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你使用智能汽车的「语音交互」?

· Apr 12, 2023 333

↑ 点击视频,观看长城汽车 Cofee OS 2 智能语音公开课完整回顾(视频总时长 48 分 32 秒)。 为方便观看整理以下时间线: 活动开场环节(00 分 00 秒 – 03 分 40 秒);对比测试环节(03 分 40 秒 – 18 分 56 秒);专家对话环节(19 分 02 秒 – 31 分 44 秒);极客对话环节(31 分 46 秒 – 48 分 32 秒)。 在文章开始,我先抛出一个问题:在开车的时候你想发起导航,你会怎么做?我想现在肯定会有 2 种答案:「用手输入」或是「用嘴说话」。所以问题来了,在驾驶场景中,哪种方式更高效?哪种方式更安全?答案一定是「用嘴说话」。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很多人见识过不少「高科技」产品,比如:棋艺碾压世界冠军的机器人、能自主接送乘客的 Robotaxi、能帮你完成各种琐碎工作的 ChatGPT。 那在你的用车场景中,你有没有过一些疑问:为什么「别人家」的人工智能都那么厉害,你自己的车却「连你的话都听不明白」?所以,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你使用智能汽车的语音交互?这些问题能解决吗? 为什么驾驶场景需要智能语音? 很早以前,汽车需要驾驶员调节的设置和功能无非就像:后视镜、灯光、空调、收音机、音量…… 而这些功能通过物理按键或是旋钮就可以轻松解决,既简单又高效。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功能和应用的上车,如今汽车所承载的「新功能」已经不是物理按键就能轻松解决的了,毕竟汽车座舱总不能变得和飞机驾驶室一样吧? 于是,屏幕和车载 OS 承担起了重任。但那时的输入方式却过于繁琐,比如:屏幕键盘、屏幕手写亦或是座舱内设计一块支持手写的触控板。 而如今,语音交互作为既物理按键、触控板、屏幕触控之后,应用在汽车座舱内的交互方式,它的出现既带来了高效和精准,也让隐藏在车机层层菜单之下的那些功能和设置变得「唾手可得」。根据百度开放平台的数据统计:语音输入相较于键盘输入、触控输入的效率提升了三倍以上。 当然,除了交互效率和交互精度之外,驾驶场景中的交互最需要的就是「交互安全」。语音交互可以大幅减少驾驶员手脱离方向盘的时间以及视线偏离道路的时间,让驾驶员的双手和实现可以更多的投入到对车辆行驶的掌控当中。 所以,语音交互成为了如今智能汽车的「标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截至 2021 年,中国乘用车智能语音交互功能的搭载率高达 86%; 2022 年全球汽车语音识别市场规模为 71.94 亿元, 其中国内汽车语音识别市场规模为 26.29 亿元。 所以,无论是用户用车时的真实经历,亦或是如今车载智能语音行业的发展现况,事实就摆在面前。但回归到文章开始:你的座舱语音交互,它好用吗? 长城汽车要与新势力掰手腕? 在 2022 年,我们评选出了一款语音交互表现最好的智能座舱产品:小鹏汽车 Xmart OS。但这次,有一款来自自主先锋品牌的产品想要与它在语音交互功能上掰一掰手腕,它就是来自长城汽车的 Coffee OS 2。 在用户的用车体验中,语音交互的痛点无非在于: 叫不醒、响应慢、总出错、听不懂、用不了…… 而这些痛点,其实涉及了智能语音交互几大环节中的:语音唤醒、输入与识别、分析与理解。 如今越来越多的座舱语音交互产品在提升唤醒速度和响应速度,而表现较好的座舱产品能够满足 300-350ms 的语音唤醒速度。 这是什么概念?这几乎就是你眨一次眼睛的时间。 但 Coffee OS 2 的唤醒速度却能够达到超越行业主流的 250ms,也正因此在使用 Coffee OS 2 的语音交互时它能够做到更快地「随叫随到」。 而下达指令时的响应速度也是影响座舱语音交互体验至关重要的一项指标,如今行业普遍的响应速度一般在 1-1.5s,也就是你完成一次呼吸的时间。这样的响应速度其实并不算慢了,但还能不能做到更快? 其实是可以的,Coffee OS 2 目前的响应速度达到了毫秒级。在我们连续指令以及多意图指令的测试中,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出 Coffee OS 2 在响应速度上的优势。 当然,语音交互上对输出结果影响最大的两个环节在于「输入与识别」以及「分析与理解」。同样,这也是智能语音行业共同的难题。 输入与识别环节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在于: 如何从嘈杂的声音环境中提取到正确的信息? 如何保证识别到的指令有着更高的准确性? 而这里,就需要智能座舱中的多音区识别以及噪音摘除处理功能了。 我们这次主要针对 Coffee OS 2 和 Xmart OS 的「后排抑制」功能进行了测试。无论是车内其他乘员闲聊的场景或是其他乘员「故意」下达有效指令进行干扰的场景下,两款产品在后排抑制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当然,语音交互中最难的还是分析与理解,毕竟想让机器真的读懂人的表达是一件难事。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能够看到 Coffee OS 2 的表现会更好,比如: 能够从多意图指令中准确地识别和摘取出每一个指令; 有着更好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尤其是在模糊指代功能上的能力。 同时,在座舱语音交互中如今越来越重要的可见即可说、全局免唤醒上 Coffee OS 2 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所以,通过这次对比测试,我们发现 Coffee OS 2 有着更高的唤醒速度、响应速度以及分析理解能力,这些是一套好用的车内语音交互的基础,同时也应该是语音交互最核心的能力。 在这次语音交互功能对比测试中,无论是长城汽车 Coffee OS 2 还是小鹏汽车 Xmart OS,都展现出各自强大的实力,可以看出,Coffee OS 2 和 Xmart OS 在业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而 Coffee … 继续阅读

