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模仿 Waze 的车托帮,也准备做后服务平台了

· Feb 02, 2015 333

很早之前,当车托帮还在模仿国外的众包导航软件 Waze 的时候,我写过 一篇介绍车托帮 App 的文章 ,当时的观点是,这个 App 主推的 UGC 路况模式并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 App 里的一些社交元素还是让人有遐想的空间。如果车托帮能够吸引来足够的用户,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入口。 后来我知道了,有种模式叫 O2O,有种市场叫汽车后市场。 做这么长的铺垫是因为,从文章发布到现在,10 个月过去了,车托帮终于要做后市场 O2O 服务了,而他们的切入点正是之前主打的路况、地图。之前的社交元素,被他们「 发扬光大」,借此来圈住更多的用户。 用户怎么来的? 在他们新发布的所谓「 贺岁版」App 上,社交功能被放大了:增加了「 行车聊天室」 以及「 车友会」 等功能。在 App 发布会上,车托帮的负责人说,当车主在堵在路上的时候,可以用 App 和附近的车友聊天,可以发送图片给对方,而在导航过程中,还可以查看当前行进路线上有多少同样使用车托帮的用户同路。 另外,更「 奇葩」 或者说更「 人性化」 的功能是,当你在 App 里查看附近车友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开的是什么车,当然了,按性别筛选是必须的。 怀着极大的猎奇心理,我试用了一下,在我附近,只发现了三个车友。 当然,如果用户不够多,还有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在「 春节回家」 这个世界级难题上做文章。「 车轮」 玩的是春节回家送汽油,搞顺风车活动,而车托帮的做法是,用户在回家路上主动上报所在路段的路况,然后可以获得红包奖励。光奖励还不够,后续的「 闭环」 他们也想好了:分享活动到朋友圈,就可以产生好友红包,这些可以在 App 商场里兑换洗车、保养等后市场服务。 这个模式几乎和之前我写的那篇车托帮文章里预测的如出一辙。当时是这么说的,「 用户登陆软件,上传路况,会得到「金币」奖励,如果能利用这种奖励机制在现实生活和消费中提供切实的优惠,比如车务,餐饮等等,还是会吸引很多用户的。」 真不是我「 神机妙算」,而是几乎「 只能这么玩」,才能让自己从「 工具」 往「 商业模式」 上转化。最近的例子就是 「 车轮」 了,最初也是「 工具」,现在开始要做「 平台」。 又是「 平台野心」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商量好的,还是「 英雄所见略同」。总之,车托帮也想让自己变成平台。而在 App 之外,他们甚至提及了「CarOS」 的战略。从宣传片可以看出来,这实际上很类似于车载系统。 在这个平台上,当然会集成 O2O 后市场服务等内容。于是在发布会现场,我们看到了人人车的 CEO 李健,看到了宝驾租车的 CMO 王梓冰,还看到了汽车美容连锁品牌宝洁龙的董事长王红军,这些人的出现其实是向外界表达的一个姿态:「 车托帮在做平台的这件事情上很有决心。汽车相关后服务公司,快来跟我们合作」。 这不能简单的以「 好」 或者「 不好」 去评价。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早晚要来的结果,而那些要做后服务平台的创业项目,多多少少有点「 殊途同归」 的味道,只是切入点有不同。「 做平台」,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成了一个「 终极追求」。当然,或许车托帮还有更大的野心,但是,从 UGC 路况、导航以及社交切入来做后服务平台,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一个必然选择。 不过,还是那个问题,到底他们能吸引来多少用户?如果只是从导航和路况的需求来切入,那用户有很多理由可以去选择那些做得很成熟的导航 App,即使车托帮在技术上做得比他们好。从车内社交切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点,但是也得解决好应用场景的问题。 或许,直接一点,把那套 CarOS 做出来,拿到用户眼前。不管怎样,车托帮面对的「 平台级」 对手都会有很多。而他们的最终理想是做「 生态系统」,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这一步能不能走得坚实。

为什么特斯拉变得越来越「神秘」?

