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成立了汽车公司,但并不是为了造车

· Aug 03, 2015 333

8 月 3 日,英国卫报获得了一份资料,显示谷歌公司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名为「 Google Auto LLC 」(谷歌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在此之前,公众对谷歌汽车的了解还仅限于那辆顶着传感器的 Lexus RX270 和呆萌的小车 Podcar。 根据查询到的信息,Google Auto LLC 成立于 2011 年 1 月 13 日,坐落于美国特拉华州。 很多人觉得,汽车公司就是造车的,但 Google Auto LLC 应该并不是为了造车。 首先,谷歌之前推出的 Podcar 并不是自己生产的,谷歌公司应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汽车生产线。与谷歌合作生产汽车的是美国 Roush 公司,Roush 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设计、原型车制造等业务的公司。 其次,在今年 1 月份,谷歌公司无人驾驶项目负责人 Chris Urmson 曾公开表示,与通用、福特、丰田、戴姆勒、大众都在洽谈合作事宜;3 月份, Urmson 又说:「 造车实在是太难了,而传统车企更加擅长这些。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与他们需求合作。」 所以谷歌要推出自己的车,制造方面应该会交给别的公司。 那为什么谷歌又要成立汽车公司? 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很领先,但是在测试车上路的时候频频发生交通事故,好在不是很严重。在未来,大量的谷歌无人驾驶车上路后,会面对各种潜在的风险,万一谷歌的无人驾驶车在经济、交通法规、道德、专利方面惹出更多的麻烦,那么就不会影响到谷歌公司本身。这也是谷歌规避潜在风险的解决之道。 对于谷歌成立 Google Auto LLC 这件事来说,可以看成是纯粹的商业决策,也可以反映谷歌在交通领域的野心。权衡利弊,这就是最优的选择:如果 Google Auto LLC 惹出麻烦,不会连累谷歌公司;如果 Google Auto LLC 取得了巨大成功,完全可以独立出来。 谷歌的科技产品很多,谷歌眼镜、谷歌 X 项目,但谷歌偏偏为自家的汽车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项目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反映了汽车项目在谷歌计划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行事低调的 Google Auto LLC 也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家公司到底在干什么? 除了研发之外,谷歌要想让自己的无人驾驶车合法上路,就必须面对复杂的交通法规问题。很明显,Google Auto LLC 还负责为谷歌无人驾驶车解决「 手续问题」,为车申请国际汽车识别码(VIN),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沟通,解决碰撞测试问题等等。 在车辆可以正式上路后,首先应用的很可能就是公共交通,而负责运营的也应该就是 Google Auto LLC 了。 现在看来,谷歌真的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不玩 OBD 的元征,发布了一款怎样的产品?

