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和长城终于走到了一起,国产电动 MINI 先了解一下

· Feb 23, 2018 333

明天不是休息日,但是周五容易出大新闻的习惯在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依然被应验了: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宝马和长城建合资公司生产电动车的消息,在今天被坐实。 先是宝马进行「官宣」: 宝马集团正在深入探讨有关在中国建立新合资公司的事宜,进一 步促进旗下品牌 MINI 的发展。考虑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实现 MINI 纯电动车型的本土化生产,成为 MINI 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 宝马集团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已签署「 合作意向书」。 接下来,双方将对合资公司的具体细节以及合作模式进行协商,并就相关事务,比如生产地点的选择和具体投资额度等进行阐明。目前已经确定的是, 宝马集团不会在中国现有的网络体系之外兴建新的销售和服务渠道。 也就是说,双方的合作已经确定了,但是具体细节还需要接着聊,工厂也没定好在哪儿建,但是将来你如果想买一辆电动 MINI,还得去目前这些 MINI 品牌 4S 店。 紧接着,另一个主角长城汽车也发布了上市公司公告宣布和宝马达成合作。他们的公告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补充信息: 1. 股比:「双方拟通过双方和/或各自的关联方共同投资,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开展合作。长城汽车或其关联方将是合资公司的多数股东,宝 马或其关联方将是合资公司的少数股东。」2. 合作进度:「在合作的现阶段,双方计划对于合资公司的合作模式与车型平台展开进一步探讨……双方将进一步决定投资规模,建立商业模式及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从去年开始,就有宝马将要和长城合资建厂的消息传出来,当时传得沸沸扬扬,后来又没了消息,甚至有报道说合作已经谈崩,就在我们都开始对这事儿不抱希望,欢欢乐乐过大年的时候,他们居然在春节之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就把合作敲定并且对外公布了。 当然,具体怎么合资,在哪建厂,这些细节现在不得而知,不过有「上汽奥迪」的事情在先,宝马也很懂怎么安抚现有合作伙伴华晨的情绪,在公告里给足了华晨面子,同时还特别提到了和华晨在电动化方面的合作,比如华晨宝马在沈阳的动力电池中心。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内建电池工厂的豪华品牌。 从有合作传闻曝出到如今成为实锤,在这段时间里想必宝马和长城、华晨谈得很不容易。 再来说说产品。这次宝马说的很明确,和长城的合资,就是针对 MINI 品牌的电动化。 在下面这张宝马电动化路线图里,MINI BEV,也就是纯电动版 MINI,处在 2019 年的时间线上,属于宝马电动化进程的第三阶段产品。而宝马去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了 MINI Electric Concept 概念车,也很明确的提到它的量产时间节点是 2019 年。 这就是那台电动 MINI 概念车: 根据当时车展上的信息,电动 MINI 还是会采用目前 i3 电动车的动力总成。目前最新版本 i3 搭载的是 33kWh 的电池组,后置电机能输出 170 马力的动力,后驱,百公里加速 7.3 秒。关于续航里程,宝马中国官网给出的数据是 271 公里,美国官网给出的 EPA 工况下续航里程是 114 英里,也就是 198 公里。我们在去年对 33kWh 版本的 i3 进行了一周左右的试驾,实测跑出了 240 公里左右的续航。 电动版 MINI 量产时在细节参数上会不会有什么调整还说不好,但是从研发层面来说,和 i3 共享动力总成是最经济快捷的方案。 如果直接把 i3 的动力系统搬到 MINI 上,也就意味着电动版 MINI 将从前驱(不考虑 Countryman 的四驱)变为单电机后驱。如果你买 MINI 是看重了它的操控,那么恭喜你,一辆电动版 MINI 可能你真的可以考虑考虑了。 说说我前一阵为什么放弃购买一辆 2.0T 版本的三门版 MINI Cooper S(并不是因为穷):第一,我更想要一辆后驱车,第二,三门版 MINI Cooper S 用的还是一台 6AT,但是我更喜欢 ZF 的 8AT 变速箱。 如果有一辆电动 MINI 摆在我面前,这两个纠结可能就不存在了。而且,i3 的电池组是在底盘上平铺的结构,如果 MINI 照搬过来,对于整车重心的降低会特别有好处,这样的话电动 MINI 在操控上又会上一个台阶。 当然了,出于成本考虑,电动 MINI 绝对不可能像 i3 一样大量使用碳纤维结构来做减重了,事实上即使是 i3,它的下一代车型应该也会大幅度减少碳纤维用量。背了 30 多度电的 MINI 电动车,如果还沿用 i3 的 170 马力电机,百公里加速可能还是达不到目前 2.0T 的 Cooper … 继续阅读

MINI 高级副总裁麦肯森:移动出行时代的到来,会如何影响 MINI 品牌?

