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行大数据:当 Mary 变成二丫,她去了哪儿?

· Feb 09, 2016 333

春节意味着一场中国人的大迁徙,这个基本是大伙儿都认同的事儿了,于是北京、深圳这种地方迎来了难得不堵车的几天,日本、韩国的购物中心再次被来自中国的买家洗劫一空,而选择自驾出行的人,依然会在车里准备好羽毛球拍、脉动瓶子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段子已经被传唱了好久,为了更好的指导你出去玩,以及为了更好的在饭桌上转移话题,其实关于春节出行,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事儿。(数据来自高德「 春节出行预测报告」)哪些城市的妮可、玛丽最多?变成翠花、二丫之后,她们又都去了哪儿? 这其实是一个城市人口迁徙流向的问题。北上广深毫无意外的占据流出人口的前四名,在前十名里,广东四个城市上榜。更有意思的是春节人口流入城市的榜单,几个人口大省,基本都有「 代表」 入选。这里有你的老家么? 哪几个火车站最「 热闹」? 虽然机票便宜了,高速免费了,但是坐火车回家,恐怕仍然是很多人的首选。所以,哪几个火车站最热闹呢? 结果可能有点意外,居然不是北京的某个站,而且北京西站甚至没上榜!在这个问题上,长三角完胜! 脉动瓶子、羽毛球拍,在哪个高速公路上最容易派上用场? 这张「 高速拥堵路段」 分布图,应该能解释这个问题,当然,这只是基于交通大数据进行的预测,但是春运人数太多,在足够大的样本基础上分析出的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拥堵的 TOP3 高速分别是:成都的 S2 成巴高速(福洪大桥-沱江特大桥)、昆明的 G56 杭瑞高速(严家山服务区-兔耳关收费站)、合肥的 G5011 芜合高速(柘皋收费站-陇西枢纽)。长假这几天如果你要路过图里的这些路段,记得带够「 移动厕所」 以及娱乐用具。 想旅游?下面这些地方考虑好了再去! 总有过年时不愿意在家里吃吃喝喝虚度光阴的人,于是他们选择出去玩儿,那么去哪呢?高德根据开放平台历年春节期间各景区的游客定位数据,得出了下面一个排行榜: 西湖、鄱阳湖、千岛湖……春节游湖?可能北方人觉得这个结果有点儿意外,但是从这几天的朋友圈情况来看,还真有不少人真就去游湖了。躺枪的请自动出列好吗?给大伙儿解释解释理由好吗? 另外,强烈建议,明年给个全球版榜单…… 当然,上面这些景点,就算不过节,人也特别多。所以如果你觉得没什么说服力,可以看下面这图: 办庙会的地方完胜!有些在平时不太容易被人「 临幸」 的景点儿,因为办庙会,在春节的时候就成了热门景区,这其中不乏很多「 人造景点」,但是人家就是有庙会,就是有很多人想去。躺枪的请再次出列,给讲讲春节逛庙会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好不? 好了,以上这些话题,足够用来抵抗「 怎么还不结婚」 的刁难了,而且还是能对出行有点指导意义的是吧?拿走不谢。(封面图片来自于腾讯)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2015 年,北京必然是「堵王」,但还有些你想不到的

