一台车」 的凑热闹青年,也有「 发布当天晚上我就下单了,再来现场看看再锁单」 的行动派小姐姐。当然,这位已经下单的小姐姐很快被销售人员请到了前排,准用户可以优先体验。 试驾也同样排队,门店销售人员介绍,「 试驾至少要等 2~3 周以上,要么花 5000 块下个单,会优先安排试驾。」 原本想吐槽这个「 下单插队」 的行为,可是看看门店现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以及「 上市 24 小时订单破 88898 辆」 的成绩单,我咽回了吐槽。 这就是小米 SU7 上市后第一个周末的场景。 尽管有不少人吐槽小米「重新定义了大定」,尽管有汽车媒体苦口婆心的一项项去对比 SU7 和竞品的配置谁更划算,但对于很多平时并不关注汽车的人来说,「小米的第一台车」是吸引他们来看车的关键。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小米的破圈能力。 于是,我们看到哪吒张勇开始要「学习雷军的营销」,看到各家车企准备「抄小米作业」…… 一个月前,汽车圈打造产品的榜样还是理想汽车,一个月后,主角就换成了小米。 不过,小米汽车的作业,别家还真抄不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少了个雷军。 「 不要跟雷军比营销」 「 不要跟雷军比营销。」 这是几年前刘强东给出的建议,几年后的今天,随着小米宣布造车,这句话开始在汽车圈流行。 汽车圈的营销并不少,但是相比于大力出奇迹的饱和时营销,小米讨巧得多。 从 2023 年延续到 2024 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就是内卷:卷配置、降价格。配置够不够卷、价格够不够低,是一辆车上市时要迈过的第一关。 就在整个行业「 降价」、「 卷价格」 的背景下,过去几个月里,雷军和小米汽车反复强调的主题就是「 有点贵」:「100 亿研发投入」、「 测试车成本 200 多万」、「19.9 万是不可能的」…… 在经历了前期漫长的「 有点贵」 铺垫后,以至于当发布会上雷军宣布 21.59 万起的价格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也没那么贵啊。 尽管这款 21.59 万的低配版既没有 800V 高压平台,没有激光雷达,也没有 CDC 悬挂,动力电池用的也是弗迪的磷酸铁锂…… 不过对于 SU7 的受众群体来说,这些「不重要」。 毕竟在这个买涨不买跌的时代,雷总已经说在亏钱卖车了,这不是买到就是赚到么? 小米 SU7 的破圈,就体现在关注这款车、下单这款车的人当中,有一大部分平时并不关注汽车,也不是参数配置党。甚至对他们来说,刚刚造出第一款车的小米,和已经造了几年车的新造车们,在汽车领域的品牌认知度上是一样的,都是「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用技术、参数和配置的思路来衡量小米汽车。小米汽车的发布会更像一场科普大会,这场科普的侧重点在哪里,取决于小米想为消费者提供哪一项「情绪价值」。 比如,小米会在发布会上用几十分钟的时间来介绍 SU7 车身的 8 层车漆涂层、100% 电泳漆膜覆盖和 8 万转微米级雾化工艺,一下把消费者带入顶级工艺生产线的场景中。当然,它不会告诉你,这些都是如今汽车生产的常规操作,就像「全玻璃镜头」是手机摄像头的常规配置一样。 比如,小米会告诉你它们的天幕玻璃做了双层镀银、前风挡玻璃做了三层镀银,用防晒这个痛点来直击消费者的心。当然,它不会告诉你,用镀膜隔绝 99%以上的紫外线、90%以上的红外线的操作,在如今的车型中并不罕见;更不会告诉你,就算镀膜全力阻隔,太阳能中依然有 44% 的可见光会穿过玻璃,对于这些可见光,物理遮阳帘可能是更好的工具。 当其他车企在车机上绞尽脑汁,让用户摆脱手机用车机屏幕导航、听歌、刷视频时,小米会告诉你用不习惯车机和触屏也没关系,它们有「官方原厂」的车载手机支架和中控实体按键。 你说这是汽车智能化的开倒车?不,智能化的普及率远比产品经理们想象得低,不然网约车上为什么人均至少一台手机? 教育用户是需要成本的,但适应用户的成本就低得多了。 雷军,小米 SU7 的最强 Buff 如果说营销是小米汽车破圈的助推器,那雷军本人才是小米 SU7 的最强 Buff。 