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万的大众 ID.4,跟特斯拉不是一回事

· Nov 05, 2020

很少有某个传统车企的电动新车引起全行业热议,不过昨天在深圳发布的大众 ID.4 做到了。

这是大众 MEB 纯电平台和 ID. 系列电动车在国内的首款产品,对于下决心向电动化转型的大众来说,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确切地说,昨天发布的是两台新车,一汽大众版 ID.4 CROZZ,以及上汽大众版 ID.4 X。(请不要忘记 ID 后面那一点)

南北大众雨露均沾,全新的车型,熟悉的味道。

一汽大众 ID.4 CROZZ:

上汽大众 ID.4 X:

两台车目前都已经可以预定,首发版价格不超过 25 万,NEDC 续航 550km 级别。

我们很难在路上准确叫出一辆大众品牌燃油 SUV 的名字,将来,我们一定也很难区分 ID.4 CROZZ 和 ID.4 X,因为它们的区别实在不大。

大众在燃油 SUV 市场靠车海战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在电动车市场,到 2023 年,他们准备推出 8 款 ID. 电动车(南北大众各四款),这种群狼战术能让他们复制在 SUV 上的成功吗?

大众自己显然是很有信心的。在发布会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冯思翰说,要在几年内让大众品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首选品牌。

这让特斯拉、蔚来们情何以堪?

我们先看看车,再来分析 ID.4 的前景。

ID.4 的一些基本面:

尺寸:车长 4 米 6 左右,轴距 2765mm,下面表格可以看到和市面主流电动 SUV 的尺寸对比:

续航:ID.4 CROZZ NEDC 550km,ID.4 X NEDC 555km

电池组:ID.4 CROZZ:84.8kWh;ID.4 X83.4kWh,两台车都是宁德时代 811 电芯

动力:目前开启预订的版本都是 150kW 后驱单电机配置,最大扭矩 310N·m,最高车速 160km/h,0-60km/h 加速 4 秒左右,后续推出的双电机版本功率会达到 225kW

车重:ID.4 CROZZ 2130kg,ID.4 X 2120kg

ID.4 车身尺寸并不大,比蔚来 ES6 这种小了一号,级别介于紧凑型和中型 SUV 之间吧。但车身比例设计完全是纯电的思路,乘坐空间最大化,车头很短。

从外到内,看看 ID.4

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仔细拍了一些照片,结合照片想到哪说哪儿。多图杀猫。

需要注意的是,发布会上展出的都是双电机版,所以外观估计和这次开始预订的 25 万单电机版有差异。

整个车身有一种跨界的感觉,车头和车尾的大众 logo 都可以发光,logo 样式是最新的扁平化设计,这是个加分项。按照大众的思路,他们想用光带代替镀铬。终于不那么恶俗了。整车外观挺有科技感,年轻化取向,确实是大厂水准,和大众现在的燃油 SUV 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南北大众两台车在外观上的主要差异在于前、后保险杠和尾灯。一汽大众 ID.4 CROZZ 基本上是海外原版设计,上汽大众 ID.4 X 有本土化改进,个人更喜欢 ID.4 CROZZ 的外观。

在车尾标识上,南北大众这次用了白色字体,同样好评:

门把手并不是隐藏式,但也无法外拉,把手放进手抠里,按一下,门就开了:

发布会上展出的上汽大众 ID.4 X 轮毂尺寸 21 英寸,一汽大众 ID.4 CROZZ 是 20 英寸,胎宽都达到了 255,非常可观的尺寸。视觉上很好看,但对续航不友好。

对了,刹车是前盘后鼓。任凭大众怎么解释,20 多万的车用鼓刹怎么看都说不过去。

充电口位于右后翼子板上,快充和慢充在一起:

来看看双电机版的前机舱:

怎么说呢,没有前备箱也就算了,给人一种油改电既视感,好歹拿个盖板遮起来啊。

来看看两台车的铭牌:

从铭牌上看南北大众版本电池组容量是完全一样的,不知道为何官方数据一个是 83 度一个是 84 度。

来到内饰,就真的不想再玩找不同的游戏了。据我的观察,两个车只是在中央扶手的布局上有些差异。

中控台整体造型中规中矩,有意思的地方集中在方向盘后面的区域:

仪表盘是一个 5.2 英寸的小尺寸液晶屏,旁边集成了换挡旋钮,让人想起宝马 i3 的设计。另外,仪表盘的界面也比较有新意,字体引起舒适:

ID.4 带有 AR-HUD 配置,仪表台后面的 HUD 开孔面积确实相当大,但是现场的展车体验不到实际显示效果:

中控大屏的尺寸是 12 英寸,同样无法体验功能:

中央扶手上有打孔的 ID. 字样:

车顶有大面积的全景玻璃,不可开启,后排横向和腿部空间问题不大,头部空间对 180cm+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友好:

哈曼卡顿音响:

油门和刹车踏板上有暂停和播放的标志,算是个沿袭自 ID.3 的小彩蛋:

后备箱官方标称容积 512L,有个分层设计:

就整车内部质感而言,还是对得起 25 万的价格的,但也不超出预期,比 Model 3 在材质和做工上要高级一些。

一个细节是,这台车可以直接上车踩刹车挂挡出发,不用按启动按钮。(不过启动按钮还是保留了下来……)

ID.4 的市场前景:它会动谁的蛋糕?