· Apr 24, 2017 333

最近一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公布了未来的发展策略,其中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到,要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当然,说这种话的品牌往往是那些超大的汽车公司,例如福特、通用、宝马、大众、奔驰、丰田。他们提出这样的策略自有自己的道理,毕竟越大的车企或许越有危机感。但是我们好奇的是,对于那些小众、个性的品牌来说,移动互联网、未来出行这股潮流对他们有意味着什么呢? 在上海车展期间,我们和宝马集团 MINI 品牌高级副总裁麦肯森先生进行了一次一对一专访,通过这简短的 20 分钟时间,我们搞清了 MINI 品牌对于未来的看法。 以下为采访实录: 问:在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之后, MINI 会在品牌层面做出怎样的改变来适应这种变化? 答: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衍生了很多机会,这种机遇以前是不存在的。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与客户有更加直接而透明的沟通。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微信等社交媒体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快,尤其对于像 MINI 这样比较年轻化的品牌,就可以很好的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去和中国潜在的消费者进行沟通,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其实 MINI 品牌在中国也做了很多数字化的尝试,比如线上互动沟通等。 尽管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没有规定 MINI 品牌应该为此做出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品牌实质没有变,只是互联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机会,让我们有更多方式和选择可以跟消费者沟通,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虽然方式更加灵活且多种多样,可依然还是需要有像车展这样一个的机会,能够让人们更加充分的、更加立体的去接触我们的品牌,接触我们的车。最主要的就是确定我们线上线下提供给消费者的体验是否一致,一定要保证无论通过哪种渠道,我们传递给消费者的理念和服务质量都是一致的。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更加直接、便捷、开放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问:目前许多汽车厂商都在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比如宝马,除了卖车,宝马还提供多种出行服务,比如 DriveNow,,ReachNow,ChargeNow 等等。 MINI 也与宝马共享这一出行平台,那么您是如何看待移动出行服务的,这对 MINI 的 战略上起到何种作用?移动出行是否会影响到 MINI 品牌? 答: 作为宝马集团的一分子,我们已经在欧洲推出了 DriveNow,在美国叫做 ReachNow,就是即时出行移动服务。现在在中国成都也在开始做同样的工作,整个集团旗下所有品牌都有参与其中。不管是 DriveNow、ReachNow 还是 ChargeNow、ParkNow,这些项目非常令人激动,通过这种项目,我们潜在的消费者与 MINI 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我们看到有很多的潜在客户从此就喜欢上了 MINI,到最后可能会决定来买一辆 MINI。对 MINI 品牌来说,像这样一个移动出行服务项目,其实也是起到业务延伸的作用。MINI 是一个非常城市化的品牌,共享模式非常符合 MINI,其实城市出行就是 MINI 品牌基因的一部分。我们现在也正在和相关同事一同密切关注移动出行项目的发展,并确保我们有足够的车子进入移动出行服务的车队,根据目前项目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信心引领这一领域的发展。(注:在 DriveNow 等宝马集团的共享出行平台上,目前是可以租到 MINI 品牌车型的)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出行、共享出行的出现,对 MINI 来说会是一个更好的机会么? MINI 在品牌建设上会变的更容易还是更难? 答: 这当然是个很好的机会,比如通过 DriveNow 等服务,我们可以更快捷、更有效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且让他们更简单、更直接地体验到 MINI,这在以前是根本不会出现的。移动出行和共享出行这种模式十分适合 MINI,因为 MINI 就是一个十分适合城市出行的品牌,我们不需要在向众人重申 MINI 的出行理念,也不需要编造其他形象来贴近消费者,因为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城市出行的经典车型——现代化、年轻化,且城市化。MINI 一直在做自己,从来不伪装,也从不模仿,一切的发展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追求自然的发展,而非人为的改造。 我很认同麦肯森所说的这句话:「在移动出行时代,对于 MINI 品牌来说,我们不需要编造其他形象来贴近消费者。」的确,MINI 的品牌形象非常鲜明,而在我看来,他们应该也是乐于看到移动互联、移动出行,甚至消费升级这些大趋势的,因为在这种背景下,MINI 的品牌调性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0.18:新一代 MINI Countryman 将有混动版;印度出现共享拖拉机 App

· Oct 18, 2016

新一代 MINI Countryman 混动版 宝马最近表示,新一代的 MINI Countryman 车型将推出混动版本。从数据来看,这辆车在标准的 AUTO eDRIVE 模式下,速度可以达到 80km/h;MAX eDRIVE 模式下最高时速可达 125km/h。MINI Countryman 混动版用电动机驱动后轮,发动机驱动前轮。在开启省电模式时,发动机完全接管动力系统,可用于保持电池电量,还可以通过发电机对其充电。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会达到 40 公里。 纯电续航里程不够,在国内可是拿不到补贴的。 奥迪首款纯电动车将取名为 e-tron 据外媒报道,奥迪决定将最新的纯电动 SUV 取名为 e-tron,这辆车将基于奥迪在 2015 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展示的 e-tron Quattro 概念车打造。奥迪 e-tron 将可能会采用大众集团的 MEB 平台,它既能支持小型汽车又能兼容大型的跨界车。 希望它的命运不像 R8 e-tron 那样,那辆车因为价格太贵,仅仅卖了 100 台就停产了。 荷兰对特斯拉「Autopilot」 亮黄牌 日前,荷兰监管机构表示,虽然特斯拉在整个欧洲市场上被批准使用「 自动驾驶(Autopilot)」 功能,但 Autopilot 功能所使用的名称引发高度关注,原因是这种描述方式可能会误导消费者。不过荷兰道路交通服务(RDW)机构发言人 Therese de Vroomen 表示,目前尚不清楚 RDW 会对特斯拉「Autopilot」 功能名称采取何种措施。 一个名字引发的「 惨案」。 印度公司提供共享拖拉机服务 据外媒报道,印度汽车制造商 Mahindra & Mahindra 在当地开始提供共享拖拉机的服务。当地农民可以通过名为 Trringo 的手机 App 预约使用拖拉机。为了照顾不会使用手机的农民,他们还提供了电话预约服务。拖拉机的每小时租赁费用约为 400~700 卢比(约合 40~70 元人民币)。这给当地原本无力负担拖拉机购买费用的农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大概这就是科技最人文的应用场景。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会玩的 MINI,拍了一部会在院线上映的纪录片

