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想再投出个阿里,这次他们盯上了滴滴快的

· Aug 05, 2015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技观察」,作者王长胜)

8 月 3 日,《华尔街日报》率先披露了滴滴快的获得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投资的消息,随即引起全球科技圈的躁动。

7 月 8 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 20 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达 150 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笔非上市公司融资,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此轮融资中,资本国际私募基金、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新投资人加入,原有投资人阿里巴巴、腾讯、淡马锡、高都资本等继续跟投。但滴滴快的在当时表示,本轮融资中还有数亿美元的剩余额度,全部结束后融资将超 20 亿美元。据我所知,最终融资额将有可能达到 25 亿美元。

本次增加的额度中,中投公司抓住了机会。滴滴快的算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最为知名的创业公司,中投公司身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也是投资界里的真正的「豪门」。双方合作,很是登对。

据我了解,这一次直接参与投资的是中投公司旗下的「中投海外」,7 月 27 日才正式挂牌成立,是中投公司旗下的直接投资业务平台。可别小看了它,中国财政部向它注资了大约 1000 亿美元,这些钱将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农林牧渔等长期资产的财务性直接投资。

那么问题来了,中投海外为啥还投资滴滴快的呢?

历史上看,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互联网极少,滴滴快的被投资也只是第二例,第一例则是著名的中投公司投资阿里巴巴。2012 年 9 月,中投入资阿里巴巴 10 亿美元,协助阿里完成了 76 亿美元向雅虎回购股份的计划。而在我看来,中投海外把滴滴快的作为在全球的第一个互联网投资项目,其实有三大图谋:

第一、图谋布局「互联网+」。

在总理的大力倡导下,「互联网+」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互联网+」是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和升级,其中孕育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中投公司想必也不愿意错过。滴滴快的要做的是「互联网+交通」,在短短三年,滴滴快的成功上线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公交大巴六大产品,拥有 2 亿的移动用户,数百万名司机,彻底颠覆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互联网+交通」拥有无限的想象力,中金公司此前预计,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 4205 亿元。毫无疑问,滴滴快的面对的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非常符合中投公司的胃口。

第二、图谋投出下一个「阿里巴巴」。

投资阿里巴巴被誉为中投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案例。2012 年,中投公司通过投资阿里巴巴 10 亿美元占得 2.7%的股份。而在阿里巴巴 IPO 时,这笔投资已经增值 400%,价值高达 50 亿美元,中投随后出售了 0.6%的阿里巴巴股份,套现 10 亿美元。也就是说,投资阿里让中投公司净赚了 40 亿美元。

显然,中投公司希望发现第二个阿里巴巴。而在中国未上市的企业中,似乎只有滴滴快的和小米两大超级公司有这个潜质了。那为什么投的是滴滴呢?

小米当然非常优秀,最新一轮融资后其估值接近 500 亿美元。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投资小米的成本将非常高昂。此外,小米所在的智能手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领域高手环伺,小米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高增长的脚步似乎也有了放缓的迹象。这个角度来看,投资小米的风险依然存在。

而在移动出行领域,滴滴快的是中国市场毫无争议的老大,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最高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而这个市场仍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滴滴快的目前估值高达 150 亿美元,是全球创业公司里的佼佼者。中投曾参与滴滴的 D 轮融资,阿里巴巴也是滴滴快的的最大股东之一,有了中投和阿里的「加持」,滴滴快的成为下一个巨头公司,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图谋在互联网领域更大的影响力。

在互联网领域,国际主权基金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据了解,新加坡两大主权基金淡马锡和 GIC 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总额大约为 140 亿美元,互联网投资则是最重要的配置之一。淡马锡通过投资阿里巴巴、京东、小米、滴滴、途牛等中国互联网公司,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另外,中投在海外的投资回报率呈逐年下降之势,互联网领域则拥有更大的投资潜力。中投公司也希望扩大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滴滴快的作为中国最受瞩目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可谓是最适合的投资标的。

有句老话叫,「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中投和滴滴的结合,显然算是「郎有情,妾有意」了。

今年 7 月 8 日,滴滴快的就宣布完成了高达 20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但滴滴快的方面表示,「由于全球投资者热情高涨,此前已经提高了融资额度,本轮融资中还有数亿美元的剩余额度,未来 1 个月还将有新的投资方加入。」这就给了中投海外最好的进入机会。

中投加上滴滴快的,这样的强强联合堪称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里的顶级配置。对于滴滴快的而言,这样的合作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获得「国家队」加持的滴滴快的,有望率先迎来政策「绿灯」。

很多时候,创业公司看中的不是投资人的钱,而是其背后整合资源的实力。对于滴滴快的而言,中投公司的「国家队」身份,无疑是在目前国内用车市场政策不明朗情况下最好的资源。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滴滴快的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国有资产」。我们当然不能说,监管部门一定会考虑这个因素而对滴滴快的「区别对待」,但想必也会有很微妙的变化。

据了解,上海市交通委与滴滴快的合作研拟的上海市专车试点管理方案「很快就要出台」。上海制定规则后,专车平台是可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也就是说滴滴快的等专车公司,有望率先在上海实现合法化运营。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专车相关的监管政策最晚也将于 8 月份出台,而「专车牌照」也有望于 8 月份落实到具体公司,意味着政策性风险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基本释放。这种情况下,滴滴快的极有可能成为率先拿到专车牌照的企业。

第二、加大对 Uber 的施压。

从 6 月底开始,滴滴快的和 Uber 中国几乎是同步启动了新一轮融资。然而,和滴滴快的融资规模「水涨船高」形成对比的是,Uber 中国的 10 亿美元融资额度迟迟没有达标,当前更是处于「暂停」状态。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投资人认为 Uber 中国业务在和滴滴快的的较量中处于完全下风,其价值也缩水严重。最后,Uber 中国只得接受 Uber 的 10 亿美元「输血」来和滴滴持续对抗。

滴滴快的此番引入中投的投资,可看作对于 Uber 的进一步施压。毕竟,出行市场仍然将持续惨烈的烧钱大战,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此外,中投公司已经建立起一个全球化的投资网络。未来,当滴滴快的正式迈入国际化市场时,中投公司可以帮助滴滴快的在不同市场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更好的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从而和 Uber 展开更全面的竞争。

另一个细节是,Uber 背后也有一只国际主权基金的身影,来自于卡塔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两个主权基金的较量。

由此看来,滴滴快的和中投的联姻,真不是一次财务投资这么简单,甚至可能会为中国互联网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国家主权财富基金逐渐替代境外投资机构,成为国内互联网最大的投资者,从而帮助更多优秀的公司成长为「国家企业」。

马云说,阿里巴巴要做中国的「国家企业」,在很多人眼中,阿里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滴滴快的 CEO 程维也说过,在未来三年内,希望代表中国企业在一次征战国际战场。从现在来看,滴滴距离实现这个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网站文章微信推广-21

1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