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开医院和做鞋,在莆田有人要造电动车了
说起福建莆田,我的第一反应是:医院、鞋。可是你知道吗,在莆田,有人要造电动车了。 在春节放假前夕,云度新能源拿下第十张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一时间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家位于莆田的企业。 拿到生产资质的一个月后,云度新能源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利了新产品,讲了讲未来的发展计划和野心。 先来说产品。这次云度一口气带来了两款产品,分别是π3 和π1,都是小型电动 SUV,今年上市。是的,这里的π3 和π1 就是代表圆周率的那个「 派」。从 2015 年 12 月 4 日成立到今年产品上市,云度的进展还算顺利。 云度特别强调,自己的品牌特征是「 专注纯电 SUV」,所以未来不太可能看到云度其他的车型了。 π3 配备了 40kWh 的三元锂电池,电动机峰值扭矩 270Nm,「 等速工况续航」 可达 300km 以上。π3 长这样: 说实话,π3 的前进气格栅让我想起了雷克萨斯的纺锤形设计。 至于内饰,现在还没有实拍图,就借用一张发布会上的 PPT 吧: 配置方面,π3 有一块 10 寸中控大屏,有远程安防监控、自动紧急呼叫等功能,还有一系列社交功能,比如抓拍秀、路景分享、车友圈等。 π1 比π3 还要小一圈,但毫无π3 的影子,这两款车并未采用相同的设计语言。π1 会有两种配置,配备 24kWh 电池组的城市版π1 官方续航为 200km 以上,配备 40kWh 电池组的城际版π1 官方续航为 330km 以上。 有意思的是,π1 没有中控屏,从发布会 ppt 来看是一个苹果 ipad。 在此之前,有人曾曝光了π1 的内饰谍照: 关于π3 和π1,官方并未介绍太多详细信息。这两款车的设计、配置和性能,并没有给我太多「 惊艳」 的感觉,算是接地气路线。 除了π3 和π1 之外,云度还将在 2019 年推出另一款 A 级 SUV,在 2020 年推出一款 C 级 SUV。 根据云度的「 三个阶段」 计划,云度第一阶段(2016-2018 年)主要推的是纯电动车;第二阶段(2018-2020 年)主要推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包括自动驾驶、轮毂电机和全时四驱技术;第三阶段(2020 年以后)将主要研发燃料电池/石墨烯电动车。 所以这两年对于云度来说,至关重要。最基础的电动车卖不出去,后面的高科技都是白搭。关于销售,云度计划未来 5 年开 500 家以上汽车展厅和售后门店,覆盖全国。 云度的车要卖给什么样的人?云度负责营销的总经理介绍,这群人的特点包括:25-40 岁、不在乎品牌历史、注重性价比、乐于挑战和乐于尝新。所以符合以上几个特征的你,在看到π3 和π1 之后,有购买的欲望吗? 最后,再来看看云度新能源是什么来路。 官方的说法是:云度新能源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自然人以及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共同出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平台。 官方给出的持股如下: 其中,海源自动化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化技术设备和轻量化符合材料。未来,海源自动化势必会参与到云度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之中。至于政府资本在这其中担当的角色,除了提供钱之外,还能在新企业建设之初解决各种政策问题,大家懂的。 云度新能源的发起人是刘心文,他曾经在南汽、众泰、奇瑞等公司工作,是前奇瑞新能源总经理。在他的团队中,多是有十多年经验的工程师、高管和营销人员,并且其中很多人是刘心文过去的下属。这和所谓的「互联网造车」的团队背景还不太一样,属于「汽车人造电动车」,并不算是行业外冲过来的势力。 根据云度新能源的规划,他们的一期项目规划产能 8 万辆,配备焊装、涂装、总装生产车间(预留冲压车间),并建设试制车间,具有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开发的试验能力及配套 PACK 生产能力。至于商业模式,向普通消费者卖车只是一方面,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云度方面曾经表示过,他们还将会以 B2B 的方式,向其他公司卖电动车底盘。 从时间节点来看,2017 年会有不少新造车企业的电动车上市,这些新品的上市无疑会加剧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在诸多竞争对手中,云度的核心团队本身就有造车经验,未来的产品既面向 C 端也面向 B 端,同时「偏居福建」,这些元素让他们和其他新造车团队看起来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毕竟要卖车,他们的产品要和其他新造车团队的产品直接竞争,同时还得和传统车厂的纯电动车去竞争,即使现在先于别人发布了新车,云度未来要走的路其实还是很长。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汽车越来越智能,车险也要「与时俱进」了?
