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Apollo 新一代无人「的哥」上路之前,我们的一些思考

· Jun 17, 2021

2021 年 6 月 17 日上午,北京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百度 Apollo 与北汽旗下 ARCFOX 极狐汽车共同发布了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 Apollo Moon。

基于极狐αT 车型打造的 Apollo Moon 无人驾驶车,正式百度 Apollo 自 2013 年以来的第五代产品。据了解,该车型成本为 48 万元,是行业 L4 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严格的成本控制,结合百度 Apollo「成为共享无人车真正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全新里程碑」的宣传,我们有理由认为, 积极推进 Robotaxi 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的快速落地,将会是百度 Apollo 今年的重点。

我们此前的报道中曾经提到过, 一直以来百度都对外强调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之于汽车业务,百度也正是将智能驾驶作为抓手进行布局。

对于 Mr.Yu 从现场发回来的信息和图片,GeekCar 编辑部的同事们和 Mr.Yu 的朋友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了更加直观的阅读感受,我们决定用 Q&A 的形式来呈现关键信息。

Q1:这车能跑多久?换言之,整车的服务周期是多长时间?

A:百度方面表示,Apollo Moon 整车的硬件可靠性已经能够达到 20000 小时以上,意味着其合计 5 年以上的运营周期,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百度 Apollo 的前三代车都是自行改装的车型,运行不到三四百小时可能就会出现一次硬件失效。稳定性从第四代车开始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平均稳定运行能达到两千小时以上。

2

Q2:新车有什么技术优势?

A:据了解,Apollo Moon 搭载了第五代无人驾驶套件。计算平台总管理算力超过 800 TOPS,采用更多车规级的器件,实现了主计算系统和备份安全系统一体化。为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Apollo Moon 同时采用了高性能个人电脑上常见的水冷散热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热处理表现稳定的同时,车内噪音能够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

在传感器方面,Apollo Moon 搭载了 2 颗激光雷达(包括一颗主激光雷达和一颗前向的安全冗余激光雷达),13 颗摄像头和 5 颗毫米波雷达的三环视、多冗余的传感器组合。主激光雷达由百度和上海的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共同制造,该激光雷达拥有超高的分辨率,可清晰分辨行人、障碍物等各种物体,同时拥有抗干扰性能,在复杂场景下也不会受到来自车端雷达的干扰,可保障雷达运行时精准识别障碍物类别、位置、速度、加速度、朝向等不同基准。一方面可为自动驾驶提供精准可靠的感知能力支撑,另一方面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据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部技术总经理王云鹏介绍,百度 Apollo Moon 做到了全球范围内使用激光雷达数量最少、线数最少、成本最低。

安全性方面,Apollo Moon 具备全传感器及计算单元冗余,完善的失效检测及降级处理策略,该车型在复杂城市道路的送达成功率达到了 99.99%。即使一套系统发生了失效,也能确保整车仍然执行驾驶指令,将乘客送到安全地点。

软件方面,Apollo Moon 采用了「ANP-Robotaxi」架构。这样做不仅让共享无人车套件轻量化,还可与智能驾驶汽车数据共生共享,打造数据闭环。

3

Q3:为什么强调成本 48 万?

A:根据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的说法,每辆车 48 万的售价按照 5 年的运营周期来计算,折合运营成本约为每月 8000 元。

在国内一线城市,每位网约车司机的人员成本处在每月近 8000 元的水平。在国内二线城市,以 B 级商务车为例,每辆车的月租金成本在 3000 元左右,网约车月成本则在每月 5000 元以上。

魏东表示,支持无人驾驶的 Apollo Moon 已经具备了在成本上替代现有专车的可能性。这样的成本控制, 使百度 Apollo Moon 已经具备进入网约车运营成本区间的准入门槛。

4

Q4:落实到实际场景中,怎么实现无人化运营?

A:据了解,乘客可以通过相关 App 实现自主约车。

Apollo Moon 车顶外屏有显示车辆状态的功能,乘客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字和图案,车辆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或蓝牙解锁车门,方便人车互认。

我注意到,这块车顶外屏上闪过了小度 AI 那熟悉的豆豆眼,不时左右张望下。看来这块外屏就是乘客上车前与车辆发生进行直接交互的主要硬件。

车内后排空间有专属的娱乐交互屏,乘客可以观看喜欢的节目、查看道路状态,也可以通过语音以及 App 控制车内温度、车窗、灯光、车门等功能。

该车型的车门具备自动开关门的功能,我们认为该设计一方面在于保护乘客的安全,另一方面则在于提升车辆服务的「质感」。

5

Q5:百度 Apollo 的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如何落地?

