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1600 公里的返程路,我该怎么选地图?

· Feb 11, 2020 333

新年过后,因为这场疫情,可能不少人都体验了在家办公,然而「在家模式」和「办公模式」根本就是两个平行宇宙,这俩撞在一起,总让我有一种摸不着北的眩晕感。 比如我在这眉头紧锁地开着电话会,爸妈一边在厨房叮铃咣铛,一边扯着嗓子喊「儿子吃饭啦吃饭啦」。或者我正憋不出来 PPT,我妈却定点儿来找我:「儿子喝杯蜂蜜水」、「儿子吃个橘子」、「来,苹果削成块了」。更可怕的是,我妈逐渐开始有催婚的念头,我看情况不妙,开始准备我的返城务工之路。 去年,我正式喜提人生第一辆车,平时就通勤用,还没跑过长途,这次过年回家正好是个机会。我平时上班在成都,家在安徽铜陵,来回大概 1600 公里。 年前回家的时候,开车就累个半死,现在疫情形式越来越严峻,不难想象回程又是一劫,不过还好有神器助攻,没走太多冤枉路。下面我来复盘一下这次返城的过程。 临走之前,爸妈一再提醒我要注意防护,还让我查查今年全国的迁徙情况,最好能错峰出发,能更安全一些。 我在网上搜索相关数据,发现百度地图有一个「迁徙地图」的功能。查了一下,发现成都是热门迁入地(当时排名第三,现在依然是前十)。这么多流动人口迁入,病毒肯定又要蔓延一波,所以近期回到大城市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了。(全国热门迁徙城市)(迁入成都来源地)另外还有俩有意思的功能,一个是「热力图」,一个是「新冠病例曾活动场所专题地图」。 通过热力图,我们能看到实时的人口流量密度,我查了查武汉最红的地方是医院和超市。(热力图)「新冠病例曾活动场所专题地图」可以查附近小区是否有病人确诊,我查完安徽和四川的家,发现两边都有确诊人员……瑟瑟发抖。(新冠病例曾活动场所专题地图)下面正式开聊准备工作。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我多查了几个地图(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具体路线是「安徽省铜陵市合百商厦——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 意外的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推荐的路线差异非常大。百度地图推荐的高速穿过了武汉市,而高德地图的路线则是武汉周边的高速。总之,差异就是「是否通过武汉」。 另外,两个地图预计的时间差异也比较大。百度地图推荐的 1587 公里的路线,预计 21.5 小时;高德地图推荐的 1774 公里的路线,预计 19.5 小时。 在路线方面,我肯定更倾向走百度地图推荐的穿过武汉的高速。其实武汉的高速并不可怕,武汉同胞因为封路根本上不来,更不可能有人下去,所以没必要绕开武汉多跑几百公里。如果实在担心,开到武汉段的时候可以将空调设置为内循环,也别去服务区。多带点儿食物、水、烟、口罩,最好再备一个空瓶(咳咳,懂的自然懂)。 在时间方面,我更相信百度地图的保守预估,毕竟现在体检站点很多,排队肯定会耽误时间。所以,多带点物资肯定有用。 总之,最后我选择了百度地图推荐的第一条路线。后来事实也证明,百度地图的时间更准确(开了接近一整天,多亏带了一个舒服的腰靠)。 除了路线,天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两天刚刚下过雨,路面比较湿滑,跑高速肯定受影响。百度地图比较贴心,在去年春节前就上线了一个「路面气象导航」功能,可以看到路上的能见度/积雪/结冰/积水等状况。好在真正跑路那天,湿滑路段并不长。(路面气象导航)路况其实是实时变动的,所以之前查的数据到真正走那天不一定奏效。百度地图有一个 ETA(未来出行)功能,可以预测你在未来出发所需的时间,虽然对长途来说差异不算太大,但也有一定指导意义。(未来出发预测)因为疫情,很多城市的出入政策都常有变动,所以两边儿的情况需要提前打听好。百度地图的页面中有一个浮动的信息窗口,里面滚动着实时的全国各城市的出入政策,大家可以在这里提前做好功课(高德地图没有这个功能)。(驾车出行最新消息)在我当天刚刚开始导航时,百度地图蹦出了一个提示栏,让我提前进行健康登记。我线上登记完之后,到了成都的防疫检查站确实更快的通过了。而且在我要进防疫站前,小度还用语音提示我目前排队的情况。(健康登记页面)在我回家途中,其实经历了一段堵车。不知道前面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去。我就顺手用百度地图查了查「实时路况」,它可以查询全国各个高速公路的拥堵趋势,数据还挺详细的,包括在哪儿堵,堵了多长,平均行驶速度是多少等等。(全国路况大数据)整个路途相对比较顺利吧,没有遇到特别湿滑的路面,通过武汉的时候提前开启了内循环,拥堵情况还好,食物和水刚好富裕一点儿,开四五个小时找个地儿抽根烟,实在困了就后排睡一会。 在车里我用语音查找附近的加油站和服务区还是挺方便的。不然在高速上手动找这些,又危险又费劲。(语音搜索服务)其实回到成都之后,我还是有点慌。虽然依然居家自我隔离,但是还是担心会「 中奖」。长睡一觉后,我点开百度地图复盘这次行程,发现还有一些其他「生活服务」功能。希望这些功能我们都用不上,但如果周围谁有需要,能帮助到大家也是好的。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地图,查询附近的发热门诊、异地医保地图(三甲/综合/专科等)、医保定点医院等;可以查询同乘信息,看看自己乘坐的公共交通是否有患者同行;如果你是鄂籍游客,还可以通过百度地图查询自己可以入住的酒店;当然还有实时的患者数量统计,以及关于疫情的最新报道……总之,作为一个生活工具,百度地图俨然是非常全面了。(生活服务功能)总而言之,无论你是自驾返城,还是乘坐公共交通返城,百度地图都更全面的呈现了疫情,并与自身的产品做结合。地图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民基础设施,百度地图针对这次疫情,拿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态度,值得称赞。 最后我希望咱们每个返城的朋友都能顺利抵达,大家做好自我防护,让这次灾难早点过去。