国内被称为「 营销天才」 的人不少,强如史玉柱、杜国楹能一次次用背背佳、小罐茶反复收割一代人的钱包,或是留下一个个魔性洗脑的广告语占领大家的心智。但是这些「 营销天才」 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国人眼中,营销往往与踏实做产品各论各的,甚至是对立面。 但雷军是个例外。大家一边承认雷军但营销功力一流,一边也认同小米价格屠夫、参赛卷王的属性,更愿意给雷军贴上「 亲民」 和「 踏实」 的标签。 换句话说,雷军有着国内企业大佬中不多见的「 路人缘」。 2023 年底,虎扑评分给中国知名企业家进行了一次评分,雷军以 9.7 分(满分 10 分)位列榜首,排在他之后的,是「 你的兄弟」 刘强东和「 留学生女神」 陶碧华。 都说路人缘不能转化成消费能力,但是顶级的营销能力+雷军的路人缘,能让大家格外愿意相信雷军 PPT 上的话,甚至完成消费者的自我攻略。 怎么完成这种自我攻略呢?举个例子,当一家车企说它成立三年,可以做到正向研发超级电机、一体压铸、合金材料、自研大模型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不相信:吹牛,这不符合汽车工业的客观规律。 但是,当这件事儿的主语换成雷军,有了雷总在过往几十年的传奇创业经历佐证,不少网友会自动将可信度提升几分:别人做不到,雷军也许能做到呢。 尽管在汽车行业,车企与供应商联手、采用零部件供应商是常规操作,但是当雷军喊出投入 100 亿研发、自研压铸机、大模型时,大家似乎更愿意相信雷总真的可以像颠覆智能手机行业一样,再一次颠覆智能汽车行业,来一次彻头彻尾的自研,「 就算第一款车没用到自研技术,后边的车也一定会有的」。 重看一遍小米 SU7 的发布会,我们能发现不少类似的例子。 比如,当雷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小米的 871V 高压平台时,尽管行业内把 550V~950V 都统称 800V 高压平台,但网友更愿意相信,小米的高压平台真的比其他车企的 800V 高压平台高出了 71V、更厉害。 比如,在 SU7 发布会上宣布免费赠送的真皮座椅、音响、冰箱彩电时,尽管汽车行业习惯把这叫做「 标配」,但是雷总把它说成「 免费全送」 也没问题,毕竟的确没有额外收钱嘛。 又比如,当小米 SU7 在宣传中写出「16.8 亿种驾驶模式」 时,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骂小米汽车玩噱头,而是担心「 雷总是不是被手下的人忽悠了?!」 你看,这就是路人缘带来的玄学,让吃瓜网友担心百亿总裁上当受骗。 不得不承认,雷军这玄学的路人缘,在小米的第一台汽车上市初期,帮助不少大众用户完成了早期的自我攻略;至于剩下的,就要交给产品本身了。 最后 「 只要不拉胯,小米汽车就赢了。」 这是小米 SU7 上市前我做出的判断。 从目前来看,小米 SU7 的产品里,基本上做到了「 不拉胯」。尽管 SU7 上市后依然有不少吐槽的声音,有吐槽价格不够卷的,有吐槽生态体验惊喜不足的,也有吐槽营销过重的,但目前来看,在这些吐槽中并没有发现这款车身上有致命的短板。 一款中规中矩的产品,配上泼天的群众基础和卓越的营销能力,破圈是必然的结果。 当然,现在对于小米 SU7 … 继续阅读
26.58 万起, 阿维塔 12 2024 款重新定义新豪华
2024 年 3 月 29 日,阿维塔 12 2024 款焕新上市。新车共推出 4 款车型,价格区间为 26.58 万元-40.08 万元,享配置翻倍、权益翻倍。焕新产品以顶奢豪华、顶级智能、顶尖安全的三大核心优势的跃升进化,重新定义新时代豪华车标准。阿维塔 12 新推出 700 三激光后驱智享版,标配华为 ADS 2.0、800V 高压超充等,让其成为了全球「 智驾比」 最高的中大型新能源豪华轿车。 阿维塔 12 自去年 11 月 10 日上市以来,4 个月时间累计交付量超过 1 万,累计大定突破了 4 万,在 30-40 万国产中大型纯电豪华轿车的细分市场销量排名第一,成为中国新能源轿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先生如是说:「 时代在变,豪华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和价值。