车看完了,说说 ID.4 的市场前景,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讲,一是车企角度,二是消费者角度。

先说车企角度:

预售的 550km 版本,相当于是 ID.4 的长续航版,后续肯定会有更低续航的版本。25 万的价格,比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媒体人的预测都要更低,在此前一篇讲 ID.4 的文章里,我预计低续航版本会是 25 万左右。

为什么价格低了?其实很简单,大众想走量。ID.4 并不是大众电动车在中国的试水之作,而是要真刀真枪来抢夺中国电动车市场份额的,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窗口供他们试水,事实上,先前大众的几款「古典主义电动车」,才是用来试水的,比如纯电高尔夫、纯电朗逸之流。

留给大众抢夺新能源车用户心智的时间窗口非常有限,特斯拉蔚来们在这方面早已领先。

根据网上的消息,ID.4 的 BOM 成本占车价(25 万)的 58%左右。这个 BOM 成本比例其实是要高于燃油车的,换句话说,大众本来可以把 ID.4 卖得更贵。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ID.4 的成本控制是比较厉害的,据说 80 度电池组的成本在 9 万块左右,折合到每度电,成本已经在同行里算比较低的。这显然是得益于大众 MEB 的规模效应和供应链议价能力。

25 万的价格意味着什么?事实上大众已经把 ID.4 的价格压到了和同级别燃油 SUV 接近的区间。比如燃油的探岳,和 ID.4 同级别,官方指导价 18-26 万。

考虑到 25 万是长续航单电机版的价格,如果 ID.4 推出低续航版,价格定在 20 万左右是必然的,而长续航双电机版则会打到 30 万的价格区间。

和同级燃油车价格一致,这正是 Model 3 已经做到的事情。这才会让电动车真正具备竞争力。究其根源,还是因为电池成本控制得好。

从这方面来讲,大众想得还是非常明白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如何看待 25 万的 ID.4?

价格公布后,网络上的一个主流声音是,25 万买 Model 3 还是 ID.4?从价格上来说,他们确实进入了同一区间,但我并不认为二者有太多的可对比性,因为他们的受众人群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这源自品牌和车型的双重差异。

ID.4 从产品到宣传,无不透露着年轻化的感觉,但年轻人买电动车时,会考虑大众品牌吗?我持怀疑态度。

如果说 VW 车标是 ID.4 的一大竞争力,那么这个车标对哪些人有吸引力?我反而觉得是 85 前人群。他们经历了大众在中国最辉煌、口碑最好的阶段,同时又可能不太愿意接受那些太新的品牌。这或许是 ID.4 的主流受众人群。

ID.4 能否跟特斯拉和蔚来抢市场?个人认为现阶段还不行,因为它还达不到特斯拉和蔚来那种在智能电动车层面的品牌号召力,以及相应的智能化遐想。

但换个角度来看,ID.4 对中国二线造车新势力们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和大众品牌相比,他们占不到什么便宜。

话说回来,25 万的 ID.4,产品力究竟如何?续航层面,550km 其实挑不出太多毛病,智能化层面,ID.4 支持整车 OTA,但车机系统和 L2 级辅助驾驶的体验我们现在不得而知,此前 ID.3 在欧洲遭遇的软件大坑不知道会不会在中国上演,辅助驾驶系统不确定是否具备持续成长的可能性。和中国品牌电动车相比,智能化或许是 ID.4 最不占便宜的地方。但是在整车做工、车辆机械稳定性层面,理论上 ID.4 是有优势的。另外在我看来,ID.4 的颜值真的是很能打。

利弊呈现出来,其实大家就可以自行判断 ID.4 的市场前景了。

当然,还有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渠道。

ID.4 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渠道至关重要。它和造车新势力的直销模式不同,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经销商的销售模式。大众经销商是否有意愿卖电动车?它在终端会呈现优惠还是加价的态势?电动车能否通过大众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真正意义上实现市场下沉?这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我看来,大众 ID. 系列电动车真正的机会在于,电动车消费真的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中国更广大的市场,大众的渠道铺设能力和品牌认知度,会非常有杀伤力。

我们不能以一线城市的电动车消费偏好去推断整个中国市场的表现,这显然是以偏概全。

在我看来,大众 ID. 系列应该是电动车市场上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对于 ID.4,不管你是看衰还是看好,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更不能小看大众做电动车的决心。

最后别忘了,25 万并不是 ID.4 的唯一价格,如果后续售价进一步下探,你还会保持和现在一样的观点吗?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