· May 13, 2016 333

1959 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导致汽油限量供应。MINI 之父 Alec Issigonis 爵士受命研发一款小型汽车:「 要创造性地利用尽量有限的空间,能够容纳 4 名乘员,确保完美的操控与低油耗」。于是,MINI 诞生了,此后它衍生出众多经典车型。 万万没想到,当年一款主打实用性的车,现在变成了「 最会玩」 的汽车品牌。MINI 从来都不是一个严肃的品牌,这次为了庆祝宝马集团百年庆典,玩的也「 不太一样」。 在之前的宝马之夜上,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大谈宝马未来 10 年的规划「 第一战略」。关于宝马的「 第一战略」,你可以看我们的宝马之夜那篇 文章。 相对于宝马来说,MINI 的庆祝方式就轻松了许多。先把嘉宾们请到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一个小影厅,给大家播了一部叫做《内心引力》的纪录片。是的,一个汽车品牌,投资拍摄了一部 90 分钟的长片。拍摄历时两年,最后拿到了国内放映许可证,计划在院线上映。 如果说 MINI 是个讲情怀的品牌,那《内心引力》这部电影就是 90 分钟的 MINI 情怀纪录片。 这部电影讲述了 7 个人的故事,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都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创业者。比如,服装品牌「 例外」 和公共空间「 方所」 的创始人毛继鸿、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庄仔、大学毕业之后独自去农村创业的淘宝食材网店店主把文翰… 当然,在电影里他们开的车都是 MINI。这部电影,演绎的正是理想主义与现实的交融。从 MINI 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考虑票房,更多的是品牌宣传方面的事情。 在现场,MINI 也请来了几位年轻的创业者,有现代木匠刘哲、HUD 创业者程瀚、创意总监徐嫣雯等等。最终,刘哲获得了去伦敦参加 MINI VISION NEXT 100 概念车巡展的机会。作为一名现代木匠,他想把 MINI 改造成一辆移动木工房,把备胎当支撑放在地面,把覆盖板放在备胎上,就成了一张工作台。做木工用的工具,可以放在后备箱储物格内,方便随时随地开始创作。好吧,都是会玩的。 在 MINI 的品牌展区,有一个玻璃材质的灯光展品。你可以把手放在手印感应区,装置的表面会呈现出参观者衣服上的颜色,这些颜色将随参观者的脉动有节奏地变化。从这个展品上,你也可以看到那辆 MINI VISION NEXT 100 概念车的设计灵感,可能你把手放在门把手上,MINI 的车身会变色… MINI 的宣传策略,可以看做是面向年轻人营销的一个典型。确实,有时候买车的理由很简单:好看,喜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想让折叠自行车也带助力功能?你或许可以看看云马的这个新品

