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48mm 征服中国市场,英菲君你做得到吗?

· Dec 25, 2014 333

想用 48mm 征服个妹子?别做梦了。但是用 48mm 征服中国市场,英菲君你做的到吗?我想我的答案是,谁用谁知道。 和身边的很多爱车的朋友一样,之前一提到有「 中国特色」 的 L 加长款车型时,我就会莫名地感到反感,当然,这一点点反感并不影响各大汽车厂商数钱数到手抽筋,这也成为了他们打入中国市场或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屡试不爽的手段之一。就在 「ABB」、沃尔沃、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纷纷加长了之后,英菲尼迪也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他们的首款国产车型」 东风英菲尼迪 Q50L」。 在苏州的试车场上,我的面前同时摆放着进口 Q50 和国产 Q50L,我没带卷尺,不过除了屁股上东风英菲尼迪六个字和旁边的 L 字母,真的很难从视觉上分辨这两款车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实在要玩儿「 大家来找茬」,或许我能找出的不同就是侧裙那条多出来的镀铬条吧。和其他品牌的 L 不同,这辆国产 Q50L,仅仅加长了 48mm,而且全都加在了后排。整体上并没有破坏 Q50 原本的车身比例,甚至可以说使得车身更加舒展,并不像其他品牌那样加长之后从「 运动」 变成了「 行政」,呵呵。 外观上延续了 Q50 的设计,与其说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海浪,不如说车身整体就像「 流水冲刷中的鹅卵石」,这也是英菲尼迪曲面造型的特征和灵魂所在。表面流动的神秘感加上肌肉感坚挺的内核,很好地结合了日本和西方不同的汽车设计理念。夜晚亮起的 Q50L 尾灯让我联想到了小时候每集必看的《火影忍者》,神似漫画中的「 写轮眼」,东瀛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车身整体设计又十分简洁凌厉,引擎盖上两条线给 A 柱增添了不少力量感。和它的前身英菲尼迪 G25 相比,Q50L 减少了一些臃肿,显得更加矫健和紧致。 和外观相比,内饰的设计就显得相对逊色了一些,在汽车内饰设计向「 横向」、「 悬浮」 发展的现在,Q50L 的内饰设计显得有些不那么合时宜。汽车内饰主题线在空间上并不是很讲究「 延续性」,虽然「 倒三角」 的中控区域整体轮廓设计非常抢眼,但两块屏幕的衔接以及整体内饰布局有些生硬,不够巧妙。但中控包含的皮革、木纹、金属、玻璃等不同的材料的确带来了很多不同的视觉以及触觉感受,各个元件也显得精致而有序,对于刚刚开上这辆车的新司机来说,学习成本并不高。需要表扬的是屏幕下方的三个快捷按键,把音乐、主菜单、温度调节三项最常用的功能在这里列出,使用者不用再纠结多层级菜单前进后退所带来的困扰。有关双屏幕更加详细的测评,大家可以点击观看我们之前的文章:《【极客评车】再聊一次 Q50,不过你们应该听听他怎么说》。 说到 Q50L 的加长,除了逼格,理性的人们可能更关注的是他的操控性和动力性能是否会受到影响,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并没有。Q50L 沿用了奔驰 C 260 L 的动力总成,不过与 C 260 L 在国内组装的方式不同,Q50L 采用了德国进口的方式,进行重新调教,使得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响应更为积极。2.0T、211hp(155kW)/5500rpm、发动机在 1250rpm 时达到 350N·m 的峰值扭矩输出,并持续到 3500rpm,0-100km/h 加速 7.8 秒,最高车速 245km/h,从参数上,Q50L 毫不逊色与同级别其他车型。而在一天的场地试驾中,除了在绕桩环节和进口短轴版 Q50 相比,悬挂调教方面稍微偏软一些,其他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我在开着一辆国产的加长 Q50。 说到操控,不得不提 DAS 线控转向技术。这套来自飞机的转向技术我们之前已经提过很多次,这次的场地测试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它的「 威力」。DAS 「 理性」 地过滤了来自路面的「 不合理」 颠簸,减少了方向盘修正次数,并且真正做到了过弯时「 指哪打哪」,转向清晰并且迅速。结合 ALC 主动车道控制系统以及车道偏离警告/修正系统,在下午的路试中我克服心理障碍,有意地不去控制方向盘、不踩刹车和油门,这辆 Q50L 几乎可以在高速上实现自动驾驶,甚至可以应付高速上的一些缓弯,这让我十分意外。 国产 Q50L 的配置相比进口 Q50 不降反升,这在国产车型中并不多见,这体现了英菲尼迪对 Q50L 这款车型的重视程度和对中国市场的诚意。在 Q50L 正式销售后,进口 2.0T 版本 Q50 将和我们告别,虽然 3.7L 排量的进口 Q50 如今降价幅度很大,但对于更多中国家庭和消费者来说,Q50L 也许是更实惠和理性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英菲尼迪多了「 东风」 俩字,你还「 敢爱」 吗?我的答案文章开头就有了,谁用谁知道。那你的呢?  

