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 10 万的宝骏云朵,能成为下一个爆款么?

· Aug 14, 2023 333

2023 年 8 月 10 日,「 舒适大五座纯电家用车」 宝骏云朵全国正式上市。此次宝骏云朵共上市四款配置,360 Plus 售价为 9.58 万、360 Pro 售价为 10.38 万、460 Pro 售价为 11.58 万、460 Max 售价为 12.38 万,正式将中国纯电 A 级车的价格拉到 10 万元以内,重新定义了纯电舒适家用车的新选择。除了价格惊喜之外,所有用户还可在 8 月 11 日 00:00 至 9 月 30 日 24:00 期间,参与 1000 元下订尊享超值四重限时礼遇活动,其中包含充电礼、金融贴息礼、道路救援礼、流量礼。 宝骏云朵新车全国陆续到店,所有用户均可通过官方线上渠道订购(宝骏 App、宝骏汽车小程序、LING Club App、LING Club 小程序),或通过全国五菱宝骏线下门店订购。 宝骏云朵发布会上,除了公布四款车型售价外,还公布了与大疆车载联合打造的「 灵犀智驾 2.0」 系统,宝骏云朵 460 灵犀版作为首款搭载「 灵犀智驾 2.0」 的量产车型,即日起可接受盲订,并承诺很快上市并交付。 宝骏云朵 460 灵犀版是行业首款搭载 800 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智驾车型,配合大疆车载最新一代「 成行平台」 的能力,本次上市发布会公布了三大「 史诗级」 智驾功能:同级唯一 0-130km/h 全速域智能行车辅助、同级唯一跨层记忆泊车、同级唯一循迹倒车,宝骏云朵也是全国首个将跨层记忆泊车落地到 15 万以内的车型。更多高速领航和记忆领航等高阶智驾功能还将伴随宝骏云朵 460 灵犀版上市逐步亮相,令人期待。 「 新新势力」 宝骏开门造车,宝骏云朵席卷主流市场 宝骏品牌融合上汽通用五菱 65 年传统车企底蕴实力,注入年轻用户思维与创新勇气,致力于成为比「 新势力」 还新的「 新新势力」 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多次以「 开门造车」 的方式,将产品研发推至台前,真正倾听用户真实声音,快速将用户需求落地到产品。 宝骏品牌今年完成品牌焕新后,在产品层面也动作频频,首款「 潮玩纯电 SUV」 宝骏悦也 5 月一经上市,迅速成为中国小型纯电 SUV 销量第一名。而此次作为宝骏焕新后的第二款重磅车型,宝骏云朵一经亮相,获得空前关注。此次宝骏云朵发布会特意安排重回上海复兴艺术中心,创新性打造行业史上最轻松的发布会,全国人民见证了一个品牌全面焕新的又一史诗级力作。 宝骏云朵自 7 月 28 日开启盲订以来,10 天时间内订单快速突破 10000 台,其中 1000 元大订占比更是超过 70%,一二线城市家庭用户占比超 80%,当中上海市订单更是火爆,在赠送新能源绿牌政策引导下,以超过 500 台的订单的成绩,在全国所有城市当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一二线城市家庭用户对宝骏云朵的高度认可,也标志宝骏品牌正式进入中国纯电乘用车最主流大市场。  150+「 史诗级」 产品配置,宝骏云朵为中国年轻家庭而来 宝骏云朵拥有 150+产品亮点,在外观、内饰、空间、动力续航、智能科技等方面尽展「 史诗级」 实力。 外观设计以「 天空美学」 为灵感,由全球顶级设计师团队匠心打造,搭配云海白、暮云紫、烟云青三款云系车色;内饰层面,搭配绿宝石、黑珍珠两种精致颜色,配备行业首创「 云朵沙发」 座椅、悬浮智能双屏「 大电视」;空间层面,以 A 级车身尺寸带来 B 级座舱体验,拥有 67.9%超高「 得房率」 乘员舱、后排大三座「 沙发床」、同级最大「 三层储物间」 后备厢,史诗级的空间表现更让人惊叹。 动力及续航方面,宝骏云朵搭载全新一代三电系统,采用全新高效三合一智能电驱,全系标配 100kW 高功率电机,峰值扭矩高达 200N·m,最高时速达 150km/h,同时全系标配交流慢充及直流快充,460 Pro 及 460 Max 还支持 220V 外放电功能,能够让你在家庭出游之际畅享不断电的户外生活。 行驶品质方面,宝骏云朵更注重安全与舒适性,宝骏云朵全系标配电子助力转向 EPS、电子驻车 EPB,整车全区域覆盖 24 个优化声学包,营造「 居家式」 静谧驾乘环境。三区五环超高强钢笼式车身,电池更是提供 5 重芯电守护,真正做到了百万销量电池 0 自燃。在主被动安全方面,整车还配备了 4 安全气囊+2 安全气帘、ESC 电子车身稳定系统、360°倒车影像等丰富的安全配置,全方位守护用车安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庭舒适出行的最优解。 宝骏云朵作为宝骏品牌焕新后,进军中国主流纯电乘用车市场的「 史诗级」 作品,重新定义了高颜值、大空间、超舒适、智能化的用车体验,出色的定价,外加全面碾压同级的驾驶体验,将成为今年下半年中国车市最有竞争力的车型。

