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元以下的智能汽车,能力几何?

· Jun 24, 2022 333

每次试驾十五万元以下的智能汽车,就会想到周鸿祎与何小鹏隔空对峙的戏码,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现在只记得一个核心观点「 十五万是智能的基础门槛,十万以下则无从谈起智能这两个字」。 有二位大佬的辩论在先,试驾十五万元的电动车时我都不会带着过高的期望值,而这次试驾几何 E 的售价区间在 8.78-10.48 万元,直接击中了预期的最低点。但这个世界上的「 真香事件」 层出不穷,往往就出现在你将预期放低的时候。 取电车之长,舍不实续航 我们必须承认成本与体验是正相关的,所以古话讲得好「 一分价钱一分货」,即便如此,我们也会觉得一些产品是物超所值的,因为这些产品更懂得在功能配置上做取舍。几何 E 的车身尺寸数据为 4006*1765*1550mm,轴距 2485mm,定位小型 SUV,目标群体是年轻人。 电动车轴长比更大的优势在几何 E 上也有所体现,小型 SUV 饱受诟病的问题是后排空间过于局促,实车体验之后,几何 E 的后排表现尚可,当我将主驾驶座位调整为很舒服的开车坐姿时,正后方的腿部空间仍然够用,同时头部空间也没有压力。 在满足后排空间需求的同时,几何 E 也提供了容量为 295L 的后备箱空间,完全能够满足年轻人的用车需求。 续航能力是我们本次测试的重点内容,对于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一定是一台电动车的基础能力,智能化是加分项,但正常来说 10 万左右的价格摆在这里,一般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都会向基础项转移。 测试车型为几何 E 的霹雳虎版本,CLTC 工况下的续航能力是 401km。除此之外,几何 E 还提供 320km 续航和 380km 续航的车型。 测试的出发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老胡汽车美容店,终点为门头沟区的潭柘寺停车场,单程 67km,往返共 134km。出发时表显续航里程为 355km,跑完全程后电量剩余 207km,总计消耗里程为 148km。   这一数据与实际里程差距 14km,但测试当天北京的天气是大雨,这点极不利于电动车的能耗表现。1. 积水路面会带来更大的阻力;2. 轮胎与路面之间会出现「 水滑」 现象,造成轮胎抓的力降低,动力消耗增大。另一方面,整条路线的多数形式场景位于高速环路,测试开始于上午 10:30 不输于高峰时段,多数时间里的车速处在 80 公里每小时以上的区间。恶劣天气会影响高速状态下的风阻表现,进而增加能耗。 综合所有客观条件来看,几何 E 的续航能力是非常扎实的,在非极端天气的环境中做到实际里程与续航里程 1:1 并不难。 智能化:宁给 5 个十分体验,不放 10 个五分配置 在智能化上几何 E 也采取了取舍原则,几何 E 搭载的是一套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支持 ACC、AEB、LDW、IHBC。通过前置单目摄像头对前方空间(距离 150m,识别角度水平 100°,垂直 33.6°),最多可识别前方行驶轨迹道路中 25 个目标(车辆、二轮车、行人)。 我相信 10 万的价格是无法支持车道保持、变道辅助等功能的,即便有,也会是「 青春版」,在 10-15 万的区间内,我体验过具备车道保持功能的辅助驾驶系统,体验是一言难尽的,与其在车道内「 画龙」 不如不给用户这个功能。所以在这件事上几何想得非常明白。 那么已经上车的功能表现如何呢?有几个细节可以与大家分享。首先是车道偏离预警,我们前边提到了试驾当天是大雨天气,恶劣天气对以视觉为主的辅助驾驶系统并不友好,尤其是在识别车道线时,所以我做了 10 次测试,刻意地将车贴近车道线看是否能触发车道偏离预警,结果是 10 次均有提示。 第二点是 ADAS(高级辅助驾驶)可视化功能,在我开启 ACC 功能后发现,如果前方车道变为大曲率弯道,ADAS 可视化界面中的车道线也会跟着变化。并且 ADAS 功能能够将识别到的车道线形式投射在可视化界面中。比如我在最左侧车道行车时,左侧是实线右侧是虚线,而我在仪表屏中看到的车道线信息与现实是相同的。 通过上述两个细节,几何 E 仿佛在告诉驾驶者「 我看得很清楚,你可以放心使用」,同时也展现了几何 E 在智能化上的能力,成本问题使得部分功能无法上车,但上了车的都能给到很好的体验。 智能座舱方面,交互硬件是一块 10.25 寸高清仪表屏和 10.25 寸高清中控屏,视觉上好似一整块大联屏。交互方式是触控和语音。 第一点要讲的是几何 E 的语音能力,其上搭载的是科大讯飞 3.5 代智能语音系统。我们不能要求一台售价十万的车打通座舱内语音与车控的所有功能,做到「 可见既可说」,但既然给到用户语音功能,那么它的识别率一定是重点考察项。 我们通过「 导航到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满兜村」 这非常拗口的话对语音的识别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是测试三次都能准确识别。同时车机导航地图附加搜桩按键,附近充电桩状态一键可查。   车机端提供了情景模式,但没有比较开放的生态,也没有应用市场。当然这点也比较好理解,几何 E 的车机屏幕的分辨率和尺寸是符合十万级定位的,即便车机生态中有视频应用,想必体验也是比较一般的,所以化繁为简,为主要的应用腾出更多空间。音频上,几何 E 聚合了喜马拉雅、酷我音乐等常用娱乐应用。 产品亮点 除了电动车的基础能力和智能化能力,几何 E 本身还有几处亮点。 在车辆中控台的前方设计的交互灯,支持解锁、开门上车的迎宾灯语效果,三种迎宾光效:晨曦微光、炫彩极光、迅电流光切换。支持充放电时的呼吸显示,根据电池 SOC 切换显示颜色。(充电 5min 后熄灭,充电过程中解锁先显示迎宾效果,再显示充电指示,0-30%红色,30%-80%蓝色,80%以上绿色),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 无感上下车体验,当用户在车机端设定了导航路线、选定了播放歌单后,若中途下车,再次回到车上后导航路线和播放的音乐会继续,非常实用的设计。 最后 在几何 E 上我们会发现,明确目标用户想要什么,在功能上进行「 断舍离」 是打造中低端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法则,与其成为「 我全都要」 但体验一般的平庸之辈,不如在几大常用功能上做出彩的体验。