100 多年前,汽车的出现催生了汽车保险行业。 时至今日,仅中国 2015 年全年车险保费收入就已突破 6000 亿元,买车都得买保险已经成为共识。同时,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入行门槛非常高,玩家就那么几个。不过,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已有的保险业的玩法或许已经不再适用于未来的车上。 自动驾驶让汽车变得更安全 首先,自动驾驶的出现会降低车祸率,进而给车险带来变革。 谷歌的无人驾驶小车至今已经跑过了 300 万公里,号称要比人类司机更安全。特斯拉依靠全球车辆的众包数据,Autopilot 系统已经累计跑过了 3.5 亿公里。 Elon Musk 曾经说过,特斯拉第二代 Autopilot 系统可以帮助减少 90%的事故。当年的第一代 Autopilot 系统,帮助减少 40%的事故。 下面这张图,代表了每百万英里事故的发生次数,可以看出使用 Autosteer(自动转向)功能前为 1.3 次,到了加强版 Autosteer 功能(即第二代 Autopilot 系统)就变成了 0.1 次。 同样,沃尔沃也在自动驾驶领域摸爬滚打多年,他们曾宣布,要在 2020 年的时候让旗下汽车的事故死亡率降至 0,即「 零死亡愿景」。 更重要的是,沃尔沃还会为自动驾驶引发的事故负责,许下同样承诺的还有奔驰和谷歌。由此可见,车企对商用后的自动驾驶技术非常自信。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辆车变得更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时,是不是应该缴纳更少的保费? 其次,软件已经变成汽车配置的一部分, 特斯拉已经可以从「 软件」 区分高低配了,并且可以通过 OTA 功能升级。 特斯拉的出现,已经让现在的车险有点「 水土不服」 了。很多特斯拉车主都遇到了保费过高,与本车配置不符的情况。 有位叫 Kman 的特斯拉车主曾在 Youtube 上发视频抱怨,自己有一辆 Model S P90D,但保险公司却根据车辆 VIN 码将其判定带 Ludicrous 模式的 P90D。这样一来,Kman 的保费就高了很多,因为这两款车型本身就有差价,进而会影响保费。当 Kman 联系保险公司后,保险公司答应会在接下来半年中每个月返还他 200 美元的保费,同时调低下一保期的保费。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 Kman 后来通过 OTA 功能开启了 Ludicrous 功能,保费该不该变? 同样影响保费的还有电池容量,现在新前脸的 Model S 60D 和 70D 车型都能通过 OTA 功能升级成 75kWh 车型。因为这两款车本身就是 75kWh 电池组,但通过软件限定了可用电量。那么用户买的是 60kWh 的车型,保费是不是不应该按 75kWh 的算?如果用户购车后解锁 75kWh 电池组,保费要不要涨? 其实解决自动驾驶和 OTA 给保险行业带来的问题,还得靠车企自己,因为只有车企手握所有驾驶数据,完全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配置和驾驶习惯来制定保费。在更远的无人驾驶时代,车企一定会在保险行业扮演重要角色,甚至瓜分保险公司的蛋糕。 车企进军保险行业是趋势 目前来看,车企已有进军保险行业的先例,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联合保险公司针对旗下车型推出定制保险,一种是由车企出资成立或入股保险公司。 先来说第一种,特斯拉是最典型的例子。 去年,特斯拉在香港和澳大利亚推出 InsureMyTesla 保险服务,合作伙伴分别是 AXA 通用保险公司和 QBE 保险公司。不过目前来看,这种特斯拉定制保险算是个试水,还触及不到自动驾驶。 InsureMyTesla 保险主要内容包括: 新车注册时间在 36 个月内,如果发生车祸,车撞报废,可更换相同型号、配置的车型; 如果因特斯拉家庭充电器引起损失,可赔; 发生车祸后,可提供代步车租金,赔偿标准是 2500 美元/14 天; 锁和钥匙如果丢失、损毁,每保期最高赔偿 2500 美元; 用户可以选择特斯拉认证的维修店进行维修,保单对任何司机都适用。 至于 InsureMyTesla 的价格,一些澳大利亚特斯拉车主反馈说特斯拉门店给出的价格约为 900 美元/年。不过,我们尚未得知 InsureMyTesla 何时大规模推广。 关于汽车保险 ,Elon Musk 在一周前的投资者会议上说,「 如果我们发现保险提供商提供的保险比例与汽车的风险并不匹配,在必要情况下我们自己会负责。我认为,保险提供商最终会修正保险成本比例,使之与特斯拉汽车的风险相匹配。」 按照 Musk 的想法,未来用户的购车费用就已经包含了保险,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特斯拉会不断降低保险成本,将其和电动车制造成本、Autopilot 系统挂钩。 除了特斯拉之外,一些传统车企也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形式,推出「 定制车险」。2013 … 继续阅读
全面解析:特斯拉 Autopilot 2.0 究竟比 1.0 版本强在哪儿?