阿维塔 12 就是新豪华的标准答案。」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先生 三大进化,创领新能源时代豪华汽车 豪华再进化, 阿维塔 12 坚持原创的汽车设计理念,以「 未来美学」 的新豪华格调,打造了 0.61 的轴长比,1.38 的宽高比,0.514 的轮高比,将豪华气场与极致比例完美融合。新车推出晖金色全新外观颜色,是一种极具质感的创新「 变色龙」 漆面,历经 6 个月的反复打磨,完美呈现 2024 款纯粹极致的顶流颜值。 全景数字环拥式感应座舱,躺进前排标配双零重力座椅上,全视野超清联动屏映入眼帘,感受着智能光感变色穹顶,聆听着 CST 同轴扬声器的全景声音场,从视觉、听觉、触觉全维度升级豪华用车体验。独特的「 双能量井」 脚踏下潜电池,打破豪华座舱空间与流线型设计的边界限制,成就同级最大最舒服的后排乘坐体验,阿维塔 12 完美平衡了空间、设计、性能三个重要因素。 智能再进化, 全系标配 3 颗激光雷达,29 颗智驾传感器,搭载华为最新高阶智驾 HUAWEI ADS 2.0,堪称「 智驾顶流」。近日,阿维塔 12 首测全国首个 5G-A 智泊停车场,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出行享受。 3 月 28 日,阿维塔 12 开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驾 NCA,真正实现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同时通过 OTA 优化多项功能,包括潮汐车道、公交车道都可通行,新增的侧向障碍物防碰撞系统(LOCP),进一步夯实智驾赛道「 领跑者」 地位。基于鸿蒙座舱,阿维塔 12 给用户带来更丝滑的交互体验和万物互联生态,同时在今年还将计划多次 OTA,让用户常用常新。 安全再进化, 阿维塔 12 拥有 19 项智能主动安全配置,并搭载 3 激光雷达融合通用障碍物感知网络,实现 360 度环绕式防撞保护。在被动安全上采用超高强度的钢铝混合笼式车身,航空级铝材加上高强度钢占比超过 80%;同时,始终坚持智能安全,冗余保证,产品具备卓越三电安全,其中宁德时代定制 H 型三元锂电池,采用高强度 6 系铝合金电池保护壳体,完成 150+专项安全和性能试验,保证电池安全。顶级安全方成豪华,2024 款以硬核实力、高效算力,层层守护驾乘安全。 CHN 赋能进阶,持续引领豪华新能源技术变革 作为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 CHN 的第二款作品,阿维塔 12 汇聚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在各自领域的优势。阿维塔 12 2024 款采用了 800V 全栈高压超充平台,搭载了华为 DriveONE 动力域解决方案,与华为全液冷超充终端技术完美匹配,可以实现接近 1 秒 1 公里的充电速度,打造极致的用户超快充体验。同时,阿维塔与华为共同建设遍布全国的液冷超充网络,目前已在全国 340 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建设 10 万根以上全液冷超充桩,带给阿维塔车主更优质的充电体验。 此外,阿维塔将是全球第一家采用宁德时代磐石高安全滑板底盘的品牌,作为全球首个超高安全标准纯电底盘技术方案,磐石滑板底盘是阿维塔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基于一体化滑板底盘和 CTC 技术实现,全方位支持 5C 超充技术,实现 120 公里每小时碰撞不起火。未来,阿维塔产品将在全新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生产,这是全球首例实现全场景数字孪生的数智工厂。 3 亿送华为智驾,感恩回馈老塔友 阿维塔 12 2024 … 继续阅读
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电动车普及的加速器