· Aug 03, 2015 333

当我们谈论元征,一般都是说 OBD。不过,他们在上周发布了一款叫做 goloZ 的产品,主要解决的却是 C 端用户的娱乐需求。 之前 golo6 发布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元征为了转型做出的尝试 ,这次他们做得更彻底了。 MP3+网络对讲机 goloZ 主要有两个功能,可以总结成为 MP3 和网络对讲机。 1.MP3(音乐)用户可以用 goloZ 听歌,音乐是通过在线缓存或连接 WiFi 下载的。音乐输出有三种模式,分别是 FM 射频(车内最主要的方式)、扬声器播放(体验之后感觉音效一般)、耳机(或者外接音响)。 对于目前比较敏感的音乐版权问题,元征选择和目前几个主流的网络电台进行内容合作,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2. 网络对讲机 这个功能可以看做是将传统对讲机进行了网络化,突破了传统电台的范围局限性。 在 goloZ 中会预设很多公众频道,加入之后就可以跟同频道的用户聊天。用户也可以设置私密频道,首次需要在 App 里搜索加入,之后就可以用语音控制加入。这个功能适合在车队集体出行中使用,使用场景频率较低。 当然,作为元征的「 老本行」,OBD 并不是能够轻易丢下的。用户通过购买配套的 OBD 接口,就能检测车辆的状况,这个操作也可以用语音来完成。 从外观上看,goloZ 的大小像空调遥控器,正面有四个按键实现不同功能。侧边还有开关和音量键,底部则是 micro USB 充电口和耳机插口。 操作流程很简单,主要通过语音(跟科大讯飞合作)和按钮配合完成。App 只是作为内容管理和功能辅助,正常使用时基本用不上。 初次连接手机,我们需要将特有的串码输入到 App 中实现绑定。之后就可以进行频道管理、音乐管理、轨迹管理(当 goloZ 切换到射频输出时自动记录)、网络管理(WiFi 连接)等功能,也作为购买 golo 其他产品的一个入口。 目前我们手里的这款广东版本 goloZ , 元征会在初期赠送有效期半年的 10G 流量,之后可以通过 App 充值续费。 硬件思维的问题 作为一家传统的硬件企业(而且还是上市企业),元征有着二十多年的硬件产品研发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对于他们来说,攒出这么一个硬件不难。毕竟供应链等各方面都是成熟的,硬件只需要相对简单的模块化组合,软件也并不需要实现太多功能(只需要实现管理,以及当做流量入口)。 但是在产品的功能定位上,我从 goloZ 上看到更多的是对用户需求还不明确。音乐功能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形式来实现,goloZ 的体验也不是很好(毕竟 MP3 被淘汰也不少日子了)。goloZ 对于车队出游的用处很大,但考虑一般用户需要对讲的场景很少,不能算是大众需求。 在使用体验上,goloZ 针对车内情景的优化也做得不够。至少在开车时如果你想要使用 ,还要通过按钮来唤醒语音功能。这跟用手机来进行一些操作,并没有在体验上拉开差距,很难吸引用户购买。 回到硬件本身,不论是从透明塑料壳,还是内部结构被涂成土豪金色(据说后续会有别的配色版本),我并没有在 goloZ 上发现太多设计的痕迹。设计感的「 缺失」 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或许这些问题就是一家硬件出身的公司,在用户体验思考上不足导致的。 这是通病,得治。 必要性在哪里? 在上半年发布的 golo6 上,我们就已经看出元征想通过 OBD +娱乐的概念,增加 C 端用户粘度。但对于用户来说,OBD 的本质决定了并不会产生很大的粘度(能够一直砸钱补贴的土豪除外)。 而 goloZ 进一步彻底「 脱掉」 了 OBD 产品的帽子,变成了一个纯娱乐的硬件。但从产品的体验来看,goloZ 显然没有让消费者买单的必要理由。这也让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真的不是在闹着玩么? 其实元征在 OBD 行业「 老大哥」 的地位是已经确立的,毕竟无论在市场份额还是产品开发的实力,元征都处于领先。至少在 to B 业务方面,元征的市场份额领先程度很大。不论是通信运营商还是一些用车公司,对于 OBD 的需求量都是很大的,B 端业务的稳定也是支撑元征发展的关键。 但 OBD 的局限性,使得元征想要在这个阶段寻求一些新的突破。毕竟作为上市公司,发展新业务也是刺激股价的一个很好地途径。对于目前可能处于「 瓶颈」 阶段的元征,这个过程必须经过不断的试错,而元征的「 底气」 足够支撑试错的成本。 而 goloZ 这款产品,更大的意义还是阶段性的试验品,存在不足是很正常的。不过,对于如何扩展 C 端用户的问题,元征还需要更多思考。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有了 EnLighten 这款应用,就可以在车里实时查看红绿灯状态

· Aug 03, 2015 333

等红灯时,难免低头看看手机或者看看路边的姑娘,因此,被后面司机摁喇叭的事儿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经历,这指向一个很大的痛点:红灯到底什么时候结束? 有的城市里,红绿灯是读秒设计,可以多多少少解决这个问题,但仍然需要抬头去看红绿灯。 美国的 Connected Signals 的公司开发了一款手机 App,叫做 Enlighten,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在这个 App 里,可以通过手机 GPS 进行定位,在 App 界面里显示出前方红绿灯的状况,比如是红是绿,还有多少秒结束,可以具体到每条车道。 另外,这个 App 还可以用声音的方式把信息传达给驾驶员。在一开始我们设想的那个场景里,这个功能会很好用,你不用时不时的抬头看红绿灯,可以专心干别的,红灯变绿时,App 就给你声音提示。 这个 App 吸引了车厂的关注,最近宝马就宣布和 Enlighten 合作,在宝马车的互联驾驶功能里,接入这款 App。车主开车时,可以直接通过车机屏幕获取红绿灯信息,免除了查看手机的操作。 和车厂合作,解决了这款 App 很致命的一个问题:仅仅通过手机 GPS,不能总是很精准的定位,比如处于左转车道还是直行车道,而信息准确度又是这款 App 的关键。具体的解决方法是,这款 App 会实时获取宝马车的行车数据,比如转向信息,油门刹车的状态等,综合分析出车辆所处的状态,来让 App 变得更准确,当然,车辆搭载的 GPS 也会被 App 所「 征用」。另外,开车时总看手机毕竟是不好的,把内容投射到车机上,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 虽然这款应用实现的功能和在红绿灯旁边加一个倒计时屏幕的效果很相似,但在原理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它其实就是传说中 V2I(汽车与基础设施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 实现这种功能对硬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车辆或手机之外,还需要你所在的城市具备智能交通信号系统。也就是说,V2I 的「V」 和「I」,都需要变得智能。 所以,目前在美国,只有俄勒冈,盐湖城等四座城市里可以正常的使用这款 App。不过,长远的来看,这种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一定会越来越普及的。 对了,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我们并不提倡开车时玩手机这种行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VOL.26:发展新能源车,日本人搭错了哪根筋?