【极客评车】再聊一次 Q50,不过你们应该听听他怎么说

· Oct 17, 2014 333

本期极客评车请到的是张岩,他是前百度产品经理、现某车载硬件产品经理。今天他评测的车型是英菲尼迪的 Q50,3.7 升排量版本。 按照「 极客评车」 的传统套路,我们的极客朋友得从人机交互、导航、输入、语音交互、多媒体这几个方面来评价一款车型,不过,在采访的时候,他一上来就「 跑题」 了:你跟他聊汽车,他却跟你谈起了「 三观」。 没办法,在聊 Q50 之前,先看看他怎么说吧(下面的」 张「 代表张岩,「 我」 代表我。另外,前戏太长这事真的好吗?): 张:「 评价一辆车的好坏有三观,不过这三观不是人们熟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本人来讲这三观是主观、客观和他观。详解如下: 「 主观,车的外表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内饰是否看起来足够豪华,这些都是个人的非理性感受,所以我把这些归为主观里面。 「 客观,就是看车的具体数据和操控,比如底盘调校是否到位,发动机动力是否强劲,变速箱是否足够聪明,车内系统的人机交互是否足够人性化和简单易用。 「 他观,就是那些不知道买什么车,听身边朋友说什么车好什么车不好,有点类似于傻子过年看街坊的心态,比如说那些买了新 * 腾的车主。」 我:!!!为了你的安全,我必须打断你了。那啥,后期同学回头给这段打个马赛克……不过,对于你这种顾左右而言它的作风,我们必须提出批评。这里是极客评车节目,必须得有干货。 张:是要聊聊如何选购一台心仪的挖掘机吗? 我:靠……明明是 Q50 「 人机交互系统是否足够人性化和简单易用」 的问题。 张:那你说吧。 我:我先介绍一下啊,Q50 采用的是双屏设计,上面 8 寸,下面 7 寸,两个屏幕都可以触摸操作。另外, Q50 仍然保留了人机交互的按键和旋钮,这个控制区域位于排挡杆后面。滚轮可以多维操作,不过它没有手写功能。在滚轮旁边放置了三个按键,可以实现「 返回」、切换地图模式等功能。Q50 这种同时支持触摸和按键/旋钮的操作方式,在其他车型上并不多见。 张:我把车机的界面以及交互等划分三个等级:分别是表现层,框架层以及结构层。 第一层,表现层: 这一层是用户最直接能够感受到的内容,如界面是否好看等。这一块 Q50 的中控做的中规中矩,谈不上特别精美。扁平化和拟物设计混在一起怪怪的。如果要评分的话按照我的标准仅仅是及(fu)格(fen)水(gun)平(cu)。 第二层,框架层: 这一层主要是整体的导航设计,信息的设计,布局等。主要是满足操作的效率最大化,把一些具体功能放在它应该所处的地方,方便用户操作。这方面的设计上, Q50 把屏幕分成上下两块,上面的屏幕只做地图以及导航信息显示,下面屏幕同时充当地图的设置和一些其他的功能。其实反倒不如把导航功能全部放在上面的屏幕,这样看起来功能更专注反而方便用户操作,减少认知障碍。 第三层,结构层: 主要是体现交互设计,信息架构。这一块主要是负责引导用户改如何操作系统。现在的人买电子设备还有多少人看使用说明书的?