本文作者:Ryan Woo,文章首发于作者知乎账号,GeekCar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VehicleTrend 车势」,经过重新编辑。 2016 年 11 月,Tesla 公司推出了其 Autopilot 2.0 自动驾驶系统。随后,Elon Musk 表示,Model S、X 以及 3 将会具备 Autopilot 2.0 平台。 硬件部分的区别 Autopilot 1.0: 一个前置摄像头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 一个前置雷达 一个后置倒车摄像头(目前不参与自动辅助驾驶)下面的图片中可以看见 12 个传感器按照前后排列,摄像头和雷达以大约 40 度向前。 处理芯片:NVIDIA Tegra 3/ Mobileye Q3 Autopilot 2.0: 3 个前置摄像头(不同视角 广角、长焦、中等)2 个侧边摄像头(一左一右)3 个后置摄像头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传感距离增加一倍)一个前置雷达 (增强版) 一个后置倒车摄像头 处理芯片:NVIDIA Drive PX2(40x Autopilot 1.0 处理速度)其实硬件部分,Autopilot 2.0 真没啥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除了硬件规格升级,摄像头大增,这个配置基本是目前很多车的自动辅助驾驶标配,除了 Tesla 提到的可以提升 40 倍计算性能的芯片: 坊间早有传说,NVIDIA 的黄仁勋和 Elon Musk 本来私交就甚好,否则 Tesla 第一代 Model S 选型时就不会看上当时无人问津的 Tegra 芯片,在关键时候拉了老黄一把,老黄也是 Tesla 簇拥,几个月前两人还出席了 OpenAI 的发布会,老黄也捐赠了当时最强大的 DGX-1 给协会: 再考虑到之前 Mobileye 和 Tesla 闹分手,可以无端猜测一下 NVIDIA 在里面帮忙推了一把:「 别用以色列的陈旧东西了,换用我们家的 Drive PX 吧」…… 所以 2014 年你看到 NVIDIA 发布了这样一个奇葩东西: NVIDIA 当时发布的 Drive PX1 上面居然有一个 Mobileye Q3 芯片!你说这是专门方便「 某公司」 测试对比吗? 然后再看看现在的 NVIDIA Drive PX2: 注意看那两块 Tegra X1 的芯片与主板链接方式——居然是 NVM 接口,再联想一下 Tesla 用的车载电脑: 好巧,主芯片 Tegra 3 模组也是 NVM 接口! 所以也许私底下 NVIDIA 和 Tesla 早就在计划更换 Mobileye,只是刚好遇到那次车祸,正好以此为契机分手,转投 … 继续阅读
英国公布自动驾驶汽车新保险法规 以乘客为重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据英国汽车新闻网站 Autocar 报道,英国政府周四公布新的保险法规,要求同一保险单必须同时承保自动驾驶汽车和车上人员的权益。 这是新出台的《汽车技术和航空法案》(Vehicle Technology and Aviation Bill)的内容。该法案旨在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之前,帮助保险人和保险公司简化保险流程。 据了解,同一保单承保车辆和乘客会给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施加更多压力,因为他们必须在发生事故时承担赔偿责任。在发生事故时,英国政府首先考虑消费者,是为了加快事故赔偿速度。 英国交通大臣 Chris Grayling 表示:「 我们必须保证在事故发生时保护民众安全。今天我们推出这一框架,让这些新技术也得到保障。」 安盛保险英国公司理赔主管人 David Williams 补充说:「 这是积极的一步,能让保险公司明确规定,保证合理设计产品。这项法案核心在于保护民众,而我们希望这一点能促使一些了不起的技术的尽早应用。」《汽车技术和航空法案》重点内容还包括增加电动汽车充电站。按照规定,英国需要建设对应的基础设施,而且一些高速公路服务站和大型燃油零售商可能都需要提供充电桩和加氢点。 英国交通部次长 John Hayes 表示:「 我承认,要鼓励更多司机选择电动汽车,我们要在已经到位的 1.1 万个充电站的基础上,建设更多的充电站。我们决心全力以赴让大家方便地驾驶电动汽车,而新法规有助于让这成为现实。」 英国政府目标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领导者,而各种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措施就是体现。据悉,英国政府在 2015 年推出 Go Ultra Low Cities 项目,已投资 900 万英镑,旨在减少汽车碳排放。作为其计划的一部分,英国第一家纯电动车 (EV) 体验中心将在英格兰中部的米尔顿凯恩斯 (Milton Keynes) 亮相。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携手中国电信和华为,ofo 终于要走向「智能化」了