· May 09, 2016

电单车会是下一个爆发的市场吗? 至少这个细分品类的创业者是这么想的,比如云马 (你是不是又看成马云了?),去年他们推出了 c1 车型之后,最近又打算用一款更小的折叠电单车抢占市场。 所谓电单车,就是带有电动助力,甚至可以纯电行驶的自行车,传统厂商有一些这样的产品,个人交通工具的创业者里,也有人看好这个市场而进入,刚才提到的云马算一个,轻客智慧电单车也算一个。这两家公司还都参加了今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 ces 消费电子展,其中轻客在那次展会上也发布了一款轻巧的可折叠产品。 云马的折叠小车产品也已经筹划了很久,预计会在六月开始众筹。这周我们在北京看见了这辆车的手版样车。 关于车子: 车子的名字已经有了,叫云马 mini,整体造型不算出格,但是沿袭了 c1 上面标志性的电池造型设计。 这块电池可以提供 25-35 公里左右的助力续航水平,也可以拆下来当一个大号充电宝来用。电池解决方案(BMS、pack)来自紫米,也就是做小米移动电源的那个公司。电芯来自松下/LG/三星,批次不同,电芯也不同。 「 小」 是云马 mini 在外观上最大的特点,但是「 小」 也是可以满足一大波特定人群的,比如以我司刘能叔叔为代表的广大女性用户。我们曾经体验过云马 C1,那辆车的车座高度不可调,对于身高 160 以下的女生来说有点高,这辆 mini 因为是折叠设计,所以车座也可以进行高低调节,基本能满足所有身高用户的需求,甚至是小孩。其实人家厂商的意思也很明确,想让更多的女生来买这辆车。再看这个车的配色,你会更确信这一点。(不过我还挺喜欢那个柠檬绿色的)关于这辆车的折叠步骤,看下面的视频就够了: 整车重量是 13.9 公斤,折叠之后的体积大概 0.2 立方米,可以放进绝大部分车的后备箱里,但如果你是开个基本没后备箱的车,那还是别操这份心了。云造科技 CEO 邱懿武说,他们在设计折叠机构的时候想了好几种方案,现在的设计和以往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机构基本都不一样,为的就是避免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了解他们的人看到这儿应该马上联想到云马 X1 抄袭事件了。 顺便接着这个话题说两句:这个以 90 后为主的团队,对于那件事明显始料未及,也明显经验不足,到最后能做的事儿就是宣布 X1 暂时停止销售。其实这还有另一层原因:X1 的制造工艺太难,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现在看来,X1 虽然算不上成功,但是对云造的意义其实还挺大的。 说回云马 mini。和 C1 相比,它的动力系统做了简化,C1 上的纯电模式被取消(据说可以选装),只有骑行(纯人力)以及助力(混动)两种模式,遇到斜坡时,它可以感知骑行过程中的阻力,实时输出相应的动力,不过并没有采用力矩传感器,仍然是通过速度传感器判断助力力度。而在下坡、刹车的时候,可以进行能量回收,反向给电池充电。另外,电机是云造自己研发的 36V 120W 永磁电机。 目前价格还是未知数,官网描述:云马将采用与云马 C1 类似的小米式产品定价策略,价格将于产品上市时公布。作为参考,C1 的起售价是 1999。 从 YUNBIKE 到 UMA 在品牌和公司层面,云马也有一些变化,原来的英文名「YUNBIKE」 被换成了更简单的三个字母「UMA」。UMA 来自于三个英文单词,分别为:都市 ubran、移动 mobile、行动者 actor,官方翻译成「 都会行者」。 换名字跟云马要拓展海外市场有关。据说在他们非常看重的韩国,YUNBIKE 并不好发音,UMA 或许更简洁好记。随着更名,品牌标识也进行了更新。在我看来,他们显然是想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就又得提到 X1 抄袭的事,不管事实到底如何,这都对云马品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意味着他们要花更大的力气在品牌建设上,至少先得最大化的消除负面影响,并且以新的形象示人。 但是在销售层面,云马给出的成绩又有点让人意外,邱懿武说,目前 C1 还有三万辆的订单没有交付。 而他们的投资人制定出的策略是「 多出货」。在这一点上,有雷军的顺为参与投资的云马,很明显有着类似小米的风格。 「 多出货」 意味着有更好的现金流,同时车子也能在大街上被更多的人看到,这其实挺像卖汽车,一个新品牌车子很好,但是价格相对较高,买的人少导致保有量小,在路上的能见度也低,自然也不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甚至购买,而如果不过多追求利润,走平价路线,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去购买,路上出现频率高,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度久而久之也会更高,雪球才能越滚越大。当然,这也取决于这个品牌想做得趋近于大众化还是趋近于小而美。 至于充足的现金流对于供应链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其实让自己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看起来很有互联网思维的电单车产品,并不能仅仅凭互联网思维就能把车造出来、卖出去,更考验的是那些更现实、更传统的东西,比如供应链、流动资金、销售渠道等等,这里面又遍布大大小小的坑。 云马在销售策略上是相对务实的,可能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更好的品牌口碑,这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事实是,在个人交通工具领域,电单车这个细分品类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是需要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不管是云马还是其他同类创业公司,都不可能绕过「 教育市场」 这件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我们用极路客行车记录仪,给 MINI 敞篷版拍了个小视频