收购十年之后,吉利和沃尔沃将迎来真正「合体」

· Feb 11, 2020 333

2 月 10 日,吉利汽车发布了一则名为「 内幕消息」 的公告,表示吉利正在与沃尔沃的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与此同时,沃尔沃汽车在其官方微信上发文表示双方正在筹划业务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这也就意味着 吉利和沃尔沃终于要完成合体了 。 时间回到 2010 年,吉利以 18 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转眼间,10 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十年间,双方都获得了成长和进步。 被以 18 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如今的市值已经超过 160 亿美元,与此同时全球销量也获得了持续增长,从 2010 年的 37.35 万辆增至现在的 70.54 万辆。根据沃尔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9 年沃尔沃的营业收入为 2741 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 1987 亿元),同比增长 8.5%;全年营业利润 143 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 104 亿元),较 2018 年的 142 亿瑞典克朗微增 0.8%。 收购沃尔沃的吉利,不断从这个历史悠久的北欧品牌身上汲取养分,依托着沃尔沃的技术支持,推出了众多新的成功车型,同时在品牌形象上也有新的提升和突破。根据吉利公布出来的销量数据来看,2019 年吉利销量 136.2 万辆,继续蝉联中国品牌销量冠军。 不过,对于沃尔沃,吉利采取的「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吉利会有两套不同领导班子服务于不同的消费群体」 的运营策略,但是放在当下来看,这种方式可能不那么适用了。 在过去的几年,大众、奔驰和宝马集团分别对内部架构进行重整。2018 年 4 月,大众宣布对管理层架构进行重整,同时设立 6 大业务板块领域以及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业务组合,对旗下 12 大品牌进行了重新梳理。未来这些品牌将分成量产型(Volume)、豪华(Premium)、超级豪华(Super Premium)以及商用车部门(commercial vehicles)。 2019 年 4 月,宝马、MINI 和劳斯莱斯联合成立中央销售部,统一管理品牌、产品及售后服务,这 个部门被命名为 C 部门——C 代表消费者 (Customer)。 同年 5 月,戴姆勒将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厢式货车、戴姆勒卡车、客车以及戴姆勒金融业务等五大业务版块,整合成梅赛德斯-奔驰、 戴姆勒卡车以及戴姆勒移动等三家独立的股份公司。 这些举动都是为了提升集团管理和运营效率,发挥协同效应。 除此之外,在新四化的浪潮裹袭之下,主机厂们大都放弃了单兵作战,开始抱团取暖。比如:戴姆勒和宝马宣布合作,从出行服务扩展到自动驾驶;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与 PSA 集团宣布合并,成为汽车销量排名全球汽车行业第四、年度营业收入排名全球汽车行业第三的大型汽车集团;而在国内,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宣布联手,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资源、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 所以,吉利有此举动并不奇怪。而且值得一说的是,吉利和沃尔沃均对此事作出了正面表态,也就是说业务重组在两家集团内部已经达成共识,重组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双方这次的合并其实并不是突然为之。在此前,双方已经在不断加深合作,2012 年双方签署汽车安全技术与车内空气质量技术合作协议;2013 年在瑞典哥德堡联合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共同打造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CMA 架构);2017 年双方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及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2019 年 10 月,双方宣布合并发动机业务……. 类似的合作还有很多,这些举动让吉利和沃尔沃的联结更深。 按照官方说法,此次的强强联手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加强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的有效协同。并通过业务重组,整合资源,以更具规模优势、更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来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完成重组之后,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都将划归在「 大吉利」 体系之下,但是这些品牌仍将保持其独特定位,大家也不用担心重组之后品牌被同化。 接下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就重组事宜形成方案,向双方董事会汇报。双方就重组条款达成一致后,将汇报给董事会和股东会批准。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交易将视当时市场情况并依据香港证券交易所规定进行。 此外,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吉利汽车香港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对于此次的业务重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显然很看好,他说:「 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更加强大,更具竞争力。我们将请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CEO 汉肯·萨缪尔森协调工作小组评估此次重组机会,期望集团内的协同效应得到持续强化,旗下各品牌在保持独特定位的同时,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凸显。」 随着重组的完成, 吉利和沃尔沃将逐渐完成由「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向「 吉利+沃尔沃+领克=大吉利」 的转变。 合并之后的吉利,将成为年销量超过 200 万、市值超 350 亿美元的全球汽车集团。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吉利又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