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的 ADAS 要如何突围?

· Dec 02, 2019

汽车行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严密的产业链,这种闭环背后也构筑起很高的门槛,外国车企以及供应商一直占据技术链领先位置。中国汽车行业也一直都在谋求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 ADAS 市场规模将达 275 亿欧元(2123 亿元人民币)。根据预测,2020 年中国 ADAS 市场规模将达到 963 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2%,远超国际市场增速。这是一片热海,也是一块掘金地,而且 大家逐渐意识到无人驾驶在短期内不会来到现实,驾驶辅助系统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国外供应商很早就在这一块开始发力,并占据了绝大部份的市场。根据自动驾驶行业领导者 Mobileye 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已经联手 27 家 OEM(整车厂)合作伙伴,为总计约 300 种车型的 ADAS 系统提供支持,目前批量生产的 11 种 L2+系统中,有 8 种基于 Mobileye 技术;而国际供应商博世则预计将为国内近 40 款车型提供 L2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市场很热是现实,大部分份额被国际供应商们拿走也是现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本土 ADAS 要如何进行突围?

本土供应商的联手

11 月 8 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和产品供应商福瑞泰克和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 ADAS(驾驶辅助)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展开合作,为中国主机厂提供可量产的 ADAS 产品。

福瑞泰克是国内 ADAS 一级供应商,为主机厂提供包含硬件,算法,软件,集成等在内的完整的 ADAS 系统解决方案,已经与国内诸多主机厂达成合作,同时已经实现量产上车。

地平线是国内边缘人工智能芯片企业,今年 8 月正式推出国内首款车规级 AI 芯片——征程二代,同时获得了多个前装定点和批量部署项目。在与福瑞泰克的合作中,地平线发挥其自身在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设计方面的独特领先优势,从产品、技术层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其加速高性能、低功耗 ADAS 的研发和量产应用。

这是一个用寥寥数百字就能够说完的新闻,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事件再放大一下,将其置身于中国汽车行业大环境之下来看,其代表的含义可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苦楚不可言的本土主机厂们

光看国内市场,其实国内已经有诸多车厂都推出了 ADAD 辅助驾驶功能。

我们一直常说的辅助驾驶功能其实说的都是 L2 或者现在各家车厂定义的 L2+以下的驾驶功能,可以在特定路况使用,解放驾驶员的双脚,一定程度上缓解驾驶疲劳,这是一个好东西。

ADAS 驾驶辅助说到底也是一件产品,其中有很多难点。

第一,你辛辛苦苦做出来如何让消费者喜欢;

第二,消费习惯是一个挑战,「早期做开发的时候,市面上少有,我们内部专业工程师,领导一开 ACC 都非常紧张」一位主机厂大佬这样说道;

第三,安全问题,随着 ADAS 功能变得强大,有的功能可以一定程度实现脱手使用,那么相应的,如何保证驾驶安全?需要增加冗余,需要对驾驶员进行监控,这就导致系统变得复杂;

第四,还是要落到成本以及技术,大家都想要做到很强、用户体验很好的 ADAS 产品,但是技术层面受限以及成本也不低,这些都是阻碍产品进步的原因。

此前,我们曾盘过造车新势力们做自动驾驶的几种方式,包括自研、半自研和与供应商合作,其实传统车厂们也不出其右,他们选择的方式大都是与国际 Tier 1 合作。采用国际知名供应商方案的好处在于可以快速进行产品落地,缩短对应开发时间,在大家都在追这股浪潮的时候抢占先机或者免落于人后,但是在这背后还有很多问题以及未曾言的苦楚。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总经理何举刚告诉极客汽车,中国道路情况复杂,道路交通有中国特色,ADAS 如何进行识别,如果识别不了用户使用频次就会很少甚至不会用,这就与开发之初初衷背离了,所以本土化是问题一;其次,在出了问题之后如何快速响应?这又是一个问题;再者,主机厂在做系统集成开发的时候,需要更多传感器开放数据,但是拿不到。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兼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丰军则表示,今天的自动驾驶无论是 L2 还是 L3,对负责感知的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识别距离还是识别精度,对应的,这些数据过来之后对于算力要求也更大,急需一个算力比较大的计算平台。李丰军表示,在自动驾驶「软」的这一面主机厂略有差距,正在紧锣密鼓的赶,这也是主机厂做开发的痛点所在。

吉利汽车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刘卫国这样说道:「国际 Tier 1 ABCD(奥托立夫(Autoliv)、博世(Bosch)、大陆(Continetal)、德尔福(Dephi))我们都有合作过,但是这些每一家对于中国企业都有所保留,对中国 OEM 都有保留,认为很多东西不应该给我们开放。」「从产品快速响应上来说存在很大差异,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经验都是在国外,我们以前跟 ABCD 开发的所有沟通交流都是在国外,现在我们开发一代产品,需要工程师两边不断往返,他们工程师到我们这里,我们工程师到他们,浪费成本非常高,效率也不好。」