如果把系统设计的像波音 737 一样复杂,估计这个车的目标用户就只有飞行员了吧。所以车内的人机交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一块 Q50 做的还算不错,两块屏幕都支持触摸,同时还有传统按钮方便开车时盲操作,这是个加分项,不像有些车把所有的功能都放在屏幕里面,一旦你想设置一些功能就必须停车操作才安全,否则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我:纠正一下,Q50 上面的那块屏幕也可以实现对一些导航功能的操作。 张:哦。 我:那这辆车的导航表现在你实际体验中感觉怎么样? 张:我用手机导航。 我:…… 张:其实这个车里的导航最方便的一点是输入目的地,可以按照 POI 进行输入,POI 的分类也比较全,另外在上面的屏幕上还可以手写输入,比只能用旋钮选的那种好太多了。路径规划和引导也还说得过去,可以结合实时路况选择优化路径,躲避拥堵。 我:那你为啥还用手机导航? 张:我试车这几天北京没有一点雾霾,全是阳光,屏幕调到最亮都看不清楚…… 我:那不是还有晚上? 张:说啥呢?你见过哪个技术宅晚上出来瞎溜达? 我:换个话题,这车的语音控制你觉得怎么样? 张: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 张老师,对这个车吐槽几句好吗?」,「 好的」。 先吐槽语音,压根就没法用,只能识别「 返回」 上一层目录… 这三个点代表无语,所以在 Q50 上想用语音的同学基本可以歇菜了。 另外系统反应迟钝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如果能把反应速度提升上来也会加分不少,正所谓一快遮百丑,系统再不好用只要反应快也会令人有那么一点点愉悦感。 还有就是那块地图界面设计的挺难看的,颜色单调让人感觉很压抑。 我:给你一个赞美它的机会。 张:外观啊。这车的前脸和进气格栅还是延续原有的设计,个人感觉特别像海里的蝠鲼,前脸凶狠,前车车主在后视镜里面看见 Q50 加速上来紧跟,可能会有被「 猎杀」 的感觉。总得来说 Q50 整体外观谈不上惊艳,但是跟同级别那些已经烂大街的 A4L,宝马 3 系以及奔驰 C 级比起来绝对是个另类。 我:请问「 蝠鲼」 怎么念?是啥东西? 张:我看就到这里吧…… 我:别别别,最后您还得给它评个分,智商、情商两个角度,满分 5 分。 张:好奇怪的评分,你们咋想的?智商 4 分吧,车机的创新性很好,不过使用体验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情商 4.5 分,因为中日关系问题。 我:嘘!!!这个叫做「 奇瑞王」。(PS:我觉得,3.7 排量的 Q50 非常变态。在机械方面,无论是排量还是输出马力,在同价位里几乎找不到对手,在科技方面,DAS 线控转向和 Infiniti InTouch 双屏设计也算是绝无仅有。最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沦为街车。那么,我继续写下一篇稿了……)