· May 08, 2016

大老远的从北京跑到三亚参加新一代 MINI CABRIO 敞篷车的试驾活动,在出发之前,工作人员塞过来一台行车记录仪,要用它给车子拍「 花式视频」,拿到手一看,行车记录仪还是专门采访报道过的品牌…… 这个时候,用「 人生何处不相逢」 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又是一个汽车品牌和互联网公司跨界营销的案例,于是平时既关注整车厂,又要采访报道车载智能硬件(汽车+互联网)的我司同学,忽然成了在场 10 位媒体老师里的「 老司机」。 车子是新一代 MINI CABRIO ,敞篷的,这次国内正式发布的地点选在了三亚,顺便搞个小规模媒体试驾。之所以在三亚,用 MINI 市场部高级经理范力话说,这儿的阳光、沙滩和海水都和这辆车的调性相符。我们的任务是,在两天半的时间里自由试驾,并且拍摄和车子有关的照片,各家媒体互相竞争,在提交的照片里选出「 最佳大片」。 下面是我司选送的作品: 这种「 斗图」 的形式 MINI 早就轻车熟路了,之前在重庆和成都已经玩了两次,在成都拍 MINI CLUBMAN 的时候,GeekCar 的报道还获得了「MINI 普利策」 大奖,只不过这次在三亚,奖项变少了。话说,这种用低成本预算让各个媒体绞尽脑汁想创意出大片的招数,MINI 玩的绝对是 666666…… 另一个主角是极路客(Goluk),他们这次和 MINI 合作,让媒体老师用 T1 这款行车记录仪拍视频、做分享,想发挥产品的「 直播」 功能以及多样化玩法。这也是他们的风格,之前采访极路客 CEO 钱进的时候,他就反复的说,行车记录仪要有存在感,所以他们开发了实时直播、社区分享等功能。这次参与到 MINI 这个活动里,其实还真不太意外,也算是一个有想法的营销。当然,视频拍的好也有奖金…… 重点来了,这就是我们用行车记录仪拍的视频,当然,后期用剪辑软件进行了剪辑: 再说说车。我是第一次开敞篷车,所以来之前特别期待。但是拿到车之后发现,在 33 度的高温以及强紫外线下,想敞篷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不过,我们为了拍片,从三亚跑到陵水的一个老街上,把软顶打开,被路边的几乎所有人围观,那种感觉还是挺奇特的。另外,在山路上开着敞篷,用 sport 模式+M 挡听 2.0T 发动机的叫声和排气的回火声,也更身临其境了。 车子的科技配置,在之前的新款 MINI 里我们都有所体验,比如大尺寸的中控显示屏、HUD 抬头显示器、自适应巡航,甚至是 CLUBMAN 里面新加入的那个 logo 照地灯,也被原封不动的搬到了 MINI CABRIO 里,所以如果你想要一辆有科技感的敞篷车,最好还是买顶配的。 当然,用 18 秒的时间打开或关上「 车顶」,在路人看来,应该也是一件特别「 科技」 的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老款 MINI 敞篷车是外露式的防滚架设计,这次换代之后,防滚架变成了隐藏式的,检测到翻滚危险之后可以自动弹出。不过这个真没办法体验…… MINI 给车型定的 slogan 都特别鸡汤范儿,MINI CLUBMAN 主打的是「 从文艺青年到新绅士」,想让你「 永不违背内心」,到了 MINI CABRIO 上,slogan 变成了「stay open」,也是一个双关语,除了想让你多多敞篷,其实更多想表达的是内心状态,比如「 面对生活要永远积极开放」 这种感觉。 话说回来,这次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 MINI 和极路客的合作……可能是报道领域的关系,对于这种汽车品牌和互联网产品/车载智能硬件的结合,我们格外敏感。而且,没准以后这种跨界会越来越多,虽然是营销、推广层面的合作,但是大的汽车品牌和互联网公司的交集层出不穷,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之前我们报道整车厂,报道汽车相关创业团队,报道车载智能硬件,这些领域看似彼此独立,但是在某个时候,不同领域的公司还真的走到了一起,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如果这些人没有 stay open 的心态,恐怕真的很难融合。 还有些图: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最「爱玩」的品牌,在车展上玩起了虚拟现实