每次小长假,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就是一次大考。 尽管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逐渐突破 500km、600km,但是当假期的长途和堵车遇上充电难,高速上一桩难求、排队两小时充电一小时等难题,又一次次把电动车打回「 电动爹」 的原型。 充电桩质量良莠不齐、布局不合理、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速度慢等问题,不仅让电动车等「 里程焦虑」 成了老生常谈等话题,也成了劝退一部分人选择电动汽车的原因。 当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市场渗透率突破 40%,迈进造车 2.0 阶段,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成为推动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的加速器。 超快充,解决补能焦虑的良药 2019 年,全球第一款采用 800V 平台的量产电动车——保时捷 Taycan 上市。这款售价超过 80 万元的电动车,峰值充电功率可以达到 350W,是初代高压快充车型。 2024 年,国内市场搭载 800V 平台的车型已经超过 50 款,高压快充平台、4C/5C 超充功能已经成为面向大众市场的 B 级车型的主要卖点。 五年前间,超快充技术已经从豪华电动车的专享,成为主流市场的选择。特别是伴随着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逐渐成熟,超快充车型进入商用成熟期,车企正加快超快充车型的上市步伐。在超快充方案下,如果车企将现有 1C 或 2C 的 60 度电普通电池更换为 40 度电的 4C 超快充电池,将大幅降低整车成本和重量、提升充电能效。这意味着,新能源车主不能享受「 一秒一公里」 的超快充体验,还能感受到「 度电十公里」 的高能效,补能焦虑问题将得到解决。 高压快充不仅在乘用车领域快速普及,也逐渐渗透向商用车领域。目前公交、物流车等商用车普遍存在电池充电慢、体积大、成本高,进而导致油电差价低的问题。在运营线路内部署超充网络、给商用车搭载高倍率超充电池,能实现快速补能,同时减少电池容量、降低整车成本,让商用车的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可实现「 三年省辆车」。 随着高压快充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的普及,据专业机构估计,今年 800V 车型销量有望达到 100 万辆。100 万辆这个数字背后,是整个行业对于超快充站需求的激增。 2023 年,特斯拉 V3 超充在中国市场面向第三方车企开放共享;华为 600kW 的全液冷超充支持 200~1000V 的充电电压,能适配不同品牌的所有车型,提供 1 秒 1 公里的体验。建设超快充补能网络,开放超快充网络共享迫在眉睫。 从无序到有序,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目标网 一直以来,充电桩的数量与充电体验并不成正比。 据中国充换电联盟统计,2024 年 1 月国内新增充电基础设施 26.5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新增 5.61 万台,占比约 20%。这 20%的公共充电桩中,公共桩质量良莠不齐、充电网络布局不均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动车用户们外出充电的体验;高压超快充桩的占比低、大量稳定功率 20kW 的慢充桩更是让高压平台车型无法体验到快充的便利。 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 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 针对目前主流车型加速向高压化、超充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让无序充电,走向规划布局、电力友好的集约有序充电的高质量充电目标网的建议。 