新能源市场搅局者来了!奇瑞汽车正式发布新能源战略

· Apr 12, 2023 333

4 月 7 日,以「 科技·进化」 为主题的 2023 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在北京水立方盛大举办,在「 瑶光 2025」 战略赋能下,奇瑞集团发布在新能源领域的新战略、新技术、新品牌、新产品。奇瑞、星途、捷途、iCAR 四大品牌全方位展示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成果和规划,共同打造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奇瑞「 新能源之夜」,全面彰显奇瑞集团拥抱新能源的远见和决心,实现新能源、智能化赛道的加速布局,迈向科技跃迁新征程。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25.6%,提前完成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的 2025 年发展目标。新能源汽车从过去的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历史「 拐点」 已经到来。作为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奇瑞致力于为全球用户带来更绿色、更智能、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新能源战略,四大品牌加速新能源转型 发展新能源汽车,迎接「 双碳」 时代,实现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挑战,更是奇瑞大有可为的机遇和责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表示,用户是伙伴更是朋友,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拜用户为师。奇瑞汽车将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共创,构建以「 奇瑞、星途、捷途、iCAR」 为核心的全新品牌矩阵,全面加速新能源化,不断升级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满足甚至超出用户预期。奇瑞集团将坚持「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带着快速成长的力量继续向上升维,以足够的技术沉淀、完善的产品规划、精准的决策魄力和战略眼光,承接潮流、引领行业发展。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发布新能源战略】张国忠强调,奇瑞「 理工男」 的血液里不仅流淌着汽油,还充满代码与电流。奇瑞汽车致力于以全新的技术生态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转型,引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 下半场」,开创行业发展新格局。在「 瑶光 2025」 战略引领下,奇瑞将深耕电动化、智能化 15 大技术赛道,实现发展新路径。 在新能源之夜上,奇瑞汽车发布新能源全新战略,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 CTO 高新华博士表示,2023 年将面向用户推出包括火星架构下的超级混动平台、E0X 高性能电动平台和支持以上两个平台的智能化、生态技术等 135 项新技术,其中包括第三代混动科技、电池技术、电驱技术、奇瑞全栈自研 CHERY-OS、雄狮智云 6.0 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银河生态等。【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 CTO 高新华博士介绍「 瑶光 2025」 战略最新成果】其中,奇瑞独有的电池技术拥有全周期安全、全温域应用和全场景使用体验三大优势。在全周期安全方面,奇瑞采用 NP2.0 技术,通过主动隔离、向下泄压方式,实现无热蔓延、不起火的抗热作用;防撞功能达到毫秒级碰撞即可启动闪电保护;采用 IP68 最高等级的防水功能彻底消除触电风险,保护用户人身与财产安全。 在全温域应用上,奇瑞通过全新材料 M3P 和自加热、自冷却技术满足零下 35℃~60℃超宽温度应用。在全场景使用上,多种电池包规格满足国标、欧标、美标要求,覆盖全球全场景使用需求。混动 37 度电池包一次充电续航超过 165km,18 分钟可补电至 80%;而纯电高性能电池包则有 60/82/100 度阶梯电量可选,覆盖 500-700km 不同里程,充电 5 分钟,续航 150km。 与电池技术相得益彰,奇瑞电驱技术也表现优异,它采用 800V SiC 技术,CLTC 系统效率大于 91%,峰值功率高达 265kW,扭矩高达 5000N·m;同时,奇瑞还将推出八合一智能矢量控制双电机,峰值功率 400-500kW 可选,轮端峰值扭矩 6500-9600N·m 可选,每个轮子独立驱动,轻松应对全地形场景。奇瑞的电池、电驱技术珠联璧合,实现动力、续航和充电效率等性能提升,让用户爱车迅速恢复元气。 此外,奇瑞全面打造全栈可控的 CHERY-OS 系统则涵盖车载座舱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和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可实现奇瑞智能化快速迭代和生态快速融合,是奇瑞新能源决胜新能源下半场的关键技术之一。 奇瑞集团「 新势力」 首个新能源电动品牌 iCAR 中国新能源市场百花齐放,在这次百年不遇之大变革中,新能源持续、快速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面对正在变革的市场格局,面对充满机遇的智能化赛道,作为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奇瑞当然不会缺席,iCAR,应时而来。 iCAR 锚定自主、自创、自由的追新年轻人,打造最懂用户的第三移动出行空间,需建设用户型的组织和直面用户的流程体系,围绕用户选车、购车、出行、补能等全场景用车体验,构建全链路数字化的触点体验体系,100%直连用户,达到全时全维陪伴,做用户真正的朋友。 iCAR 致力于全场景智能研发,切实帮助用户解决车内、车外、乃至延展到生活中的场景需求。引入 AI 等核心竞争力,更清晰地判断用户的场景意图、了解用户的场景诉求,驱动场景智能系统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功能服务组合,做到千人千面的场景体验。【奇瑞集团正式推出首个新能源电动品牌 iCAR】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iCAR CEO 鲍思语表示:作为集团的「 新势力」,首个新能源电动品牌 iCAR 以用户思维为导向,聚焦场景智能定义,打破业态界限,把新能源汽车引导向更大自由度的赛道,解锁更多智能场景,将汽车从工业产品变成智能生活玩伴,为年轻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保驾护航。【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iCAR CEO 鲍思语解读全新品牌 iCAR】高端再进阶,星途 品牌全新系列星纪元 S TERRA 正式发布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奇瑞集团高端品牌星途发布新能源产品系列—星纪元 STERRA,依托「 技术奇瑞」26 年造车底蕴及全球领先的制造体系,星纪元 STERRA 将围绕「 超舒适」 品类去打造,为用户带来从车空间到生活空间再到心灵空间,全方位的超舒适体验。  【EXEED 星途营销中心执行副总经理金新发布星途星纪元 STERRA】星途星纪元 STERRA 将覆盖 B 到 C 级,轿车、SUV、MPV 等多种车身形式,纯电和增程的全赛道,还将同步进入欧盟,让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遍布全球。在用户热切期待下,首款超舒适中大型电动轿车 STERRA ES 携超舒适中大型电动 SUV STERRA ET 重磅亮相,进一步完善了奇瑞新能源产品阵容,在为用户带来超舒适用车体验的同时,也诠释了奇瑞新能源对未来车型的发展思路。  【星途星纪元 STERRA 全球首发 STERRA ES、STERRA … 继续阅读