· Jan 19, 2016 333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交通状况到底怎么样?高德今天发布了 2015 年度交通报告,里面有些「 果然如此」,也有一些「 竟然这样」。 说北京是「 堵王」,没人敢跟他争 最「 果然如此」 的,必然是 2015 年「 堵王」 的桂冠花落谁家。虽然每个季度都有些波动,但依然没有悬念,北京的「 首堵」 依然名副其实。北京去年虽然 3 次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全国最多),然而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北京驾车出行的上班族通勤要花费畅通情况下 2 倍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拥堵的时间成本为全国最高。 除了北上广深上榜拥堵 Top10,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成为拥堵重灾区,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四大二线城市超过一线城市,荣登前 5 名宝座。 2015 年的拥堵在进一步恶化,也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2015 年刚好赶上 15 年来最糟糕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大幅降雨、降雪都会影响城市交通;所谓地利,2015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已经突破了 1.63 亿辆,成为全球第二。汽车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道路负荷压力山大,造成拥堵也是自然。 最后的人和,随着互联网打车软件的盛行,人们的出行模式有所改变。运营车辆日均出行里程对道路的占用率是非运营车辆的 5-10 倍;这意味着每多一辆运营车辆将相当于增加 10 辆非运营车辆。互联网打车的盛行将一些非运营车辆转为运营车辆,势必会增加存量车的周转率,也会不同程度的加重城市拥堵。 除此之外,最堵的季节是 12 月份,这与年末商场促销增多、节日密集、集体外出活动频繁有关。而最拥堵的一天,是圣诞节 12 月 25 日,比起中国传统节日来,人们更喜欢在洋节外出。 南北大战,不能愉快地一起出门玩耍了 另一个有趣的方面是南北方在出行时间上的差异,这可能是继粽子是甜是咸、豆腐脑是甜是咸之后又一破坏南北友谊的话题。毕竟出行时间都不一样,还怎么能一起愉快的玩耍? 从南北方城市日均出行里程占比的分布规律,可以发现一个现象:70%以上的北方城市驾车出行集中在上午时段,出行量远高于南方城市,其上午出行峰值在 10:00-11:00,侧面也说明北方以上班族为主。 而所有南方城市下午和夜间出行量普遍高于北方城市,其晚间的 20:00-23:00 差异最大,这可能说明南方人出行不局限于上班,时间支配更自由,夜生活也更加丰富。当然啦,也有可能是南方的加班狗更多一些(叹气)。 汪峰演唱会比亚冠联赛更吸引人? 最后再说说娱乐圈,别说娱乐圈和政治分不开,娱乐圈和交通也分不开。 通过交通大数据得知,2015 年中国明星演唱会时的场馆热度数汪峰最高,超越众歌神和小鲜肉,成为年度演唱会最有影响力的明星。2015 年 6 月 13 日,汪峰在广州天河体育场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这天,场馆周边 2 公里内的道路严重拥堵,其拥堵程度高出恒大足球比赛时 18%,直接秒杀异常火爆的亚冠联赛,成为天河体育场周边道路全年最拥堵的一天。 由此可见,汪峰不愧是 Music King,终于上了头条,可喜可贺!喜大普奔! 而国内红红火火的 TFBOYS 和 EXO 的演唱会,高德通过分析位置大数据和交通大数据,对两个组合的演唱会影响力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是不相伯仲。TFBOYS 场馆内热度略高于 EXO,从开场前周边道路拥堵趋势来看,TFBOYS 拥堵比 EXO 提前半小时,说明 TFBOYS 的粉丝可能更迫不及待。但 EXO 演唱会对周边道路拥堵影响更大,EXO 驾车前来的粉丝数量稍多,用 iPhone 的人也多一些,可能更土豪。 Anyway,不论是土豪还是吃土少年,对偶像的爱都是一样的。通过交通数据来分析娱乐圈,倒也不失为一个新思路哈哈。 未来一年,且行且拥堵 2015 年的交通情况总体来说就四个字:比堵更堵。即使到了 2016 年,情况也不容乐观,2015 年多个城市限行的效果明显弱于 2014 年。据预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长,限行政策效力会逐渐减弱,交通拥堵很有可能会继续严重下去。我们也只能继续在茫茫车海中缓缓前行了。 不过说实话,每季度发布一次的高德交通大数据,还确实越来越好玩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无人驾驶汽车会导致交通拥堵?