在侯金龙看来,要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目标网,不仅需要加快超快充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要针对以下四个场景,通过「 车、桩、电」 三网融合,促进源、网、荷、储、车绿色协同发展。 城际出行:在服务区需实现大功率充电 100%覆盖。 城际间大功率充电的 100%覆盖,能有效解决电动车长途出行时,充电难、充电慢、排长队充电的问题。让用户能够享受到高压快充的便利,真正实现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 专用场站:针对冷链、物流、公交、重卡等专用车辆充电需求,要提前规划部署兆瓦级专用场站,实现快周转。 通过对商用车专用场站的超快充基础设施布局,加速商用车高压快充技术普及,降低电动商用车的运营成本。 城市公共:针对城市公共场站,要实现 1 公里超充圈高渗透覆盖。 充电资源向公共充电场站集中,统一规划建设,合理布局,既能够增强公共充电场站的功率输出效率和功率利用率,从而提升城市土地和电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能借助公共充电场站设备质量高、消防条件好的特点,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驻地场景:针对停充一体化场景,可采用慢充直流,实现车网互动 V2G 和广覆盖。 在停充一体化场景采用慢充直流,可以满足长时间停车慢充的需求。 同时,智能充电系统可应用光储直柔、有序充电、需求响应、VPP 虚拟电厂等技术,实现智能调度,实现电网高友好。 最后 以高压快充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汽车电动化的普及,需要的不只是一家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携手实现。这其中既需要车企加快超快充车型的规划、提升电动车充电性能,也需要华为数字能源这样的动力域与充电网络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更需要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的相关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加快高压动力域解决方案、以超快充为主的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与建设。 2024 年,国内超快充车型将迈入加速增长期。华为数字能源也将计划携手客户、伙伴共同部署超过 10 万根超快充充电桩,加速实现「 有路的地方就有超快充」。
从探店到首批交付,还原一个真实的理想 MEGA
3 月 11 日,周一一大早,理想汽车顺义交付中心的院内摆着几十台 MEGA,在等待着首批车主提车; 同一天时间,李想在个人社交网络发布长文:「 身处黑暗,选择光明。」 这时距离 MEGA 上市只过了十天,预想中的「 爆款神话」 没有再次发生;相反地,理想 MEGA 在十天里掉入了负面舆论的漩涡: 造型被贴上负面的标签; 订单量远低于预期; 连带着理想的股价连跌一周。 这些着实让人惊讶,一方面惊讶于 MPV 这样一个「小众车型」竟能引起如此高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感叹于负面舆论对于一款车的影响真的可以如此严重?同时,也好奇在 MEGA 真正的车主和潜在用户心里,这波舆论攻击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过去一周走访了理想汽车在北京的多家门店和交付中心,试图还原出舆论漩涡之中的 MEGA。 MEGA 的首批车主们 ——「 越是有那种言论(棺车),我买了,更证明我不是那种人。」 3 月 11 日,MEGA 开启第一批交付的日子。