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沙龙第 1 期】张石:按键还是触屏

· Apr 14, 2014

编者按:编者的母亲喜欢按键功能机,这算不算被体制化,心灵已不再自由?我们真的需要触屏吗?宝马互联驾驶战略与执行经理张石可不这么想。看文字太累?直接看下面的现场视频吧!

谢谢大家,今天我不代表公司,我个人特别喜欢车,喜欢电子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的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事情。我想分享的主题是,在一个 IT 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新如此之快的时代,在一个大家都说汽车会被互联网革命掉的一个时代,我希望我们能够回归到本质,回归到驾驶,回归到汽车本身,回归到我们车的生活。我们做交互的话也希望从最根本的东西出发,因为我觉得真正好的交互不是说经验革新,而是这个车用了五年之后你会觉得它非常让你舒服,你不需要考虑任何东西,你自然而然的去按这个按纽,去做这个操作,实现这个功能,你不需要脑子里面处理任何的多余的信息,所以说我不喜欢特塞拉,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大家特别关注的特斯拉屏幕,并不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因为它在 iPhone 和 iPad 之后,我觉得他不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在我的视角里面,真正在汽车行业操控系统里面让我觉得是颠覆性的产品,是我公司的产品 iDrive。

我们设计的初衷是,一切从驾驶出发,大家考虑到这么多的按钮会影响到驾驶安全性以及宝马最强调的驾驶乐趣,所以大家最初的想法是把它做成一个类似于鼠标的东西,但是车里面没有办法做鼠标,所以我做了一个旋钮,把所有的功能全部统一在这个旋钮之下,想法很好,但是这个旋钮出来之后,第一个大家觉得惊艳,第二个大家骂声一片,因为没有人知道怎么操作。

其实大家可以想象一个类似的东西,它革掉了其他所有的操作,没有其他的这种物理按键,只是保留了最基本的音响和空调的操作,但是其他所有的系统包括所有的导航,所有界面的切换全部是由这一个旋钮,再加上一个按键。之后工程师就在思考,大家为什么会越来越反感我们这个设计,所以说第二代系统在 06 年上市的时候,加入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功能按键一直保留到今天,大家看一下这 7 个功能的按键里,中间上面是菜单键,一键可以到你的主菜单,左边是 CD 和 video,右边是电话和导航。

可是第二代 iDrive 出来的时候,大家开始还是没有办法接受,因为第一代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第二代经过一两年之后,车主的反馈纷纷上来,说这个系统非常的好用。我们中国人说我们想要手写,因为中国很多车主背景差异比较大,教育的水准包括汉语拼音的水准也不是一样的,中国人想手写,但是手写放在哪里呢?你可以在 iDrive 旋钮周围找一个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好的想法,用手操作起来应该是更方便的一个区域,最后我们说放到旋钮的上面,但是怎么放,这个怎么来定,这个是我到宝马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设置这个,设定这个参数到底是放在哪里。

我记得当时大概做了三到四个月的时间,我们拿模具做了各种大小的,从 2 厘米,3 厘米,4 厘米 5 厘米,做各种各样的这个圈子,上面是一个「特斯拉」来做模拟,在车上装三到四个摄像头观察驾驶员,看他手里的区域,看他在屏幕上写字的范围,还有一个摄像头负责照车的情况,因为静态要测试,动态驾驶起来也要测试,所以大概前后有 30 个测试,对静态动态的对每一个二三四五厘米都进行测试之后,最后现在定的是直径 4.5 厘米。所以我觉得做设计做交互的人考虑的是每一个用户的使用习惯跟用户体验,你需要把自己放在使用的情景当中去考虑,你要去想他怎么在驾驶的过程中怎么样使用这个按纽,这个是我们从 iDrive 的角度来讲的一些体验,和热爱车的人对驾驶的这种关注度,包括怎么适应这种新操作的互动形式,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例子。

张石1

第二点操作的问题解决之后,下一个,就是信息的分层。如果你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中控台上的话,对用户来讲,对驾驶来讲都是没有帮助的,因为在驾驶的过程中,信息是有重要性区分的。比如说我们这个车他有显示,有仪表,有中控台,这三个屏幕显示的东西一定是不一样的,它的优先级一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导航信息,最重要的警示信息在仪表板和中控台一定要显示一致。