· Nov 24, 2015

在广州车展上,MINI 展台的发布会和别人不太一样。照理说,他们应该把时间放在介绍最新的 Clubman 如何如何有范儿上,但很意外,关于产品他们没说太多,反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媒体老师看~电~影~ 记者席的每个座位上都有一套 VR 眼镜和耳麦。刚刚出任宝马大中华区总裁的康思远坐在记者席第一排,但是并没有发言。MINI 品牌中国区副总裁高翔简单聊了聊 MINI 品牌内涵,接着就引出了腾讯技术总监的上台发言。 MINI 的两部 VR 短片 他聊的是现在火的不行的 VR 和 AR 技术,当然,他的出现以及座位上的 VR 眼镜,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MINI 和腾讯在这方面合作了,而且今天要让老湿们看点儿好玩的东西。 这时,我已经开始期待起来了,毕竟以前没怎么带过 VR 眼镜这东西。主持人说,MINI 在西班牙拍了两个短片,今天我们观看的就是这个。 戴上眼镜和耳麦,但是起初视频并没有顺利播放出来,经过工作人员一分钟左右的调试,我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 360 度虚拟现实电影。 所谓 360 度,指的是当你转动头部的时候,片子里的场景也随着转动相应的角度,这样你通过 VR 眼镜所看到的场景,就和现实世界里的环视效果类似。 就短短几分钟的观看感觉来说,因为 360 度环视的存在,「 临场感」 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拍摄团队使用了 9 部红龙摄像机和 7 部 GoPro 完成拍摄,他们把同类设备捆绑在一起,以便实现全景拍摄。 关于拍摄花絮,你可以看下面这个视频: 这两部片子分别叫做《记忆拼图》和《死水》,MINI 车在片子里有所植入,但是,MINI 想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把车子植入短片这么简单,否则,何必大费周章搞 VR 和 360 度环视呢? 事实上,刚一看到记者席上放着的眼镜,我还以为这又是把上海车展上那个炫酷的 MINI 眼镜重新拿出来炫一下,但很快我发现,这两个并不是一回事。 上海车展上我们体验过的眼镜 ,属于 AR 技术的应用,也就是现实增强,而 VR 则是虚拟现实。戴上那个 AR 眼镜,你可以以真实环境为背景,看到更多的虚拟显示内容,就像我们在电影里常看到的各种透明科幻屏幕一样,而 VR,则是想让你融入到虚构出的那个世界了。 短短半年时间,把 AR 和 VR 玩了个遍,MINI 像是铁了心要拥抱前沿科技一样,而不管是 AR 还是 VR,其实强调的都是「 体验」。 新的品牌内涵 如果你是个比较细致的人,并且恰好比较关注 MINI 品牌,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 MINI 的 logo,悄悄的扁平化了。 不仅仅是 logo 在变,就连 MINI 的品牌策略,都发生了变化。现在 MINI 开始把自己定位为豪华品牌,甚至连 PPT 和海报的主色调,都从黑色变成了白色。 对此,高翔的解释是:「MINI 是一个不断捕捉并驱动时代精神的品牌,体内有着不断自我重塑的基因。MINI 创造的全新视觉识别系统,不仅将带领 MINI 走向新时代,还将建立起自我改造、塑造时代精神的品牌传统。」 在坚持 MINI 基本要素的前提下,提供更丰富的体验,这是最被 MINI 看重的,而这种「 体验」 又往往是和内容营销相结合的。就像 MINI 高级营销经理范力曾经所说:传统广告向内容营销转变是 MINI 的策略之一。于是有了知名度非常高的「 城市微旅行」 项目,有了 MINI 和土豆网一起做的纪录片《进藏》,也有了他们在西班牙拍摄的这两个短片。 所以,你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一场半小时的发布会上,MINI 会舍得拿出大把时间让老湿们用 VR 眼镜看这个视频,而把「 领导发言」 压缩到很短。据说,参观广州车展的观众,都有机会在 MINI 展台进行现场体验,其实在不知不觉间,MINI 通过「 体验」,又完成了一场营销。它不再是给你宣讲车子如何如何,而是帮助你完成进行体验,进而记住品牌的精神。 其实,更多的去强调「 体验」,对于想往更高端定位走的 MINI 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策略。为了市场的需求,MINI 车的尺寸越做越大是必然趋势,而当尺寸、配置都开始赶超竞品,MINI 越来越不迷你的时候,品牌内核就又成为了 MINI 最与众不同的竞争力,而这恰好是 MINI 最有资本去玩的。 新 Clubman 是 MINI 新品牌策略下的第一款车型。我们也确实从它身上看到了 MINI 的某些变化。比如,车身更大了,座椅用料更精细,第一次有了电动座椅等等,新的 Clubman,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 MINI … 继续阅读