比亚迪,不容易

· Aug 14, 2023 333

这两天,我的手机电脑被一件事情刷屏了:「 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伴随着「 王传福哽咽」、「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的短片,填满了我的社交网络。 汽车圈很少有如此大规模的「 团建」 了。大家的转评赞,一半在感叹比亚迪的「 格局」;另一半,更多的是身为新能源汽车从业者们对自身过往对触动,毕竟新能源汽车这十年来的冷暖,只有身处其中的人了解;还有一半,在无声中表达抗拒,「 为什么要打感情牌?」。 你看,能让王传福两度哽咽的,恐怕不只是过往二十年来造车所经历的酸楚,就算是如今贵为新能源一哥,要演出这一场「 合家欢」 的大戏,也不太容易。 造新能源车,难 2014 年,极客汽车与极客公园共同举办了一场「 创新者联盟」 的活动:参观比亚迪总部,讲解人是王传福本人,参加的有当时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美团创始人王兴、大众点评 CEO 张涛,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豆瓣创始人阿北,搜狗 CEO 王小川,知乎联合创始人周源等等,总之是大佬云集。 活动上王传福向大家展示了他的自己的能源愿景——一个清洁城市的沙盘,然后在采访中强调,「 新能源车要进入家庭,双模车或者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应该是首选,这个是由国情决定的。」 他那时说的「 双模车」,在 8 年后给比亚迪带来了近百万的销量,把比亚迪送上新能源全球一哥宝座,也让如今自主品牌们巍峨了插混车型的竞争打破头。 想起这段往事,原本是想感叹一下王传福的眼光独到,毕竟当时行业并不看好插混技术;转念一想,也许正是他的坚持,让「 双模技术」 和比亚迪等到了春天。 执拗地坚持,基本上可以贯穿比亚迪造车的这二十年。 2003 年,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进军汽车领域。王传福说他要造电动车,然后,比亚迪股价应声下跌了 20%,资本的反应就是当时大家对于电动车的真实写照:造电动汽车?开什么玩笑。 2005 年,比亚迪第一款车型 F3 上市,成绩不错,卖了 10 万辆,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 山寨版丰田花冠」。「 山寨功」 和「 人海术」,是那个时候外界给比亚迪贴的标签,也是当时中国本土车企都熟悉的路线。如果持续这个路线,比亚迪也许会像那个时期的同行一样,短暂而容易地赚一段时间快钱,然后被时代抛弃。但是王传福说:「 造传统汽车,就是为了造电动车。」 然后,就有了 2008 年采用双模混动技术的 F3DM,也就是如今 DM-i 技术的前身。现在我们回忆起来颇为感动:在市场上大杀四方的 DM-i 技术正式起源了。但当时,这款车一年只卖了 48 辆,这 48 辆主要流向了大佬朋友的车库,以及一些车企的拆车车间里。 也是同一年,比亚迪花 1.7 亿买下了宁波中纬半导体这个「 烂摊子」。当时大家都以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如此惨淡,要转头进军半导体代工领域了,但王传福买中纬半导体是为了做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控制芯片,并在 2012 年把符合车规级的 IGBT 模块用在了第一款纯电动车 e6 上。 这两个当年的孤注一掷,都在十年后成就了比亚迪:2019 年第三代 DM-i 技术亮相,DM-i 车型彻底引爆了比亚迪的销量;2021~2022 年,在整个行业因为芯片短缺的产能不足的,比亚迪半导体自给自足的供货能力,保证了比亚迪的交付能力。 然后,就是两度让王传福哽咽落泪的 2019 年。2019 年不只是比亚迪的「 至暗时刻」,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至暗时刻。王传福说,那一年比亚迪净利润只有 16 亿,研发投入了 84 个亿。他没说的是,那一年由于新能源补贴退坡,新能源市场销量大幅度滑坡,年底几个月里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几乎同比腰斩。与此同时,全球汽车行业寒冬降至,大家不仅无法估计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市场行情的影响会持续多久,更无法估计燃油车行情会冷却成什么样。 在这种局面下,当王传福拿出 84 个亿投入研发的时候,比亚迪年底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逼近了 70%的警戒线,多少有种「 赌」 的成分。可以说如果没有 2020 年刀片电池亮相和 DM-i 车型的火爆,如今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个结局。 