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行 | 骑过 200 公里小牛 M1 后,我来告诉你它是一辆怎样的车

· May 17, 2016

「 小牛电动」,从来都不是一个缺少话题的品牌,但我们今天更想聊聊它的新产品「 小牛 M1」。 最近,我们拿到了一辆小牛 M1,并和它相处了 5 天。在这 5 天的时间里,我去哪都会骑着它,替你们体验了各种骑 M1 会遇到的「 极限场景」。比如骑到 0%的电量、雨天骑车、骑 M1 带人,还有骑 M1 带人上天桥… 在测 M1 之前, 我也曾长测过 N1。从产品角度来说,这两款车「 性格完全不同」。 小牛 M1 都有什么不一样? 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牛搜集了很多来自 N1 用户的数据,设计出了现在的 M1。用创始人 Token 的话说,M1 更像是一个「 带点激情的更好玩的工具」。 一、设计: 作为一名外观党,先来看看它的颜值。直观上来说,M1 真的瘦了很多,更小的座椅,更短更窄的车身。车把更整洁,取消了以往 N1 上外露的刹车油壶以及外露的螺丝。同时,也取消了后座的踏板。经过一系列减重,M1 的重量处于 55.4-59kg 之间,挪车轻松了很多,但过减速带颠簸很明显。 在遇到不高的台阶时,你可以停下来抬起车头,再拧油门就能过去。M1 的离地间隙更高,不用担心托底。在下天桥的时候,如果是推行,比 N1 更加容易控制。之前推 N1 在下天桥的时候,车太重,很难把控好方向,跑偏了很难拽回来。 骑着 M1 在路上,有很高的回头率。在我停下来拍照时,一位蹬三轮的大爷还特地停下来,问了问我这是什么车以及多少钱,「 这车设计好,简单!没别的电瓶车那么复杂」。 我们在办公园区里抓获了一只野生 N1,把 M1 和它摆在一起, 就可以直观的看出来二者的外观到底有哪些差异: 二、动力系统: 动力方面,小牛 M1 只有两个档位,分别对应 23km/h 和 40km/h。关于限速,在小牛的论坛里有一个统计,有 35.44%的用户认为 45km/h 的速度是够用的,57.35%的用户需要更高的速度,其中 19.81%的用户是因为路况允许。 电池的设计也有了改观,增加了充电指示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在以前给 N1 充电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到底充了多少电。 M1 的电池、BMS 都是重新开发的,强化了电子防盗系统,甚至还增加了 OTA 功能。 三、智能化细节: 在 M1 这辆车上,引入了一些已有的「 汽车思维」 来设计,比如智能大灯、自动回跳的转向灯、双闪。这一点我很喜欢,虽然骑着是两轮电动车,但还是体会到了「 驾驶感」。另外,M1 的定速巡航设置成了一个按键。原来 N1 需要拧油门到一定速度,保持几秒钟。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说:M1 带有转向灯优先功能。意思是说,当转向灯处于双闪状态时再打转向灯,系统会自动切换到转向灯模式。这个功能也是从汽车上学来的,而且,甚至都不是每个车都有的配置,一般见于比较追求安全细节的某些高端品牌上。 智能车撑给好评,只有车撑收起时,再按下启动键才能骑。这样的操作逻辑,可以防止粗心用户忘记收车撑就骑走。另外,M1 的后挡泥板变成了双侧支撑,之前 N1 是单侧的,时间长了会有「 歪屁股」 的效果。(注意看下图右侧的 N1)M1 还有比较「 中二」 的一点,就是内置了 8 种转向音效,有青蛙叫,木鱼声,马蹄声等等。这也算 Token 的一点「 小偏执」 和「 恶趣味」,他说原本的音效调节方式,想做成「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你应该买哪款小牛 M1? 小牛 M1 的配置很多,分为 M1Lite、M1C、M1S 和 M1Pro,分别对应 50km、80km、100km 和 120km 的官方宣称续航,售价从 3299-6299 元不等。当然,各个版本配备不同功率的电机。我们拿到的是 M1C 版本。 不同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电池容量、电芯是否进口、屏幕材质、烤漆等方面。M1lite 使用的是国产电芯,M1C 及以上的版本,使用了松下、LG 化学或三星的电芯。M1lite 和 M1C 的屏幕是 HTN 普通材质、国产烤漆,M1S 和 M1Pro 是 FSTN 全视角 LCD、CMW 进口 PU 烤漆。 如果你对 M1 感兴趣,我们推荐你买 M1C 及以上的版本。M1lite(也就是乞丐版),科技配置基本没有,400w … 继续阅读

从业者眼里的汽车电商,到底是什么样子?

