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Model 3 高速续航极限测试:它到底能跑多远?

· Mar 11, 2020 333

国产 Model 3 的真实续航一直是大家关心且争论的话题,尤其是高速续航表现。 终于,我们拿到了一台蓝色国产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第一时间把它开上了北京六环,完成了高速续航测试。 我们先说这次测续航的外部条件和测试结果,然后再来分析成绩。 外部环境: 为什么是六环?主要还是为了避免疫情期间城际间高速往返的不确定性。北京六环也属于高速公路,全长 187 公里左右,限速 100km/h,西六环有约 20km 路段限速 80km/h,符合高速测试对平均时速的要求。 具体行驶路线为:新荟城超充站→东北五环→机场第二高速→京平高速→六环第一圈→六环第二圈→京港澳高速→京良路→北五环→京沪高速→东四环→特斯拉华贸超充站。 我再用图片直观展示一下: 测试从下午三点多开始,历时共四个小时。这期间,经历了北京的晚高峰,东六环一部分路段车多,但远没到拥堵的程度。其余路段,按照限速上限驾驶。 其中,城市路段占了 20km 左右(新荟城-五环,2.5km;京良路,约 9.5km;东四环-华贸超充,约 11km),其余路段为高速行驶路段(包括六环、五环、高速联络线)。 测试时外部气温 11-13℃,因为阳光照射,车内比较暖和,前 60%的行程没有开启空调,后 40%把空调暖风打开,设定为 20-21℃,2 档风量。 驾驶模式方面,加速模式设置为「轻松」、能量回收设置为「标准」。 整个测试车上共一人,也就是我。 这台车搭载的是由松下提供的电池组,我在望京的新荟城购物中心特斯拉超充站把这台车充满电。 15:20 驶出望京新荟城停车场,19:29 到达华贸超充站,我用 4 小时 9 分钟(中途休息约 10 分钟),共行驶了 356.5km,平均速度约 86km/h,并不算低。 出发时表显剩余续航显示为 381km,到达华贸超充时,剩余续航只剩下 8km,换算成电量百分比是 2%。所以,这算是一次非常极限的续航测试了。 出发时仪表显示: 行驶 100km 后的仪表显示,消耗 14 度电: 行驶 200km 后的仪表显示,消耗 27 度电,距出发约 2 小时 20 分: 行驶 300km 后仪表显示,消耗 41 度电,此时剩余续航 64km,距出发约三个半小时: 到达华贸超级充电站时的仪表显示,行驶 356km,共耗电 48 度: 具体的行驶里程和掉电关系,请看下图: 接下来,我们对这次续航测试做一些分析。 1. 国产单电机 Model 3 的电耗控制很不错,全程平均电耗 13.5kWh/百公里。在目前所有纯电动车里,这是非常优异的高速路况电耗。 2. 空调的开启与否,对 Model 3 电耗的影响不大。我在行驶了 200km 时开启空调,从图表可以看到,电耗没有太过明显的提升。当然,如果暖风温度设定较高,电耗一定会有所上升。 3. 因为条件有限,我们没有测试 110-120km/h 区间段的续航表现,但从之前我驾驶 Model 3 四驱长续航版的经验来看,在这个速度水平下,百公里平均电耗会达到 15kWh 左右。 4.Model 3 的剩余续航显示是比较准确的,最后几十公里,因为这种准确性,我并没有太多的里程焦虑。它的续航绝对值不高,但横向对比,它的续航是比较「扎实」的。 5. 行驶 356km,剩余续航 8km,也就是说,这次测试,实际行驶里程达到了表显行驶里程的 95%,达到了 NEDC 455km(松下电池版本)的 80%。 6. 之所以没有全程开启暖风,也是想给天气转暖之后的北方车主提供一些参考。此前媒体和个人的续航测试,对北方冬季使用更有参考价值。 那么,标准续航国产 Model 3 适合高速通勤吗?高速续航够用吗? 说实话,这次测试的结果比我预想中要好。但还是那句话,这次跑的非常极限,不是每个人都没有里程焦虑,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精准预测下一个充电站的距离,所以不建议你在日常驾驶时完全「榨干」Model 3 的电量,不安全,并且伤电池。 总体来说,完全满电的国产 Model 3,在这个季节下,还是能提供 280-320km 的高速续航能力,用来进行城际间点对点通勤,问题不大,如长三角、京津地区。但如果要开着它进行长途旅行,充电会相对频繁,也需要你尽可能周全地规划好充电路线。 以上,就是这次 Model 3 高速续航测试的全部内容。关注极客汽车,以后为你带来更多纯电动车真实续航测试。

