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14, 2021

《你的智能座舱好用么?》 是 GeekCar 极客汽车与 Thoughtworks 联手打造的智舱 HMI 可用性测评专栏。

每期我们会选择一个有特点的座舱产品,基于 Thoughtworks HMI 动态可用性评价体系,对开车时最实用的功能进行量化测评,打出具体分数。

#在这里,你能看到最客观、定量化的智能座舱「可用性」测评。

 

作为一套以驾驶安全和易操作性为最高指标的可用性评价体系,在我们发布专栏第一期内容时,就有朋友质疑: 这套评价体系下,是不是「老车+手机「的模式评分更高?智能座舱的优势在哪里?

微信图片_20210913112300

的确,尽管如今智能座舱蓬勃发展,中控大屏、个性化功能上车让座舱的娱乐性和差异化体验更优秀,但是对于更多开着几年前买的奔驰、丰田、大众的朋友来说,CarPlay、CarLife 可能是最熟悉的车机系统。

当我们把智舱的「可用性」与「娱乐性、差异化体验」拆分开来评价时,那「老车+手机」这种映射模式就可以跟智能座舱在同一标准下一绝高下。至于具体的表现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把它安排上!

软件方面,我们选择了「地表最强生态「苹果作为代表:Carplay;

硬件方面,选择了「传统车机系统标杆「奔驰的代表:奔驰 C200L;

看看奔驰 C200L+ CarPlay 这组强强联合的搭配,在 HMI 动态可用性评价体系下是否好用。

1024x0_1_q95_autohomecar__wKgFW1kCmEaAcMO1AAbxoGpSfW4218

先上结果,通过对奔驰 C200L 常用的 18 项任务进行测评,「奔驰 C200L+CarPlay+Siri「智能座舱「可用性」综合平均分:72.79 分—「操作顺畅」

 微信图片_20210914141157测量标准

交互方式上选择 语音交互(Siri)中控交互 (CarPlay)方向盘物理按键交互(包括按键、拨杆和旋钮)

测评对象是影响驾驶的三大指标: 车机单次扫视时长、车机总扫视时长、车机操作完成时长 ,将每个指标测得的数据进行数学拟合后,得到具体分数,来评价这套智舱 HMI 整体的可用性。

1

为了确保打分的公平性,本次对核心驾驶场景中的基础操作任务、复杂任务,以及与驾驶辅助相关的 18 项任务进行了可用性测试。

奔驰任务列表

(奔驰 C200L+CarPlay 不支持「方向盘按键调节车距」和「360 影像」功能)

测评细节

我们来看一下语音、中控、方控三种交互方式的具体分数以及 18 项具体任务的表现。

奔驰

语音交互(Siri):72.27—操作顺畅

微信图片_20210914181208

在常用任务中,语音主导型交互有三项任务,其中「导航回家」体验极佳(87.52),但是另外两项驾驶员常用功能(找喜欢的歌手的选择歌曲播放、搜索导航至指定地点),则表现为勉强顺利操作,或谨慎操作。

语音交互任务各评估指标的表现情况如下:

奔驰语音分数

这套系统中语音交互是采用 Siri 来控制各项任务。因此,Siri 与 CarPlay 中第三方应用的适配程度,直接影响着测评的分数。

中控交互:70.22—操作顺畅

奔驰中控

这套车机系统中,有 14 个任务由中控交互主导完成,整体上来看任务的分数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有 9 项在操作顺畅水平以上,其中 4 项更是体验极佳,中控触屏交互的表现不俗;但同时,另外 5 项却在比较危险的水平,短板任务可以说是非常短了。这也拉低了中控交互的综合分数,只得到了 70.22。中控交互任务各评估指标的表现情况如下:

奔驰中控分数

各项任务参差不齐的表现,其实也正是「老车+手机」模式下中控交互的「通病」。

一方面,奔驰 C200L 中控区域有许多物理按键,物理按键在操作任务时识别快捷,操作简易,容易定量精确调节。这使得使用按键进行切换或调节的任务体验极佳,如切换音源,调节温度、风量、内外循环等,都在体验极佳的水平。

但对于不适合物理按键操作的任务,车上自带的小屏幕并不适合开车时触屏操作,同时 Carplay 主导的 HMI 屏幕界面设计,对于驾驶还缺少一定思考,导致用户在开车时使用,可能出现比较危险的情况。

我们用两个具体的任务案例,来看一下中控模式的短板在哪。

任务一:添加途径点:41.03 分-比较危险

在导航中添加途径点,不论是电动汽车添加充电站为途径点,还是燃油车添加加油站为途径点,都是驾驶时出现频率不低的场景,直接影响到驾驶安全性和系统可用性。

在奔驰 C200L+CarPlay 这套系统中,CarPlay 自带的高德车载版把「添加途径点」的功能安排在了手机端,而不是在中控屏幕添加途径点。一项功能无法在车机上操作,需要拿起手机操作,这体验感注定了就会大打折扣了。

小编甚至在考虑:CarPlay 中设定在手机端完成的功能,是否有测评「可用性」的必要呢?

