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到中国,福特建立了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创新纽带

· Dec 03, 2019 333

=色调明快的布艺沙发随意散落在明亮宽敞的空间里,墙壁上到处贴着色彩斑斓的艺术画作……你可以在整面乐高墙上拼出你想要的形状,在公共空间与同事共进午餐或者头脑风暴,或者把自己的宠物狗带到公司上班,甚至可以在上班时间结伴玩游戏、健身、跑步。走进这座建筑,眼前的场景与硅谷地区其他顶级的科技公司并无二致,却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汽车实验室有点大相径庭。 这所「 不务正业」 的汽车实验室就是福特硅谷创新中心,这座目前硅谷地区最大的汽车实验室早在 2012 年就已经成立,是硅谷地区最早的一批汽车实验室,现在已经占地超过 1 万平方米。员工人数从刚开始的不到 10 位,发展到现如今近 300 名硅谷的「 最强大脑」 在此工作,体现了福特对于创新的持续投入和重视程度。随着近年来各种「 高科技车企」 纷纷在硅谷布局,汽车实验室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从 2014 年的 9 家飙升至 2019 年的 172 家。 姜还是老的辣,百年老福特在硅谷的布局,比行业内的「 高科技车企」,早了七年,福特对于创新科技方向的前瞻把握相当精准。在这里,福特研发团队进行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材料与制造、电动车、软件、网络安全、算法、自动驾驶等 22 个前沿领域的研发,并且在 2018 年共创造出 199 项专利技术。轻松、开放、自由的氛围布满这个由两座三层办公楼组成的创新中心,让员工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从而尽情释放创造力。 福特硅谷创新中心的公共区域 福特硅谷创新中心的办公空间 福特硅谷创新中心 连接「 老」 迪尔伯恩与「 新」 硅谷的纽带 汽车的生产与制造从来不是儿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作为现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发明者——福特总部所在地的迪尔伯恩,经过百年的造车经验积累,严谨的作风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品牌 DNA 里。而硅谷,作为当今数字革命的发源地,创新与高效已经成为这里的代名词。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智能需求的不断变化,消费者不仅期待一辆机械素质过硬的汽车产品,更期待能在汽车上享受更加智能好用的服务,软件与算法在汽车行业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福特硅谷创新中心的建立,相当于在传统汽车制造业代表的迪尔伯恩,与新兴科技发源地——硅谷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不仅仅在技术层面上互相沟通,更重要的是,将两个地区截然不同的文化连接起来。让迪尔伯恩稳重、严谨的工程师们了解创新的魅力与必要性,让硅谷的科技新贵们了解造车从来不是一个儿戏,需要经过严苛的测试流程。 同时,硅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创新生态。从最聪明的大脑,到雄厚的资本,再到无数初创公司与科技巨头的前赴后继,硅谷早已经成为了创新的代名词。目前,福特充分利用硅谷的创新生态,积极开展合作,包括:1200 多家初创公司,合作开展超过 90 个项目,同时还与 120 家投资机构,12 个孵化器在内的资本密切合作。而硅谷地区的五所大学,更为福特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和研发人才。 在硅谷,福特硅谷创新中心还与顶级科技公司合作,不断探索新技术的新应用,比如,领跑自动驾驶领域的 Argo AI,就是福特在硅谷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双方已深入开展自动驾驶的测试与部署;此外,福特在硅谷还与包括 Google、Apple、亚马逊、迪士尼、以及天狼星 XM(Sirius XM)在内的世界顶级科技与娱乐公司,探索新技术的全新应用。 福特第三代自动驾驶测试车搭载了福特与 Argo AI 合作开发的升级版虚拟驾驶系统,并正在硅谷特定区域进行公开道路测试 福特硅谷创新中心的创新成果应用 3D 打印技术: 自 2014 年 12 月以来,福特一直与 Carbon3D 合作,后者开发了连续液体界面制造成型技术(CLIP),这是一种 3D 打印技术,能够比传统方法快 25 到 100 倍的速度,从 UV 固化树脂中生产零件。福特已经利用该技术为福特福克斯纯电动车生产橡胶垫圈,以及为福特 Transit Connect 生产了阻尼缓冲部分。 Info Cycle 项目: 面对越来越拥挤的交通路况,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地选择自行车出行,复杂的交通情况也增加更多的安全风险。福特正在硅谷收集居民在湾区街道上骑行的数据,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该解决方案包含用于从在自行车上收集周围环境数据的传感器,以及用于将收集的数据可视化的应用程序,团队使用了 OpenXC™数据平台,这是福特于 2013 年推出的开源硬件和软件平台。远程信息处理传感器安装在自行车上,并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以供分析。