为了将元宇宙落地,宝马做了一个 价值 150 亿的「手游」?

· Jun 24, 2022 333

汽车和元宇宙究竟有什么关系? 自从元宇宙这个概念爆火之后,就没少被车企拉来做噱头。这不,半个月内我已经参加了两场元宇宙形式的发布会,通过虚拟的场景、虚拟的主讲人、虚拟的技术讲解…… 汽车这个实实在在的产品就与虚拟现实联系到了一起。 不过,相比于单纯的元宇宙发布会,宝马这次显然是下了「血本」,它甚至专门做了一个价值 150 亿的「手游」。什么手游这么值钱? 在这款「手游」里,宝马真实还原了最新 iFACTORY——里达工厂的生产场景。或者,与其说手游还原了工厂,不如说里达工厂一比一还原了虚拟世界的设计。(虚拟世界与现实中的里达工厂)6 月 23 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正式开业。作为 BMW iFACTORY 汽车制造理念的最新呈现,里达工厂倾注了 150 亿人民币的投资,创下宝马在华历史上单项投资之最。里达工厂投入生产后,华晨宝马生产基地的年产能将扩大到 83 万辆,这意味着全球每卖出去三台宝马,就有一台产自沈阳工厂。 看完整场发布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我们还在质疑汽车与元宇宙的关系时,虚拟现实早已渗透到汽车生产制造中去。里达工厂就是一个从元宇宙中「长」出来的工厂。 「 工业元宇宙」 如何照进现实 ? 在汽车数字化逐渐深入的今天,数字化不只是汽车内的大屏幕、5G 网络、在车里可以看视频玩游戏,而是将数字化贯穿到汽车的设计、生产、制造中。 我们常听到与汽车数字化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数字孪生」,将一款车的设计、功能、智能驾驶技术等通过数字孪生来模拟、验证、优化后,再运用到实体车中,几乎是当下智能汽车设计中必经的捷径。不过把数字孪生运用到汽车工厂的建设中,显然是规模更大也更复杂的场景。 为什么说里达工厂是一个「从元宇宙中长出来的工厂」呢? 从里达工厂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完全在虚拟环境进行规划和模拟,从厂区规划、建筑设计、生产线布局到设备调试,全部在强大的 Epic Games 虚幻引擎 3D 创作平台创建数字孪生模型并进行模拟,构建了真正的「工业元宇宙」工厂。(车身车间的虚拟规划)有了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和模拟,在工厂还没有建成时,员工就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全方位熟悉、体验工厂,发现设计和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样就避免了等待工厂完工、一步步调试优化、再体验评估造成了返工和拖延,提高了工厂建设效率,也降低了反复调整优化的成本。(总装车间的虚拟规划)正是在数字孪生模型的配合下,面对疫情下的诸多不利条件,里达工厂的工期依然比预期缩短了 6 个月,让虚拟世界的工业元宇宙在现实中落地。 数字化带来的精益与灵活性 每个时代都有对于生产制造不同的需求:一百年前,当汽车从小众的手工制造走向普罗大众时,汽车流水线应运而生;几十年前,当汽车进入多样化时代,需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精益制造成了汽车生产的新标杆;那当汽车进入智能化、电动化的时代,新的生产标准时什么呢? 是高度集成化、电气化的生产线,是能够像游戏一样无缝衔接的生产流程,是高质量、低误差的产品,是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方式……「10 小时生产一辆 Model Y」,特斯拉柏林工厂亮相时的这句评价,曾让大众 CEO 赫伯特·迪斯羡慕不已,甚至专门将自家工厂升级改造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是新时代对汽车生产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这种高效来自于工厂规划时对生产工艺流程、运输管理的优化。 在里达工厂,宝马率先应用了堆场管理系统,将实时物流数据与 3D 模型结合,能够提前在虚拟平台中模拟各种物流场景,并将现场实时变化直观的呈现出来。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模拟平台和热力图分析,借助智能自动引导车(AGV)等自动化手段,精确、高效地为生产提供零部件。(智能自动引导车(AGV)比如,沈阳工厂生产的近 80%整车是通过火车运到各地,将装载模拟系统与自动火车调度系统相连,就能根据整车生产的进度和火车调度时间,最高效地将车辆准时运出、交付到各地。 