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翼汽车成立了「智能互联研究院」,他们想干什么?

· Sep 01, 2015 333

8 月的最后一天,凯翼汽车在上海宣布成立” 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并且还推出了自己的智能互联品牌”icar”。前一阵「 众包造车平台」 刚刚起步,又紧接着成立互联研究院,凯翼在「 互联网化」 的路子上动作一个接一个。 在凯翼看来,icar 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他们把要做的事情分为「 情景智能」 和「 互联探索」 两个部分。前者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的用车体验,比如分析心情变化、提供天气信息等等;后者则是为了将车主的智能硬件(手机、车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与云端结合。 在整合资源方面,与凯翼合作的将会有:富士康、中国电信、科大讯飞、钛马车联网、凯立德,ITE 等公司。 说白了,凯翼成立智能互联研究院,发布「icar」 品牌,在产品层面最简单、最现实的表现,或许就是一个带有车联网系统的前装车机,以及和它搭配的手机 App,和很多其他品牌在车联网方面的产品类似。 回头看凯翼的众包造车计划,,它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宣传,一方面就是收集消费者所提供的设计理念。但是,消费者所能提供的仅仅是理念,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 研究院」 的成立就解决了自己未来众包汽车量产车型、以及未来两三年推出车型的智能化问题。 智能互联研究院才是凯翼汽车的「 本体」? 个人看来,在未来会成为凯翼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不是众包造车,而是这个研究院。 互联网的风潮下,现在的新车型不能「 上网」 都不好意思上市,凯翼汽车现在成立正式的机构来研究车联网,不算早也不算晚。凯翼的车都是由奇瑞制造的,现在已经量产的车型也都是定位低端,其品牌形象要想在制造水平上加分,短期内不太可能。 凯翼要想有新的亮点,只能走别的路子,之前是打出「 众包造车」 大旗,现在是「 智能、互联」 这张牌,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凯翼品牌成立时的发展初衷之一。 他们当初给自己的定位是「 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现在也在沿这条路一步步走。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有了「 智能、互联」 这块招牌,车的吸引力又大了一些。 凯翼汽车旗下的智能互联研究院更像是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应该会用互联网公司的老套路:「 追求用户体验」 来做产品。但是,凯翼能在互联上做成什么样子,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他们做的互联产品,能比国内的同类产品好多少,还是需要用时间来检验的。 目前,这个研究院拥有 125 人的规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Weekly」特斯拉也开始用「朋友圈」卖车了

