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汽车,雷军又剧透了哪些?

· Apr 06, 2021 333

自从小米上周官宣了造车,关于「 小米究竟怎么造车」「 小米会造一台什么样的纯电动车」「 小米汽车会卖多少钱」 的猜测就层出不穷。在今晚米粉节之后的直播中,小米集团董事长兼 CEO 雷军又给我们剧透了关于小米汽车的信息点。透过这些信息点,我们来看看雷军的「 小米汽车” 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么? 10~30w 的价位?轿车?SUV? 在直播前,雷军就在微博发布了三条粉丝投票,投票的内容正是大家最关心的: 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你希望沿用「 小米」 这个品牌么? 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什么价钱? 你希望小米第一辆车是什么车? 透过三条投票的结果,我们能勾勒出了小米汽车大概的样子: 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超过 60%的人认为小米应该坚持使用「 小米」 这个已经打出知名度的牌子;超过 80%的人认为小米第一台车会造 SUV 或者轿车,划出了车型的重点;而在价位上,虽然单项选择 10w 以下的人最多,不过还是有 2/3 的人选择了 10w 以上,特别是雷军着重强调了 8%选择了 30w 以上,看来小米把自己的第一台车定位在了中高端。 小米要打造一辆什么样的汽车? 在这次直播中,小米虽然透露了造车的信息,不过依然很抽象。雷军将小米造车形容为「 首战即决战」,足以看出小米第一台车的重要性。汽车与手机不同,汽车庞大的产业链和对工业化的要求,几乎不留给品牌推翻重来的机会;而小米第一台汽车,更代表了它造车的风格和态度。因此我们试着大胆点,去将小米汽车具象化。 1. 价位永远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不论是从现在转向高端市场的小米手机,还是雷军发起的关于汽车价格的投票结果,我们都能看出,现在的小米汽车显然不准备走当初手机「 高性价比」 的老路子。随着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产业链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近期我们已经能看到成熟的产业链带来的电池降价。而小米汽车至少 3 年后上市的目标,给小米的定价留出了足够的选择空间。 从目前的纯电动车市场来看,15~20w 这个区间并没有绝对的王者出现。当前在这个区间内的电动车,无论是性能上还是体验上,都有点差强人意,似乎正急需一个变革者出现。因此,我们不妨把价格范围再缩小些,15~20w 的新能源车,也许正留给了小米汽车切入的空间。 2. 和用户做朋友,体验感也许是最大卖点。 尽管目前各品牌都在做智能座舱的打造,但用户真正想要的智能体验,并不是座舱内屏幕越大越多就能解决的。关于用户想要什么,也许做手机和智能家居出身的小米,会比车企了解更多。 就像雷军在直播中设想的,既然夏天在密封性极好的汽车里睡觉很危险,那为什么汽车空调不安装新风系统?北方的冬天干燥,为什么不在车内内置加湿器? 与高端车后座的隐藏香槟酒柜相比,是不是夏天直出冰水更能满足广大普通用户的需求? 这种细小的点,也就是自己家做新风系统和加湿器的小米才会一下子就想到了。小米在座舱体验上要做的,可能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从已有的智能家居的经验中,减去座舱内非必要的需求,真正把握用户的需求痛点。 因此,尽管很多人并不看好小米这个手机制造商跨界造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小米在手机上获得的庞大的用户基数,从用户出发的体验感打造,在手机和智能家居上的经验,正是它跨界造车的最大优势。 像造手机一样造车,行得通么? 在好奇小米汽车的同时,我们更好奇小米带给汽车界的新玩法。与粉丝互动、粉丝投票选择产品功能,这些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常规操作,在造车领域却并不多见。小米把造手机的玩法带到造车,固然有它的优势,不过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如果说人们对传统燃油车的需求是驾驶体验,是操控感,那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智能化、电动化买单。所以我们看到,在电动汽车的底层硬件、电子架构、芯片平台都焕然一新的当前,「 新势力」 们不再一味地「 死磕」 那些硬核技术,而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软件插上翅膀飞起来。而如何让汽车的系统向上兼容生态、向下兼容整车,也许正是小米能够发挥手机系统开发经验的地方。 不过如果仅有软件开发的能力,与造车还有很远的距离。面对汽车这个比手机零部件多几十倍、几百倍的高度工业化产品,小米如何搭建属于自己的供应链架构;在车企高度自研的今天,小米如何深度参与到关键技术的自研中,而不完全依赖于供应商,依然是小米需要面临的挑战。雷军在官宣造车中强调过小米一万多名研发人员是他们造车的保障,不过我们好奇,这一万多名员工是汽车领域的研发人员么?还是从手机研发转到汽车软件领域呢? 最后 尽管小米汽车的剧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但是造车离不开供应链的搭建,智能座舱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底层架构的支撑,而目前,我们在小米身上还看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少目前在汽车圈内,我们还没看到小米广招研发人员的动静,那些不能都交给供应商解决的问题,小米将如何解决?或者说何时准备正式动手呢? 目前小米在造车上似乎高调,在「 落子」 上还是很谨慎的。而小米汽车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还要等真正「 尘埃落定」 才能知道。