在交付中心门口,看到几十台准备交付的车辆,在后边的停车场里,还有大概 100 多台 MEGA 等待接下来几天交付。一眼看去,银色和灰色车漆居多,白色车漆的比较少。 能在第一时间提车,意味着大概率要在 2023 年 11 月 17 日,也就是 MEGA 开启预定的第一时间下订,并在 3 月 1 日上市后坚定不移的选择这款车。对于一款价格 50 万+、设计感强烈的纯电 MPV 来说,首批提车代表着对这款产品/品牌非常高的忠诚度了。 因此,在首批交付的现场,我们能看到几个明显的标签: 首先,自媒体车主占比不低。 在这个时间=流量的时代,汽车媒体抢首发提车也算是一种常规操作,特别是对于一些「 待爆」 车型。 在我脸盲属性下,依然在交付现场认出了不少熟悉的面孔。这一点从今天不少博主在社交网络上晒单「MEGA 首提」 也能看出来,其中有一些并不在「多孩家庭」的用户画像中。这也算是另一种「商务(流量)需求」? 随着不少自媒体提车,后续 MEGA 在用车体验上很可能迎来第二轮传播。 其次,理想老车主回购。 在首批提车的车主中,不少已经购买过理想汽车,L9、L8、L7 车主都用,有的不只购买过一辆。 多孩是购车的驱动力。 抛开前边提到的自媒体工作需求,在与首批车主的交流中,「孩子」依然是选择 MEGA 的驱动力,其中不乏 2 孩、3 孩家庭,已有 MPV 正在使用,这次购买 MEGA 是将之前的燃油 MPV 进行置换。 在问到选择这款车的原因时,得到的回答有:体验后老婆孩子喜欢、上下车方便、调座椅方便、之前的 MPV 实在是太不舒服了等细节。 与首批交付车主交流过程中,能感觉到一种「 观察者偏差」。 第一时间订购、提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主对 MEGA 的接受度。因此,关于 MEGA 在网上的争议点,诸如纯电 MPV 的续航焦虑、价格是否偏高等,在大部分首批车主看来并不是问题。 比如,关于纯电的续航焦虑,有家充桩、家里有多辆车可以长途出行; 比如,关于价格偏高,几位埃尔法置换 MEGA 的车主表示购车预算充足,甚至觉得如今这个定价能有效的避免 「 解释成本」——「 车突然换便宜了,还得给人家解释,麻烦。」 不过,提到 MEGA 最近的造型风波时,车主们明显多了一点情绪,毕竟自己好好的新车突然被贴上了负面的标签。不过正是应了那句话,因为相信所以选择,有车主表示,「 越是有那种言论,我买车,更证明我不是那种人。」 来门店看车的人,到底关心什么? 相比于第一批交付车主的笃定选择,对于理想来说,更多在观望中的潜在车主的态度,决定了 MEGA 这款车后续的市场走势。 在过去一周,我们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的几家理想汽车门店, 最大的感受是:看车的人多,但看热闹的不少。 以北京合生汇五层的店铺为例,这里汇集了理想、比亚迪、极氪、小鹏、智己、阿维塔等多个汽车品牌,光新能源 MPV 车型,就有理想 MEGA、腾势 D9、极氪 009、小鹏 X9。在工作日下午的同一时间段里,进店看 MEGA 的顾客流量是几家汽车门店中最大的,也能听到店门口路人类似「 这就是那款车」、「 这就是 MEGA」 的讨论。 不过,不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我们并没有遇到排队上车体验的情况。在预约试驾时,周末当天有 1~2 个时间段可以试驾;工作日相对充裕,有一半的试驾时间段已经约满。 其次的感受是:对手竟是我自己? 理想 MEGA 和 L 系列,是定位完全不同的车型:MPV 与 SUV、纯电与增程…… 不过,进入理想门店体验、有购车意向的人中,有不少将 MEGA 和 L9 作为了对比的对象。 在北京 SKP 对面的理想汽车门店,滤除了商场里「随便逛逛」的群体,周末进店看车的流量能达到单小时约 40~50 人;这其中,约 … 继续阅读
几何 E 萤火虫龙腾版 5.98 万元超值上市,300km 纯电车进入 5 万时代