问题还不止这些,刘卫国表示,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要出来,也就意味着会产生大量数据,需要在当地建立大量数据中心,这个投资也很大;引入如果大规模引入 AI 算法,如何更好的将这些数据高效的利用起来,「我认为全球都没有一个成熟的经验,包括很多 AI 公司。是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可以做到?最根本如何快速高效反应, 我相信如果有国内快速成长起来的 Tier1、Tier2 对我们确实有帮助。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芯片。不管是摄像头、雷达还是激光雷达、GPS 等部件,最终都是由芯片给到的强大算力来驱动,这也是特斯拉为什么要基于 arm 架构来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一位主机厂领导告诉我, 芯片这一块国外的这些大的芯片企业第一个支持的肯定不是中国企业,肯定支持的是欧洲和美国的 OEM 和 Tier1,不会第一个支持中国,这也是很大的问题,而且要改里面的东西更难,没有几亿开发投入是不会为你专门定制的。

以上就是国内主机厂在 ADAS 上开发上面临的困境,他们渴望自主可控。

国内 Tier 1、Tier2 如何解决主机厂痛点?

我们来小结一下上面说过的内容,对于车厂们来说:

1、和国际 Tier 1 合作,产品一致性高,可以更快的出货;

2、国际 Tier 对于国内 OEM 都有所保留,开放程度有限;

3、国际 Tier 1 本土化能力有限,且无法做到快速响应需求。

4、进行定制化开发成本高。

这些是目前车厂们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束住了他们的手脚,在这种情况下,车厂们渴望获得自主可控。

那么,地平线和福瑞泰克能够为供应商们提供什么呢?他们如何解决主机厂痛点呢?作为两家本土企业,福瑞泰克和地平线优势在于,他们对中国道路和交通场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可以提供本地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这么说可能空洞了些,结合一些实例来说吧。在最开始,地平线就针对中国场景进行本土化开发,使其支持的功能更适合中国本土化路况。地平线创始人、CEO 余凯拿 Mobileye 的 EyeQ4 芯片做了一个对比:

蓝线是地平线,白线是分别是 EyeQ3 和 EyeQ4,从典型的中国特定识别人群的行人和骑车人识别、车道线 Recall、车辆 Recall 以及车辆分类的表现上来看,地平线表现要优于国际竞争者,这些都是地平线专为中国路况优化所做的努力,「Mobileye Eye Q3 和 Mobileye Eye Q4 更多是国外场景做了相当优化,对于中国非高速场景他们优化是不够的。」余凯这样说道。

也就是说,地平线的方案要更适合中国本土化的驾驶环境。不过在高速上 50 米到 100 米的测量精度方面,地平线还是与 Mobileye Eye Q4 略有差距,跟 Mobileye Eye Q3 水平相同,不过余凯很自信的表示,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地平线也能做到这样的水平。

如何做好中国 ADAS?张林和余凯的分享可以给中国 ADAS 的突围一些启示。

福瑞泰克总裁张林表示,第一,让 OEM 亲自去试,「我带你去体验,你自己尝试比我讲 100 遍 PPT 要好,这是我们目前突破的方式」;第二,要有强大的工程能力,要有能够适应中国特殊场景的能力,「 怎么把这些功能、性能以及适应的场景做好,这是我认为中国 Tier1、Tier2 最大的机会 」;最后就是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bl-1

余凯表示,专注才能创造价值。地平线现在做的就是根植中国,解决中国客户痛点,做开放的 Tier 2,支持 Tier 1 和 OEM 做开放;作为本土的芯片原厂,地平线可以天然的为福瑞泰克、整车厂提供非常紧密贴心的服务。这里余凯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在使用工具链开发,主机厂在使用中碰到问题可以直接找我拍,不需要绕过层层对接浪费时间精力,我直接找编译器开发团队直接支持,这种(快速响应的)服务,是地平线天然的优势。」还有一点,就是开放,「我们让我们的客户去决策,客户觉得他们想做什么,我们就往后退,退到工具链最底层,开放非常重要。比如感知层的开放,所有感知计算的结果,开放给我们的主机厂,主机厂才能实现各种功能,才能解决各种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当天,除了地平线、福瑞泰克之外,一汽、吉利、长安等主机厂均有到场,足可见对于这场活动的重视。李丰军向极客汽车透露,地平线的产品很快就会在一汽的车上进行测试,「我也相信在他们自主计算平台集成下,这个做的就会更加灵活和主动。」

可见主机厂对于自主可控的供应体系的渴求。

不易的突围之路

做好中国自主的 ADAS,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刘卫国向极客汽车道破了一个「玄机」:为什么我们很依赖国际 Tier 1 ?「其实并不是说他们的技术有多高,最重要的产品生产一致性如何能够做到,我们毕竟是大批量生产产品,不是做几个 Demo,生产一致性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国内 Tier1、Tier2 将来面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如何做到大批量生产一致性,这块也是比较大的挑战。

此外,诚如上所言,目前国外供应商存在本土化能力相对较弱、响应速度不足等问题。但是 这并不代表这个问题永远存在 ,像博世、大陆、采埃孚之类的国际 Tier 1 已经多次声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本土化战略早已提上日程。等到那个时候,对于本土 ADAS 供应商们而言,又将会是一场硬仗。

中国自主 ADAS 要突围,虽然不易但强烈支持。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