· May 17, 2016

「 汽车电商」 是最近两年特别火的事儿,但又是特别有争议的事儿,有人觉得汽车电商是未来的趋势,传统 4S 店销售模式难以为继,势必会土崩瓦解,也有人说,汽车电商是扯淡,是伪命题,是一些互联网人的自嗨。 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到的更多是各种各样的汽车电商渠道和玩法,也确实有人通过这些汽车电商渠道用合适的价格买到了合适的车子。 但是,从汽车厂商、汽车电商玩家的角度,他们到底是怎么理解这件事的呢? 在北京车展之前,汽车之家举办了一个汽车电商高峰论坛,GeekCar 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了听,整个活动下来好几个小时,还真有不少收获,这篇文章把我们听来的东西做个梳理。 汽车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汽车电商的基础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所以它的本质和(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或多或少有重合的地方。我挺认同汽车之家 CEO 秦致在分享时提出的观点,他说,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类似于电、电网那样的基础设施,现阶段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技术的手段去提升产业效率,逐步影响用户的消费习惯,例如淘宝、滴滴,而未来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之上,数据就变成新的生产资料。汽车电商实际上是一个新兴的工具、新兴的产业和新兴的平台。 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看来,汽车电商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最早是在互联网上做广告、做营销,目前这个阶段,主要是引流。接下来,就是电商直接进入到汽车新车销售、售后服务领域,他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汽车电商 3.0,不管是整车厂、经销商集团、京东淘宝,还是汽车之家、易车这样的垂直汽车媒体,各种模式的主体都在踊跃的进入汽车电商的 3.0 时代。而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汽车电商比较可行的模式。 一猫汽车网的 CEO 王辉宇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所谓「 汽车电商」,电商二字实际意思是电子商务,而不是电子交易。他举的例子是,过去小额的电商交易叫贩卖瞬间冲动,这种瞬间冲动可以在几秒钟完成,但是用在汽车上,应该是贩卖决策过程。而用户从最初关注某个产品到最后决定买,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还涉及到场景的切换。所以不能仅从交易与否这件事情来判断是不是电商,应该回到它的本质的定义上,是否是汽车电子商务?如果是,就应该属于汽车电商。 汽车电商为什么能行? 新的模式能不能在以往的模式里切到一块蛋糕,成本是很大的因素。徐长明认为,汽车电商模式相比 4S 店模式,在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汽车电商模式相比 4S 店模式属于轻资产 2. 汽车电商的边际成本更低 3. 汽车电商的冗余成本相对较低,比如需要人员数量大幅少于 4S 店 4. 财务成本方面,汽车电商相比 4S 店更低 5. 进车成本,汽车电商更低 这些方面加起来,构成了汽车电商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成本优势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在他看来,汽车电商能够发展的另外一个基础是消费者的偏好。互联网原住民慢慢成为购车主力人群,这些人对于汽车电商模式的接受度更高。 总体来说,成本的优势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会让汽车电商运营模式在未来的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体系里面成为汽车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汽车电商和线下销售模式矛盾吗? 在很多人看来,汽车电商发展了,传统 4S 店模式就会土崩瓦解。但是,不管是汽车厂商还是电商平台,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汽车电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是要达成目的而唯一选择的路径。所谓手段,是帮助达成商业诉求。