3 月 7 日,吉利几何旗下的 A0SUV 几何 E 萤火虫推出了「 龙腾版」 车型。作为一款 A0 级且续航超过 300km 的 SUV,官方指导价仅为 5.98 万元,在同级中具备更高品质、更低价格,堪称是纯电代步车市场的「 卷王之王」。 几何 E 萤火虫龙腾版 上新, 首款 3 00 公里 5 万级纯电 SUV 首先来看大家最关注的充电和续航。5.98 万的几何 E 萤火虫龙腾版 CLTC 续航达到 301KM 续航,并且在快充模式下,电池电量由 30%充至 80%的时间仅需 30 分钟,吃顿饭的功夫就能满电出发。除此之外预约充电功能不仅能够随时为爱车补电,还可以错峰用电,省心又省钱。 其次,在配置上龙腾版也可圈可点。标配 205/60 R16 大尺寸轮胎、165mm 同级最大离地间隙以及独有的中欧底盘调校,大厂自带的 SUV 驾乘基因,带来了更广阔的驾驶视野、更好的通过性以及更高级的操控质感。萤火虫是第一款获得中汽研「 全流程可靠性认证、底部碰撞 A 级认证」 的纯电 SUV,经过严苛的测试,买车大品牌才能更有保障。此外,龙腾版不仅支持 3.3KW 外放电功能,野外露营、吃火锅通通都能轻松收实现,还标配了 4 扬声器、主驾 6 向调节、外后视镜加热、四门玻璃一键降、双安全气囊和直接式胎压显示等「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的贴心配置,让出行更舒适、安全、可靠。 除了配置拉满,空间上也带来了不少惊喜。作为同级唯一五座大空间 SUV 车型,能满足用户亲子出行、闺蜜出游等多种用车场景,实用性远超 4 座,1388mm 同级最宽后排乘坐空间,带来更加宽适的乘坐体验。龙腾版拥有最大 1000L 后备箱空间,至多容纳 12 个 20 吋行李箱,还贴心的为用户准备了 2 个 6.2L 的榻榻米储物盒,便于分区储物,高跟鞋、雨伞、儿童玩具、私房钱,想放啥就放啥,整车多达 33 处储物空间,够大,够灵活,够方便。 3 月 31 日前通过办理专属金融方案,即可 5.98 万元订购几何 E 萤火虫龙腾版。「0 首付、低月供」 的优享方案,用户真正以车价 0 首付,每月仅需 1356 元的低月供方式将萤火虫开回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购车选择,让用户「 以微车的价格,把小型 SUV 带回家」。 掀翻纯电车市场的桌子,吉利几何不忘初心普惠用户 3 月以来,吉利几何相继推出熊猫 mini 龙腾版、萤火虫龙腾版,打破传统代步车存在低品质、低价值的刻板印象,在 3-15 万级的大众化纯电市场,为用户带来颜值爆表、品质极高的精品车型。 吉利几何系列为何能够持续打造「 价低质优」 的爆款产品?这背后离不开吉利对高价值的坚守。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在开工第一天的新春寄语中,就格外强调:2024 年又将是最「 卷」 的一年,无论外界是卷价格、卷服务还是卷流量,吉利都将坚定「 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 的理念,为用户持续打造高价值的智能产品。 而打造高价值产品的关键,正是在于吉利领先行业的规模化优势。2023 年吉利汽车的总销量已高达 168.65 万辆,吉利几何全年销量达 191346 辆,同比增长超 28%。如此大规模的产能,极大的摊薄了车型研发的固定成本,再通过成本管控建立产品价格优势,吉利得以把「 物美价优」 的高价值产品持续推向市场,让全民共享科技进步的发展红利。 可以说萤火虫龙腾版一上市,就对小型 SUV 和微型车两大细分市场形成了降维打击。作为一款实打实的小型 SUV,萤火虫龙腾版的售价不仅比小车低,更比微车低,真正做到「 小型 SUV 级别的产品微型车的价格」,成为小微车、紧凑型车消费者购车的首选。相比小微车型,萤火虫龙腾版,配置更领先、更丰富,相比同级纯电车型,萤火虫龙腾版作为一台 SUV,不单售价更便宜,还更舒适、更安全、更好开。 前有其他车企掀翻混动车市场桌子,后有吉利汽车保持定力、厚积薄发掀翻了纯电市场的桌子。而几何系列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 王炸」。萤火虫龙腾版的到来,引领汽车市场进入「 续航 300 公里的 5 万时代」,也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安全、更舒适、更贴心的高质价比选择。
8.98 万起,超长续航五门纯电 SUV 五菱缤果 PLUS 正式上市!