· Aug 02, 2015 333

来看看这周的汽车科技新鲜事: 特斯拉终于开始转变卖车思路了,他们决定开始「 发动群众」。特斯拉车主如果向朋友「 推销」 出一辆 Model S,双方会各获得 1000 美元奖励,在中国奖励的金额是 8000 元;成功推荐 5 人就可以带一位朋友参观特斯拉的超级电池工厂;如果你成功「 安利」10 个朋友购车,那么你还会得到一台全新的 Model X。当特斯拉开始打朋友圈的主意的时候,你怕了吗? 凯翼汽车在周三宣布,从年初开始酝酿的众包造车平台上线了。用户在平台注册之后就可以领取任务,上传自己的设计作品,也可以在「 提议」 和「 论坛」 板块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把用户和造车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这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互联网造车。 其实上周日发布的游侠 X ,就可以看做是互联网造车行业的「 实物」 首秀。当然,这次发布会远不能称为成功,引起的争论也比想象中要激烈很多。所以再回到凯翼的众包造车上,在明年 4 月他们的众包产品正式发布之前,我们还是先不要发表太多看法。毕竟很多人都等着这些车企「 犯错」。 滴滴代驾正式上线了。据称,目前的滴滴代驾平台已经有 100 万司机的注册信息,经过考核之后就可以实现上岗。同时,滴滴为还为司机提供「 结伴返程」 服务,方便返程。计费方面,滴滴采取「 起步价+公里费」 的计费方式。在北京呼叫代驾服务,早 6 点至晚 22 点的起步价为 36 元(10 公里),超出后每 10 公里加收 20 元。 滴滴代驾的最直接竞争对手——「e 代驾」 也宣布在 8 月份的每周三,用户在参加活动的 25 个城市里,可以不限时段免费使用 e 代驾服务,每单封顶 200 元。 同时,滴滴也宣布将投入 5 亿元发展「 滴滴巴士」 业务,在年内计划将服务拓展至全国 30 个以上城市。融资 20 亿美元之后的滴滴,终于又开始新一轮的「 侵略」。对于想要全面布局出行领域的滴滴来说,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由于黑客的入侵,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计划召回约 140 万辆存在软件漏洞的汽车。然而由于之前的召回不力,FCA 将会为之前的召回不力支付七千万美元罚款,并接受独立机构对其进行为期三年的监督。另外,FCA 还需要对涉及悬架零部件故障的 50 万辆 Jeep SUV 进行回购。黑客看似简单的行为,却让 FCA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知识就是力量啊。 除了 FCA,通用也跟黑客扯上关系了。「 白帽」 黑客 Samy Kamkar 在上周四发布了一个视频,声称他能够通过拦截安吉星 RemoteLink 移动应用和安吉星服务间的通讯,来「 定位、解锁和远程启动」 汽车。为此,研究人员也建议用户,不要使用这款移动应用,防止黑客利用安全漏洞远程控制汽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么来看,通用车主估计也可以准备准备召回的事情了。 接下来看看新能源技术。在天津,一家叫做极致动力科技的公司研发了一种全新的超级电池。这种电池充满一次电仅需 3-5 分钟,环保并且可回收,属于镍氢电池,在安全性和充电能力方面要优于锂电池。一辆电动大巴只需要 297 颗电池,就能够正常驾驶。当我们都关注国外技术的时候,其实也应该多关注国内那些有着很强技术实力的团队。 最后插播一则娱乐新闻。亚马逊宣布,将会开设一档汽车节目,由原《Top Gear》三贱客担任主持,当然这个组合少不了他们的制片人安迪·威廉,全新节目预计会在 2016 年播出。所以那些为了他们仨流过眼泪的铁杆粉丝们,又可以开始期待起来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凯翼要众包造车?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Feb 11, 2015 333

