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度智能汽车「吹牛」报告(上)

· Dec 21, 2022

又到了一年一度准备述职报告的日子。

看看自己年初立下的 flag 实现了多少,又要给明年的自己定下多少 KPI,可能是不少人最近躲不开的工作。需要复盘不只是你我这样的打工人,在如今热火朝天的汽车圈,立过的 flag、吹过的牛也不少,有的高调张扬,有的暗中较劲,它们中又有多少已经实现了?有多少随风飘散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除了给自己准备年终述职外,也帮汽车圈准备一份「述职报告」,看看过去一年里,那些关于智能汽车吹下的牛都实现了么?也帮它们提个醒,毕竟马上要给 2023 年定新的 KPI 了。

当然,说是「吹牛」,这其中大多更像是给自家产品和品牌立下的目标。没有目标的车企是没有未来的,但空有目标的车企,也走不到未来。

「上来第一年就干翻(特斯拉)」

说到「吹牛」这件事儿,不得不祭出这个行业的翘楚——余承东,毕竟连他本人都对自己吹的牛盖过章。

WechatIMG559

年初在问界 M5 交付时,余承东就曾放下豪言,「M5 一年要卖到 30 万辆」,更出圈的是另一次内部交流会上的那句话:「我希望我们上来第一年就干翻,就超越他们(特斯拉),然后,第二年就远远超越他们。」

显然,余承东低估了汽车行业的玩法。因为仅仅过去了 3 个多月他就改口,「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根本做不到 30 万辆,第一年能完成 10-20 万辆已经是奇迹了。」

无论是 30 万,还是 10 万,这个目标对于目前的 AITO 问界来说都难以承受。

从 3 月开启大规模交付后,问界 M5 成了今年汽车圈的一匹黑马,三个月交付破万,半年实现单月销量破万,截至 11 月累计交付了 6.6 万辆,加上还没过完的 12 月,今年交付突破 7 万辆还是容易实现的。不过这个数字,距离余承东口中的目标相去甚远。

008pSCi0gy1h7poqzltitj30u01gzn1z

作为一个去年底才亮相的新品牌,能够在几个月内吸引到如此多的用户,已经足够令人惊叹。这其中少不了华为销售网络庞大的路人基本盘的支撑。也许正因如此,在线下店铺饱受疫情冲击的 11 月,问界的交付量也出现了下滑。

看来,余承东「干翻特斯拉」的小目标,还要继续等待了。

「一年之内,ET5 销量会超过宝马 3 系」

3 款新车型上市、出海欧洲、子品牌预热、三地敲钟…..2022 年可能是蔚来动作最多的一年,其中最出圈的口号,可能就是那句 「一年之内,ET5 销量会超过宝马 3 系」。

4b03add642c952c2298ee37710fab8ec

喊出这句口号时,3 系刚刚在一年内卖出了超过 17 万辆,平均每个月超过 1.4 万辆;而蔚来 2021 年整个品牌的销量不到 10 万辆。要完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 ET5 自己在宝马 3 系、Model 3、极氪 001 等一众对手中杀出重围,也需要蔚来拥有应对更大规模的市场的能力。

刚刚过去的 11 月,蔚来交付新车 14178 辆,其中 ET5 交付近 3000 辆。当然,9 月底开启交付的 ET5,距离「一年之期」还有 10 个月,10 月的时间足够 ET5 迎头直上,前提是蔚来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内部问题: 第二工厂的产能爬坡。

006c7s6wgy1h8ogdii0m2j31t43x0kjl

除了 ET5 外,年初李斌也给蔚来定了个销量的小目标:15 万辆。1 月~11 月,蔚来累计交付 10.67 万辆,如今看来 12 月的生产线就算开足马力,也很难在最后一个月补上四万多辆的差额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 11 月的交付量中,NT2.0 平台三款新车达 11072 辆,占 78%以上。新势力最艰难的新旧交替这道门槛,蔚来算是在 2022 年跨过去了。

进击的一哥:「停产燃油车」

在汽车圈里,比亚迪一直处于一个闷声发财的低调状态:尽管每个月初的销量排行榜总会惊到不少人,但比亚迪这个品牌一直躲在产品背后,很少站出来发声。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 4 月初宣布停产燃油车的公告,几乎向所有「计划 20xx 年停产燃油车」的车企宣战。

640-3

「停产燃油车」,这个口号并不罕见,特别是以环保和可持续著称的欧洲车企们,几乎早就立下了 20xx 年停产燃油车、全面电动化的目标,不过动作最决绝的,当属比亚迪,3 月停产,4 月发公告。

对于比亚迪来说,「停产燃油车」这个决策并不是吹牛似的口号,而是一次重要的决策。在停产前的一个月,比亚迪单月销量中纯燃油车只占了 3%,DM-i 技术代表的混动线已经能全面替代纯燃油产品,停产燃油车更像是为自己砍掉了一个食之无味的报复;而「停产燃油车」这个行为,也再一次强化了比亚迪身上「新能源」的标签,将新能源汽车这个品类跟比亚迪这个品牌强势的关联到一起。

果然,从年初开始,比亚迪销量一路起飞。截至 11 月底,比亚迪新能源累计销量超过 162 万辆,提前完成了自己年销 150 万辆的目标。

681538e1gy1h8pov104usj20rs4l8e81

特斯拉的隐形 KPI:50%

汽车圈的 KPI 有很多,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比如对于特斯拉来说,马斯克那句「卖 2000 万辆电动车」背后,就背负着每年 50%的增长率。