· Feb 02, 2015 333

本文编译自 Autoblog。 一家「 小小」 的公司却有着富有话题性的产品、超高的股票估值、以及在全球电动车领域内的巨大影响力。不过,特斯拉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 神秘」。 现在特斯拉在季度报告里面已经避免披露那些对于特斯拉有「 负面影响」 的信息了。Seeking Alpha 上面一篇名为「 难以置信的特斯拉公布信息量缩减」 的文章,从时间和细节上佐证了一位分析师对于「 为什么特斯拉不再公布汽车预订量、汽车生产量,以及这些汽车的去向等等信息」 的猜想。 众所周知,特斯拉从来没有按照月度公布过销量,不管是在北美还是其他市场。曾经有超过两年的时间,特斯拉都公布预订量,不过这一行为在 2013 年一季度后就停止了。这是因为特斯拉修改了预订程序,让潜在买家在网上通过 3 个步骤来预订 Model S,和购买者之间是非顺序的绑定。这种方式本身会造成预订数的不精确,所以特斯拉最后用「 截止到 xxx」 的数量取代了月度预订量的公布。虽然特斯拉方面仍然按照这样的总数量来统计预订量,但是随着这些数据的走低,分析师们据此认为特斯拉正面临黑暗,有下行趋势。这或许是特斯拉变得「 神秘」 的第一个例子。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市场「 交付量」 的公布上:投资者和分析师们只能得到一个总交付量的数据,对于北美、欧洲、亚太各个市场的单独数据却不得而知。观察者从这些数据上分析和发现了美国本土销售的下滑,同样在中国市场也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这个应该算是又一个特斯拉保持「 神秘」 的例子。 第三个例子便是产能。生产问题是关键,Elon Musk 反复提到目前交付受制于产量,而不是因为需求疲软。特斯拉官方博客称今年将会提升 50%的生产能力(去年大约生产了 33000 台电动车),但是大家其实真的不知道弗雷蒙特的工厂到产能有几何。2014 年 11 月,其周产量为 1000 台电动车。在 2013 Motor Trend 的一篇文章,工厂主管 Gilbert Passin 告诉媒体,「 我相信弗雷蒙特工厂在不扩展现有设备的情况下每年其实可以生产约 10 万台电动车」。这句话说在工厂重修之前,更重要的是,特斯拉方面把产量不足作为供应短缺的理由。外界并不能确信 Gilbert Passin 的话到底有多大可信度,不过 10 万和 3.3 万之间差距确实蛮大的。 Musk 说,特斯拉对月销量信息做弱化处理是因为不想人们对数据的浮动进行过多猜想。同时,他还声明「 订单量并不能真实的反映用户的需求,它只是用来衡量我们需要达到产量和交付量目标之间的工作量。」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特斯拉方面认为目前产能还达不到实际需求量,所以公布更多需求细节完全没有必要。 分析师们天然地会对这些细节锱铢必较,他们会疑问,为什么之前的细节数据被一些笼统的数字给替代了。特斯拉自从公布数据以来,具体的操作方式一直在变化,甚至到了「 走火入魔」 的状态:在 2013 年财报中,特斯拉将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净利润放在财报首页,而 GAAP 下的财务数据应该位于更为明显的位置。 特斯拉将在 2 月 11 号公布 2014 年度财报,并且会在次日召开分析师会议。到时我们就会知道特斯拉去年整年的生产量数据以及其他细节了。外界对特斯拉这一年来的种种疑问,多少会从中得到一些答案。 对于这篇文章,GeekCar 的观点是,不看数据,看疗效。保持神秘对于特斯拉来说也未尝不好,只要产品 ok。

逛着微博买车?——新浪发布社交电商战略

· Feb 02, 2015 333

上周五,新浪汽车按照惯例举办了年度汽车颁奖大会,今年的主题是”change+”。为了切合这个主题,今年的颁奖也多了一个新环节,叫做年度电商策略发布会。 上微博买辆车?大部分人可能还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话题,但也许在今年你就会习惯这种「 新」 的购车模式。为什么要打引号?当阿里巴巴证明了依靠电商可以做到首富之后,新浪也意识到新浪微博的人气如果用来做电商是极好的,于是,在去年也试水社交电商,尝试了微博大数据以及微博与天猫合作两种模式来进行汽车的网络销售。在这两种模式下,总共产生了 25960 辆车的有效购买。 打铁要趁热,新浪决定在今年对这一模式进行大力推进,加大对于微博电商平台的投入,发布全新的融合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的营销战略。新浪商业中心总经理兼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周全也首次向大众阐述了社交电商平台的特点: 1. 微博大数据精确导流 2. 活动话题的转化引导 3. 电商产品的迭代速度本身就是竞争力 4. 参与电商平台购车的用户会在自己圈子中传播,进而形成波纹效应 5. 贯穿用户,经销商,厂商的新一代网络平台 周全同时发布了今年的一系列计划。3 月、6 月、9 月、11 月会分别举行 4 期电商活动,将会结合服务商产品,根据不同属性与热点,举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而在 9 月份,常态化电商平台也将上线,形成整套的电商平台解决方案。为经销商和厂商提供一整套的电商活动平台+常态化电商的增值服务体系。 但是,和汽车垂直网站做电商相比,新浪卖车难免给人「 不够精准」 的印象。新浪的做法是,从 1000 多个兴趣标签里选取近 50 个汽车用户标签,针对不同车型客户进行互动模型训练,据说目前已经得到一套成熟的汽车用户挖掘方法。 虽然网购这件事已经红红火火好几年,但对于汽车这种大件商品,却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市场空间巨大。中国网友中并不缺乏土豪,相信凭借微博的用户基数,还是可以在汽车电商的成绩上得到持续增长。 2015 年,新浪开始在电商持续发力,加入了与各大巨头的肉搏战中。汽车电商的竞争是残酷的,易车和京东的联合暂且不提,汽车之家也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新浪虽然掌握着微博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但是仍然需要下大功夫来做。 年度车颁奖 关于年度车颁奖,我们直接来看一下今年获奖的都有哪些车: 年度车大奖:一汽马自达阿特兹 年度电商创新奖:海马 S5 年度自主轿车奖:吉利帝豪 年度自主 SUV 奖:长安 CS75 年度摩托车奖:春风 CF650G 年度市场表现奖:一汽奔腾 X80 年度市场口碑奖:东风日产奇骏 年度网络人气奖:东风风行景逸 X5 年度锐意进取奖:江淮和悦 A30 年度时尚风姿奖:东风悦达起亚 K4 年度微博最受关注车型奖: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 年度小型车奖:广汽丰田 YARiS L 致炫 年度紧凑型车奖:一汽丰田卡罗拉 年度紧凑型运动车奖:一汽-奥迪 A3 三厢 年度中型车奖:一汽马自达阿特兹 年度豪华中型车奖:梅赛德斯-奔驰全新长轴距 C 级轿车 年度电动车奖:启辰晨风 年度 MPV 奖:广汽本田奥德赛 年度小型 SUV 奖:东风标致 2008 年度紧凑型 SUV 奖:纳智捷优 6 SUV 年度中型 SUV 奖:上海通用别克昂科威 年度豪华 SUV 奖:沃尔沃亚太 XC60