这些数据将为如何定义新的交通方式以满足未来的城市出行需求提供了新的机会,更是福特迈向以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式参与城市环境的未来的大胆一步。 Info cycle 项目收集硅谷居民的骑行数据 全国街道服务项目: 随着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街道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福特硅谷创新中心从 2017 年开始,与全球知名的城市设计公司 Gehl 合作,开始研究如何设计街道,以满足所有人的各种功能和需求:走路、骑自行车、上班族、企业主、私人和公共车辆的使用、放松、锻炼,与他人联系,当然还有支撑经济发展的商业和服务。 可持续发展材料: 作为福特汽车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福特通过再使用和回收利用材料以降低车辆制造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在福特硅谷创新中心,福特与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如何将非金属回收材料和生物基材料应用到量产车上,比如,杏仁壳、虾壳、菠萝叶,等等。目前,椰壳、稻壳、洋麻和大豆等生物基材料已经应用于福特量产车型上。 从硅谷到中国,福特创新越洋互联 福特硅谷创新中心设立了创新空间(Maker Space)、一个旨在激发和鼓励员工开拓思维、动手实践的创作工坊。这里遍布的 3D 打印机、3D 扫描仪、Arduino 智能硬件开发板、真空成型机、激光切割机等尖端设备供员工随时使用,将想法和设计动手快速制作成模型,并且将可一一应用在福特车上进行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福特南京研发中心,也同样拥有一座创新空间,为福特中国员工提供了一个实现脑洞的开放场所,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进行大胆的创新。 坐落于福特南京研发中心园区内的创新空间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对所有员工全天 24 小时免费开放 作为福特旗下子公司,Autonomic 也将总部办公室设在福特硅谷创新中心。该团队由一群在云计算、分 布式系统、互联网和机器学习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组成,并于 2018 年 2 月被福特智能出行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收购,是福特为拥抱未来智能出行时代的战略部署之一。Autonomic 构建的车联云平台(TMC)是一款开放、安全、高效的软件服务云平台,TMC 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和接口,帮助用户快速开发更具商业价值的软件应用和服务,如车主 APP, 网约车服务、自动驾驶动态路线规划和车辆调配、车队管理,等等。目前,全球已有数百万辆联网车辆已接入车联云平台。 此外,新成立的 D-Ford 团队也在福特硅谷创新中心设立实验室。秉持以人为本的宗旨,D-Ford 帮助福特团队建立对现有以及潜在消费者的同理心,不断激发想象力与创新以提高用户体验,深入分析各地市场洞察,并应用于产品研发和制造环节当中。目前已经在底特律、帕洛阿尔托、上海和伦敦建立了四个 D-Ford 实验室,另有 D-Ford 团队驻福特墨尔本办公室。 今年 4 月,福特提出了福特中国 2.0 战略,旨在利用中国广阔的创新空间与丰富的合作伙伴,以「 中国速度」 推进智能科技计划。未来,福特也将把福特硅谷创新中心的创新模式引入中国,利用中国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领先理念,与丰富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推动福特在中国本土业务的发展,建立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创新纽带。 刚刚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的全新福特锐际也将搭载 SYNC+ Autonomic 也于去年上海开设办公室并与阿里云合作,在中国推出了车联云平台服务,旨在为福特以及其他车企提供车联网应用开发和创新出行服务的技术支持。 同时,福特更与百度联手,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SYNC+。从 2019 … 继续阅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而可闭缸发动机值得最后一个「金球奖」 | 极客考古

· Dec 03, 2019 333

对于八零九零后球迷来说,今夜绝对是不平凡的,梅西拿下职业生涯的第六个金球奖。而此时的他与 C 罗两人同为 34 岁,英雄迟暮,也意味着这座奖杯可能会是属于「 绝代双骄」 的最后一个金球奖杯。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汽车行业同样面临着内燃机时代的终结。所谓终结,并不代表它会退出人们视野,但当各大汽车集团纷纷构建完整的电动车生态体系时,停止内燃机研发的时间也在逐渐逼近着。在汽车内燃机近百年的历史中,如果给某项技术颁发一个「 终身成就奖」 的话,我想,「可闭缸发动机」最合适不过。 当然,绝代双骄时代的足坛也存在着众多实力超群的球星,就像内燃机技术也不止闭缸一种,但它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在环保法的重压之下,可闭缸发动机的概念被提出,从高效先锋到能源卫士,可闭缸发动机在过去四十年中随着需求的变化,扮演者不同角色,顽强地撑起了内燃机最后的「 倔强」。