汽车厂家选择线下销售渠道是为了完成销售,开始做汽车电商,也是为了达成目的完成销售。而汽车电商更多的目的,就像芒果汽车 CEO 吴越所说,是帮助提高效率。 这和北京千品猫科技有限公司 CEO 唐心宏的观点类似,按照他的说法,「 汽车电商和经销商的融合没那么容易,从传统渠道来说,电商对于主机厂看起来是一个新渠道,其实是要切掉经销商原先线下一部分低效率的东西。」 在他看来,汽车销售行业非常重线下服务,这个是电商取代不了的。 那么,汽车厂商是怎么看汽车电商和传统线下模式融合的问题呢? 东风日产数据营销总经理张征的说法是,汽车电商绝对不是网上卖汽车,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有几个关键词:用户入口、营销效果、是否带来增量、是否带来变化。而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协同非常重要,主机厂做好主机厂的事,经销商做好经销商的事。 北京现代销售管理部部长李一秀说,电商是一种新模式,也是品牌向客户展示自己的窗口。从北京现代的的角度,他们更愿意将电商作为线下经销商的一种支援,现在,金融、二手车、租赁等业务都整合进了电商,而北京现代更多关注运营方面,扎实做好自己的事。 那么,长远的看呢?芒果汽车的吴越认为,把 4S 店新车销售这个亏损的业务拿走,把后面的业务流程留给线下经销商,让他们的服务从交车开始做,这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唐心宏对此却有点纠结,因为吴越所说的模式虽然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是可以赚钱了,但是把新车销售业务剥离之后,后续的业务可能也难以为继。比如,交车、保险这一系列的事情还可以往下实现,未来 4S 店能做到事情会越来越少。但是他也说,「 养虎为患并不代表我抵触电商,相反,在深海区会有一个更深的融合。线下的价值永远会体现出来。」 汽车电商是否有助于提升效率和销量? 广汽传褀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勇说,当初广汽做电商时,碰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客户群到底有没有增加,增加了多少?这个很难去评价。而在中国车市微增长的时代,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汽车电商的价值不在于挖掘带来多大客户增量,因为增量就摆在这里,更多的是在于谁能够更有效利用电商手段,让自己的品牌、销售渠道去争夺更多的「 蛋糕」。既然电商是工具,让交易更有效率,是比直接提升销量更有价值的事情。 他提到的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现在销售线索搜集量越来越大,但是顾客的成交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也是汽车之家电商事业部总监关巍想表达的观点:电商更重要的价值是除了原来数字营销为主机厂带来销售线索以外,在数据上如何帮助主机厂提供线索到成交转化的效率。 同样作为主机厂,吉利最初做电商的时候很矛盾,比如到底线上的价格跟线下价格应该一样吗?试验的结果是,电商价格有优惠的时候,销量就高一些,反之就低一些,也就是说,本来可能在线下够买的,由于线上放了一些促销,就变成了电商的交易。 所以,吉利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认为,汽车电商卖的不是价格,而是信任以及信息的透明度。线上比线下要更加诚信,电商的路才有可能走。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振山说,电子商务实际上目前的价值是导流,下一步要进入成交甚至衍生的环节。电子商务要真正有价值的话,应该是搭建整个客户生态圈平台,比如后期保养以及衍生的服务,这些是它的价值,而不能只关注卖车。 小结: 其实就像活动上有嘉宾所说,今年行业内的相关从业者再聊汽车电商话题时,观点明显比之前成熟了很多,也理性了很多,这或许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对很多从业者来说,关于怎么做好汽车电商,还都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论,仍然是在摸索中前进。 用理性的心态,给汽车电商以时间,恐怕是检验效果的唯一办法。或许明年的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观点,也还有很多可修正的地方,但在汽车电商这件事上,不管是产品还是想法,快速迭代都不是一件坏事。 不管汽车电商是不是靠谱,至少经过尝试之后,大家能有一个更切身的感受,而如果像很多嘉宾所说,把汽车电商作为一个工具的话,那么关于它的任何尝试,其实都有利于未来汽车营销模式的变革和进化。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CES Asia | 加入第三方车辆之后,苏打科技想做出行服务的「售卖平台」