2021 年特斯拉全年交付 93.6 万辆,距离年交付百万仅一步之遥,而到了 2022 年,特斯拉需要面对的任务不是迈过百万门槛,而是累加 50%年增长率后的 140 万辆。

截至 10 月,特斯拉累计交付 103.4 万辆,11 月上海工厂交付超 10 万辆。尽管如此,今年要完成 50%的增长,也需要在 12 月交付近 20 万辆。而柏林和德州两座新工厂的产能爬坡速度,不仅决定了在今年最后一个月里,特斯拉还能不能完成 KPI,更决定了明年的特斯拉还能不能如此高效率的扩张。

f397fe13526cfa7c07b094e747298a64

不过相比于销量,关于特斯拉和马斯克有一个更大的悬念,就是 FSD。「2022 年全世界范围内推动 FSD。」这句口号从年初喊到了年尾,如今来看不只是中国,全球其他地区也还没有完全推送。

当然,关于高阶智能驾驶大家「吹」过的牛太多了,下一篇咱们专门聊聊。

车圈鸽王的情话:从「下周见」到「明年见」

说到车圈鸽王,非贾跃亭莫属。以至于当我看到关于 FF91 的新闻时,第一反应时「它居然还活着!」

一年前面对做空机构的质疑,贾跃亭在朋友圈发出了「冷饭热炒,无稽之谈」的回复,还给出了亮相的时间:2022 年 7 月。

640-7

前不久,一辆 FF91 的工程样车自燃,曾经信誓旦旦地在年初宣布「准量产车下线」的 CEO 毕福康下课,2022 年也只剩下不到两周时间,FF 量产的日子又被推到了 2023 年 3 月。FF91 量产的时间,从「下周见」变成了「明年见」。

虽然量产计划一年推一年,不过 FF 还抽空给自己升了级:比如百公里加速从 2.39 秒提升到了 2.27 秒;续航提升到 381 英里(613 公里);增加了瞭望式激光雷达和 Orin 自动驾驶芯片…… 至少让 FF91 Futurist 从账面上看没有在 2022 年掉队。

b1ee294bad1860d7d16838a02551e4a0

不过要挺到明年量产,FF 还需要 1.5 亿美元输血,不知道贾老板为什么总能在关键的时候融到救命钱?也不知道明年年底的「吹牛」盘点上,还会不会再见到这位老朋友呢?

帮车企们晒晒成绩单

除了前边那些被高调喊出的口号们,每家车企也逃不开销量 KPI 的考核。一年前的岁末年初,几乎各家都给出了 2022 年销量的目标,其中有些略显保守,有些大胆激进,有些已经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调整过。

这些 KPI 的完成情况如何,或许正是各家年初预期中的自己与现实中自己的最好对照。

WechatIMG557

除了还剩下最后 10 天的 12 月外,目前几家新能源车企的前 11 个月的销量已经公布。从上边的表格能看到,除了已经超额完成任务的比亚迪外,目前完成率超过 90%的埃安、哪吒、极氪,基本上都能借助最后一个月来完成预期销量;已经完成 85.58%的零跑可以在最后时刻搏一把。而剩下几家,与年初的目标相差较远了。

抛开各家产品、策略的不同,今年能够完成目标的车企中,踩中这两个增长点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一个是 10 万级纯电动车这个走量的市场;另一个就是今年迎来爆发的混动市场。

借助这两个增长点,零跑、哪吒这两个二线新势力得以站上新势力销量头排;比亚迪、埃安也凭借混动技术轻松完成目标。

而离年初目标还有不小距离的车企,除了自身产品的定位和产品力等一系列因素外,还有影响成绩的一个内部因素: 供应链短缺产能危机

比如在去年单月破万的蔚小理,在今年经历了新旧产品交替时,都难免遇到新产品漫长的产能爬坡。产品线比较集中的理想,在 8 月和 9 月专注在理想 L9 的产能爬坡上,一直到 L9 单月产能破万,才发布了新车型 L8;而蔚来 ET5 和小鹏 G9 目前依然在艰难的产能爬坡阶段。而作为对照组,极氪今年能够完成销量目标,一方面得益于前期目标相对理性,另一方面也是在 7 月 8155 芯片换新的同时,提高了交付效率,才让极氪 001 的销量经历了从高开低走到口碑回升的微笑曲线。

TIe4SXFH5LoF2l

影响今年成绩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供应链危机。相比于芯片短缺、电芯短缺、疫情停工停产对于全行业的影响,今年新势力车企在供应链方面遇到了更多的考验。比如,7 月时李斌曾公开喊话:「拜托各位供应商伙伴顶住压力!」就是由于大型压铸件等零部件的不足导致减产;上个月,理想也由于受核心零配件供应延迟的影响,部分原定于 11 月底交付的用户将延期至 12 月。

这种情况下,给「家大业大」、背靠传统车企的自主品牌提供了机遇。

对生产线和供应链的考验,让智能汽车的玩法绕了一圈后,最终又回归了汽车行业的基本功。

最后

2022 年可以说是波澜不断的一年,从年初的芯片短缺到俄乌战争的原材料暴涨,从疫情的复工复产到夏天的限电生产。在这些考验中,我们经历着新玩家的突围、自主品牌的崛起与新势力的洗牌,而这种洗牌,在 2023 年还将继续延续。

每一次盘点,都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希望明年的汽车圈有更多「吹过的牛」能被实现。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