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时代更迭的时期,也是汽车发展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过程。汽车产业的第三阶段会是什么样我们还不能确定,但它一定是以高度电气化为主旋律的。主旋律之下会出现一个核心概念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能会是蔚来式的服务、拜腾式的屏幕,更有可能是 Canoo 那样依托地板式电池布局而针对「 用户体验」 层面的造型设计。 而发动机电脑则是第二阶段的主旋律,它被发明出来之前,汽车产业还处于元年时代,也就是汽车产业的第一阶段。人们造出了数以百万计的车辆,但我们只能控制他的速度与方向,对发动机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它在运转或已经停止。 当代信息技术和环保法为发动机「 续命」 发动机是什么?曲轴、气缸、活塞、节气门?就算把所有硬件全都列出来也只不过是发动机的一半而已,我们永远都不能忽略掉过去四十年里计算机(软件)对发动机的重要性。 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个更加前沿的概念深深根植于工程师们的脑海里——发动机不单纯是硬件组成,软件对于突破发动机的瓶颈来说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使得传统工业也成为了集成电路和微型处理器的受益者,而最早着手研究汽车领域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是日本人。 在日本汽车工业随着电控元件的发展突飞猛进之后,美国人也不甘被高新技术抛弃。福特初代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 EEC 于 1975 年开始量产,而它们用的处理器则是来自东芝的 TLCS-12。 在车企们纷纷进入这一领域之后,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这一概念,也被叫做「 行车电脑」。(注:此处特指控制发动机的 ECU,而非车内其他 ECU 元件)。它的作用更像是发动机的大脑,通过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来分析发动机内的状况,从而加以控制。早期 ECU 的能力并不像现在这样强大,信息技术的革命让发动机内部的数据变得透明。而真正让发动机拥有「 自我管理能力」 的却是一纸环保法。 坦白来讲,一个只能进行信息采集的 ECU 是非常鸡肋的。在环保问题愈演愈烈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 ECU 一起进入公众视野的还有电喷技术——虽然电喷比 ECU 诞生的时间更早,但没有 ECU 的电喷与有 ECU 的相比,就好像是算盘与计算机的关系,后者的反应速度更快也更精准。 如果说电喷是 iPhone,那 ECU 就是苹果公司本体。随着 ECU 的发展,发动机内部的零件基本都能被它调配,随之推演出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发动机闭缸技术。 勇敢的开始同样造就了无数「 翻车现场」 「 所有伟大都源自一个勇敢的开始」。通用的这句 slogen 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它们历史上的确有很多勇敢的举动,然而成就伟大的道路一定是坎坷的。石油危机之后,凯迪拉克一直是被给予最大希望的美国品牌,当日本车大肆侵蚀美国市场时,美国人希望看到本土品牌的改革。 凯迪拉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发动机闭缸概念的车企,也是第一个量产带有闭缸技术发动机的车企。1981 年凯迪拉克量产了 L62 V8-6-4 型发动机,并将这款发动机装配到了它们的所有产品上。而「V8-6-4」的意思就是发动机可以在 8 缸、6 缸和 4 缸之间切换,与这款发动机同时到来的还有凯迪拉克当时最先进的发动机电脑,它们宣称可以进行每秒 30 万次运算。 对于可闭缸这项当时的新兴技术,凯迪拉克当然毫不吝惜笔墨为其宣传: 然而这个故事却是以「 车毁人亡」 来收尾。不得不说凯迪拉克真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它们并没有在这款发动机面世之前进行充足的道路实验,这也使得消费者成为了新技术的小白鼠。 即便是每秒进行 30 万次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也没能 hold 住变幻莫测的道路情况,所有 V8-6-4 的消费者反映出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发动机反应迟钝、急加速时无法快速地完成变缸操作。甚至有人这样吐槽: 「Taped to the car’s dashboard was a hand-written note with two speeds written on it—something like 45 mph and 68 mph, as I recall. When I asked what the reason for the note was, the driver explained that it was a reminder to avoid those velocities—at those speeds, the engine was especially apt to 「hunt」 between cylinder counts,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