当年发起 ofo 项目的几个北大学生怎么也不会想到,共享单车在 2 年后居然会这么火。ofo 发源于北大校园,一开始只允许在校园里骑。不过摩拜进入北京市场后,小黄车终于选择进入社会。 共享单车这行,「 锁」 是关键。 摩拜一开始花了大量的精力在锁上面,初代产品虽然难骑,但后来的 Mobike Lite 改善许多。再放眼看看共享单车市场上的后来者们,他们也几乎在一夜之间搞定了扫码即开式智能锁。 ofo 就不一样了,他们坚持机械锁路线已久,想要靠量取胜。其实,ofo 也想过智能锁路线,事情还要从一则招聘启事说起。 在 2016 年 5 月 12 日,ofo 通过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悬赏 5 万!全球缉拿高精尖技术大神!》。这 5 万块钱,是奖励给推荐人的。当然了,岗位待遇也很诱人: 从招募的岗位来看,不差钱的 ofo 要下血本做智能锁了。 9 个月后,2017 年 1 月 17 日,ofo 宣布第一代智能锁面世,特点是密码可变、闭锁可知、自带电池、内置定位。ofo 第一代智能锁依然没采用扫码开锁,需要用户用手去按才行,它更像是一个简易版智能锁。 不过根据我们的观察,现在北京路上配备智能锁的 ofo 并不多。 终于,又过了一个月,昨天 ofo 宣布与电信、华为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新的共享单车解决方案。电信提供网络资源,华为提供 NB-IoT 芯片和网络技术支持。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 NB-IoT 技术(听名字似乎很 NB?)搞明白了它,你就会看清此次三方合作的本质。 NB-IoT 的全称是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中文名是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本质依然是一种通信技术,只不过名字和我们常见的 3G/4G 不太一样。 NB-IoT 可以可以看做是 NB-CIoT 和 NB-LTE 的融合,NB-CIoT 由华为、高通和 Neul 提出,NB-LTE 是由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家提出。当时标准的统一经过了激烈的讨论,毕竟大家都是利益相关的「 友商」。终于在 2016 年 6 月,NB-IoT 标准核心协议冻结。 NB-IoT 的优点在于:耗电低、信号覆盖强度高等等。对于共享单车来说,使用 NB-IoT 技术后,或许就没必要靠人力发电了,直接使用电池来保证智能锁几年的续航;信号穿透力更强之后,可以提高扫码开锁率。 其实,信号好不好取决于这次中国电信基站的多少,和手机信号一个道理。来看看中国电信的决心: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曾表示,中国电信将于 2017 年上半年建成覆盖全网基于 800M 的 NB-IoT 网络。 再来看看华为这边,物联网是华为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华为在 2016 年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推出五大物联网解决方案,NB-IoT 解决方案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已经基于智能水表、智能停车、智能路灯等项目开展商业应用。不够目前看起来,落地的项目并不多,并未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生活。 去年 9 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arketing 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蒋旺成表示:「 华为将发布全球首个基于 3GPP 标准的 NB-IoT 商用芯片 Boudica,该芯片采用高度集成和超低功耗的 SoC 架构设计,并可通过内置安装轻量化的 HuaweiLiteOS 物联网操作系统,为给开发者提供快速便捷的开发通道。」 考虑 NB-IoT 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电信、华为的布局速度,今年或许会是所谓的 NB-IoT「 商用元年」。目前,我们并未看到成熟的 NB-IoT 成熟的商用案例。(分析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车联网,「 元年」 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几年了。)中国电信、华为此次选择 ofo,就是为了加速自己在物联网方面的布局,ofo 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对于 ofo 来说,有了中国电信和华为的加入,无疑会加速智能锁的研发进度。总之,三方各求所需。 不过问题在于,ofo 的智能化速度过于缓慢。目前 ofo 的第一代智能锁车型铺设速度有限,或许是受供应商、产能等多因素影响,要知道造 1 把锁和造 1 万把锁是两个概念。 关于这次与中国电信、华为的合作,ofo 官方说将在「 数月后实现商用」,所以在这期间新铺的车只能还是机械锁或一代智能锁。 想必广大共享单车公司肯定已经想明白了,智能化是必经之路,本质上这是一门「 物联网」 生意。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 继续阅读
再聊奇瑞小蚂蚁:从里到外,这车有什么不一样?