为了「原地起跳」,比亚迪有多拼?

· Apr 12, 2023

王传福的「 高端汽车梦」 大概是玩四驱车时种下的。 最近,一向低调务实的比亚迪成了车圈「 杂技选手」。年初仰望品牌亮相时,比亚迪用仰望 U8 展示了「 坦克调头」 和「 螃蟹横爬」,依靠的是背后的「 易四方」 技术。在前几天的比亚迪「云辇」系统发布会上,让仰望 U9 四轮原地起跳,在台上蹦蹦跳跳,甚至在高速爆胎后三轮行驶。这次依靠的是一套叫做云辇的智能车身系统,在垂直方向系统化控制车身。 王传福口中「 直接从 1 到 2」、填补了技术空白的云辇到底是什么技术?「 原地起跳」 的云辇能带动比亚迪的高端梦么? 是花 活 ?还 是 技 术突破 ? 与不少车企或者零部件公司主攻一种车身控制技术不同,比亚迪的云辇是包括云辇-C、云辇-A、云辇-P 和云辇-X 在内的一整套技术。未来,比亚迪旗下车型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性能和成本控制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这种一口气开发一整套技术的打法,无论是前期投入,还是从技术角度,挑战都不小。但是这种模式也将带来通过前期规划,能够对各个子产品之间的性能在前期进行更好地定义和区隔,让整体开发效率得到最大化。 具体来看,云辇-C 本质上是 CDC 主动悬架,即通过控减震器阻尼来被动调节悬架强度。其核心硬件是可以智能控制的减震器电磁阀。通过收集车身加速度和高度等信息,云辇-C 可以主动调整电磁阀的开度,进而实现减震器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整,以更好地匹配路面情况。未来,云辇-C 将主要用于比亚迪汉、唐以及腾势 D9 等车型上。 云辇-A 的实质是空气悬挂。它不仅可以实现减震器的阻尼的无级自适应调节,同时也能够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高度,在体验上相比于云辇-C 更进了一步。在云辇-A 的支持下,整车悬架行程的调整范围不仅可达到 150mm,同时其还能在整车加速、制动时,自动触发悬架的高度调节,进而提升车辆的抗俯仰能力达到 25%以上,有效缓解整车点头等,提升驾驶舒适性。未来,云辇-A 将搭载在腾势 N7 上,成为腾势 N7 的一大产品亮点。 云辇-P 则在上述两种系统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其是一套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它成为仰望 U8 翻山越岭的最大技术保障。在云辇-P 的支持下,仰望 U8 悬架可调行程达到了 200mm,其更是可以支持车辆具备四轮独立举升、四轮联动等越野功能。因而,仰望 U8 在面对各种复杂路况时拥有了轻松脱困的能力。 至于云辇-X,则是整个云辇技术的集大成者,其最大的能力在于提前预判与主动控制上。云辇-X 是能够直接媲美奔驰魔毯的车身控制技术,其利用车上的摄像头或者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来识别前方道路情况,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来主动调整悬架系统的状态,和上文所描述的三套被动悬架控制系统相比,整车的驾乘体验将更上一层楼。 把垂直一体化的「 甜头儿」 延续下去 作为 2022 年汽车行业最大的赢家,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了三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用垂直一体化能力在供应链短缺的年头儿开足马力生产。在车身控制技术上,比亚迪显然想延续三电系统成功的路线。 当下,车身控制系统主要被几家全球供应商所垄断,国内车企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前期的产品性能匹配和后期的问题解决,国内主机厂往往都受制于人。由于车身控制系统牵涉的零部件较多,一旦在实车环节出现各种问题,供应商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比较常见,甚至可能影响到车型的开发上市时间。随着云辇的上市,比亚迪不仅在车身控制系统一块无惧于受制他人,同时后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软硬件层面实现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帮助比亚迪有望建立起和刀片电池一样的技术「 壁垒「。