因为相信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最终等来了春天,这句话有点心灵鸡汤味儿,但的确是这些年比亚迪造新能源汽车的真实写照。 想当带头大哥,更难 13 辆车,11 个品牌,一句「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的 slogan,比亚迪给自己勾勒出了一个团结中国汽车产业的「 带头大哥」 的形象。这种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2022 年 4 月,比亚迪做了一个大决定:宣布停产燃油车。尽管当时比亚迪燃油车的销量占比已经微乎其微,但这个动作还是颇为大胆的,这意味着一夜间,比亚迪站到了所有生产燃油车的品牌的对立面。 其实在同一时间,比亚迪还做了另一个改变。 2022 年 3 月,比亚迪卖出了 104338 辆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在海报上,比亚迪打上了大大的「 冠军」 两个字。这是比亚迪最后一次在成绩单上出现「 冠军」、「 销冠」 的字眼:尽管之后的十几个月里比亚迪销量一直领跑,尽管后来连车型都都冠上了「 冠军版」 的名字,但是海报变得越来越朴素——只有数字,没有对手。 不知道这个变化跟停产燃油车的决定有没有关系,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新能源车企、国产车企, 就成了比亚迪新的战略。 从销量上来看,的确做到了「 带头大哥」;但江湖电影告诉我们,当大哥需要的不只是「 武力」。 发布会后,有八卦的网友盘点了一下哪些品牌对比亚迪的点名做出回应了:除了上汽、吉利、长城,其他家都在官方微博回应。不仅没有回应,长城 CTO 还公开开炮:不要道德绑架,不要情感裹挟,不要「 我跟你谈法律,你跟我谈感情」。这个时候重提「 高压油箱」,似乎有点煞风景,显得格局太低;但比亚迪身上的确有还没洗干净的「 泥点子」。让王传福两度哽咽的经历,相信这 11 家车企的掌门人们都有共同的感触。但情怀是真的,市场上刺刀见红的竞争也是真的。 在汽车市场大打价格战和舆论战的时候,喊出「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的口号,收获的到底是众人簇拥的「 带头大哥」?还是各怀心事的「 五岳会盟」 呢? 情怀虽好,但不要贪杯 「 中国汽车注入了太多的个人的情感和期待,14 亿中国人在情感上需要中国自己的世界的汽车品牌。」 面对第 500 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王传福这样感叹。 的确,对于中国人来说,汽车似乎承载了太多东西:市场、产业、就业、经济,以及原本不需要承担的民族情感。因此,这几年中国汽车的弯道超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情感满足:当中国汽车出海时,我们会感叹当年进口汽车时的不容易;当中国品牌销量反超,合资品牌节节颓败时,我们会觉得骄傲;当外资车企与自主品牌合作时,我们会觉得是当年不得已市场换技术的扬眉吐气…… 不过,当一个产品、一个品牌,甚至一个行业足够强大的时候,是不屑于用「 国货之光」 来担面子的。因为无论有没有「 中国」 的标签,并不影响市场选择它。就好像目前新能源汽车,大家选择国产新能源汽车,是因为它们的产品力足够强,是因为它们的价格足够有竞争力,是因为它们值得被选,而不是仅仅因为「 国产」。 曾经,中国汽车的确承载了太多个人情感和期待,但当我们已经可以用实力说话的时候,又何必走回感情牌的老路呢? 最后:下一个 500 万辆怎么走? 比亚迪的第 500 万辆车,是腾势 N7。这是比亚迪下一篇章的预告:开启高端化、智能化的新篇章。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智能电动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上半场的比亚迪已经稳了,下半场呢? 在王传福身上,对于电动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坚持是一以贯之的。从 2003 年收购秦川汽车,到 2008 年生产 F3DM,再到 2019 年至暗时刻对新能源技术对投入,似乎他从来没有对新能源技术动摇过,是这份笃定造就了如今的比亚迪。 但是在智能化上,王传福似乎并没有对新能源那么笃定。 年初,王传福曾经在论坛上表示:「 无人驾驶是皇帝的新装。」 但于此同时,「 地平线前智驾研发总监入职比亚迪」、「 比亚迪组建超过 3000 人的智驾驶团队」 等消息的传出,也能看出比亚迪在智能化上的加码。对于王传福来说,这也许就是感性与理性的挣扎:感性上,自己对于自动驾驶并没有那么笃定;但理性上,又是不得不做出投入。 说起来有点拗口,也有点矛盾,但这就是比亚迪走向下一个 500 万辆不得不面对的矛盾。一路走来的比亚迪,不容易;要继续向上攀爬,依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