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软硬件如何决定座舱体验?大咖观点都在这

· Nov 17, 2020 333

为了贯彻「 搞事情」 的宗旨,我们在第二期的线下活动中设定了「 软件 or 硬件,谁才能决定智能座舱体验天花板?」 的话题。 当然,我们清楚软硬件之间很难界定谁的优先级更高。但是在产品研发的逻辑中,软硬件由于有着不同特性,会随着车企对产品规划预期、迭代周期以及成本控制等等因素变化。 所以这个话题一开始就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基于各自立场以及不同的产品研发逻辑,到场嘉宾都输出了各自精彩的观点: 硬件方: 小鹏汽⻋⻋载产品专家 陆宇哲: 软件控制能力及 OTA 迭代速度决定了智能网联车可持续服务用户的生命力,是个相对慢热的过程;同时,硬件架构设计决定了软件能力的上限,从而决定了 OTA 能走多宽走多远,并且新车型的硬件能力通常决定了市场热点风向。(硬件)承前(软件)启后。 东风技术中心造型部部长(上海东风创新中心执行总监)  王旭⻜ : 用户体验需要用设计思维使用恰当的技术在用户和产品之间架一座桥梁,硬件只是 0-1 的基础构建,而软件则是组成的 1-n 的无限可能。 博泰硬件与项目管理总监 梁晨: 智能座舱在车内的部署将带来高额的算力成本,如何面向未来 5G 技术的发展,进行车端、手机端和云端算力的协同部署和分配,在当前时间窗口显得尤为重要。 赛轮思产品及市场高级总监 刘峰: 软件、硬件和服务的组合不是静态的。这种组合需要随时间、空间和用户需求(即用户场景)而动态变化。三个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调整、互为补充。 软件方: 上汽零束高级产品经理 梁永: 用户体验的设计应该从智能座舱外延至整个智能车,深度融合整车软硬件的数字化控制,充分利用硬件所能提供的容器,通过软件的开发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车用户体验。 爱驰汽⻋⻋联网总监 秦艺: 软件定义汽车是基于软硬解耦的整体智能架构,软件的优势在于快速迭代性、个性化满足、互联服务的主动性。 极豆商务总监 董鑫燊: 硬件为 1,软件是 0,硬件决定有无,软件决定用否。没有靠谱的硬件则有心无力,没有强大的软件将形同虚设。 斑马产品专家 徐汇文: 不单智能汽车,任何物联网设备最终都会是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决定了产品的上限,硬件决定了产品的下限。智能汽车的未来,软件服务带来的价值、收入、差异和个性化会远超硬件本身。 我们该如何看待软硬件关系 这个小标题并不是为了回答「 软硬件谁决定体验天花板」 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在汽车这个范围之内,软硬件在长期来看有着解耦的趋势。但在目前的主流产品中,软硬件还是无法彻底区分开来。 在讨论软硬件和座舱体验的关系时,首先我们还是需要看到各自不同的特性。例如在当前的汽车电子架构中,硬件在产品设计之初就相对固定且很难升级;软件则可以进行高频的迭代,持续保持最新的功能体验。 但相比软件,硬件又有着更易感知且吸引用户付费的能力。软件的力量则更多体现在长期使用之后的用户粘性,背后有更加巨大的想象空间。 硬件作为产品的基础,一开始就能大概率决定了产品的体验会在一定水准之上。例如 HUD 的增加,就保证了座舱拥有更好的交互多样性和安全性;NOMI 的出现也使得用户在交互时有了更具象的情感话对象,是毫无疑问的加分项。 但在硬件基础上,如何把已经预埋的能力发挥到最高,就是软件的能力。特斯拉在研发之初,就在车内预埋了大量的「 彩蛋」,之后才能通过软件实现付费解锁后排座椅加热、哨兵模式以及「 放屁模式」 等差异化的功能。 所以在我看来,硬件可以打破座舱可能性的天花板。但在决定用户长期粘性的体验层面,软件能够决定硬件能力发挥的上限,也毫无疑问的会带来更多利润空间。从类似 Apple 逐年变化的营收比例来看,软件的盈利能力已经不需要再去怀疑了。 对于车企来说,在研发时就需要很好的考虑软硬件成本分配、功能体验以及后续迭代空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讨论需要限定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之内。汽车开始从机械化产品逐渐向数字化产品变革,人车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软硬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考验车企长期的产品规划视野。

