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币圈、融合,智己的跨界密码?

· Aug 31, 2021

SSR、用水晶抽卡、原石掉落、十连抽、Wifi 式的危险预警……

这是哪款新手游?

不,这是智己汽车在成都车展前夕发布的新玩法。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341

对于汽车来说,这是一个风云巨变的时代。电动机快速响应的加速特性,一点点抹平发动机百年来沉淀的优势;座舱内的大屏幕拉近了体验上的差异;不断地刷新记录的电池续航和快充速度,让「里程焦虑」这个传统汽车仅存的优势也慢慢变得不再明显。

智能化一点一滴渗透在汽车上,改变着这个世界对汽车的评价规则;车企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在「天下大同」的智能化趋势下,打造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智能汽车的样子。

手游风格、互联网元素的加持下,智己汽车是什么样子?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344

加个「血条」,给用户来点心理建设

  • 「今天主流的自动驾驶,本质还是高阶辅助驾驶。」
  • 「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还会处于人机共驾的状态,机器驾驶员和人类驾驶员要有非常好的沟通、提醒。」

对于最近争议纷纷的自动驾驶,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尽管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不过当前用户最需要的,是汽车的智能化功能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者,一个开车时的搭档,帮我们安全通过狭窄的过道,或是在高速路上开启自动巡航,让车主稍微放松一下进展的神经。

既然是搭档,那汽车系统与驾驶员之间,就跟人与人之间的搭档一样,需要彼此了解和信任。

信任从何而来?当然是要及时沟通,第一时间把感知到的危险告诉驾驶员,甚至让对方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在哪里。

为了增强信任,智己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提供了 Wifi 式的分级预警,通过对路况、智驾、座舱内信息的多维度感知和全方位动态预测,WiFi 式预警显示可以出车辆现在所处的危险等级。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411

有点类似于游戏中人物的血条:

当「满血」时,车辆系统可以轻松应对路况,驾驶员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当系统开始「掉血」,意味着危险升级,路况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候车内屏幕的警示图标开始闪烁,滴滴滴的预警声音和语音提示会响起,DLP 数字投影大灯投射出危险信号,安全带也开始震动,多模态交互方式融合,似乎都在告诉驾驶员:「系统有点应付不来了,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

1

看到这里小编一边感叹这个 wifi 式的分级预警真牛,一边不禁疑问: 怎么能实时、准确地给危险分级呢?

要知道行驶中的汽车要面临横向、纵向、侧向,甚至座舱内四面八方的干扰因素,每个维度都影响着系统的安全。就算高精地图、感知融合赋予了系统预知「未来」的能力,AI 算法让系统快速做出预判,可是要权衡多维度的危险信号,给出等级,依然是件让人挠头的事儿。

不过,好在 关于安全的评价通常都有「一票否决权」,就算车辆行驶在空旷高速路上,左右都没有干扰,但前方车辆的突然刹车,也可能让自动巡航中的车辆亮起危险的信号。

有了这种对危险的分级、可视化的预警,当辅助驾驶系统工作时,驾驶员可以不需要全程精神紧绷,比自己开车还累。同时,也能第一时间知道潜在危险的出现,不至于车辆已经开始自动刹车了,驾驶员才发现危险就在眼前,惊慌失措地去接管车辆。

人与系统间的信任感,就在「知己知彼「的交互中建立起来了。

 

关于自动驾驶: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

人们对智能汽车的期待千千万,自动驾驶绝对占了一大半。因此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的投入也是毫不吝惜,从与科技公司联手,到 OEM 全栈自研,每个车企都试图加深自己在自动驾驶上的参与感。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755

在成都车展前夕,智己汽车 IM AD 智能驾驶工程测试车在成都的晚高峰进行了智驾挑战,包括上匝道汇流、拥堵路况智慧跟车、遭遇近距离 cut-in、大曲率 U 型弯道行驶、识别障碍物汇入主路等复杂路况和场景。虽然部分场景看起来转向比较慢,不过 IM AD 的确都顺利完成,做到了零接管。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758

