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正规军」搅局,OBD 智能硬件面临洗牌?

· Apr 28, 2014

没错,OBD 是当前切入「车联网」的一个捷径。但是,这个大多数人都找不到的 16 针接口,终究只是一个过渡手段。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奇瑞首发了 Inhand CloudDrive 智能行车方案,成为第一家推出 OBD 智能硬件的汽车制造商。相比第三方开发者,奇瑞的脚步晚了很多,但作为汽车领域的「正规军」,它的涉入让 OBD 硬件这个领域出现了新的沸点。

OBD 智能硬件迎来新的沸点

OBD 本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维修人员提供检测接口,二是用来测定排放标准。无论是维修,还是环保,OBD 在功能上都是将车辆的 ECU 参数输出到外接设备。于是,以 Automatic、ClickDrive、Dash 为代表很多硬件,瞅准了 OBD 这个入口,借助智能手机的数据流量和数据运算能力,打出了智能、经济、环保用车等多张牌。

国内的试水者也有不少,比如智信通、Golo、摩铠等。不过,这些硬件在原理和功能上都大同小异,同质化非常严重。除了名字不一样,这些硬件在造型上也没有太多新的花样,缺乏优秀的工业设计(包括硬件和 App)。

这些 OBD 硬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发放给个人用户的,帮助他们自助诊断车况、更安全、经济地驾驶等;另一类是发放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转发给车主,可以在两者之间搭建一个信息沟通渠道,比如当车辆出现隐患时,有实时监控数据的经销商就会及时通知车主。

相对来说,后者在适用性上更加普及一些,也更适合涉及安全问题的场景。而前者,相信大多数车主不会经常去查看自己车辆的发动机参数,他们更关注的是行驶轨迹、里程等与油耗相关的数据。

主机厂与第三方开发者:谁有资格为 OBD 硬件代言?

奇瑞这次推出的 Inhand CloudDrive,则属于前一类。与那些通用的第三方硬件相比,奇瑞的产品只适用于奇瑞车型,并且不会开放给其他品牌。北京车展期间,我在奇瑞展台试用了 Inhand CloudDrive 的 App,但并没有见到实体的 OBD 硬件。

据了解,奇瑞 Inhand CloudDrive 是由上海博泰参与开发的。其中,博泰网络承接了 App 的开发,而博泰电子则承接了 OBD 硬件的生产。整体上,奇瑞搭建了框架,博泰负责提供平台与云服务。

这一产品的出现,让目前正火热的 OBD 智能硬件领域新增了一个沸点。同时也带出了一个问题:这种 OBD 智能硬件,是该由奇瑞这样的主机厂生产,还是应该改由 Automatic 这样的第三方开发者推出?

其实,两者也有优势劣势。首先,对于最早发现这个「捷径」的第三方开发者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破解特定车型的 PIN 码;二是如何分销。其中,PIN 码的破解直接关系到开发者能否读取到某款车型的 OBD 私有协议。如果失败,那么一些重要的 ECU 参数,如刹车片的情况等就无法抓取出来。

问题在于,主机厂设定的 PIN 码,每年都会改变。这就要求第三方开发者创建一个解码库,在读取某辆车时,先通过其 VIN 码判定车型的具体型号与年代,然后调取相应的解码器来读取。不然,第三方开发者的 OBD 硬件就只能读取开放的 OBD 公有协议。

而由整车厂商自己推出的 OBD 硬件,则预先设置好了自家车型的 OBD 私有协议,无需破解工作。

但问题还是存在。整车厂商的思维速度往往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节奏。在用户体验和工业设计上,虽然不能完全否决汽车公司的水平,但第三方开发者作为从互联网这一端思考问题的一群人,他们在产品理念上的进步性观点,还是值得汽车厂商借鉴的。比如,奇瑞的 Inhand CloudDrive,在功能设计上明显能看出十分机械化的思维逻辑,一味的追求大而全(集诊断、呼叫中心与社交于一体),却忽略了用户真正的痛点在哪里。

从这个角度说,汽车厂商与第三方开发者之间的关系,今后应该是协同的,而不是完全的对立。

不要过分抬高 OBD 硬件,它只是一个过渡

本文开头提了一个观点,即基于 OBD 的「车联网」只是一个过渡。那未来的形态是怎样的?毫无疑问,答案在云端。

想想 OBD 诞生的初衷,如果汽车的 CAN 总线可以由一个联网的高度集成的芯片控制,那么车辆 ECU 的信息就可以直接传输到云服务器,而无需从 OBD 接口导出。更进一步,当 CAN 总线被以太网替代,汽车变成实质意义上的移动终端,所有的 ECU 信息就可以直接发送至云端。这个时候,还需要费力地在 OBD 接口上外接一个硬件吗?

所以,未来的车辆诊断模式,将是云诊断。车辆实时联网,出现任何安全问题,都会像民航客机上的 ACARS 系统那样,实时向总机发回数据报告。至于车辆的行驶轨迹、里程,以及油料等情况,不但能实时查看,还可以结合大数据进行综合对比、预测与分析。

当前看来,OBD 是「车联网」的一个捷径,而 OBD 智能硬件也将迎来一次爆发期。随着汽车厂商的介入,这个领域又一次开始沸腾。

不过,在我看来奇瑞的 Inhand CloudDrive 并未做出新意。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大企业典型的跟风之作。估计,这个产品对于奇瑞来说,科技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用价值。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