在中控台上应该显示更全的比如包括娱乐信息,辅助的信息。而在仪表板设计的时候,你看这个仪表板非常的简捷,没有出现刚才的那个非常绚丽的那个仪表板,对所有用户来讲,即使没有新功能,他坐在车里也会觉得很舒服。我们把这种信息和操作放在整个车里面来看的时候,看到这个 i8 的概念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分几个区域,驾驶区域,信息审视区域和操作区域,每一个层级的操作的方式和信息的显示都是研究之后的结果。比如说空调的操作,对一般用户来讲,他操作空调的时候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他需要用的时候一定是他非常需要。这个时候如果让他在一个像 iPhone 的界面里,先到设置再到空调,比如说他现正在一个导航的界面,你让他先回到主菜单,再回到舒适性设置,再回到空调,这个时候估计用户已经觉得你怎么还调不了,我都快热死了,但是如果是一个传统的物理按键放那里的话,他只需要一键就可以调温度的高低,比如说一键就可以调外循环或者是内循环,这个是非常直接的,包括天窗也是一样。

刚才也有人提到了,从概念到量产会加入很多非常实际的物理按键,比如说方向盘,方向盘左右是区别的,右边基本上是娱乐性信息系统的控制按键,左边基本上是和驾驶有关的按键,从设计师和工程师的角度来讲,他给用户一个非常清晰的暗示就是,右手操作的是我的娱乐信息系统,因为右手会经常离开我的方向盘,他会去控制档把,他会做其他的操作,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驾驶是靠左手来做更多的操作的。我不知道左撇子怎么开车,不过上个月滑雪我把右胳膊摔断了,我这两天开车都是左手在开,我就会体验到这种设计的好,因为凡是跟车相关的,导航,巡航,或者是设定前面的这个都是由左手来操作。在档把区域会集中所有和驾驶相关的按键,包括底盘调整,包括发动机的参数调整,这种为什么也要设计物理按键呢?因为驾驶员希望一键下去,我的车会有一个反馈。我觉得作为一个传统的车厂来讲,其实并不是说要把互联网的东西完全拿来之后放在车里,而是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思考,需要我们去体会开车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说目前有两个现实前提,第一个不谈语音录入,第二个不谈自动驾驶,如果我们有完全自动驾驶,把航班弄到这里我也管不着你,对吧,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在这两个不说的情况下,车还是车的情况下,不管他是电动也好还是发动机也好,都无所谓,在一个我们用车生活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时代,我们人车交互的这种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觉得刚才有一个问题是说,为什么很多车厂提出了应该是客户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本质,因为我们中国没有汽车工业的基础,我们没有我们真正的汽车的文化,我们汽车文化还在培养,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被 IT 文化和互联网文化入侵了,彻底给颠覆了。经常公司有同事说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奔驰,是我们车互联这一块,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苹果是谷歌,因为用户在十年前用户在坐到一辆宝马车里面,他会觉得这个东西好炫,今天他坐在一辆宝马车里面,他觉得什么玩意,还不如手机呢,我花了 100 多万买了一辆车这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不能去跟用户讲,不好意思,我们这个系统是这个 QS 的,iOS 的,用户不会管你,像刚才琛哥说到,用户不会管电脑的配置一样,现在用户不会管,用户就强调体验,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考虑。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中国的消费者需求和全球的消费者需求可能是不一样的,而且我觉得中国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用户的生活影响我觉得是更多的,上次我们说到,中国互联网可能不是一个由技术引领潮流的一个行业,而更多的是由商业模式来主导,所以在商业模式这种无形双手的影响下,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极客和车结合就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块,也是有无限可能的一块,也是我们中国的设计师的工程师,包括中国的这种产业里面的同事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这个是我们面对所有的用户重新定义的一个时代,非常令人兴奋,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里面,所有的东西都要回归到本质,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需求的本身,好,谢谢大家。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