· Aug 03, 2015 333

听说,那辆很火的氢能源车 Mirai,居然用铂金当燃料电池的催化剂。 这个残酷的现实逼迫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日本人究竟搭错了哪根筋,要这么卖力的发展新能源技术? 日本的新能源车,起步早、车型多、卖得好、社会认可度高,相比我国,简直是一枚奇葩。不过你知道吗?日本发展新能源车,其实是被逼无奈的……他们害怕温室效应,他们的国土资源匮乏…… 当然,这期关于日本新能源车的节目,内容还不止上面这些。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苏帆——一个留过东洋的男人,一个让叨逼叨变得更内涵的男人……

奥迪的创新实验室,是怎么「探讨未来交通」的?

· Aug 03, 2015 333

这已经是奥迪连续第三年举办「 创新实验室」 活动了。前两年的主题分别是「 未来城市展厅」、「e 趋势」,到了今年,干脆变成了一个更为宏观的命题——「 未来城市交通」。 它包含「 交通工具及行车科技」、「 城市交通规划及道路设施」、「 公共交通及出行服务」 三方面的内容。周日下午的决赛现场,10 个团队围绕这三个方面做了展示。当然,你们可以忽略这些项目和奥迪的关系。 都有什么项目? 1. 公共自行车运营 「UBIKE」 和「 八千里」 两个团队瞄准了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他们都围绕着自行车在城市中一些「 痛点」 来展开想象,两者都把「 自行车+App+智能模块」 作为突破口。 不同的是,「UBIKE」 以智能车锁结合众筹、生态入口等模式来切入,而「 八千里」 想做的事情是,用简单的蓝牙模块来升级现有的公共自行车租还服务,做到按需租赁、动态调节。 自行车的分时租赁,以后会越来越好玩,当然,也一定会刷新人们对于现有公共自行车的印象。 2. 汽车科技创意 「 冥王星」 团队的「 车宝安」 方案:这个项目对车内儿童安全性做出了思考:使用车内探测装置感应温度等数据,并且可以和汽车空调以及车主手机甚至报警平台联动,这个灵感来源肯定是因为最近频发的儿童被困车内事件。不过,出发点虽好,还不如直接给小孩装一个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掌握孩子的状况,而不仅仅局限于车内。 TRIDENT 团队的「 奥迪 e-tran 模块化电动车」 构想:你没看错,项目名称就是 e-tran,而不是 e-tron。这个项目的主要玩法是,把车身和底盘两部分分开,让车主能够随意选择不同性能的底盘配合自己的车身进行各类车型的组装,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同时顺便降低使用成本。这应该可以看成是「 模块化汽车」 的高级版本了。 「 擎天柱」 团队的虹膜识别技术:这个项目关注的是虹膜技术如何应用在汽车上。他们给出的应用场景是,利用虹膜身份识别技术进行车门开闭、车辆启动以及车内服务的个性化「 推送」。在上海车展上,博泰的 Project N 概念车就用到了虹膜技术。 3 用车的服务新思考 「 洗刷刷」 团队的洗车方案:使用小区内自助的洗车一体机,能够把洗车水初步净化,再次进行车的的粗洗,同时解决小区内洗车污水二次污染等问题。其实这个朴实的想法,我倒觉得有实施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进行。不过,他们在比赛中的表达和讲演技巧有欠缺,没有能引起评委们的兴趣。 「 纵贯线」 团队的「 智能停车 3.0」 方案:这个项目涉及到了闲置车位的挖掘、车位锁以及车位资源的开拓。其实这些概念,之前 GeekCar 关于停车创业的系列文章都已经有所介绍,概念并不是十分新颖。不过,这个团队已经做了实质性的推进工作。 「 未来之门」 团队的个性化快速公交系统:他们的方案总体来说是解决主干交通和放射线的灵活配合问题:主干交通以快速公共交通如轨道,快速环线公交为主,放射线以个人小型交通工具为主。虽然这个方案站在很高的高度上,不过落地很难。 「 魔车」 团队的「 魔车用车服务平台」:这其实就是以会员俱乐部的形式,回归到真正的「 用车」 层面上,做汽车共享。用户们不必非要「 拥有」 一部车,而是可以在平台内得到车辆的使用权。类似的产品,目前已经有了,比如「 极车公社」。未来或许这真是一个趋势。 「 第五元素」 团队的「 汽车能源共享系统」:这个项目在「 可发电公路」 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所谓的可发电公路,就是依靠车辆驶过时的压力进行发电,而第五元素团队在此基础上给道路加装储能装置,对能量进行收集利用。这个思路也不算新颖,国外已经有实验性的压力发电马路、太阳能马路等等,也有车轮自带压力发电模块的研究。 「 创新」 的诚意稍显不足 对于奥迪来说,首先他们达到了「 高逼格营销」 的目的。把营销嵌在「 创新」 里,还带有「 半公益」 性质,给人的感觉是,奥迪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更能为有创新想法的人提供平台;另外,对于其中一些有意思的方案,没准奥迪真的会和他们合作。 不过,这些参赛选手的创意「 原创度」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高,严格的说,好几个项目都是把一些已经存在模式用 ppt 进行重新包装,或者是国外已有项目的简单重现。如果是单纯为了「 创业」,拿来主义其实很多时候是奏效的;但是作为一个启发式的创新大赛,我觉得这些项目「 原创度」 稍显不足。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腾讯入股人人车,二手车 C2C 电商的底气更足了吗?

