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车圈「优衣库」,走丰田的「老路」

· Feb 03, 2023 333

过去的 2022 年,对零跑汽车而言,无疑非比寻常:CTC 技术发布和对全行业免费开放共享、销量突破 10 万大关、港股成功挂牌上市,这一系列密集的动作和事件,让新势力阵营中被视为「 黑马」 的零跑,显出不一样的底色。 2022 年零跑交付量达到 111168 辆,同比增长 154%。在新势力交付榜单上,离「 唾手可得」 的新势力御三家:蔚来(122486 辆)、小鹏(120757 辆)、理想(133246 辆)只有一步之遥。 在业内看来,一路跌宕起伏发展至今的零跑崛起之路,展现的是零跑全域自研的技术实力和为老百姓造平权「 豪」 车的底气。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一直都是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土壤。而零跑和背靠的大华也是这样的公司。 从朱江明本人身上就能够看出来,零跑确实是技术味非常浓的一家公司,他本人也被称为「 超级工程师」。2023 年伊始,朱江明就在杭州总部开了一场恳谈会:「 以前一直在说全域自研,但很少去展示零跑到底做了些什么,做的深度是什么、广度是什么,取得的成果是什么,恳谈会更多是希望去展现零跑目前的状态,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希望让所有人能够了解零跑是一家重技术的公司,我们是以成本来定价的公司,而不是以品牌来定价的公司,既然能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相应的能力。」 至此,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版图也慢慢被揭开。全域自研伴随着零跑成立一路走来,也将零跑打造为新能源行业中少有的硬实力车企。 举个例子,零跑在 C11 上有 70%的成本是自研自产零部件,从电阻、电容、外壳甚至到车灯。随着零跑销量的不断扩大,2020 年的 8000 辆,到 2021 年 4.3 万辆,2022 年 11 万辆,2023 年零跑定的目标是 20 万辆,并且希望超过蔚小理中的一家,挤进前三。有了销量的支撑,利用技术和成本优势,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自研+自造的成本分摊竞争力才会形成。 「 慢就是快,零跑不需要太快,我们需要沉淀。」 当投资人和用户都希望新势力车企加快脚步时,朱江明却说,「 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证明,用市场换技术不能带来核心竞争力,只有将科技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面对眼前的 2023 年,零跑完全有底气和能力去应对特斯拉降价挑战形成的鲶鱼效应。业内都不相信零跑研发费用这么少,近三年投入不到 14 个亿, 零跑汽车专利数达到 1581 项。 厚积薄发可以做到这么多技术专利储备,零跑证明它真的可以。 技术持续进化 深耕全域自研的积累沉淀,让零跑全方位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 这也是零跑能够全球首发并且应用 CTC 技术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重要的核心部件就是三电系统、智舱智驾,零跑也试图「 攻下」 这座大山:零跑自研了无电池包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并成功用于轿车 C01 上。朱江明说道:「 零跑 CTC 技术相比友商取消了电池包箱体和上盖,只留有下托盘,车身结构的创新也倒逼制造工艺的严苛。相较之下,其他所谓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取消电池包,比起零跑更像是折中方案——PTC(Pack to Chassis)。」 在电子电气架构部分,零跑目前已成功量产分布式 EE 架构及域控制式 EE 架构,今年将推出中央集成式 EE 架构,将整车软硬件高度整合,降低线束重量。还将研发拥有智能能量管理的整车控制系统,提升续航里程。 电池架构方面,零跑从模组、PACK、电池箱体到热管理系统、BDU、BMS 软硬件均选择自研自造。2022 年,零跑电池装机量国内排名第六。 面向未来,零跑储备了 800V 高压快充技术,并且继续研发电池包结构创新技术,优化现有 CTC 技术推出 2.0 技术,拥有更高的集成度,还兼容 800V 高压快充。 电驱系统,零跑从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总成到系统架构、电驱结构,均选择自研自造。零跑同时具备水冷& 油冷、增程系统的研发量产能力,打造出了国内第一家量产 200kW 油冷电驱,效率、质量、尺寸都有优势。未来还将在 25000rpm 超大功率电驱、芯片集成上发力。同时零跑在 3 月会上市增程车型,更好地全面铺开产品,应对全方面的考验。 智舱部分,零跑汽车还打造了智能驾驶系统 (Leapmotor Pilot) 及智能座舱系统 (Leapmotor OS),拥有全场景、深度学习的特质,进化更快,当前 3.0 版本反馈还不错。为了提供给用户更强大算力和功能,零跑已经在研发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 「 全域自研」 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首先可以缩减和供应商联合开发的周期及费用,提升平台化率,降低成本,让用户得到性价比产品;其次,软硬件自主标定,各部件底层逻辑打通,契合度高、一致性好,杜绝了兼容性差的问题,OTA 进化也将更快更简单;最重要的就是就是自主把控核心技术,面对不稳定市场环境,不会轻易被「 卡脖子」,具备更强定价权。 回首这一路,从 S01 首创的八合一电驱、人脸识别启动的黑科技,到 T03 技术破局,率先在 A0 级车上实现 L2 级驾驶辅助。从 C11 的油冷电驱、AI 智能座舱,成为中国首款搭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AI 驾驶芯片的电车。再到零跑 C01,全球首款 CTC 技术的量产发布,都依靠着一支不屈不挠、不言放弃的技术创始团队。 长期主义的胜利 这次技术恳谈会上,朱江明展示了一张 2015 年零跑成立之初的照片,不到 150 人,但超过 80%都是研发人员。 零跑所有的研发负责人,都是最初就加入了团队,例如电器架构负责人周徐宁,电池负责人宋忆宁,电驱负责人巫存,智能座舱负责人周洪涛,智能驾驶负责人王耀农,以及造型设计和整车研发的负责人曹力。 现在零跑三电研发团队不到 800 人,再加上整车有 2000 名研发人员,占全部员工的三分之一。研发人员更多,销售行政人员更少所带来的就是分摊成本的优势,可以去直面各种竞争。一家车企想要生存,只有自己成本控制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更「 卷」。这也就是标题提到的,做车圈「 优衣库」,走丰田的「 老路」。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