在去年 7 月,网上曝光了奇瑞小蚂蚁的谍照,当时我们写了一篇《历经四年,奇瑞的这辆「微型电动车」终于不只是概念了》的文章,聊了聊奇瑞小蚂蚁从概念车到实车的历程。 在得知小蚂蚁北京到店后,我们还专门去 4S 店试驾了一番。最近,我终于有机会听听奇瑞的人怎么解读这台车,深入了解小蚂蚁背后的故事。 小蚂蚁是奇瑞新能源的第三款纯电动车产品,前两款分别是 QQ3 电动版和 eQ。不过前两款产品都只是基于燃油版 QQ 改造而来的,并无太多亮点。其中 eQ 在去年的销量为 16017 台,位列全国新能源车排行榜第 8 位。 但是小蚂蚁就不一样了,在产品说明会上厂方人员特地强调了它是「 正向研发」 的一款产品。先从设计说起,这是当时的设计手稿和油泥模型: 由此可见,小蚂蚁在设计之初就没参考多少概念车的元素,是规规矩矩按照一辆 A000 级小车设计的(A000 级是厂家的说法)。现款的小蚂蚁是一辆两座车,后备箱空间较大,不过当初是有考虑过两排座位的,像下面这样: 奇瑞方面的人说,未来会推出四座版小蚂蚁。在我们看来,受小蚂蚁本身尺寸所限,第二排座位并不会太舒服,也就能坐个小孩。其实看到上面这两张手稿,让我想起了李想创办的车和家的 SEV,不过车和家的 SEV 是 1+1 座椅布局,比小蚂蚁更小一些。 和很多新能源车一样,小蚂蚁在研发阶段也经历了大量测试,包括电池和车身安全性。在现有的一些报道中,说小蚂蚁是全铝车身。准确来说,小蚂蚁的车身架构是全铝的,一些覆盖件是其他材质。在下面这张图中,显示的就是全铝材质的部分。 下面说实车,小蚂蚁的最高车速为 100km/h,续航里程在 150-180km 之间,搭载了 18.2kWh 锂电池,电机功率 30kW,最大扭矩 120Nm。 这样的动力和续航,只适合市区代步,奇瑞方面也说了,它是家庭的第二辆车。 小蚂蚁的电池组位于车下方,电机后置,前后轮荷比达到 1:1。电机后置,就意味着车前部有更多的空间来做防撞设计。小蚂蚁的「 发动机盖」 可以直接取下来,再打开一个橡胶蒙板后即可看到这辆车的更多零件。 根据配置,小蚂蚁可以分为两种车型,配置差异主要体现在:轮毂样式、是否有快速充电接口、是否有车顶行李架。在驾驶方面,小蚂蚁有 7 档能量回收可调和 Sport 模式,这两个功能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续航里程。 作为一款 2017 年上市的小车,小蚂蚁也不出意外的配备了一个智能车机,内置高德地图,操作很流畅。另外,它可以实现手机车机互联,不过我的安卓手机并未连接成功。对于一款补贴后在 6 万元左右的小车来说,我认为小蚂蚁的设计和做工可以接受,不过新车味道大了一些。 在我看来,小蚂蚁才是奇瑞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不过 A000 级小车的设定,注定让它成为一个小众产品,未来用于分时租赁或许更合适,真正走量的还得靠今年上市的电动版艾瑞泽 5。 根据奇瑞的说法,奇瑞 2000 年就开始发展新能源技术,不过目前来看推新品的节奏有点慢了,或许是过于保守。不过好在奇瑞新能源在去年 11 月拿下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所以今天的小蚂蚁还只是一个开始,奇瑞的新能源在未来两年一定会密集推出更多产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这家 100 年前就在造电动车的公司,现在要来中国建厂了
美国的底特律大家都听说过,可是你知道吗,最近国内出现了一家新造车企业叫做「 帝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帝特律?底特律?是不是觉得有点山寨?先来看看这家公司什么来路再说。 帝特律电动汽车的投资方有三家公司,包括远东控股旗下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发展总公司和底特律电动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前两家公司都是国内的企业,远东控股的主营业务是各种电缆,旗下的远东智慧能源还是一家上市公司。 底特律电动(Detroit Electric)的来历就比较有意思了,这家公司曾在 1907-1939 年生产电动车,总共生产了 13000 辆。 100 多年前,底特律电动的车是这样的: 在汽油机还不成熟的年代,美国大街上是蒸汽机、汽油机和电动车齐飞。在当时,爱迪生、艾森豪威尔、洛克菲勒等名流都是底特律电动的用户。 