· May 17, 2016

共享用车需要「 轻」 点儿,这是我去年体验了苏打出行之后的结论。这里的「 轻」 特指用户体验、运营模式等方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用车的「 重资本」 属性很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车辆资源。这里面需要考虑资本、车企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这一点上,由车企主导的共享用车项目就有了天生的优势,比如上汽、北汽。 然而,我们之前接触的很多分时租赁项目,包括今天要聊的苏打出行在内,背后都没有车厂、大财团等资源支持。因此怎样把重的事情用轻的方式完成,成了这些项目快速推广的关键。 自营+平台 在 CES Asia 上,我和苏打科技 CEO 余涛聊了聊他们最近的产品调整。除了原有的「 苏打出行」 之外,苏打科技还想把第三方车辆运营起来。 余涛用「 京东」 和「 亚马逊」 的模式解释了这次调整。相比天猫,这两个平台最大的特点是「 自营+平台」 的属性。也就是说在上面除了自营的产品之外,还能够买到进驻商家的商品。 回到共享用车上,除了保持原有车辆运营之外,苏打科技还会提供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平台运营第三方车辆。谈到运营第三方车辆,可能你会想到「 微租车」 这类软硬件技术方案供应商。而前一阵,一度用车也宣布要把「 开放平台」 作为重要战略,引入第三方车辆和相关资源。 不过余涛认为,要把服务做好,还需要保持自身对分时租赁的不断运营来获取反馈,因此不会放弃原有的业务。他也没有否认想要扩大自有车辆规模的想法,只不过这么做还需要很长时间积累。 回到第三方车辆资源,余涛所指的主要来源是租赁公司。他们有闲置车辆资源(很多车辆的使用场景固定且闲置时间长),但是没有碎片化时间的盈利能力。目前,苏打已经和汽车租赁公司安飞士 AVIS 达成了合作,之后的目标客户也是拥有一定车辆资源的非巨头租赁公司。 租赁公司只需完全托管车辆,而苏打科技会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按比例收取服务费。这种模式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把车辆的闲置时间转化成了利润,算是一种开源方式。余涛告诉我,基本上可以把车辆的利用率从 60% 提升到 80%。 如果专门购置或租用车辆用于分时租赁,那么除了运营费用之外,平台还需要承担包括车辆购置(或租用)、折旧损耗等费用。而利用第三方资源,只是提升闲置资源效率而不需要增加太多额外成本。这对于租赁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吸引力。毕竟他们要做的只要提供车辆。 要把这件事做成,在技术上主要依赖于 SaaS 运营运行平台以及安装 T-box 的车辆改造。也就是说,苏打科技会给第三方提供包含软硬件的解决方案。软硬件平台的应用场景不会限于电动车,燃油车也一样支持。 不过对于苏打出行来说,提供「 全套」 服务显然有不小的压力,例如运营、线下点位资源、推广等问题都需要自己承担。余涛认为这种模式核心在于线下的点位资源,苏打科技会和物业、电桩企业等合作分摊建设成本,然后基于点位的覆盖范围推广服务。 调整的必然性 苏打科技的这次产略调整,在我看来是有一定必然性的。说白了,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模式在前期避开自身劣势,也就是车辆短缺(毕竟这需要大量的资本)。如果依靠自身去获取,一是资金压力大,二是回本慢。按照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单单在北京,我们就接触过将近 10 家同类企业),这么做很有可能直接在竞争中「 慢性死亡」。而当其他平台也开始「 开放」 之后,苏打走这一步,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比之下,做平台这件事首先在车辆资源上有一定保障,这就绕开了最核心的难点。剩下的点位、运营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可显然已经把难度降低了不少。同时,苏打科技的母公司飞驰镁物科技(关于飞驰镁物,你可以点击看这篇文章)能够提供车联网软硬件的技术支持,这一点也是很多企业不具备的优势。 在运营层面,苏打科技会保证自己的品牌露出。也就是说,用户智能通过苏打出行 App 体验到服务。这样一来,用户始终能够感知到苏打出行的品牌,能够保证持续曝光。最后,运营车辆获取的用户数据、车辆数据依然属于平台。说到大数据,这里面的想象空间你懂得… 理论上跑通了,剩下的就该考虑更接地气的大范围落地问题了。这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显然要比目前的小范围实验多得多。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5.17:巨头来袭—谷歌在美国推出拼车服务

· May 17, 2016 333

谷歌在美推出拼车服务 谷歌宣布,旗下的导航应用 Waze 将推出拼车服务,旧金山湾区将作为首个试运营地点。这个拼车项目可以使用 Waze 的导航系统来获取司机的行驶路线,随后会将顺路的乘客与司机进行匹配。与 Uber 以及 Lyft 有所不同,Waze 拼车服务只限于上下班高峰期间。除此之外,使用 Waze 拼车的乘客只需分担油费,Waze 也不会对司机的收入进行抽成。 业界良心? 特斯拉政府监管事务副总裁跳槽至 Faraday Future 原特斯拉政府监管事务副总裁 James Chen 正式加入 Faraday Future,未来他将担任 Faraday Future 的政府关系总裁兼法律总顾问。James Chen 曾于 2010 年加入特斯拉,2013 年 10 月至今年 4 月份期间担任特斯拉副总裁。进入 2016 年以来,特斯拉共有 5 位副总裁离职。 其他公司的用人需求那么大,特斯拉表示副总裁不够用了! 特斯拉或将推出全新一代 Roadster 车型 或许是太多人都对 Model 3 充满了期待,大家已经快把特斯拉的首款车型 Roadster 遗忘了。特斯拉区域销售主管 Peter Bardenfleth-Hansen 称,公司希望能够打造出更多新车,并与现有车型保持不同。这款新车型很有可能将是全新一代的 Roadster,新车将基于特斯拉的第三代平台打造。新款 Roadster 将依然定位于双门电动跑车,外型设计方面也将延续 Model S 的设计风格。 还好不是在邻居的提醒下,才想起来有这么一款车。 半导体厂商恩智浦推出自动驾驶开源平台 半导体制造商恩智浦(NXP)宣布,公司将推出自动驾驶开源平台 BlueBox,新计算平台可以为汽车厂商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BlueBox 平台结合了雷达、激光测距、视觉传感等系统,可以处理多个传感器汇入的数据流并创造实时模型。新平台的开发引擎基于 Linux 系统,未来汽车厂商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目测又要有一批自动驾驶汽车陆续发布。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