· Feb 26, 2015 333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在开发过程中,实际上谷歌已经开始进行实际道路测试。当然实际道路上行驶的话,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现在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担心了,因为有研究发现,如果道路上全部汽车中有 25% 是无人驾驶汽车的话,会导致交通更加的拥堵。 根据奔驰汽车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构想,未来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将全部实现自动驾驶。车内的电脑会自动对路况进行判断,对车辆进行控制。同时车辆也会判断出哪里的道路更顺畅。乘客就像乘坐火车一样坐在车辆内部读书或者进行其他娱乐。奔驰汽车的目的是通过自动驾驶汽车减轻道路拥堵,提高乘客自由时间。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 2015 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世界第二,与剑桥大学并列,仅次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Scott Le Vine 的研究小组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已经研制出了一套模拟实验装置。 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方式就像轻电铁或者公共汽车。众所周知,电铁和公共汽车为了照顾更多人的乘坐感受,起步和刹车都比较柔和。自动驾驶汽车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一定要给乘客足够的安全感。因此自动驾驶汽车一定会非常柔和的驾驶。自动驾驶汽车加速与减速决定了自动驾驶汽车能否更快捷的通过道路。而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方式的设定就会导致路面交通更加拥堵。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组在 4 个城市的道路中进行测试,在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中导入 25%的自动驾驶汽车。然后分别模拟 16 组不同的路况行驶 1 个小时。然后根据交通状况延迟和交通容量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全部都是导入 25%的自动驾驶汽车导致交通状况恶化。 首先,在标准情景测试中,即没有自动驾驶汽车导入的时候,全部有人驾驶车辆一个小时通过交叉路的数量是 1793 辆汽车,全部车辆延迟 20 秒。 接下来在全部车辆中导入 25%的自动驾驶汽车。当无人驾驶汽车使用与轻电铁(LRT) 一样的加减速逻辑时。每小时通过交叉路的交通量是 1415-1724 辆。比标准情景测试中有人驾驶相比速度减少了 4%-21% 延迟时间是 21-30 秒,交通出现了 4%-50% 的恶化。 然后测试团队更改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加减速逻辑,改用英国高速铁路(HSR) 一样的加减速逻辑。每小时通过交叉路的交通量是 850-1469 辆。比标准情景测试中有人驾驶相比延迟时间是 6 分 44 秒,交通出现了 36-2000% 的恶化。 测试结果表明,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中导入轻电铁(LRT)与英国高速铁路(HSR) 类似的加减速逻辑的话,乘客的乘坐会感觉非常的惬意和愉快,但是会导致严重的交通恶化。本次测试的方法仅仅是通过交叉路,还没有导入步行的行人进行混合测试。如果导入行人测试的话,那么交通恶化的情况还会更加严重。但是测试者也说,如果全部车辆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话,那么交通状况又将会改变,那时的交通会变得流畅无比。 另一方面,德国政府也有针对德国高速公路进行自动行驶车辆测试的计划。高速公路因为没有信号灯,因此测试的结果可能会非常理想。 (本文转载自 汽车之家说客平台 ,郑谊编译)