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比亚迪开发这些车身控制相关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工程开发难度,但是降低采购成本却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优势。在研发成本上,比亚迪 2023 年将销量目标定在了 360 万辆。因此包括云辇系统的前期大量研发投入在后期大量的销量摊薄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云辇的推出有助于比亚迪提升自己的单车定价以及单车毛利率。不久前,特斯拉传出即将从墨西哥工厂开始部署新一代的整车平台,其推出 15 万元的车型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如果比亚迪依然想捍卫自己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的头衔,就必须从每一个核心零部件做起,在将性能拉满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自己的成本。 但比亚迪持续寻求核心技术自研的模式对其他新势力却并不见得合适。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还没有跨过年销售 20 万的门槛。相比于比亚迪来说,规模效应就有限得多了。而且新势力都还在面临持续的亏损境地,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补能设施、甚至芯片、手机等持续高额投入的情况下,车身控制系统外购可能是最合适的。不过凡事也没有绝对,如果新势力或者其他车企通过反复评估,觉得打造自己的车身控制系统能够为品牌形象提升和利润扩大带来比较大的帮助,那也不排除今后各个厂家跟进比亚迪云辇模式,纷纷打造自己的 车身控制系统。 量产上市,任重 道远 车身控制系统所牵涉到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硬件。整体系统设计和匹配,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以及软件和策略算法的开发,每一环都会影响最终的云辇表现。 车身控制系统是一整套系统,从发布会的情况来看,云辇在硬件层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功能上也实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但是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工作需要通过后续上市的车型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这其中包括很多软件参数的标定,以及车身控制系统和整车之间的联调,每一项都是需要基于大量的工程经验才能获得。 比亚迪初次尝试车身控制系统这个领域,相关的经验都需要慢慢累积起来。但是比亚迪巨大的体量所带来的资金和人才方面的保障,也让其具备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未来,通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的经验积累,并通过持续的迭代优化,比亚迪云辇才能够有比肩甚至超越国外同行的产品力。此外,像空气悬架素来在售后是以较高的维修率著称。对于比亚迪来说,如何在前期通过大量的性能和耐久实验来发现各种潜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类工程手段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售后的故障率,也是不小的考验。 总结 过去百年汽车历史中,BBA 这样豪华品牌的打造,几乎都建立在对某些硬核技术的把握,以提供更高的驾驶品质,比如发动机,比如操控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比亚迪受益于对很多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零部件的底层技术的自研,成功跻身国内以及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车企。而尝到了甜头的比亚迪并没有就此放慢对于核心技术自研的步伐,云辇系统成为其继刀片电池、CTB、易四方这些核心零部件之后,比亚迪再度打造的一个核心子系统。而这套在外人眼中直逼奔驰魔毯底盘的车身控制系统,云辇所定义的车身控制技术未来对于比亚迪提升旗下车型的驾驶品质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比亚迪进一步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