最容易被黑客搞定车型排行榜

· Aug 07, 2014 333

去年,黑客 Charlie Miller 和 Chris Valasek 向人们证明,他们可以只用一个连接到车里的笔记本,就能控制福特 Escape 和丰田 Prius 的转向和刹车。此时,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有线的做到了,那么黑客能通过无线网络甚至是互联网玩相同的把戏吗?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你的车易受攻击吗? 如果你的车是凯迪拉克 Escalade,或者吉普 Cherokee 或者英菲尼迪 Q50,你可能不会喜欢我接下来要说的。 今天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黑帽安全大会上,Valasek 和 Miller 将会公布他们的研究报告,涉及数十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评估车辆易受车辆黑客攻击的薄弱之处,然后会出一个车辆各个联网部件受攻击可能性的打分和评论手册。 「 对于这 24 种不同的车,我们研究了远程攻击的工作原理,」 安全咨询公司 IOActive 车辆安全研究主任 Valasek 如是说道。 「 它其实取决于架构:如果你破解了收音机,那么你可以给制动或转向发送信息吗?如果能的话,你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Miller 和 Valasek 采取了与 2013 年不同的研究手段,这次他们并没真正去黑哪辆车。事实上,他们最近的工作是些「 脏活累活」,包括在所有汽车制造商的网站上注册技工账户,下载汽车技术手册及接线图,分析这些文件透露的计算机网络情况。 「 我们想退后一步看看车的全局,要看看那里真正有什么,」Valasek 说。 在这两个研究人员的分析中,有 3 辆汽车被评为「 最容易被破解」 的:2014 款英菲尼迪 Q50 和吉普 Cherokee,以及 2015 款凯迪拉克 Escalade。全部结果归纳如下表,我们能看到 2010 和 2014 款丰田普锐斯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 加号越多越容易破解 所有这些汽车的评级是基于三个因素:第一个,是他们的无线「 受攻击面」 的规模——比如蓝牙,Wi-Fi,蜂窝网络连接,无钥匙进入系统,甚至收音机可读数的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这些无线电连接的任意一个都能被黑客利用,借此找到安全漏洞,获得登上汽车网络的第一个立足点。其次,他们检查了车辆的网络架构,这些立足点为更关键的系统比如转向和刹车提供了多少入口。第三,Miller 和 Valasek 评估了他们所说的汽车「 网络体魄」:如自动制动、停车和车道辅助的能力,它们一旦接收了伪造的数字指令,就会把汽车变成失控的疯子。 英菲尼迪 Q50 架构尤为不安全,这两个研究人员说。这款运动型轿车的无线功能包括远程无钥匙进入,蓝牙,蜂窝连接,无线胎压监测,以及与车主手机上的「 个人助理」App 交换数据的英菲尼迪连接系统(Infiniti Connection system)。Miller 和 Valasek 说在 Q50 的架构中,这些无线电和远程信息处理部件都是直接连接到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的。另外这辆轿车的关键驱动系统中整合了电脑控制的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自适应转向,这给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能够手动操纵汽车。 吉普的 2014 款 Cherokee 也没好到哪里去,它们的无线功能和 Wi-Fi 功能大同小异,像平行车位泊车辅助这样更加自动化的驾驶功能会在高速行驶时被触发。「 所有这些功能看起来都棒极了,」Miller 说。 「 不过他们彼此之间能够对话沟通(还能被黑客搭讪)也是够吓人的。」 相比之下,他们点名表扬了奥迪 A8,它就是一个网络布局强大的例子。在其内部网络上,它的无线功能与其驱动功能是分离的,它有一个网关,会拦截从已经「 僵尸化」 的无线电里发送给方向盘和刹车的指令。 在一个对 Wired 的声明中,英菲尼迪发言人 Kyle Bazemore 对二者回应道,他们都没黑过一辆 Q50,所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过他也写道,英菲尼迪正在积极检视研究者们的结论。 「 由于「 黑进」 汽车电子系统的可能性在增加,我们会继续将安全功能集成到我们的车辆里,以帮助抵御网络攻击。」Bazemore 补充道。 丰田和通用都没有立即回应这个评论。克莱斯勒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公司将「 努力核实这些说法,如有必要,我们会纠正他们。」 该公司还谴责 Miller 和 Valasek 在将结果公布于众之前都没和他们商量一下:「 为解决网络安全威胁,我们赞成负责任的披露协议。因此,我们希望安全专家能首先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发现,这样我们也许能达成合作性的解决方案。不这么办的话只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坐收渔利。」 Miller 和 Valasek 反驳说,他们已经与交通运输部和汽车工程师行业协会分享了这份报告。他们的目标是利用公众舆论推动汽车企业去思考自己的安全架构。 毕竟,汽车被黑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大;研究人员分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车辆们是如何变得越来越数字化,也因此更不安全的。例如,英菲尼迪在 2006 至 2014 年间,将车里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增加了三倍多;吉普和路虎揽胜在 2010 至 2014 年间也将 ECU 的数目几乎翻了一番。同时汽车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连接日益紧密,在某些情况下,汽车连接的是广为黑客喜爱的「 靶子」——车内中控网络浏览器。 「 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企业在给汽车加东西之前需要考虑安全性,尤其是当这些东西具有远程连接或网络属性的时候。」Valasek 说道。 Miller 和 Valasek 也建议汽车制造商应该开动脑筋,积极挫败黑客。黑客二人组造了一个汽车入侵检测系统的原型,这是一个价值 150 美元的设备,可以直接接入汽车的网络来监控和屏蔽可疑命令。 这两位早期研究靠 DARPA 资助的研究人员,并不是第一个探测汽车无线安全性的家伙。 2010 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蓝牙和 GSM 信号破坏掉了测试车的网络。 编译自:Wired