如果你怕堵,最好别住这几个城市了

· Dec 04, 2014 333

12 月 3 号高德正式发布了《2014 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基于高德积累的大数据通过挖掘计算以及相关算法,采用「 拥堵延时指数」 指标来对交通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高德副总裁、首席交通数据分析师董振宁和媒体分享了这份报告的相关细节。(此次报告的样本是全国 38 个重点城市,包含北上广深、杭州、沈阳、重庆、成都、厦门、南通、绍兴等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特色的城市。)注:拥堵延时指数=高峰旅行时间/自由流(非拥堵)状态下旅行时间 报告讲了什么? 高德首先对选取的 38 个城市样本依据「 拥堵延时指数」 进行了排名,并且提供了一份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 TOP 10 的排行榜:它们分别是北京、杭州、上海、福州、大连、济南、沈阳、温州、广州、郑州。数据分别选取早晚高峰和全天两项进行了「 拥堵延时指数」 的排位,并且量化了高峰旅行速度、高峰十公里旅行时间和延时时间以及自由流下的对应数据,具体数据见下表。 从数据中可以清楚看到北京在三季度拥堵排名全国第一(首堵),高峰拥堵指数达到 2.12,即意味着北京采用私家车出行的上班族需要花费在非拥堵状态下 2.12 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目的地。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榜单中出现了大连、温州、郑州这样的城市,甚至把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挤出了 TOP 10 拥堵榜单。 很多非一线城市出现这种高拥堵状况原因的估计:和一线城市相比缺乏快速路,交通压力较为集中;近年非一线城市近年的城市化速度很快,整个交通网络滞后于人流、车流量的增速。 同时报告中对城市的通勤日拥堵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每个城市由于自身地理气候的原因以及城市结构、文明程度等差异,在高峰期拥堵时间段以及拥堵峰值水平上也会有不同。报告还分析了诸如暑期、开学、假日、限行措施、雨雪天等具体因素对城市拥堵所造成的影响。报告中以北京、杭州、上海、福州、大连这几个城市为例,从拥堵延时指数的一天 24 小时变化、以及这个季度每天的变化图表,对市民通勤日出行拥堵模式、城市拥堵特性、主干路拥堵路段占比、高峰拥堵道路排名、商圈拥堵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 有趣」 的事情: 城市主干路在通勤日高晚高峰最高有 20% 的路段发生拥堵,80% 路段相对畅通;城市高峰拥堵呈现明显的「 潮汐」 现象;北京 APEC 期间单双号限行期间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 38%,城市高峰平均车速提升 60%。 当然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自从发布了「 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 后,据说高德相关部门就变得非常忙碌:各城市的相关领导都纷纷致电高德,估计是看到自己所在城市排在拥堵 TOP 10 榜单上,确实是有些「 不好看」。 为什么发布这份报告? 其实高德之前已经发布了今年一、二季度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那么高德发布这份报告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一,高德积累了来自交通行业浮动车和高德地图超过 3 亿用户出行数据海量数据,能够实现重点城市大范围和全天的数据分析,有发布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的能力。 二,高德地图提供给消费者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 躲避拥堵」,发布此份报告也是显示其在避堵方面的实力,能够强化高德在躲避拥堵上与其他地图的优势增大用户对高德地图的粘性。这算是在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专业度上面,高德的采用的一种方式。 三,高德大部分的数据来源于公众数据(UGC)以及行业数据,在数据层面上和四维两家加起来占比超过 90%。不过前者由于有国企的基因,那么在政府方面(交通部门等)的数据获得上完全占据着优势,高德可以借助发布交通分析报告和政府进行沟通,在未来政府交通数据这块的获得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上有很多好处。 四,交通分析报告联合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进行,可以让高德在技术方面能够得到很多的专业内顶尖团队的协助,或许这种「 产学研」 的方式能够为高德的技术可持续发展带来优势,同时能够吸引相关人才。 大数据解读大交通,能治堵吗? 高德发布了三季度交通分析报告,四维通过旗下的世纪高通在 9 月份发布了「 四维交通指数」,都是大数据,都是解读大交通。不同的是前者通过季度报告的形式以及「 拥堵延时指数」 的指标呈现给公众,后者是以网站、APP、微信服务号、报告多产品的组合形式以及「 四维交通指数」 这一指标呈现给大家。两者比较起来,高德的「 拥堵延时指数」 更加直观易懂主要以客观延时为基础,「 四维交通指数」 则加上了主观感受把道路运行状况分为六个等级(0—2 为畅通,2—4 为基本畅通,4—7 为轻度拥堵或缓慢,7—10 为拥堵,10—18 为严重拥堵,>18 即代表路网瘫痪),不过大众不能从数字上很直观的感受到拥堵的准确程度。 高德拥堵延时指数 四维交通指数 那么从大数据来解读大交通,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呢,能「 治堵」 吗? 我觉得不管是四维还是高德的大数据用在大交通的分析上,为我们带来最大的好处是 解决「 信息不对称」。有两个方面:一是它们的产品让用户能够及时把握所在城市的具体交通情况,实时规划路线,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大家缺乏信息的情况下「 集中」 造成拥堵。二是报告本身能让我们知晓自己所处的交通环境状况,总不能天天明明感受着拥堵却不清楚到底是咋样,也算是「 死也要死得明白」 了。 然后报告还是给政府看的,通过报告呈现给交通方面的决策者, 能够促成政府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同时有利于政府在交通规划以及制定交通决策方面提供参考。(比如 APEC 期间北京的单双号限行的具体数据能够为北京探索单双号限行的可行性,比如拥堵排行榜会让各城市重视交通问题。)同时报告能够联合众多交通研究者以及提供给城市规划人员, 给整个大交通的研究乃至城市生态的发展带来一些积极意义。 单靠大数据的报告(加上导航产品的避堵功能)不可能「 治堵」,最多只能是「 缓堵」。「 治堵」 还得靠智能交通的发展、城市合理的布局,比如城市通勤的潮汐现象就是生活和工作区域的严重分离造成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高峰期间拥堵集中在 20%的道路上所呈现的是道路设计以及交通引流的问题等等。回到根本上,其实是经济层面包含产业和人在内的城市生态的合理构建。 当然目前阶段,包括高德地图之类的产品以及基于它们的大数据对于我们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减轻以及唤起各方思考「 拥堵」 问题,寻找「 治堵」 方法来说是有启示意义的,而且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利用大数据,利用科技来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美好。 对于城市交通乃至整个城市,再先进的科技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达到的目标其实都基于最本真的东西: 「 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而且发展的结果决不应该损害统一,而要使之更完美;决不应该损害和谐,而要使之更协调;早期结构上的完整性应该融合在以后建设得更完整的结构之中。」——霍华德《明日田园城市》(封面图片来源:www.c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