不过,我们还是把具体的问题写下来,也能帮我们间接看出手机与车机配合的模式,有哪些不足。

 

奔驰c-添加充电站为途径点

问题一:图标和文字偏小,充电站图标不易于浏览

由于高德车载版无法添加途径点,只能在手机上进行沿途搜索,手机版 APP 上无论图标、文字,还是操作逻辑,都是根据我们日常使用手机设计的,与驾驶场景的适配性不高。

因此,手机 6~7 英寸屏幕下的图标和字体,对于开车场景而言都太小了,驾驶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查看图标和文字,增加心理负担和压迫感,对驾驶安全有非常大的影响。

WechatIMG0

另外手机界面的充电站以小气泡的方式呈现在线路附近,在驾驶情况下看清充电站图标、准确点击图标,都不容易。

手机浏览选择充电站

问题二:路径长,步骤多

手机上操作时,需要经过 「沿途搜」–「充电站」–「选择充电站」–「添加为途径点」 共 4 个步骤,驾驶员需要多次点击屏幕进行下一步,这导致扫视屏幕次数多,扫视时间长,造成潜在危险。

与上一个问题类似,相对于车载版,手机 APP 对于操作路径长短和用户扫视时间并没有那么敏感。因此在开车时使用手机操作,都可能遇到类似的「通病」。

手机点击充电站

手机点击沿途搜

手机浏览选择充电站

添加途径点

添加完成

任务二:切换播放模式:47.33 分-比较危险

与上一个问题不同,「中控切换播放模式」的功能是可以在车机上利用中控旋钮操作的,这个问题更多的是 CarPlay 与奔驰 C200L 这套硬件配合时契合程度的问题。

奔驰-切换播放模式

问题一:图标小,看不清

与新一代座舱系统动辄十几英寸的中控大屏相比,上一代的奔驰 C200L 搭载的中控屏幕原本的空间就很有限,CarPlay 把「切换播放模式」的图标设置在了控件的左下方,图标小,而且顺序播放与单曲循环播放模式的图标比较相似。

所以在驾驶时操作,需要占用驾驶员的视觉资源进行确认,从三个指标的分数也能看出,「单次扫视时长」分数最低。

播放模式切换1

问题二:旋钮操作易错过目标控件,需多次细微调节

这项任务是中控旋钮与 CarPlay 配合完成的。在测试中发现,用旋钮焦点选择时容易滑过目标控件,而造成误选择。驾驶员在使用旋钮时即将到达目标控件时,即使有意识减慢旋转速度,也易错过。

为了修正操作,通常需要多次左右调整旋钮,进行细微调节才能精准定位目标位置。而多次调整旋钮的过程,就会占用驾驶员开车时的视觉资源,略为危险。

问题三:操作方式的切换问题

座舱内的中控旋钮通常提供多种操作方式,比如,既可以左右旋转来调整选中的目标,也可以上下左右拨动来换行、调整目标。这么设置的目的是让旋钮的操作更便捷,当用户想选中至下一行的目标时,直接轻轻向下一拨就行了。

不过,在测试中我们发现,受试者在执行一项任务的操作时,似乎更原因坚持使用一种操作方式。比如「切换播放模式」时,用户更倾向于继续右转操控旋钮至下一行,而不是下拨旋钮,这导致途径的项目变多,路径边长。用户在操作时也不得不多次扫视屏幕,来确认是否选中了目标。

1629963141821

这个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人机交互中,切换操作方式,插入另一种操作方式,是否会打破交互的流畅性?

问题四:旋钮操作卡顿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旋钮在快速操作时,经常会出现卡顿的情况,没有那么「丝滑」的体验感。

既然选择一款几年前的车型来作为配合测试对象,再加上传统品牌车型动辄 4、5 年的研发周期,座舱内硬件性能落后于同时代的新产品实在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了。

方控交互:85.41—体验极佳

奔驰方控

从 3 个方控交互任务的测试结果中发现,方控交互整体表现较为优秀。

除了稍微复杂一些的任务(切换下一首)是「顺利操作」,其他两项都是「体验极佳」的水平。

近几年来,智能座舱在语音系统和中控交互方面的进展飞速,相对的在方向盘区域对传统操控模式和逻辑的保留更多。因此奔驰 C200L 作为上一代车机系统的代表,在方控交互上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发挥,从测评结果来看,方控交互分数也是三种交互模式中最高的。

方控交互任务各评估指标的表现情况如下:

奔驰方控

最后

通过对「奔驰 C200L+CarPlay」的测评,其实间接回答了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动态可用性评测这套评价体系下,「老车+手机」的模式分数更高么?

结合过往的测评来看,「奔驰 C200L+carplay」的分数算是中等水平,有比它分数更高的智能座舱,也有些座舱的评分低于目前这套组合的分数。

这是因为「HMI 可用性评测」这套体系,原本就是更侧重驾驶安全和易操作性,而智能座舱们主打的娱乐性、丰富的生态、个性化打造等等,并不是这套定量化评测体系的重头戏。

当然,如果你好奇座舱整体智能化和娱乐性的水平如何,欢迎移步隔壁 《智能座舱情报局》,那里有一套不一样的智能座舱评测视角。

既然这样,各家车企为什么还要开发自己的智能座舱系统呢?

手机+车机映射的模式的确能在短期帮助车机弥补功能不足的短板,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比如对于许多四五年前购买的车型来说,相比于换个新车,给自己的车搭配个 CarPlay、CarLife 功能显然更实在。

但是从文章中列举的任务案例能看到,CarPlay 这种模式对驾驶场景的考虑显然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不论是字体、图标,还是 HMI 布局,都需要更多考虑驾驶时的使用习惯。

另外,随着座舱属性的扩展,座舱内车控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座舱软件与整车硬件的关系更加紧密,既然涉及到调用整车的硬件模块,那就不是手机映射能解决的了。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