A:结合王云鹏在 2020 年 Apollo 生态大会上的演讲,百度 Apollo 早就已经制定了自己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对于已经开通路测的城市,百度 Apollo 会在规定区域内面向用户提供常态化服务,逐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第二步,对于规模化车队稳定运营的城市,在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商业化试点,包括服务形式、定价机制等等,促进服务效率和品质的提升。

第三步,在规定区域小规模投放 Apollo Moon 组成的无人车队,通过其产品优势让纯无人在路运营的使用实用性,来验证其商业化模式的可行性。

为此,百度与极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预计在未来三年投放 1000 辆共享无人车来支持自动驾驶运营车队。近期,百度 Apollo 将在北京(新增通州区域)、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开展共享无人车落地运营。根据百度 Apollo 的规划,到 2023 年,将该生态发展到全国 30 个城市,拥有 3000 辆车和 300 万注册用户,实现 区域内可循环的商业化模式。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百度 Apollo 还需扩大在各城市的常态化运营区域和相应的用户基数。如果能够营造积极正向的用户口碑,对接下来的动作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GeekCar 的思考

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早,其无人车项目启动已经近八年,累计投资数百亿元。根据最新的数据,百度 Apollo 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已经突破 1200 万公里,百度也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实现千万公里路测累计的中国企业。而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的出租车队,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运营。

我们曾在 2021 年的报道中提到,全球知名咨询机构 Guidehouse 在 4 月发布的全球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中,百度和 Waymo、NVIDIA 等企业一起,被认为是处在头部的「领导者」位置。

我们认为,百度 Apollo 今天的成绩是值得行业上下肯定的。

对于一些细节,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6

我们曾在美国体验过一辆经过改装的宝马 5 系自动驾驶 Robotaxi,该车已经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用 Lyft 呼叫之后,应答的 Robotaxi 会行驶到酒店门口的马路上,而非我们所在的酒店大堂门口。

也就是说,此前的高精度地图采集只采集到酒店门口的马路上,到大堂门口的这一小段路程,仍然需要跟车司机的接管。

我们不会去质疑百度 Apollo 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特定区域、特定路线的表现,和其技术的成熟度。 在数据之外,共享无人车能够在实际体验中做到什么程度,会不会经常上演上面提到的小尴尬,尚待用户们去更多地验证。

7

之于和北汽极狐的合作,我们认为是个很好的开始。

随着前面提到的规划和发展进一步落地,百度 Apollo 在其他城市和地区的落地,将会和哪些品牌进行合作?采取什么样的合作与运营策略?跟北京地区的运营方式相比,如何实现更符合当地情况的细分?

对现阶段的国内网约车使用者来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仍然是十分尖端且新奇的体验——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有点儿像景区中穿梭的游览车。

2021 年的五一假期期间,百度 Apollo 在北京首钢园区向公众开放了 Robotaxi 服务。官方数据显示,自开启商业化运营开始,首钢园区内的百度 Apollo 无人驾驶 Robotaxi 在 4 天假期内共完成 848 单,日均接单 212 单,接待乘客 1500 人次。

根据体验者反馈,相隔最远的群明湖站至五一剧场东站间距约 800 米,常规步行耗时约为 10 分钟左右。百度 Apollo 的 Robotaxi 可在两分钟抵达,需要支付车费 30 元。

这与当前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平均收费水平相距甚远。即将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百度 Apollo Robotaxi,如何通过平衡收费机制来实现乘坐服务普及化,将会直接影响其市场推广速度,乃至商业模式的成立。

百度 Apollo 一开始就定位于 L4 级别的无人驾驶系统,以替代人类司机在运营中的作用——这点在今天的活动上再一次被强调。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道路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很大程度上「非司机和机动车司机的逻辑方式往往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很多人车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人类司机的驾龄和路面经验往往包含了更多驾驶技术之外的因素,比如行车决策的关键取舍,和面对突发情况下的临场判断。 某种层面上来讲,行车的责任主体和自动驾驶的成熟程度一样重要。

希望百度 Apollo 和行业伙伴们的自动驾驶生态迅速落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尽早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