「我们不是机修工,而是匠人」——美孚 1 号车养护技能大师赛在沪成功举办

· Apr 06, 2021 333

扭力扳手、升降机、检测仪,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广东、湖北、江苏,五湖四海各种口音交织,在场技师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从检测、销售到问题处理,环环相扣,紧张刺激,这是美孚 1 号车养护技能大师赛的决赛现场。 2020 年 12 月 23 日,由上海孚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美孚 1 号车养护技能大师赛在上海正式落下帷幕。在几轮激烈的比拼之后,来自湖北安兴达的熊厚强从众多技师中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比赛冠军,来自上海车之音店的李利兵及来自江苏九鼎公园店的王解分别斩获亚军和季军。 历经严格筛选 充分考核技师专业素养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行业都面临着网联化转型,不过也有很多传统行业仍然无法被替代,就比如汽车后市场的保养和机修行业。但随着信息的快速传递,汽车后市场行业的透明度变得越来越高,消费者更加了解机修保养流程的同时,对技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美孚 1 号车养护向全国千余家门店发起号召,通过举办品牌焕新后的首届技能大师赛发掘「 最强技师」,传递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理念。 比赛海选于 11 月底启动,历经严格的线上操作培训、产品培训和笔试考核,来自上海、广东、湖北等地的 12 支参赛队伍成功入围决赛。12 月 22 日,12 强队伍齐聚上海,展开了激烈的线下比拼。比赛内容包括车辆快速检测、小保养操作等多项 SOP 流程,以及模拟真实服务场景的实操演练。其中作为决赛压轴环节的抱怨场景处理,深度考察了技师与客户的沟通与临场应变技巧。最终,经过三轮角逐,6 名专业评委现场打分,决出了本届技能大师赛的前三强。 此外,美孚 1 号车养护为了向用户展示更多专业技师的风采和职业素养,比赛还设置了线上投票和现场投票通道,粉丝们可以为自己心目中的最强技师打榜助威。来自山东博孚汽车的张炜夺得线上「 人气王」 称号,来自湖北安兴达的熊厚强则摘得现场「 票选王」 称号。 打造专业团队 从专注引擎保护到专注服务 现如今,汽修行业同质化严重,而且用户的需求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所以唯有转型才能获取更广阔的市场。而美孚 1 号车养护的新战略是供应测思维向需求侧思维的转型,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终端,技师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这使得技师需要兼具专业技能与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车主服务。 当然,品牌化也是美孚 1 号车养护拓展市场的关键因素。虽然受到 2020 年的疫情影响,中国乘用车销量的增长趋势有所减缓,但中高级轿车的市场表现仍然呈现猛烈上升的态势。消费升级使得汽车用户更加关注自己爱车的保养问题,透过用户的这项心理表现,美孚 1 号车养护将抓准时机用服务拉升用户心中的品牌形象,成为消费者身边的车养护专家。 继承美孚 1 号车养护网络深厚的人才资源和行业经验,孚创对美孚 1 号车养护的技师团队进行了梳理拓展。通过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师培训和考核认证,美孚 1 号车养护正着力培养专业的技师型人才,助力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落地。 本次技能大师赛的特邀嘉宾,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会长陶巍认为:「 汽车维保行业是很典型的技术服务行业,没有技术做不了服务,没有服务理念做不好订单。希望美孚 1 号车养护能为整个行业不断输出高素质人才,助力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进步与发展。」 迄今为止,美孚 1 号已成为 100 多万辆保时捷汽车的原厂初装润滑油,以及保时捷全系车型的保养推荐用油。在此期间,美孚 1 号也完成了从专注为引擎提供保护到专注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品牌理念转变,对美孚 1 号车养护品牌进行了焕新升级。而今,美孚 1 号车养护正从服务品质入手,加速打造臻选服务体系,聚焦臻选技师、臻选选品、臻选服务和臻选会员四大核心优势,为车主带来更加安心、便捷的养车服务。 直击痛点,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汽车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技师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高、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也愈发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市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前,机修师傅常常被称为「 油耗子」,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一份上不了台面的工作。而专业型技师人才的挑选和培养,则成为改善行业现状、助力行业规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本次技能竞赛,美孚 1 号车养护想要向用户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的技师不是维修工,而是匠人! 依托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强大的品牌精神,美孚 1 号车养护将持续提升技师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更好地实现臻选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落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心、便捷的服务体验,助力行业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