我们去青海试驾了那辆最便宜的英菲尼迪

· Jul 31, 2014

当我开着英菲尼迪 Q50 在海拔 3000 多米的山路上深踩油门,试图追上大部队的时候,却忽然有点恍惚。 这可不是高原反应。我想起来,前几年每次在路上看见英菲尼迪 G37,都会目送它远去。它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和谐的车身比例以及隐藏在内的凶猛动力。有一段时间,它就是四门轿车在我心里的理想型。 但是后来,新车型层出不穷,它也慢慢被我淡忘了。 而我在青海试驾的这款车,其实正是 G 系列的换代车型。只不过经过英菲尼迪对车型名称的重新洗牌之后,它现在叫做 Q50。 体验式营销的胜利 接到这个试驾任务的时候,我很担心我的小体格能不能战胜高原反应,因为据说试驾路线上的最高海拔是 3790 米;同时我也很担心 Q50 的 2.0T 发动机能不能在高海拔山路驾驶中游刃有余。 实际上,这两个顾虑都是多余的。试驾路线开过大半之后,我确定自己没问题,于是开始深踩油门。这台来自奔驰的发动机用悦耳的声音报以回应,我用拨片减挡,它叫的更欢,同时让速度表的指针攀升的更快一些。虽然下山的时候会习惯性耳鸣,但我已经脑补了它的呻吟。 而且,我不光是为了感受速度来的,高科技也是必修课。如果说英菲尼迪用奔驰的动力总成换取车主愉悦有些投机取巧的话,那么 DAS 的加入就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功劳了。在北京的高速公路试驾 3.5 混动 Q50 的时候,DAS 配合安全屏障带来的是自动驾驶般的轻松,而在山路里,DAS 就是对我这种操控爱好者的极大馈赠,简单的说,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转向十分灵敏和直接。 什么?你说上面的体验太像传统汽车媒体的套路?好吧,我承认你赢了。哦不对,其实是英菲尼迪的体验式营销赢了。 英菲尼迪的命根? 我们住的西宁银龙酒店大堂里,两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儿高兴的跑到英菲尼迪的签到台前面,询问英菲尼迪的公共:这个是 Q50 吗?2.0T 吗?多少钱?工作人员回答说:30 多万。听完这个,两个小孩一边说着:才 30 多万啊,一边露出比刚才更愉快的表情,跑开了。 我不知道这俩小孩怎么知道的英菲尼迪以及 Q50 这款车,可能他们是《爸爸去哪儿》的忠实观众。而对于他俩「 这个英菲尼迪才 30 多万」 的反应,我想无异于我们对于 Macan 的评价:「 我靠,55 万就能买保时捷了」。 虽然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明显,但是总体销量仍然不能和其他豪华品牌匹敌。在试驾过程中,英菲尼迪的公关分析原因说,主要还是品牌认知度不够高。同车的媒体同行更加直接一点儿:电视营销之前,大多数人知道英菲尼迪这个品牌就是通过两件事——长安街惨烈车祸、高晓松酒后开车。 在利用电视媒体制造出品牌效应之后,英菲尼迪终于得考虑考虑卖车的事了。所以,2.0T 的 Q50 成了你现在能买到的最便宜的英菲尼迪。 但是,这个级别的竞争惨烈到不行。宝马 3 系就不用说了,后面跟着的 S60L, 凯迪拉克 ATS 等对手,也都虎视眈眈,还不要忘了马上就上市的新 C 级。他们好像要一起把 3 系拉下神坛,Q50 作为英菲尼迪拉动销量的最重要车型,偏偏赶上了这么多的高手。 同车的媒体同行说,Q50 的操控水平不差于 3 系和 ATS。不过,真正决定销量的因素,往往在车子以外。 而至于 Q50 本身,你真的不用顾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