不过在 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内燃机技术的成熟,电动车就不那么受欢迎了,销量一路下滑。后来底特律电动只为用户生产定制车型,销量很小,直至 1939 年 2 月正式停产。 时至今日,底特律电动的电动车在很多博物馆都能看到。 在沉寂了 70 年后,到了 2008 年,底特律电动这个品牌再次复活,并且基于莲花的 Elise 底盘改装了一辆电动车,装配 37kWh 电池组和 5 速手动变速箱。(电动车搭载手动变速箱,或许是为了增加驾驶乐趣。)同年,特斯拉也基于莲花的 Elise 底盘改装出了 Roadster,不过底特律电动并未像现在的特斯拉这样成功。 让底特律电动复活的,是林秀山(Albert Lam),他曾是莲花工程集团的 CEO、莲花汽车的执行董事,现任底特律电动汽车 CEO。 在去年 2 月,国内引进了第一台 SP.01,主要为了展示之用,进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在推出 SP.01 之后,底特律电动就再也没推出新的产品,在一些车展上我们经常看到 SP.01 的身影。距离推出 SP.01 九年之后,底特律电动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 下面再说说三方投资这件事。 关于「 帝特律」 这个略显山寨的名称,官方解释说中国在注册新公司时不能使用国外地名,所以就叫帝特律了。三方的投资状况如下: 在签约仪式上,代表帝特律电动参加的正是林秀山。根据协议,帝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将进行在电动汽车整车、零部件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制造、销售。 按照计划,该项目预计 2017 年在宜兴动工建设,一期总投资 18 亿美元,2018 年获得电动汽车整车的生产资质并开始销售 OEM 产品,2019 年第一款产品下线,将会是一辆纯电动 SUV。 项目拟规划至 2020 年,实现整车产能 5 万辆;至 2021 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规模达到 10 万辆;至 2030 年,产销规模要达到 100 万辆。 除了整车生产计划外,智慧能源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远东福斯特也和底特律电动签订协议。 远东福斯特是一家生产 18650 锂离子电池的企业,在这家公司的官网上,用大大的字写着:「 福斯特 18650 电芯日产 100 万支,销量稳居全国第一」。简单粗暴的标语,可见其实力。 去年这家公司曾发布投资建设 3GWh 和 6GWh 高性能锂电池的计划,项目分别位于江西宜春和江苏宜兴。和底特律电动签订协议后,也算是自产自销了。 在这次合作中,底特律电动所能提供的除了钱之外还有技术。目前我们所能了解到的,这家公司核心技术是采用了液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一项叫做 360 Powerback 的技术,即车可以给外部电器供电(比亚迪也有类似的技术)。 至于 SP.01 上的车机,远远不能达到车规级要求,因为那是一块三星平板电脑。 目前来看,三方只是签订了协议,理想很美好,对未来规划也很宏大。帝特律电动汽车的第一款产品将会在 2 年后问世,给出这样的时间节点,让我觉得时间有点紧张。不过 2 年后,不少新造车企业的产品也已经上市了,帝特律电动汽车面临的竞争很激烈。在这 2 年的时间中,帝特律电动汽车要招人、研发、建厂和申报资质,要做的还有很多。 另一方面,不能忽视的是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优惠待遇对外资的吸引力很大,不然底特律电动汽车也不会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造车。 70 年前被燃油车打败的底特律电动,重操旧业又造起了电动车,格局看上去很大,拭目以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时隔 32 年,他用现代科技重新演绎了儿时的「三轮车」
