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家意大利老牌汽车设计工作室,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简称宾法)终于把自己卖了,买家却让人有点意外,是来自印度的公司,叫马衡达。
关于宾法,早就被各种文章解读了无数次,但是这篇文章想换个角度:收购他们的这个印度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为什么要收购宾法?收购之后又想干什么?
关于收购的两个误区
这件事被人说成是「马衡达收购了宾法」,但确切的说,收购方是两个,这两个名字里都有「马衡达」,一个叫 Mahindra & Mahindra,简称 M&M(和巧克力豆是两码事),一个叫 Tech Mahindra,前面那个翻译过来是马衡达集团,后面那个是马衡达科技。这两个公司有关系,但又相互独立。Tech Mahindra 是 M&M 的子公司,但这两家都是上市公司。
所以,「马衡达收购宾法」,这说法没错,但是很容易被人误解。
再来看看收购的新闻稿:
「马衡达科技有限公司携手马衡达(M&M)与 Pincar 公司达成收购宾尼法利纳公司控股权的协议。马衡达科技和 M&M 将以每股 1.1 欧元的价格从宾尼法利纳公司的控股股东 Pincar 公司手中购买 76.06%的股份。该项投资将通过合资公司(JVCo)完成,其中马衡达科技占 60%股权,M&M 占 40%股权。宾尼法利纳剩余普通股将由 Pincar 以同样的价格公开发售。宾尼法利纳将继续作为一个独立公司,在米兰证券交易所上市。」
估计很多人最开始在看这段话的时候被弄得云里雾里:马衡达科技携手马衡达,左手牵右手么?但是了解了马衡达科技和 M&M 的关系之后,你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地方:提起「马衡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者百度到的信息都是「这是一家以生产拖拉机为主的公司」,所以把这件事说成是「造拖拉机的把设计汽车的收购了」,但事实上,拖拉机业务是属于 M&M 的,跟在收购中获得了 60%股权的马衡达科技并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以上这些信息,在我们没对马衡达科技全球副总裁、东北亚及大中华区负责人阿米塔(Amitava Ghosh)先生进行专访之前,也真没太搞明白。
马衡达科技的汽车业务
先说个好玩的事:采访时,我接过来阿米塔的名片,上面公司名字写的是「马衡达」,但是在之前网上的所有信息里,出现的都是「马恒达」三个字。后来,他们经过讨论,坚持用这个「衡」字(管它什么「搜索引擎」……),所以,你在这篇文章中看到的所有公司名,都是「马衡达」。
前面说到马衡达集团以拖拉机业务闻名,除此之外,他们还涉及航空航天、零部件、汽车、国防、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医疗、房地产、酒店、生命科学等等,市值 168 亿美元。所以别光盯着人家那堆拖拉机了,不是有的人想的那么农民范儿。
再来说说马衡达科技。这家公司成立至今 30 年,他们是一家相对比较「软」的公司,年营业额 40 亿美元。在官方介绍里,他们的业务是「向客户提供一流的业务咨询、信息技术、工程咨询,以及领先的信息、 通讯及技术服务」。其中,汽车行业的业务大约是全部业务的 10%左右。
那马衡达在汽车行业到底都有什么业务?看我们下面画的图吧:
实际上,马衡达科技在汽车行业里的地位相当于二级供应商(Tier 2),他们和全球主要的五家主机厂以及七家一级供应商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当然客户还不止这几家。另外,他们本身并不生产制造硬件,比如在信息娱乐系统的业务上,他们提供的就只是「软件」、「解决方案」等。
至于「工程服务」业务,说白了这块的工作是围绕「如果把设计落实到工程层面」这个命题展开的,并且处理量产过程中遇到的工程问题。明白了这个,下面的事就好聊了。
那收购宾法又是为什么呢?
阿米塔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个原因,他说,「(宾法和马衡达科技)业务是没有重叠的,但客户是重叠的。」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宾法的主业是造型设计,马衡达科技的主业是工程服务,他们确实没有业务上的冲突,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客户,却都是主机厂或者供应商,甚至是同一个主机厂、同一个供应商。
很明显,收购宾法之后,马衡达科技就可以向他们的客户提供「全套服务」了(或者叫一站式服务),前期的造型设计拿给宾法来做,设计完成后,马衡达把设计变成在工程上可以实现的东西。对于马衡达来说,这是提升服务附加值、增强议价能力的机会,而对于整车厂来说,可以多多少少免去反复寻找供应商的麻烦。
不过,被收购后的宾法,仍然会保持独立的运营,而不会并入马衡达科技的设计部门。
再来说说宾法。现在的宾法已经不是过去的宾法,虽然牌子还在,但是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原因也不难发现:不管是国内车厂还是国外车厂,都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设计团队,留给独立汽车设计公司的蛋糕越来越少。他们被马衡达收购之后,因为「一站式服务」的形成,宾法的日子或许会好过一点儿。
那么,这次收购,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阿米塔,他虽然没有直接回答值或者不值,但是轻松愉快的表情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如果你知道了买宾法到底花了多少钱,你肯定也觉得值:只有 2500 万欧元。我们习惯了中国互联网圈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大手笔,再看这 2500 万欧元,真的不算多,毕竟宾法再亏损,很多人还是认这个牌子的。
用「宾法」品牌给自己做一个背书是有好处的,同时还能让自己形成全套服务的能力,这当然划算。而马衡达收购宾法,同样是「汽车供应商并购整合」的案例之一,这也符合目前的大趋势。另外,马衡达集团本身就有汽车制造厂,并且还是宾法的客户……
至于为什么是印度人买下宾法?他们连捷豹路虎都能吃掉,买宾法稀奇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