「 凯翼要众包造车了。」 突然听到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会搞不清状况。要读懂这句话,需要同时了解汽车和互联网两个行业。 首先,凯翼是什么?答:这是一家新的汽车公司,slogan 是「 打造年轻人喜欢的智能互联汽车」,但是目前这个品牌的产品主要是换标的奇瑞。这句话有两个信息点:1. 凯翼的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2. 它和奇瑞有些关系。 然后是第二个词,众包。这是一个互联网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大伙儿一块儿去干一件事,集思广益,众人拾柴,比如 Waze 在做的众包地图,比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甚至 MIUI。 所以,凯翼众包造车这件事其实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去「 造车」。 当然,这个造车是打引号的。这并不是说你可以去凯翼的工厂当一个勤劳的装配工了。那这个众包造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凯翼的想法是,由他们提供平台,然后由公众来参与甚至主导产品的开发过程。虽然具体的操作细节以及执行方案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车子的造型设计、人机交互、智能化、人性化配置等方面都要进行「 众包」,它们全部基于凯翼内部代号 CF5 的 Cross 车型来进行,目前已知的是,这辆车的动力总成会是 2.0T+CVT。 凯翼方面说,这个计划将会在今年 4 月开始。 用众包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研发,这个思路在汽车行业恐怕还不多见。具体是怎么玩的?现在不好说,但是可以举个栗子,比如,凯翼可以举办一个车载手机支架设计大赛,把征集上来的作品进行评选,然后就可以把它应用到量产车里。当然了,他们的整个项目会比这个复杂得多。 「 众包造车」 的实质 那么凯翼为什么要推这个「 众包造车」 的项目? 在我看来有这么几个目的:提升品牌知名度、传递品牌 DNA、拉近和用户的距离、挖掘品牌目标人群的实际需求。 其实刚才也说到过,凯翼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它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就算是知道,也大多会把它和奇瑞放到一起来说。对于这种认识,看看汽车之家和易车网关于凯翼文章的评论就能略知一二。 所以在我看来凯翼在品牌传播上要做的两件事情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凯翼,让大家形成对凯翼品牌的正确认识。 对于认准了互联网、年轻化这个方向的凯翼来说,用「 众包」 这种互联网词汇去包装一个用户参与的项目,其实挺合适的,至少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意(据说这个想法来源于他们的 90 后小朋友)。如果整个项目成功执行,那么可能以后很多人提起凯翼,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众包造车,进而把这个品牌和互联网联系起来。 当然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众包」 是什么,这还得需要凯翼根据具体人群做具体的执行方案。不过,他们的目标人群可能对这个词的了解会更多一些。 拉近和用户的距离,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在大部分时候,车厂和用户缺乏交流,沟通不畅,而车厂一贯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制造商、销售商,即使普通人想和他们去沟通,也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在车厂和用户沟通方面,我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迪粉。虽然「 参与感」 这个词快被用滥了,但是它确实是「 众包造车」 这件事的标签之一。 不过,如果要做面向社会的众包造车,让普通人来提供汽车设计开发的方案,恐怕可行性要打一个问号,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什么功能和设计是好的,但是,他们知道哪些是不好的。这也是一种价值,这些用户的声音,实际上正代表了他们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目标人群的痛点,对于产品定位和配置等方面的把握可能会更精准一些。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了解用户需求,也可以让车厂的研发、销售团队以及用户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语言环境,这有助于帮助研发人员的思维方式进行调整。 不过,凯翼的顾虑也有很多,比如,他们担心这个项目最后能不能做起来,能不能有人参与,最后收集的想法和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会不会让别人觉得这是在「 作秀」 等等。 但是,和好多事情一样,没做之前就顾虑重重,那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始。估计凯翼自己已经把事情想得很清楚,所以才敢和一帮媒体人坐到一起,让他们帮着出谋划策。 行不行? 其实单纯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所谓的「 众包造车」 有噱头的成分,但是如果能真的收集上来有价值的信息,绝对不是一件坏事。而「 众包」 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味道,对于凯翼要向外传递的价值观,也比较契合。这是凯翼对于目标人群的一种主动示好。 作为一张白纸,他们也许更容易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没有那些「 老店」 的种种约束。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 众包造车」 的想法可能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一个新品牌如果按照常规的路数来发展,确实不具备和对手竞争的资本,比如观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车子很棒,但是仍然不能在销量上得到回报。这些「 前辈」 的教训,每个人都看在眼里。 做新品牌,墨守陈规肯定是死路一条,如果做点创新,也许死的慢一些,没准还有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在我们提起凯翼,首先就想到那些换标奇瑞车的时候,这未免和他们的愿景相去甚远。而凯翼的总经理郑兆瑞也说,现在凯翼车的上市活动他并不愿意去,因为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产品。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项目具备可操作性,只不过需要评估的是规模、效果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很希望这件事能做顺利启动并且做成。 闹着要「 做年轻人喜欢的智能汽车」 的凯翼,成立小一年之后,终于要干点儿和互联网有关的事了,这还挺值得期待的。