今天这篇文章,还要从一个叫 Clive Sinclair 人说起。从杂志编辑到创办电脑公司,再到专注于个人交通工具,Clive 的经历颇为传奇。 Clive Sinclair 是一名英国商人,也搞过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发明,所以也会被冠以发明家的称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仪器实践》杂志当编辑,干了几年之后就出来创业了,在 1961 年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 Sinclair Radionics 公司,主要生产收音机、Hi-Fi 设备和计算器等设备。(可能是传统媒体人辞职创业的最早案例)公司成立 10 年后,他终于憋出了第一个大招:世界上第一个超薄计算器「Sinclair Executive」,就是下面这货: 看上去很丑对不对?要知道那是 1972 年。 后来,Clive 的公司进军家庭电脑领域,推出了 Sinclair ZX80,这是当时英国第一款低于 100 英镑的家庭电脑(标价 99.95 英镑)。赚了一波钱之后,他在英国剑桥专门成立了 Sinclair Research 公司,随后推出 ZX 81 和 ZX Spectrum,其中 ZX Spectrum 被看做是英国家庭电脑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款。 再后来,Sinclair 公司又推出了 TV80 平板电视,但以失败告终,仅生产了 15000 台。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问了,Clive 和 GeekCar 所关注的领域有什么关系,他不是造电脑的吗?以上都是铺垫,下面是正文… 在 1983 年,Clive 被英国皇室授予「 骑士」 的称号。后来,由于 TV80 和 Sinclair QL 产品的失败,他的电脑公司陷入困境。第二年,他把电脑公司和品牌名卖了出去。Sinclair Research 公司并未注销,成为只有一个人的小公司。 电脑业务失败后,Clive 开始发力个人交通工具了,成立了一家名为 Sinclair Vehicles 的公司,第一款产品是 Sinclair C5。 C5 在当时(1985 年)还是挺有科幻感的,不过 C5 发布后,并未受到媒体和消费者们的待见。作为一款电助力车,C5 的缺点实在太多了,比如:极速只有 24km/h、续航短、没有遮风挡雨的车顶、看上去也不太安全。 作为汽车和自行车的结合体,它并未赢得任何一方消费者的青睐。但 Clive 对 C5 的前景很乐观,他认为 C5 将是继福特 T 车型之后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飞跃。 最终,C5 只生产了 14000 台,卖出去了 5000 台。在商业层面,C5 是个失败的产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5 后来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原价 399 英镑的 C5,被炒到了 5000 英镑。随着收藏 C5 的人越来越多,玩家们成立了 C5 俱乐部,于是各种改装 C5 开始出现,比如大脚轮胎版 C5、喷气发动机版 C5、极速可达 240km/h 的电动版 C5。 其实,故事还并未结束。Clive Sinclair 有一个侄子叫 Grant Sinclair,他之前在 Sinclair 家族企业中工作。最近,Grant 把他大舅的 C5 又重新设计了一遍,并重命名为 Iris eTrike,通过自己的 Grant Sinclair Design 公司来推向市场。本文的封面图,就是 Grant 小时候坐在 C5 里时的样子。 Grant 说,30 年前路上根本没有自行车道,但现在各种基础设施已经很全了,人们也更习惯骑电动车,所以 Iris … 继续阅读
在盛产石油的阿联酋,越来越多的土豪开始爱上特斯拉