电极 | 广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与「痛」

· Mar 11, 2020

「电极」是 GeekCar 针对电动车使用体验设立的新栏目。我们并不想仅仅在这个栏目里呈现新车评测,或者是产品推荐,也想把我们对一款车型所体验到的「爽点」与「痛点」分享给你。 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款车的「爽点」可以盖过「痛点」,那么这款车型一定是你可以接受的。 它终于来了 面对疫情之下的复工,有辆车开着通勤当然是最好的了。复工之后我们终于借来了等了近两个月的广汽新能源 Aion LX,并对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日常通勤体验。 当然,我们也在深更半夜的时候开到了北京的六环路测试了一下它的高速续航能力,对它的城市能耗表现做了一次直播。 先简单介绍一下车型 Aion LX 在去年正式上市,定位于一款中型 SUV,补贴后售价 24.96-34.96 万元,共 5 个车型版本,分别是 60、70、80、80D 以及 80D Max。具体的车型参数我们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在考虑这个价格区间内的电动车的小伙伴们多少都会考虑过这辆车,而很多人关注这辆车的原因除了颜值之外,就是它官方 650km 的 NEDC 综合工况续航和其 3.9 秒的零百公里加速性能了。 那么,至于它真实的续航情况,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稍后会和大家分享到。 我们这次拿到的车型版本是补贴后售价 27.96 万元的 80 版本,是所有车型版本中 NEDC 续航最长的(650km),同时也算是 Aion LX 的主推车型。 开起来的那些事儿 其实我认为这款车上市这么久了,大家对这款车的设计方面也了解的比较多了,在这里就不在重复的聊了。 下面重点来聊一聊使用体验。 智能座舱 很多人喜欢 Aion LX 的内饰设计,这套内饰沿袭了自 Aion S 以来,广汽新能源 Aion 家族的设计风格,并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 升华」。 Aion LX 座舱内最大的「 升华」 当然就是弯折角度 168 度的冷弯一体屏,全液晶仪表及中控两块屏幕都是 12.3 英寸。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冷弯一体屏并非「 曲面屏」,而这个弯折角度和冷弯屏技术主要应用在两块屏幕外侧玻璃的转角处。 整体的视觉效果还不错,弯折的一体屏会使中控屏面向驾驶员,更利于驾驶员观察中控屏幕的信息。 Aion LX 所搭载的是 ADIGO 3.0 系统,由广汽新能源与腾讯车联合作,支持 OTA 升级和手机控制。 实车体验感觉还是不错的,流畅度方面除了在刚通电启动的时候车机反应略显迟钝,稍等加载完毕之后就可以流畅运行。 为了适配驾驶场景,中控屏上特意将所有的「层级控制按键」设计在偏向驾驶员的左侧。 操作逻辑与智能手机几乎无异,从上向下滑动可以拉出快捷菜单栏以及消息提醒,在这里可以对一些车辆设置进行快速调节。 Aion LX 目前支持高德、腾讯双地图使用,并且两个地图的导航信息都可以映射在仪表盘上。(腾讯地图)(高德地图)语音助手的识别能力还是很强的,可以实现导航、多媒体、空调、电话以及车窗、天窗、后尾门等机械元件的控制,支持语音唤醒和自然语义理解,还可以自定义唤醒词。 但在疫情期间因为戴着口罩,所以需要稍微「 大点声」 它才能精确识别。 总体来说,智能座舱的体验对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我们来说非常容易上手、学习成本很低。用起来的整体感受还是很舒服的,在驾驶场景中的绝大部分常用功能都可以使用语音控制来解决,不需要再通过实体按键以及触控进行操作。 驾乘感受 先说驾驶,我们借到的这台 80 版本的 Aion LX 的零百加速需要 7.8 秒,而就算你购买了 80D 以及 80D Max 两个双电机版本也只有 4.8 秒。 如果你问我 3.9 秒去哪里了?那我只能告诉你,再买个 15600 元的「 极致加速包」 选装一下吧,这样你就能拥有 3.9 秒的「 激情快感」 了。 其实我认为,即使你对速度有一定的追求,双电机版本的 4.8 秒已然足够,没有太多必要去加装到 3.9 秒。虽然双电机版本的 NEDC 续航与 80 版本相差 50km,其实在使用中相差的续航比不明显,既然你追求了性能那必然要舍弃一部分续航,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这台 80 版本的电机与燃油车的 2.0T 低功率发动机的性能相当,但由于电机的特性,在起步阶段还是要比燃油车更灵敏一些,如果是家用的话,80 版本的 7.8 秒完全够用。 悬挂方面,前麦弗逊悬架、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调教没有太明显的风格偏向,有一定侧倾控制,但也没有特别惊喜的滤震效果,过减速带及坑洼路面时的震感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是一台重 2 吨的 SUV。 要说「 痛点」 的话,就是一些「 细微路感」 的反馈过于明显以及制动踏板调教有些硬。 大家在路上经常会遇到路面有一些沥青突起或是路面标线比较多的路段,在通过这样的路段时,轮胎的轻微震动会毫无保留的反馈到车里。 复工之后的北京早晚高峰还是比较拥堵的,你经常会走走停停,行驶时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 电门」 与制动踏板在软硬上的区别。 驾驶模式之间的性能差异还是挺明显的。运动模式下有一定的加速感,尤其是起步阶段。调节到标准模式和节能模式时,可以说是越调越「 肉」,比较适合佛系养生的驾驶习惯。 优点在于,运动模式下的动能回收微乎甚微,而动能回收最强的节能模式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拖拽感,动能回收的介入调教的比较平顺,驾驶起来很舒服。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