· Aug 03, 2015 333

二手车 C2C 平台人人车今天宣布,他们完成了 85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估值超过 5 亿美元。 成立一年零三个月,三轮融资,很显然,C2C 二手车这个市场在迅速的被认可,而在这个领域起步相对早的公司,也更容易得到资本的「 垂青」。人人车 C 轮的投资方包括了腾讯的领投,以及雷军系顺为资本的跟投,这也是腾讯在二手车电商领域最大的一次投资。 人人车的前两次融资,分别为去年 4 月的 500 万美元,去年 12 月的 2000 万美元,A 轮投资方红点投资,B 轮加入了策源、顺为,而这次 C 轮又加入了腾讯,其他三家同样跟投。简单的分析就是,之前的投资人信心坚定,同时 C2C 模式已经开始吸引 BAT 加入布局。 光是腾讯的进入,就已经足够有想象空间了。比如,把腾讯用户导流到人人车的平台,一方面促成更多的成交,另一方面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认知,并且由这些用户自发进行传播。腾讯庞大的用户基数不管是在对内、对外两个流向,都能起到帮助。除此之外,玩法还有很多。 之前,百度入股了优信二手车,不过那主要是在二手车 B2C 方面的布局。 根据人人车官方给的数据,今年 4 月的单月成交量突破千辆,过去的 7 月份,成交超过 3000 辆,根据他们的预测,到今年年底,单月成交会过万辆。2015 年,预计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会达到千万辆。 之前有人曝光出人人车数据作假,不过官方随后进行了澄清。不管数字是否有水分,其实二手车 C2C 市场的升温已经是不能忽视的事实了,而在这个工程中,对于用户浏览、找车习惯的养成,会有不小的帮助,有更多的人在选二手车的时候,开始留意 C2C 平台。 不过,对于潜在买家来说,对于车子质量的担忧不会因为车辆来自 C 端而减弱。不管是 C2C 还是其他二手车电商平台,都开始意识到要在完善线下的服务体验,在北京的好几个汽配城,都可以找到这些线上平台的线下服务店。人人车的线下店距离二手车交易市场花乡不远,主要业务内容是对平台内车辆进行交易前的检测,不对外营业。 在我看来,线下服务店的意义在于,让平台显得更真实,另一方面,人们总是对实体东西的信任感要更多一些。人人车创始人、CEO 李健对于网站的定位是「 互联网二手车 4S 店」,这样的定位也多多少少带有一些「 实体」 的感觉。他们也确实把建立售后服务体系作为了工作重点之一。 虽然现在二手车 C2C 电商领域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局,但是和其他领域一样,这个圈子里的创业公司也必须跑得足够快,至少是在公司体量上。相对大的体量可以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同时,也是和传统二手车渠道竞争时的资本。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有了 BAT 这样的公司进入,二手车 C2C 平台底气更足是肯定的,不过,仍然需要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到极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微软为何花 1 亿美元投资 Uber?

