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界扛把子 Waymo 要动真格了?
美国时间 3 月 2 日,自动驾驶行业领军人物 Waymo 宣布获得 22.5 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今年开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是今年最大的一笔。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Waymo 首次引入外部股东进入,这笔融资由加州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理事会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企业穆巴达拉投资公司领投,跟投的还有其母公司 Alphabet、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国际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美国汽车经销商连锁公司 AutoNation。 并不意外的融资 Waymo 的外部融资,其实并不意外。从最早的 2009 年开始,作为 Google 自动驾驶项目,Waymo 一直在靠着背后的大树成长,直到 2016 年从 Google 独立出来,正式以 Alphabet 子公司的形象出现,但是即便如此,Waymo 主要资金来源还是其母公司。 我们先来说说过去的 10 年多 Waymo 都干啥了:为了更好的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自己造过车,然后放弃了;研发过自动驾驶硬件,自研的激光雷达现在已经开始试着外销回本;哦对了,为了推动自动驾驶车队的落地,大手笔购买了 6.2 万台 FCA 的 Pacifica 和 2 万台捷豹路虎的 I-PACE…… 那么,Waymo 在自动驾驶上烧了多少钱?这里有一份来自 The Information 的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Waymo 现有员工数量较一年前增加一倍,达到 1500 人,年度成本大概 10 亿美元,年收入仅为数十万美元。烧钱程度可想而知,即便自动驾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但一直做「啃老族」,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 从内索取到向外索取,是 Waymo 的必然之路。 甚至于,看到 Waymo 开始自力更生,母公司 Alpabet CEO Sundar Pichai 也是感动到不行:不容易啊,终于不再问爸爸伸手要钱了。 商业化的探索之路 Waymo 主要业务有四块:Robotaxi 无人出租、无人物流、技术授权以及联结服务(首个一英里和最后一英里服务)。后面的两块业务目前仍在探索中,我们主要聊聊前两个业务。 在 Robotaxi 方面,Waymo 的思路很清晰:就是封闭测试-上路测试-载人测试-运营赚钱。 2016 年 5 月,Waymo 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达成合作,完成对 Pacifica Hybrid 的改造,同时在密西根州 FCA 的切尔西试验场以及亚利桑那州试验场进行测试;2017 年开始上路测试,后面运营车辆逐渐从早期的 100 台扩充到后期的 600 台;之后 Waymo 启动了「 骑手计划」,邀请用户进行体验,同时帮助 Waymo 的团队不断改进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服务。从这一步开始,Waymo 其实就已经在探索商业化落地;2018 年 12 月,Waymo 顺势推出了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Waymo One」,在凤凰城市郊的四个区域(Chandler、Mesa、Tempe、Gilbert)将近 100 平方英里的范围内提供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也算实现了「2018 年底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 的 flag。 大手笔够买 6.2 万台 FCA 的 Pacifica 和 2 万台 I-PACE,也是在这个阶段。 也就是在这一年,摩根士丹利将 Waymo 的估值提升到 1750 亿美元,自动驾驶乘车服务、无人物流以及技术授权这三大业务分别估值 800 亿美元、900 亿美元、70 亿美元。 在这期间,Waymo 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探索也没有停止。出售自研激光雷达,同时积极破圈,与打车巨头 lyft 达成合作,尝试先投放 10 台自动驾驶车进行运营,2019 年 6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