在一场「21 个字」的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展示了全新企业文化

· Nov 17, 2020 333

11 月 16 日,长城汽车以「 一场 21 个字的发布会」,对外发布了公开信《以绿智 共潮玩 一起嗨世界——长城汽车焕新文化》,也正式公布全新的使命愿景——「 绿智潮玩嗨世界」、全新的核心价值观——「 廉信创变共分享」、与「 每天进步一点点」 的企业精神,这 21 个字共同组成长城汽车全新企业文化。 此番文化焕新,长城汽车历时数月,向企业内部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开展了广泛的文化调研,征集建议 2 万余条,在高管层面展开多轮深入研讨,通过共创达成共识。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吸纳集体智慧结晶,更能从根本上将全新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包括技术、产品、用户运营等在内的各个业务板块,进一步深化组织与机制变革。 以用户为中心 企业文化全面升级 伴随着信息化产业革命,汽车生产企业和用户间的关系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用户参与的已经不仅仅是销售环节,逐渐向生产、研发等全产业链延伸。 为此,长城汽车提出全新使命愿景「 绿智潮玩嗨世界」,其中「 绿」 表示将秉承全产业链低碳环保的理念,坚持绿色、清洁能源的研发与投入,为保护绿色地球持续做贡献;「 智」 表示将与科技创新时代同频共振,以智能产品为核心,打造全场景高智能产业生态,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愉悦、更丰富的智能出行体验;「 潮」 表示将洞察产业浪潮、弄潮能源革命、捕捉时代潮流,提供更个性化、智能化、更有创意、有价值认同感的产品及服务;「 玩」 表示在智能科技的加持下让车更好玩,同时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汇聚具有共同爱好的用户群体玩在一起,共创专属的社交生活;「 嗨世界」 表示致力于全球化发展,让全球用户在「 绿智潮玩」 中享受惊喜和极致体验。 在新的核心价值观「 廉信创变共分享」 中,「 廉」 和「 信」 是长城汽车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的行为准则,未来,长城汽车将继续秉持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的作风,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诚实守信、合规经营;「 创」 和「 变」 是长城汽车向上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长城汽车将继续坚持精准投入、追求行业领先,培厚创新土壤,不断驱动着企业以向死而生,坚如磐石的信念砥砺前行;「 共分享」 是长城汽车首次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种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引领下,长城汽车将构建「 森林模式」 共生共赢生态圈,孵化更多元的业务,与员工和全产业链一同创造未来,分享成果。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长城汽车成立 30 年来秉持「 每天进步一点点」 的企业精神,从偏居一隅的汽车改装厂发展为中国汽车领军企业。面向未来,长城汽车要求员工要继续秉持「 每天进步一点点」 的精神文化,稳健务实、脚踏实地、持续创新、奋斗进取,为用户提供更具诚意、更有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内外兼修 从机制到文化彻底改变 公开信除全方位阐释全新的企业文化,还总结了长城汽车企业变革的成果。整体来看,此番企业文化内涵焕新,是企业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品牌营销创新的有效承接,也是长城汽车走向下一阶段改革的序幕。 7 月 13 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造车三十年感悟特别电影《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破圈传播,引发一场关于企业生死的深刻思辨。随后,发布公开信《致长城汽车伙伴们的一封信:长城汽车如何挺过明年》,解密生死思辨难题,揭示长城汽车突围路上所面临的局势与挑战,并勾勒出全新的发展宏图,开启长城汽车全方位变革。 魏建军认为,汽车企业变革的关键在于思维理念和组织机制的变革。为此,长城汽车变革从机制动刀,历时四个月,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组织架构,产品、技术、营销等各领域向「 以用户为中心」 转变。 建立「 一车一品牌一公司」,以车型为中心调整组织结构;加速执行轮岗机制、建立干部选拔导向与标准,并进一步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发布「 柠檬」、「 坦克」、「 咖啡智能」 三大技术品牌,并推出了多款全新车型;组织文化上,实施内部称谓「 去总化」,鼓励员工结合角色/岗位属性取花名等等。 长城汽车践行企业变革中,以组织机制变革为硬件推动力,以文化变革为软性推动力,通过不断加速变革硬件基础和软件文化,长城汽车内部氛围正向更加开放、更加富有活力方向转变。此番企业文化的全面焕新,是长城汽车笃定转型的体现,也是开启新一轮变革的序章。 未来,在「 绿智潮玩嗨世界、廉信创变共分享、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 21 个字的全新企业文化赋能下,长城汽车将继续聚焦「 以用户为中心」 的发展方向,全力践行走向世界的全球化战略,在更多领域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细致入微的调整,持续推进长城汽车由「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 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