· Aug 03, 2015 333

移动出行服务商 Uber 公司刚刚进行的 10 亿美元的融资中,微软此次向 Uber 入股了 1 亿美元。美国主流网络媒体 BusinessInsider 在报道中 指出,微软面向 Uber 的 1 亿美元投资看上去很奇怪。因为微软重组和调整之后的包括办公软件企业服务、个人计算和云计算的三个战略方向,与打车服务并没有关系。 微软究竟为何要投资 Uber?国外媒体分析,由于 Uber 和盟友谷歌的关系降温,微软可以达到搅局 Google 的市场竞争效果,并可利用此机会渔翁得利。 此前,Uber 长期使用 Google 地图,但今年,Uber 表示已决定建立自己的数字地图业务。6 月份,Uber 收购了微软必应地图中的一部分数据制作业务,大约有 100 名员工从微软转投 Uber。在今年的微软 BUILD 全球开发大会上,Uber 也前来为微软站台,演示了如何在微软的邮箱和日历工具 Outlook 中直接利用 Uber 工具打车。而 Uber 往日的盟友谷歌年初对语音助理工具 Google Now 进行功能升级后,用户使用的语音查询和搜索均来自 Uber 竞争对手 Lyft。 另外,美国科技新闻网站 Mashable 指出,微软对 Uber 的 1 亿美元投资仅仅是双方合作的开始,Uber 未来将会在更深的层次整合到 Windows10 平台上,推进打车专车服务在全世界的扩张。(转载自 cnBeta)扩展阅读: Uber 新融资 10 亿美元,估值超过 500 亿美元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苹果的汽车战略到底是为了什么?