寻找「红岸基地」:一次不依赖手机的互联之旅

· Aug 18, 2015 333

这个标题多少有些自相矛盾:没了手机,还怎么跟外界互联?事情是这样的,某天,我们接到一个任务,要考验 MINI 的互联能力。在全程中,要最低限度的使用手机。 对于这个很有「 自虐」 性质的任务,一开始我们是拒绝的。不能用手机?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办公室呢。 但最终是任务的主题打动了我们:去「 参观」 真实世界里的「 红岸基地」…… 「 红岸基地」 到底在哪?《三体》迷和科幻迷看到这儿估计要激动了。经过万能的百度 Google,我们找到了它:位于河北宣化黄羊山的 7010 相控阵雷达基地。它和《三体》里面的「 红岸」 一样,都是雷达基地,同时,还都有很重的神秘感。很多人觉得这就是刘慈欣写小说时找的现实原型。 而为了遵守「 尽可能少的使用手机」 这个规则,我们在全程要把手机放进手套箱不能拿出,这意味着我们此行所有的信息来源都得通过车机。确切的说,要利用 MINI 的互联空间站功能。它的本质是一个车机手机互联系统,这个功能很多 MINI 车主都没太在意过它,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其实在手机里下载一个「 互联应用」App、通过数据线把手机汽车相连,然后打开车机端的相应界面就可以了。 另外还有一个 App,叫 Journey Mate,这是新近增加的一个功能,同样是在手机里下好 App,然后在车机端就可以进行显示和控制。它能做的事就像名字一样,在全程充当一个助手,能提供各种旅程相关功能,例如行程规划、行程提醒、交通路况、附近加油站、寻车。我们这次就得靠这两个应用完成任务。 出发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导航问题。我们根据网上的描述,在电脑上用卫星图找到了距离 7010 基地最近的兴趣点——黄家梁村(雷达基地这样的军事设施是没办法直接搜出来的)。MINI 的「 兴趣点发送到车」 功能让我们可以在电脑上把这个地址直接发送到车机,在导航功能里设置为目的地就可以了。 从这儿开始,我们就得真正跟手机 say bye 了,陪着我们的是那块 8.8 寸的车机大屏。 打开互联空间站,进入 Journey Mate,我们事先设置好的路线信息就显示在了屏幕上,在载入路况信息之后,自动开始路线引导。 手机被「 圈禁」 了 前一天晚上我们没有加油,刚走了不远,Journey Mate 提示燃料不足,而且自动给出了周围加油站的信息,我们赶紧选择了离得最近的一个,补充弹药。 不得不说,这个 Mate 的「 存在感」 还是挺强的。通过它我们知道了,目的地是个大晴天,沿途并没有什么道路拥堵。当然,它还可以推送目的地的车位情况,不过我们这次要去的地方,没什么「 停车场」 的概念,也就不用在这方面麻烦它了。 从北京北边到那个雷达基地,大约 170 公里,全程三个多小时。一路上,我们基本只有两件事可以做:脑补雷达基地的画面,以及听歌。 事先我们在网上找了一些符合《三体》情境的歌儿存在手机里,有知乎网友推荐的,也有三体发烧友收录的《三体》OST。 但是,在「 听歌」 这个问题上我们差点「 犯规」,手机还躺在手套箱里呢,完全不能拿起来选歌。 好在手机里还装了 QQ 音乐。在车机端的互联空间站,找到「QQ 音乐」,点进去,然后选择手机曲库,系统会自动读取手机里的音乐,可以对其进行选曲操作。屏幕界面里有常用的控制按钮,切歌什么的非常方便。不得不说,这些歌还真是有用,一路上我们聊的都是各种和三体有关的话题。 除了 QQ 音乐,豆瓣 FM 也是可以在互联空间站里用的。和手机端一样,在车里的屏幕上可以选择不同的频道,如果之前在手机上登陆过豆瓣账号,还可以听自己的红心兆赫。有这两个 App,旅途无聊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以至于同事大白听着歌的时候冒出来一句:任何不带在线音乐功能的互联系统,都是耍流氓。而且,所有的控制操作都可以使用 MINI 的多维旋钮完成,手机仍然可以静静的躺在手套箱里。 导航提示我们在宣化南站下高速,这意味着我们离雷达基地越来越近了。我们在那个时候既兴奋又有点不安,因为从网上的一些照片来看,基地荒凉废弃的样子还是有点让人害怕。进山的路上,我们不停的用长焦去寻找半山腰的雷达阵面,直到确认我们远远看到的和网上照片一致,才放心的继续往前。 这个雷达基地建于冷战时期,不过后来被废弃了。我们之前设置的目的地黄家梁村,是进入雷达基地之前最后的一个村子。当导航结束之后,也就意味着我们开始一步步「 与世隔绝」,并且路越来越难走,那种气氛还是挺诡异的。 我们担心上山的烂路会让 MINI 拖底,于是把一台 gopro 粘到了车前面,用来检查前面视线盲区的路况。互联空间站可以支持 gopro 的 App,在车机屏幕里可以实时看见它拍到的画面,这帮了我们大忙。当然,我们也顺便用它控制 gopro,录制了一段视频。话说当初看到 gopro 和 MINI 合作的新闻时,就憋着劲想试试,没想到在这儿用上了这功能。 但是,最终我们还是把车停在了半山,用 Journey Mate 记录了我们的停车位置,然后步行前进。这时想用手机都没得用,因为根本没有信号。 废弃的雷达基地 直到看到写有「 军事禁区」 的牌子立在荒草里,直到看到已经被卸掉了铁门、只剩下石柱的「 基地大门」,我们才算真正进入了这个「 红岸基地」。接下来,我们看见了阴森的废弃宿舍楼,看见了能进大卡车的山洞,看见了各种营地建筑的遗迹,我们不停的把这些景象和小说的描写进行比对。 而最后当我们亲眼看见那个传说中的雷达阵面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个时候只能不停的脑补当年它运转时的样子。 这个雷达的原理是利用每个振子发射波束的相位差, 使得波束在空间互相增强或对消, 从而造成对某个方向的信息特别敏感而对其他方向则视而不见。所谓” 相”,” 控”,” 阵” 三个字, 是指” 相位控制波束的阵面”(phased array), 从而能够快速的变换波束指向。这个巨大的阵面上曾经安装有发射和接收振子, 由后台机房里面的计算机控制每个振子的发射频率相位,接收系统根据发射波束计算返回信息。 据说它全功率运转时,拿着灯泡站在阵面前面,灯泡会自己亮起来。不知道这么大的发射强度,能不能像《三体》里所说,借此和外星人取得联系,不过,它至少把前苏联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了。而从各种资料来看,这个雷达阵面可以被认为是代表了那个年代咱们国家科技的最高水平。 站在 20*40 米的阵面前面,我们几个人小的可怜。再回过身看慢慢落下去的太阳和下面的一整片平原,就想起来了《三体》里那句著名的对白:这是全人类的落日。 我们对于「 连接」「 互联」,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需求。不管是三体里的雷达基地,还是我们眼前看见的这个大阵面,又或者是我们一路上用的互联空间站,解决的都是这个需求。 下山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比来的时候更加害怕,直到回到我们的 MINI 里,看着它的车灯射出来两道白光,才重新获得安全感。回来的这一路,有严重手机依赖症的我们,还是选择「 老老实实」 把手机扔在了一边,继续和车子里的屏幕「 做朋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MINI 发布 AR 眼镜,我去现场只体验了半下