智己有信心在晚高峰秀一下自家 IM AD 的能力,跟它在自动驾驶路线上的选择不无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儿。

在技术路线上,一方面,IM AD 采用硬件视觉感知系统架构,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融合模式,互相验证系统的感知能力。为了提高感知系统的安全冗余,IM AD 系统提供了后期升级激光雷达的兼容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831200704

根据智己在此前活动中的预告,它们搭载的很可能就是 RoboSense(速腾聚创)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 M1。作为目前唯一一款实现车规级量产 SOP 交付的高性能激光雷达,速腾聚创 M1 解决点云 corner case 问题的能力,和可以根据驾驶场景改变横向和纵向扫描速度的「凝视」功能,让 IM AD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做出唤醒感知的优化。

这也许正是智己能够提供 WiFi 式危险预警的秘密武器之一。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808

另一方面,在硬件安全冗余拉满的基础上,配合 AI 算法,利用车辆使用时产生的实时数据来训练、更新模型,全流程数据驱动自动驾驶系统的迭代。

硬件冗余+AI 算法的分工合作,将常规场景的感知交给 AI 算法;将小概率的 corner case 交给提供安全冗余的激光雷达,两种技术各取所长。

不仅是在技术路线上,对于自动驾驶本身智己也是采用了分工模式,与科技公司 Monmenta 合作,各自负责更擅长的部分:自动驾驶软件、算法领域的感知、融合部分,由以软件和算法见长的 Momenta 负责;而更考验稳定性、安全性、整车协调性的规划和控制部分,则由智己亲自把握,去调动整车各模块的供应商来配合。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403

这个分工逻辑很像智己本身,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两种基因互补,去发挥做大效应。

 

王者峡谷+区块链,「数据白剽」的终结者?

数据和用户,可以说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倚天」「屠龙」。

拥有了数据,就拥有智能技术迭代的利器,可以让自动驾驶走出仿真系统和测试车辆后,在真实场景的「养料」灌输下茁壮成长,填补自己应对 corner case 的短板。

而拥有用户,更是直接坐拥了数据的大本营,自动获得了自家用户产生的数据,来迭代、进化系统体验;另一方面,用户的簇拥也成了企业坚实的后盾。用户和数据,成了智能汽车的核心驱动力。

可以说,在智能化时代,用户的数据被采集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既然无法避免数据被采集,那如何让用户心甘情愿交出数据呢?至少,不能是「白剽」。

智己想出的办法是「原石谷」的计划。在「原石谷」系统中,一共投放了 3 亿枚「原石」,每 10 分钟掉落一批原石,在第一个阶段,每批掉落 500 枚。四年后,每批原石掉落的数量降减半……

币圈的朋友,是不是觉得这个过程很熟悉?没错,「原石」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跟「挖矿」一个原理。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347

「原石」并不是虚拟的奖励,可以用来兑换车上的硬件和软件功能升级。

比如,智己汽车的「天使轮用户」在车辆交付后每年正常行驶超过 5,000 公里,可以获得的「原石」,兑换下一代激光雷达融合智驾系统;或在正常行驶三年后,升级一块不低于 120 度电的下一代高阶能量电池。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802

那怎么获得原石呢?智己提供了「里程式开采」和「养成式开采」两种模式。

用户在日常开车时,将使用汽车产生的数据授权给系统,就能通过「里程式采集」的方法获得「原石」。

用户日常在 APP 中打卡、发帖、参加活动,也能获得「水晶」积分,用「水晶「去抽卡,抽到 SSR 级别的奖励就是「原石」。这个抽卡的过程,听起来是不是让手游爱好者 pdst 发作?

微信图片_20210831194350

不过,相比于通常 APP 积分兑换日用品、小礼品的操作,原石能直接用在车上,升级汽车的软件、硬件性能,还是有点吸引力的。

最后

智能时代,我们见证着汽车的变化:从传统的代步工具,变得手机化、互联网化,甚至今天在智己身上看到了手游化的玩法,每一家都想给智能汽车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

不过对于用户来说,重要的不是汽车做了多少「加法」,而是在这些「加法」之下,打磨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周到的智能汽车。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