对于「凯翼」,我们疑惑并期待着

· Aug 30, 2014 333

8 月 28 日下午 4 点,凯翼汽车在成都车展前夕举行了品牌发布会,宣告其品牌正式成立, 同时发布了一款 A 级 SUV 概念车 i-cx。发布会之前的小憩时段会场的休息区域满是蓝色幽光以及各种饮料和小点心,这样的感觉倒是有些神秘。(当然也顺便尝了一两款小点心,注意我只是顺便…)发布会上,凯翼汽车总经理郑兆瑞表示:「 凯翼的目标是成为创新的互联网汽车企业,将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 凯翼从何而来:资料显示,凯翼汽车由安徽省江北开发公司、奇瑞控股和芜湖建投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 20 亿元。也就是说,凯翼汽车是政府与企业结合的产物。「 凯翼」 自称和奇瑞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凯翼的股东之一为奇瑞控股,凯翼的掌舵者为奇瑞原副总经理陆建辉,凯翼的员工是原来奇瑞旗云汽车、开瑞微车、奇瑞商用车的人,此类等等让奇瑞和凯翼的关系肯定是「 剪不断,理还乱」 的。 「5+1」 产品布局& 概念车发布 发布会上凯翼表示未来「5+1」 产品是 1 款 A0 级 SUV、1 款 A 级 SUV、1 款 MPV、一款基于 SUV 和 MPV 的 CROSS、1 款 A 级轿车和 1 款 A0 级轿车,这几款产品将通过平台化战略使汽车的部分实现多车型用途,节省企业成本。发布的概念车是 i-cx,车身长达 4577mm,宽 1946mm,首款概念车高 1709mm,2800mm 的超长的轴距。 这款车采用 1.6TCI/1.4TGDI/插电式混合动力三种不同的动力形式,搭载 6MT/6DCT 变速器以及全时四驱系统。凯翼 i-cx 采用全新的技术平台,以及 TGDI 发动机。 关于「 凯翼」:我们的疑惑与期待 凯翼(COWIN)寓意「 凯旋之翼」,其品牌 slogan 为「 纷享•易生活」、「 智能 互联 时尚车 FMV」。定位的目标客户群为「 自由选择,自我实现,乐于分享的年轻的网上一代」,这些人年龄主要在 20 到 32 岁左右。 凯翼的企业价值观:易、益、翼。凯翼的特点:新、轻、精、智、赢。 对于价值观中的 「 易」 有必要探讨一下:凯翼是想用科技来易化生活,这是 科技发明的重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把高科技应用(想要达到智能互联)整合到一个汽车上,首先是对自身技术的考验,诸多「 高精尖」 浓缩在一起,需要整个「 系统」 协调高效。凯翼的技术团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能够达到出色的水平来面对外资品牌、合资品牌,甚至是本土的其他竞争者?这个问题是我们的疑惑,当然我们也期待着「 凯翼」 能够在接下来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 凯翼」 汽车的特点里面,「 创新」 这一点在这里不多说,因为「 不创新就等死「 不管对于汽车巨头还是后起之秀来说都是如此,我想聊聊「 凯翼」 的 「 轻」 和 「 智」 特点。首先 「 轻」,是「 整合全球优势资源,聚焦核心环节,专注资产经营效率,实现资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凯翼的思路是把重点是放在设计研发以及营销上,其整车制造会采用代工或租赁的方式。这种做法在互联网企业很常见,比如苹果,三星等找富士通代工产品,但是这种轻资产的模式确实在汽车行业还是比较创新。这或许能够让凯翼这样刚起步的汽车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汽车产品,并且有足够的资金在营销上做文章,打开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面。不过我们还是对这种代工有些许疑惑:现在凯翼的代工由奇瑞来做,两者的关系让我们不免多想。 对于 「 智」 这一点,现在的汽车厂商纷纷自己开发智能平台或是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未来汽车的进化方向是电动化、无人驾驶等,这要求汽车要足够智能,能够实现人车完美互动,自行安全驾驶。凯翼着力追求这一趋势是值得大家期待的,但问题是,新的品牌如何实现智能技术赶超,自主开发会不会进度缓慢,和互联网公司合作会不会丧失核心技术控制权。 Geek Car 声音: 凯翼品牌的推出,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关注互联网,抓住年轻人,始终是这个时代最需要把握的。但是凯翼面对的机会和困难都很多,虽然有很多疑惑,但是我们还是期待它能够「 成为创新的互联网汽车企业,打造出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   附:「 凯翼」 概念车 i-cx 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