· Aug 03, 2015 333

美国咨询公司 Creative Strategies 董事长、《时代周刊》专栏作家蒂姆·巴加林 (TimBajarin) 日前发表文章《理解苹果的汽车战略》来说明,他对苹果汽车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苹果在汽车行业的战 略与他们在电视行业的战略是一样的。全文如下: 一代 iPhone 发布之后不久,我结识了一位与某大型奢侈品牌汽车制造商关系甚密的朋友。这位朋友也非常了解史蒂夫·乔布斯。他曾经问过乔布斯是否有兴趣与该汽车制造商谈判,共同探讨将 iPhone 整合到他们的娱乐系统中的办法。从我对这场会议的了解,我知道一旦乔布斯与这家公司进行谈判,那么在乔布斯的脑海中就会冒出很多想法,苹果应该如何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将苹果的技术整合的未来的车辆中。其实我猜测 CarPlay 的诞生是不是与这场乔布斯和汽车制造商的会议相关,从那之后苹果公司就获得汽车制造商的支持,将 iOS 设备和服务集成到他们现在以及未来的车型中。 过去几个月很多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开发智能或者说无人驾驶汽车,称苹果的汽车小组中已经有多名顶级汽车行业高管以及工程师加盟。曝光的消息基本都是苹果公司有一个神秘实验室,他们有不同的原型汽车,决意开发成熟的苹果牌汽车产品。这些猜测确实非常有趣,但是我非常怀疑,苹果真正开发品牌汽车产品,将其以独立汽车销售出去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苹果有意进军智能汽车行业,那直接收购特斯拉,与他们合作把苹果的人工智能和服务整合进去不是更省事。如果对于未来来说这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他们有的是钱来做这样的事情。 我想苹果的计划比开发苹果牌汽车更宏大。我总是不断想到上述那场会议。我能够想象到,一旦乔布斯考虑过这一点,他的脑海里就会形成「 如果」 苹果能与汽车公司有更多合作的全局概念。首先良好的开端始于让汽车支持 iPhone,但随着时间发展 iOS 变成一个重要的操作系统,可以管理音乐播放、娱乐应用、传感器和摄像头等,那为什么不开发这样的技术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把他们和苹果的应用以及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也相信苹果的实验室内有汽车原型,但是我认为这些原型主要是为了帮他们开发出一个超级智能,能够连接汽车的架构设计。他们可以把这个架构设计授权给所有汽车公司,或者成为集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他们可与汽车厂商合作,对未来车型更多自定义,让汽车比现在更智能更安全。注意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更安全。」 很明显与汽车公司谈判,想要开发出更智能更安全的汽车,挑战之一就是一个丰富的操作系统,它能够支持他们控制各种相机、传感器,可能同样重要的就是能够使用应用和服务。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开发自主操作系统,说服开发者来支持这个操作系统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苹果能在 iOS 基础上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丰富的解决方案,连接到所有传感器和摄像头,支持控制音乐播放,可以使用应用和服务创造出一个配有顶部 360°摄像头,车身还有多个摄像头从而毫无盲点的汽车,车内外的传感器可以用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包括避免撞击等。音乐和娱乐功能成为 iOS 的一部分,开发者也为 iOS 平台开发适合汽车使用的应用。那么苹果就能够创建一个适合未来所有智能汽车的架构。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苹果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模式或许与他们在电视行业的一样。苹果并不生产智能电视,而是不断强化 Apple TV,丰富内容,给开发者提供 SDK 围绕新的互联电视这个概念来进行创新,让 Apple TV 变得更加智能。我认为苹果如果自己开发汽车产品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就像苹果也不会自己开发成熟的电视产品一样。另一方面,苹果也可以对未来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做巨大贡献,将苹果的业务延伸到更广的范围,为他们吸引更多新客户。 问题在于汽车制造商是否愿意以这种方式来与苹果合作?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想要合作的厂商应该不多。但我认为一些想要加快发展自己的产品,甚至自己很难开发操作系统获得重要开发者支持的豪车以及终端汽车制造会选择与苹果合作。我想苹果可能只需要两三家重要汽车合作伙伴,把他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整合到智能汽车之中,给市场带来又一个颇具破坏性的产品。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们最大的目标。但是如果都没有汽车厂商愿意与苹果合作,将苹果的智能汽车架构整合到汽车中呢?那我想到那时,也只有在那种情况下苹果会自己开发品牌汽车产品,勇敢地迈出成为汽车制造商的步伐。 我相信在摧毁市场这方面苹果还有更多妙计,现在的他们似乎是将焦点集中到汽车行业的未来上。未来事情如何发展,苹果的魔法会不会出现在这一重要行业上,这些疑问实在让人好想一探究竟。(转载自 cnBeta)扩展阅读: 如果苹果真的去做 Apple Car,会带来一辆怎样的车? 苹果 CarPlay 的妥协和进化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 8.3:谷歌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

· Aug 03, 2015 333

谷歌成立了汽车公司 谷歌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Google Auto LLC。这家谷歌的子公司由无人驾驶项目负责人 Chris Urmson 负责。根据资料显示,这家有限责任公司在 2011 年就已经成立了,当时是为了更好的测试谷歌基于雷克萨斯打造的无人驾驶原型车。不过,成立自己的汽车公司,并不意味着谷歌和传统汽车厂商的合作之路就此终结。 特斯拉全新 Roadster 预计 2019 年推出 最近外媒消息说,特斯拉会在 2019 年推出全新的 Roadster 敞篷轿跑,这辆车在参数上会再次「 逆天」,百公里加速将会小于 2.5 秒,续航里程有希望提升到 600 公里以上,和现款 Roadster 一样,它也会是敞篷设计。TopSpeed 同时给出了假想图,不过看看就好。 奥迪创新实验室总决赛在北京进行 奥迪的「 创新实验室」 今年已经是第三届,这个比赛志在推动汽车科技创新,以及探索更好的交通解决方案,今年的主题是「 未来城市交通」。不同的交通相关创业团队都有机会公开展示自己的想法,不过,在昨天总决赛的现场,我们并没有发现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其中有不少都是对于别人商业模式的借鉴。 神州专车免费接送机活动被叫停 8 月 1 号,神州专车被北京交通、公安部门约谈,「 金色星期天免费接送机」 活动被叫停。神州专车北京地区负责人表示无条件服从。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