近日 ,五菱汽车官宣超长续航五门纯电 SUV 五菱缤果 PLUS 正式上市,新车款型为 401km 旗舰版和 510km 旗舰版,官方指导价分别为 8.98 万元、9.88 万元。整车以超长续航、极致空间、纯粹驾控和硬核安全等实力,带给用户全新的用车体验。 超长续航,打造越级出行体验 五菱缤果上市至今以 25 万台的销量成绩成为 A0 级纯电车新标杆!五菱洞察到消费者在长续航、大空间、强动力等方面的需求,依托原生纯电平台、核心三电技术优势,重磅推出具备硬核实力的超长续航五门纯电 SUV 五菱缤果 PLUS,提供 401km 和 510km 两个续航版本,其搭配高效智能热管理系统和智慧能量管理,1 度电的续航可达 10.1-10.6km,百公里成本不到 6 元,满足城市通勤,更无惧长途旅行,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带来更优秀的续航体验。 驭风能量美学外观设计,颜值与功能兼得 五菱缤果 PLUS 采用驭风能量美学外观设计,凌厉感造型搭配舒畅的车身流线,给人以视觉冲击力,配备风暴灰、极光绿、量子黑 3 款车色,呈现个性风采。大倾角风挡、风刃式前保气帘、铝合金破风轮毂、反翘尾翼等搭配悬浮式分色车顶,一系列低风阻外观设计实现整车风阻优化 13%,降低能耗,续航提升约 20 公里。 舒适至上,极简内饰传递精致格调 新车打造极简自然主义内饰,通过空境绿、暖沙白两款内饰色映衬,彰显精致品质。座舱采用 360 度亲肤软包设计,营造柔和触感。仿麂皮包覆座椅贴合人体曲线设计,主驾座椅可电动 6 向调节,后排座椅可 5/5 分独立放倒并配备独立头枕,满足用户不同的驾乘习惯,提升座舱舒适度。 极致驾乘空间,储物便捷实用 五菱缤果 PLUS 依托五菱专研开发的宽适原生纯电空间架构,拥有 2610mm 同级超长轴距,并提供长度达 912mm 的二排座间距,膝间距 89mm,打造 78.4%的横向空间利用率,同级领先。新车提供多达 23 处的人性化储物空间,其中副仪表台采用浮岛式双层设计,增加前排储物空间,存取物品更便利。后排座椅整体放倒后可形成 1450L 超大后备厢空间,充分满足用户多种载物场景需求。 驾驭激情,享受纯粹驾控之旅 五菱缤果 PLUS 搭载 75kW 同级超强三合一水冷扁线电机,电机系统高效区占比「 双 85」,领先同行业。最大扭矩为 180N·m,3.7s 内实现 0-50km/h 加速起步,以强劲动力输出,造就钢炮性能体验。同时还具备 3 种随心充的充电模式,满足全场景高效补能,直流快充充电从 30%-80%仅需 30-35 分钟,省时且高效。澎湃驾行之余,Ling OS 灵犀智能网联系统、8.8 英寸仪表+10.1 英寸中控屏、自动雨刮/自动大灯、全新电子怀挡等智能操控和贴心设计,带来更多轻松与自在。 硬核安全,守护每一次温馨旅程 五菱缤果 PLUS 高强钢占比 74.8%,在五环高强钢车身结构加持下,更好地保护车内驾乘者安全。新车还拥有三大吸能结构,带来同级更优的吸能效率;并配备神炼电池,首创的电芯” 问顶技术」,确保电芯不泄漏、不析锂、不起火、不爆炸。此外,整车配备主副驾及前排两侧共 4 个安全气囊、ESC 电子车辆稳定系统、自动驻车、ABS 防抱死系统、上坡辅助功能等配置,让出行更便捷安心。 为了回馈广大用户的支持与厚爱,即日起至 2024 年 4 月 30 日,全国用户通过五菱汽车 APP、五菱汽车小程序等线上渠道下订五菱缤果 PLUS ,立享「 六重礼」,包括诚意购车礼:享至高 4000 元金融贴息;老友回购礼:享 2000 元置换补贴;品质无忧礼:首任非营运车主三电终身质保;实用贴心礼:赠送 3M 全车定制太阳膜;澎湃电感礼:赠送交流充电桩;智享流量礼:三年免费智能车机流量(2G/月)。 「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五菱缤果 PLUS 凝聚了五菱「 用户需求至上」 的诚意,依托强大的制造实力和先进技术品质,以越级配置带给用户多元出行可能。五菱缤果 PLUS 正式进入市场,将以续航长、空间大、驾控优、安全高等硬核产品优势,为广大用户带来美好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