· Apr 22, 2015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就是我们之前在车展预告的时候,已经提到过的 MINI 将要全球首发的 AR(Augmented Reality)眼镜。在车展的第一天,我也有机会体验了这款看起来科技感十足的新产品。当然,整个过程一波三折,在这里还要感谢那位负责预约的德国姐姐。 实际的体验其实一般 由于事先不知道预约有试戴和车内体验两个部分,我只是预约到了试戴眼镜看视频的环节,这也是我说只体验了半下的原因。 当我把这幅眼镜拿到手里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沉。而且佩戴方式也有些奇怪,可能因为我的脸太大,只能从头上往下套(大家可以自行脑补穿毛衣的时候的样子)。外观方面看起来还是很超前的,戴上街应该会很拉风。 戴上眼镜后的感受也是挺别扭的。可能因为我的鼻子没有视频中那位帅哥那么坚挺,眼镜总是不由自主的往下滑。为此我不得不微微扬起我的头,但这样一来我就不能清晰的看到眼镜里面的信息,需要不断的调整视线。 我坐在一块屏幕前面来模拟车内的使用场景,其实看到的内容在视频里都已经展示的很清楚了。速度显示,导航,沿途地点提示,短信提示,限速等信息不断出现,短短几分钟我就结束了整个试戴。由于佩戴的不适,拿下眼镜的瞬间我竟然觉得很轻松。就我个人来说,这幅眼镜的吸引力还是有限。 由于试戴环节不能进行操作,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使用的流程。在车内,眼镜会自动与车连接,通过车内按钮可以进行控制。在车外,则通过智能眼镜右镜腿太阳穴位置的控制区域操作:上方是一个触摸板,下方有三个按钮。 整个交互的核心还是尽量避免影响驾驶安全,因此驾驶者甚至可通过简单的转头动作操作智能眼镜的某些功能。例如停车时,当驾驶者转头看向哪个车轮,眼镜就可以显示这个车轮外部摄像头捕捉的影像。 之后我还向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内部结构的功能等原因,镜腿才被设计成不能折叠的。眼镜重量也会在后期进行优化,尽量减轻佩戴者的负担。希望 MINI 的设计者也能参考东西方脸部结构的区别,考虑一下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市场的感受。 为了驾驶但不止于驾驶 这幅眼镜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驾驶中使用,但在视频中我们发现同样可在旅程前后里开车的场景中使用。总结一下其主要功能包括: 目的地扫描发送至车功能:使用者在车外也利用眼镜来选择地址设定为旅程目的地,甚至可扫描海报上的活动地址等;当回到 MINI 车上时,目的地信息将自动传送至车中,并开始导航。 寻车引导与离车导航功能:智能眼镜可以引导使用者从停车位步行至目的地;返回车辆时也可以提供导航。无论在车内还是车外,导航数据都可在智能眼镜与车辆之间实现无缝链接。 平视显示功能:智能眼镜将车速、道路限速等驾驶相关信息显示在驾驶者的主要视野区域。说白了这一点功能其实和使用 HUD 是一样的。 增强现实导航功能及兴趣点:导航功能的指示箭头看起来是直接投射在道路上,这也保证驾驶者的注意力始终在道路交通上。导航路线沿途的兴趣点和目的地附近的免费停车位等信息也可显示出来。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影响驾驶时的视线,因此显示的位置没有放在视线中心。 信息提示和朗读功能:如果使用者在驾驶途中收到手机信息或电子邮件,一个小的提示图标会出现在智能眼镜上,可以指示车辆以语音形式朗读出信息。 X 射线透视功能:智能眼镜将车外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信息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出来,让驾驶者看到 A 柱、B 柱和车门外的虚拟影像。这个功能需要安装在车身的多个摄像头配合来实现。 增强现实停车功能:通过将集成在副驾驶位置后视镜上的两个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投射到智能眼镜,让驾驶者可以直观的看到车轮与路肩的距离。 下面是官方公布的配置:核心是高通骁龙 805 处理器,片上系统(SoC)包括高通 Krait 四核处理器,每个核心最高速度可达 2.3GHz;高通  Adren 420 图形处理器和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操作系统为 Android 4.4 版本。还包括两个 500 万像素的跟踪摄像头和虚拟单元以及两组 1,400 毫安时(mAh)电池。 该智能眼镜有两个高清立体硅基液晶显示器呈现三维影像,显示器的分辨率是 720P。硅基液晶显示芯片的对角线尺寸为 18-7 毫米,属于微型显示器。尽管体积小,却非常适合显示高分辨率图片;最大对比度为 1000:1。硅基液晶显示器由硅膜、液晶层和薄眼镜片组成。 总结一下的话,这幅眼镜概念超前,但体验还是有很大优化空间。当车厂开始转变思维,考虑用车载硬件来增强用户与车的联系以及驾驶体验,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可能比硬件来得更大。 如果你也想试试的话,可以去预约体验,不过千万要记得要预约全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