他们监测脑电波,然后绘制了一张纽约骑行地图

· Feb 02, 2015 333

如果你想在曼哈顿骑车,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线很容易,不管是从在线地图还是实体地图上。但是,这些地图不会告诉你哪条路线最能让人放松,在哪条路线需要集中注意力。 但是 MindRider Map 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它通过头盔来收集骑行者的脑电波数据,然后「 绘制」 成一个「 骑行地图」。5 年前,当时身为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的 Arlene Ducao 协助开发了它。 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一个 NeuroSky 公司生产的脑电波传感器集成到一个标准头盔里。为了生成地图,八个骑行者在九十月份骑完了曼哈顿的大部分区域。脑电波传感器每一秒钟都可以监测骑行者的注意力水平,并且通过蓝牙传输这些数据。当骑行者重点关注一件事情的时候,注意力水平会上升,比如,一辆车转向自行车道行驶。当不再对此专注的时候,注意力水平又会减少。注意力水平的范围从 0 到 100,它可以通过颜色表示出来:从绿色到黄色再到红色。 反映到曼哈顿的地图上,结果是,通过看导览,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哪儿骑行容易让人放松(绿色),在哪容易让人紧张(红色)。这看起来是一个让骑行变得更美好的伟大发明,同时,它能告诉我们有哪些市政设置可以帮助骑行者,又有哪些地方需要城市规划者做的更多。 但是,咱先别想那么多。 Ducao 很快指出,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研究(「 项目只是由我们的好奇心驱使的」),并且对于那些数据,还有一些比较大的质疑。每一个路段都只是由一个骑行者「 扫」 了一次,样本的数量太少了。而且还有很多其他情况影响结果,比如,有些骑行者天生就比别人注意力更集中,或者在某时某地,交通状况非常差。 所以,在有的人看来,这个研究虽然引人注目,但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 项目听起来非常有趣,」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巴里•吉斯布雷西特表示,「 当我们研究大脑活动时,这些都是在实验室之外的创新应用。这个项目涉及感知、认知、以及选择性注意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但是必须用怀疑的态度来看待这个结果,因为现成的脑电波接收仪不提供 the same level of finely tuned data obtained by research-level gear,甚至对设备使用方式的差异都可以成为「 变量」。保证电极总是正确的接触皮肤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在骑行过程中的发汗和肌肉运动,也都会影响结果。 「 虽然不能对这些线路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其中的大多数结果也并不让人惊讶」,帮助分析数据的城市规划师、地理学家 Jennifer Sta 说道。比如,骑自行车穿过拥挤的市中心和曼哈顿下城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而在平静的小镇,自行车道随处可见,骑行的时候可以相对放松一些。当然,最让人惊讶的发现是,市区内即使有自行车道,也不一定能让骑行者保持镇静。虽然这能让他们远离汽车,但是仍然有可能被其他自行车和行人「 包围」。 对于类似这样的信息,其实人们有广泛的需求。那些想骑车游览纽约的游客可以选择让人放松的线路,而对于市政官员来说,他们可以知道在哪些区域自行车道不足以让骑行更加轻松,进而寻找解决办法。 Ducao 知道她和她的团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意味着,在曼哈顿需要有更多的骑行者(也有可能是招募而来的自行车快递员)来覆盖更多区域。(编译自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