电动车一直被看做是燃油车的死敌,万万没想到的是,电动车先锋派特斯拉前两天宣布进驻迪拜了。 迪拜是什么地方?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东最富裕的城市,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总之,土豪遍地。 如果你觉得这个盛产石油的地方会排斥电动车,就有点狭隘了。因为迪拜的土豪们,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布加迪和兰博基尼。于是,特斯拉来了。 特斯拉在迪拜的发布会选在了地标性建筑哈利法塔,Elon Musk 亲临了现场,讲了讲特斯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目前,特斯拉已经在迪拜购物中心开了一个临时门店,方便用户试驾和预订 Model S/Model X。由于特斯拉在迪拜的正式门店开张要等到 7 月份,所以现在下订单得 7 月才能提车。 除了个人用户的订单之外,迪拜出租车公司和特斯拉在今年的世界政府首脑会议上,签订了 200 辆的采购合同。不过,双方并未给出确切的时间节点。 特斯拉在阿联酋地区已经建成了 2 个超级充电站,一个在阿布扎比,一个在阿布扎比和迪拜城市之间(方便车主往来两地);还有 26 个目的地充电桩,大部分位于购物中心中。Elon Musk 说,在今年年底目的地充电桩的数量会达到 50 个,超级充电站会额外再建 5 个。除了迪拜之外,特斯拉将于 2018 年在阿布扎比新开一个门店。 据外媒报道,在特斯拉当晚发布会结束后,就有很多人已经下单了,他们等的就是特斯拉进入阿联酋这一天。(有钱,任性)除了迪拜之外,Elon Musk 说特斯拉有计划进入中东的其他国家,包括巴林、阿曼和沙特阿拉伯。 其实,在特斯拉正式进入阿联酋之前,就已经有土豪想办法把特斯拉带到了迪拜。在此,介绍一位叫做 Al Mazroui 的商人,他是阿联酋第一位特斯拉车主。 在 2008 年,Al Mazroui 买了最早一批特斯拉 Roadster,编号 86。当他带着这辆车过海关的时候,阿联酋的车辆目录上还没有特斯拉,所以就把它注册成了 Lotus(莲花)。(Roadster 是特斯拉基于 Lotus Elise 打造的电动跑车)一周之后,迪拜道路和交通管理局就把特斯拉这个品牌加入了车辆注册目录中,迪拜的第一辆特斯拉也得以合法上路。在迎接新鲜事物方面,迪拜还是跑的挺快的。 当年,把一辆特斯拉带回阿联酋绝对是真爱。 首先是钱,把一辆进口车带回阿联酋,需要花 24-42.5 万迪拉姆不等(约 44-79 万人民币)。 其次,特斯拉是直销模式,当时还未正式进入阿联酋地区,坏了无法维修。Al Mazroui 的 Roadster 在带回迪拜 4 个月后,电池就坏了,原因是一位没有经验的机械工忘记给车充电导致电量耗尽(可能是土豪家的佣人…)。 第一批 Roadster 的质量并不好,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正常。为了修车,这位土豪又把这辆车空运到了英国去修,当时特斯拉为他免费更换了电池组。 自从第一辆 Roadster 进入阿联酋之后,Al Mazroui 带起了一股电动车潮流,在他的影响下不少人也买了电动车。如今他看到特斯拉进驻迪拜,应该感到很欣慰。 在 2014 年,有人建起了中东地区的特斯拉车友会 WhatsApp 群。截止到去年 8 月,这个车友会群里已经有了 29 位车主,他们来自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其中还有皇室成员。和很多车友会一样,他们也经常聚会,聊聊用车心得。 至于充电,迪拜电力和水务局已经在阿联酋建成了 100 座充电站(截止到 2015 年年末),电动车用户刷卡充电。相对于阿联酋的电动车用户数量来说,够用了。 Al Mazroui 说,充满一辆特斯拉大概花 20 迪拉姆,比同尺寸的燃油车花费便宜 5 倍。如果使用壁挂式慢充,则需要 3-4 小时充满;使用快充,则需要 40 分钟左右(全阿联酋共有 4 个非特斯拉官方的快充)。 不过,由于迪拜夏天很热,所以他建议车主回家充电。在迪拜开电动车可以享用更好的绿色停车位,位置更好、空间更大。另外, Al Mazroui 说特斯拉的 Autopilot 在阿联酋也很好用,有一次他从迪拜到阿布扎比都没踩过刹车或油门。 除了特斯拉,阿联酋的汽车经销商在售的电动车还有雷诺 Twizy 和 Zoe,不过基本没有中大型车。 从特斯拉进驻阿联酋到车主的真实体验,我发现这个盛产石油的国家,对电动车和前沿科技持很积极的态度,毫无我们想象中的死守石油的样子。 要知道,阿联酋还有个迪拜未来基金会( Dubai Future Foundation),他们宣布到 2030 年迪拜的城市交通自动驾驶率将达到 30%。为迪拜未来基金会宣布这件事的,是阿联酋总理谢赫·穆罕默德。 阿联酋那帮人肯定也知道,不能坐吃山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