此前,马斯克在描述特斯拉的德州工厂时用「原材料进入工厂,变成整车离开工厂(Raw materials in, cars out)」来形容新工厂的无缝、高效,看来宝马是准备用数字化实现「原材料进入工厂,整车直达各地」的无缝管理模式。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数字化也对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严密「跟踪」,提高产品质量。比如在里达工厂的涂装车间,一套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系统负责对每辆车的喷漆表面进行拍照和分析,可以在 100 秒内可拍摄 10 万张照片。通过机器学习,系统就如同拥有了「火眼金睛」, 能够越来越智能地识别漆面的微小瑕疵,以确保部件和涂漆车身完美无缺。类似的智能系统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有大约 100 种应用,几乎是用数据驱动着车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当然,为了实现这种「数据驱动」的效果,也离不开强大的「基建能力」,比如网络环境和数据处理能力。为此,里达工厂覆盖了 1600 个多功能摄像头,每年产出数据量超过 10pb,为了处理庞大的数据新建了 40 个羽毛球场大的数据中心,来满足需求。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来调整生产线的功能属性,里达工厂把这种能力称为「柔性生产技术」:当工厂改变生产车型时,生产线并不需要做繁重、耗时地调整,根据不同车型地需求,生产线可以在自动改变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并相应地调配资源。作为一座为了生产电动车而设计的工厂,里达工厂也能短时间内调整生产新车型和衍生车型。 可以说数字化保障工厂间距来高效与灵活性。 如何打造一台「 最绿的」 电动车 ? 你的电动车够环保么?当碳中和成为车企们不可忽视明确的指标时,用动力电池取代内燃机,用电能代替汽油柴油,已经不是衡量一辆车是否环保的唯一标准。 2021 年 3 月,宝马集团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报告与企业财报合并公布,将碳减排进展公开透明化,同时计划到 2030 年将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 2019 年降低 40%。这意味着不仅要用电动车取代燃油车,也需要在电动车生产环节减少 80%的碳排放。因此,在新工厂用最可持续的方式生产汽车,就成了情理之中的目标。(智能运维中心实时检测并优化能耗)目前,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我们能看到 29 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足以支撑 9000 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借助这些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的光伏电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目前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能够实现 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同时,里达工厂在基础上对生产线改造,比如通过创新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IOC)实时监控工厂级、设施级、工艺级和设备级的能源与资源消耗,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分析后,进一步优化能耗。 从之前 BMW iX 上使用的可再生织物内饰、无稀土电机,到工厂对于废旧铝材的回收再利用,再到生产环节的降低能耗、100%可再生电力使用,宝马的 iFactory 试图从一点一滴的低碳减排来打造一台「最绿的」电动车。 最后「未来的汽车生产需要一种全新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这样形容新开业的里达工厂。 当一场虚拟现实的发布会、一个元宇宙手游亮相时,披着娱乐化外皮之下的,并不是元宇宙的噱头,而是将数字化融入到汽车生产制造环节的方式。也许,这就是宝马眼中未来汽车生产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